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eng Yi Zhang 大乘義章
Scroll 1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義章卷第十八遠法師撰
[0813c13] 淨法聚果法中有十八門。此卷有二門 (大般涅 槃義 無上菩提義) 。
涅槃義五門分別 (釋名一 滅之分齊二 定體三 開合辨相四 雜義分別五)
[0813c17] 第一釋名。涅槃是其天竺人語。依彼具言名 為摩訶般涅槃那。摩訶名大。大義有六。一者 常義。故涅槃云。所言大者名之為常。譬如
有人壽命無量名大丈夫。二者廣義。故涅槃 云。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虛空無所不至。 涅槃如是。故名為廣。三者多義。能別非一。
故涅槃云。譬如大藏多諸珍異。涅槃如是。多 有種種妙法珍寶。故名為大。四者深義。淵奧 難測。故涅槃云。大者名為不可思議。一切
世間聲聞緣覺不能測量涅槃之義。故名為 大。五者高義。位分高出餘人不至。故涅槃云。 譬如大山一切世人不能得上。故名為大。涅
槃如是。凡夫二乘及諸菩薩不能窮到。故名 為大。六者勝義。如世間中勝上之人名為大 人。涅槃如是。諸法中勝。故名為大。大義如
是。何者是大。大有三種。一者體大。性淨涅槃 體窮真性義充法界。二者相大。方便涅槃過 無不盡德無不備。三者用大。應化涅槃妙用
曠博化現無盡。故涅槃云。大般涅槃能建 大義。義猶用也。所言般者此翻名入。入義有 三。一就實論入。息妄歸真。從因趣果。二真應
相對。息化歸真。故名為入。三唯就應現。捨有 為過趣入無為。故名入。言涅槃者人釋種 種。有人釋言。涅槃之名非胡非漢直是佛語。
若論佛語一切皆是。豈獨涅槃。故涅槃云。 種種異論文章呪術皆是佛說。雖是佛說不 離方言。若離方言佛則無說。涅槃之體非名
字。故非音聲。故有人復言。涅槃胡語名總萬 德。此方更無一名能翻。故存胡本說為涅槃。 涅槃之體實備萬德。涅槃一名非盡萬德。若
使涅槃名盡萬德。是則宣說萬德之時。不應 隨德更立名字。欲說常義更立常名以名彼義 如是一切。明知。涅槃名不盡德。又設涅槃名。
總萬德此方還以萬德總名翻彼涅槃。何為 不得而言叵翻。又涅槃云。隨其類音普告 眾生。今日如來將欲涅槃隨類異告。云何叵
翻若正相翻名之為滅。隨義傍翻名別種種。 或言不生。或曰不出。或謂無作。或謂無起。或 名無為。或字無相。或言不燃。或曰不識。或稱
寂滅。或云安穩。或名解脫。或字彼岸。如是種 種悉如經說。云何得知是滅非總。今此且以 四義驗之。一准昔以求。如來昔於餘契經中。
每常宣說煩惱滅無身亡智喪以為涅槃。今 日涅槃名不異昔。何忽是總。二據終以驗。如 來垂滅大音普告。今日如來將欲涅槃。時諸
眾生聞佛涅槃咸皆悲惱詣佛請住。若使涅 槃名含萬德是則宜唱萬德示人。眾生應喜。 何故悲惱詣佛請住。聞佛涅槃悲惱請住。明
知。涅槃是滅非總。三准定方言。外國之人見 人死滅咸皆稱言。某甲涅槃。世人死滅何德 可總亦稱涅槃。世人死滅名涅槃。故明知。涅
槃是滅非總。四取文為證。如涅槃中。佛嘆純 陀。善哉善哉。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槃。 世間眾生何曾有彼萬德涅槃。如來示同此
說如來同世盡滅。名同涅槃。明知。涅槃是滅 非總。又法華說。日月燈佛說法華竟。於後 夜分入於涅槃。下文重頌佛此夜滅度如薪
