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sure Store Treatise 寶藏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寶藏論長安沙門釋僧肇著
廣照空有品第一
[0143b18]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真色無形。真空無名。無名名之父。無色色之母。為萬物之根源。作天地之太祖。上施玄象。下列冥庭。元
氣含於大象。大象隱於無形。為識物之靈。靈中有神。神中有身。無為變化。各稟乎自然。微有事用。漸有形名。形興未質。名起未名。形各
既兆。遊氣亂清。寂兮寥兮。寬兮廓兮。分兮別兮。上則有君。下則有臣。父子親其居。尊卑異其位。起教敘其因。然後國分其界。人部其
家。各守其位。禮義興行。有善可稱。有惡可名。善人所重。惡人所輕。於是即是非而競生。其智有解。其愚有縛。上施煩形。下無寂樂。失
自然之志。拘物外之約。迷無為之為。動有作之作。其名教既行。使上下之應諾爾乃聲立五音。色立五色。行立五行。德立五德。差之毫
釐。過犯山嶽。律禁未然。令防未欲。無放蕩之寬。有多方之局。所以然者。為人而不知足。斯為濁亂之時。有弟有師。師有所訓。弟有所依。
天地寥落。宇宙寬廓。中有煙塵。清虛翳膜。巍巍之形。內神外靈。妄有想慮。真一闇冥。其妄有識。其真有惑。非取而取。非得而得。是故理
則無窮。物則無極。動兮亂兮。內發三毒。視兮聽兮。外受五欲。其心慌慌。其身忙忙。觸物動作。如火煌煌。故聖人立正教。置真謨。使無
知之侶。上下相依。修無為。息有餘。漸至乎如如。如如之理。同本真軌。不可以修證。不可以希冀。惟寂滅性耳。夫真也者。無洲無渚。無伴
無侶。無涯無際。無處無所。能為萬物之祖宗。非目視。非耳聞。非形色。非幻魂。能為三界之根門。其正者先離形。次泯情。不依物。不拘
生。可以合大道通神明。有用曰神。有形曰身。無為曰道。無相曰真。應物而號。隨物而造。常住常存。不生不老。理合萬德。事出千巧。事雖
無窮。理終一道。無有證者。無有得者。然不證不得。恒處心惑。其心不真。惑亂餘人。恍然惚然。如有魍魎。似有思想。究兮推兮。了無
指掌。如空忽雲。如鏡忽塵。彼此緣起。而以妄存。有妄曰愚。無妄曰真。真氷釋水。妄水結氷。氷水之二。其體不異。迷妄曰愚。惺真曰
智。其水也冬不可釋。其水也春不可結。故愚不可即改。智不可即待。漸釋漸消。以通乎大海。斯可謂自然之道。運用玄玄。非念慮所測。
當可以綿綿。不可以勤勤。夫進道之由。中有萬途。困魚止瀝。病鳥棲蘆。其二者不識於大海。不識於叢林。人趨乎小道其義亦然。此
可謂久功中止。不達如理。捨大求小。半路依止。以小安而自安。不及大安而安矣。其大也愰蕩無涯。含識一體。萬物同懷。應則千變。化
則眾現。不出不沒。用無有間。有心無形。有用無人。示生無生。示身無身。常測不測。常識不識。為而無為。得而無得。鏡象千端。水質萬
色。影分塵界。應用無極。無形而形。無名而名。物類相感。和合而生。生而不生。其無有情。眾謂之聖。眾謂之明。種種稱號。各任其
名。然其實也。以無為為宗。無相為容。等清虛。同太空。究無處所。用在其中。其得者一。其證者密。得則不一。證則不密。然非不一。然
非不密。其體陰離。其用陽微。言不盡理。行不盡儀。斯可謂太微。夫山草無窮。泉水無竭。谷風無休。鐘聲無歇。物尚如斯。何況道乎。有必
