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jie Tu Ji Cong Sui Lu 法界圖記叢髓錄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界圖記叢髓錄卷下之一[0743a18] 文云。三釋文下意文。有七言三十句。此中大 分有三。初十八句約自利行。次四句明利他 行。次八句辨行者修行方便及得利益。就初
門中有二。初四句現示證分。二次十四句現 緣起分。此中初二句指緣起體。二次二句約 陀羅尼理用。以辨攝法分齊。三次二句即事
法。明攝法分齊。四次四句約世時示攝法分 齊。五次二句約位。以彰攝法分齊。六次二句 總論上意。雖六門不同。而唯現緣起陀羅尼
法。初云緣起體者。即是一乘陀羅尼法一即 一切一切即一。無障礙法界法也。今且約一 門現緣起義。所謂緣起者。大聖攝生欲令契
理捨事。凡夫見事即迷於理。聖人得理既無 於事。故今舉實理以會迷情。令諸有情知事 即無。即事會理故。興此教。故地論云。自相
者有三種。一者報相。名色共阿梨耶識生。如 經於三界地復有芽生。所謂名色共生故。名 色共生者名色共彼生故。二者彼因相者是
名色不離。彼依彼共生故。知經不離故。三者 彼果次第相從六入。乃至於有如經此名色 增長已成六入聚。乃至有因緣故有生老病
死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是中離我 我所。無如無覺如草木也。此中離我我所者 此二示空。無知無覺者。自體無我故。如草木
者。示非眾生數故。當知十二因緣等。即自體 性空。依彼阿賴耶識生。梨耶微細。自體無我。 生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亦皆無我故。緣生等
無有別法。佛舉緣起觀門。以會諸法一切無 分別即成實性。故地論云。隨順觀世諦即入 第一義諦。是其事也。此義在三乘。亦通一
乘。何以故。一乘所目故。若約別教一乘。略 說十門。所謂因緣有分次第故。一心所攝故。 自業成故。不相捨離故。三道不斷故。觀先後
際故。三苦集故。因緣生故。因緣生滅縛故。隨 順有盡觀故。如是十番十二因緣一乘義攝。 何故十數說。欲現無量故。問。十番因緣。為當
前後。為當一時耶。答。即前後即無前後。所以 得知。門不同故。即前後六相成故。即無前後。 其義云何。十番雖別。而同成無我。故纓絡經
十番因緣三乘義攝。何以故。准教差別不同。 廣義如地論說。如十二因緣說。餘緣生諸法。 准例可解。二陀羅尼法者如下說。三即事攝
法者。現因陀羅尼及微細故。廣義如經。四約 世時者。所謂九世者。過去過去過去現在過 去未來現在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未來過
去未來現在未來未來世。三世相即及與相 入成。其一念總別合明故。為十世一念者。約 事念說也。五約位者。以六相方便隨義消息
可解也。六相者亦如上說問於緣起一言中 諸法無二即現了手。何須多門。答。體解即是 不須遠。求。是故經云。婬怒癡性即是菩提。如
是等迷之極遠。是故佛教七種苦諦。以外別 有菩提。三無數劫。如說修行乃可得度。為迷 之者。須多門說。問。若如是者。法門無數。何
故唯六門說耶。答。以六門說諸法。准例應可 解。故略如是說。其實如言。六冥然無分別者。 緣起法法如是故。準上可思。二就利他行中
海印者。約喻得名。何者大海極深明淨徹底。 天帝共阿修羅鬪諍時。一切兵眾一切兵具。 於中現現了了分明。如印文字故名海印。能
人三昧亦復如是。窮證法性無有源底。究竟 清淨湛然明白。三種世間於中現現。名曰海 印。繁者熾盛義故。出者涌出無盡故。如意者
從喻得名。如意寶王無心而雨寶。益生隨緣 無窮。釋迦如來善巧方便亦復如是。一音所 暢應眾生界。滅惡生善利益眾生。隨何用處
無不如意。故名如意。三約修行方便者。此中 有三。明修行方便。二辯得利益。初門行者者。 謂見聞一乘普法已去未滿圓證普法已還。即
是此約別教一乘說也。若約方便一乘說。五 乘總是入一乘攝。何以故。以一乘所流。一乘所 目。一乘方便故。若約此義總攝五乘一乘。修
行者亦得。所流所目者。約緣起道理。語方便 者約智語。何以故。進趣不住名曰不迴心者。 不名方便。故亦可約聖者意說。何以故。以善
巧方便引接眾生故。如五乘說。人法因果解 行理事教義等。一切諸法准例如是。問。所謂 五乘等法。為是能詮教法耶。為是所詮之義
