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Yi Zhang 大乘義章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義章卷第二十 ()
法師

[0850b24] 淨法 (五分法身 五眼  六通 十力 十號 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義) 。

五分法身四門分別 (釋名  三學分別 三聚分別)

[0850b29] 第一釋名五分法身名字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義通因果無學無學之中
大小佛德方便 法身 名為
便真心 自性不動名為方便 真心自性
解脫方便 自體解脫解脫知見 方便知己解脫知見論證
無染解脫知見問曰知見 別稱便龍樹 有別
推求未決 小乘無生智得名無學
而是是故宣說解脫知見 所得龍樹 知見分別名分
成身名為法名自體無學自體名為 成身名為
五佛名為聚積 名義如是 () 。

[0850c25] 別解脫遺教解脫解脫隨分解脫
心受二種名為二者 禪戒禪定別有 禪戒定則定則
聖道 別有離過 律儀分別
佛果俱生以為 成果一切皆是定身 一者安心
二者三三昧安心 名為 實際除滅一切妄想分別
妄分別佛果 相應定身成果一切皆是 慧身二種一者世智了知世法
第一義二種因果 佛慧成果一切 解脫解脫一有解脫無為
聖道無為解脫滅諦涅槃 解脫因果 解脫佛如來解脫
一切皆是有為無為之中分相有為解脫解脫身無為何故 脫身差別有為無為
聚積有為功德 聚義名為無為積聚不成 一切皆是問曰無為積聚
云何成身無為解脫 如來功德法體得名華嚴中說 十身乃至第九
法身法身無漏界無漏 所謂涅槃無為法成身華嚴 涅槃有為二種一心解脫
斷除四住功德心淨慧解脫除滅無明 通名解脫身知見知見 自知解脫所得分明
解脫三乘一切所得通名 相如 (二門) 。

[0851b07] 三學 智慧三學初一問曰何故之中
分為 未可 云何不定時分定慧
六度戒學第五第六 戒行分為 如是時分
無罪戒行出家定分遠離寂滅初禪遠離不善 遠離二禪覺觀止息寂滅
菩提禪定息苦增強分為 時分中分所謂
戒行名為行為名為心淨離過 分為戒定慧三行
八正分為正語正業 定分正念正定分為正見正思 所以
向前法門離合非一不專 (三門) 。

[0851b29] 分別色法心法其三 五分法身色心
何故心中分為多用 分為色法所以其一 未可云何
十二入廣心五陰色心二事十八界色心 名色五陰以此
離合非一不專成實戒身 作戒非心如此初一戒身非情
何故非情獨立 心法成人分為 時分六度分心
分為八正 寧可一定大乘三業十善道 以為作戒作業
意地作業以為色心 色心色心色心名色 以是
心事三聚戒以是 色心三聚戒分別 如是四心無為解脫解脫 色心如是

五眼八門分別 (釋名  三修 次第 分別 分別 所見分齊  對上共相)

[0851c28] 第一釋名五眼 不同一門肉眼 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慧眼名為肉眼名為慧眼故云法眼一種 見法名為法眼故云天眼
佛眼得名不定云何不定天眼得名 人從諸佛菩薩名為 人中眼根三千大千世界
淨天名天四王天趣天中 眼根名天三從
一切禪定名為天住 天住修得淨眼名天 是故得名各別不同
佛眼得名二種人從 諸佛如來名為 佛眼名為
以為名為佛眼佛眼其二是故得名各異不同 一總佛眼佛果
佛眼龍樹譬如河流至大 大海如是佛果通名佛眼如此 佛眼佛眼照見真實如來
名為佛眼如此佛眼佛眼 中有五眼得名左右肉眼
肉眼天眼解釋不定 自然天趣 名天諸佛菩薩故稱
淨天天眼一切禪定 清淨名為天眼 慧能慧眼法眼
軌則成實法名自體善惡 自體名為法眼 佛眼覺者
佛眼智能 佛眼名義如是

[0852b07] 次第二門 五眼肉眼一種色法天眼 三心法智肉眼中有
其二一者二者長養宿業所得 飲食醫藥得勝眼根名為 天眼
未來智慧中有一者方便二者 方便禪修云何毘曇 禪修天眼清淨四大
肉眼同在一處遠見名為天眼 成實禪定肉眼遠見 天眼無異大乘毘曇
眼根肉眼同在一處遠見方便如是二種一佛菩薩宿 行業因緣所生天眼
諸天天中淨眼見遠 二種散善業果欲界 善業色界天通論無色
大乘宣說無色界有色天眼 小法唯有方便大乘中有 二種一者方便禪修二者諸佛
淨智便未來世慧眼方便方便 聞法思惟修習諸法
名為所生 自然照見一切法空不待修習法眼之中 二種一者方便二者慧眼
有所境界別異佛眼之中二種一者 方便實性二者修習任性 經論之中報佛相如

[0852c08] 次第三門次第行者 長養己身肉眼肉眼不能不能見遠
不能不見 有如眾多障礙天眼天眼 一切此前次第
次第不定次第別有 第二佛眼 起用次第佛眼
前門之中別有後門前門四者第一前天未能照見 法相修法法眼一切法未能
照見破相空理修慧慧眼破相 窮盡不盡佛眼佛眼 破相畢竟窮極佛眼慧眼
空理不盡龍樹菩薩 薩婆若第二 天眼不能一切法修法
法眼一切法未能破相空理不見修慧慧眼破相空理 未能如實真空不見佛眼
如實空龍樹菩薩修學生空 漸漸修得不可得不可得真空如來藏以來不滅自性
破法然後名為第三 天眼法眼一切法慧眼 破相空理真空無量壽經
慧眼見者涅槃無法 慧眼一切空理不能 佛性不見佛眼
如實此前三門佛眼第四佛眼天眼 法眼一切法真實如來
中善不窮慧眼照見破相 真實如來藏如實空不窮以前所見不窮佛眼佛眼
不盡一切向前 究竟成滿便佛眼次第 起用次第如何第一前天
未能破相空理修慧 眼見未能一切眾生 化眾生修法法眼一切
化生不窮不盡佛眼佛眼窮極 法眼不盡龍樹
法眼佛眼 二門前天眼見修慧眼見破相 修法眼見諸眾生化生
未能如來藏中法佛眼 佛眼有法一切佛眼 法眼第三前天眼見
修慧眼見破相修法照見眾生 化生真實如來藏中法 未能非有如實
真空佛眼佛眼法性如實 此前三門佛眼分別第四 佛眼天眼
修慧眼見破相見佛如實真空 窮盡修法眼見法相 以前究竟佛眼佛眼
不窮一切窮極向前 滿足便佛眼無異次第 如是

[0853b12] 次第四門分別四重 二法陰界等差其事 無常破相空義
如來藏中一自性 其實四重五眼所見云何 五眼分別然後
分別五眼分別云何肉眼天眼 中一不見涅槃 天眼生滅
見法不論法眼陰界 一切慧眼破相空理佛眼相如五眼云何
四境一佛 四境肉眼天眼一色 不窮法眼陰界事相
一切苦無常生滅法數真實 中善不窮慧眼破相 空理真實如來藏自體真空
佛眼四重悉皆窮盡龍樹佛眼不見無所不知 問曰佛眼可言云何
耳識智慧 佛眼眷屬

