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Zhao Lun 肇論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肇論疏卷上 序釋元康撰
[0161c06]肇論序小招提達法師作者 就此一論。文有二章。前序文。後論本。今言肇論序者。後秦姚興時。長安釋僧肇法師。作宗本不遷等論。
從人立名。故云肇論。敘述肇法師所作論意。故名為序。爾雅云。東西牆謂之序。郭象註云。所以序別內外也。今達法師敘述論意。以為
論之由漸。如東西牆為舍宅之序。故名為序。而言小招提達法師作者。閏州江寧縣。舊是丹陽郡。始自吳朝。爰及宋齊梁陳六代以來。
佛教興盛。伽藍精舍接棟連甍。名字相參。往往而有。即如莊嚴寺。則有大莊嚴妙莊嚴。招提寺則有大招提小招提也。大招提是梁時
造。小招提是晉時造。慧達法師是陳時人。小招提寺僧也。當陳時名達之者。非止一人。故標其寺。以為別也。有本直云小招提撰。撰
者撰集。非是製作。應言作。不應言撰也。直言小招提不言名者。江左敬法師。不呼其名。故但標其寺耳。然此法師。未善文體。所作論序。
多有庸音。直以敘述論宗。不無倫次。貴其雅意。如後釋之。所望通人幸無譏誚也。
[0161c26]慧達率愚下 就此序中。開為兩段。前且明作之元由。後正序肇論之宗旨。就前文中開為六段。第一標舉論名。第二稱美人法。第三
慶幸逢遇。第四非斥譏嫌。第五申述元情。第六宣明序意。今言率者。爾雅云。率勸也。慧達者名也。長安者。秦家本都咸陽。漢家移都
長安。長安是秦時鄉名。即以本為名。名長安縣也。釋僧肇法師者。梁朝會稽嘉祥寺皎法師撰高僧傳云。釋僧肇京兆人。家貧以傭書
為業。遂因繕寫。歷觀經史。備盡墳籍。深好玄微。每以老莊為心要。嘗讀老子道德章歎曰。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也。後見
古維摩經。歡喜頂戴受持。披習翫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出家學道。善解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關輔。時競舉之徒。莫不
猜其早達。咸千里負糧。入關抗辨。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談說。承機挫銳。曾不留滯。時京中宿儒。及關外英彥。莫不抱其鉾辨負氣摧
衂。後羅什至姑臧。肇自遠從之。什嗟賞無極。及什適長安。肇亦隨還。姚興命肇僧叡等。入逍遙園。詳定經論。肇以去聖人久遠。文義舛
雜。先舊所解時有乖謬。乃見什諮稟。所悟更多。因著宗本義。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竟以呈什。什讀之稱善。乃謂肇曰。吾解
不謝。子辭當相抱。時廬山劉遺民。見肇此論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仲。因以呈遠公。遠乃撫机歎曰。未嘗有也。因共披尋翫味。更存往
復。及什亡後。追悼永往。翹思彌勵。乃著涅槃無名論。以上秦主姚興。興答旨慇懃。備加贊述。即勅令繕寫。班諸子姪。其為時所重如此。
晉義熙十年。卒於長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0162a28]但末世弘經允屬四依菩薩下 第二稱美人法也。人則肇法師。法則所作論。允者信也。囑者屬也。此字音有二音二義。二音者。一之欲
反。二是時欲反。今取前音也。二義者。一是對屬義。二是眷屬義。今是前義也。爾雅云。屬著也。亦可通後義也。涅槃經四依品。明四依菩
薩出世護持正法。具煩惱性。能持禁戒。是名第一人。須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二。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羅漢人。是名第四。言西國
弘經屬在四依。則馬鳴龍樹之流是也。爰傳茲土抑亦其例者。爰於也。爾雅云。爰易也。抑按也。謂此土弘經之人。亦按四依之例。則安
遠生肇是也。至如彌天大德童壽桑門者。高僧傳云。釋道安。至習鑿齒造謁。既坐。自云四海習鑿齒。安應聲答云。彌天釋道安。時人
以為名答。今言彌天大德。即安法師也。高僧傳云。羅什法師。本名鳩摩羅耆婆。此云童壽。以其善解文什。故云羅什。今言童壽。即什法
師也。桑門者。古人譯經名為桑門。近云沙門。皆是梵音輕重之異。此云寂志也。並創始命宗圖辨格致者。創初也。命告也。宗尊也。圖度