速亡。無必久長。天地雖變。虛空獨常。夫學道者習無餘。不學道者習有餘。無餘道近。有餘道疎。知有有壞。知無無敗。真知之知。有無不
計。於有不有。於無不無。有無不見。性相如如。閴然無物。而乃用出。若不如是。多妄多失。中有夢慮。主習眾疾。非凶為凶。非吉為
吉。吉凶之事。翳障真一。故為道者。不可以同迷。夫學道者有三。其一謂之真。其二謂之隣。其三謂之聞。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隣。過此
二者謂之真。不學道者亦有三。其上謂之祥。其次謂之良。其下謂之殃。極樂謂之良。極苦謂之殃。不苦不樂謂之祥。然此三者皆不入
真。常斯為不道。騰神浩浩。風海波濤。心塵動擾。悲哉哀哉。三界輪迴。出沒生死。六道去來。不可以道濟。不可以真携。乘聖共愍。如
母念孩。所以偃化非時。忍待有機。大道如此。古今同儀。不可以率爾。不可以驅馳。神中有智。智中有悲。悲救不得。徒自困疲。然謂可
度。復事如故。察察精勤。恒興夢慮。惶惶外覓。轉失玄路。濁辱清虛。情存有處。哀哉苦哉。不離煩務。夫日隱雲中。雖明而不照。智藏
惑中。雖真而不道。何以然者。自未出纏也。是故疎不可會。親不可離。其未道者。不可妄為。夫決歸者。而不顧於後。決戰者而不顧於首。
決學者而不貴於身。決道者而不貴於事。其入無跡。其出無覓。了無所得。攀緣自寂。寂而不生。自體無名。無名之朴。理無外欲。恒沙功
德。宛然自足。夫殼居者。不知宇宙之寬大。形處者。不知虛空之廣大。故晦中無明。明中無晦。諸法念念。各不相待。物隔情離。違情難
會。夫赤棗含蟲。內壞外隆。沙水同流。上清下稠。國藏於佞。天下不政。形藏於心。萬物皆淫。所以然者。以其有病也。故物有靈。靈必有
妖。妖必有欲。欲必有心。心必有情。情動為欲。妖發為精。精惑於神。欲惑於真。故為道者。不可以隣。夫古鏡照精。其精自形。古教照
心。其心自明。夫約天地為上下。約日月為東西。約身為彼此。約心為是非。若無彼此。是非何為。但以物隨情變。情逐物移。內外搖動。
識物乘馳。其生也人。其死也魂。相似相續。夢有形身。實彼非此。實此非彼。鳥跡空文。奇特以現。難思難議。陰報陽施。冥道罔象。因果自
縻。其事如幻。種種模面。焰水乾城。都無實現。斯謂不真。惑亂餘人。清虛之理。畢竟無身。夫神通變化者。其猶於龍昇天。覆宇宙
者其猶於雲凝。斯未可貴。斯未可真。若取其為實者。而未為道也。或有形而麗。或有語而辨。或有智而聰。或有用而巧。若取以為道者。
亦未為善也。有必不真。作必不常。乾坤尚壞。器物何剛。唯道無根。虛湛常存。唯道無體。微妙常真。唯道無事。古今常貴。唯道無心。萬物
圓備。故道無相無形。無事無意無心。善利群品。率益人倫。可謂一切物無不賓。夫萬物有侶。唯道獨存。其外無他。其內無復。無內無
外。包含太一。該羅八冥。周備萬物。其狀也非內非外。非小非大。非一非異。非明非昧非生非滅。非麁非細。非空非有。非開非閉。非上非
下。非成非壞。非動非靜。非歸非逝。非深非淺。非愚非慧。非違非順。非通非塞。非貧非富。非新非故。非好非弊。非剛非柔。非獨非
對。所以然者。若言其內。通含法界。若言其外。備應形載。若言其小。包裹彌遠。若言其大。復入塵界。若言其一。各任其質。若言其
異。妙體無物。若言其明。杳杳冥冥。若言其昧。朗照徹明。若言其生。無狀無形。若言其滅。今古常靈。若言其麁。束入塵盧。若言其
細。山嶽之軀。若言其空。萬用在中。若言其有。閴然無容。若言其開。不入塵埃。若言其閉。義出無際。若言其上。平等無相。若言其
下。物莫能況。若言其成。撲散眾星。若言其壞。鎮古常在。若言其動。湛然凝重。若言其靜。忙忙物聳。若言其歸。往而不辭。若言其