[0853c05] 次第 凡夫聲聞緣覺菩薩就此 分別五眼三門相分肉眼天眼
事相凡夫凡夫假使 凡夫法眼慧眼不定次第 法眼無常生滅法數二乘
二乘入見道法眼淨慧眼 空理菩薩依從起用次第 眼見陰界空無我人二乘法眼
一切眾生一切化眾生 菩薩佛眼可知二簡 不及凡夫唯有
肉眼天眼無餘聲聞緣覺不定向前有法肉眼天眼 二種向前起用慧眼肉眼
天眼無餘二種菩薩得佛 諸佛如來具足五眼具足 成菩提凡夫二乘
諸佛菩薩不及大中諸佛菩薩 五眼滿不滿如是

[0853c25] 次第 五眼所見分齊肉眼龍樹 肉眼不能由旬轉輪王
不定問曰日月 世人云何不能滿由旬日月反照自體故人眼力
不能云何日月 方圓五百由旬故云聲聞 肉眼菩薩肉眼遠近不定大品
一百由旬三千大千世界 近處而言一百由旬龍樹 凡夫轉輪王其實
問曰遠處不能而言 三千界三千界 之中大風肉眼以此
遠見第二天眼 遠見天眼修習殊異不遠 第三菩薩肉眼遠見
何以得知中說阿彌陀 肉眼無數三千界明知 大品三千界據此問曰
不能云何三千界三千不見 第二菩薩復生人中
宿世淨業因緣天眼肉眼同在 以此天眼開導肉眼 所有問曰使天眼肉眼
色天開導不得論說天眼肉眼 何故如是色處有空
天眼開導 色處無明天眼 不在
牽心天眼即便 在於牽心不能菩薩如是如來肉眼所見幾何
如來菩薩三千界第二佛法 難思所有肉眼遠見遠見 不以自在宣說
好色不生不生厭惡 行捨以是肉眼勝過 愛樂
如是問曰使如來肉眼見遠 名天肉眼肉眼 肉眼天眼開導非獨自力
肉眼肉眼如是天眼所見分齊 凡夫修得天眼四天 凡夫天眼所見分齊經論
住處中說初禪住處 四天下二禪住處四天下三禪 三千四天下四禪住處寬廣無量
無量不定多少四千四天下 不啻所見無成未可聲聞人中大有小聲聞見
初禪梵王相似龍樹 世界內能向外不見 隨身所在內向
聲聞阿那律阿那律專修 三千界是故天眼第一緣覺人中 大有世界見大
世界菩薩天眼其二一者二者 人大所見不定 一切故地菩薩其一世界
境界大品宣說 三千界如來天眼二種一者修得 二者菩薩三千界可能
無量世界肉眼 不復可以約法淺深分別慧眼聲聞緣覺所得慧眼生空
得法不足菩薩慧眼 二空不窮如來慧眼畢竟 法眼聲聞緣覺所得法眼陰界
四真諦十二 不能微細菩薩法眼眾生 一切法一切法悉知
窮盡如來法眼了知眾生一切 悉皆窮極佛眼二乘全無菩薩人中 進退不定分別地前菩薩聞見佛性
聞見大聲地上菩薩眼見佛性 涅槃九地聞見 十地眼見明了自身所有佛性
不見眾生不了自身十分 不了如來佛眼見窮極五眼所見分齊 如是

[0854c21] 次第五眼 有別一切大品 菩薩修學波羅蜜五眼
何故五眼龍樹菩薩先有肉眼 結使不得不見
照明天眼慧眼法眼 佛眼 佛德不虛
中分相如別論 布施燈明因緣肉眼持戒禪定 因緣天眼持戒因緣欲界
天眼禪定因緣得色界上一切天眼修習 無量淨因緣宣說修習 功德智慧

[0855a06] 次第八門 共相華嚴中說肉眼 一切天眼諸眾生
慧眼一切眾生差別法眼 一切法真實諸法第一義 佛眼見佛十力分別了知一切
一切諸佛光明出生 涅槃無礙一切法無有障礙普眼法界平等法門初一
肉眼天眼天眼第二 天眼前天第三慧眼第五佛眼第六 第七第八出生第九無礙
法眼第四法眼慧眼 第十普眼佛眼佛眼普見平等 普眼五眼

六通分別 (釋名  三修  四大不同 三性分別 三業分別 通明示現等分 次第 )

[0855a24] 第一釋名作用不同 名字名身名天 天耳他心智宿命智漏盡通
解釋三門一定第三料簡不立通義 如何中天宿命三通名義
天耳宿命 他心通宿命宿命通漏盡不定經論之中
漏盡別有二種 聖智漏盡通之一 得名
漏盡漏盡通之一身通 二種不定身通之中名身神通神足不定
解義各異不定相如 假名色身自在名為身通
色身轉變自在名為身通 境界神通所為 神異作用
神足往來 名為天眼通為生智通
不定解義各異不定相如 天眼通生死智通以是身通天眼不定
解釋身通聚積 作用名身神通 難測名為神異名為
通義神足所為自在 故云神足天眼通一切禪定 天住名天名天
生死智通未來為生 生死照見生死智通天眼 離合增一阿含之中分為
之中建立名為天眼所見未來 生死分為
華嚴之中分為 天眼未來以為 未來際其餘經論合為
天眼未來 合為天耳通 名天聽聞名天
他心通名曰他心通問曰何故他心通
心數法通名 宿命通宿法相 宿命宿命通
問曰知命過去 同行宿命宿世名性 最後
故云宿命漏盡通漏盡 漏盡漏盡通無學智能 是故漏盡智通名義
六根不立通義六根三根天眼通眼根 耳根意根三根
不立何故諸佛 六根互用六通通約六根之中二根
遠見遠聞意根 一種離合自在 始覺通義
說通問曰中有身通云何 之中不立身通假名色身 之中自在名為身通身根覺知
名為身通是以身根不立 使身根方知不立華嚴經菩薩鼻根無色宮殿十住
中說過於云何 六通三乘共法二乘 無有通義不立大乘不共
諸佛菩薩六根互用一一一切 佛菩薩法身自在無障礙一切 悉皆不得六通名義

[0856a15] 次第二門體性 色心色心三聚分別第二 六識分別第三十一分別
分別第五二種解脫 分別色心色心分別有人 色法清淨通體
心法不然 有分天眼天耳不以 通體通體智慧心法何以
得知毘曇十智分別六通六通 十智明知成實六通 創始六通智品使通體
智品何故 智品華嚴六通以為
天眼智者身通天耳宿 天耳明知天耳通天耳天眼
名為生死智通 等分如是 (一門) 。

[0856b05] 次第二門六識 六通不同毘曇 二識相應以此
意識相應 之中心心同時相應 成實六通第六意識
心中體性五識全無智慧 宣說五識心心 前後宣說相應通體
大乘宣說凡夫二乘神通多同毘曇 心法同時佛菩薩所得神通 意識相應如實通體 (二門) 。