也。格量也。致理致也。如安法師立義。以性空為宗。作性空論。什法師立義。以實相為宗。作實相論。是謂命宗也。圖度辨才格量理致也。
播揚宣述所事玄虛者。播布也。宣布佛教。唯以虛玄為事耳。唯斯擬聖默之所祖者。思益經云。汝等比丘。集會當行二事。若聖說法。若
聖默然。今言唯安什二法師。所作軌儀。聖默之宗祖也。自降乎以還下。應云降斯已還。而言降乎。非文體也。凡著若僧傳者。謂顯著在
傳也。至能正辨方言節文階級者。謂能分別方俗之言。節量經文階級次第也。善覈名教精搜義理者。覈訓實。搜訓索。謂能研覈名教
之異同。搜求義理之差當也。揖此群賢語之所統者。揖訓敬也。推敬前人為聖說法之所統者也。有美若人超語兼默者。毛詩云。有
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論語云。君子哉若人。今合此語。共成一句。而言超語兼默者。超語兼超默。此言超者。謂前安什
二師。唯得理而文有所闕。叡師謝公唯得文而理有所闕。今肇法師文理兼備。故名為超。非謂肇法師文。勝叡師及謝公。理勝什師及
安公也。何者。論文自云。性空者諸法實相也。見法實相故為正觀。若其異者。便為耶觀。安法師作性空論。什法師作實相論。皆究盡玄
宗。何由可勝。叡法師作大智度論序云。夫萬有本於生生。而生生者無生。變化肇於物始。而始始者無始。然則無生無始者。物之性也。
生始不動於性。而萬有陳於外。悔悋生於內者。其唯邪思乎。正覺有以見邪思之自起。故阿含為之作。知滯有之由惑。故般若為之鑒。
然鑒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絕思境。以言求之則乖其深。以智測之則失其旨。二乘所以顛沛於三藏。新學所以曝鰓於龍門
者。豈不然乎。謝靈運文章秀發。超邁古今。如涅槃元來質樸本言。手把脚蹈得到彼岸。謝公改云運手動足截流而度。又如作詩云。白
雲抱幽石。碧篠媚清漣。又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此復何由可及。直以肇師兼文兼理。故名勝耳。有人云。肇法師語。超叡公謝
公。故云超語。默同安公什公。亦可然也。標本則句句深達佛心。明末則言言備通眾教者。本謂宗本義。末謂涅槃論也。諒是大乘懿典
方等博書者。諒信也。小雅懿深也。謂此論是深典博大之書耳。自古自今著文著筆者。此應言自古及今。不應言自今。而今云爾者。
欲對下著文著筆故也。文家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劉氏文心調龍非此語云。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可有韻乎。固不然也。詳
汰名賢所作諸論者。此言支法詳。作實相論。有二家。一者是什法師作。今無此本。二者是支法詳問。釋慧儀答。此乃是慧儀法師
作。非支法詳作也。或六家七宗爰延十二者。江南本皆云六宗七宗。今尋記傳。是六家七宗也。梁朝釋寶唱作續法論一百六十卷云。
宋莊嚴寺釋曇濟。作六家七宗論。論有六家。分成七宗。第一本無宗。第二本無異宗。第三即色宗。第四識含宗。第五幻化宗。第六心
無宗。第七緣會宗。本有六家。第一家分為二宗。故成七宗也。言十二者。續法論文云。下定林寺釋僧鏡作實相六家論。先設客問二諦
一體。然後引六家義答之。第一家以理實無有為空。凡夫謂有為有。空則真諦。有則俗諦。第二家以色性是空為空。色體是有為有。第
三家以離緣無心為空。合緣有心為有。第四家以心從緣生為空。離緣別有心體為有。第五家以邪見所計心空為空。不空因緣所生
之心為有。第六家以色色所依之物實空為空。世流布中假名為有。前有六家。後有六家。合為十二家也。故曰爰延十二也。並判其臧
否辨其差當。臧否差當即是非也。前六家論中。判第四家為臧。餘五家為否。後六家論中。辨前五家為差。後一家為當也。唯此憲章
無弊斯咎者。憲法也。十二家皆有是非之弊。今肇法師所作無有此弊。但是而無非也。良猶襟情泛若不知何係者。良信也。襟是胸
襟。情是性。泛然無所係滯也。若是不計義。周易云。出涕沱若。溝者不計若寄。以其無有別義故。不計之耳。匹彼淵海數越九流者。淵
海廣博。越九流之數。肇法師襟懷廣博。越詳汰諸人也。淵海者。小雅深也。九流者。江有九江。河有九河。皆是九流也。九江者。尋陽記
云。一者烏江。二者蜂江。三者烏土江。四者嘉靡江。五者畎江。六者污江。七者稟江。八者提江。九者菌江。九河。爾雅云。一者徒駭河。二
者大史河。三者馬頰河。四者覆輔河。五者胡蘇河。六者簡河。七者潔河。八者鉤盤河。九者鬲津河也。挺拔清虛蕭然物外者。挺出也。蕭
然謂蕭條然也。肇法師才思挺出。清雅虛通。蕭然在物之外也。知公者希歸公採什者。知肇公之者希。歸向肇公者。則收採其文什也。
如曰不知則公貴矣者。曰者語端。老子云。知我者希則我貴矣。今用此語也。有人云。如日月日用而不知者。殊非理也。
