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Ru Dao Cidi 大乘入道次第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入道次第
沙門智周

稽首調  生死苦沈溺
空性去來  
實相一味甘露  等流甚深
三賢  十地正路
故我三寶  大乘
長夜  有情昏暗

[0449b15] 大菩提二事一行菩提列位 次復第一第二釋名第三出體初中
唯識雜集 五位資糧加行位三通四修 究竟初四
資糧三十所謂十住十行 十住一發三修 四生五方便正心不退
童真九法王子灌頂十行 歡喜饒益無盡 善現無著
善法真實十迴向 眾生眾生相迴向迴向三等 迴向一切處迴向無盡功德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等心隨順 一切眾生迴向迴向無著 迴向十法界無量迴向加行位
頂位世第一法 三通二種見道二相 四修十位
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 遠行地八不動地善慧地十法 究竟如果資糧法雲
三大資糧加行大劫 通達第二第八 十地第三三祇 菩提

[0449c14] 釋名資糧資糧 己身名為資糧菩提入佛資糧唯識論
無上菩提種種資糧 順解脫分解脫所謂涅槃 名為解脫不違
修行不違解脫分唯識有情勤求解脫由此 解脫分別名一者十住菩薩在此
六度殊勝 菩薩首發大菩提心發心 二者菩薩三業
菩薩理觀妙行修行 菩薩聖法正教五者 菩薩修善根方便具足
菩薩所聞不動正心 菩薩三寶三際有無不退 菩薩三業清潔二世
涅槃嬰兒童真菩薩真俗法王有所 法王子菩薩太子堪受
灌頂二者十行菩薩 六度 菩薩施主一切三時無悔
歡喜二者 菩薩淨戒五欲一切 眾生無上不退地饒益
忍辱謙卑恭敬愛語不害 身空能忍四者菩薩 假設多劫求法濟生念念不息
無盡五者菩薩常住正念散亂 乃至生死入住出胎無有無癡 菩薩人法無性三業
無著不捨化眾生隨類 現生善現菩薩 求法傳燈度生心無厭足寂滅
故而一切無著 尊重善根智慧成就 尊重二利修習尊重
菩薩四無礙陀羅尼門善慧 眾生清涼池守護正法佛種不絕善法 菩薩成就第一誠諦
真實無二能行 行相色心真實 修行迴向迴向
菩薩六度四攝法一切有情離生涅槃 救護眾生平等觀不見怨親眾生
離生迴向而立二者菩薩 所得不壞信迴向眾生 迴向菩薩三世佛不著
菩提迴向諸佛迴向四者 菩薩修習一切善根善根如是 善根功德至於一切三寶
一切世界眾生供養利益 如實無處一切處迴向五者 悔過善根一切業障諸如來一切
眾生所有善根隨喜以此善根 莊嚴一切諸佛淨剎常作佛事善巧 便功德虛妄迴向
得無善根無盡藏功德迴向菩薩 以內眾生惠施 堅固安住自在功德如是
功德迴向一切大智慧除滅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菩薩 增長一切善根修習究竟安住
顛倒不著一切善根 迴向一切眾生功德一切拔出生死差異等心隨順
一切眾生迴向菩薩成就安住 動心寂然不違一切平等正法度生迴向
迴向菩薩善根憍慢 解脫普賢行 為己他人解脫迴向
一切無著解脫迴向 菩薩離垢大法法施 化生嚴淨世界出生無限
善根迴向法界 無盡迴向如此華嚴二十九第三十資糧三十
分屬後加十信 定慧迴向四十何故 三十十住
設有聖教四十理實三十

[0450c13] 第二加行位加行加功 見道加行唯識見道 加行即此順決擇分決擇
即是不決 決擇 即是見道七覺支其一名為
加行位 善根 決擇分 決擇 唯識順決擇分真實決擇
別名 菩薩見道名為 見道體能煩惱如火 菩薩
菩薩尋思 名為 頂上忍者印可
菩薩外境 世第一法菩薩所得一切 世間所有第一

[0451a02] 第三通達二種通達 菩薩無漏 通達唯識加行無間
體會真如通達通達即是見道 通達諸菩薩見道見道 無漏智照理唯識照理
見道行人運行至於名為 別名見道虛妄
名為見者見道二相見道相者類似 見道行解
所有功能不能類似 名相

[0451a16] 第四修習二種 進修無分別智修習唯識證得轉依修習
分別智是以修習別名 分為地名別號修習 依持生長名為唯識
修行依持生長名為 此地菩薩二空 所以大喜是故此地瑜伽
未曾得出世間二空 他生歡喜此地菩薩清淨破戒 破戒染污行人此地
離垢地瑜伽遠離一切微細 此地菩薩得勝 以此為三慧三慧法顯
此地慧光所以此地 發光地瑜伽無量智光依止 此地菩薩妙慧殊勝煩惱如火
故此地名焰慧地瑜伽煩惱 如火此地菩薩俗諦分別智 真諦無分別智同時俱起違法
相違一時未能 故稱是以 地名難勝地瑜伽方便修習
自在此地菩薩十二 染淨差別現生所以此地現前地瑜伽觀察
無相作意現在此地菩薩 無相功用功用 以此無相二乘世間故此
遠行地瑜伽證入無缺 無相作意此地菩薩無相 有相功用煩惱所以此地
名為不動瑜伽不為現行煩惱此地菩薩得勝妙智善說 此地名為善慧地瑜伽說法
獲得無量廣大智慧此地菩薩 能藏法身 是以此地法雲地
瑜伽虛空法身圓滿

