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

[0141a05] 虛無名教文字古先乘時聖賢結集領會一二窮年默坐白首滿若是悟入色不異空本末章句嗚呼大教陵夷若是文字總持智者大師降生橫流龍猛作古中觀師宗建言以上歸趣灌頂公引記述教門戶牖自此法華宿復次天宮谿卓絕天機獨斷沿湛然谿傳燈止觀二門萬行圓頓一以貫之二百不無同異旁薄今人錯綜所聞隱括即行所聞[-+]。岐路始終淺深隨類建言遠方請益孜孜庶幾末學上乘君山普門永泰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之一
[0141b11] (信教顯教 何所不立何所 妙行教行
審理 通觀案文 為首先見) 。

毘陵沙門湛然

[0141b19] 問曰有何因緣緣起師承 胸臆師承
未見後代展轉 行解關節宗要
建立使來世 以防呈露 隨順 大悲心利他行之一前後
第一二十第二圓頓不定第二竊念第三本題
止觀 第三人相第三 第二一往 始末第三
治本不須所聞經論胸臆有所釋經今文正說第三流通
序分已去正說第二 合為竊念 竊念
引證聞者其所正說五意 生起三分四料簡解釋
聽聞合為 次第發起 歸敬而已 正說文中以為
正觀果報以為正宗教化流通 既是歸寂 三學以為三分 何不
所聞以為 人法以為 正意不得以為
以為 圓頓言依正當引證圓頓 設問三昧
第二故第 佛經故知不異引證 引證 名次對治本文使止觀
便 未可是故廢舊次第 結集傳述所聞法體 有無次第所以
改稱摩訶二義一者 小止觀二者梵音兼含 摩訶三義大多 四教比丘
三觀正當題旨空義 是故兼含一心三觀 若爾圓頓摩訶圓頓
以是 止觀二字無非摩訶即是一心三觀 止觀故知總攬一部以為
大意終於無非摩訶止觀 題名大意 故知別自因果能所 摩訶定慧何者發心
自行自行大綱 既有能化有所略舉 能所 釋名正觀自行果報
自行 三大 是故序分
五事既是 所聞 二字二字 靜觀始終正觀十法莫非
止觀一部以為所聞 法華經本門無非妙法真實 聞者聞人 故云聞已
後代 十年取代更為弘法世世 故云 著述當代盛行禪門衣鉢
止觀二字 一部定慧一代教 法華經不思議
滅絕寂照南山 南山 智者二字即是教主
王道初生瑞相法名智顗 出家 菩薩戒即為立法
大王名曰總持 佛法稱為智者後說故云智者說教一時
長短唯一 弘農華陰太祖起義關西至大司空
帝位玉篇 加工 是故加之開皇年號
匡正壯盛 玉泉寺太平 宇文二十大師
十八出家 太平二十受具 律師律藏明元 光州禪師受禪二十三
太元年三十 年初天台年三十 修禪十三 貞明開皇十一
一音玉泉 西方僧伽藍眾園 通名精舍此間有法法度
十四五十七玉泉 止觀分齊時分 始終開演稱讚
慈心大雨 生法無緣慈心無依 樂說不窮位居五品乃是 無緣大論第五四法
多聞巧言諸法人心 不如法不正譬如雲雷 (其一) 多聞智慧便不能 法寶譬如小雨
(其二) 學問 智慧不能說法法師無慚 譬如雷雨 (其三) 多聞廣智巧言 諸法人心行法無所畏
雲雷 () 多聞說法 大師第四法師 不窮樂說
諸法稱說名字 語言必須樂說 一法中說一切法一字 中說一切中說一切
差謬故知皆是樂說雖是 不窮 法輪 行門非要
第七第七 不復三大 灌頂止觀 首尾智者涅槃
可知增上慢 知人無生忍四禪比丘 如此 二乘三教菩薩
偏圓思議 三大三略 以為信行 故云法輪
故云 前言義通別語止觀 通語 十三不同不出師資
人法中止師資所聞 聞說 所聞法如 覺如無餘可望
三部不同名為 名為 承付如來大聖無由 二十三二十三無由
第十三第十三無由 止觀金口梵音
斟酌不可 酒漿濫觴 根本大經香氣 停留猶如滿月
有種末教 滿月如來 隨機弘宣佛化 根源根源增上
流失邪說大乘由是 慧文龍樹二十三繼踵 實有可信
大論第二保志一行得佛自然第十五阿若 亦復
大同那先經成道 一切法法華佛智無師智太師 太保
分別字書作別至于定光佛菩薩名曰 乃至定光佛散華供養 讚歎無數劫
九十一 當作釋迦文乃至虛空 無生忍
二義論語學而其次
不論久遠因果 相似二義 句末 句逗甚為
第二豈可第二 法門不可 不二 滿稱為以此因果
承元法門 事理因果證法 水大
天真師法 成法造作天真證智 故云 出於使
行人 元首 傳法展轉傳人
一期師宗龍樹大覺降魔 當天滿 兼備師資
情性神明凡情真理學而覺者 德行覺者大明
如是十號具足種智三惑 滿 大覺四教不同
大覺故世 滿是故阿僧祇 無量阿僧祇俱舍 二十增減一中八十增減
金光明梵天天衣 四十以為小劫八十以為 二十名為大劫如此劫數
修學菩薩 萬里大方周四滿 芥子百年名為 無數阿僧祇正意
廣明降魔調 外道降魔天魔苦行其所 異化人中 修禪
行者天魔成道降魔 天魔 丈夫戰死 比丘樂於林藪
可畏杳冥天魔圍繞不以 真道所行不明 最勝滿魔王
當作金輪七寶四方 無比無道 老死無利安坐
空閑不見 馬步獼猴師子 持刀哮吼滿空 (云云) 。大論
淨居天魔難 天魔退乃至鐵圍不已觀佛 三昧魔王先令 太子不能忿
便領軍主將大論 魔女身為不淨足以樂意 三僧祇修習苦行菩提
天主 何為手指 當時地神乃至梵世天魔
不動三昧無上道鹿苑既成略舉驗證 天真功用鹿苑大論
波羅奈入山遊獵鹿 鹿七寶釋迦 菩薩提婆達多菩薩鹿主見 大悲心直至諸人
鹿忌憚 鹿白王 小事一時鹿死苦當差 每日鹿於是
調達中有鹿 分當 使死者 思惟
嗔怒菩薩白王大王仁慈今日天地曠遠控告菩薩不理若非
當代思惟既定 鹿母菩薩鹿眾人 自來白王
鹿自來鹿大王仁慈 無有鹿 若非不可
無異不久不免苦厄無量 即從座起說偈言 名曰人頭鹿雖是畜生名曰鹿
為人不以為人今日 一切無畏施鹿安王鹿所居鹿苑此時轉法輪是故
說文黑色山形 屍陀
聖靈所居靈鷲三十一 比丘久遠同名靈鷲有餘汝等
廣普仙人有神 得道羅漢所居五百 下生淨居天 此間身入
拘尸城阿夷跋提河 四方名為 上合名為中間
涅槃猶如白鶴 中阿含牛角娑羅是以 拘尸那城三角故云 若爾牛角是以
牛角娑羅娑羅西 堅固名稱故知牛角 三角最後涅槃二義 師資相傳正意
明法迦葉佛滅後付 金口展轉相承 人法
先人金口付法藏七十 阿含婆沙論 舍利結集三藏長阿含迦葉 畢鉢羅闍維
迦葉舍利中分 人天人中分為阿含 阿含涅槃末羅
波波摩伽陀 民眾婆羅門 釋種毘舍離離車摩竭
闍世王各自念言般涅槃舍利國中四兵婆羅門拘尸城
問訊末羅起居 相宗無諍 如來國中般涅槃無上尊 請求還本
供養受教 末羅誠如 滅度國內人民供養遠勞諸君
舍利不可得國王 吾等 四兵在此不惜身命 遠勞
諸君屈辱如來不敢 舉兵畢命 眾人長者佛教
法言心服仁化一切眾生 舍利共相殺害如來所以舍利 當分語言 均平可分舍利
(云云) 。 舍利以為八分第九第十 上天供養阿闍世王先令 明星時分舍利
奉送有餘畢鉢羅眾人 供養 結集三藏大迦葉舍利 使阿難修多羅使毘奈耶迦葉
阿毘曇論藏婆沙 緣起問曰世尊舍利弗五百
諸法甚深無能如來 化作比丘若爾云何迦旃延 尊者解說
流布歸於故云尊者 甚深無能迦旃延云何 有利三明六通八解脫
所願釋迦之中阿毘曇 世尊處處教化說法尊者 揵度釋迦滅後六百餘年北天竺五百 應真撰集世尊第二
迦葉部分三藏教二十 正法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
八塔龍宮禮佛上天 禮佛僧伽梨 軟泥阿難阿難持法二十 比丘法句人生歲時
不如覩見阿難 慘然人生歲時 生滅不如覩見阿難
無用門人 恒河門人 其事世尊涅槃
迦葉入滅不見尊者 何所歸依尊者默然三昧 分身上天下地商那和修修造
精舍二十 弟子不識舉手空中甘露 百法不識語言目連不識 諸比丘不識不識
七千本生毘尼毘曇 不識去者法門弟子始覺神異 羅漢弟子入涅槃
出家受戒第四說法 由是不敢閻浮提 四果滿
羯磨四果彌遮迦滅法 難提尊者緣起 其事十二自持前行
何人答曰智人何等 集論一言 三歸婆羅門
加之多云得罪 信佛加之 生天入滅不動
比丘比丘六十比丘乃至暗中 放光取經富那奢馬鳴
佛法二諦世諦 無我剃髮以為弟子賴吒和羅之中無常苦空
無我聞者悟道五百王子厭世出家 不行月氏征求金錢 請和馬鳴慈心月氏歡喜行禮
尼乾剃髮王女 再三小人 使王英海歸
懺法 王因
說法由是 復出 無我所行邪見消滅
龍樹天下無敵謗佛經 作法接入 佛經佛法因而出家降伏國王
