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之一
毘陵沙門湛然

[0277b10] ◎正觀來意前生初文下生中有有果何故
大意行解 行解因果 大意 行解因果禪波羅蜜
大意如是 修行證果利他 即如第三論文屬於 不周
大意 發心不同三昧差別 是故 方便正觀
二十五 方便是故屬於 修多羅故云 大小偏圓
修多羅三藏達磨 修多羅十二 一部始終通名修多羅
後者解方進行 開通
以為 開顯 諸法法相事理因果
一一界內界外展轉 體內 權實
以此方便事理 立正如此 解行妙理 未見
一心十法和合 調停研覈使 聲聞登極方等彈斥般若
法華五佛開權 因緣慇懃鄭重未了涅槃 末代鈍根一句佛乘
若非六根五品觀心論 五品自心自舉皆是一一文中以次次第開權
意中略語觀心十界三諦 一心權實故云 廣明來意人法 自行正觀妙行
解行 足以 同喻 互異
故知無由 行解所以三障 以為如下
中說互生止觀 便明明
深厚巨大無二 得名魔障 深重便魔障名作
無始不可魔障
體性魔障 一向 墮惡道分說
隨之生死 方便初心 流轉惡道故云
分屬流轉分別無記 煩惱一向增長 令人 善惡一向是故
善惡名為何況 淨名須菩提無為三惡
是以惡道 以下不以 散體無二
無實寂照 故知寂照 散體
寂照不思議止觀大綱 起行寂照止觀 倍增
止寂昏暗傳聞絕塵 觀行一往
解行 止觀 行者大論三十 金山安忍三障四魔
轉增大經流入 本名增損 止寂
所以 不變觀行魔障
大論第七 放光足下乃至肉髻一一 可數以此光照三千國土
滿何況十方身光 流出無量光明迦羅微細 乃至一切如是
轉增無限如是未成 諸法 般若乃至不生
能所觀照 所以 金剛
初文行解金剛 止觀三惑 止觀文選甘泉
道德金石中堅布列太公六韜中有天地人 金剛三惑
郊外三百四百五百過於五百名為越野
同居方便 滿金剛名三惑 隨事得名不一 慧淨
行止觀行不惑故云慧淨行進 照行均等萬物行解
主導商人 行解具足實相 無瑕 可喜彼此故云
以此不二 行解異體 一實行解互相 二手一體不二
非但妙行滿教益故云非但自行而已精通 遮止即如四魔
障礙即如三障後說 第六工師
功成行解不周 大師吉藏無行不能 人師 具備為人國之寶後漢靈帝崩
牟子深信莊老 三十七第二十沙門 老子知者不知
君子 沙門至道何不是非 曲直豈非德行 不可
不知愚人不能能行不能能行國之寶之內不能不能
故云國寶牟子 誰知其內不出其內文彩 不分
言辭 自若得道 豈不自行滿 利人國寶春秋
齊威王二十四齊王 寡人 車前十二何以
寡人 守一使 不敢路不拾遺以此為千里豈直十二乘車
能行國寶 佛乘能化圓頓 無緣學佛 學佛策勵下令
如來利人勸說 即是法化人法 一心利物祕密 真實不窮無量
無邊一切法名為理體 開示眾生 外來體用
之內行解因果一切 放光智德
定慧即是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 以此三德
無明 展轉相生以下定慧
二輪 二輪定慧高升 定慧雪山大士 帝釋荷負菩提重擔
二輪運載 飛升持戒未知 戒具借以定慧同時 止觀成功
草木 淮南子 山海經高山郭璞
說文美色好色青青有人止觀解行
前行止觀成就功能 行解煩雜香城 明法行解成就
投身香城 賣身雪山童子 羅剎投身 妙行自行
如法諸子 毒藥本心見思五濁 故云深入菩提心 不能大經
二十三譬如殺害調即時調 惡心眾生煩惱大菩薩佛法聞法因之
以是聽法因緣大涅槃 宿世聞法可解 慧眼大品智慧
諸法故知凡夫二乘 不解 身等無行無行不能 故云不覺
解故不知宿大乘行解 罪人有損 無益讚佛眾生故云 假設使厭世
不能故經云非我 根本 枝葉大品般若波羅蜜 根本二乘行經枝葉
魔事無常 二乘大乘菩提心 大品善男子親近般若
