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uayan One Vehicl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s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二
沙門法藏

[0484c06] 第九差別略舉十門 能詮差別非一 心識二明佛種三行分齊四修
修行斷惑分齊二乘迴心佛果攝化境界佛身開合第一 心識差別小乘六識分心
小乘論阿賴耶識增一經阿賴耶識 生滅真理未能融通 凝然諸法緣起生滅
賴耶從業異熟 諸法方便漸漸引向真理 解深密經菩薩 不見不見熏習不見阿賴耶
阿賴耶識不見不見 如是知者菩薩菩薩如來 建立一切心意識祕密善巧瑜伽 不見心意
善巧是故所立賴耶生滅皆是 歸真 賴耶理事融通二分 不生不滅生滅和合非一
阿梨耶識真如和合 不同楞伽如來 無始惡習名為藏識如來 受苦如來藏
阿賴耶識無明七識起信自性清淨心無明染心如是 非一真如常法云何
起滅起滅如何凝然 真如所謂何者 真如凝然隨緣諸法 自體不異無常
不思議諸法所謂 凝然勝鬘 諸法隨緣 自性俗諦真諦
如是真俗二義無有 無礙是故智障 真如二義
約法相差凝然 終教二分無二 起信中說十地
三界虛妄唯一心作攝論教義 賴耶十地論終教 義真達磨攝論
種子如是 終教如來藏 勝鬘經如來藏
生死如來藏涅槃乃至廣說是故 二門頓教一切法唯一 差別不可說
三十二菩薩不二法門 終教染淨無二淨名 不二其一染淨無有 可以融會不可說不二
明法緣起無礙自在 一切一切即一圓融 離世間品及第九地唯一法界
十德性起別教 約同心識何以 方便從此
云何一心有如差別二義約法分齊 由此甚深緣起一心義門是故
一門攝化眾生名門 小乘二攝從事 無礙終教四事
圓教不動 一心得法分齊 不得小乘得名
得名 頓教有名 無盡圓教其餘義門唯識第二種性差別小乘種性
退不動不動中有 佛種獨覺聲聞舍利弗中說佛種
大菩提佛功德 未來際大用是故 一切眾生 小乘論三乘
差別有為 常法中立種性不能一切有情種性無性眾生顯揚 云何種性差別道理一切差別
乃至現在般涅槃 乃至廣說是故法爾 一切有情種性第五種性無有
出世功德因故永不滅度由是道理諸佛 利樂有情功德無有有種 種性二種一本
本性諸菩薩六處殊勝有如無始展轉傳來法爾所得 善根所得本性六處中意
殊勝賴耶本覺 種性攝論熏習阿賴耶識 和合一切聖人以此為瑜伽 種性方能發心二法
一種是故緣起不二 不可說 已去有性 二義無二攝論
二義和合因故得知二種 仁王本業經六種性習種性差別大都 習種性成為種性
十住十行三賢之前 善趣種性瑜伽二種是故 成性中說性起
緣起無二經論 種性發心種性 何以功能是故三賢功能有所
是故中說在位功能 不違有性功能 不違融通 種性論說
既已修行修行 不從愚夫 行者 修習已去第二是故
通融以為種性 無性 應有無後
有性不應理 緣起由此 無性有情無後不然
先有是故後說有性爾時 若爾不定性如何
種性差別即由安立 何者六度 種性聲聞 智論名為性地戒經
世第一法第二位故知三善根 種性俱舍論順解脫分善根 有性順解脫分 涅槃善生有情名為
中有涅槃獨覺由此三乘 種性三行隨一修行本位爾時 不定種性三行修行爾時 無有種性由此種性
無性 是故 不以