耶。答。能詮所詮一切諸法皆在言中。其義如 何。所詮之法言相皆絕。諸佛世尊。以大慈悲 本願力故。諸佛家法法如是故。施設言教為
眾生說。以是義故教綱所攝一切諸法。皆悉 在言。是故經云。一切諸法但有名字。即其義 也。問證令之法言相不及。言教之法在於事
中者。證教兩法常在二邊過。答。若約情說。證 教兩法常在二邊。若約理云。證教兩法舊來 中道一無分別。所以得知。遍計無相。依他無
生。真實無性。三種自性常在中道。三法以外 更無證教。是故當知。一無分別。是故至人得 此理故。名相不及。為眾生說故。言在事中。故
經偈云。一切諸如來。無有說佛法。隨其所應 化。而為演說法。即其義也。是故聖者。隨遍計 故建立三性。且安窮心。漸漸已後現三無性。
覺悟夢人。此即聖者大善巧也。問。如攝論云。 遍計所執凡夫境界。依他真實聖智境界。何 故聖者隨遍計耶。答。遍計諸法顛倒故有。是
故論云。凡夫境界畢竟空故。無所可對。是故 論中非聖境界。非謂知空非聖境界。是故聖 者慈悲方便。隨眼病故。言說空花。有何防。難
意在於此。依他起相從因緣生。無有自性。離 二邊過。與無我同圓成實性。平等法性圓融。 彼此不可分別。舊來一味。以此義故分別不
及。是故論云。聖智境界別意如是。若約實說。 三種自性皆是凡夫境界。何以故。隨情說事 安立三故。三種自性即是聖智境界。何以故。
隨智現理非安立故。是故經中。亦有處三性。 以外別立三無性。所以者何。隨情安立。約解 門故。別立三無性隨智現理。約行門故。三性
以外不立三無性。尚二性以外無有真實。何 況三性以外別有三無性。所以得知。無相等 智現前。究竟無法可對。唯在中道故。是故須
解立教所由。問。如上所言。證分之法及緣起 分法。有何差別。答。別不別。其義云何。證分之 法約實相說。唯證所知緣起分法。為眾生說
與緣相應。是故全別緣起之法。從眾緣生。無 有自性。與本不異。是故不別。問。若如是者。 以自所證為眾生。與末不異。尋常差別耶。答。
亦得其義。若為所證在言。與末不異。言說在 證。與本不異。與本不異故。用而常寂。說而 不說。與末不異故。寂而常用。不說而說。不
說而說故。不說即非不說。說而不說故。說即 非說。說即非說故。說即不可得。不說即非不 說故。不說即非不說。二俱不可得故。二俱不
相防。以此義故。說與不說等無差別。生與不 生等無差別。動與不動等無差別。一切差別 相對法門。准例如是。是故經云。有為無為一
切諸法有佛無佛性相常住。無有變異。是其 義也。亦可。正說法中。言說以外更無別義。以 言為義。正義法中。正義以外更無別言。以義
為言。以義為言故。言無非義。以言為義故。義 無非言。義無非言故。義即非義言。無非義故。 言即非言。言即非言。義即非義故。二俱不可
得。是故一切法本來在中道。中道者通言非 言。何以故。諸法實相不在言中。離名性故。言 說之法不在真性。在機益故。在機益故。名無
真性離名性故。名而無名。名而無名故。以名。 求實實不可得。名無真性故。名而無我同。名 而無我同故。名性不可得。以此義故。二俱不
可得。唯證所知非餘境界。是故經云。一切諸 法唯佛所知。非我境界。問。前後兩義有何差 別。答。前義以本末相即相融。現中道義。後義
以名義互為客。現無我義。所現道理不異。能 詮方便別。此則本末相資。名義互客開導眾 生。令致自體無名真源。能化所化宗要在此。
問。此義當頓教宗。何故此間說。答。如上說。 說與不說等無差別。何以故。總是實德故。無 有妨難。且護分別故順三乘說。蓋是智者勝
妙能也。如上證分及緣起分義。當論中義大 教大也。背反分別得無分別。名曰無緣。順理 不住故。名善巧。如說修行得聖者意故。名為
提。如意如前。歸家者證本性故。家者何義陰 覆義。住處義故。所謂法性真空覺者所住故。 名曰為宅。大悲善巧。陰覆眾生。名曰為舍。此
義在三乘。一乘方究竟。何以故。應法界故。所 謂法界陀羅尼家。及因陀羅尼家。微細家等。 此是聖者所依住故。名曰為家。隨分者。未滿
義故。資糧者助菩提分故。如下經。離世間品 中。二千答等是也。
[0745a02] 初云。緣起體 (至) 准例可解。大記云。初云緣起 體者即是一乘陀羅尼等者。緣起之體通十
普法。然云真性唯約有情門者。以下文云。今 且約一門現緣起義。而約十二支解釋故也。 問。前以行實滿義配證分者云何。答。若有行
者。唯依證分而修。唯依教分而修。則非實行 也。和尚之意。則雙踐證教而修。為實行故爾 也。以證滿義配緣起分者云何。如示總相所
具法時。開其別相。如是欲現證分之中滿足 法故。辨真性故爾也。
[0745a12] 法記云。且約一門現緣起義者。指真性也。問。 何故不釋法性真辨真性耶。答。以彼證分不 可指示故也。大聖攝生等者。比如醉人見庭