不從大家乞食作務 菩薩魔事菩薩般若二乘 行經魔事大論有人 聞法受戒般若學而
般若聲聞弟子般若不解 不得滋味聲聞求道 般若信受聲聞般若 先後定義相應
聞法毘曇即是般若五部 律藏即是尸羅阿毘曇中分即是 本生經即是六度今文
獼猴有人 不識帝釋聞人天帝飛行 獼猴帝釋生敬重便
作禮瓦礫大經 攀附枝葉瓦礫不識 獼猴不識一種下次 他人聞已
一往 不能 安心六十四是故
法實不受調 融通混同法界覺察求覓反照 契理寂滅
如此不一 車行故知 如下
不了一切 無行若是 弟子可知墮落百論外人
有所 夜遊
無行佛教無明總結 應對無行解人解行高尚 行解高尚卑劣 解行

[0280c01] ○ 可見止觀止觀 但是止觀 即是立體
唯一從事一一不思議理即事故一一境相
不同中文 分別 三障三德次生
中意陰入生下能所 出生生起 著述無不生起下文
復次文具二義 大品聲聞念處引證 大品般若法門無不
五陰為首五陰念處行人 現前下文料簡二義言重 生死重沓名為凡夫不捨二乘
菩薩 生死生死是故菩薩 行人是故
相等之中二義必須次第如下家用十法不同清淨
真如無生無漏如是觀 準行為首 一一觀法老子
身為世間人保護 五陰後生煩惱 四大 分合五陰無始未曾
煩惱故云觀察 順流煩惱 逆流如觀始覺
煩惱所以爾雅大路 中庭隨之 不知
逆流四大 煩惱次生病患即是心病即是煩惱無始相隨
違逆名為故云 不覺病患四大色陰煩惱稱為四分故云四分煩惱
煩惱故云由此二觀 故云衝擊第八衝擊四時五行
四毒蛇成病無量 尋常散善業相 業相
故云故云 生死業相生死生死 生死大論生死載人
曠野自在無能禁止先世 種種業力世界第一業相損益不同
萌生惡習善報果相惡報 魔事文中
無始有漏善生魔界 涅槃善生菩提 留難生事
菩提涅槃 善生 魔界 留難出生
觀察宿 現在所致宿 如下明禪 縱恣明見後生
觀見暫息智者涅槃 增上慢全無但是不了法門大小 階位深淺高名增上慢增上
從小大小初小 四禪四果大乘 記者大乘大品 不和比丘菩薩如是
菩薩般若作證須陀洹乃至 七十七八十菩薩 諸佛菩提父母兄弟姊妹
增上慢身子身子退 生死起先 破見故云大品
並且而已大品菩薩 大品不久行者般若 泥犁隨喜菩薩不久 六度供養種善根善友
不善自性空迴向如是 菩薩般若乃至種智十八空 菩薩品等 菩薩及第僧祇
及第三祇別教初心中道中道故且菩薩屬於 可見聖人方便
既是圓教方便方便實名 聖法聖法故云 故知陰入
陰入 煩惱 名為使
方便名為煩惱 中道名為是故 不下
識相發文 二十第十 十八
相對故云不對 四一中一 但是
次第初次 初二止觀不論現在 三相不同不同大意
文成 法界名為二種名為 相對易見在前
法義在後初文陰入法界 寂靜第四何須 不同二乘生死涅槃
故云寶篋實相 方丈淨名世尊 機緣
聲聞諸菩薩不堪 文殊受命問疾 大眾無數千萬隨從國王大臣
無常文殊 自問生滅大士調伏廣說 菩薩不思議觀眾生畢竟佛道
不二門高座 受禮大士 二乘所知大乘大士 醍醐
菴園印定因時 法界使淨名一切諸法菩提使致敬
目前息心 如初不思議 病者純陀 三修三十
五行十功德六師如是法界法華 罪福法界十方 十界十界法界名為
初文故云 眾生 以此
中道即是 雙非二邊不可得普門示現 偏好六界二乘佛菩薩
證得法華三昧不思議自在安能 三十三身何啻 方等何者
方等有漏業相不能 法界何啻 方等設有觀法 設使
魔事即如 觀心三毒禪心法界即是
正見法界不動亦復如是。經文 分別上文中說
通義不動淨名 諸見不動生死不捨 侍者隨順
法界無處還是煩惱同異增上 利鈍不專增上煩惱
空也種種 調伏眾生大經三十菩薩 眾生憍慢雙非
可見觀空 眾生不空即是 即是不空三諦
即是下劣二乘二乘法界菩薩菩薩 權實三諦雙非
一一 名為 俱起相次
起名同類 煩惱不可可知 可知