不以無性分位差別涅槃經人中畢竟死者 佛性善男子一闡提善友 佛菩薩聞說深法不遇不得
一闡提何以善根一闡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者何 菩提不復一闡提善男子緣故一闡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一闡提不得阿耨多羅 三菩提乃至廣說 就位前後有無恒定
真如種性一切 有性智論黃石 一切眾生
一切無不真性眾生悉皆有心有心 定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 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有心菩提有心 應當有心 無性眾生 眾生有心
處處受生名為眾生不同 有性如何建立種性無性 一向闡提涅槃 入涅槃云何大乘
因故迴轉誹謗大乘無量故作實有清淨 佛性論問曰若爾云何佛說 不住般涅槃答曰
大乘一闡提令眾生 闡提長夜時輪 以是道理一切 眾生清淨佛性不得般涅槃
無有是故佛性決定 無故廣破無性乃至 外道
不可無不過失邪執 無性乃至廣說決定 有無眾生終教有性云何
自有佛性論第二卷云何故 闡提眾生決定無有般涅槃若爾便自相如何
不了相違小乘 佛性一切三乘 小乘多人
無性是故 終教一切眾生當作眾生如是最後
無故利他行利他行 成佛道理諸佛利他功德 其一當作而言眾生 無盡自語相違過
永不成佛一佛無量 有損 無盡不應理滅度不應理如是道理佛地
由此建立無性有情過失 云何眾生有性成佛即便眾生界 眾生界佛界佛界便
如是增減正見是故增減舍利弗邪見所謂眾生界 眾生界乃至廣說
無性有情增減不能 增減何以有性 即便斷見無性不成 即便常見不了
故經云一切愚癡凡夫不如 一法不能一法 眾生界眾生界文殊般若經
假使一佛住世若一一劫 佛世界有無無邊恒河沙諸佛如是 一佛若一一劫晝夜說法
各各無量河沙眾生入涅槃 眾生界增減乃至十方諸佛世界亦復 如是一一諸佛說法教化無量河沙 眾生入涅槃眾生界不增不減
眾生不可得言說眾生界 猶如虛空假使無量神通無量 飛行虛空邊際不可 不盡遊行遊行
中道得令有無是故無不 諸佛利他功德 無性眾生即令諸佛
利他功德亦即受用功德菩薩 斷滅二乘無漏諸佛無有一佛三乘
無得諸佛同體大悲 定意有性最後 利他行無性 終於利他行圓滿其所一有
聖果佛菩薩二利之中利他聖果自身 弘誓願諸眾生 菩提是故本願不虛眾生界
本願不斷本願 成佛不應理是故 建立無性不謂 是故無性究竟了義
有為如何真如種性 真如隨緣和合成本 中有本覺無漏眾生有種攝論
二義本覺 如來藏具足無漏眾生淨法 真如 六根六根如是無始究竟
真如一切法 非情六處眾生畢竟 真如以為種性瑜伽
從事 種性種性 終教
真如種性 佛性論自性清淨心名為道諦涅槃 佛性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
本覺 真如攝論多聞熏習 清淨法界起信論真如 大為真如用大
無明染法是故三大內外無明冥合不二唯一真如頓教唯一真如離言說相名為 種性不分一切法
二相是故諸法無行經云何名為 種性文殊師利一切眾生皆是畢竟 名字一異不可得種性
上來三乘第三一乘 種性具足 方便別教 種性甚深因果無二三世間
一切理事解行諸法本來滿足 成就大經菩薩種性甚深廣大 虛空等顯現五位