盡火滅。長行之中云言涅槃。偈言滅度。明知。 涅槃是滅非總。問曰。若使涅槃是滅何故經 言諸結火滅名為滅度。離覺觀故稱曰涅槃。
釋言。外國滅有多名。略有三別。一者涅槃。翻 名為滅。二彌留陀。此亦名滅。三者毘尼。此亦 名滅。其猶外國菩提末伽此通名道。外國說
滅有多名。故諸結火滅名彌留陀。離諸覺觀 名曰涅槃。涅槃經中彌留陀滅翻為漢言。涅 槃之滅仍存胡語。似若是別若具翻之此方
名少。彼彌留陀此翻名滅。彼中涅槃此亦名 滅。是故得言外國涅槃此翻名滅。滅煩惱故 滅生死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亦
名為滅。那者名息。究竟解脫永蘇息故。息 何等事。息煩惱故息生死故。又息一切所行 事故。涅槃云。雖得禪定智慧解脫不名畢竟。
若能斷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方得名為畢竟 涅槃。以息如是三十七品所行事故亦名為 息。名義如是。
[0814c04] 次第二門彰滅分齊。分齊有四。 一是事滅。斷生死因滅生死果。名為涅槃。二 者能滅。諸佛涅槃圓備萬德。雖具眾德妙寂
離相。稱之為滅。又復離性亦說為滅。言離 相者如下文說。譬如一切眾生心識體雖是 有而無一相。亦如醍醐體雖是有而無青黃
赤白等相。涅槃亦爾。體雖實有而無一相。故 稱為滅。無何等相。謂。無他相及無自相。無他 相者。如經中說。離於十相名為涅槃。謂。離
色聲香味觸相生住滅相男相女相。經中復 說。離十三相名為涅槃。離前十相及離苦樂 不苦樂相。又經復言。大涅槃中無有日月星
辰諸宿寒熱風雨生老病死二十五有及諸憂 苦。此等皆是無他相也。無自相者。大涅槃中 雖有色身而無色相。雖有覺知而無知相。雖
有一切無一切相。備如經說。言離性者。諸德 同體緣起相成。無有一法別守自性。如就諸 德宣說常義。離諸德外無別常性。我樂淨等
類亦同爾。又就常等宣說法身。離常等外無 別身性。餘亦如是。故經說言。又性別異故成 涅槃。由非別異名無別性。故成涅槃。問曰。涅
槃體既是有。說有稱當。何勞說之。門解義。 故就障滅。此是第二德寂之滅。三者應滅。應 滅有二。一現斷有因盡生死果。名之為滅。二
息化歸真。用息稱滅。四者理滅。如經中說。一 苦滅諦。一切眾生即涅槃相。如是等也。理滅 有二。一者相虛妄。情所起一切諸法相有體
無。名之為滅。此即經中空如來藏。二者真空。 真如來藏離相離性。名之為滅。言離相者如 馬鳴說。謂。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
相。非有無俱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 相。非一異俱相。非自相非他相。非非自相非 非他相。非自他俱相。如是一切妄心分別悉
不相應。唯證境界。言離性者。如來藏中具 過一切恒沙佛法。是諸佛法同一體性緣起 相成不離不斷不脫不異。以同體故無有一
法別守自性。雖無一性而無不性。無有一性 法如也。而無不性法界別也。今說如是。以 之為滅。滅如是。此四相望亦有本末。理滅
為本。由見理中相空之滅成前事滅。悟理捨 情離生死故。由證理中真空之滅成前德滅。 如彼真法離性相故。依德起用故有應滅。此
四種中分相言之。說前三種以為涅槃。攝相 論之。四滅俱是涅槃為門。統攝諸義成涅槃 故。分齊如是。
