Cheng Weishi Lun Yan Mi 成唯識論演祕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唯識論演 祕 卷第六 (疏第七餘)沙門智周撰
[0929a05] 論。莊嚴論許心似二現等者。按隋所譯論第 五云。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貪光.及信 光二光無二法 釋曰。求唯識人應知能
取.所取此之二種唯是心光。如是貪等煩惱 光.及信等善法光。如是二光亦無染.淨二 法。何以故。不離心光別有貪等染.淨法故
詳曰。准此疏云能取.所取名似二現。文 理相順。
[0929a13] 論。他性相應非自性者。按對法云。同行相 應者。謂心.心法於一所緣展轉同行。此相 應復有多義。謂他性相應非己性。如心不
與餘心相應。受不與受相應。瑜伽所明如 前已引。
[0929a18] 論。又如何說至如與日光等者。按楞伽經第 七云。心.心數法一時非前後。如日共光明 一時而有。分別種種相。
[0929a21] 疏。彼計六識體一等者。有義彈云。此未必 然。彼意但說同是了別。前後分位六識不同 詳曰。識若有六喻豈得成。所喻四蘊體計
一故。若了別同約位分六。體實別者應所 比蘊蘊義是同約位分四。體應各別同能 喻識。由斯過故故計體一。縱非本計然為 前難故轉計也。況復經論明一心詩。
[0929a28] 疏。經說燈明喻者。略有二釋。一云燈明及炷 以喻同時心.心所法。二云如燃眾燈其明 和合。諸心.心所和合亦爾 詳曰。前釋為善。
何以所然。瑜伽論云。又餘經說。如是諸法恒 共和合。又佛世尊為欲成立此和合義說 燈明喻。若如後解喻有不遍。以燃燈事或
一或多而不定故。燈明與炷必定相隨和合 義盡。
[0929b07] 論。緣謂作意等緣者。有義然說取色必藉 明者。依闇所障瓶瓦等說。理實暗色眼亦 能見。又夜行類不藉明生。水行之類不待 空發。又於
瑠璃 .頗眤迦等障色之中亦不 藉空。天眼發識空.明不藉 詳曰。或夜行 等亦待明等。望於人等雖即是暗。對鵂鶹 等何廢是明。如於一境四見異故。人觀
瑠璃 障外之色。要彼 瑠璃 而遠於眼方能 見之。若近於眼中無空者亦不能見。以 此而言還待於空。魚等類悉。
[0929b17] 論。謂五識身內依本識等者。問今言內外 依何義明 答有二釋。一云約十二處。本 識意處之所攝故名之為內。作意法處故名
外也。二唯第八識。若種若現生根本故獨名 為內。所餘諸緣非根本故皆名為外。論依 後說。
[0929b23] 疏。雖總言六遠三近一者。有二釋。一云當地 名近。異地名遠。眼.耳身三下地法故。二云 先滅名遠。後滅名近。由生彼天四識不生
有前後故。前釋為正。本意顯彼所滅之識 非皆當地。置遠近言。
[0929b28] 論。聖教說彼無轉識故者。即顯揚論第一云。 無想天者謂先於此間得無想定。由此後 生無想有情天處。不恒現行諸心.心法滅
性。又五蘊論亦云不恒現行心.心法滅。對法 亦同。
[0929c04] 論。必起潤生煩惱故者。按瑜伽論五十九云。 結生相續略有七種。一纏及隨眠結生相續。 謂諸異生。二唯隨眠結生相續。謂見聖迹。三
正知入胎結生。謂輪王。四正知入住結生。 謂獨覺。五於一切位不失正念結生。謂諸 菩薩。六業所引發結生。謂除菩薩。七智所 引發結生。謂諸菩薩