[0451b28] 第五究竟功成故稱究竟資糧 二乘二乘所得 菩提涅槃能所
最勝得名究竟

[0451c03] 出體資糧加行 加行見道根本 得無二智真相修習十地
有為無為功德以為自體究竟 如來菩提涅槃以為列位 釋名出體不同第一位次

[0451c09] 第二一明 修行分為三性三無性多種差別
略明三性依他起性 成實大乘 智者即是
云何量度一切 周遍量度妄執一切 我法名為
假名其實 言說假名建立自性自性 我法體性不無
亦復何故自體 緣生非有非我 不了實有我法
非一我法實有無名 無體唯識一切心所
熏習二分緣生 妄執實有一異 方名
未知有漏第七第六 二識妄執我等攝論意識 名為八識第六
妄執一切第七第八 得名第七執心第六之類依託他者
一切有漏無漏心心所五塵因緣 瑜伽從眾自性
圓成圓滿周遍 生滅真實唯一真如 三義圓成瑜伽論真如
聖智所行聖智境界無漏有為 唯識無漏有為究竟 無漏有為三義
真如成實而是實義 染法虛妄顛倒不得實名無漏不然 究竟即是究竟煩惱
成就周遍 斷惑由此真如 有為無漏圓成第二
涅槃變異圓成有為一切 聖道成實攝大乘論 有為無漏圓成故知成實二種
何故瑜伽論五法成實 圓成二門無常但是 圓成離生無常即非瑜伽據此
如如成實正智生滅 無漏但是無漏成實 有漏即非所以攝論唯識
正智無漏法圓成相違即此全無圓成體性 契經有為無為我所
有為無為成實我所 三性有無可知我法不生妄執依他性
苦果斷除即是資糧加行見道 修道所行修習圓成 三無性

[0452b11] 修行分為發心修行 發心發願初發心 必要先發菩提
修行大涅槃便修行 不能菩提華嚴經
發心般若經十八第一 發心唯識大菩提 是以第一發心發心僧祇
發心經論十門分別 菩提心體性行相 五明勝利
退守護一體精進 正念正定攝論清淨增上 堅固菩薩無數三大增上
自體 經論不一梗概 眾生成就十六發菩提心
上心勤修莊嚴功德 至心持戒不生四修大悲憐愍眾生信佛世尊大慈悲諸眾生
眾生所有苦惱調伏具足 正見無所畏樂求佛智 二乘十一受苦無悔十二
智慧破壞憍慢十三報恩十四具足 十五護持正法十六不斷三寶瑜伽 菩薩地菩薩發心
發心四緣一見諸佛菩薩 神變威力可信如是大菩提信解大菩提心
不見菩薩神通功德菩薩藏聞已 深信如來微妙發菩提心 一類不見聽說如是正法
菩薩藏便菩薩藏 住世無量眾生住持 發菩提心無量眾生
菩薩藏增上如來信解 發心四者一類覩見正法 眾生身心隨煩惱
愚癡無慚 煩惱惡行 懈怠不信便
惡世隨煩惱惱亂 下劣聲聞無上 菩提發心大菩提心
無量有情菩提願惡世 發心難得增上發菩提心云何 諸菩薩菩薩種姓具足佛菩薩
善友攝受諸眾生悲心極多 生死難行苦行無有云何諸菩薩功力無上菩提
愛樂功力愛樂宿 相應善法諸佛菩薩 稱揚讚歎大菩提心神力
正法於現法親近聽聞正法 思惟長時修習種種善法由此加行 提心行相希求希求
菩提利生瑜伽論菩薩 菩提如是如是決定 無上菩提有情一切義利
最初發心諸眾生發起二種善勝意樂 利益意樂不善拔濟眾生 善處二者安樂意樂無依
諸眾生染污心種種饒益 般若經發心一者廣大心四生三界慈悲第一
有情無餘依涅槃勝果常心度眾 不見眾生相我身常度 一切眾生顛倒我執
有情我等決定希求二利 發菩提心行相 大般若經善現白佛
發菩提心菩薩何所思惟佛言正思惟 瑜伽論大菩提有情 義利所緣境菩提
悲心五明勝利者大集經 發菩提心如是為人 開正八難具足
至心菩提十方 無上甘露至心菩提是故 能破憍慢無量智慧自在眾生說
法界華嚴經發菩提心不斷 佛種嚴淨一切佛剎成就一切 眾生為了一切法一切諸眾生
安穩瑜伽菩薩地發心菩薩 善法二種二果善法皆是 無上菩提因故無上
二乘一切世間因果發心 菩薩勝利一者初發心即是眾生 福田一切眾生應供養亦作一切眾生
父母二者發心攝受惱害由此 成就如是惱害輪王守護如是
魍魎人非人不能菩薩 如是攝持不為 長時重病眾生
華嚴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 眾生界無能何況 菩薩初發心菩提
功德無邊不可稱量 生死最初發心時一向菩提堅固 可動一念功德深廣無邊如來分別
不盡發菩提心如來 最初發心下劣一念福德果報千萬 不能一日一月乃至
福德果報豈可何以菩薩 無盡一切眾生無生忍得無 菩提無盡利他
不息大集經 提心一切一切眾生 演說無上道恒河沙眾生
聲聞辟支佛乘菩薩初發心百分 不可何以二乘解脫 煩惱菩薩眾生解脫
煩惱恒河沙世界滿 有如無量不如憐愍菩提 恒沙淨妙華香供養如是福德
不如發菩提心 譬如不可何以如是 大事利益菩薩初發心
不可小王一切轉輪 一切人天亦復如是來歸初發心 種種石蜜
菩提心種種三寶 菩薩精進能破煩惱如火 草木菩提心煩惱發菩提心經論
菩薩初始發心譬如大海 乃至無價如意寶珠住處大海菩薩發心亦復如是
三乘禪定智慧一切功德所生 三千大千世界便二十五 其中所有一切眾生悉皆荷負依止處
菩薩一切一切無量 六道四生乃至四姓一切荷負依止處莊嚴論退
瑜伽論因緣菩薩退菩提心一種惡友諸眾生悲心 微薄長時生死難行苦行
守護大般若經菩薩摩訶薩 守護菩提心猶如世人守護 曠野守護菩薩
菩提亦復如是如是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454a09] 發願分為 成功無可 發菩提心菩薩
發趣菩提業行成就菩提發心菩薩 乾慧地堅固攝受一切 眾生無上菩提救護度脫無有
究竟無餘涅槃是故初始發心大悲 悲心大正何等一者先世種善根施與
迴向無上菩提念念增長生生陀羅尼守護二者 大菩提以此善根一切
一切諸佛恒常不生佛國土 諸佛親近隨侍左右 剎那遠離諸佛四者得近
我所說法成就菩薩五通五者 五通世諦假名流布第一義 正法正法
為生說法示教利喜開解 諸眾生佛神力十方無餘世界供養諸佛聽受正法眾生
諸佛所聞正法隨轉清淨法輪十方 世界一切眾生我法 一切煩惱發菩提心一切
眾生發菩提心常隨無利 捨身攝受眾生荷負正法 荷負正法正法所行
菩薩行正法所行無不 瑜伽論大願諸菩薩當來一切供具供養無量無邊如來
第一當來攝受防護諸佛正法 持法第二當來 天宮降下八相成道第三
行一菩薩正行第四當來成就一切有情第五當來 世界示現第六當來
淨修一切佛土第七當來一切 同一意樂加行趣入大乘第八當來所有一切加行唐捐
第九當來無上菩提 聖教願行非一