逝。應物還來。若言其深。萬物同任。若言其淺。根不可尋。若言其愚。計用萬途。若言其慧。寂寞無餘。若言其違。有信有依。若言其
順。物莫能羈。若言其通。不達微踪。若言其塞。出入虛容。若言其貧。萬德千珍。若言其富。曠絕無人。若言其新。自古宿因。若言其
故。物莫能污。若言其好。無物可保。若言其弊。物始依然。若言其剛。摧挫不傷。若言其柔。力屈不尫。若言其獨。恒沙物族。若言其
對。真一孤轂。故道不可以一名言。理不可以一義宣。蓋略陳其說。何能以盡其邊。是以斬首灰形。其無以損生。金丹玉液。其無以養
生。故真生不滅。真滅不生。可謂常滅。可謂常生。其有愛生惡滅者。斯不悟常滅。愛滅惡生者。斯不悟常生。其迷悟二名。不見真成。取捨
之意。隨虛妄情。故常空不有。常有不空。兩不相待。句句皆宗。是以聖人。隨有道有。隨空道空。空不乖有。有不乖空。兩語無病。二義雙
通。乃至說我。亦不乖無我。乃至說事。亦不乖無事。以故不為言語之所轉也。夫鑄金為人。但觀其人。不覩其金。其名也迷。其相也
惑。所以然者。皆失乎真。然則一切皆幻。虛妄不實。知幻是幻。守真抱一。不染外物。清虛太一。其何有失。亡心喪意。體離眾疾。一相不
生。寂靜凶吉。吉猶不隨。凶何所為。吉凶之事。二俱無依。夫入道之徑。內虛外淨。如水凝澄。萬象光映。其意不沈。其心不浮。不出不
入。湛寂自如。內外不干。識物不關。各任其一。復何用言。夫火不待日而熱。風不待月而涼。堅石處水。天瞽猶光。明暗自爾。乾濕同
方。物尚不相借。何況道乎。王以萬有為人。人歸於王。王依於人。合者同一。其名曰佛。三界獨尊。覺了無物。非作而作。所作已畢。天人之
師正遍知悉。權應形事。引導眾疾。理靜虛無。光超慧日。普照十方。上同下吉。不欲異人。不欲異塵。不欲異義。不欲異因。平等不二。圓通
一身。可謂大象之真。其理難見。假設方便。數詰言論。任物而現。夫欲外者塵。欲內者身。欲聞者心。取塵者為欲界。依形身者為色界。依
計心者為無色界。滅此三者。名為道諦。諦滅者為道也。然此道者。權未正也。虛兮妄兮。三界不實。幻兮夢兮。六道無物。不遣一法。不得
一法。不修一法。不證一法。性淨天真。而謂大道乎。是以遍觀天下。莫非真人。孰得此理。同其一倫。其學者希。其得者微。可謂渺漠而
難知。其知者師。其化者夷。無心動作。作而無為。無為而為。無所不為。和光任物。物無所羈。夫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祕在形
山。識物靈照。內外空然。寂寞難見。其號玄玄。巧出紫微之表。用在虛無之間。端化不動。獨而無雙。聲出妙響。色吐華容。窮覩無所。寄
號空空。唯留其聲。不見其形。唯留其功。不見其容。幽顯朗照。物理虛通。森羅寶印。萬象真宗。其為也形。其寂也冥。本淨非瑩。法爾圓
成。光超日月。德越太清。萬物無作。一切無名。轉變天地。自在縱橫。恒沙妙用。混沌而成。誰聞不喜。誰聞不驚。如何以無價之寶。隱
在陰入之坑。哀哉哀哉。其為自輕。悲哉悲哉。晦何由明。其寶也煥煥煌煌。朗照十方。閴寂無動。應用堂堂。應聲應色。應陰應陽。奇特
無根。虛湛常存。瞬目不見。側耳不聞。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為也聖。其用也靈。可謂大道之精。其精甚真。萬物之因。凝然常住。與道同
倫。故經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任用森羅。其名曰聖。