外道外道通化蓮華 蓮華外道大悲 方便明天地理饒益世間
莊嚴論一切功德法門三大無畏 第一義中觀論其一 小乘我去
蟬蛻提婆大自在 瑠璃大有 必得怒目提婆
精靈黃金瑠璃 便眾人屈辱神智
屈辱明日 肉身施設 希有何不提婆
歡喜 不假信受 如願神理交通唯一 外道瞋恨
不絕三衣 無常 業受憂惱入滅羅睺
初一外道隱密難解龍樹 便提婆羅睺羅 分別外道沙門釋子神智乃爾
舊知僧佉難提 羅漢轉輪王 涅槃羅漢辟支佛羅漢 不解兜率天彌勒彌勒
以為瓷器瓷器 難提彌勒僧佉
乞食行為第一 第一見法實則涅槃 於是請進 慳貪
齊整 鳩摩羅馱童子 斷事美名一覽人名
犯重化作火坑懺悔 阿羅漢清淨律師 大城不得五百 出家五百不得道果
摩奴羅三藏分地 恒河天竺人邪見 恒河天竺人
鶴勒師子師子殺害眾僧 師子變為
金口如來黃金色身口業 記問尊者為何 依屬不得
聖人第四 第三第二是故聖人 不立髑髏得益
說文 法人親近賢善聽聞正法來世華氏國有白象氣力勇健怨敵
有罪精舍比丘法句 善生便柔和慈悲 後付罪人不害而已
共謀 白王精舍 妙法是故 殺害惡心
殺戮惡心殘害以是眾生 之類不定畜生聞法 善知識婆羅
髑髏婆羅門髑髏 甚多華氏城遍行經歷多時 便瞋恚高聲唱言城中 作惡名聲諸人
暗鈍爾時城中優婆塞毀謗 貫穿便 不通 時婆羅門優婆塞髑髏
不異何故差別優婆塞 人生聽受妙法智慧高貴 聽法善分以是 不通往昔不曾
優婆塞聽法髑髏供養 命終生天大法大功聽法 髑髏供養生天至心供養 聞法既有如是法令
後世展轉致使龍樹之後 由於從此止觀即是傳人言說心中 所行大師得所
所行 無行何以不空故知 所行後代違言所以一部
行相別傳心要三部 便無用面授但是 安心觀門自足此後
蒙面之外何所 遺囑止觀不須傳授 為人
正言面授不周故知 大師止觀隨機面授後代是以 臨終殷勤遺囑別傳智者
傳法金口從前向後 向前龍樹 便智者明德初生 室內
不成父母 自知玉篇目珠 珠子行法陀羅
律藏大賢法華經宿緣 禪悅怏怏江東 光州慧思禪師飢渴 既是邊境兵刃
涉險初見靈山聽法 宿緣普賢道場 法華三昧行道誦經 諸佛藥王菩薩真精真法
供養豁然入定法華 非我不識法華 三昧前方便陀羅尼 文字法師不能
說法人中最為第一受法 指南受法南岳金字大品 命令於是 懸河有理
三觀用以可謂 法王律師 律師
禪師所生法華 武帝 至少
第四文帝 智者 南岳 傳燈最後
國有利益 共法二十七 法華經一日 公卿大智
論說次第禪門 爾後徒眾得法自行 可知群賢 天台仙宮息心
僕射勸請 京師三藏佛法兼之 濟濟
直指東川于時 九月天台禪師佛法雄傑道俗
豐縣調民用 薪水爾後僕射 禪師創立天台宴坐 敬重書疏
十二書疏五十信物國清百錄安禪五品 臨終不出禪定端坐
故云安禪開皇十五十六天台十七王敦 石城徒眾大王使 知命在此前進
口授遺書蓮華香爐如意 大王芳香不窮如意三衣 唱法無量壽二部 官等二十五石像
光明滿漱口十如 十法界四教三觀四諦六度十二 一一法門攝一切法最後
最後善寂 慈悲 宗仰種善根功德
雖然 破除疑惑六根 位居五品何處師友 觀音來迎宗仰
波羅提木叉大師四種三昧 重擔三毒 四大業縛魔軍調 禪味
無為大悲大師可作 即是故知 依止於是維那人命 鐘磬正念氣盡為期
云何哭泣跏趺三寶三昧十一月 二十四未時端坐入滅滅後祥瑞
別傳即是觀行首楞嚴入滅五品可信大師生存 臨終觀音來迎隨機 不可一准故經云引證大師
隨喜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 六趣四生眾生一一七寶衰老 將死六神通不如隨喜
千萬第六第五五品 文中隨喜第五校量最初 今文小乘 經文。故云
五品小乘最多大乘極少 最小第五大師 第五法師品 名為使使使
如來大經大師有人煩惱性能如來祕密 五品六根 無明煩惱得名觀行
相似祕密智者明智 南岳德行南岳行證博物中岳豫州華山西岳同州
泰山兗州恒山北岳冀州衡山南岳荊州以此山上天象五帝
大師俗姓李氏項城兒童 入道 法華經情深未曾 獨自無人
日夜悲泣是非所居 穴居乞食 頂禮不休 滿行止不能忍心心力
消滅平復如故普賢白象摩頂 自然自然 有如肉髻法華三十 十年之中不輟
發心善知識慧文禪師 驅馳僧事坐禪精勤 反觀不可得觸發 根本禪三生行道
上堂 在世滿證道法歲 深重 法華三昧大乘法門境界明了通明
成就從此以後 不疑今文大小法門方等所聞
南岳慧文南岳 德行未見國號 高祖渤海大夫之後
相州 北齊故云獨步河北 淮南行化而言所知
所知相承第一多用七方便小乘七方便智者未曾有七方便
第二多用諸法無礙第三多用本心三世真性 不動第四多用第五多用
一如第六多用內外 中間不可得清淨五處第七 多用覺心三昧滅盡三昧無間三昧
一切法無分別第八 安樂行第九次第如次 不定六妙門圓頓 以此相承法門慧文
大論 所行法云所知 師法不知 不知智者觀心論引證
高祖智者所指 南岳慧文祖師龍樹曾祖爾雅王父
王父曾祖王父 王父高祖王父最上 龍樹高祖 可通
以為高祖建功 龍樹是故智者 高祖假設
疑云龍樹法門不同 建立安在天竺七十
龍樹大無畏十萬中論 大綱五百長行注解關中法師中論河西
七十真諦西方 此間傳略元康此間青目名為中論後秦
無著順中論後魏菩提 餘者羅睺法師 中論真諦因緣一品四分
菩薩般若燈論波頗三藏 十六河西七十 非獨青目青目 故云論文龍樹本文
龍樹 止觀建立 所生建立我說即是空
假名中道建立四句 前後斯文同師廣雅相合
不二名為 下去皆然 即此所行
云天元氣兩儀 俗名星名
分野三台本名 升天後人故云 天台南岳靈王太子
左右改為天台 所以 其所 未知西方風俗名為
父母預設 使風俗名為 所居南岳傳授 故云示教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之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毘陵沙門湛然

[0150a10] ◎行相 說文木階 大經第八化度諸世間種種
差別大論四十譬如 八十八譬如 漸漸向上
正應 升高人天實相金剛
大經二十二金剛日中 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大眾 不定大論三十八玻瓈
諸法無常 一行理應 同名不定金剛玻瓈
大論五十九金剛帝釋 修羅閻浮教法圓頓
圓融圓滿頓足全無 名為二十五
方便十法 下文騰空萬仞 故云不二行人修行
不二三根止觀 不同圓教 根性 三根是故漸次不同一日
一月一生第十判教初發心 乃至故知行解
不定有人 廣解前生 實相
故云解故難解起行難行易解 為難解理 十三
歸戒二禪無漏慈悲實相十三三惡第三 二乘合為三不
開合十三十三實相不同問答 漸次中有十二不同即此
不定漸次 不定故云圓頓不定 第二不定 不定漸或不專一法
不定方名 不定 不定前後 淺深淺深事理
界內事界真諦俗諦 止觀諸法 行相不出如下安心
不出 世界如初 陰入陰入第一義世界 第一義如觀真理而已
第一義以為止觀 正用 真理
息止 不同故云不定料簡不定 料簡疑問 言教大乘實相
同名為止何故行相 差別從然不同 行相各別何妨何妨 漸次應名漸次不定
相對圓頓同異今文漸次 不定不定 不定十二 不同分別二乘無漏而今
無漏而言 無漏 總合一中無漏本位離開善惡禪定
慈悲十二無漏慈悲應有三不 不定十二不同行相不定
理則 圓頓不須 不同不同從此
大乘不定不同 差別差別 云何
是故云何名為 同居二義 是故不同
對於不定行相 二相 舊名何故
差別同義 不同十二無漏 并不十三 漸次不定差別
不定實相 不同故云 不同無為法不同 差別不同無為法
無為分別故云差別羅漢 無為分別諸菩薩無為 分別所以分別無為故云無為 第二漸次十二不同不定
中有不同總有十三不同第三 本文第二本文可解十二 十六十三開會 十二無漏十三約合無漏不定
無漏慈悲不違 慈悲開合隨便不可一准 無漏三觀無漏空也
聽眾未曾 實相實相如何 不同不可一宗教門
不可漸次有無 不可使善惡
十二不可實相 十二不可第二本文無漏 十二以此三觀
漸次十二不可 即是即是三途何故 何故使以此為止觀
善惡止觀不同十八 止觀常住
不可不同 十行時長別教故知行相南岳
天台圓頓不定南岳大師四教南岳 何者智者南岳用大
四十二以為歡喜以為 以為南岳四十二 字門大品經亦作三教