[0454b21] 發願莊嚴論 堅固制伏 遮放能破五蓋勤修六度
云何立誓有人種種求索爾時 施與乃至不生一念持戒乃至 失命建立淨心改悔
乃至常生慈心 遭逢寒暑水火師子無水堅固不退修禪外事
攝心繫念非法 智慧一切法真實性隨順受持 有為無為生死涅槃二見
退二見彈指頃 精進求得欺誑十方 無量無邊阿僧祇現在諸佛未來世
必定證菩提菩薩大願正法行六大制伏放逸精進修習六度 無上菩提

[0454c10] 善友善友艱險 常樂大乘唯識 成菩提佛菩薩善友勝利
難以略舉三用表一者 菩提近因涅槃經大眾一切 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近因
善友何以耆婆語者 必定命終阿鼻獄是故近因莫若 二者如來功能華嚴經
善知識則是一切智 真實善知識一切智 如來地善知識則是一切
寶洲善知識則是 一切智十力善知識 則是一切智入涅槃
知識則是一切智 善知識則是一切智 險惡善知識則是一切智
大慈善知識則是 見法善知識則是 一切智滿足大慈
生死海大集經親近 至心聽受無上觀察內外空三昧 度生死海善知識
華嚴經善知識 知識精勤一切智道法 善知識清淨業果親近供養
善根善知識莊嚴菩薩行 莊嚴一切菩薩行善知識生成 佛法修道善知識
無上善知識生出 離心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願出離 善知識一切福智海積集
白法善知識增長增長 善知識一切善根 圓滿善知識利益心
自在安住一切菩薩一切智 一切佛法

[0455a19] 修行天池行潦百川 無上菩提一切莫不
一總資糧五位 自利利他二行福智二十波羅蜜唯識 十波羅蜜五位修習
即此六度名為名為六波羅蜜 福德第六智慧六度
利他自修自利 五位六度福智二利故知十度二利福智五位

[0455b02] 菩提分法四攝皆是功德二利何所菩提分法 自利四攝事利他行
二利

[0455b06] 菩提分云何分之菩提 四攝六度菩提分法略為二門一者釋名初中
十七菩提分法菩提梵音譯名即如 無生智故稱 三十七覺因名為別名
種類不同分為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五七覺支八正 聖道四念住身受心法身等四法
稱為 總稱 五根四大積集名身領納
起名四正斷精進不同分之已生惡 未生惡法令永不已生善
增長未生善功能 懈怠四斷四神足 妙用難測
勝定勝定神足一定四者 心觀樂觀
攝心稱心簡擇 五根增上 善法五者精進
定慧三寶四諦樂清 勇猛進修精進 憶持故稱專注簡擇
五五不可名為五根不可瑜伽 不能清淨乃至煩惱
不能五根七覺支覺者分類分類不同 七覺支一念
精進輕安 觀察熾然 精進調
名為輕安專注名為遠離 平等寂靜覺支得名依止
自體而是精進出離利益輕安 是以自體覺支何故
無染輕安 無染方能 名為即是無染
自性故此得無八聖道契理運載稱之為 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正見籌量義理正思惟 稱為正語名為正業無漏 邪命名為正命修善堪能
精進稱為正念攝心 正定正見問答 小乘菩提分何以得知
智度論三十七品聲聞 佛道六波羅蜜菩薩道何故菩提 聲聞菩薩摩訶薩一切道品
一切故知菩薩菩提分法 何故瑜伽攝論地方菩提分 三地相同世間
二乘出世道品無漏而是出世 三乘修行 二乘自相身等對治
菩薩相續身等對治 獨覺身等無常行相思惟 對治諸菩薩身等無所得行相
思惟對治聲聞獨覺念住 諸菩薩念住不為身等 證得無住涅槃由此三緣二乘

