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reatise on the Mystery of the Mahayana 大乘玄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玄論卷第五
吉藏

[0063b09]

[0063b10] 釋教不同 感應 淨土

[0063b11] 釋教第一至理無言所以聖教言教解釋 不同論師四時五時涅槃經
出生 醍醐佛出十二部經十二部經修多羅修多羅方等經
方等經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大涅槃論師五味相生五時教四諦有相差別十二部經修多羅
若是諸法根本修多羅維摩經 菩薩不思議法門維摩經方等經 之中般若最勝法華經般若波羅蜜
涅槃經常住佛果大涅槃 十二部經修多羅十二部經 修多羅修多羅
大乘萬行修多羅方等萬行之中為主方等波羅從此 大涅槃波羅蜜
涅槃教行因果相生五時教摩訶衍作品轉法輪 諸天須陀洹果無量
無上菩提乃至無量一生補處 成道十萬二空 大菩薩般舟三昧經色心十年
如來藏佛性應知十二年中 小乘大小而言小乘 十二大小應名小乘
大乘十二年前大小 大乘法華聞說 大品阿毘跋致是故
不定法華不必第四成道 般若所以第二論師四宗
真實二乘有相教大品 廣明無相故云華嚴真實 四宗毘曇因緣成實假名
真宗十地論真宗不然 罪過甚深無間 三佛彌勒天親經文三佛
故知常住佛果佛性正因 若爾何不實教大聖妄執問曰云何
三世諸佛無餘涅槃答曰小乘 無餘涅槃攝論大乘無餘涅槃二種一者分段因果有餘變易因果
涅槃二者報應有餘涅槃法身 無餘涅槃金剛 涅槃彌勒大乘第一無餘涅槃
問曰若爾何故十力四無畏十八 不共皆是有為答曰對法真如 報佛十力十八不共有法有為
生滅有為攝論無常二種一者 無常二者佛果 不無無常不同生滅
但是佛果上報五根 無常問曰 不空答曰論主中法
涅槃本分中有黃石 一切法中有涅槃如是 有性涅槃是以淨方便
涅槃問曰明證常住 真實答曰明證不可 取法三佛諸佛色身
去來諸佛法身去來去來應佛 法佛報佛二種一者父母 生身二法生身父母生身應佛
法性生身報佛法性身法身佛比丘尼不見法身佛 法身處處十地滿得無
云何十地滿得無是故涅槃 無我無有二相摩訶般若波羅蜜 廣說涅槃經佛果即此
菩提涅槃經生死無我即此 菩薩無我應知佛果生死無我 無二可信問曰
法華以為 云何答曰法華會三歸一 未免般若
無有 中道無生戲論 所謂萬法相同
無可分別一乘真實二門 法華三乘方便一乘真實若是 淨名小乘大乘一乘
是故不可其二涅槃 前已問曰 云何佛教答曰
聲聞藏大乘小乘有餘無餘 不了無邊滿無常 不以具足十門一一
無量法藏非一十門問曰前言 妄說何等答曰二種依法不依人
不依依智不依識了義不依不了義 小乘五方便第一 斯陀含第二阿那含第三
第四大乘地前四十煩惱 第一初地第二 九地第三第十第四
問曰前言十二部經云何十二 答曰四句大小十二十二眾生十二病故
二者大小九部 眾生說九部小乘約法 小乘小乘無補
授記小乘有人 自說大士眾生不請之友 無問自說小乘不能
自說大乘大乘 不須因緣譬喻不假論義 以此三部第三大略地持論
菩薩藏方廣聲聞藏十一大乘十二方廣十二部方廣小乘十二部不為
十一方廣第四 大乘滿字具足十二部 半字唯有九部修多羅祇夜
伽陀別名為此三部 九部三從 功能修多羅二種
語言修多羅如是奉行 三藏修多羅長橫 十二部修多羅
十一三藏伽陀第二不等第三祇夜 功能授記本事經本生經未曾有
因緣譬喻經無問自說方廣 合為十二部小乘九部合為 長行諸佛眾生修多羅
即為伽陀修多羅 在前伽陀不必在後本事本生第二 本事過去世事藥王本事品等
過去世事本生經未曾有因緣經 善惡未曾有經善事 大地振動因緣本末
本末因緣譬喻祇夜 則是八部名為在世自說十二部經
佛滅度委付迦葉十弟子之中大有 大聲所謂迦葉目連須菩提舍利弗 迦葉舍利弗目連早已滅度
須菩提迦葉迦葉迦葉滅後阿難阿難田地 舍那婆斯舍那婆斯如是隔世
一百餘年分為二部一者摩訶僧祇 大眾部二者大眾部分為九部大眾部一說
出世窟居部多聞部 施設論部阿婆 三百年中上座部諍論
十一薩婆多部雪山部 犢子部達磨跋陀三彌底部彌沙塞部
曇無德部迦葉十一 十八大乘何者十八上座大眾兩部
其後弟子分為十八部五部三藏毘尼藏十八部 盛行五部薩婆多部曇無德部
僧祇部彌沙塞部迦葉五部之中薩婆多部盛行佛滅二百年中上座 薩婆多部毘曇佛滅三百餘年
迦旃延子毘曇八犍度六百五百 毘婆沙七百婆沙 毘曇法勝千年之間達磨
心論十一毘曇盛行成實論曇無德部出於七百訶梨跋摩 菩薩五百年大乘
閻浮提第二法輪有人般若 通教聲聞地般若 菩薩地般若般若
三乘三乘通教云何答曰三藏聲聞四諦 菩薩行彌勒廣說菩薩行
般若三乘通教般若 二乘菩薩菩薩心般若聲聞心中道品若是三乘通教
通名般若應有別名三乘 通學般若般若三乘通教涅槃經 中道聲聞菩提乃至
得佛菩提三乘通教 大經般若波羅蜜 般若經大乘最上乘
故知般若三乘通教三乘同學般若 密會一乘聲聞 緣覺皆是菩薩無生法忍
求人不可得云何分別三乘即是一乘古舊般若 一切法法性摩訶衍
淨名抑揚轉法輪凡夫 聲聞敗根不然魔事譬如 不從大家作務聲聞
大家大乘作務小乘經大品經 抑揚教何故 大品法華涅槃開明所以
大品無所得無所得 有所即便了悟不須正因 法華眾生
得了正因大經鈍根眾生 上合 領解根緣
大品法華華嚴 有緣正文釋論解方便 般若種子正因五度
菩提果樹大品佛性 有緣正因法華眾生佛性 萬行華嚴中正法性
中有經卷經卷一切 眾生中有佛性微塵經卷即是 煩惱見佛佛性既是正因諸菩薩修行
四十十地即是有緣 云何眾經 二義般若廣破有所無依無得
佛性一乘法華廣明 正宗無所得佛性涅槃 佛性常住無常正宗一乘
無所得眾經不同互相 般若廣明無所得實相法華不明 廣說一乘因果廣明法華
因果涅槃廣明廣明佛性常住 廣說只是一道三義 般若無二稱為妙法
涅槃菩薩心般若 般若佛菩薩一乘 眾經無異異名大品
般若一乘佛性法華 一乘般若佛性乃至涅槃