三教大品文中處處故知 南岳四教四教南岳慧文 禪師大論大論釋經三教 傳來久矣天台分別
四教授與自今 自行影響三昧天機 聖旨是故
四教止觀名字八教 永別八教中指華嚴鹿苑 不定在前料簡但是
借名祕密為難正意 圓頓止觀實相 真實即是止觀
能所止觀一色
中道中道法界法界止觀止觀 不二境智屬於 能緣寂照山家教門中道 二義斷常二教二者佛性
二教佛性分權 故云無非中道世人 以為無情共許中道無情 驚心使
不惑一者佛性 三身不可應身三身 法身無情二者三身 法身遍一切處報應未嘗
法身法身二身常在故知三身 諸法法身法身三身 事理從事無情理則
無情非情是故無情四者 依正理智即是 如常寂光法身相稱
教證有情非情證道 不可真俗 不二可知一切
法攝屬於無餘 心體草木無情 迷執佛性
隨宜四句分別隨順悉檀 三教 淨名眾生如故一切法
教權教權理實 無情淨名 如草木瓦有情眾生一切
唯心一塵具足一切眾生佛性 諸佛佛性 四弘中略中略
四念處四諦一念心中 十界名為苦諦十界名為集諦 涅槃名為滅諦菩提名為道諦 法性止觀結體
不二不定引證引證二重解釋引證 第二從此佛法
引證 由此引證 第五賢首品中文
深義淨德賢首菩薩菩薩十五五言 今文菩薩生死不能二行生死
初心云何圓頓不可不為所動不退 不動一念極少
無涯無際高岸 如來不能玄妙 不能凡聖 從此菩薩建立眾生
十五賢首六百九十二七言 三十圓信六十 相連修行六根互用因果何謂
三障即是三德 圓信起信如法第三舍衛江東水深五百
剛強欺誑 問訊佛化人從水上 眾人有人水上 道術化人答言江南
在此樂欲他人水深 便度生度數 佛化如是
即是三德三界三道三諦既是應須觀智 成為三智
三智三觀瓔珞卷云爾時 菩薩白佛 一切功德十四那由他
能不修習菩薩 佛頂一切十方佛土 佛菩薩文殊普賢 金剛幢金剛藏善財童子
菩薩三觀法界諸佛自性清淨 菩薩 觀法汝等百萬 修學如是法門若爾
三觀經文百萬 修學首楞嚴經中道乃至凡夫能信無明
三智三行乃至老死如是說十二支一一三觀能所 瓔珞第八入定分別 三觀不見入定十方無量
世界承事供養一切法名為具足 是故三觀滿名字 攝一切法如下
中說三觀文理 三德何故圓信三觀 深廣三德三觀
般若 法身般若解脫 即是法身究竟即法身清淨般若自在
解脫般若解脫即是 起行是故得名不同三觀 深廣圓行一向
不一不一 行相中道 但是不為 名為不動故云
不見即便中都 三諦三德一切之中一切阿字 具足一切諸佛功德功德不出
故云一切究竟莊嚴中有 一心三諦莊嚴一心 莊嚴至此外用自在故云
正受功德功德 功德中有 可知六根六塵十方
有種正報。經文男女 身等即是依報 正受夜半
長阿含經二十二閻浮提 婆提日沒瞿耶尼日出夜半 次第四方閻浮
西閻浮西西單 西日月日出四方 如是三諦三觀
建立名為玉篇 [*] 。 [*] ()
名為自古 無緣 龍王說文
大能春分秋分管子 蠶子大滿天地 功用華嚴娑竭羅龍王
有所廣明 金剛四洲 無明 名為四十等覺妙覺
應從乃至等覺法身 等覺最後 高下四句四門 得益不同故知
建立不等方言龍王示現自在金剛 周遍四天下種種莊嚴
() 。

兜率  四王
海上金剛  
  隨感不同
化日月光  閻浮
四王  
雷震不同差別  梵音妙音
妓樂天女  四天
人中海潮音  八部所見各各
不同差別  香華瞻蔔
摩尼寶幢蓋  如意珠
北越瓔珞瞻蔔  南閻浮提清淨
不同  菩薩自在

[0153c04] 現身說法放光慈悲如是三業令眾生所見各別莊嚴建立 差別不可思議一心三智
法身名為莊嚴名為建立 法華定慧莊嚴以此度眾生度生 初心
初發心不同六根 乃至等覺名為中心妙覺名為後心
四念處六根互用 二種如法真如華嚴 華嚴即真華嚴
如何如來殷勤法華妙法法體同體境智即是不輕歡喜何者方便品
不出權實 佛智慧甚深無量甚深無量 乃至諸法
實相諸法實相 不須故云殷勤 長行身子世尊何故殷勤
成道 四十二真實 五千後方五佛 開權顯實故知開顯故云
殷勤第二身子領解歡喜 故云聞者歡喜 所行 求法悲泣
常啼西薩陀波崙大品二十六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 薩陀波崙菩薩雷音 所行菩薩行須菩提云何般若
佛言菩薩般若波羅蜜不惜 身命名利空中善男子從此 飲食晝夜寒熱 左右
往來五道不得般若波羅蜜菩薩 般若眾生 大明菩提空中
三空信心親近供養善知識善知識 三空種智歡喜於是 受教念言不問向何處
啼泣 中有過去諸佛般若時亦復 五百由旬眾香
曇無竭菩薩三時般若供養 不退往詣般若聞已歡喜 何時無量智慧無量 三昧現在於是便
(云云) 。善財善財童子託胎七大 七寶樓閣自然周匝 七寶善財高二
內五滿 七寶互生以是因緣婆羅門 相者善財善知識漸漸
所見知識先發菩提心 善知識一法第五 彌勒第五十三文殊普賢不復
一法故知即是 是故入法界品 (云云) 。藥王 藥王菩薩寶藏發願療治
生身名為藥王日月 明德一切眾生佛滅 供養一切眾生菩薩供養
莊嚴千歲 無量阿僧祇發菩提心然後發誓 權實普明得名
未知仁王經大論名曰須陀摩王方音不同仁王國王太子 登位外道陀羅
王位九百九十九北行萬里名曰普明一日飯食沙門 普明七佛百法
一日二時般若八千第一法師 眷屬非常眷屬得法 得空平等三昧法眼小乘 依正七佛
般若小乘空義 不共是故一日明理 金剛經四句偈捨身 千億
不能般若一句如法頂戴荷負多劫猶存豈能 般若
說文一說 常啼 之內一說以此
可見上來 圓頓三昧不定為何 本意是故
不定三義 不可故云略舉 三義無量義 六經正意
華嚴 淨名華嚴漸教 下去不定 相似豈可全同
佛樹道樹菩提樹從此得道 證得擇滅離生法名 斷德覺道真道
覺道智德滅道四諦 滅道三轉 十二
一者轉義四諦輪轉 輪寶法輪 煩惱安住大千
大千俱舍四大日月 梵世一千 一中大千同一成壞
無二大千天地 之中四諦理體故云不可說名為
諸天法眼淨 故云天人得道不虛可以世尊 佛寶法輪法寶人為僧寶故云三寶
現世不定顯露不定 大小小乘 四王聖語四諦 不解毘陀羅不解
梨車四王聖語 不解能者不解不能 云何一音演說種種
若干眾生解說諸法不為 一音梵音大會中有世尊以此四天不同
眾生 說法眾生變形 不須是故不同大乘一音 起信圓音八十
一音莫不獲益 非一切音一切 不定華嚴楞伽如來 六十四方便
歡喜不定 三界可畏即世歡喜 為人厭離對治
斷見第一義不無 四教 諸法無我結成圓頓無我
善惡不無 無我數論三藏 通義不然不用大品
大論八十菩薩云何修行差別別語有言有別初中後三學
名學何故 次第諸法次第般若 一切法四禪乃至第一義空摩尼珠
摩尼寶所在一色 如意不同大論 華嚴如意並列
摩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真性習性 理性諸法
發心道場初發心 法輪八相成道分身 法華華嚴
鹿苑 不信不信圓教而是別教亦復
不信 不定不定法華 人從漸教法華 從不法華何不
不定法華 可知方便大經 十三佛出十二部經乃至醍醐般若
中間次第次第 第二十宿名為 不同不定故且
雪山二十五雪山 機緣修行入住 佛說圓頓修行解發
名為精妙名為 醍醐無量義三乘次第名為三乘法輪名為名為三界
轉法輪思惑 三界名為道品之後 名曰開門解脫名為扇風生死
真法清涼聲聞乘因緣 因緣無明 大乘一切佛乘
大乘故云一切 二者一法一法 不定顯著
如來龍王圓頓三教 不能淨名 常寂光十方諸佛其中是故
佛乘楞嚴理性觀行諸法 大品 諸法般若法華 未曾開權具足大經
諸法海水觀行一切名為淮南子 龍王至大 有人餘地不及
不如一切不如即是不如曉喻 最上 頓足何須雪山
華嚴前者高山初見 餘地是故幽谷不及平川未名 山川幽邃
上來真法是故三世如此法名華嚴三十一佛子三世過去
過去過去未來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未來現在未來無盡現在 現在未來現在平等現在三世 平等一切三世
更加平等 瓔珞天子三世諸佛 何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無始過去過去故云 止觀總結理性四德
文部別處 不出修行 別處前生
次第禪門目錄大師 莊嚴寺尚未 天台禪師
南岳大師大品經大師且說六度六度且說 今天
