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三之一唐毗陵沙門湛然述
[0216c13] ◎大章第二釋名者。夫立名不同。如大經 云。或有因緣如目連等。或無因緣如桃李 等。涅槃亦爾。無有因緣彊為立名。止觀亦
爾彊名止觀。即此無因名為有因。為眾生 故隨機立稱。又依於世名立出世名。是故 眾聖先立世名。為出世名而作方便。而是
世名本是出世。故金光明云。世間名字皆出 佛經。故知諸名法理而立。名既法理理亦 因名。故假妙名以詮妙理莊子云。而世 貴言傳書不足貴也。莊既以言傳書則莊
自不足可貴。老子曰。知則不言言則不知。 而老有言則同不知。意欲使於天下無言。 獨揚己言。不意反以無言自斥世人。被
此自斥之言。而潛斥之反以為得謬之甚矣。 今則不爾。因罤得兔得已亡罤。罤何所亡 弗謂為兔。文字解脫斯之謂歟。立止觀名
例之可見前分別中名為廣略。亦云總別。 總別二文互相映顯。故前文云。生起五略 顯於十廣。又前略後廣為解義故。前廣後 略為攝持故。今演前略令義易了。若為
利鈍二人不同。如大經三十一。佛告舍利 弗。汝慎勿為利根之人而廣說法。鈍根之 人而略說法。舍利弗言。我為憐愍故說非 為具足根力。佛言。廣略說法非諸聲聞緣
覺所知。經明逗機故寄斥身子。今論解釋 兼為二人。況前略文且為生解。解猶未備 故此廣論。又此廣文亦與五重玄義意同。五
重則玄譚教旨。今此則依經起行。所以彼 為釋經此為成觀是故次第稍異於彼。初 釋名者即標名也。次體相者即顯體也。攝法 秖明體所攝法。方便下三即是明宗。起教
是用。偏圓判教。彼釋法華理須分別一代 教門故教居後分別前四。此為成觀觀由 解生。名體偏圓並屬於解。由解立行故次 解後方便正觀。行始為因行終為果。故次
正觀以明果報。宗是自行用是益他。由自 行滿故能起教旨歸秖是自他所契。故彼 玄文引神力品約教次第。故名用體宗若 引序品約行次第。故名體宗用。今文正當
約行次第。但以教相在於宗前。前後之意 如向所說。今解釋名。初結前生後亦是來 意次第。大途去結前也。復以去生後也。途
道也。未委論其蹊徑故曰大途。梗略也。概 平也。秖是粗略出其大綱。如前大意自他因 果行解略足。復以何義名為止觀。故今文
中開為四門。若無此釋將何以辨名體之 功。是故四段。前三正明能詮之名後一旁立 以所顯能。待詮次第絕詮不次。會異秖是 絕待異名。初相待者彼此互形曰相。以他
望己為待。如長短大小互受其名。莊子云。 人長七尺不以為大。螻蟻七寸而得大名。 俱舍疏云。待謂觀待。前觀於後名過後觀
於前名未。父子兄弟更互得名。例此可見。 判今法華唯具二妙。所謂待絕。所言待者 唯有待麁成妙。更無待妙成麁。若以迹 望本亦可互形。若以部望部一向唯妙。今
約法華迹理復置互形。所以玄文待絕俱稱 為妙。故以部教相望復有橫竪。望前四時 名為竪待圓望三教。名為橫待。此文既依
法華經意。而釋名等大概準彼。相待是麁。義 當待麁論妙。絕待是妙。義當開麁論妙。 此二亦名廢麁開麁。故法華中唯論二妙。更
無非待非絕之名。彼為判教故待之與絕 同稱為妙。今此相待則判為麁。唯明絕觀 無部可待則無竪待。無教可望名無橫 待。故唯一絕以為能詮。雖立相待以顯絕
待。尚無於絕何待之有。為詮三德故假名 絕。借相待名判為思議。故唯絕待方稱為 妙。所以思議境後佛界雖妙。居九界末通 名為麁故並判云。非今所用。次與不次意
亦如是。故次第意但云衍門。用通用別但 云似通似別。雖云不用正約思議明不 思議。開於所待以成能絕。即是今文妙觀 意也。釋名下去諸義皆然。所以釋名論待論
絕。體相唯論次與不次。攝法六義偏圓五 門亦復如是雖無部會可以對論。還借教 味以顯圓妙。境境十觀秖應唯妙尚寄橫 竪顯非橫竪。故知一部之文共成圓乘開權
妙觀。豈指一句別謂高深。若其然者。何殊 體踏。此中四段。文四義二意唯在一。待絕為 二意在於絕又所一能三亦名義一以所