[0815a19] 次第三門定其體性。涅槃體中 德別無量。要唯有三。一是色法。二是心法。三 非色心法。言色法者如涅槃說。滅無常色獲
得常色。離苦色獲得樂色。乃至滅於不寂靜 色獲得真實寂靜之色。故知。涅槃用色為體。 又涅槃云言不空者。謂。有善色。常樂我淨。又
涅槃中說大涅槃以為解脫。迦葉白佛。如是 解脫為色為非色。佛言。二乘解脫非色。諸佛 如來解脫是色。以斯驗求明知。涅槃體性是
色。又如六卷泥洹之中。純陀嘆佛。妙色湛默 常安隱。不隨時節劫數遷。大聖曠劫行慈悲 獲得金剛不壞身。故知。是色。又勝鬘中嘆佛
色身世無與等。又嘆如來妙色無盡。明知是 色。色相云何。佛有三身。一是應身。二是報 身。三是法身。此三身中皆悉有色。應身色者
現化隨物。或時似天或復似人。如是一切隨 其所現同世色像。是故亦名共世間身。報身 色者於彼應身一一相處各有無量塵數相
好。如華嚴經相海品說。雖具眾相而不可見。 如梵天王頂上寶珠有而叵見。雖不可見而 實有之。名字不同作業各異。如華嚴說。法
身色者如來藏中。色性法門顯成佛體。體雖 是色而無色相。如似比丘無作戒法。亦如陰 陽五行等法雖無色相而是色性。諸佛證得
成就法界。諸根相好即法身故。又此法中出 生法界無盡色。故名像色法。有人說言。涅槃 無色唯一靈智。設言色者是應非真。何故非
色。色性質礙。為是無之。若色質礙全佛無者。 心是攀緣慮知之法。佛亦應無。佛無緣心而 有無緣覺知之心。色亦應爾。佛無礙色。而有
無礙自在之色。何為不得。人復為難。礙故 名色。佛身無礙。云何名色。此應返質。緣義為 心。佛智無緣。何得名心。人復釋言。無緣而照
故得名心。此應類之。無礙是身。無礙是形。何 為非色。又雖無礙而有光明諸根相好。何得 非色。又若無礙即全無色。若言有色即令礙
者。此應並報。如來無緣即應是癡。即應無 知。佛若有知即是攀緣。可如是不。此既不可。 彼亦同然。何勞致疑。又若說言色皆是應都
無真實者。此應並難。真處亡情。有覺有知。應 悉是應。應化之知從真知生真中立知。應化 之色從真色起。真中存色。竟有何妨。又經
宣說。滅無常色獲得常色。云何是應。經復宣 說。真實善色常樂我淨。云何是應。又經嘆佛。 妙色湛然常安穩。不隨時節劫數遷。大聖曠
劫行慈悲故得金剛不壞身。云何名應。又地 經中說。佛相好為實報身。云何是應。又若相 好悉是應者。經中宣說相好之業。應是應修
非是實修。修得是實果寧不真。人復釋言。滅 無常色獲常色等。此實是心。心法顯現義說 為色。此應反難。若心顯現義說為色。實無色
者。色法不顯。義說為心。實應無心。又若心現 義說色者。他亦應言色光照明義說為心。佛 實無心色光照明。不得名心。心法顯現何得
名色。以斯驗求佛真有色。不得言無色。義如 是。次論心義。經中宣說。滅無常識獲得常識。 受想行等亦復如是。明知。涅槃以心為體。又
說彼若成大涅槃。明知。涅槃用心為體。心相 云何。如前八識章中具辯。今略論之心有三 種。一是事識。謂。六識心。向外取緣。二是妄
識。謂。七識心。內迷真性妄取自心所起境界。 如人昏夢迷覆實事。妄取自心所起境界。三 是真識。謂。八識心。如來藏中過恒沙法緣起
集成覺知心事。以此真心覺知性故。與無明 合便起妄知。息去無明便為正知。如人報心 與昏睡合便起夢知。息去昏睡便為寤知。始
覺真心說之以為一切種德。今此就其涅槃 門說故。說此心以為涅槃。妄事兩心。情有體 無。未窮似有。研之即盡。不成涅槃故。楞伽
云。妄想爾炎慧。彼滅我涅槃。又彼經言。滅七 種識唯有藏識。唯藏識故真識之心得成涅 槃。非六非七。有異論。如前八識章中廣破。問