釋名三明五心六方便修證果報歸趣修證 三略修證一世
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世間 出世間第三出世出世一對 無漏緣理無漏對治對治
九想十想背捨勝處一切處 超越修行豈可使盡三十
大師高座次第禪門 一遍章疏五十即是 目錄大小不同
何妨六妙門二相 便宜對治六通旋轉觀心圓頓六通
無漏第七菩薩 觀心第九 第十事理有漏
不同不定十二四禪 四無量乃至六度十門 其所尚書 圓頓即是今文
一一 次第禪門次第 無漏 不同十六不定六妙門
中正不定圓頓相生 今圓例如三藏 勸誡以為 差別差別
實相豈可是非下文 莊子 ()
釋名出於 有為以為增減大論二十般若不見 般若人見般若
人見般若解脫不見般若 解脫希有甚深大名 今文起見 法相不見起見見得
見相不見三定別名 不見 見得 不見釋疑
中舉不可說何須 不分大小諸法 名為生生四句不同差別 名為身子天女不可說
不可說略舉 不可說何故 從然何故
即是不許 不可說如何 一邊不見其二大經 通明法華無數
便大可五比丘小可 大經十二 不可說可以 真如理實不可說可以
止觀亦復如是總持即是不思議 文字不可說 文字二諦真理
何況俗諦而言是故 二諦說文淨名 融通初文體性文字
色法色法實相實相即是大經如來多聞 即是思益 故云常行法華見佛
論語 正教大經空中雲雷 莫非感應因緣
感應第八譬如空中震雷一切象牙不生無名經合常住見佛
何時一向聞者形聲 二輪感應故且 象牙
畜生象牙華文象牙之上 三不莫不感應象牙
相稱無益虛空法身 說法現身象牙機緣 觀行不同
聞者說法有法初文 無得生僻 說理 有所大悲
師大利物眾生 不遇大悲心 遺著真常 煩惱煩惱非一名為圓音
歸寂無礙猶如太虛弘教 真常 大悲使說文名為
可以滿廣雅 今人滅後故云今人親承 梵音故云今人 故云有所
不惑故云 文成 法界空觀一切假觀文中
三智具足故云一切為此 實相實相 即是云何 不可說緣起


[0157b27] ○當下正說 人士出言有章 無不成章一一
無非止觀止觀大意乃至第十止觀 止觀 華嚴 法門功能
大意究竟四十二 諸法邊境不可得不生 大論五十三
諸法不可得 大意 何者大意發大心
三德三德即是究竟 三德即是萬行故云 至極大意
始終修證妙法無不在此 之內乃至七善在其中生起生起 生起次第至理
無生因果事故 因緣章章生起 在前在後 從前緣由異名生起
緣由緣由 章章 緣由生起故云亦復如是
婆沙生起二義有為法 無有差別作別因而後果故此
居首不了無明 了知故云自發至大 婆沙所謂生起 由於大意止觀不復
涅槃流動不復更為三惑 名為不動淨名 因果是故淺深名為 由此故知有所
證得實相 是故權實攝一切法權實 偏圓偏圓權實可知生起在於起行
(云云) 。生起 生起無生 生起雖是無生
生起無生無生九章 生起契理 故云心行非但 生起得無生起無生
祕藏應法分別 真俗十門分別 功德分別十門分別
不知豐富分別意義 大論六十五 無著憶念
一者不知二者開寶 隨意取用指示不明指示 小乘不明指示非道四者
出世五者顯現 令眾生開解說法 解釋不知
佛經道理 譬喻易解淺易難度 般若水深淺易今文 應須
分別 初八 初七第九便故云 名為即此俗體
故云果報界外 起用即是故云即真 聖法依法故云義通
一切凡夫正觀止觀 名目不便前列 止觀正觀 止觀二法
之中 果報果報 大意
便理應初五 自行 他生方便果報
方便正觀功用果報 功用自然作意不同 第五 便方便
大意正觀 深淺名為等覺 正觀名為果報是故不共下凡聖位不共
因果 深淺 名為一往
不無同異唯有釋名一向大意一一發心果報豈非相望則是
偏圓相望 方便相望 得名次方
正觀調四科必須五法此次名為 一一 正觀一往名為
五品六根正觀 果報即是 則是施教隨緣 經歷五味過現名為
料簡以此 大師料簡 以為以此大師大意
料簡不便中文無不佛經無量 漸次漸次 三門不便
文中無私料簡 略釋三門以為 故第一本未有序文 止觀大意止觀
第二所以即是師資 合著料簡相對 三略大意同異云何
通則大意分別大意 止觀不同大意圓頓止觀之一故云
一者成天南岳二者大意 大意 自相四諦四弘發心
四教如何大意 何故釋名三德之中 次第境界不思議偏圓章章
二十五正觀 不思議無緣慈悲安心法性次第一心 道品無著
如此悉皆如何以為 大意唯一如何 四弘料簡大師
料簡 八教三教四教 是故密教 三觀既是顯教顯密
是故讀者 至此三觀八教八教四時 不論
故云我所 二門 不得化主 不得聖人
故云聽者 多種五品不得六根 三輪口密妙音大千界
佛化故云 不得 不得故云止觀不合故云
密教 宿生滅顯露不定不定
故云善惡乃至常住得名不定
展轉相望深淺小乘 小乘如來意言 中有大小佛說何故
小乘 二義 是故人天
開權不知是故乃至 屬於得名 處中 何等
若是 實相名為若非下次 中道
中意色法實相 法界法界故云從眾 顛倒所以
眾生 實相能所是故 與門無非三諦俗諦即真 即是第一義諦觀門可見
顛倒顛倒 顛倒論語顛沛僵仆
囊括 無底使今文 關閉
大意始末釋名 故知大意結束 後者首飾平聲
去聲 大意 大意發心大意
故云有人大意天地 其間改為從前 不須以為
故云大意九章大略 大意故此大為 可以囊括 云云復發
眾生昏倒不自覺 菩薩故云云何三昧 五百由旬不肯進趣
四種三昧云何發心 報果無明發心 人情果報 初心大經第二純陀文殊
譬如無有居家救護 病苦飢渴遊行 寄生驅逐令 蚊虻蜂螫毒蟲恒河
於是母子如是女人 命終之後梵天梵天梵天 無緣生子
始終生天究竟 大經 功德名為 名為居家未有
萬行救護具足八苦故云病苦 定慧饑渴五塵求解遊行 方便起名名為 不受實名見思蚊虻
涉歷恒河不捨 名為 功德開發梵天 通途已去乃至等覺今文
眾生報功云何 出籠果報 利人疑網眾生
如法眾生教權空有 開權顯實使權實教本執教疑網法門大體知眾
引證執教大經十三佛法竊取虛妄常樂我淨盲人不識便為何
他人答言盲人 答言何似答言稻米 盲人稻米柔軟答言
盲人稻米何所答言 盲人答言盲人 為何答言盲人
答言盲人如是 真色外道 不能常樂我淨盲人
真色可知融通說說四門 利物未及便 融會颯然
開權太虛 無礙 云何自在 歸於祕藏祕藏無始無始
三觀三德 假名三障通假三德初文 理法修得
自在無礙因時體解始終無二 在前生起 生起次第五十不出自行因果能所云云
未盡說文雲氣 迴轉廣雅 下文有如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毘陵沙門湛然

[0160c11] 廣解方言方言不同有情是故積聚草木
諸眾生無始即可 略為能行 世間能行
但是名為而言 爾雅道路長遠 三達
非心通名道者長遠 心念 念念強盛 貪瞋癡名為專用不息
不還不出外境 不還內心不出分說 日增據理念念心重
上品三行十惡下去未曾有經卷云 懈怠經書時世為人
供養夫人生計 人命不可乞求 繩床曠野莊嚴依次外形 內思見者因此招供飽足
有餘女人名曰莊嚴 往詣便園林 流泉浴池供養終身
夫人生計種種求覓財物施主 供給聚落 眾人比丘阿羅漢種種
聞已供養如是直心供養 八千施主為人 暗鈍男女名為石女
皇后 隨從輿何故 其一常在宮中修治
聞已夫人福德所致 夫人 宮中須臾
佛言安隱快樂 不知晝夜勤苦鞭打不息 豈不知如此
佛言前世 應當懺悔修善補過聞已忿怒佛語化身如是四方四維上下
攝化告眾人言二種一者業障二者不受夫人自今後任東西
我等使役再三 不肯皇后白佛佛言滿羅云 小人不堪信施還家
不然飽食過度智者宿 消費家財宿 命終後生地獄種種 畏罪還家是故智者
故知無德 四解三途 寒熱大獄
故云眷屬畜類 群聚是故破戒眷屬 如火三毒
故云十惡調達 大論大論 教王 有漏
小兒王因 蓮華三十白毫 而已便用印足下 痛苦不可阿難白佛
如是救護世尊憐愍住房 苦痛世尊淨飯王 如此道術養身平復無知不以身子
目連食人涕唾 五法五法婆沙 糞掃衣乞食
五味正理不同正理 五味斷肉不受 不居聚落王舍因緣
調達起行五法羅云五事毘尼五百阿難 五事非法毘尼調達 不須便羯磨
諸比丘以此白佛佛言消滅 在於泥犁一劫不見 善心毛髮身子目連伽耶山調達 善來弟子不忍
身子眾說便 目連身子說法五百 瞋恚 (云云) 。
阿鼻故云畜生 難陀身子調達 畜生六畜鄭玄牛馬
家養故云 八方爾雅四極東至 西
