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Zhao Lun 肇論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肇論疏 
元康

[0161c06]肇論法師作者 就此序文肇論後秦姚興長安釋僧肇法師
故云肇論敘述法師名為爾雅東西所以內外法師敘述以為
如東西牆名為而言法師作者江寧丹陽吳朝以來
佛教興盛伽藍精舍名字往往即如莊嚴寺莊嚴妙莊嚴招提寺大招大招
慧達法師招提寺以為
撰集製作直言江左法師法師文體
以敘不無雅意通人譏誚

[0161c26]慧達 就此肇論宗旨文中第一標舉第二美人第三
慶幸第四譏嫌第五申述第六爾雅慧達長安咸陽漢家
長安長安長安釋僧肇法師梁朝會稽嘉祥寺法師高僧傳釋僧肇京兆家貧
繕寫觀經玄微老莊心要老子道德未盡
維摩經歡喜頂戴受持因此出家學道解方三藏莫不
千里入關才思宿儒關外莫不負氣
羅什無極長安姚興僧叡逍遙經論聖人久遠文義
乖謬更多本義真空般若無知
不謝廬山遺民不意未嘗
追悼涅槃無名以上姚興慇懃繕寫諸子為時如此
義熙十年長安春秋三十

[0162a28]末世弘經菩薩 第二美人法師法則字音二義
二義眷屬爾雅可通涅槃經
出世護持正法煩惱能持禁戒第一須陀洹斯陀含第二阿那含第三阿羅漢第四西國
弘經馬鳴龍樹爾雅弘經
彌天大德童壽桑門高僧傳釋道安習鑿齒四海習鑿齒應聲彌天釋道安
以為彌天大德法師高僧傳羅什法師本名鳩摩羅耆婆童壽故云羅什童壽
桑門古人譯經名為桑門云沙皆是梵音輕重創始格致
法師立義性空性空法師立義實相實相
玄虛宣布佛教思益經汝等比丘集會二事說法
默然二法而言文體顯著
方言節文階級分別經文階級次第名教義理研覈名教
異同搜求義理群賢前人說法毛詩
邂逅相遇論語君子一句而言
二師有所有所法師文理兼備名為法師
安公何者論文性空諸法實相見法實相正觀便法師性空法師實相
法師大智度論萬有生生生生無生變化無始然則無生無始
不動萬有正覺阿含般若
二乘所以顛沛三藏所以龍門
豈不謝靈運文章古今涅槃質樸手把得到彼岸手動
暉映兼理名勝有人法師
故云同安標本佛心明末本義涅槃論大乘
方等小雅博大自古自今著筆自古自今而今
著筆文心調語云孔子文王不在不然
實相一者法師二者乃是法師
六家十二江南六宗記傳六家梁朝寶唱一百六十卷云
莊嚴寺六家六家分成第一第二無異第三第四第五幻化第六
第七六家第一分為十二論文定林寺實相六家二諦
一體然後六家一家理實有為空凡夫有為真諦俗諦第二有為
三家無心有心第四緣生別有心體第五邪見不空因緣所生
第六流布假名六家六家合為十二十二
當即是非六家第四五家六家五家一家憲章
憲法十二是非法師無有但是無非不知
若是不計周易出涕不計無有不計淵海九流
廣博九流法師襟懷廣博諸人淵海小雅九流九江皆是九流九江
一者烏江二者四者五者爾雅一者
大史四者五者挺拔清虛蕭然
蕭條法師才思清雅蕭然之外歸公歸向
不知老子有人日月日用不知非理

[0163b26]生天 第三慶幸多生有幸而言天幸自然天幸自然有幸
張華同時不得受性禮儀天幸天幸
有人屬下不已踊躍不知疲倦鄉下
不勝舞者子夏不知歡喜
深經小雅左傳十二門論名為中論百論斯文
大智釋論淵博十二