曰。真心是知非滅。云何得說為涅槃乎。釋言。 此心體是知性。而無分別。無分別故照而常 寂。是知性故寂而恒照。以恒照故能滅癡闇。
以常寂故能滅妄想。癡妄既除不復隨緣集 起生死。以不起故無為體寂。故名涅槃。心法 如是。次明非色非心之義。如經中說。菩提不
可身得心得。涅槃亦爾。故非色心。相狀如何。 分別有二。一數滅無為。斷離一切色心等相 名非色心。如涅槃說。滅無常色名為非色。
滅於無常受想行識名曰非心。如是一切。又 如涅槃梵行品說。入於無色大般涅槃名為 非色。又無諸大陰界入等。亦是非色意滅識
亡心亦寂等。名為非心。又滅妄想爾炎慧等。 亦是非心。二真法體如。色即無色。心即無心。 名非色心。如經中說。大般涅槃實非有色。隨
世說有。又經中說。菩提涅槃一切皆空。又地 經說。自體本空智自空等。皆是真空非色心 義。彼云何空。義如上解離相離性。言離相者。
佛雖有色而無色相。如無作戒雖復是色而 無形相。佛雖有心而亦無心相。如鏡照物無 分別相。言離性者。大涅槃中諸德同體緣起
相成。無有一德別守自性。故名為空。以是空 故色無色性。名為非色。心無心性。稱曰非心。 問曰。若此皆無自性即是自性不成無常。與
生死法有何差別。釋言。緣起無性空義。生 死涅槃其理齊等。是故經中說生死空乃至 涅槃生死無我乃至涅槃。所言異者。生死之
法一向無常。以其性相俱無常故生滅流轉 名相無常。虛集無性名性無常。涅槃之體亦 常無常而非一向。故涅槃經初德中說。涅槃
非常亦非無常。是義云何。大涅槃中萬德同 體。分相論之各守自相無為不動。故非無常。 攝相言之互以相成相成不壞。亦非無常。非
無常故經說為常。將別分總總相不立。以不 立故無空性常。無性常故名為無常。涅槃體 性其理定爾。有人宣說。一苦滅諦。顯成涅槃。
苦滅唯空。顯此空理以成涅槃。是故涅槃一 向唯空無色無心。此外道空不應受持。若說 苦滅唯是空者。佛自對破。如涅槃經四諦章
說。修苦滅者。逆於一切諸外道等。若說空 法為苦滅諦。諸外道等悉皆修空。應有真諦。 又若宣說無我空寂為如來藏。當知。此人久
在生死。長受長諸苦不得解脫。若有說言 有如來藏。雖不可見破煩惱已定必得之。若 發是心一念因緣於諸法中悉得自在。以斯
驗求明知。苦滅不唯是空。如勝鬘說。一苦滅 諦是如來藏。如來藏具過一切恒沙佛法。名 不空藏。何得唯空。若言涅槃一向空者。經說
涅槃常樂我淨真實善有。那得言空。又經說 言空者。所謂一切生死。言不空者。謂。大涅槃。 又經說言殺空得實。殺無常已得常涅槃。云
何是空。又涅槃經第七德中。七法相異空與 涅槃義門各別。何得唯空。又若空者無想天 喻無想實有。竟何所況。又經宣說。大般涅
槃能建大義種種示現。若唯空者依何起義。 又經宣說。汝不應言滅是法性。若法性者實 無滅也。何得唯空。有人復言。如來藏性色心
為體。都無空義。復言空者。無相名空。藏性既 爾。顯成涅槃。涅槃唯有一向不空。說言空者 空無萬相。不空涅槃。此亦是其外道之有。不
應受之。若說藏性實不空者。是義不然。如楞 伽說。依法無我說如來藏。云何不空。又復如 彼起信論說。有人聞說如來藏中具一切法。
便說色心各別有體。對治此執說。一切法依 真如說。如者是其空之別稱。依之宣說一切 佛法。云何不空。又如經說。如來藏中具過恒
沙一切佛法。不離不斷不脫不異。既言不離 明無別性。法無別性何為不空。又同體法必 互相成。相成之法則有總別。攝別成總諸法
可有。將別分總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