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otes on the Treatise o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āyāna 起信論疏筆削記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起信論疏筆削記卷第十七
沙門

[0387c05] ◎以為義宗 心體離念離念相者 空界法界相等真如門
相中何故眾生 真如真如便得道 直心不合

[0387c12] 摩尼不淨

[0387c14] 真如本來空寂 現有塵勞起行對治諸佛眾生不同眾生相
六染熾然諸佛 雷同天台圓教六即真如 平等位元而已
未免止觀 佛法目足

[0387c22] 眾生無始 色聲一切法無量 染法覺知過患對治
非一 一切金剛無我無人 一切善法阿耨菩提

[0387c28] 自然不善真理 善行布施 慳貪乃至般若無明
明體重顯方便以前不以 便無得方便 發心其事正是所行
言行 本應發心修行

[0388a07] 方便進趣 便方便三修方便集成方便 正當

[0388a10] 如次三心前後 相對可知不住道者一者 無住
無住二者即真無住 無住無住 隨順一者下標方便
根本二利行為根本 智者諸法 生滅凡夫生死
稱為亦即真如不變 因緣和合惡業苦果 因緣和合善因
三塗通人二乘佛道 悲者因緣和合善惡果報 大悲濟度修福
禪定眾生布施 持戒以此五行福德 化眾生修福利他自利
淨名眾生之類菩薩淨土不住 涅槃一向寂靜化生修福 真如隨緣觀行
所以法性本來非有不住生死本來 無故不住涅槃不變不住生死隨緣不住涅槃乃至凡聖斷常一異
二邊不可盡言二邊方名隨性 自利利他 一心三觀觀法
無生空觀真諦因緣和合 俗諦隨順法性中觀第一義諦縱橫諦觀皆然

[0388b11] 斷德止持 名為慚愧十一
尊貴增上賢善羞恥 惡行增上羞恥 惡業悔過梵語懺摩悔過
一切 一切
自然所以離過 盡性名為 法身即是斷德以此

[0388b23] 二智勤修增長發生今文發起增長 二義作持善法
供養觀行 三藏我慢唱和 恭敬發運
著地無相深入法性能所 起用同一緣起 身心一切內觀內法
實相同一實相見佛邪見實相 平等禮敬文殊不生不滅
敬禮離垢禮佛法經 供養讚歎三禮懺悔 勸請隨喜迴向發願中正
皆是禮佛緣由禮佛隨喜禮佛功德希望
供養慳貪財富讚歎 得無辯才禮佛我慢尊貴懺悔 依正具足勸請謗法多聞
智慧隨喜嫉妬眷屬迴向 廣大發願退屈總持文中 五法懺悔發願迴向
文中修行三寶 正行愛敬四句可知儒教 兼愛孝經
愛同 兼之 三寶兼愛 淳厚鄭重
() 雜亂 () 四句暫時誠懇長久
第三十信 遷入正定修行外緣 加護
禮讚 如下第四 豈非
報身報身智德為此

[0389a05] 利他行中論發願策勵 樂欲要約誓願 之一在前
能止方便無邊煩惱誓願發起善根增長方便無量法門誓願 二法菩提佛道無上誓願成
長時為期劫數 大心無有揀擇四生悉皆第一 超過人天二乘得無寂滅
法性次第三心所以初二 長時法性常住無始無終 未來無有隨順
論法三句廣大心遍滿平等 無二化度無有揀擇平等隨順 第一彼此
寂靜寂滅究竟涅槃然後所以 一一隨順
譯人二明 常心究竟寂滅 長時實有智者

[0389a26] 發心利益發心妙行 法身起用利益 空見人空自在約法
名為人空 得法 發心悲願
八相成道利樂眾生釋迦化儀 華嚴中有自利利他 可見前後相望佛菩薩發直
無住護法深心自利 大悲大悲心利他行自利見法利他行

[0389b09] 相應 所以先世世間業因 善惡一者
變易行苦二者有分自在 凡夫故云變易願智 能變身為短命
長年故云自在大願 不斷大智自在隨意 長短不為凡夫煩惱使不能
未名法身異地 業繫凡夫所以 聖人