[0456a18] 四攝二門釋名行相 以此四事攝有情四攝法益有情
瑜伽所有攝事成就一切有情 成就即是別名一者布施運心 普及稱之為名為二者
語音屈曲表彰聞者利行即是 利益即是瑜伽由此
輕安般涅槃 般涅槃名利有所四者同事事業有情修行
同事二行相者菩薩攝化有情不過 先行 金銀以內手足隨求
隨意有情菩薩 愛語悅豫 云何菩薩自性愛語常樂宣說可意
有情含笑問安隨宜有情 昌盛有情
一切圓滿殊勝微妙法教所有 愛語化生愛慕歸依菩薩歸依 修行瑜伽諸菩薩愛語
有情示現正理其所 利行意即根性差別教行 三乘菩薩如是
悲心染心勸導調伏利行 其事 自若不行
瑜伽諸菩薩於是於是善根 善根如是 同事同事由此四事攝有情不增不減

[0456b23] 六度六度多種 差別釋名四加行 不增不減
名為財施 有情名為法施 無畏施一者不善防護受持
律儀戒沙門七眾學戒 一切佛法攝善法戒以此 饒益有情戒一者
二者寒熱種種修道不退受苦 深法思惟義理法忍精進
一者發起勇悍不退 鎧甲退被甲精進二者進趣名為精進
精勤利樂名利精進 一者安住現法樂名為安住 二者以此六神通名為引發靜慮
有情事故辦事靜慮 生空無分別法空無分別 空無分別如次即是我法 根本無分別

[0456c16] 釋名解深密經 瑜伽波羅蜜多緣故 波羅蜜多相違事故顧戀
一切波羅蜜多異熟報恩 無罪如是波羅蜜多無間 雜染方便無分別如是
波羅蜜多不如言詞執著自相迴向如是波羅蜜多無上 對法論所知彼岸波羅蜜
波羅所知彼岸 別名攝論貧窮引得 廣大福德名為息滅惡趣
引得善趣等持名為滅盡忿怒 安隱名為 所有懈怠不善出生無量善法
精進銷除所有引得 心安靜慮一切邪惡 別知名為

[0457a05] 相者得名波羅蜜多 不得唯識最勝 攝受建立波羅蜜多安住最勝
安住菩薩種姓依止最勝依止 菩提心意樂最勝一切有情 事業最勝行一事業便最勝
無相攝受迴向最勝迴向 無上菩提清淨最勝要不二障若非攝受 得名到彼岸

[0457a15] 四加行加行方能二利大般若經一百 菩薩摩訶薩六波羅蜜當作
不行布施波羅蜜多貧賤尚無 成就有情嚴淨佛土一切 淨戒波羅蜜多惡趣
不能下賤人身乃至一切智 安忍波羅蜜多殘缺 容貌醜陋菩薩圓滿色身菩薩
滿色身菩薩行有情見者無上 菩提不得圓滿色身乃至 懈怠精進波羅蜜
菩薩乃至一切智智 靜慮波羅蜜多不能菩薩 勝定乃至一切智智
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便慧超 乃至一切智智三百五十 波羅蜜多勤修學時
世間有情顛倒生死苦不能善巧方便不能解脫生死苦 有情精勤修學布施淨戒精進
安忍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以此 熾然六度

[0457b09] 相者二種不同深密 瑜伽一切波羅蜜多清淨相者何等菩薩諸法
諸法不生執著 諸法不生疑惑大菩提 自讚毀他有所輕蔑放逸
有所得便不由諸法 發起嫉妬六度 得名六度清淨相者大集經一成
八法檀波羅蜜 愛結無明菩提種種相見
虛空等八法清淨成就 八法淨戒菩提心 聲聞辟支佛地境界無礙
不特不捨本願 不依一切成就大願 煩惱
八法成就 羼提波羅蜜善淨羼提 波羅蜜善淨
無障礙隨順法性 諸見一切一切 一切八法成就
毘梨耶波羅蜜身故精進不著精進 不著淨意精進
分別不著具足波羅 精進諸法無自性因緣 戲論菩提分法精進
一切法真實性一切佛土 精進諸佛國土虛空 一切陀羅尼精進一切法
無念無非二相成就一切佛法 精進諸法平等故而 法性八法成就八法禪波羅蜜
不依修禪不依修禪不依 修禪不依三界修禪不依現世修禪不依 修禪不依修禪不依修禪
六成就八法般若波羅蜜多菩薩 精勤一切不善不著斷見精勤 一切善法不著常見一切有為法
緣生不動無生忍法善分一切 字句常平無有言說善能一切 無常無我法界寂靜不動善能
作業一切法無業善能 淨法一切法善能籌量 三世諸法諸法去來今八法
般若波羅蜜多有人 六度真實彼岸

[0458a01] 不增不減深密經瑜伽世尊 緣故施設如是善男子 因緣一者饒益有情
諸菩薩布施攝受資具饒益有情 不行損害饒益有情忍辱 堪能忍受饒益有情二者對治煩惱
諸菩薩精進 一切煩惱勇猛煩惱 不能傾動加行靜慮煩惱
般若隨眠不增不減