[0856b17] 次第三門十一分別 一智所謂十智如實智十一何者 十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以為法智
智通四諦欲界名為法智 上二界比智盡智無生智 無學果盡智無生智此前
八智一向無漏第九等智一向有漏第十 無漏十智如是十智 分別如實智諸佛菩薩增上慢
一切法悉知如實知不知妄稱 如實智清淨一切 無礙智向前三智
分別六通小乘六通十智 六通如實智小乘六通十智 云何毘曇身通天眼天耳宿命
一等唯有五智 他人有漏等智他人 無漏則是道智比智欲界
法智上界無漏 通道有漏 無漏皆是其他是故五智
問曰無漏得名 道智無漏心體故知心得 道智若爾所知有漏心體是苦集
何故苦集 無漏心體微細道諦淺深相似知道故知道智
心事苦集微細 不及是故有漏不得 苦集
問曰無漏心無漏心 無漏心義通心事相互不分
云何得名他心智問曰心事 緣理論文十六行 云何得名道智不易
消息通知無漏 非道無漏無漏 名為無漏無漏始末
道智近道道觀 道智近道始末道智 云何無漏心
然後測知是故始終 名為道智名為無漏 無漏非道問曰何故他人無漏
心事然後測知不得 心事 純熟無漏本來未知
上方必須是故 無漏理觀決定 道智問曰無漏
方便道智有漏 如是何以不得方便苦集無漏理觀在前知心在後
然後知心有漏凡夫本來 苦集是故不從 不從不得苦集
他人有漏本來苦集 本來未見方便苦集
近因不得苦集意見 如是漏盡通 不定十智漏盡
盡智所謂滅智法智比智無生 等智欲界名為法智上界 名為比智通名滅智無學
無生有漏心緣則是等智苦集 他心智聖人無學 漏盡八智等智 他心智等智不能究竟等智無學
究竟 八智問曰法智云何得究竟 法智欲界滅道法智
無學宣說漏盡得名漏盡通 小乘如是大乘如實智 初五一切智無礙智漏盡通
漏盡漏盡通一切智無礙智 漏盡通清淨分別 如是 (三門) 。

[0857b08] 次第四門分別六通 六通以為 分別六通如何他心通
他心智宿命通宿命智分為身通安住 神力轉變自在十方往來無礙
種種色身種種差別 一天分明 未來際未來天耳
一天無量種種 一切眾生語言音聲差別漏盡 一如實智證法實性
了知三乘滅盡分別 如是 (四門) 。

[0857b21] 次第分別六通 慧解脫二心解脫 其一斷除愛結定心自在
斷絕無明智慧無礙慧解脫愛心維摩宣說 六通
智慧乃是六通六通 通體第二涅槃斷除一切 煩惱真心心解脫
斷滅心解脫故知斷除 煩惱心解脫文言本性不共 貪欲和合譬如日月塵霧
和合不合諸佛菩薩 貪欲心解脫故知真心煩惱障 斷事無知一切法照見無礙
文言一切法所知無礙 六通其二云何五通慧解脫涅槃慧解脫
而今不見而今 不到而今得到不知而今 天耳通不見得
天眼通不到得到身通不知得知 其他宿命漏盡通 漏盡漏盡通心解脫漏盡 漏盡通慧解脫體性如是

[0857c17] 次第三門六通修得二種 離欲方便 所有神通離欲方便有所
得名方便毘曇六通漏盡 離欲天眼天耳方便三通 離欲方便何故漏盡離欲
無漏即是宣說自證 漏盡通離欲他人漏盡不盡 漏盡通他心通應須方便
何故天眼天耳方便毘曇 宣說通體無記作用 定時不得以是
離欲之後方便 方便何故離欲 便定心
即便離欲成就現前不得方便 方便不得
方便如是 漏盡離欲毘曇五通 方便何故如是宣說一切功德
修得之後成就方名無有 名為以是身通 未名方便
諸佛菩薩自證漏盡漏盡通離欲漏盡五通離欲方便 如是大乘六通如實
煩惱內證寂滅如實定時 離欲假想方便 心中作用方便云何得知大乘
維摩諸佛如來常在三昧 見佛不以二相天眼既然 離欲問曰漏盡離欲
漏盡通分別 漏盡通下地 漏盡一地
地中對治無漏悉皆以為漏盡 隨分通論地中隨分離欲所得 漏盡通故地宣說菩薩漏盡通
問曰漏盡離欲功德 功德 兼有云何初禪
無漏功德如是一切功德二禪初禪無漏 一切功德何者初禪
無漏毘曇初禪無漏初禪 成實大乘初禪無漏三界一切煩惱二禪名為初禪
無漏無漏 不得初禪初禪無漏功德名為 煩惱如是一切問曰一切
離欲所得 所得無漏功德本來 離欲應得
凡夫離欲應得無漏聲聞緣覺 離欲應得初禪一切功德 諸佛餘地離欲所得不定
所得凡夫本來 所生功德有時退下地煩惱功德不得無漏
凡夫無漏法無有方便 聖人下地 無漏功德先有方便
有分不得過量不得 云何初禪可知 地中無漏功德無量具有聲聞
緣覺菩薩佛德未離欲方便 離欲便方便離欲不得聲聞離欲聲聞無漏功德
無漏功德如是一切初禪 一下欲界煩惱障初禪 初禪煩惱障初禪二禪
一切煩惱障初禪功德無量聲聞初禪功德緣覺 所得乃至諸佛所得
窮極中品無量聲聞初禪 功德緣覺所得所得中品無量隨分斷除
各別初禪既然以是離欲 問曰初禪 初禪功德二禪
初禪菩薩十地初地 初地乃至佛地 初地同異
初禪地中所生無漏三界 一切煩惱煩惱 十地分齊別處初地不能
地處乃至佛地不斷 乃至初地餘地見道 修道對治十地斷德
過得 過時應得功德 十地
無漏 地中一切煩惱下地 功德煩惱下地無漏
功德同治不同十地異義 十地一一 無量初地可知初地
淨心初地功德 初地功德初地 乃至所得功德初地
地中初地 華嚴宣說菩薩一地一切 功德問曰
漏盡智通離欲云何 不可問曰毘曇身通 離欲
不同離欲染污煩惱 無知離欲 離欲身通宿命
五通斷除通名 離欲斷除通名方便 問曰住所
四住家眷煩惱無明 無明住地二乘不斷凡夫二乘 二攝無明不染無知
無明凡夫二乘安能斷除不能 三界九地 不同
而是在於欲界第四禪 此地中有此地問曰身通方便方便云何五通
心根修習五通 四禪根本初禪 可知修習身通一方便道
初禪根本定即是飛行往來 大小轉變即是入定 飛行往來如是身通
便道無礙道前方便入定 無礙道三解脫無礙道 一解脫有所
心想身通如是他心通 一方便道入定觀他心 心想如是方便無礙道
方便入定無礙道 三解脫無礙道一解脫他人宿命通
一方便道入定心想 過去次第入定 如是無礙道三解脫
天眼通毘曇二道一方便 入定日月燈明遠見 入定如是純熟無礙道
前方便入定無礙道 天眼無記不得解脫道成實大乘
天眼定心如是解脫道 前身等同天耳通毘曇 二道一方便道入定遠聞
入定如是純熟無礙道前方便入定無礙道 解脫道
成實大乘解脫前天問曰通有離欲方便所得 分別離欲方便
離欲所得得勝 神通現在方便第二離欲 方便離欲無始所得
一切方便現在不能不得第三離欲方便 大菩薩離欲所得 修得如是