[0163c13][*(-+(-))] 第四譏嫌
成實真諦成實論真諦十地論莊老孟浪
法師莊老孟浪流浪欺誣病人
即如漢家巫蠱小雅歿欺凌法師莊老正道莊老
不然街巷街巷鄙陋不可

[0163c26]神道不形 第五法師不同莊老神道神妙佛道論語繪畫
文約義遠有限不假莊老無由玄理
法師懷抱無理莊老有所生生
則是送死有人生生面對
得無生忍下品

[0164a11]二十餘年 第六說文講習左傳周禮
陳設物產講說陳設二十聽講以來二十
末後講論勝者五十說經不窮侍中
寄託余者明哲

[0164a23]深義 第二序論宗旨文中第一序次第二第三第四深義
十二門論深義所謂空也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障礙空義
本義而言分為建言宗旨實相實相別名深義無實相等
空法真俗逾越涅槃經雪山菩薩聞說半偈捨身樹神問言如是何所利益菩薩答言如是
諸佛空法為此棄捨身命空法真諦俗諦所以二諦
佛教真俗二諦佛教要門以此二諦無上般若般若無知涅槃正因無有般若
至極唯有涅槃般若唯有涅槃以此因果加上末後般若
涅槃前言真俗言重必然老子玄之又玄借此
涅槃般若一切聖人名為

[0164b20]性空 第二非心行處本則非心所能不生
則是不生真真但是假名蕩然一道本論寬曠
一道涅槃經第十二卷云一道清淨無有無言二諦
忘懷無言得意二諦真俗般若無知如此即是般若無知無名
德興涅槃興起知法不可即是涅槃無名

[0164c05]淵海 第三罄盡無有淵深浩博無涯法體相者廣博無涯窮盡諸法
毛詩小雅連環
連環不絕誕生毛詩爾雅絕妙好辭莫不會稽
浙江溺死十二不得浙江宿置於會稽上虞漢末議郎蔡邕
不得八字外孫曹操
三十三十諸子人中駕馭
著色少女外孫女
絕妙好辭竭盡之中所以童壽名僧傳慧觀法師所以
法師文理彰顯古人書簡之上

[0165a02]蕭然 第四蕭然不可接引學人問答故稱開通
關涉小雅問答折徵所以四科名為

本義

[0165a08]本名根本法師無實相等經論故云本義可以故云
明教

[0165a13]無實法性性空 論文第一明本無實相宗第二非有第三般若宗第四泥洹
一明無實相宗第二非有真空第三般若宗般若無知第四
泥洹涅槃無名無等者有人五家竺法汰無論法師實相法師作法
法師性空于道邃二諦五家故云何者竺法汰無論何故真空
法師作法自問性空法性答曰性空法性真性非空
實相不然不見法師關中法師門人實相報答
實相法師同時才學法師寧肯不然五家經論大義有人
有人法師真俗二諦不異維摩經無我
受者善惡無義仁王經因緣成法無義中論使無有云何有無有無既已
有無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無人無處無義實相維摩經實相
如來不來後際不住實相中論諸法實相心行言語無生
寂滅涅槃實相法性大品經法性法住實際佛法性相常住法性天王般若第三
有法廣明法性不可思議諸佛功德智慧因之中論如來所有即是世間性如來無有性世間
無性法性性空涅槃經一切諸法菩薩修空性空中論如是性空思惟
如來滅度分別有無性空維摩經說法不無因緣諸法中論未曾有
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如此經論大宗理會無異故云涅槃仁王經
二諦一體二諦二諦一體故云云何則是
一切諸法標本便性空三讀一者
性空二者性空法性性空法性實相三讀之中
空名性空法性如是實相性空即是法性即是實相實相無非使諸法無名實相遣令