中杌。謂為實鬼。如是眾生迷其十二有支。即 是甚深真性之體。計為生死之法。是故大聖 起大悲慈。令其得知十二有支。即是甚深真
性之體故。云令諸有情知事即無。即事會理 也。大聖通見杌與鬼耶。答爾也。以下文云。聖 人隨病眼故。言說空花。有何防難。故知通見
也。論云。自相等者。自相者指自身也。報相 者唯是色時。非是報也。唯是心時亦非是報。 約此心之抱不淨色時。為報相也。名色者。非
色四陰無相溟漠。非名莫現故。云名也。色相 麁故。當體云色也。又釋唯是心時不可立名。 唯是色時亦不立名。但約此心把不淨色之
初剎那。目為人身。目為馬身故。云名色也。共 阿梨耶識生者。求生中有將種子藏梨耶識 生。猶如有人帒中盛物。將去水中將去火中。
隨意往也。本識如田。無明反行如下種子。所 下種子是生五果之種也。愛取二支如土與 水。其有支則是能生。生老死之業也。其生老
死則是所生果也。問。五果是種耶。答五果非 種。但能生五種之種也。問。五果之種是何。答 梨耶識中三性種也。此種在於第三識支位
中。是故此種合為識也。於三界地復有芽生 者。此是諸聖最起甚深大悲憂之處也。復者 往而復來。往而復來故云復也。彼因相者。彼 因者 黎
耶識也。相者名色也。彼果次第相者。 於中有六支也。此二示空等者。約色而推色 無病苦。約心而推心無病苦。如是無知無覺
故。自體無我也。非眾生數者。色與心合方得 處處受生。若色心離。而但是色時。不得受生 故。云非眾生數也。即成實性者。一塵無自性。
以一切法為自性故。無有一法非一塵性。是 故云成實性也。此塵即是海印之體故云實 性也。隨順觀世諦等者。猶如水中攝入諸像。
是自利故。為真諦。水還現像。是利他故。為俗 諦也。是故若順世俗。即得入真也。以第一義 諦向外之義為俗諦。十二因緣故隨順觀世 諦。即入第一義諦也。
[0745b23] 探玄云。第二具足諸苦中有三。初現十二 緣相。二如是下結成苦聚。三是中下明緣 體空彰有是倒。論中。於前初段內。前之三
支合為一分。二於三界下辨後九支。於中 論主分為三相。一自相。二同相。三顛倒相。 釋有二門。一約分位。二約隨義。前中自相
者。謂明現在因緣體狀故。二同相者。謂未 來因緣同現在故。理實現在亦有生老等。 未來亦有識名色等。今約分位分相故立
二相。三顛倒者。現緣體實空現執有是倒。 二約隨義者。一約從因生微細行相。是緣 起自相。二約果相。現彰緣起過患。遍通果
位故。云同相三緣實無我妄取為倒。問。同 相中二支。一向是果一向現行。自相七支 為現果為因種。設爾何失。俱有過故。若取
因種。則不應言三界地生芽。若取現果。即 彼前四不異生等。後三復非所生果攝。答。 此等並是現生果位。却談因。名以現自相。
就自相七支內論分為三。一報相。名色共 阿 黎 耶識生者。謂名色支中。有義通攝一 切名言種子。阿賴耶即識支通有三義。一
依雜集論第四。以業種為識支故。屬能引 識種入名支攝。是故此文前三支一處釋 者。以俱是能引故。二以本識種為識支。是 故此中識種及名色等種。為惑業引潤力
故。起此種子。令生苦果。三現行第八亦是 識支。是故此中因相。云名色不離本識故。 謂此共識所生名色生已。依於現行第八。
為彼執持故名因相。理實此中識等五種。 由前熏發同特而生。但依當來現起分位。 有次第故。說為前後。是故名為彼果次第
相也。愛取有三。雖非所生。然正生時具有 此。故唯識論說。生引同時是此義也 (云云) 。 此明本識與能依和合。名為報相。二現能
依無體於於所依故。說此識名為因相。三 能依相盡唯所依。轉轉入彼位名果。亦以 本識轉為此果。是故漸略餘相。皆盡唯有
識在。此上約始教。若約終教。則此本識是 如來藏。初則與染和合。次則染法依真。後 乃染不異真。故唯真轉也。如是因緣下。結
苦聚也。是中無我下。現顛倒相。並如論 釋。
[0746a07] 觀師十二因緣觀云。十二因緣者乃是生 死大樹。亦名生死大河。何故名樹如世間 樹。有根莖枝葉花果相續而生。十二因緣
亦復如是。過去有二因。名之為根。二因者。 一無明支。二行支。現在有五果。五果者。 一識支。二名色支。三六入支。四觸支。五受
支。現在有三因。三因者。一愛支。二取支。 三有支。未來有二報。二報一生支二老死 支。過去二因中一無明支者。謂過去一切
煩惱名無明支。又云。於緣不了名無明。二 行支者。謂一切身口意善惡等業悉皆名 行。以無明故發生於行。無明與行二種是 過去二因也。行者生死業也。此二能感現
在五果故。名之為根。現在五果中。一識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