[0859c06] 次第四門大小不同不同 體性不同六通智慧小乘六通 事識大乘用事
有法自在名為 一切法 無法自心無礙自在
真識見法 自體真實無礙自在不同小乘 六通所為攀緣分別不能無緣大乘
有緣不能無緣究竟 平等無緣普照無分別一切作法 無常不同小乘六通
無常生滅大乘六通無常究竟真常 興廢不變不同小乘六通 住心大乘六通
破相究竟 真實自體寂定真心 不動三昧法力自然
小乘五通四禪根本定漏盡四禪未來中間無色 乘法究竟一切
聲聞神通 不能起用諸佛菩薩不如 神通起用龍樹
不同六通身通之中不同 不同聲聞緣覺初禪神通 初禪不能至上
不能諸佛菩薩不如初禪 神通一切不同聲聞國土境界
三千國土境界龍樹小聲 作意一千國土境界作意 國土境界大聲作意
國土境界作意三千國土 境界緣覺人中大有緣覺 國土境界作意三千
境界緣覺作意作意三千大千國土境界 佛菩薩一切世界一切眾生境界
名為不同聲聞緣覺一心 眾多諸佛菩薩一時化現十方世界一切 一時五趣四大不同
緣覺化現大身不能化現不能 諸佛菩薩化現大身滿三千界 身入一塵化現猶如微塵
容受一切佛菩薩大能 二乘不能不同聲聞緣覺 遠處多時不得如意通
佛菩薩一念十方世界其所如意 虛實不同聲聞緣覺化現一切 境界相而已不得實用諸佛菩薩
實用不同諸佛 菩薩無量有心令人 二乘不能不同諸佛菩薩
一身令人異見一聲令人異聞安住 十方二乘不能不同 諸佛菩薩六根互用二乘不能自在
不同涅槃諸佛菩薩所為身心 相隨大心不大 不喜憂心
如是一切二乘不能身通如是天耳 不同上下不同聲聞緣覺 初禪所得天耳初禪音聲
不過諸佛菩薩 所得天耳一切聲不同 不同聲聞緣覺音聲
不能一時諸佛菩薩一時 乃至耳語極微諸佛 一切二乘不能不同諸佛
音聲發心二乘不能方便 虛實不同諸佛菩薩音聲 所聞二乘天耳如是
不同上下不同毘曇 不知一者不知上人 二者不知利人
在下不知禪定人心成實 成實 大乘大乘諸佛菩薩下發
人心不同聲聞緣覺 三千界眾生諸佛菩薩 一切不同諸佛菩薩了知一切
眾生心心數法二乘不能不同 緣覺凡夫不能諸佛 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
不同諸佛菩薩一切二乘 方便虛實不同諸佛 所知二乘所知時分
聲聞緣覺現在眾生諸佛菩薩 三世眾生如是天眼通 上下不同聲聞緣覺
天眼不能諸佛菩薩一切 不同不同可知 不同諸佛菩薩所見微細乃至
一切二乘不能不同 虛實不同相似時分不同聲聞緣覺 未來世萬劫諸佛菩薩
後際不同涅槃聲聞緣覺 見外不見諸佛菩薩 不同涅槃諸佛菩薩所有天眼
諸色念念生滅不淨二乘 知根不同涅槃諸佛菩薩見人 利鈍大小二乘不能天眼不同
差別如是宿命通不同上下不同聲聞緣覺所得宿命 眾生宿命不能諸佛菩薩一切
不同不同可知 不同諸佛菩薩過去巨細悉知二乘 不能五逆不同諸佛菩薩過去
發心二乘不能虛實不同諸佛菩薩 所知不同二乘時分不同二乘 過去萬劫諸佛菩薩所知無極
迦毘羅仙過去萬劫未來 聲聞緣覺既是聖人所知何故 世俗智世俗利根
所知鈍根所知凡聖 自在不同諸佛菩薩自知 宿命宿命他人宿命
自知宿命他人宿命乃至 其餘眾生展轉二乘不能宿命不同 如是漏盡通中有漏盡
漏盡通自證漏盡漏盡通漏盡 上下不同聲聞緣覺 漏盡不能諸佛菩薩一切悉知
不同聲聞緣覺一世界漏盡諸佛 菩薩一切不同聲聞緣覺 別知諸佛菩薩一時不同聲聞
緣覺所知諸佛菩薩所知 不同諸佛菩薩不假方便發心二乘 不能虛實不同聲聞緣覺所知諸佛
菩薩所知真實時分不同聲聞緣覺 眾生漏盡不盡不知過未諸佛菩薩一切 漏盡不同如是自證漏盡不同
證法不同聲聞緣覺證法得人諸佛菩薩淵深二空甚深 不同聲聞緣覺四住
佛菩薩取捨不同聲聞緣覺 取證諸佛菩薩不住大涅槃不捨 世間不捨世間涅槃大小不同差別

[0861a29] 次第三性分別善惡無記三性 之中漏盡通體其餘五通 諸天五通如是
二者諸仙飛行 波羅捺婆羅門 上帝身為
等比四者禪修 無記不定毘曇宿 一向天眼天耳一向無記身通一種
體性無記宿命 識相禪定天眼 天耳二識相應
無記身通意識相應 定心作意 諸事其所地心地心
無記成實五通用意 行為利益眾生乃至利益眾生
宣說世俗五通多同毘曇故地 無記化化諸佛菩薩五通 乃至起種變化 法門體性三性如是

[0861b22] 次第三業分別身口意業三業 體性六通智慧在內 隨相論三業論說初一
身業清淨天耳心口清淨宿命天眼 意業清淨漏盡身通一種 是故身業清淨天耳
是故口業清淨云何 天耳佛菩薩聽受正法眾生種種 他心通隨之
以此說中論說口業清淨宿 天眼了知過去未來過去未來隔世 不了是故意業清淨漏盡通
自證漏盡內心意業漏盡 漏盡眾生心不盡 他心通口業清淨三業如是

[0861c08] 次第通明示現分別 皆是示現隱顯四句 一者示現所謂身通
通化眾生示現不能名為 示現所謂天眼宿命通宿命
其先天眼其後 示現云何宿命過去世事過去眾生
不信示現天眼 來世未來眾生隔世 不信示現第三示現
真諦漏盡真諦名為 漏盡眾生心煩惱不盡 勸化示現
示現天耳通不能 不得他生 云何天耳以此
他人不信 之前便 傳聞自力不信示現隱顯
悉皆華嚴六通 以為示現諸佛菩薩顯示德化 眾生問曰宿命天眼漏盡經
三達差別釋義 差異相如龍樹過去 宿命通過去
道理宿命未來世名天 因緣道理名天 漏盡通不生漏盡
不同名為如是窮盡 三達四重知事不知 因果法相無義不知真諦空理
如是本性 如來藏即是名為三達 漏盡二乘如來通明 分別如是

[0862a16] 次第八門六通次第理實六通 次第次第次第 成道魔王波旬佛道
惱亂如來于時神力降伏以是 修身隱形空中如來于時 不知所在天眼其所次第二修
天眼不解天耳 次第三修天耳聞言不測 不知內心次第四修他心通
以此故知其內不安 過去福德多少障礙 宿命通過去
大會因緣過去無量億劫 諸眾生捨身手足頭目髓腦種種 不懼便
次第漏盡通龍樹 一明一身 宿命中夜一明
天耳通一明天眼後夜 一明他心通一明 漏盡
六通三明持用功力 問曰何故如是次第 初夜惱亂降伏
身通降魔思念一身因緣 如是大力便宿因過去修福 如是宿命中夜無聲
便一切眾生 天耳十方五道眾生苦樂 天眼後夜教化
諸眾生離苦 不得漏盡無能漏盡 次第如是二明次第
佛說初夜宿命 中夜天眼 後夜漏盡
次第 漏盡化眾生不知何等眾生 天耳諸眾生苦樂天耳知眾
生苦差別彼此攝化起身其所不知 次第第三次第
佛說化人不知所在天眼所在 攝化身通其所不解 天耳不識宿命
過去根性大小不知 不知心中煩惱有無漏盡心中煩惱有無對治漏盡 如是