顯能故云意一。三止者。雖開三名名猶通 總。該括三諦未判淺深至顯體中分方優 劣。觀中三義亦復如是諸惡覺觀等者。語 似見思意且通說。所引淨名亦且通證。若
借體相文來此預辨者。謂止息見思停心 真理。真理不當止與不止。若止息塵沙停 心俗理。俗理不當止與不止。若止息無明 停心中理。中理不當止與不止。此則三諦
各有三止。觀亦如是準說可知。故下文云。 前三成次三。後一具前三。次第既爾一心例 然。次停止中緣心諦理。及仁王入理般若
通而未別意亦如前。故此中云理。但語能 入之智。未云所入之理。觀中亦然。第三止 中云語通意殊者。此中亦云對於不止以 明止者。語似上文。上之二止息對不息停
對不停。今以無明對於法性。一往觀之。無 明似不息不停法性似息似停。故云語通 上也意則不爾。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
體同名異相對立稱。是故永異上之二止。 上二不可云相即故今別約等者。正出第 三止相。所言別者。以上二止但屬通途。言 通途者。二止皆有一智一斷。斷邊有智且
對生死。即約涅槃而立斷名。智邊有斷且 對理外。即約般若而立智名。斷故名息智 故名停。智約能斷斷約所斷。故云智斷通
論二止。今則不爾。專約諦理理非能所。但 由具惑惑即法性。惑性相待非關智斷。是 故第三不同前二。又第三止約理立名而 止非理。前之二止但依智斷智斷是止。是
故第三不同前二。又智斷依理而智斷非 理。故前二止但以智斷而為親依。不同第 三專以諦理而為親依。是故第三不同前 二。又且順思議故有斯異。若不思議三體
本一。如經下引證。通引諸經未為別證故 無的指。無明法性皆非生滅。理雖俱非若 云法性須言寂滅。若云無明須言生滅。 此則二名俱通三諦。名皆對立理並無差。故
知釋名且在消釋止觀二字名息貫等。未 暇委述能所淺深。故下文云。不可尋通名 求於別體。三止既爾三觀例然。初觀中云利 钁等者。大鉏曰钁。此琢治玉耳。非今意
也應作此 斲 。斵者破也。大石曰磐粉石曰 砂小石曰礫。大經十八性品云。譬如有人 善知伏藏。即以利钁 斲 地磐石砂礫直過
無難。唯至金剛不能穿徹。今借彼譬總 含三惑準止可知。應置金剛但存穿徹。 即此中意。次引法華穿鑿義邊以證貫穿。 未分乾濕故亦通也。次釋觀達中引瑞應
文。言雖有息意存達邊。次不觀觀及引經 等準止可知。是故下結如文。
[0218a27] ○次釋絕待 者。先總標文意。次破橫竪。次正明絕。初文 意者。以橫法破破令成橫。令知橫待不 名為絕。以竪法破破令成竪。令知竪待。
不名為絕。所言橫者。四句相望未有淺深 故名為橫。生生等四。四句相望有深淺故。 故名為竪。初破橫中前之兩句。皆云照境
為正除惑為旁者旁即是他。正即是自。欲 判性過先立旁正。旁正者何。秖是一止得名 處殊。約破惑邊即名為息。約依智邊即 名為停。約依體性名不止止。故使得名旁
正等別。何者。凡論入道正為用智旁為除 惑。若從除惑而立名者。名從旁立。若從 照境而立名者。名從正生。所破是惑惑望 於智。惑即是他。故止息止從所破立即墮
他性。能破之止復從能照。照望於惑照即 是自。故停止止從能照立。即墮自性。此中 所言照境等者。隨語便故。據理應云。依 諦為正息惑為旁。至下釋觀方可云照。
從若非下。若雙取自他即墮共性。文似雙 非意實雙取。故云智斷因緣故止。不偏用 一故似雙非。不止止義墮無因性。正是雙 非秖是俱離自他故也。非止是離自。非不
止是離他。離他是離所破。離自是離能 依。故第三止墮無因性。觀亦如是可以比 知。然能詮名實不出此三止三觀。故絕待中 及顯體中。亦約此名而以辨頓。為除情計
故須破性。故引龍樹不自生等。證離性過。 無生下結也。絕待無生不從相待四句立 名。四句立名下。斥成待義。互相因依待對