之中決定名為種性亦即 法名果相因果同體唯一性 云何種性差別
不同二義約法隱顯 得法分齊由此種性 緣起無礙義門是故一門
攝化相違何者 有門小乘隨事盈門終教相離
頓教圓教 種性圓通隱顯二明得法分齊一切
小乘一切除草 終教 無性非有頓教
一乘方便 三世間圓教



[0488a24] ◎第三差別三義 一明二明不退三明行相 小乘方便見修究竟
小乘十二以為究竟三界九地 一地論說不退修行 不退行相
何故小乘 差別顯教不同小乘大乘無疑不待說三義
相者中有二乘 迴心施設迴心見修 九地小乘五位見道 七方便資糧
便四善根加行位方便 十地第九 第十佛地二乘 漸次修行佛果佛界不在
十地同在地中方便 二乘現身聖果不在 行相瑜伽聲聞 決擇雜集論何故瑜伽聲聞
不同毘曇不同相者二義小乘諸法不了 方便漸漸引向大乘是故 方便不同
小乘菩薩 三乘聲聞乘 相者菩薩十地差別十地
見修地前以為大乘十二何以 小乘地前四十 十信成位小乘四方
便是故攝論須陀洹 世第一法菩薩地 十信十解十行十迴向
資糧十迴向四善根加行位等同何故 所立名數小乘
方便方便 難信全同 何須
不能大乘深法 法相小乘義理 大乘小乘二義 是故
如何瑜伽云何成就 聲聞善法 安住下品成熟爾時便下品欲樂下品 加行惡趣於現法沙門果
於現法般涅槃安住中品成熟 便中品欲樂中品加行惡趣 現法沙門果於現法般涅槃 安住上品成熟爾時便上品欲樂
加行惡趣於現法沙門果 於現法般涅槃聲聞獨覺 聲聞種性乃至廣說
二乘如是成就 諸菩薩勝解地名下品成就意樂地名中品成熟決定 地名上品成就菩薩下品成熟
惡趣第一無數大劫乃至廣說 大劫成就如是文類非一 不退佛性
聲聞緣覺世第一法菩薩 十迴向不退聲聞緣覺 是故皆是三乘
菩薩地退惡趣 瑜伽諸菩薩勝解 惡趣第一無數大劫如是
行相差別瑜伽勝解 具足聰慧 能持義理堪能悟入 不能如是一時具足憶念
一時諸眾生未能了知調伏 方便佛法未了如實引發善巧 方便說法教授教誡勉勵勉勵
不能如實知 一時大菩提發心而後退意樂一時聞說
深廣大法驚怖疑惑如是 名勝解行十二第二 行相第一種性行相地上行相
終教菩薩十地差別不以見修地前三賢但是不退本業
凡夫地佛菩薩正教 發菩提心爾時名為 假名菩薩名字菩薩修行
仁王經 十善菩薩退猶如 隨風東西在此修行經
不退十住不退 惡趣本業經十住 第六退起信論示現
退策勵菩薩 發心不退行相起信論三賢分得見法十方
八相成道利益眾生願力 業繫三昧 報身佛其所修行真性知法性體 慳貪隨順修行檀波羅蜜
攝論十信凡夫菩薩十解聖人 菩薩地上是故 淺深相差
豈不二乘何故小乘 此後二乘 純熟不假頓教一切不可說一念不生
即是差別即是 楞伽初地乃至無所有次等思益經
諸法正性勤行精進修行不從 一地一地不從一地一地 生死涅槃如是圓教 二義以是方便
別教其三 十信乃至佛地不同 一切何以
圓融在於一地 一切功德是故十信滿心 一切佛地其事
諸位佛地因果無二 無礙一一即是菩薩即是 相者三生
成見見聞無盡法門金剛種 性起解行兜率 天子惡道一生離垢三昧
十地無生法忍境界 善財十信乃至 善友一生一身具足如是
普賢證果 彌勒善財當來成正覺 如是因果前後
是故但是在後 唯有 諸位解行得法分齊 莊嚴童子在於世界
白淨寶網轉輪王 普見肉眼佛剎微塵數世界海 三乘肉眼不如智論肉眼
三千世界三千世界 天眼故知不同一念 不可說不可說眾生一時離垢三昧
念念如是福分一定 佛剎微塵數世界 三生解行行相 滿已去起行