[0862c07] 次第身通改換 以為多種十六一者震動
震動一世界二者熾然身上 如是充滿放光充滿世界四者示現一切沙門五轉
往來無礙 自在大小大為 一切一切眾生己身
相似其所眾生音聲語言 隱顯現出如是十一 自在令眾生一切
十二神通十三 眾生十四失念 正念十五眾生與其
十六放光普照一切如是 無量一者化身一切眾生 二者種種音聲語言
一切飲食化身中略自身相似相似自身相似相似一切化現
妙音說法微妙說法 音聲一切三從自身化作語言 化作語言
正法隨事如是 境界無量身通如是天眼 現在二見未來天耳
中一六趣眾生音聲 一切他心通一切眾生心心數法如實知
知心毘曇 不知前人作意攀緣 便自心
不知成實正知大乘宿命通 別有自知宿命知己過去
一如如是如是 飲食如是苦樂如是長壽如是 如是壽限知己過去如是名為
二者眾生同行何者六行一如如是如是如是飲食如是善惡如是壽命名為
眾生知己宿命眾生自知 宿命眾生宿命眾生 漏盡通中有其二無學聖智
漏盡通漏盡漏盡通 別有自知漏盡 漏盡漏盡方便如實知
聖道漏盡方便四漏增上慢 如實知增上慢六通

大乘義章卷第二十 ()

大乘義章卷第二十 ()

法師

十號

[0863b07] 十號佛如來名稱功德 彌勒阿閦佛如來 別名
無量無邊 所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中說名稱釋義 相分名稱號令 天下自利後五
自利中分初二一對一對果極 如來外國名為多陀阿伽度
如來 不定涅槃 不變名為
從此就義如理來者龍樹如實成正覺 如來涅槃宣說六波羅蜜十一
如來如來就此等分 如來成正覺如來證道
來義不如如來解釋 六波羅蜜十一如來不住 如來分相
如來成正覺 六度宣說六波羅蜜十一 一空猶如內證
是以不如第二應供外國 名為應供 不定一對涅槃
一切法佛應斷對法寂滅涅槃如來名為 眾生如來應化名為涅槃應名
諸佛過去菩薩無量劫眾生 苦惱無不常樂名為此前三義
中有解釋應供如來 福田清淨應供 顯德解釋應供
涅槃一切人天種種香花供養 應供之一顯德 第二果極
正遍知明行足 遍知名為等正覺 無漏
名為遍知等覺 涅槃多義不可
佛德眾多 釋名非一解明 行證法顯教行
六波羅蜜戒定慧起名二圓 明行足涅槃 解脫無明菩提道行滿
涅槃窮極解明 涅槃所謂阿耨菩提云何
明行足涅槃所謂 不放逸行者所謂 所謂阿耨菩提果極
三明龍樹宿命天眼 漏盡其三涅槃菩薩 無明其三菩薩所謂
波羅蜜諸佛所謂佛眼無明十一智慧照明無明 境界言行
戒定慧涅槃宣說 善業 止觀具足名為涅槃宣說明見
所見窮極名為問曰明行足 因果何故前言遍知 經論
善逝 逝者如來好去善逝問曰 果德窮極何處而言好去
因而佛如來 去處不能善逝劫盡火 不能如是中分
教行涅槃 道心逝者心得大涅槃二修 涅槃所謂佛性
見得大涅槃解釋善逝 即是如來佛心無有 名為逝者阿耨菩提高出
名為後五化德四德 能化之一欽敬初一 世間第二
調第三具足第四滿世間解 世間
如花世間眾生世間 器世間國土住處三智世間二諦諸法 世間解涅槃經世間
眾生世間如來知名世間解五陰世間如來知名世間解二眾差別 國土世間如來知名世間解五欲世間
如來不著世間解八法世間如來不為傾動世間解 差別世間解義別有
上士調御丈夫一號無上 調御丈夫 別稱人中最勝不能無上士
別有一身無上相好 無上具足自利利他無上具足 所謂正見威儀正命四智
四無礙神力無上六神通 煩惱障無上具足所謂聖住梵住天住空無滅盡正受
聖住四無量心梵住 天住無上士涅槃經 無道無上神力無上調御丈夫
調丈夫是故調御丈夫天人師 在於眾生修善名為如來六道
入聖受益最多是故名天 覺知 一覺覺悟
覺察煩惱障煩惱 覺知不為名為涅槃無能如是
無量煩惱煩惱所能 名為覺悟智障無明 一起大悟名為
自覺滿名為自覺凡夫二乘 滿菩薩是故
尊者世尊 世尊婆伽婆胡語 涅槃煩惱能破
煩惱婆伽婆成就善法 諸法婆伽婆四有大功 無能勝婆伽婆大名
婆伽婆種種惠施 無量阿僧祇劫女根婆伽婆煩惱女根如來名為 如是

十力八門分別 (釋名    分齊差別 作業不同 次第  化教分別 大小不同)

[0865a01] 第一釋名十力如來 智力定力利鈍 道力八宿
智力九天智力漏盡智力佛乘 二乘鴦掘魔羅云 聲聞乘摩訶衍大乘無量
不思議如來智力 苦樂差別名為差別 相違
自行一切捨離得勝名為利他堪能一切利益眾生名為理實一切法是非
外道迷因是故因果 智力造作 外道顛倒
不善 智力問曰煩惱 四法業力
法門即此煩惱苦樂 煩惱
何者有法而後有法 而後受苦有法受苦有法 名為四法定力
自在名為定力 定力定力 以定為主定力漏盡通
不盡為主漏盡通如是 宿名為 知根大小利鈍別名根力
善根不善無記 先生信解
是故名為信解 是故名為 不善無記
地持論智力 名為使智力通知善惡 使不善改名
三乘性別名為 智力智慧不捨繫縛公使名為使使智力
對治使道力 善惡 道力問曰已知業果何須
成實別知 如是如是如是 亦復
不同宿命 宿法相 宿命問曰知命
何故宿命 向前六通 分為最後後說
天眼生死未來 名為生死生死智力一切禪定 名為天住名為天眼天眼
自在名天眼力漏盡 漏盡漏盡漏盡不盡漏盡方便漏盡
增上慢為主 如是

[0865c04] 第二分別一總 第二五眼分別第三 第四十一分別第五四念
不同有人 五根體性有人宣說智慧智慧文言
智力如是一切明知 如是 (一門) 。

[0865c11] 次第 二門五眼分別五眼 天眼慧眼法眼
肉眼色法天眼一種一色二智 來生五眼如是
十力眼白自性肉眼十力寬廣通知一切諸法是非 第七道力了知未來
天眼五度門即是 空無即是慧眼了知佛性 如來即是佛眼之中
見性造作天眼 煩惱意思法眼定根宿命 漏盡法眼天眼天眼 五眼如是
(二門) 。

[0865c26] 次第三門分別 六通加法智通諸法了知 無礙法智十力之中宿命宿命
天眼天眼通漏盡漏盡 定根他心通知心業力道力
法相智通如是處中 過去因果是非宿命通 未來因果是非天眼通漏盡是非
漏盡通一切法是非法智 業力之中具有三通過去世業差別 宿命通未來世造業天眼通
一切因果道理法智道中具有 過去所行宿命通未來 天眼通漏盡
漏盡通了知二智強盛身通轉變不能無礙 不強天耳聽聞不能
無礙智力不強若爾 何故天眼天眼諸眾生未來際
眾生未來際 為難何況一切以此 能所 (三門) 。