又對法論第五云。中 有初相續剎那唯無覆無記。以是異熟攝故。 從此已後或善.不善.無記。隨其所應除彼 沒心。以中有沒心常是染污。故知中有而有 心也。
[0929c15] 疏。非然即次至第一念心者。即本有初名第 二念。對前生有得第二名。此顯所除。
[0929c17] 疏。不爾至有意故者。顯除所以。由彼卵生 初在胎藏無意識故。
[0929c19] 論。即能引發至異熟果故者。問彼天初生異 熟六識。有無二心何心能感 答招總別報 名為行支。故感第八業而亦招彼也。若初
六識是善等者。省斯問答 問准小乘宗 彼沒生欲。欲有五趣生何趣耶 答按婆 沙論總有三說。有說定生地獄。有說定生 惡趣。如是說者定生欲界處所不定。
[0929c26] 論。有義至究竟故者。准有宗義順正理論第 十二說。通欲.色起。色界之中而有兩釋。一 云唯下三靜慮。非在第四。勿因與果極相
隣逼。有說亦在第四靜慮。除無想天。已生 彼天受彼果故 俱舍論同 婆 沙 一百五 十二中有三說別。有說唯欲人心猛利有說
力故。後之二說同順正理色界二義。雜心論 說同婆沙論初師所明。
[0930a05] 疏。雖知離染諸地皆然等者。此遮外難外難 意云第四定中諸地皆同離遍淨染。退後重 得第四定時。無想天染亦必離矣。後生何
不即在彼天住下三處 疏答意云。若離 染同令生彼者。若爾彼天應無九處。離染 同故。九處既差。明離染同熏修而異。雖復 重得第四靜慮。其無想定未暇熏修。即便
命終生彼下三竟有何失。
[0930a13] 疏。又解至說名為退者。問豈離下染即得 彼定 設爾何失 若爾初得第四定時應 得無想 答初得第四由未先得彼無想
定。故假熏習後方得之。退由先得故不相 例 問退第四定後還作意。厭遍淨染方 得引生。無想重得何即不爾。若亦須修未 修命謝生下三天何理不許 答必於此
生而能修成方命終故。故不生下 問疏二 釋中何師為勝 答有義斷云後解為勝。不 明所以 詳曰。前解應善。後義雖云此生 必得彼無想定。而無文證。設不得者復連
何理。
[0930a25] 論。此由厭想至非聖所起者。按瑜伽論五十 三云。前無想定非學所入亦非無學。何以 故。此中無有惠現行故。此上有勝寂靜住
及生故。又復此定不能證得所未證得諸 勝善法。由是稽留誑幻處故 釋曰。如求滅 定起無漏惠。無想不爾故云無惠。以滅盡 定在無想上。名此上有勝寂靜住。上有無
色四處可生名為生也。或五淨居是聖生處 名為生也。如阿羅漢必依滅定證無餘依。 無想不然。云未證得諸勝善法。或入滅盡 前方便中入色.無色諸有漏定名證善法。
無想不爾。由此多因故聖不入。
[0930b08] 論。令不恒行恒行染污心心所滅者。顯揚第 一云。不恒現行諸心心法。及恒行一分諸心. 心法滅 對法第一.五蘊等同。與唯識別。
如疏所辨。
[0930b12] 論。此定初修等者。七地已前二乘等得名為 初也。故瑜伽論第十二云。復次云何超越入 諸等至。謂即於已得圓滿清白故。從初靜
慮無間超入第三靜慮。第三無間超入空無 邊處。空處無間超入無所有處。乃至逆超亦 爾。以極遠故無有能超第三等至。唯除如 來及出第二阿僧企耶諸大菩薩。彼隨所
欲入諸定故 釋曰 言清白者。顯超加 行而離染等 無超第三者。明無超二 能至第三。餘文可悉。而疏云唯得超一地 無漏入故者。未自在者依瑜伽論唯超一
地。故超越者將入滅定。而從初禪漸次超 一至無所有而超非想入於滅定。名超 一地 若爾如何言依非想而入滅定 答依非超說。依非想種兩釋如疏。