法界一手大千界 供具虛空法界一時供養無盡 佛事饒益眾生不可說 經文一世界
一切無量所行一念 十方世界一時成佛轉法輪乃至 是故三乘分齊何以三乘信解阿含如是
終教不退如是 相等成佛諸位不自在但是
諸位同時實行 不同何故一種 滿方便 一乘滿成佛信受
中有一切滿心 得佛何須諸位 即是初中之一如初
後者 不得不得 無不是故無有 若爾云何諸位次第
以此安立諸位善巧 分位前後三乘方便 前後圓融自在 三乘別教不移
前後是故二義融通相違 若爾一切何不 初心滿心別教 不依三乘終教
滿不退一時一切前後諸位行相是故 初心不退未成但是 若爾成佛滿
是故行佛 第四修行時分小乘自有 聲聞三生 一生解脫分第二隨順
第三漏盡六十 獨覺四生 上根滿三僧祇中劫
取水一劫合一第二 如是展轉第六阿僧祇 阿僧祇何故 上根多時多時
以為是故婆沙 菩薩成佛二身一法生身法身 戒定慧五分法身具有四時
三阿僧祇劫有漏波羅蜜 百劫相好出家苦行修禪定菩提樹成正覺生身百劫 相好最後伽耶城淨飯王受生
摩伽陀國覺道 修行成佛三僧祇劫數 小乘何者取水大劫
俱胝第一俱胝俱胝第二如是 第一阿僧祇大劫第一滿
阿僧祇釋迦 優婆塞戒經往昔寶頂滿足 阿僧祇劫然燈佛滿足第二阿僧祇 迦葉佛滿足第三阿僧祇劫
釋迦佛始發阿耨菩提本業 百劫相好但是變化實修 一偈弗沙佛九十一成佛三無數劫
報身何故化身由此 二乘所知 權教終教
二義一定阿僧祇一方化儀 實行成實報身 法華成佛無量無邊 千萬億阿僧祇劫然燈佛
授記方便分別 百劫相好何以小乘 修福是故成佛百劫
終教中論其實初發意福慧 成佛不定 僧祇二義雜類世界 天王佛功德無限
善男子菩薩不能思議如來境界如來境界不可思量淺近眾生 僧祇修習所得菩薩發心 計數不可計數者不可
阿僧祇劫非但何故 不定 方便漸漸三乘一乘
頓教一切時分不可說 不生即是一念無念 圓教一切時分
不定何以 一切因陀羅世界隨處 無量劫不違
。◎第五修行小乘 分段究竟 迴心聲聞分段究竟 佛身
中有十地之中 功用差別 還有分段變易 分段金剛十地煩惱
金剛既有 不受分段十地第十 還有中陰一切 菩薩煩惱障不行無漏智
相續阿羅漢現行 分段若是凡夫 業受聖人用以受生雜集論一切聖人隨眠
相續攝論凡夫上心 二乘種子聖人受生留種如何不受分段 智障變易
即便無用何不第八 一切煩惱云何 迴向菩提聲聞煩惱即可 變易諸位若爾何故
唯有所知障依止 變易二乘優劣 聖教 十門一說羅漢不分
中說 羅漢出於世間 小乘佛地羅漢 論說菩提煩惱障所知障
羅漢如來煩惱 阿羅漢為生聲聞中心欲樂 佛果大小第十地名 阿羅漢佛地超過涅槃經
阿羅漢第十 大小二門 二乘羅漢 已去菩薩位仁王經遠行
三界因果後身 第七阿羅漢自在自在大小中說 寄聲煩惱障分段
已去菩薩 唯有所知障變易初二三地 世間世間四禪 得道出世
聲聞羅漢四諦 辟支佛十二緣生 菩薩無生法忍 業經上來三乘
乘法世間二乘第七 三乘菩薩自在已去 乘法自在攝論 三乘等分初地之中
世間二乘三乘 分齊地前三賢二乘起信論仁王經習種性中有 超過二乘一切終教
退滿心一切小乘三乘賢首品一乘凡夫 發心時二乘智論羅漢 沙彌發心在前一乘
有如對法前後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66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