[0866a20] 次第四門十一分別十一 如實智十一小乘
十力十智大乘佛十力如實知 如何小乘毘曇 十智一切法是非第二業力
八智除滅道智滅諦除滅無漏 聖道破壞生死後果 問曰業力業果分段不能
苦集苦集 法智比智無生智三義其一 如來業力業果所知
通理所知六道差別因果等智 有緣理即
無常空無我等即是 因之與果業力苦集 第二如來業力因果
念念相生因果六道因果之上 念念相生因果是苦集觀智 以為苦集第三十力知法
本末方名不窮故業業相 業相即是等智苦集
集智比智八智定根 滅智所知有漏即是等智 苦集所知無漏即是道智比智
他心智非心除滅問曰心事苦集 方名道中
十智所知宿命天眼一等 通理問曰知事方名 既是何不
以此二世道理 非理是故苦集漏盡 不定漏盡漏盡
苦集他心智漏盡 漏盡八智等智他心智等智 有漏不能所以無學
漏盡得名漏盡十智 漏盡十智小乘如是大乘如實智云何增上慢
如實智不知妄稱名為如實何者清淨一切智無礙 清淨智者第一義一切
世諦知法寬廣一切智知法自在 無礙智三智十力 其三定根
無礙智道力三智宿命 一切智無礙智漏盡智力三智自證漏盡清淨漏盡一切智 (四門) 。

[0866c13] 次第四念處分別十力四念處體性身受心法 四念毘婆沙宿
智力法念處四念有餘 分別四念處可知第二 四念不善二種五陰業因
四念苦樂業果四念 三定以求唯一行陰 義通四念處定力
身念處變化定力身念處喜樂 定力受念處定心心念處
法念處根力之中名為 法念處通知二十二名為根力四念身念處五受
受念處所知意根心念處 念處第五以求法念處 行陰毘婆沙據此
通知四念 受念處樂欲相應心念處法念處
之中改名法念處 一切諸法性別名為四念 所知四念不淨身念處
苦樂受念處 分別中有心念處慈悲 念處宿命智以求唯一
毘婆沙據此理實四念云何宿命過去 同行如是如是飲食
身念處如是苦樂受念處名字 法念處過去心念 宿命過去一生無數
四念天眼未來 四念處漏盡漏盡 盡力法念處漏盡漏盡
一切法煩惱體性如是

[0867a20] 次第三門分別三門分別一總分別分別長短分別之一
而是統攝 皆是 十二部經
修多羅餘者相似 莫不修多羅 十一在於修多羅
三聚律儀 統攝三聚律儀律儀 如是
(一門) 。

[0867b03] 次第二門 因果分別有為無為分別理事二門分別因果分別
因果別知以為 道力 因之與果理實因果
業力宿命生死智力漏盡業力之中舉業因故 理實業煩惱四法
宿命生死智力漏盡 理實通知因果宿命過去如是
同行天眼 造作身壞命終生地 漏盡自知漏盡
漏盡方便 是故定根
理實通知 (一門) 。

[0867b22] 次第二門有為無為 通知別知色心非心有為虛空無為
十力道力 通約生死涅槃一切因果是非第七 生死涅槃二種
漏盡 漏盡無為 理實漏盡方便
漏盡增上慢通知有為無為 有為有為 (二門) 。

[0867c05] 次第三門理事 真諦世諦通知別知 十力及至
之中一切 通知理事是非道中五度 其事空無
漏盡 理實盡是
不知不盡 知事如是 (二門) 。

[0867c17] 次第三門長短分別三世 之中宿命無窮 不知後世天眼
不知過去名為現在未來 所知統通三世前後相如

[0867c22] 次第四門十力分齊差別 顛倒 善惡不受
業力乃至解脫 業力解脫三昧正受示現教授 眾生定力身業言說意地
示現乃至相應禪定定力故地乃至俱生 解脫三昧智力
精進定慧故云相應俱生 名為俱生如是前定正知眾生上根根力乃至
方便根力 知眾種種名為乃至 種性種子各別不同
正知眾生心各異種子各別不同名為乃至性起各別不同 名性故地乃至涅槃
道迹種種智力涅槃 道迹 隨順性起小道隨順
大性大道道迹如是名為 名性一切種種煩惱種種 有所乃至過去宿命
一切道智正知過去 同行宿命六通論說不同
一如過去名字不同如是 過去氏族如是 過去有別貴賤如是飲食
不等如是苦樂如是長壽 如是長年如是壽限 中年如是
命中名為二種 壽命當分別知為此彼此共同 同行何者一如如是
如是飲食如是善惡如是壽命正知宿命乃至過去生死 生死智力未來生死生死智力乃至
未來世得究竟漏盡自我所有 生死智力究竟漏盡自我 法名漏盡分齊如是

[0868b05] 次第 力作不同真實 如實了知因果諍論沙門婆羅門沙門
婆羅門行善 苦行正說名為諍論 因果是非智力作業
業受如實了知諍論沙門婆羅 有人宣說布施有福有言 諍論第二業力有福
布施約言第三定力二種禪定示現教授眾生正化 對治相違諍論沙門婆羅門
有人宣說聖道有人宣說苦行 對治相違諍論定力如法正教 第四根力諸眾生
第五諸眾生上根不淨第六諸眾生心性各異 對治教授利益第七道力五度門
教授眾生聲聞地菩薩空無 宿命智觀察宿命 沙門婆羅門生死智力諸眾生
斷滅論沙門婆羅門漏盡智力 漏盡疑惑解脫沙門婆羅門作業如是

[0868b27] 第六其次阿耨 十力次第現前中有 世諦次第以是
觀察世諦因果部分業力欲界說法惡業修行善業以定 上二界禪定諸眾生世俗
根力漏盡諸眾生出世 根力觀察 利鈍
使性以至道力不同五度 教授住心宿命生死智力 諸眾生斷常安住中道諸眾生
不斷煩惱增上慢漏盡 智力教授眾生煩惱究竟漏盡 (一門) 。

[0868c12] 第一義次第以是 智力第一義業力在家人 種種淨業以定出家人
根力漏盡諸眾生 其中次第 (二門) 。

[0868c17] 緣起法次第何者緣起法 法相世諦法相第一義 如來藏恒沙緣起相成
法界緣起法 業力眾生如是業受如是 定力眾生示現教授
根力漏盡度脫出眾次第次第如是

[0868c25] 次第 教化教授二門分別教化教授因果
示眾信解名教行儀 起行名教 教化眾生遠離顛倒因果第二業力
教化眾生遠離無因無果 初心 知心何者所謂禪定何故
以定其外 有趣名為何故 明心龍樹散心不堪
不住定心明心定心說不定如花一處之後說定一處經文。
後說根力 諸佛如來禪定 化眾生眾生五根
說定次第明心二根 知根何者所謂定慧
何故道法 一對五根之中為主後說次第
現生 在前何者 樂欲何故欲心求法名為
何故道法一對 現生後說次第
成性說欲次第使使何者使煩惱何故
使煩惱繫縛名為使何故 使對治何故一對使性
使先知然後 明知使性上來 初一諸眾
生事安心宿命天眼理法其事 中道漏盡究竟初中 使不同五度門教授
不淨眾生慈悲問曰 欲界煩惱禪定 前定定心定心
眾生不淨多嗔眾生 凡夫禪定使 故此前定以定為主名為
定心定心無貪故此不淨愚癡 因緣問曰聲聞鈍根四諦
因緣緣覺利根因緣何以愚癡 因緣愚癡其二 牛羊識別名曰愚癡
聰利建立因緣果名曰愚癡 愚癡因緣後門愚癡 因緣過去無明
未來老死後果 現在名色因果問曰 業力因果因緣
因果向前 因果邪見未見法性使 因緣見法使使
分別毘曇六界 名分四大六界涅槃 涅槃十八界名分覺觀
教令五度分別從事入理宿命天眼宿命 過去現法體性非常
眼力未來現法不絕體性 非常名為中道問曰向前道中愚癡眾生因緣因緣已知
宿命智因緣 後果何須天眼智力宿 天眼不異因緣
因緣過去因果未能將事 於是中將淺深不等 眾生心入理為止
究竟究竟是故 增上慢不得增上慢三不 增上慢是故漏盡智力
漏盡二門 所行起名教行合理 二種始終教行
增上慢教行 不得增上慢
覺知增上慢
增上慢破除其實破除第二 其實破除第三其實破除第四 實證成就漏盡
教授處所初五住心繫念 緣中住心正方便 漏盡涅槃義利自己名為合理正觀
名為正方便道後 究竟究竟教化教授