[0165c16]不無 第二非有真空經論大品經非空不空受想非空
涅槃經佛性真如虛空兔角中論是故智者有無釋經
不如常見而言不無不如邪見斷見故云見者有所邪見無所得常見
見者邪見見者我見常見邪見無我斷見無常中論過去
世間過去未來世作為諸見未來世萬法有為無為
則是有為無為有若
非有唯有後方
觀法有無相者無有觀法
無非非有非有中道然則法相無相相者實相無有法相名為無相以此
無相名實聖人般若安住無為無住三乘等觀性空得道
不無皆是性空妙理三乘聖人而後成道涅槃經十二因緣智慧一者二者
四者聲聞緣覺菩薩菩薩菩薩
性空三乘道果金剛般若經一切賢聖無為法差別性空諸法實相諸法性空真實
名實見法實相正觀有為二乘不見理則顛倒假設假令二乘
見性則是顛倒而今顛倒是以三乘觀法無異三乘大小淺深

[0166b03]般若 第三般若宗般若無知具足梵音漚和俱舍羅般若波羅蜜漚和俱舍羅方便般若
波羅蜜智慧方便權智智慧實智大品經九十龍樹菩薩方便般若方便品維摩經
方便方便方便慧方便慧只是大智諸法實相般若實相般若
能不取證聲聞觀空取證菩薩觀空能不現證所以然深妙眾生不解菩薩大悲在生
教化眾生一切有心即是菩薩善權方便故云化眾生菩薩
生死教化眾生悟性善權方便塵累般若力凡夫多生菩薩有法所以
無染實智故云般若力然則般若觀空觀空實智權智未始
未始未曾菩薩未曾知法處在生死不生
塵累般若力不厭觀空觀空菩薩不生觀空前言觀空不厭觀空
不厭所以觀空取證一念權慧中有觀空不厭中有一念權慧
則是中有一念權慧則是中有

[0166c06]泥洹而已 第四泥洹涅槃無名滅諦四諦之中涅槃第三涅槃經第二十
卷云善男子涅槃無有住處真是諸佛煩惱涅槃涅槃別有
如此常樂我淨大涅槃



[0166c15]第二明教四教第一俗諦第二真空真諦第三般若
第四涅槃論涅槃四法四教釋迦莊子聲色
公孫龍子名實論其所長詩遷徙遷徙變易無常當世有言
故云

[0166c25]生死寒暑流動人之常情 論文序文第一常情第二第三異同
申論生死生滅生死小雅遞交
生死人身一切萬物生死變化涅槃經一切諸世間壽命無量
生死終始無際雷霆
風雨日月運行生死寒暑故云流動水流常情
尋常小雅

[0167a13]不然 第二謂言不如不然何者放光去來竺法護大品名曰
放光以此廣明如來放光以為去來生死寒暑可通
必須何者法師經文不動以求捨離放光經不動語者
之中可見

[0167a25]然則動靜未始不同 第三異同動靜迷惑使真言真言
佛教異說法理所以不二
何者俗人不異俗人真理不一真理
理實如此名為未必即為真諦真書即是真諦不然有人俗諦非得
言談無味真理法性不能不能俗人
滋味老子出口無味借此論文如來說法二諦理則
譯經晉朝老莊不可老莊不可法師一時
千載高明混雜可悲
有無自相大乘
識羞譬如棄捨金寶擔負瓦礫禍福素有及至臨終
不知無間學者前事使中人存亡下士不顧老子上士
中士下士大笑不足以為借此中人動靜不二未能決定故云
存亡決定不信故云拍手不可知者唯物動靜不二
目前不覺故云

[0167c07]不能自已 第四申論必然未必

[0167c09]道行諸法從來 第二正是論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第五反常第六指歸道行小品般若法師小品
三十十萬凝然無生然後補處中觀中論中觀論以此因緣
無有去來去來已去無有去已去故云去者
皆是離去有無

[0167c25]所謂 第二名為名為不來
去者不來難解不來
所謂去者所謂往昔
然則未嘗廣雅造詣爾雅一者二者莊子有言其所
未定有言未嘗有言仲尼顏回造詣未嘗
心眼所見未曾有所謂所謂理則理則苟得苟且
道理動靜不二無疑