[0389b21] 三通權教退第七方名不退經文。說淨 第六惡知識緣故退
因緣行相 正位一則 正因不退故云正位

[0389b28] 實行疏於二乘凡夫 不生如法佛道 勤苦疏於
涅槃苦行不正 所以自性涅槃
是故 所以由此之內 據此其實

[0389c09] 一總解行滿

[0389c11] 一時初地初地 十迴向初地相近

[0389c13] 一總疏解真如故云分明 故云現前超前故云 行者真如無相真如所行
一一無相金剛不住色布施不住 布施皆然故云

[0389c18] 別論慳貪吝惜知法之中 事故檀波羅蜜檀那
布施波羅蜜到彼岸彼岸即是 涅槃即是真如施與 則是到彼岸然則
以此無貪 他人三輪施者受者
三相不可得無漏果證菩提運轉名為一切
得法深入 證得由是其實 便深入如下信心真如三昧
非法空也發心十住十行行為行為 解行迴向
布施 五欲色聲
五境令眾生欲心 妄境界染法緣故熏習妄心 念著種種一切身心無常
欲境不行善事 名為即是知法 尸羅防非止惡
瞋恚 熱惱熱惱 羼提忍辱
懈怠身心懈怠 身心懈怠故云毘離耶 精純一心進趣勇猛不退
懈怠定約離過禪那靜慮 無明本覺無不
智慧智慧即是明明無明 故此第五自性定慧一法 體用分異華嚴十地菩薩
如次十波羅蜜行者之後 實修六度隨順修行淺深



[0390b01] ◎標地境界所謂真如真如十地 真智聖法真如
論證發心十地菩薩 有分多少差別淺深 一一其所同一真如滿分
差別故此真如 境界華嚴十地品出體 如來大仙微妙難可知離諸念求見不可得

[0390b11] 根本根本智真諦見道問曰真如離心 能所何以真如境界故此
即此轉識便 現識次第相依 有所
境界智證神會 一味平等平等無能 無所得爾時唯識
轉識境界 二義菩薩業識見相無分別智相應不分能所
識相以為境界後得智相見 實有
轉識後得智業識 未盡業識未盡故云 猶存以後第二問曰
業識未盡後得智 分別故此根本實證但是 一心見道無分別能所後得智
能緣便 真如影像所緣境不實 真如據此後得智轉識
飲水不能冷暖 之後不得水體 真如
能所無二方名法身法身 理智理智無二唯識

[0390c12] 三明權智一中 一念無餘世界華嚴初地 佛世界千佛世界乃至十地
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世界分位 不同文中通論十地 無餘請法
率先導首佛說新譯眾生利益 聽受美妙言辭說法修行
眾會攝取展轉 眾生言辭而已圓覺 十二菩薩請問為此

[0390c25] 一類眾生根性怯弱 佛道長遠勤苦退屈 不肯是故菩薩為此眾生示現超越
劫數佛果思齊發心進趣釋迦修行便成正覺 善財一生龍女一念一類
進趣佛果容易懈怠因循 不能不成 是故菩薩無量劫修行
成佛警策懈怠使 法華智積菩薩我見釋迦如來無量 劫難行苦菩提未曾止息
一生現見多劫根器多方便非一不可說不可
無數法華知眾有種 心所本性種種因緣譬喻言辭 便說法如此一佛乘一切種智
諸眾生聞法究竟一切種智