[0930b27] 論。遊觀無漏者。有義疏簡本智。今解通簡 根本.後得。後得之中亦有斷道故。遊觀者 簡根本全.後得斷道。又根本智亦有遊觀。
若言無者豈根本心皆能斷惑。如無學者 不斷惑故。八地已去純無漏心。豈念念中皆 能斷惑。故今說者根本。後得俱有遊觀。為 加行入亦無違也。諸論皆云有二緣故然
初修者可唯後得 詳曰。今依教理取疏 為正。且遊觀名非不斷惑獨得其稱 設 然何失 若爾佛位應唯遊觀。不斷惑故。 由此故知若不斷惑及不觀理總名遊觀。
故佛位中有非遊觀。遊觀既非根本智攝。 明定加行必後得智 設根本智為加行引。 復有何失 答既云加行。本智何得有加 行相。縱至佛果雖任運起。亦必須依滅盡
相入。觀滅盡相非本智用。不爾二因顯不 盡失 若云二因據因位說。亦為不可。果 位滅定教何不論。亦無文斷二唯因位。緣滅 盡相任運者依通果何失 若云依彼滅
盡相者即是本智此亦不然。瑟恥羅經云。 正思惟無相界故。正思惟者諸文皆說是後 得智。況此下云要證二空隨應後得所引 發故。何得隨情而強會耶。由斯理准唯
依後得為加行也 問有頂既無根本之 智。云何得有後得智耶 答有三釋。一云無 所有處根本智引。二云初靜慮中根本智後。 三云後智本智後生。若不證正不了俗故。
非要隣次後生方是。由此彼處有後得智。 智者當思 又按瑜伽第十二中依二因入。 即彼論問。以何方便入此等至。答若諸聖者
已離無所有處欲。或依非想非非想處相而 入於定。或依滅盡相而入於定。依非想非 非想處相而入定者。謂於此上心深生厭 捨。非想非非想處進趣所緣皆滅盡故心便
寂滅。依滅盡相而入定者亦復如是 釋 曰。緣非非想心.心所法生厭離心而入彼 定。此依初修。依滅盡者即任運緣非非想 處心.心所法生厭離等。與前相似云亦如
是。此依久習 又釋初緣有為行厭捨想 心。後緣無為行厭捨想心。厭捨義同云亦 如是。亦約初久二修別也。
[0931a10] 疏。以下品有心勝者。勝字疑誤。合為緣字。 無心用彼有心為緣而後方起。又語亦略。 思之可悉。
[0931a13] 疏。體即無漏種者。依無漏種之所立故名 無漏種。
[0931a15] 疏。非相應者。非心.心所故非相應。
[0931a16] 論。已得自在等者。問准大般若超等至者 欲界等心。而能入出滅盡定等。瑜伽十二八 地已去.及於如來方能超定。八地已去意純
無漏。云何得起欲界心耶 答正會如疏。 復有說云。經中既云起欲界心。明知八地得 起有漏。而言無漏依多分說 詳曰。若八
地去許第六識起有漏者。即第七識我執乃 行。如何瑜伽言八地等唯成轉識不成賴 耶。若據多分。二乘無學應亦同之。同一句
故。又大般若云。不退位得漏盡通。以彼諸 漏永不起故。若許更起豈不違經。若據多 分即第七地應名漏盡及捨賴耶。多不起 故。若云第七方八不及。亦應第八不如後
地。應第九等方名捨執得漏盡通。若云第 八是不退故七不例者。既齊容有我執等 行。亦應同七不名不退。若依勝劣還第九 等合名不退。由此定知不起有漏。疏會為
善 今助一釋。大般若言起欲界心通實 及似。彼經但言菩薩能超諸等至等。不言 唯是不退位故。故通諸地皆能超定。隨應 真.似。瑜伽且據唯無漏者自在人說。亦不
相違欲界心 問心.心所法界繫自別。准 何得知而似於彼便立彼名 答按瑜伽 論六十九云。又從欲界無記無間色界善心 生。如色界果欲界變化心。即從色界善心