[0168a15]夫人久矣 第三覺者如此名為未必即是真諦
覺者不覺不來不來
昨日昨日不無未嘗昨日今日今日未嘗不來
不來未嘗無故去者
不來亦復如是自在不從以至自在不從以至
仲尼見新交臂莊子孔子顏回終身
不可交臂相守不能見新故人新人自來交臂交臂相守
故人注釋不然前人交臂不能明知交臂
則是而言無有從此如此往來
前人後人可謂往來不如往來往返可動一者
二者許慎淮南子朕兆莊子無為
自然往返故知不動然則初時大風梵音輕重
旋風修行道地經向前向後偃臥江河
江海不及莊子野馬塵埃野馬遊氣遊氣野馬飄揚鼓動日月
易見日月周旋日月百穀草木小雅
不動前日後日不周華嚴經譬如風起生動諸法
如是譬如水流水流諸法如是法師不見華嚴冥合玄理至於

[0168c08]聖人有言 第四論語斗筲之人不平
切韻聖人哀公孔子何謂聖人孔子聖人智通大道應變不窮莊子
涅槃經人命不停過於山水論語下文論語聖教人命
即是何謂是以聲聞非常成道緣覺即真遷流聲聞無常
無常成道遷流緣覺無常得證道者使萬物遷流變化
無常遷化得道聖言難測老子不見名曰
名曰不得名曰測量曉喻言教據理實則
可以神會難以可以般若不可以事相是以不必閑人漢書
蘭若皆是小雅皆是諸法生滅無常無常未必
無常無常業果不必人執
法性不能得法法性不住不能得法
緣故其實緣故菩薩之中非常光明定意如來
不用衣食之中無常經意故云菩薩摩訶衍大智度論摩訶衍摩訶衍
梵音大乘大品經一會通達眾生聖人引導眾生多方便
多方歸一聖人文殊不可以
法性幽致是以不住不住未必
可見然則之所以仲尼之所以臨川莊子大宗然而夜半有力
不知論語逝者如斯不捨晝夜莊子孔子
不停前後各別從此所以
無益經論廣說不信佛教
說戒俗人豈能領會無不孟子七十可以
失時八十可以食肉據此七十不合八十不合食肉慈悲佛經以此能不
是以聖心不同所見常言無常聖人見得
常心不見聖心何者少壯同體常人昔日少年故云同體百年一身別人
不覺即此中有往年往時往日往日至今
是以梵志出家未詳昔人昔人猶存至今昔人猶如昔人昔人
昔人其實昔人昔人其實昔人昔人昔人
愕然驚愕不解驚愕所謂有力有力無常擔負疾行暗昧
自得之類

[0169c07]是以如來方言 第二即為說動即為而言方言
說教真心不一動靜不二即真說動不一不可
聖言乖乖不可流動
說動所謂徵文至今流動
蒼頡聆聽聞說物流古今自在何須至今自在
何須是以不必未必不必同上不來
馳騁古今馳騁不來不動一世同上古今故云一世
然則經書百家九經百家一道佛經不同莫不一致
道理文言不能惑亂

[0170a03]是以所謂 第五反常名為前人名為昔人已往
名為昔人名為然則相違念念變異一世
故經云正言中本起經有所何者
不住不在不住自在
去來事物本性一世去來然則舉事四時
故云。[-+(-)]機電[-+(-)]手邊[-]。人家不解尚書
謂言尚書璿璣玉衡七政美玉天文可以運轉天文
當天[-+(-)]不然北斗星名北斗七星一天
[-+(-)]。開陽搖光不能七星[-+(-)]
七星運轉猶如四象七星運轉流速不動王弼[-+(-)]大運天地
七星