[0458a11] 大般若經第三無所得修行 布施一切施者受者施物不可 如是布施滿布五度無所得
修行淨戒一切不可得 淨戒滿淨戒五度無所得修行 安忍一切動不動不可得如是
滿安忍五度無所得修行精進一切身心不可得如是精進 滿精進五度無所得靜慮
一切有味無味不可得如是靜慮滿 五度無所得修行般若一切 諸法不可得如是般若滿
五度大乘一切波羅蜜 加行一切波羅蜜多互相忍受策勵專心了知
果相如是有餘 忿懈怠邪見如是 修習如是說
犯戒慈心便 無異

[0458b02] 深密經瑜伽論一切波羅蜜多最勝威德正行 犯戒懈怠散亂
正行無上菩提資糧正行於現法自攝饒益有情正行 未來世廣大無盡可愛異熟
六度當來種種 菩提近人天等華嚴經第五眾生大悲修行布施波羅蜜以是
最勝見者生歡喜無邊大劫 修治淨戒波羅蜜遍十方 世間往昔修行清淨信解真實
無分別是故色相圓滿放光十方往昔勤修多劫眾生深重 遍十方菩提樹久修無量
禪定大海清淨見者歡喜煩惱 除滅如來往昔具足般若 是故普照一切愚癡暗
即由六度佛果深密經瑜伽 世尊如是一切波羅蜜多異熟 男子一者財富
往生善趣喜樂四者 眾生五者惱害大宗 其次六度所得
有無八門

[0458b27] 上來菩提分法四攝六度 經論廣明四無量 且止

[0458c01] 資糧三十七菩提分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何以 四神足順解脫分善根滿
修習增上解脫分滿明知神足資糧四念四斷神足 資糧何在
念住四正斷四神足 無始身等染淨差別 愛憎沈沒苦海是以身受心法
以為無相諸菩薩身等無所得行相思惟對治身等 無相未能四斷
遠離對治 四正斷精勤修習未能隨意 利樂是故神足
四神足事因 方能發起何故 資糧即是


[0458c21] 此地法行瑜伽 諸菩薩勝解十法修習即此資糧加行名勝解行未能
信解名為勝解十法行者顯揚一者書寫菩薩藏尊重恭敬 書寫使二者供養
供養供養 四者 宗仰五者淨信
恭敬重心諷誦諷誦 受持諷誦堅持妙智 開演傳授
開演思惟獨處閑靜 修習所思奢摩他毘鉢舍那

[0459a07] 十法聞思修 法行得無功德

[0459a11] 十行得無大乘 二乘顯揚菩薩藏 大乘十法

[0459a14] 何故最勝無盡 大乘修福無邊二乘

[0459a16] 法門躊躇不惑且夫阿含我法般若無非 華嚴一切法性涅槃四德無為
有無紛亂人法交馳使 外道 豈可瓔珞
一切 十行法體 應感不同理實有情
無始不無非有二乘 妄執離心實法 如來空空外法有情
一切理當華嚴三界 唯心涅槃無為病因 境外便外道 十行

[0459b03] 非有內心般若照見五蘊密意 一切至理非有成實
非有何以 解深密經瑜伽勝義菩薩白佛 如是尋思世尊
所有自相生相 修習增長廣大世尊一切諸法無自性無生無滅
寂靜自性涅槃世尊密意 世尊答言勝義 密意一切諸法無自性
自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 諸法假名安立 相安是故名相無自性
名相無性而言相者 無性諸法
非自然 生無自性性不以自然 生無性諸法圓成實相
勝義無自性法無我名為勝義無自性 由此因緣名為勝義無自性真如無我勝義無性
我法二空二空 無性如是三種無自性性密意 一切諸法無自性無自性
密意一切諸法無生何以 自相無所有無所有無有 無生乃至中都分所 般涅槃

[0459c05] 三無性諸法明知 非有成實 一切法皆是如來往昔
正當何故稱為密意 不盡 一切明知阿含
漸深 深密諸法非空非有方名

[0459c14] 何以深密經勝義菩薩白佛 世尊一時婆羅痆斯仙人 鹿發趣聲聞乘者四諦轉正
法輪雖是甚為希有一切世間諸天 無有如法轉法輪 未了諍論處所
第二發趣大乘 無自性無生無滅隱密轉正 甚為希有轉法輪
乃至諍論處所世尊第三 發趣一切一切法無自性無生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
轉正法輪第一最為希有今世 轉法輪無上了義諍論 處所略釋婆羅痆斯梵音
仙人婇女 五百騰空墮落失神 從事名言鹿如常
一乘四諦至極 二乘空見圓成 名為未了四諦
因此安處第二發趣 大乘菩薩有病般若 諸法有病圓成
未了第三三性 稱之為了義無法無上發趣二乘空義
大乘三性 菩薩由此故云發趣一切大師 空有不了義不可唯有
以為至極三性 通理成實有空三性空有
是以迷心一行不能通性十法

[0460a20] 有情煩惱云何進修勝行無上勤求不退 攝論第六唯識第九二障
勝行三退屈三事勇猛不退無上菩提 深遠便退屈大菩提
自心勇猛不退波羅蜜多 便退屈意樂自心 勇猛不退圓滿轉依
便退屈自心勇猛 不退由此三事堅固熾然 初二丈夫成佛能行難行
所有丈夫不能修行成佛 世間微小感人 我所修行殊勝無邊何故不能菩提
攝論無量十方有情念念 善逝丈夫退屈由此不退