離微體淨品第二
[0145c13]其入離。其出微。知入離外。塵無所依。知出微內。心無所為。內心無所為。諸見不能移。外塵無所依。萬有不能羈。萬有不能羈。想慮不乘
馳。諸見不能移。寂滅不思議。可謂本淨體自離微也。據入故名離。約用故名微。混而為一。無離無微。體離不可染。無染故無淨。體微
不可有。無有故無依。是以用而非有。寂而非無。非無故非斷。非有故非常。夫性離微者。非取非捨。非修非學。非本無今有。非本有今無。
乃至一法不生。一法不滅。非三界所攝。非六趣所變。非愚智所改。非真妄所轉。平等普遍。一切圓滿。總為一大法界應化之靈宅。迷之
者則歷劫而浪修。悟之者則當體而凝寂。夫妄有所欲者。不觀其離。妄有所作者。不觀其微。不觀其微者。即內興惡見。不觀其離者。即
外起風塵。外起風塵故。外為魔境所亂。內興惡見故。內為邪見所惑。既內外緣生。真一宗隱。是以迷離妄染者。所謂凡夫。迷染妄離
者。所謂二乘。達本性離者。所謂菩薩。了了見知三乘無異者。所謂平等真佛。然至理幽邃。非言說可顯。非相示可知。夫欲示其相。則迷
其無相。欲顯其說。則迷其無說。然欲不說不示。復難以通其義。故玄道離微。至理難顯。夫所以言離者。體不與物合。亦不與物離。譬如
明鏡光映萬象。然彼明鏡不與影合。亦不與體離。又如虛空合入一切無所染著。五色不能污。五音不能亂。萬物不能拘。森羅不能雜。
故謂之離也。所以言微者。體妙無形。無色無相。應用萬端。而不見其容。含藏百巧。而不顯其功。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然有恒沙
萬德。不常不斷。不離不散。故謂之微也。是以離微二字。蓋道之要也。六入無跡謂之離。萬用無我謂之微。微即離也。離即微也。但約彼
根事。而作兩名。其體一也。夫修道者。莫不斷煩惱求菩提。棄小乘窺大用。然妙理之中。都無此事。體離者本無煩惱可斷。無小乘可棄。
體微者無菩提可求。無大用可窺。何以故。無一法可相應故。是以聖人。不斷妄。不證真。可謂萬用而自然矣。夫求法者。為無所求。故無
名之朴。亦將不欲。斯可謂之妙覺。夫離微者。非妄識之所識。非邪智之所知。何謂妄識。為六識也。何謂邪智。為二智也。是以體真一故。
非二智所知。體無物故。非六識所識。無有一法從外而來。無有一法從內而出。又無少法和合而生。可謂之太清。可謂之真精。體離一
切諸見。故不可以意度。體離一切限量。故不可以言約。是以維摩默然。如來寂寞。雖說種種諸乘並是方便。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夫知
者知離。見者見微。故經云。見微名為佛。知離名為法。以知離故。即不與一切煩惱合。以見微故。即不與一切虛妄俱。無虛妄故。即真
一理顯。無煩惱故。即明瑩自然。夫離微之義。非一非二。非以言說可顯。要以深心體解。朗照現前。對境無心。逢緣不動。勿忘離微之道。
逐識星馳。口說心違。理將不寔。可謂無晝無夜。無靜無喧。專一不移。方乃契會。若妄有所取。妄有所捨。妄有所修。妄有所得者。皆不
入真實。背離微之義。壞大道之法也。夫真者所以不合求。為外無所得。夫實者所以不合修。為內無所證。但無妄想者。即離微之道顯
也。夫離者虛也。微者冲也。冲虛寂寞。故謂之離微。夫聖人所以無妄想者。為達離也。所以有奇特之用者。為了微也。微故無心。離故
無身。身心俱喪。靈智獨存。絕於有無之域。泯於我所之居。法界自然。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