[0170b02]是以如來萬世 第六萬世百劫萬世前功在於百劫在於不朽
堅固成山論語譬如成山前功在於
成山至於初步老子千里足下以至千里無由故云
假託功業不可四事前功不朽相續其事在於故云
故云如常湛然故經云三災行業湛然遍滿周易天地
天下未詳何者因而因果不同因而故云因而
不滅不來不來至今不滅不來不滅不來去留踟蹰
動靜之間去留無二不惑動靜不二踟蹰踟蹰然則乾坤無謂
莫言洪流滔天無謂洪水滔天不遠可知神情物理相契不復

真空

[0170c02]第二真諦諸法虛假虛假所以有人真空不無中道
為蛇畫足非得深義為何所在不然不用大乘經
學者多生誹謗不了義無有佛藏經舍利弗未來世比丘修身戒心
如來如來所行如來第一義空恭敬供養常樂諸比丘如來所行真際畢竟空法爾時苦行比丘
爾時不能護持而言諸法自相空何所那羅人種變現所知
大笑何以不解戲法希有驚怪大笑如是舍利弗爾時真實比丘空寂活命嗤笑何以
佛法聞說空法驚疑怖畏舍利弗安隱安隱金口

[0170c23]虛無 論文序文第一正宗第二異見第三序論文中第一
第二真智第三境智虛無無生畢竟般若妙趣不定
以為敢為所以無生畢竟般若萬物

[0171a03]聖明 第二真智聖明般若般若奇特明達神情契合中道非有即此非有
中道畢竟故云有無之間

[0171a07]是以至人無窮 第三境智相契心觀無窮故云無窮不為滯礙故云不能
耳目視聽聲色不能不為縱目不為豈不萬物萬物
視聽不為聲色勞累是以真心理順不通諸法不違正道般若
無有滯礙不通履踐一氣順適
莊子大宗造物為人天地之一無二莊子
神奇腐臭神奇天下一氣離騷第六遠遊
凱風王子宿一氣王逸祕要借此一道
不通混雜莊子眾人聖人萬歲一成借此不二法門不通即是不二法門
順適一者般若無有滯礙萬法一相無相如此不能
所以不異不能故知真像一相無相所以即非然則是非一氣
同一無相同一正道一氣潛藏微細幽深隱映
諸人所能窮盡爾雅廣雅鄭玄

[0171b14]談論 第二異見頃者俄頃少許不同玄妙不得其實異見
不同不同同理
論理不同不同不同一家三家可知
晉朝無義道人江東便無義此道
不成道人語云致意無義無為如來是以
高僧傳沙門道恒頗有才力執心無義大行竺法汰邪說應須名僧令弟引理
紛紜不肯受屈明旦慧遠問責自覺差異神色麈尾
何為於是法師然後無心萬物萬物
執心不曾在於在於名為不知名為

[0171c13] 第二晉朝支道林法師無有法師別有
自有引文而後法師語意
有色成果
法師因緣不知猶存假有

[0171c25] 第三晉朝竺法汰無義
爾雅賓服無故非有無非非有無有
作文經文本意非有無非真實
非有何必非有非有
所謂事實不順萬事實性不得實性

[0172a11] 第三故云物體
故云無物故云是以物體名字
名字物體然則真諦名教之外俗諦
真諦名教不及故云名教之外名教文言豈能真諦不能杜塞
小雅措置不可

[0172a25]摩訶衍諸法有相不無 第二正是論文文中第一第二據理第三第四
據理第五名實第六據理所以然後據理所以然後
經論第一第二解釋第三摩訶衍大智度論一部
中一如鏡中像非有亦非無中論一部中一使無有
云何有無有無既已有無而言第一真諦自從第一法師
第一義諦真諦

[0172b12]不無 第二解釋滌除萬物杜塞視聽滌除老子滌除借此
寂寥老子獨立無聲無色意言真諦
誠信萬物有為空故云即真俗諦真諦改變
真諦萬物通性而是空也
無所謂非有而是如此無物無物非有
無物何處