無間此欲界無記心生。又說此心為欲界 者。當知是彼影像類故。非自性故。既云是 彼影像類故非自性等。云何得是實欲界 心。實欲界心何須云類非自性耶。論既自
釋是影像類非自性故。明變化心似欲名 欲。不爾云何言影像類非自性耶。此既色 界似欲界。菩薩似欲名欲何失。
[0931b19] 疏。第二解至仍非想地為依等者。問即無學 等應恒住此。以非想種恒時有故 答曾 得彼定後餘定心引無心位。方依彼種建
立斯定。豈但有種即得定耶 問准超定 者身中理有厭.不厭種。由初習時厭勞慮 故今依何立 答因位可通昔厭種立。果 位不然。得勝捨劣無厭種故。
[0931b26] 疏。無進趣止息行相者。無進不同有學。無 止不同無學。
[0931b28] 疏。不同餘種非止息故者。此釋外難。外難可 悉。此談其定有止心等不起之能。名為 不止息不同無學學窮名止。
[0931c02] 疏。通有為無為有為中通有無漏者。顯學.無 學被法通局。
[0931c04] 論。後上二界至意成天故者。問七地以前未 變易者。往還二界理教無遮。云何欲界不 得後起 答且談二乘不據菩薩。由斯
但引鄔陀夷經以之為證。疏據此理云欲 不起 鄔陀夷事如婆 沙 論一百五十三云。 如契經說。尊者舍利子告苾芻眾言。戒定
惠具足者能數數入滅受想定。彼於現法及 將死時。若不能辨如來聖旨。命終起段 食天生在意成天中。於彼復能數數入出 滅想受定。斯有是處應如實知。具壽鄔陀
夷在彼會坐語尊者舍利子言。彼苾芻生 意成身天能數入出滅想受定無有是處。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佛告鄔陀夷。汝以何 等為意成天。豈不欲說非非想處為意
成耶。彼答如是。世尊告曰。汝是愚人盲無 惠眼。云何乃與上座苾芻共論甚深阿毘 達磨。廣如彼說 問准所引經不言無色 得起滅定何為誠證 答由經隱祕大小
乘解各有不同。取證亦別。故有宗云。意成天 者是色界繫。故佛見訶沙彌所說。若經部計 通無色界中。無色界中亦起滅定。故婆 沙 論
一百五十二云。譬喻者說戒定惠具由斯無 色起無有失 有義大乘者說。舍利子說 色.無色界名意成天皆得起定。故佛便訶 鄔陀夷云。二果八地如身子說皆能現起。
汝今云何將非想地為意成天而不起耶。 故今引證無色起定 詳曰。今觀論意引 經證彼色.無色界是意成天。意成天成即得 證彼無色入定 證理云何 答若無色界
非意成天。沙彌不合難舍利子。佛不應 云汝豈不謂非非想處為意成耶。准佛 沙彌訶難之辭。明知先許意成天者通無色 界。次證定云。身子但言意成天者即得重
起。言不簡故故通無色。若云身子意談色 界。此亦不然。文不言故。設縱爾者文既不 遮。明知彼意但一時爾。佛訶但云不得尊
意。不云無色無得起義。由斯論主依文約 理引之為證。
[0932a13] 疏。非不定人至無餘地說者。按彼論云。如 迴向菩提聲聞由遇緣故乘無上乘而般涅 槃。如是菩薩設為如來及諸菩薩之所棄
捨因棄捨故。若遭尤重求下劣乘般涅槃 緣。應乘下乘而般涅槃。然無處無容諸佛 菩薩如是放逸棄捨於彼定無是處。
[0932a19] 疏。與定性人有何別者。若不定性永入無餘 與彼定性而有何別。
[0932a21] 疏。或此文與五十六別等者。五十六意據建 立已一切皆起。此據少分。即彼論云。在聖 相續通學.無學起者。先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