[0870a07] 次第八門大小不同不同 一體不同小乘妄心 大乘真心八識真心
二智不同小乘佛十力 十智大乘佛十力如實智 三心不同小乘佛十力
攀緣分別大乘佛十力 無緣無緣 何故小乘有法法外
心法向外 攀緣有緣大乘 無法法外無心心法同體同體
不須向外攀緣取法一切諸緣 名為無緣 不同小乘佛十力了知陰界
十二因緣四真諦不論大乘 佛十力一切乃至甚深如來藏 了知多少不同小乘宣說十力
不少大乘化眾生佛十力 實佛無量無邊鴦掘魔羅經 聲聞乘摩訶衍大乘
量力不思議問曰佛力實有無量 化眾生龍樹以此 度生具足云何具足二種教化
教授無常 小乘佛十力體性無常終歸磨滅 趣入無餘大乘佛十力
真常無為不變得度不同小乘 佛十力菩提樹成佛大乘 十力種性隨分之至滿故地
宣說菩薩成就如來十力種性種性問曰三藏教宣說十力佛功德 何以龍樹聲聞
生願使 念佛三昧外道如是 問曰十力之中何者最勝
龍樹最勝十力 漏盡涅槃有言 殊勝
乃至漏盡第十如是一切有言十力 無礙解增上無有優劣十力 如是

十八不共法分別 ( 是非 體性 處分 三業分別 四緣分別)

[0870b23] 釋名十八不共 大品如來功德不共 一切功德不共故地中說
四十不共一門十八名字 三分初六身無失 念無失無異想
不定無不欲無減精進無減念無減四智慧無減解脫 解脫知見無減一身
口業意業 無礙現在無礙未來無礙以此 合為十八如來三業
離過純淨過失因緣 離過 對治三修戒定慧對治四住第一
對治無異想佛住 諸眾生常行捨心怨親無異 無量劫諸眾生平等
無我怨親見法空寂 彼此諸眾生同一佛性法身無不 一心無有無不問曰
從未乃至滅定云何 為人說法四威儀龍樹欲界欲界四威儀
佛住實相妄想無不三昧 法力無所不為四威儀無不 分別自行自行
中分別有第一三受分別龍樹 鈍根苦樂生厭苦樂不能覺知捨心
使使三受覺知厭離無有 不知行捨使使無有不知 第二三門分別如來
七覺分二邊 行捨不知直行中分 四無量分別如來
眾生慈悲眾生 法眾究竟解脫 行捨不知直行化行
如來有時禪定一月二月人生如來出世化眾生豈可不知 入定佛言種種因緣
禪定不知入定因緣 一世常見生厭 渴仰入定令人修行
入定三欲付囑弟子宣說 入定多義無有不知 佛德滿諸法不息
問曰一切善法云何 欲無減善法二種二者增長佛德滿
不共欲無減佛德滿 欲無減善法大利樂欲 轉輪王所有馬寶
不已 火熱不息如來滿未盡 欲無減問曰化眾生未盡如來何故
涅槃眾生其二二者入涅槃 龍樹中說精進
相似問曰精進不共何須 始終 精進樂欲精進
方便滿在內 在外名為三通 在意精進三業不同
念無減三世不共 問曰向前名為念無失念無失錯誤
念無減減少念無失威儀 念無減禪定神通 憶念去來現一切法通達問曰
四念牢固何故念無減 不共龍樹二乘四念 不能三世
過去萬劫不知未來 見道十六心中聲聞不能 念念生住滅念念悉知
不共慧無減諸佛如來一切智 善分別知慧無減問曰 受持
無量功德慧無減解脫無減心慧二種解脫有為無為解脫 法界無量無邊解脫門解脫無減
知見一切諸佛解脫知見 了了無有名為解脫知見無減問曰 便是龍樹
所知深知牢固知見 如是小乘 不盡不盡
云何不盡 五識相應無生智五識 不能推求所以無生智
推求是非二見 邪見見道五見推求得名 顛倒推求不知法理推求
得名不決 一切不盡 聞法思量名為自身
得證方名耳聞得名 方名問曰二乘解脫 何故解脫知見不共
二乘解脫知見不盡 減少解脫知見窮盡減少 問曰佛德無量無邊何故說欲精進
龍樹自利利他中有 有成一者樂欲一切善法 根本二者精進守護
四者智慧觀察得失以此四事 二果所謂解脫解脫知見 身口意業行者諸佛如來智慧
觀察得失然後造作身口意業過失 羅漢身口意業過失 婆提比丘
檀越諸如等身 畢陵伽婆蹉恒水口業 難陀諸如意業
問曰如來調達云何過失問曰三業 何須三業
三業 智慧得無三世無礙三世 一切無礙問曰過去已滅
未有現在無住云何三世過去已滅不曾未來現在 問曰慧無減無所不知
何須三世慧無減 諸法相通三世了知 無礙相如

[0872a06] 次第二門 十八不共一說迦栴延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即為十四
十五念處合為十八之一龍樹 是故名為迦栴延子 不如佛德無量無邊云何
如來十力四無畏不共論說 羅漢辟支諸菩薩於是 乃至漏盡云何宣說十力功德不共
十力功德分齊不共 二乘云何不共 宣說身無失不共
身等過失不共是故聲聞 三大智論一說一者如來 一切智所知寬廣無量功德大悲
四智自在所知無礙禪定自在 自在無量不虛慧無減所知不退十一常行
十二非時知眾 眾生未可十三念無失十四煩惱習十五無能如法過失十六無能
十七足下眾生十八 神通力眾生心化度十八 之一龍樹是非三藏中說
聲聞論師撰錄讚佛為此 念無失慧無減常行捨心大乘不共以為無見頂相
相好不共不共 眾多何止十八說中 是非如是

[0872b06] 次第三門體性 四門分別善惡無記三性分別龍樹十八不共體性有漏無漏分別
龍樹十八不共無漏功德智慧 分別論說不定十八不共 龍樹大乘中說十八不共一切
智慧智慧為主 八不共功智慧二門龍樹宣說 如來智慧功德不共自然相好
不共十八無知智慧 知見三世功德解脫智慧解脫體性
功德如來五陰分別十八 智慧色陰無異想 無不定心行陰論文
識陰以定 論定行陰體性如是

[0872b22] 次第 四門處分一說十八第四 成道第四禪菩提第二 口無失色界
四禪不共三界九地 欲界九地如是

[0872b27] 次第 三業分別身業失身身業口業失口口業不共 意業三業如是

[0872c01] 次第四緣分別 中說口無失智慧色法 緣生所謂因緣增上緣非心
不從緣緣次第緣十四心法功德 四緣過去善業因緣生心法 次第緣緣緣萬法
增上緣十八不共

四十不共法義三門分別 (   十八不共共相)