博物西 周禮 四維四方八方
名曰 知己無德 第二人生決定 橫生種種云何
見聞知覺持戒所得 不見持戒如是 我所若非見聞持戒所得不見持戒心觀
得道邪見 不見諸相爾時第三 弟子著床多人
眼見 禮拜供養多人信受 白佛佛言小人眼見清淨
如是無利無實煩惱滿心云何 眼見得清淨眼見得清淨智慧 功德 (去聲)
有力 爾雅法華 以下 何必無德
豈能 高飛孔雀不以使 仁義禮智信
進退 反覆老子失道而後 而後而後而後
失禮而後而後老子 不可出世五德 成人無德 善心下品五德
修羅多種海岸海底由旬以為 人道癡心 善惡不同
不及諸天出世 若爾畜生下品十惡 出世六道
一概天道欲界不必 兼語根塵 出入次於魔羅道民主 梵王一有上品
十善魔王嫉忌 行事此道 必須未到定以為六合
天地四方萬人 外道通名三禪石泉大論 二種涅槃不從
猶如石泉梵行亦復如是論文涅槃三禪無色三禪
不過三禪求生 善惡 極無間名為無始無際 爾雅
三法展轉 二乘菩薩 小乘自度是故菩薩輕重
等持聲聞木叉大士 懷寧持戒 大小
一道之內無邊 甚多上合開合 修羅二乘是故 修羅上合可知法華
六趣淨名五道修羅開合心意 一種直言論議
得失名為 得名無餘臨終 一心無餘隨一 故云一種引證
混和 發心名為 發心正當 名為發心
二心 無後一向 二心
前後名為 前後 二重以內
名為非心九縛一脫即是二邊二邊名為
內外內心內外心境相對故知 內心是非相對一向內外相對 一往而言和合 應從
初文四諦生死涅槃即是 動不動即是有為諸法苦集有為有漏 相對有為有漏
無為無漏滅諦生滅 化城下去有為有漏
相對有為無漏道諦善惡染淨 善淨是故
歸一可知 便總結 是非非心心滅 非心即是
未必 故云
不可但是 思議感應 受者 感應天性相關同感
感應故云 三十六法性感應 不動如山眾生誓願
善權安能 有病 嬰兒慈悲感應因故 方能感應感應
隨順 感應意樂 先世便宜輕重對治 第一義隨之異義
大論復次大論說經 問曰有何因緣 二十一復次 復次次第便
菩薩種種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復次菩薩念佛三昧 復次相貌第六復次
弟子第五復次 第一義第十復次 因明第一義釋出復次以為
四科法門感應四悉檀 法華維摩感應楞伽大慧悉檀修學
安心六十四自行 自行感應隨機 感應復次因緣
既是感應莫非大悲引證真法聽眾 難得難得三字
妙法如是真法 無非中道是故雙非非有 雙非真俗雙非
重顯泥洹故云 分別智故云非難 結成真法二諦感應 中道以為真諦真是
故知感應不出二諦故知緣起 感應佛事會通 通名之下會通 隨順憐愍
得悉大悲憐愍一體異名 因緣即是因緣
生發勇猛眾生 人為眾生善根微弱聖人 眾生親生 強弱不定
因緣名義相符謂言 義味合於 相符符合漢書功臣
樂欲下次別名 樂欲故云世界 陰入故云世界間隔樂欲
好不因果便宜 何人為人 不須
因緣下次因緣 眾生信樂陰入世界信樂 佛說法性法界發心
發大心樂欲大論世界異義眾生精進眾生三昧不思議大行便宜
大論為人異義眾生平等大慧一切種智以為能破眾生通經除疑
對治對治通經 眾生佛智眾生一心
祕藏 三德自行滿究竟 成滿 經論第一義一一
一切小五緣故 下次復次 成道三昧
名為念佛三昧中一名為 莫非妙行三昧念佛 念佛一行名為
念處念佛不同 三教一身應報 法身具足三昧四教
有人三昧念佛 大意果報 果報正報 果報
習果 無生 經論弟子
經論拔除前後一意本末究竟等發心 同歸故第卷云
第一義異義 復次差別一一
止觀感應三結文義 如下四弘六即 如下四諦三昧
如下三略即如今文一則則是不見多生異端何故止觀
三法一切 處處通名 文義莫非止觀不可止觀
修行六即名字 止觀今文感應 之一教行發心感應無非止觀
通名止觀釋名 區分不復三結中有 下列
即是即是不定即是 不定相對亦復如是 得益不同下列
可以 初二不定 一一相對名為 多少雜亂不定一法一切
名為文成止觀 修行如是諸法可知復次隨一
以下止觀文中發心 為止復次無非發心 止觀亦復不出發心故知但是
生起 生起生起 故云 初五發心大意
修行乃至果報但是通途 始末發心釋名 是故發心方便
正行行家方便果報果報 果報 不須 二邊理順實相故云
無明未盡依正 二邊假而 方便凡夫三藏菩薩
同居通教別人十信五品 同居二乘 同在
便今文且說果報不如 初地果報 果報猶在方便自證 說法故云
對機大權 故云作佛 身等法身八相釋迦一代
化儀華嚴中文普賢八部 四含乃至般若空生 帝釋文殊八部華嚴 菩薩成道諸比丘
處處化人方等中文淨名空生身子 囑累發誓弘經可知法華
云何 利物名為除疑 教本疑網是故
初四四諦即是 聖行第十一八苦生滅 苦諦四諦凡夫
聲聞苦諦菩薩 即是通教菩薩三藏第十二 不善有餘羅剎
集諦生滅集諦 四諦凡夫二乘 苦諦菩薩真諦三諦
苦諦故知 真真真實故知即是次第次第 真實別圓三藏滅諦
煩惱煩惱 菩薩因緣無二十五有名道諦 無常有為無為滅道
四德不復二乘故知 非一佛語 可通乃至下文四諦
明文文殊 廣明一實生滅 第三三相 住相多於
淨名比丘 一期念念二種三相四心 即是四分煩惱四分三相故云
流動流動生滅四相相應煩惱生滅是故下文生滅
故此苦集實有苦集故云對治苦集無有有道 苦集故云因果 無餘生滅阿含四諦一切
滅道十二因緣十二頭陀一一四諦 如法釋迦出世 四諦生滅通教思益經
菩薩智力略舉 剝皮字義大同
玉篇脫皮 無量三諦
苦諦文中十法界集諦文中種種 文中分析滅諦文中四教 苦集義通十界
內外苦集 無妨分齊 苦集二種因果
同類集諦 道諦分界內外方便賢聖諸位斷惑
方便四種方便不同曲直長短 化城曲直五百長三 權實第三偏圓中說
反常不同 賈逵字義可以 滅諦若干義通
如是滅諦塵沙 無知染污 習氣小乘習氣
分界內外十六 四悉檀無量別教 初地第一義無量
地前無量故云四諦皆是非但苦集 不二別無故云 第一義故云
不可 對機增減不同致使 四土優劣多少名為敵對 優劣名為方便
何須通教二義大乘 調斷惑 聲聞方等彈斥
方等法華方便通教 方等若是何須 別教證道寂光
何須 究竟寂光等覺 妙覺淨名
離苦十二支因緣 道諦十二支以為滅諦大經 二十五因緣 不見佛性不見
聲聞菩提不見佛性不見佛性 緣覺菩提不了不了 十住了了
菩提以是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 涅槃因緣不等 中經十住以次
入空乃至十地中道次第 不了四教 廣說中論 四句四教以此四句因緣
因緣其二一者二者因緣諸法 成空因緣 四諦四諦
因緣因緣苦集方便 是故因緣 四句因緣因緣所生
因果 三句因緣一部 因緣前後文
二種終期 不二如法三乘各別論文 別教中正二十五
二乘因緣中邪 故云古人 二十五大乘不知 因緣不知
因緣下次 分別下次發心四諦 一切發心莫不 隨事不可
以為事端經論多少 十住婆沙發心 諸佛護法三大
菩薩二見菩薩行 放光四見諸佛 教令今文聞法護法今文見法 大悲今文受苦
放光相好今文無量 報恩不能 優婆塞不樂外道 善因緣故三觀生死四見
煩惱五神通 世間 可見華嚴第六
菩薩發心不同見佛相好 佛說佛教眾生 廣說發菩提心一切智
高下 次第推理滿相好相好神變
開導 但是正報正報必須依報國土既有 正身有所徒眾不同
正法正法眾生 眾苦次第 四解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毘陵沙門湛然

[0166c11] ◎解釋推理下去九法發心 修行不同聲聞苦諦
緣覺集諦為首菩薩道諦為首三藏三乘生滅四諦菩薩界內 為首菩薩界外道諦為首菩薩 界外滅諦為首不論
四諦次第菩薩 觀法四解不同世人 法性真偽是非 法性是故
分權實法三藏云集不能乃至 不能四諦立法苦集 不能法性
苦集已故 非理菩提煩惱互相 生滅無生法性
六道因果 諦法不見心性 世間三諦同異 無量法性出於二邊
沒空佛藏 理體作者通教 苦集
異同發心萬行功能 推理從此乃至受苦一一 分別
下去推理可知推理四諦四諦通語 推理約法行人
法性別異見相四見 光明毘首羯磨大論第五相好
足輪三事具足自然 不待人工工師毘首羯磨不能 何以不能工師隱沒
善業輪相善行一世輪相無量劫不能 輪相今文三十二相
所能阿含忉利神足 弟子 大臣白王造像供養優填栴檀 紫磨金工匠
無能作者毘首羯磨為人造像忉利聞者解脫據此足輪不能真相