[0391a15] 中論種性一乘 三五五根 上根
發菩提心二利 就地得無分別智如次 同行十波羅蜜發心
二空就地 遍行真如乃至十地自在 真如無有超過菩薩
別有超越殊勝 三賢無有超過一切論疏易解據此
通明之所以可見大意 若一菩薩種性根器發心修行 位次始終劫數差別阿僧祇
本業經忉利天天時 四十小劫梵天 八十中劫淨居天
八百大劫雜阿含 風災乃至不可 僧祇以此風災
可數狂亂不得 僧祇以此三僧祇成佛 千萬人中無有發心
人天三界生死二乘希冀佛果菩薩行長久會通
特異何者梵語劫波時分大劫 小劫長時時下剎那時分阿僧祇 無數無數不定經年
相見便無數不見無數修行時分具足發心 法爾無數真如名為
無數見道已去俱生二障法爾無數不假功用自然相應 第八第二無數從此任運進趣
法爾無數成佛第三 無數不可修行唯心
法華日月燈明佛說法六十 小劫聽者食頃釋經劫數 年歲日月攝論
須臾無量一剎那

[0391b29] 中論眾生世界不同唯有 世界眾生有無差別 所見眾生根機種性樂欲
所行乃至現身說法 見聞差別例如觀音妙音

[0391c05] 發心相中二智二種 現今 二智云何淨智
有染染心 無染不生不覺 知名真覺不覺
真覺自相隨染本覺二相 染淨和合淨智無疑 二智種子
無始依止處故云理實 三細業識 現相
九地十地業相 諸菩薩 從來開發發心
業識無始何故至此發心 菩薩 生滅異地生滅不同
金光 此時幾分幾分 不同純金故且 如是

[0391c27] 一總以此成正覺 自受用身功德圓滿色究竟色界 邊際最高大身色究竟天
由旬自在天王身量三萬 十地菩薩自在天王身量倍增故云最高色身
他受用身 圓滿二相 前後二報亦復同時譬如
前後摩醯首羅大自在 智人中說摩醯首羅 三千界雨滴何故
仁王經十信 輪王 (去聲) 閻浮提十住菩薩輪王 天下十行菩薩輪王三天
菩薩金輪四天下初地菩薩閻浮 佛土菩薩忉利千佛三地 夜摩佛土菩薩兜率
佛土菩薩化樂佛土 千億佛土菩薩初禪 萬億佛土菩薩二禪百萬佛土
九地菩薩三禪百萬阿僧祇佛土 菩薩四禪不可說不可說佛土如來 法界無量佛土一切法
十三法師十四十五 地前果位第十最後 菩薩天成第十
以為佛身真實成佛當前 成滿不可十地 菩薩成正覺
菩薩成佛第四禪色究竟自在 天上淨土三界十地菩薩 菩薩大寶蓮華百萬三千
大千世界蓮華三千大千世界 塵數蓮華座以為眷屬菩薩 大菩薩足下百萬
僧祇光明十方世界一切地獄乃至第十 頂上若干光明十方世界所有諸佛 空中光明廣嚴
光明寶珠莊嚴具 諸佛光明諸佛足下爾時諸佛一時 白毫相光大菩薩大菩薩
阿僧祇眷屬眷屬菩薩諸菩薩應時得佛無量三昧應時得佛無量智慧得佛墮在
五意二乘人執八相 真佛不信別有聖人不知 第四禪聖人二乘
八相在此 三災不及三緣欲界 有無色界無色天中
中道在此摩醯首羅天王表證三德涅槃 在此下界上界四空定
定慧平等在此 靜慮欲界 色界上天離欲得道

[0392b26] 顯德滿 滿無明即是相中 二心圓滿一心滅除始覺始覺
本覺最初契合名為一念 究竟相應之一不是暫時相應 之一一念一念
在朝無明無明 未盡既有不知無明 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一切諸法種類
無不一切種智般若 不生一切種智種智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天台
三觀一心三智空觀一切 假觀得道種智中觀一切 真如門奢摩他即是空觀
一切智生滅門毘鉢舍那即是 假觀得道種智禪那即是 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始覺 斷惑無間道 發心相中真心
菩薩至此業識無餘獨存下同 二報利益別有上方便
發心相中後得智至此圓滿 自然因果有心 業識無心自然獨存
昭然可解約法 皆是所以以前 本覺果位亦即本覺
其實四鏡 法體



起信論疏筆削記卷第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48 起信論疏筆削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