[0460b09] 加行位五根決擇分 二種五根第一五力決擇 即是加行位何者
順解脫分善根滿修習 增上增上五根五力 不為功能
五根 不信不為 大集經五根五力有別故知
分為次第 因果而立決定因果 精進精進便正念正念
定心如實知如實知 由此次第 五根第一五力引證

[0460b24] 之中唯識 所緣境第一 實有無始 [/]
疑網一切妄執六塵 往返遊行 由是菩薩善友作意資糧
唯識 名義自性差別四體攝大乘論
名身自性 即是名義二種自體差別即是名義 無常等差尋思
外相在內虛妄顯現 不可得 名義四攝一切
非有不了緣生妄執自體外法 菩薩名義自性差別悉皆
顛倒 法緣有為無故顛倒楞伽
自心執著外境故我一切 唯有無餘分別外境 習氣大集經
有為法一切種子華嚴經 所見為主顛倒 如實故知諸法
法體何故 諸法愚夫妄執假相 不了內心內法
是故本體 故稱聖旨 留心天蓋
輿 非有氣虛色境紛雜 離心
隨心可見不同覿是以淨水 瑠璃
威神出入 凡情聖智
雖是 實有 至理萬法無有非心
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諸世間五蘊 緣生無法知心 諸世間見佛真實性菩薩 頂位
頂名 何等尋思加行 四境 自性差別推尋假有
尋思攝論加行 推求假有尋思故知尋思 加行

[0461a21] 亦復 第一何故 尋思重印重印
名為而立 風浪 無心
故世第一 外境正理內識 華嚴三界唯心
聖旨皎然非有 實心非有 執心非有
唯識實有 並不相違唯識 應名能變
不能唯識 內外 外境實有
唯識智能 如實智尋思 了知假有無所得決定方便
如實智了知假有尋思 故知實智尋思心境 無相攝益不了
妄執外境外境真理真理 猶存沈溺五趣五趣不息
內心外境外境便 真理真理便業因五趣
便佛果勝利深密 瑜伽不了無相雜染 不能不斷雜染微妙
過失放逸過失眾生懈怠 無有可憐

[0461b27] 加行位心境何不此時 真如心境未能 空有不能二相
真理唯識空有二相 觀心有所安住唯識 安住

[0461c04] 安立安立四諦 安立二空安立略明加行 修行

[0461c07] 通達相者七覺支由此覺支見道見道七覺 名義見道真相不同
道中三心二心剎那無間 無間解脫唯識斷惑 無間解脫相見
相見雜集唯識瑜伽有情法緣見道煩惱 諸法法緣中品見道
煩惱一切有情諸法法緣 一切見道煩惱 有情有情內心有情
妄執假有是故名為有情生空真如 第二觀法
第三人法二空同上

[0461c23] 十六相見道者對法苦諦 苦法智三界苦諦真如 苦法智無間真如煩惱
解脫三苦類智無間無漏 各別內證聖法皆是此類 無間無漏智審定印可類智
苦諦謂是苦增上教法智者方便道中苦法智忍者 之中現證無漏苦法智
無間無間 苦諦三諦苦諦 十六真如正智法忍法智
緣於類智緣於

[0462a07] 修習相者菩提分八聖道 修道建立分別正見雖是世間出世間
分別見道正見 後得智世間有漏名為世間世間分別見道故知修道
八聖道修習十地不同而言 十波羅蜜十地如次 究竟修習
無學不得諸佛平等進趣不息先後無學平等 唯識佛果圓滿
善法便 滿前後佛果應有修習佛果不許故知修習
不同合當第二之中

[0462a24] 分之二障 二障 分別俱生分別煩惱障
擾亂有情出離生死苦海 煩惱即此煩惱覆蔽涅槃 不得解脫煩惱障所知障有漏無漏
有為無為一切諸法 能緣不解 據實二障二果而言 菩提

[0462b05] 煩惱所知煩惱 根本隨惑根本總有惡見隨煩惱
根本根本 損害理事 高舉猶豫
惡見顛倒推度不善 無記 惡見差別薩迦耶見五取蘊
我我所薩迦耶見移轉身見 五取蘊我我所名為 所見二邊執見斷常
我見我見 故稱邪見一切倒見所知 顛倒邪見四見諸見
最勝清淨諸見六十二等差不同名為 五蘊
清淨解脫出離名為見取五戒隨順諸見最勝 清淨外道
妄執 最勝涅槃清淨 戒取隨煩惱而是根本等流品類
瑜伽如是 皆是煩惱品類隨惑不同二十忿現前饒益
忿不捨結怨 失利隱藏忿恨 名利
不能 獲利現有詭詐 有情
盛事 十一無慚不顧賢善 十二無愧不顧世間十三
掉舉寂靜十四惛沈 十五不信能不 樂欲十六懈怠善惡斷事
懶惰十七放逸染淨不能 十八失念不能記為 十九散亂心流二十
不正知所知障根本 二十煩惱何故如是煩惱 所知障唯識
所知障其所煩惱如此煩惱