[0066a07] 感應第二三義感應乃是佛法大宗眾經綱要
感應凡夫諸佛菩薩 不同一者 見佛聞法二者
不見形聲見佛聞法四者不見 聞法直感神力感應第二 善感有人未來善感若爾
未來現在現在善感過去善感惡感有人善感有人善惡 一切眾生何故不見
善能眾生既有善根得道藥師善惡一切眾生善惡六道受苦
三世善感過去現在未來 故經云過去久修善根念佛 善惡
感應 因緣應法起息應名 應法自古
公義眾生法身 無生故經云慈善根力師子莊嚴法師別有應法
為生歸本金翅 上昇虛空水性 具有二義
不實應法 諍論是故龍樹出世諸見 然後因緣假名大用
善巧不同 起名起名
定作定作 佛滅度眾生不滅 智度論三時利益眾生
菩薩得佛滅度華嚴經 令眾生生歡喜王宮令眾生 三時
善感善感見佛樂受善惡
有人法身 經文。大經金翅鳥飛昇 水性虛空法身佛金翅
報身佛化身 第三佛滅度有形經書名表 正應所以然言教
應機正應眾生見之後 其所書寫其所既有眾生 正應相從
何以形像相從入佛 不得相從經書雖是正法眾生 書寫相從諸佛菩薩不二
未詳不二何等論師真諦 不二法門智度論實相般若論師 阿梨耶識攝論真諦三藏阿摩羅識
之內初二 四句釋迦摩竭淨名杜口
不能乃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