轉輪王阿私合掌而言大王知悉太子定當成佛不在 轉輪王明了所以輪王不明
故知西方出自大權 身故纏絡得佛佛道無上誓願 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 法門成佛煩惱
文中下去 四弘互相度生弘誓 斷惑弘誓可知 相者但是
三藏相好空無所有如來相好 能所 即非無相濫用
諸相八音 應化非真說法者 觀經報佛相者得法明鏡
身故一一相好凡聖不得 凡聖地前並不報身 西域記婆羅門竹杖 佛身佛身上猶有如
不已 而立精舍名為杖林梵天不見 色界未曾世尊 菩薩佛身成道
東方佛號思惟世界 調菩薩禮佛 佛身變形高三三十
見佛身高五百四十三佛神力至上恒沙世界蓮華莊嚴蓮華永不 釋尊不知佛身遠近幾何
答言恒沙不能釋尊 智慧光明言辭悉皆如是金剛 不見梵天目連不窮
靈鷲目連即從座起須彌頂如來目前神力大千大鐵圍無異目連清淨
目連佛力西方界分九十九恒沙 佛土光明佛號光明 猶如對面佛身四十菩薩身二十
菩薩高一目連上行菩薩白佛沙門 佛言大目連釋尊
神足弟子目連菩薩聲聞 輕慢神力釋尊 佛足結坐此地 佛言隨意虛空
種種光明珍寶瓔珞莊嚴 已往諸菩薩未曾有白佛目連何故至此佛言
遠近目連不宜遠近 假使於恒沙劫不能 佛足悔過目連到此 釋尊假使一劫
已滅目連迷惑不知 東方目連叉手天人 國土還本
身子靈山阿難白佛 目連光明世界放光 懺悔諸相 大論十一金剛密迹蓮華
色究竟八十 般若無形法性莊嚴福智 境智相稱應法唯有同類
受用報身即是 菩薩所見法身相中如來法身指法身為諸相故云法身三十二華嚴一一相好
虛空等四教開成一身 各異大論十一密迹經一切天人 見佛黃金白銀 (云云) 。
() 乃至 () 無量無邊 () 虛空 () 名為 如來身不同弘誓故云
一一文中如來三藏 如來色相四見不同 史記利用出入
故知陰陽 不測第六人中陰陽不測陰陽
寒暑如此尚未 三藏三藏神變根本一心 化主化主
任運 常光一尋 神變阿鼻乃至
日月為重放光 報恩佛光日輪世間無物佛光
世尊放光猶如日輪光明 隱蔽猶如椿目眩放光一切
大論迦葉 閻浮猶如迦葉身光 四天王如是展轉乃至梵天 大論如來何故常光
不堪眼根 放光有益何不放光說戒 眾生得益不同
不等神變 根本禪不二三藏一心 各各見佛在前不同見老比丘 淨名世尊涅槃
如來般若數數放光淨名 須彌山大海灌頂巍巍堂堂 神變報佛神變言依如來藏理性
不能登地滿真修 方能根本無生三昧正受 初地十方作佛事法佛神變
佛如來神變不二故云 化化大論第八釋迦化作無量 諸佛云何一時說法毘曇中一
無二化主云何一時 六度如此外道聲聞變化如來變化無量三昧不思議力無量
一時聲聞不能聲聞 滅後如來滅後 無異故云九十一神變 非但一切言說善巧
神變經十八天子 白佛頗有神變文殊 變化淨名不思議品文殊白佛
摧伏惡魔菩提如是 殊勝無名無相無聲戲論沙門所知如是十八界 乃至六度不可得一切
眾生佛土佛身如是說 天子如是一切諸法 神變身子天子神變
天子神變云何文殊一切 動不動神變相不動法性 一一
故知文殊神變四弘可知聞法聞法初文聞法
知識經卷滅後生滅四教一一四解不同所聞不出四諦生滅四解
初生生滅出世四諦生生 已故四相遷移苦集 略舉道諦解脫略舉滅諦有為
無為二種解脫寂靜即是得佛 說道無生 大經二十七法性空中云何苦集
而言修道 故云清淨所謂 能所不二故云寂然無量
二邊故云 中道 法性 三相中性雙非
法界異義常樂略舉四德 一切法故云具足據此意見神變 四解 便十六
淺見不然藥性 不同諸法 三教苦集圓頓
即是法界毒藥大經 無生四解無生 生生菩薩無生無生三乘通惑無生無量
斷見無生二乘有分 方名無生故云非分菩薩斷惑前後 是故次第無生作者阿字 一切無量四解
名為無量斷惑 無量初生生滅二乘方便菩薩 三祇通名無量舉凡十六諦 三乘菩薩利他無量
分為兩句在行一一句 界內未盡界外故云 塵沙未盡無明
四念處斷見界外上品 十行中品向下無量
便故云入住正斷無量意 無量江河得名 無量水量不無多少四解初生生滅菩薩不斷
無生三乘無生 地前登地 地前二諦即是登地中道 故云權實一說
一一四句 四解約法 論文 四解後來一句種種
法式生滅 得名 無常當空
各別空中 虛假緣成權利 斷常二乘佛果三乘
第三開合中說 阿含 比丘欲樂
苦行太過二邊中道 舍衛舍利弗大地大小便 乃至如火佛言
名為師子吼阿難身子 鹿子母 比丘眾數念空於人想不空唯一婆沙處處
實相法身如是大乘 應須所以四教俱空 教門各別故此不成 無生因緣
空也不得無法 作下未見別理 一時施設 任運因人中道斷常
空理無量 實有三諦不同是故 次第得名論文
三諦宛然次第 中空三藏空心病假設法
是故無不俗諦中空 無邊畢竟中道空也 名為一空一切三諦得名
次第 一切前後灼然三諦有名 前後一中一切 次第宛然是故三諦
次第斷常名為十住 名為在行法性實際名為 十地三時各異
三諦次第三諦結成 不思議實相不同 三諦有名
別教次第有名 永別 即是四諦
名為發菩提心世人坐禪 名為發心所緣境 全無不識大悲是故 發心大悲種種不過四一
淨土徒眾 而已 淨土經卷聞說 聲光有機
不可綱要若一 一見異質異見推理見相 一見異見聞法互通
一意如法淨名香積菩薩 聽法同居大眾妙喜國法華三變土田同居聲聞
見方便淨名 蓮華法華 娑婆諸菩薩淨名
大士法華下方空中寶塔常寂光乃至像法娑羅林地 不同國土
國土 生佛相望四弘誓不同四句 (云云)
多少大小優劣自力他力聞說 可知若一異見異質一見 見大聚散生滅見大聚散
見大佛法見大如常不輕 眷屬見修四見 六度三昧以期心境 若一異見捨身
為生修行 常住法界 中說經論 三祇六度觀音文殊
三乘華嚴菩薩發心 乃至恒沙一切發心修行 普賢道場華嚴普賢行
多少不同可知 可見徒眾修行道諦 法滅四者十住婆娑菩薩
摩訶薩見法護法應有 菩薩護法不同立像乃至末法流通 護持見法十方未來 護法見法知法
不滅未來際常住異見 等比可知法滅護法以下 (云云) 。受苦四解三界六道
生滅輪迴相通十界 一一無量一念 若一異見驅使鞭打繫縛
四解發心不同四諦苦差 四解四諦不同異見可知受苦 屬於初心行人
縱使發心真實緣於 功德何以發菩提心希有 首楞嚴堅意滅度後五
比丘利養發心出家 三昧發菩提心 遠緣清淨發心故知若非 不成止觀
推理推理下文 見相聞法乃至 十六一一止觀
下標法性法性 數量三觀四教以為
一二四者止觀 四教次第漸次所以 說法不同界內界外
二根不同界內 解故輕重 法性異義界內利鈍真諦
利鈍中道 同法 中有苦集中有二道
名為名為法性 別有苦集法性即是苦集解離
云集何故 果相從而界外 所以 界內界外路人父子
父子路人何者苦集 猶如父子法性苦集名為 苦集異法
體性骨肉 親生父子苦集即是法性 內外難易
不定相對界內界外難易可知如是 父子故云如是
界內 淺深輕重漸次 交互不定 交互不定最後難易
交互但是應有界內 能破界外後心為難交互不能讀者如是
不定作下 作者止觀即是 即是故云淺深
輕重一實四諦法性 大乘勸進發心 不同
不可不識料簡 推理既有苦果何以有分 因果何故二果中意
舉例 四者
不同故云隨順生死 二種苦果故云 故云二果而言 四諦
何須因而 例如舉例界內惑小乘 名為見思凡夫隨順界內
界內分段 分段 見思苦諦
分為見思苦果不可分為 二種破見 三界
苦集可是因緣 對於三藏四諦因緣生苦集 何故因緣
苦集緣生 無道所以 俱生大經大為無明
菩提有道別圓別圓緣生何況三藏 文中法性一法 分為權實以為
開權顯實唯一法性實施 權實權實使權實 利鈍舉例推理
止觀問答料簡 四弘誓約 釋名四法初心使 故云僧那大悲
僧那西弘誓起行故云 推理四弘前生 未了 廣明發心未了不了四諦
四弘是故弘誓四諦 下次同異四諦解故 四弘故云 因果三世未來
四諦三世四弘未來 之中佛道有法是故一一
三世 因果四諦苦集苦集 六根弘誓約期在意四諦 三業三業六根不必是故
心緣 宣誓之中 一往
兼之何須名為 大小自度 四弘
偏圓四弘六即 下文展轉如此 來意何故
四諦 無理 生滅四弘四諦
集諦 在前四弘 四諦因果果相
是故四弘意地在於 是故 所生從此根塵
屬於 因緣和合所生因緣所生 三相四心 起滅名為念念
故云 念念暫瞬 耀故知
無禮 相續剎那不停苦諦 大品大論泡沫小乘
大乘是故兼之 曠野遠視乾城
遠視樓櫓人物其實世法空曠 凡夫愚癡和合