[0462c23] 分別煩惱八識之內 相應根本唯識第八藏識 相應第七末那俱起我見
第六意識相應五識 貪瞋癡何所第八無記煩惱染污不同第七相續
我愛 有無高舉 非我我見何故無餘
不得我見決定不得我見無餘邊見以此五見皆是不可一心所以第七四惑
意識三性內外功力 五識不能稱量無有無分別 不得五見隨煩惱
第八第七識唯有 掉舉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 第六意識一切五識無慚無愧
掉舉八十相應何所第八 掉舉染心第七 五識有染無慚無愧
不善心五識不善相應 所知障多少識相煩惱 唯識轉識其所或多或少


[0463a19] 俱生分別若是煩惱邪教 分別任運之類名曰 惡友分別邪教
名為分別根本之中 邊見俱生分別 邪見見取戒取分別
邪教隨煩惱 根本煩惱根本俱生 二十隨惑俱生根本分別
隨惑名分唯識二十 俱生分別煩惱勢力其所 根本俱生分別煩惱
不同總是第一

[0463b03] 煩惱總有二種種子無餘折伏不生 無漏智有漏無漏二智
資糧頓悟菩薩無漏 一向不能其二唯識未能二障唯識
真如明知得無菩薩 善友作意資糧唯識 深信未能能所
隨眠未有功力取現 即是煩惱所知二障二障 名為隨眠以此種子有情三界流轉
恒常處在第八識名為 二障而言三教 唯識何須菩薩資糧
現行華嚴十住 菩薩煩惱無有十住 即是資糧
對治四正斷 精勤修習四斷資糧 斷惑何故第九俱生
不同俱生之中未能分別 思惟 邪教未能
俱生邪教 自力等分論義 華嚴經二義等分
名為佛法功力可能 煩惱若一 何不此時成正覺十地
對望加行位已經 修福功力入見道 分別二障二障俱生
生分二種種子證得 有漏觀心有所有分 全能此前加行有漏
有漏何等瑜伽對治煩惱了知煩惱自性過患
二世苦惱思惟對治所緣境二空 真如慈心相續六度以資正見前行

[0463c16] 通達真相不同見道 三界分別煩惱所知二障初地 行相對法論從何不從
過去已滅不從未來不從現在煩惱得名 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對治
對治即此平等平等猶如 由此未來煩惱 不生名為
治道非一如是正生 平等同生 平等是以平等平等三世
瑜伽論不斷三世 三世正見相應 對治現在無有隨眠過去
隨眠剎那隨眠未來世 隨眠轉依隨眠相續 所有世間無記去來
隨眠是故三世 一身前後相續聖道三時 隨眠三世見道
一心何故對法治道如是 三心見道可見修治瑜伽 修行煩惱一切煩惱
見道二相見道分為初三相見 品等所有 煩惱品等上品煩惱名為
上品名為中品二障下品第三 二障上品 中等二障
上下不立第二中品中品不定上下上下 上下說中

[0464a21] 十六心所斷惑二種能所 上下二種不同斷惑無異 能所對法苦諦
苦法智三界苦諦真如正斷 二十八分別隨眠欲界 煩惱根本苦諦
無瞋所以三界二十八三界苦諦 滅道三界一一二十八四諦十二分煩惱相見
見道中斷分別有分煩惱 答理實相不斷煩惱真假 何故上界無瞋不善上二界定力無有不善

[0464b05] 修習俱生煩惱 以前以上 折伏畢竟不行十地滿金剛喻定現在
一剎那三界所有俱生煩惱一時成正覺所知障十地之中 金剛定六識所知
已去永不現行第六無漏 無漏無漏無漏第七識已去
第六生空第七識即是 有漏第七識平等 俱起十地菩薩何不煩惱障
地前能不煩惱障十地所以涅槃金剛菩薩初地濟生
唯識煩惱障初地 以上永不阿羅漢 地中不為攝論
一切智 不能菩薩 煩惱無染何以
七十八深密諸菩薩初地 一切諸法法界通達由此因緣菩薩 煩惱不知是故無染
自身不能生苦過失菩薩 生起如是煩惱有情苦因是故 有無功德諸菩薩生起煩惱
一切有情聲聞獨覺善根 煩惱無染

[0464c05] 煩惱障十地不斷差異 所知障瑜伽論深密經十地 之中十如一異
由此三乘聖性 地方異生性分別煩惱 二障二障既是見道異生性
何故初地異生性 見道見道而是初地初心 十地不論初地
煩惱障異生性煩惱 如何所知障十地 煩惱障異生性二障初地
大乘所知障異生性二乘 煩惱所知 所知障俱生所知初地
且說最初異生理實初地出心俱生 三業違犯邪行
清淨禁戒所知障俱生時而地中 皆是所知障俱生
三慧 勝定總持勝定三慧三地時而便四微煩惱現行
下品作意現行微細 菩提分法第六所知障 身見由此身見昔時煩惱身見
任運煩惱煩惱 下乘般涅槃二乘 名下菩薩涅槃厭生死苦名下
般涅槃由此生死涅槃差別 名為方能六麁現行 滅道苦集二心
現行由此 染淨名為除滅 現行十二微細生滅
生滅相未能現行由此第七 地中無相名為 無相加行生滅不當
名為無相無相未能自在任運 加行名作加行由此加行 功用
利他有情離苦得樂名為利他不樂名利 由是九地之中四無礙解
九地除滅諸法 自在總持神通事業功德 非一名為未能
自在十地之中大法故稱十地方能以上 不同第一因位