而立。可思可說即可思議。執性未斷名為 結惑。由結惑故未證無生名結惑生。被 橫法破名為可破。二空義成相待義壞。名 為可壞。起滅去。別約三止三觀破也。略舉
中間一止一觀。具足應明三止三觀皆悉不 成。中例前後故略不說。又竪下次竪破者。 以從前自他四性生故。故是生生。能所俱
生故名生生。不免性過即是有為。有為即 為四相所遷大生生小生故名生生。因緣 是生成所生法。又名為生故名生生。又因 生果生故名生生。設於中道而起性過。亦
屬生死。況復餘耶。雖三止觀名通三諦。若 起四執尚無初觀故屬生死名為生生。 破此等生入於涅槃名為不生。此之不生 待生得名名生不生。待真不生說於俗生
名不生生。待邊說中二邊俱生。破此二生 名不生不生。一一文中皆悉應有三止三 觀。文中但有二止名耳。初云止息見思即 止息止。停住真諦即停止止。下二例之。故
知三諦並闕不止止及以三觀。以不止止秖 是諦理故不說也。觀義比止亦應可識。四 句展轉生後後名。是故四句俱名相待。故 須將橫入竪。一一竪句無不有橫。故止息
等名遍於竪。是故應須橫竪二破方顯絕 待不思議名。皆是下總斥。雖橫竪不同能計 義等。是故亦云待對乃至破壞等也。問。橫 計自他乃至無因是故生惑。竪至中道云
何亦云結惑生等。答。後後皆是前前結惑。故 皆是生。又中道未極猶屬教道。教道有惑 故亦是生。又信教道於初心中。預計次第
展轉能生。故判初心生結惑等。尚未是下 亦別斥也。攬相待名成絕待已。還以待 名展轉相況。是故後望於前雖得名止。復 望於後還成不止。所以總彼相待中三。尚
未成於絕待之中止息停止。況不止止。觀亦 如是。中道雖復無別諦境。以之為後。若 望實道不思議中亦未成止。故三諦止俱
未名止。何以故下。釋前斥意。遣執不盡。 釋待對中橫竪四句性執不斷。言語道不斷。 釋其展轉相生成可思議也。業釋惑也。果
釋生也。亦可業果二俱是生。言不絕者。釋 可破可壞。今言下正釋絕待。先明所絕。所 絕即上橫竪諸待。煩惱秖是四性計耳。由性
計故有業有果。稟教修觀次第證得。如是 皆成可思議等。是故須破。悉皆下次明能 絕即是止觀。雖云能絕能稱於所。何者。既 云絕待即待名絕故名為止。止亦自亡名
不可得。觀亦如是。非所觀外能稱於所。故 云觀冥如境。觀亦自亡故云何得有觀。止 觀尚無等者斥於相待。絕待尚無豈立相待。
故此止觀非但無於所除暗散。亦乃止觀體 自本亡。何者。有所破故說有能破。所即能 故無能可論。不得如彼相待名中。待能說 所待所說能。又第三止觀待於無明說於
法性。名之為止。待於法性說於無明。名 為不止。法性不當止與不止。故約法性 明第三止待前為異。故云待止不止說 非止非不止。即是待前二止說第三止。二
止皆對不止而說。故云止不止。若約竪說 者。今絕待止觀尚無絕待。何得待生生之 不止。說生不生之止觀。乃至待不生生之不
止。說不生不生之止觀。何得二字冠下三 句。故知下結釋絕意。先止中言皆不可得 者。待即是絕。無待可論。故云止不至非止
非不止皆不可得。橫竪並然。細思方見。待對 既絕下。總結橫竪悉皆絕故。斥彼橫竪俱有 為故。今既絕彼故非有為。不可思等者。不
可以前橫竪四句。思之能見。非言說等明 絕待不可說。既無橫竪四句名相。故前橫 竪四句之中所生結惑等。一切皆滅。滅却絕
待故云滅絕。能滅亦無故云絕滅。次結觀 中顛倒等者。橫竪四句皆名為想。亦是絕有 為等者。結得名異也。能絕體一隨所絕處
得名不同。絕待止觀等者。次明利他。先明 說意。自既證絕能隨四機。無說而說故云 可說。若爾。何但三悉是化他法。第一義悉亦
為化他。故以四章對於四悉。若有下正釋。 問。今明說絕應但明絕。而以四章對於 四悉。其義何耶。答。自行唯絕他宜不同。故
以絕待離為四說。故玄文中。簡示用云。 宗是自行故須簡他。用是益他。是故雙取。 不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