名為大論聲聞有種無常生滅第五辨別
名為大經二十四 毒蛇之一令人瞻視 瞋恚都市四大
成身猶如調犯重故云 都市苦因苦果名為四山 道諦大經二十八四大四方害人
專心智慧道品不出 三法來者四山 四方生老病死道品
滅諦顛倒 死海故云 先後故云橫截 可言見思可言
故且四倒不同 深淺分段而已生死 無邊不知釋名
斷見外道 因果亡故名為為此 四法不息名為三界
欲界一切上二界 一切無明三界 引證大經十四祇夜
諸比丘智慧不能如實 四真諦是故苦海 迦葉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 流轉生死苦海四諦生死
火宅不見苦集 是故發誓 為例三藏發心
說文蒼頡說文 山海經后稷 即此悉達
厭惡五欲城門天帝東門 病人南門老人西門死人北門 悉達天帝天帝 子曰沙門夜半
作禮太子 自然眾苦 不安 得道得道得道
便於是太子感傷眾生魚鱗 經文發誓 感傷眾生發誓
是故彌勒說文彌勒成佛經 厭世儴佉寶臺彌勒
彌勒婆羅門婆羅門毀壞分散彌勒已知一切法磨滅出家學道龍華樹即日成佛彌勒
正因發心明了無生弘誓所生 觀智何以
性相空義第五不從 生滅生滅 異名不在內外
因故 自有性相空也無生名為 無生名為性空不下
凡夫故云一切智故云 智者性相本不生 名為名為 大論水中月小人去取
身見有種三十六 譬如小兒水中月求之不得便 智者語言愁惱欣喜
思益引證引證 第一苦聖諦和合 聖諦畢竟空中無生無滅聖諦
一切法平等不二道聖諦四諦 無生大經四諦初文 四諦一一
鹿 因緣故而因緣 外加欲境因緣
不了輪迴說文 苦諦譬如第八佛住王舍城諸比丘調 羯磨六群比丘同調
去世空閑處五百獼猴遊行 尼拘類井井 主見
諸世間暗冥云何樹枝展轉相連
調達五百六群畢竟空中真常結使陰入凡夫不了陰入
多人故知不了伴同不了陰入道諦說中一切 豈可
五十四筏喻 道義不受疲勞故我長夜筏喻
山水甚深無有 人從彼岸水流何方便得到彼岸寧可收取草木 彼岸便
即便如意云何有益比丘棄捨無益佛言
筏喻何況非法 非法金剛 何況筏喻 何況
尚無 一期眾生 無生眾生壽命苦集 名為滅諦名為
無生名為無生無生 便 安在引證
大品無生三十七 即是道諦本來無生四果即是滅諦 本來無生即是大師
尚無苦集是故有色 五陰即是苦諦本來無生貪瞋癡即是 集諦本來無生利根 苦集大師無道
苦集發誓 兼之眾生不知無生幻化 是故起誓所以不分 苦集苦集不同
三藏三藏二乘 空空非空非一 三藏三藏菩薩不能達道 別教無量弘誓
一心無量無量無量 十界苦集故云四諦有無 楞伽第五如來藏不善
理性如來善惡十界 大論四十一池水 池水清濁以為清濁 四諦四諦始終
故云無量三界 四諦苦集苦集 文中苦集
言中苦集三界 一心心如工畫師種種 六道種別
六道略語具足十界苦集如是如是生死苦集十界能破能破
長短內外故知六道 苦集 譬如畫師畫師
菩薩身菩薩心諸色六道因果因果 修空假觀
第三所謂一一 次第四教道諦直通 化城無生道品直通至寶
無量道品寶渚 道諦具足
釋念二種化城 見思惑直通之中不淨身空 不同二種寶渚 具足無常非常
今文乃至所以 無常無常 化城不淨初二
觀法不淨悉皆無常無常生滅 空無無量對於始終分別 可知塵沙雙非無明乃至不淨
如是人見明滅文中 四教有無 但是別人初地若爾道諦
至寶教證 二道四念處問曰別人既有 四諦何不發心
不通因故 遠期中正無量發心初地 若爾 以為何故始終在教
地上證道即是地前 諸位諸位 生滅人見無生人見妙覺人見
乃至妙覺分別總結四諦 十六門道四教四門四諦是故十六一切十方
佛法一心 不可說不可說法者 分別名為
法性非心煩惱 之中如來藏故云凡夫 不知不見流轉生死
故云二乘熱病 四者四住不知四住 棄背辛苦五十餘年
煩惱得便退之後輪迴五道 之間名為凡夫二乘大悲 弘誓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四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毘陵沙門湛然

[0174c05] ◎圓教弘誓四諦 三諦一念 觀智即此一念即是
不復 法界三諦異名三諦 故云諸法即是空中
不須云何緣生 百界千如如是緣生悉皆 即此名為即是 法性名為
三諦三諦三假 空也中道雙非
雙非即是 文中二諦以此 前後不可一異一空
如此三諦如來藏 如來藏佛性圓頓 重者近代大乘
信心圓頓教法思惟便有人不行深知
天子文殊舍利弗 地獄供養恒沙 地獄地獄聞法供佛 聞法校量
思惟勤修譬如 皆是 並非 不合重複
可知不一二三次第 三諦三法非有不一二三二三無妨便一字智者
一念心下明理生佛亦復 如是問世真如如何眾生 真如 (云云) 。華嚴引證
華嚴住心 眾生眾生差別諸佛 了知一切如是
一切佛事 自在未曾有欲求三世一切 如是觀諸如來
理實思益不了 等於生佛法界名為淨名 解脫菩提三德涅槃
不可是故思益普賢 毘盧遮那翻遍一切處煩惱 相稱遍一切處眾生
不了無情總結 若爾釋疑疑云三諦華嚴 云何大品畢竟
釋疑華嚴第三 菩薩說偈言心法 虛空所知佛境界佛界 故云
不空微塵 中道微塵大千經卷有神通人見佛法滅大千
一塵有人華嚴如來 佛子譬如經卷大千界 一切無不記錄須彌山乃至
色欲天宮其事 具足天眼經卷一塵念言云何經卷一塵饒益 一切眾生方便
方便佛子如來智慧具足在於眾生 不見不知如來天眼 善哉善哉云何如來在於 覺知覺悟聖道顛倒
如來即時八聖道如來 多種 圓融玉篇
大同 四諦四千不出一心四千 小乘經薩婆多眾生始終
說法以為如是 以為半月說戒以為 塵勞
萬法故云具足四千俱舍初文牟尼 說法八十婆沙隨眠四千小乘正意報恩
第六四十二以為 賢劫經初發心舍利三百五十一一六度 一百四分八千四百變為
四千第二一一度無極唯有一百九十六三十七道品 三百五十
對於六度初文二十 古來法華 佛地三百五十一一十善四分
六根四千婆沙楞伽大同一切大小乘眾多四千 而言不出四諦法藏塵勞
波羅蜜大論二十六三昧 陀羅尼陀羅尼三昧定性 定慧道諦四千
四諦 佛法佛法對法法界同名 差別故知無非生死
法界無明總結 苦集二諦無明即是法界即是菩提 玄理如意珠
眾生一法 分別凡聖真俗有情無情故云 起誓思想是故
發誓名下 三教四諦一一四千故知 宛然高中下邊
可見四弘 一念根塵相對 二教 以為別人
知心法界發心宛然可見世人 固執料簡 以為料簡九縛一脫
二乘 何故四教中意 菩薩不妨
二乘菩薩三教同上應須中文不能 有人問答 不然既是
那是 菩薩何曾是非是故 是非
是故究竟下次權實
發心譬如可知 祕方伽陀乳糜如意 祕方世界伽陀對治
乳糜如意第一義 華嚴阿伽眾生見 二十一摩尼具足
故云具足大海工匠 精妙莊嚴 瑠璃光明
權實通用四教權實 可見 異名問答料簡三教 一實異名是故一實
大事不思議 一實不虛妙理一道清淨妙智 一切無礙人乘契理
三法自行因果 自有非一 一家斷行
大人師子說教 師子吼妙法非但 四教一切凡夫四教
聖人自行因果終極開權顯實 皆是諸佛大人事故 大事因緣因果莫非因緣
行願滿不思議大事無非三諦三諦 大事無非三諦下次
釋名作法乃至 三藏云何差別
實相實相無相無相實智無緣無緣 何者無相無緣 無相
無緣無緣無間故云無緣 無相無相宛然故云 無相境相無緣金光明第一如如
不見相處境界清淨清淨 即是境智法如如如即是 境智相稱如如如如
是故境智如如有人無緣智者 觀心人心如何 (云云) 。引證名為
發心三經文殊 山頂象頭山今文伽耶山頂經三經文殊
發問義味大同文殊 文殊菩提相者出於三界名字 一切菩提
是故菩薩摩訶薩一切菩提 無障礙如法不著 一切實際不移不異不一
一一句發菩提心 而立法性是非 如是發心故云
發菩提心立即法性即是雙非今文但是經意不同無相無相
四弘 故云淨名菩提不可 不可以心得廣破
寂滅菩提即是即是雙非 即是中道約法無緣大慈發心 事理
廣明一切法 雙非 權實乃是
十三 權實不共 二乘
不共中道 二行大小 大中
三教圓教 滿滿滿別教教權理實 圓教教理偏圓
別教妙覺 所立頓悟圓教 真俗
別教 圓教俗名了義通義不了義
不了圓教別名 別理 證道圓教方名
思議不思議不思議 大論六十七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