[0465a27] 第二大門所得顯得 十地功德自在有餘未名 俱生所知障任運煩惱
佛地故此十地名為金剛喻定 現在如來地顯得 三祇滿萬行嘉因勝果如何
大菩提圓寂二法所得集論 煩惱所知障阿羅漢如來 涅槃大菩提如來羅漢菩提
別有涅槃等分涅槃菩提涅槃甚多 所得分之唯識
涅槃其三一本 自性清淨涅槃一切法真如 本性無數微妙功德無生無滅
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一切法 不異一切一切分別尋思名言 聖者本寂
自體本來雜染煩惱 即是真如 實相真如名相諸法無常涅槃
諸法不得諸法真實性 得名諸法聲色 本寂涅槃圓滿寂靜涅槃
有餘依涅槃即真煩惱障 涅槃 有餘之中煩惱
有餘而言異熟有漏 苦果二乘有餘涅槃 佛說如來有漏悉皆
涅槃即真出生死苦煩惱 眾苦涅槃無住處涅槃即真所知障大悲般若
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未來際 涅槃所知障大悲般若 二乘涅槃不同凡夫樂於生死
不住無住真如 佛果如來有漏 如何具有無餘
有餘是故世尊可言無漏五蘊三事入涅槃 涅槃經祕密猶如
不成摩醯首羅 不得如是解脫 涅槃如來涅槃摩訶
涅槃三法各異涅槃安住 如是三法眾生入涅槃生法二空名為般若生法
真如如來身智證不為 名為解脫西方 一點
般若解脫何故三不 涅槃答言涅槃圓寂般若 未解圓寂真理
煩惱不斷解脫解脫 理智圓寂是故涅槃三法方名
涅槃有為理即無為理智解脫 有為無為假實 解脫不得別異
智證名為故知三事 不得然而別異如是方名大涅槃 其事

[0466a03] 菩提分之菩提後身 種子無始二障覆蔽 三祇十地修習金剛二障
菩提即此菩提相應心 總有佛地論大圓鏡智相應 分別行相微細
一切境相雜染純淨無間未來際大圓心所非一我法
能所無名分別能緣 微細 一切現前名為有漏
名為離過淨德一切處現身名為無間 相續不息故稱大明
故稱 平等性智相應心一切 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共相
一味相續未來際真如理性名為平等平等 不平我執平等
稱為一味無間故云相續 相應心善觀諸法自相 無礙無量總持發生
功德珍寶大乘無邊作用差別 自在大寶一切有情 利樂稱之為名為
觀察六度法名珍寶故稱 成所作智相應心 有情十方示現種種變化三業
成本願力應作三業智能

[0466b06] 四智如次 第八五識相應 何故佛地
攝論八識四智 一智 為主轉識有漏
有情 八識四智理實 何須佛果
心所心王 如來功德莊嚴如來無垢識 解脫一切智相經文。
無識四智因果 成事成佛平等初地 分得佛果圓滿品類四智
幾何一一各二十二二十二 遍行別境十一一心 十二二十二法名云何遍行五者
三界三性遍行五者 心所名為警覺 名作領納
名為安立分齊名為善惡名為 別境別境
別境五者希望 決定名勝記名 專注簡擇
名為 一者一者三寶四諦真淨 樂欲心淨賢善名為
三界 無貪苦事名為無瞋 理事名為無癡勤修善事
勇決精進遠離身心調適 輕安修善不放逸 功用名為行捨十一有情
不害遍行凡夫理即無疑佛果 云何一切相應名為 遍行遍行
善心如來常樂 勝解
無有不定一切法

[0466c21] 如來無邊何故二十二二十二一切有為功德莫不二十二之上建立種種
此外別有

[0466c25] 二身明相佛身不同 一者法身諸如來真淨法界 無邊真淨功德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
實性大功德依止名為法身依止 法身唯有真實常樂我淨雜染無為功德無心等差
自利寂靜安樂動作 利他增上緣有情利樂法性 差別佛法
依止依止 不可大小無邊譬如虛空一切
無量無量二受 二種自受用身諸如來 無邊真實功德色身相續
未來際受用廣大法樂受用自利不為說法 自利功德因緣
成佛未來際相續變為純淨佛土 莊嚴自受用身淨土身量諸相一一無邊
無限善根功德智慧色法不可說大小 遍一切處受用諸如來示現
十地諸菩薩說法 受用大乘法樂受用 色心利益他用功德利他
修利無漏 佛土因緣成就十地菩薩變為 淨土前後受用
身量定限 受用身受用三變化身諸如來 無量隨類化身登地諸菩薩二乘
異生機宜說法獲得利樂 方便示現變化無邊色心 利樂他用功德利他利他
變化修利無漏佛土 緣成登地有情佛土 前後變化 身量定限

[0467b07] 二明三身五法云何真如一種法身所以者何讚佛 解深密經瑜伽論天親般若法身
無生無滅真如無生佛地對法 大乘佛法諸佛共有真如 共有若爾何故攝論轉去
藏識得法第八識二障 二障法身據此藏識 法身四智
真實功德色身受用何以知者莊嚴論大圓鏡智受用身 轉識受用身故知四智
實有色心受用平等 佛身受用成所作智隨類種種 變化二身所有色心
所以然他方便示現不可說

[0467b24] 一乘是以等覺聲聞
耀何不聖言 同好重頌 眾聖大乘有情 等覺

大乘入道次第 ()

[0467c03] 戶牖入道 階級行人目足能詮所以 發刊遐邇
之中三衣之外 通志未及彫刻一乘 惻隱
所致請願本性 解義速成菩提而已

[0467c11] 文永 (辛未) 三月 西沙門 正法久住利益有情而已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64 大乘入道次第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