[0872c10] 第一四十不共地持論如來 功德下同不共分別一對 二乘有無不同名為不共菩薩
滿不滿不共廣論不共無量 一門四十所謂如來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合為一百一十二四一
合為一百一十六十力二十 四無畏三十大悲念處三不斷除
一切妙智一百四十不共 不共名數如是次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功德一處
名為姿 可愛人情相好 一明三明所為
多少三論四明優劣何者 三十二相涅槃經足下
足下 足跟手足網縵鵝王手足柔軟 鹿踝骨
馬王十一圓滿 十二十三一一右旋十四 金色十五圓光一尋釋迦佛身 遠近不定十六皮膚細軟塵垢不着十七
滿十八上身師子十九 二十二十一 二十二四十二十三二十四
白淨二十五頰車師子二十六次第 二十七肉髻 十八廣長舌二十九梵音三十
十一上下牛王三十二眉間白毫 十二名字如是何者八十種好 手足二十悉皆妙好即為二十兩手
滿合為二十八 背心
悉皆妙好三十二合為六十 六十上下牙齒悉皆妙好以為兩頰兩眼
悉皆妙好 合為二十二十 相好如是 (一門) 。

[0873a23] 次第二門多少 相好為止如花 三十二相一一各有無量
阿僧祇相好功德諸相名字各別十方功德作業利益 梵天王頂上寶珠因陀羅一切
諸天無見者如意珠 有無勢力可見不可得相如化身可以
人天無能見者大菩薩知見 化度聲聞凡夫三十二 八十種好問曰如來胸中金剛
萬字名曰無比何故向前三十二 眾多三十二 多少如是 (二門) 。

[0873b08] 次第三門 相好功德分別一對 微妙示現三十二相八十
王宮現生名為以是終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分別 起名故地
相好報身即此相好諸眾生 名為相離現生不生不滅
既然大小如是 (三門) 。

[0873b18] 次第四門不同 對地修善淨心已去相好 對地地中次第
如是 (四門) 。

[0873b21] 次第優劣一切眾生 福德積聚等於如來一切 積聚如來隨形好一切福德
積聚百倍白毫相肉髻相 梵音三相一切 積聚白毫相白毫相功德
肉髻無見頂相白毫相功德 如來 是故 隨意發聲清淨梵音乃至十方無量世界
如是如來無量無邊功德積聚不可思議 一門明相次第二門明相 不論明相四門分別
就位分別三明無量生相四明大小不同三門 二者
十二相得各異持戒忍辱惠施足下安平涅槃持戒不動 不移安住實語足下供養父母和上
苦惱眾生救護足下輪相眾生劫盜尊重問訊 合掌恭敬愛念供養憍慢 三相
足跟四攝 攝取眾生得手網縵尊重塗身 洗浴案摩得手柔軟善法 轉身 涅槃經專心聽法
演說正教鹿 � 。正法為人 使踝骨現相次第修行三業清淨我慢修習知足得手
分離法和修習慚愧衣服 淨修三業飲食病者 攝受集聚四大增損調圓滿
善法智慧明達思惟諸法微細 尊重樂修供養善友教令
一一右旋以上衣食車輿瓔珞 一切金色圓光 二相一一右旋皮膚
眾生大會滿 一切善法導首我慢柔和 不善善法上身師子
圓缺滿身 三相遠離兩舌和合四十齒齒二相欲界思惟法義白淨眾生
施與頰車勝法 次第受持五戒 悲心迴向大法肉髻無見頂相
二相實語愛語如法方便 梵音眾生慈心猶如父母上下二相稱揚
眉間白毫相如是眾多 相好名為 第一四修分別善法決定
足下安平專心足下 手足網縵手足柔軟滿滿 廣長舌
足跟圓滿無罪諸相淨業分別 諸眾生忿得手柔軟皮膚 次第
歡喜光明 善心音聲讚嘆圓光一尋金色 白淨眉間白毫四相不喜功德馬藏修善根迴向菩提
四十次第肉髻四相勤修精進上身師子頰車二相眾生心 [*] 上下三相修善
獲得如是一切 名為差別第一說戒行為三十二相
差別皆是持戒持戒不能 賤人大人相第二宣說 涅槃三十二相一一
五品心中修行十善 即為五十五十五十戒行差別一切
通論一切行一相好無有 差別如是 (一門) 。

[0874b10] 次第二門就位分別理實通論發心法雲一一地中 相好善趣地中
修習種性種子成就解行地中方便 初地現前就位如是 (二門) 。

[0874b14] 第三明相無量生相 一劫無量得名為時無量種性 阿僧祇大劫修行生相二心
安樂饒益一切眾生生相三行無量一切善業無不生相 (三門) 。

[0874b19] 次第 大小不同十一界分 大乘相好欲界上二界
龍樹宣說色界無色界一切善業生相因故分別小乘人中修習龍樹宣說五趣
龍王皆是菩薩 處分小乘中說閻浮提不在龍樹 宣說三天下修菩薩
一切處相好因故身分 小乘中說男女龍樹不能修習分別小乘中說在意
不通之一龍樹三業 禮拜讚嘆相好因故 分別小乘宣說意識龍樹說通
分別小乘中說一一 龍樹宣說一一無量 時分小乘中說
龍樹宣說一切分別小乘 中說菩薩三阿僧祇劫百劫 極少九十一修習釋迦佛龍樹
初發心分別小乘 佛身龍樹說通第十一次第分別小乘有人宣說足下安平
有人如來紺青 以此眾生龍樹 上來第二明相次第三門
所為理實修習諸相 攝受阿耨菩提淨法先嚴 先嚴如是涅槃
自利修習眾生愛敬 樂受涅槃世間眾生八十神佛 攝取是故修習八十種好八十
涅槃經十德中說相好如是四一所謂淨心境界淨智 乃至漏盡
經略一者如來 言語如故 如來不淨
差別因故差別名為 實智增上慢 不知妄稱四者名義
一切捨離得勝自行堪能一切利益眾生他力 成就修習攝受
自在成就修習攝受 勝妙無上涅槃 名為勝妙安穩八聖道
一切惱亂恐怖安穩梵輪 師子吼善人 梵輪摧伏異見師子吼
第二業力 三世 四法有法有法
有法 知眾造業知眾 眾生造業境界業因七知業果定力
一明如來自在種種知眾 定心有無眾生上根 根力眾生名為
眾生三乘性別煩惱種種不同名性 教授眾生知眾種種異見 有所過去
同行宿命同行天眼如來天眼過人諸眾生 眾生不善
命終善道惡趣漏盡如來 一切知眾 隨宜教授十力如是四無畏一切智
乃至念處 我法最勝受者不受 一者二者
正念增減 三不護者身口意業不須防護三不大悲者四無量心大悲
如來可作 如來止觀 一切煩惱相似餘習
一切妙智三法饒益 饒益不善 無記不同故云
無記名一切種智善法名為 妙智一切種智四十法相 如是

[0875b15] 次第二門作業不共 利益眾生令眾生信心 清淨丈夫諸相一切無礙
自在四一眾生一切 佛十力如來一切知見一切建立正義四無畏如來智慧
調伏眾生諸眾生正法不住 念處一切無有過失 三不佛眼觀世間大悲心
眾生一切九如 所行隨順無有 無記一切遠離善法分別顯示 一切妙智作業如是

[0875b27] 次第三門十八 不共共相十八不共 十八三業三業四十三不
無異想諸眾生平等心怨親 四十念處無不定心四十 定力無不四十法攝
慧無減知見三世四十中一 妙智解脫無減四十中斷十八欲念精進四十中略
不論四十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四一 十力四無畏大悲十八不共法 佛德無量隱顯不可一百四十不共佛法

大乘義章卷第二十 ()

[0875c12] 二十六原本 善本延享歡喜 增上寺
沙彌模寫天明補天 仁和寺東大寺參校是非 同異法顯所藏。 ()
未盡二三無量 觀經序分六月西正信
十三今年戊午散善九品淨土毘婆沙 同年臘月上旬第九謄寫 多於
揀擇

[0875c26] 東都五乘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51 大乘義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