思議不可思議發心能信 何為一切法不生分別悉皆如是總結 名為
無實名為十三 發心諸佛名為佛種亦復中法華嚴第七
發菩提心佛種不斷開示法藏 不斷具足持戒威儀無缺 佛種眾生正覺 佛種不斷不惜身命護持正法
不斷大眾無憂不斷讚歎大願佛種不斷十二部經 不斷六和敬不斷 自行今文三佛
正在自行三寶不斷 譬如歎德 惡德菩提心 師子惡德
金剛大論三十六 金剛山穿金剛自性便 金剛金剛自性金剛座 金剛自性菩提大悲
大悲娑羅未詳 清水發菩提心大悲心命根 有漏異熟大悲
菩提能持名為太子 大論四十輪王太子未成威德長大輪王
未成二乘 普明菩薩聲聞如來 夫人下賤其所王子菩薩 初心剎利
王子故知真性夫人二乘 二乘無上教法 夫人菩提心菩提
究竟迦陵頻伽 二十八四十 [-+] 中聲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明 [-+]
法音二乘圓教 樂音稱為一乘 種智山嶽那羅延
貫徹鐵圍無緣大悲一切 雪山青黃 分陀利如是十六人中大力士名為
那羅延最後如意 大乘二乘果地功德 三世諸佛不從發菩提心 止觀發心名為
止觀異名異義是故菩提心 即是比丘沙門
比丘三十六瞋恚親近在家親近 出家不敬三寶 (云云) 。如是非但
比丘名為比丘若非 梵行梵行破戒受持禮拜 不知比丘
白癩不敬 不見乃至大地 何以過去大王此地持戒
行道僧房 以為百分不能 不能施主時眾中有淨行 離欲二百白佛今文六十
翻譯前後不同我等 不以不得一食佛言善哉 如是慚愧後世罪人二種
一者精進二者解脫佛言解脫 行善法堅持戒一切無常涅槃寂滅 如是比丘食人信施須彌
施主小功止觀 施主外道 佛經食人信施牛馬施主 五百比丘上座五百
外道償債牛馬何在外道發心上座語言一法須彌 何況一食一言復發一切
無德信施身為信施不消如來惡德初文
第一迦葉云何名為十惡 緣覺命名 三寶有人出家 阿羅漢不淨不實
如來妄語兩舌語賢聖 兩舌聖人惡口言說 求法綺語五逆瞋恚
持戒人物邊見 邪見五逆重者 起意方便相應 十惡
恩德惡中惡大論 他人名為惡中惡 四惡心境大小乘
之上大小乘 三惡意地大乘 小乘
大小乘中心莫不 如此恩德 恩德是故名為舉重
是故菩提 十惡如來因緣
眾生壽命人天丈夫無我無有 作者知者見者 () 無生無滅無行 無染無著不善 (通教) 本性清淨 (別教)
一切法本性清淨 (圓教) 惡道何以今文釋出菩提心義百年千歲極大
暗室不然燈明無門乃至無有 針鼻日月暗室若然不可如是千歲 迦葉若然已去萬劫罪障
定慧無我不住。經文 提心四下經文四教菩提
我人增生生滅 四弘誓利於菩提獨自 滅罪而已三教
菩提行者勸進暗處勸進大經十八領解即是我身 讚歎大王毘婆尸佛
發菩提心出世未曾 地獄受苦菩提有如果報大王菩提何以菩提心
三惡暗處發心 栴檀觀行光明料簡四弘 四教通觀因緣生何故
因緣四句次第 因緣四句 故云最初因緣約法
因緣既是事相 便事相四教 即是
因緣無生無量即是 六即 六即 六即所以初心
後心即是究竟發心 理具名為究竟方名 大論大品須菩提 初心菩提後心菩提
十五須菩提何故 諸法不增不減自生 增減云何菩提菩薩
因緣不但初心初心所以 初心菩薩初心便 初心云何第二二心
以後為期譬如 菩薩道無明如初相應智慧乃至金剛 相應智慧無明惑
三教凡聖理性得名菩提 止觀名字乃至究竟發心 名字
差分位階 不即不離可知是故菩提 經論今文通理 名為非理
名為後果故此發心須知六即是故理即是故是故後方
不即不離 滿不懼 凡夫名為
有理理即名為 六即初心名為 有分六即
一家 文字上人 下列釋名離過
是故理具 無趣無上 自大非一聖者
風俗聖者知情 萬物聖人天地 日月四時鬼神 吉凶出世
法界二智眾聖理即 六即理即如來藏三諦 一切眾生如來藏三諦無缺
四諦四弘中說無始理具未曾聞名 異名 止觀下文大同名字釋名
有理生死生死不知 生死即是日用不知世人 不知周易 (云云) 。聞名
理性三諦不識佛法 牛羊不知四方四維 了別故知不了諸法
不知故知 實相聞名從何 理觀觀行
在行 大經第二 應作如是說 木偶不知智人
唱言驚怪外道 常樂不能常樂如是 修行是故
具足必須心觀明了勸解起行相應 心觀相應所行
不行不須聞慧四句大論九十三多聞不知實相
譬如暗中所見多聞智慧 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 智慧譬如人身大論安息國 邊地生人中國不可教化
不識義理邪見名人 智慧名字 觀行即第四 不了三諦尚未及於
第四第三 第四金剛 日光多聞如觀聞慧 足見三諦種種
證得楞嚴 楞嚴卷云云何 三昧耶佛言譬如
百分之如是 暗中所聞音聲 不用心力三昧亦復 愛樂愛樂深心
大悲心大悲心四無量四無量五神通五神通便 成就六波羅蜜六波羅蜜便成就第三 地觀大小
。經文愛樂波羅蜜成就三地 漸漸通教第三地觀 斷見分成不用
如初親疎 無二下文堅意 天子菩薩三昧天子 三昧不合
修行楞嚴三昧諸佛中有 天子尚無佛法云何修習法佛不二修習
三昧何處眾生心 心行不為三昧圓頓三昧六即云何修習
使六即相似 相似即寂如不同後方一切世間 法華但是隨順相似實相不違
思想皆是佛經不得 若是八相作佛即如 淨名轉法輪菩薩行菩薩 分真即分真即本業
經意因位乃至 六忍瓔珞 莊嚴法身十信
十住十行金輪瑠璃十地摩尼等覺摧伏一品 三佛三德乃至等覺
漸深大經月喻 如法四句分別 三十三天十四般若
開示悟入前後四十二以下功用佛身 乃至普現色身三昧三十三身
十九說法。經文具足十界八部 修羅乃至地獄得度地獄界 菩薩二乘妙音十界具足
普門如法究竟 智光圓滿用大中意菩提 智德涅槃斷德故云大涅槃
異時菩提涅槃 寂滅智德滿處斷德故云 究竟三菩提滿三德滿
成教無道道本 滿四十二
一一菩提止觀異名一一最後止觀故知在理名字止觀以下
六即大經 寶藏理即知識名字 觀行即漸漸得近相似即
分真即取用究竟即故第即是如來藏一切眾生 佛性無始煩惱
譬如 人大無知異人方便
答言不能金藏 答言方便 女人我家大小不知
女人答言 掘出金藏女人心大歡喜奇特
始終不過六即 (云云) 。料簡三重問答六即既得菩提菩提
始終不論 菩提五十八一者 發心菩提無量生死阿耨菩提二者菩提煩惱調伏
波羅蜜明心菩提三世 諸法實相波羅蜜四者菩提般若不著般若十方
出於三界薩婆若五者無上菩提道場菩提 不同使
即是 發心無行名字 明心相似 無上究竟論文
從容 對於 圓斷發心乃至十地等覺
妙覺無上 何故十住 真道
皆是何妨如是乃至 普賢由於例如 次第
名為故地 一一地中功德諸位
三教諸法 但是界內是故 經論生死即是涅槃 不明即將何以
故云從容 當前三教六即 淺近一者二者三藏真諦
名字觀行相似見道羅漢究竟三藏菩薩至道 三十四究竟
可知上來結束顯示 苦諦苦諦是故四諦 智者四諦發心二乘
四弘四諦 優劣於是四弘 四弘行願行願
是故六即故云展轉 故知明月結束顯示 大論九十九明月摩尼非常
重者是故 不須以此 黑色黑色
在此龍腦有福 地獄有罪 四事乃至火燒不然故知
所致如此苦諦四諦 四弘六即
何必不便 法則
六即不異四諦四弘第四 開權四弘 何故開權顯實
不可一往 合為六即以為菩提 何不四諦四弘六即 發菩提心一一菩提心
莫非不便有志 大論十四能施太子欲求 眾生先生龍宮太子父母 自身金翅鳥閻浮提
名為布施 聞說父母 (云云) 。五百賈客 盲人
(云云) 。七寶 諸人欲取菩薩諸人菩薩
毒蛇七寶 毒蛇菩薩非凡菩薩大福 入門啼哭菩薩
菩薩菩薩 何處閻浮提太子眾生如意珠頭上唯有
以為首飾菩薩 不用故云 難得閻浮提薄福
太子 答曰菩薩騰空 長表立誓故知
不窮生死煩惱 得究竟菩提苦諦曲折行願
第二三修汝等修習 無常真實譬如春時諸人 乘船瑠璃諸人瓦礫草木各各
瑠璃歡喜 猶在澄清於是 寶珠猶如仰觀虛空 諸人方便力即便
無常以為真實 欲境諸人放逸生死乘船遊戲
愛果求覓 劣三修劣三修各各生滅 故云歡喜故云
三教通例 三修三教名為欲境 次第三教三修可解 四教菩薩三修聲聞是故
自古 末學膚受薄皮末代 淺學不知乃至開顯 心中何以發心何所
發大心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2 止觀輔行傳弘決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