[0163b26]達猥生天幸下 第三慶幸逢遇也。猥眾也。謂多生有幸。幸者寵者也。而言天幸者。天寵也。亦可凡言天者自然。今言天幸。自然有幸
也。世說注云。張敏字子羽。與張華同時。而不得官。乃作頭貴子羽文云。公受性拘係。不閑禮儀。誤以天幸為子所寄。言天幸用此語
也。有人將幸字屬下句。殊為可哂也。忻躍不已嚮讌忘疲者。忻喜踊躍不知止也。歆嚮飲讌無疲倦也。然此響字合鄉下作食。今多作
向。亦可然。有本作音非也。每至披尋不勝手舞者。子夏詩序云。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今用此語。意云歡喜也。況中百門觀爰洎方
等深經者。小雅云。暨及也。左傳云。暨至。或作洎字。義亦同也。十二門論。名為門觀。叡師中論序云。百論治外以閑邪。斯文祛內以流
滯。大智釋論之淵博。十二門觀之精詣也。
[0163c13]世[口*(產-文+(立-一))]咸云下 第四非斥譏嫌也。傳云。謂彥彥字言邊作彥。今口邊作彥。俗中字也。肇之
所作故是成實真諦地論通宗者。成實論宗有真諦義。十地論宗有通宗義。謂肇師所明之理。猶是彼二論中之義也。莊老所資孟浪
之說者。謂肇法師用莊老言資此論。為孟浪之說。孟者大也。浪者流浪也。此實巨蠱之言欺誣已沒者。蠱是蠱毒。書云。以物病人
為蠱。即如漢家巫蠱事也。沒終也。小雅作歿。今作沒也。見肇師亡沒。作此欺凌誣罔。肇法師假莊老之言。以宜正道。豈即用莊老為法
乎。必不然也。街巷陋音未之足拾者。此是街巷鄙陋之言。不可收採也。
[0163c26]夫神道不形心敏難繪者 第五述元情也。述肇法師之元意。明不同莊老也。神道謂神妙之道。即佛道也。敏疾也。繪論語云。繪畫
也。既文約義遠眾端所說者。今謂作論。文有限局。理致弘遠。不假莊老眾端之言。無由宣暢玄理也。有本云說。有本云詭。詭變也。肇之
卜意豈圖然哉。肇法師卜措懷抱。豈自無理。以莊老之理。為佛理乎。信有所以也。如復殉狎其言願生生不面者。殉字合立人邊作
旬。以身從物。謂之恂。今作殉者。則是送死。謂之殉也。狎習也合也。意若復有人。殉狎此言者。我即願生生不與此人面對也。至獲忍
心還度斯下者。得無生忍。方還度此下品人耳。
[0164a11]達留連講肆二十餘年下 第六宣明序意也。留連謂不離也。講肆謂講席也。說文云講習也。左傳云講謀也。周禮云。司市常以陳
肆辨物。此謂陳設物產為肆耳。令謂講說之處。陳設几席。事如肆也。自講已來二十年也。亦可聽講以來二十年也。頗逢重席末觀斯
論者。頗亦曾逢重席。末後方見此論耳。重席者。漢帝令諸儒講論。勝者奪劣者席。戴憑獨坐五十重席。時人曰。說經不窮戴侍中也。聊
寄一序託悟在中者。寄託悟懷在序內也。同我賢余請俟來哲者。俟待也。同於我者。賢於余者。待後明哲也。
[0164a23]夫大分深義厥號本無下 第二正序論之宗旨也。文中有四。第一序次第。第二遣相。第三稱歎。第四簡別。今初言大分深義者。此語出
十二門論也。彼論云。大分深義所謂空也。若通達是義。則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礙。今以本無是空義故。發首言之。此謂宗
本義也。而言大分者。大分為言也。厥者其也。故建言宗旨標乎實相者。實相即本無之別名。以本無是深義故。建初言本無實相等也。
開空法道莫逾真俗者。逾越也。涅槃經云。雪山菩薩。聞說半偈。上樹捨身。以報偈價。樹神問言。如是偈者。何所利益。菩薩答言。如是偈
者。諸佛所說。開空法道。我為此法。棄捨身命。今不遷不真兩論。能開空法之道也。不真明真諦也。不遷明俗諦也。所以次釋二諦顯
佛教門者。真俗二諦佛教要門。以此故次宗本而釋二諦耳。但圓正之因無上般若者。此謂般若無知論也。涅槃正因無有尚於般若
者也。至極之果唯有涅槃耳。般若極果。唯有涅槃之法也。故末啟重玄者。以此因果。更無加上。故末後明此兩重玄法。般若為一玄。
涅槃為一玄也。前言真俗。指前兩論。後言重玄。指後兩論。此是必然。不勞別釋。重玄者。老子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今借此語。以目
涅槃般若。謂一切聖人。皆住於此。故名為宅也。
[0164b20]雖以性空擬本無本可稱下 第二遣相也。語本絕言非心行處者。言本則是絕言之處。故非心所能行也。然不遷當俗俗則不生者。
道不遷則是不生也。不真為真真但名說者。道不真為真。但是假名說耳。若能放曠蕩然崇茲一道者。指前宗本論也。蕩大也。謂寬曠
無所拘礙也。一道語出涅槃經。彼第十二卷云。實諦者。一道清淨。無有二也。清耳虛襟無言二諦者。指前不遷不真二論也。清耳謂靜
聽也。虛襟忘懷也。無言謂得意也。二諦謂真俗也。斯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