[0172c01]故經云 第三五經維摩經色即是空即是然後空也
聖人萬物屬下莊子
屬下聖人萬物宰割以求小雅不須宰割破壞然後
空也是以維摩經菩薩病者
眾生非有保命四大然則三藏一者三藏修多羅毘曇
毘尼異端不歸畢竟空也放光第一真諦無成無得第一義諦無有成佛無有涅槃世諦
則是無得則是無得無得無得
假偽無得非有非得非有
是以兩句未始一下真偽不一有無故經云真諦
大品經第二十道樹問答問答真諦非有非有
不以法體

[0173a04]然則萬物其所 第二據理空也文中據理然則若然空也
果敢決定所以萬物不無故云其所非有多云其所
不無正應文義萬物萬物不絕
雖是不同即真無不故云即真無不泯滅故云
夷平老子不見名曰事相不待夷平然後然則有無

[0173a19]童子 第二童子維摩經長者子寶積佛說因緣瓔珞經
第十三文殊師利一切諸佛轉法輪佛言諸佛正法不無
云何不無佛言諸法無有眾經微妙

[0173a28]何者邪見 第二解釋經意邪見邪見常見常見
常見無故可見然則非有真諦非有真諦

[0173b05]故道云心不無 第三空也引證乃是文中
初文釋經中論中論可是四諦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假名亦是中道義理即經論說理

[0173b14]所以然 第二解釋經論文中非有而後有若不須緣生
不能自有而後明知非有有空不無
湛然不動湛然不動名為萬物緣起
故知緣起不無明知緣起而言

[0173b25]摩訶衍 第二空也文中釋論一切諸法一切因緣應有諸法因緣
一切諸法一切因緣應有諸法緣故一切無法一切因緣應有諸法緣故一切無法一切
因緣應有諸法緣故

[0173c03]有無 第二釋論上來各各相反如此相反徒然語意非有中道
不同只是而言非有故云非有無似非有故云不同其所無異不同
中道非有中道中道無不

[0173c11]然則萬法其所 第四據理空也文中疏解據理

[0173c14] 第二疏解不得萬事
不得無非實有即是然則真空
真實實有所以得名從此

[0173c22]放光 第三譬如幻化三讀一者三句二者譬如幻化人為兩句
幻化幻化人為幻化有為有為幻化幻化真人即非即非

[0173c29] 第五名實空也文中經論故云
無得取名故云無得不當
名實萬物安在不當不當名實不當萬物故云安在安在何在

[0174a10]中觀 第二經論中觀論彼此中論一偈
不成云何名為反證名下不定不定
必然決定記錄名為然則彼此非有彼此定性故云非有不無
非有彼此彼此無物故知萬物真假久矣真是名為
釋名大品經莊子大品莊子光明定意
無所有莊子不若不若
以此彼此彼此是非則是而言
園林莊子故云如此深遠不在莊子亦作是以聖人
不變萬法聖人意言變化非一故云非一故云
不為生死故云不變無所不為不為故云萬物不假
空觀空法世尊大品經如來建立眾生實際大品一切諸法
實際令眾生諸法皆是真際故云諸法而立真際建立眾生真際眾生真際故云即真

[0174b18]然則道遠 第六空也無生真理般若真智道遠不遠皆是
不遠體悟即是別有聖人

肇論疏

[0174b23]大唐開元二十三乙亥十一月三十楊州大都江都白塔寺流傳日本國大乘大德法師

[0174b26]使無暇草本不如法

[0174b28]天平七月十九

[0174b29]

[0174c01]文永七月十三日光明山東往生敬奉書寫書寫慧眼()。

[0174c04]三論宗 智舜(春秋六十七)

[0174c05]永仁(甲午)十月十五東大寺禪院加點之至
修治而已

[0174c09]文字不定就中日本國大乘大德法師道慈律師

[0174c11]三論沙門 

[0174c12]正安(庚子)二月一日先師上人第二

[0174c14]沙門 ()

***

【經文資訊大正藏45No.1859肇論疏
【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網站採用CreativeCommons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1998-2016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