無非法界 二義 一一不足
名為中一 不足不成 中止明體始終始終
背捨初禪具有根本名為 淺深初禪名為 背捨受想
四禪 不及最為 陰入不論不論
煩惱利鈍使名為 無言名為剎那 三毒名為四大
鬼魔相生相剋 可知相對 各自相望
二乘 佛法四句 相望
乃至四果二乘四諦 相望因緣相 相望四諦二相
因緣名為菩薩 自行三教相望 下文作意作意異義如下
煩惱中說煩惱 煩惱諸法法身三十六 為例法則不同分別三十六
四句一句三十二 初二意義可知應須 第三一向緣理
四句不成第三緣理 第四三十二 何故
煩惱 煩惱 通途煩惱宿煩惱
宿貪欲宿瞋恚 陰入 發生未能
通途煩惱宿煩惱 名為 作意通名 既成十六十六
根本四句合為三十六 使何故善惡 宿輕重現觀
不同是故有損差別應須 善惡損益陰入無記不論 善惡無記善惡不同 有損煩惱皆是
皆是不善六度 惡相即是 二乘即是
中外 損益即是即是善惡善惡流入海風一向
止觀一向 隨之惡道止觀 觀照止寂
即此 不復以為自得 可知有損
損益可知難易 善惡損益中說 去取初文不可 可畏止觀初文
乃至十法出沒研覈三障 二乘業障出世 得名二乘
菩薩不同三藏有漏 三藏三地學人 無學無漏別教
無漏登地 分別初心 故此分別若爾有漏
有漏業障通論無不 三障便 名為煩惱是故 二乘菩薩名為業障無漏
宿因出界 故云 五品六根四魔二乘菩薩行 中善善行
行陰小乘大地 煩惱不善 十四相應大乘遍行
十一隨煩惱二十不定 小乘心所法受想並行 大地相應
餘者煩惱魔 無為何以行陰二乘 菩薩無為
證實之前屬於現在 慧命破法身故何以 屬於福慧相對
相對解脫解脫現身調 眾生若爾應身法身 即是法身體用即是般若三身
古譯經論 惱人使近代釋典
訛字 止觀利用
順從無漏二義止觀二法
可見初二 止觀宿 修文三義但是分別
因緣 何以因緣 修行
過現 以內知識 前後隨一宿生來 菩提名為名利
二乘菩薩佛境名為 宿 不久 乃至四禪四禪階級寄禪
云云乃至念佛 二乘菩薩 煩惱得以
善惡損益四句難易四句 故云
惡人故云 欲生故云 故云善惡一度不復
即是善生故云求救 欲生 故云
惡道善惡 即是四更 不已去聲有人第一第四
第二第三去聲 道智法眼 先達凡情
後生 自行保重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之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毘陵沙門湛然

[0284c05] ◎料簡中都十六問答初一問答 何故陰入不同 種別亦復無量乃至二乘
方便正行三教菩薩諸位不同故云 法性 種子觀行數法
至於問答 四句通問二義
下文中文 行人身為 故云非但乃至菩薩
且如 因果 通名
煩惱名為 令人三界 通論
乃至念處二乘 不依在後故云二乘菩薩 出界生死內外不同
故云界外名為 通名 業者
欲界故云煩惱煩惱 無業至於 便故云煩惱正言 煩惱界繫長時
故云欲界欲界 令人三界釋梵統領 佛弟子生死不得煩惱 煩惱發出煩惱不同
名為 通惑有別義通因果應須菩薩三藏
通惑名為是故應從 病重如來耆婆有害
云何 故業病者 色身有道病者
退菩提三災病者明禪 災患別名洪範五行 有害名為春秋
不識 所在分齊故知俱舍水火火災
水災如是七七火災七七水災更次火災風災 十六風災何故
初禪二禪三禪二禪初禪 三禪初二是故劫劫 初禪初禪一劫必經 二禪二禪第三天中風災
必經六十四三禪三禪第三 是故初禪覺觀火災二禪 有喜有水三禪有風 四禪喘息喜樂
第四禪喘息三通喘息覺觀喜樂二乘菩薩病者菩薩未見二乘有空淨名病故故云
故云即是中空 故云煩惱 作業二乘菩薩無漏
餘者行陰是故餘者其中即是陰魔煩惱 心數
煩惱故此 未到定未到地得名故云二乘菩薩 大經根本四禪名為
以為 二乘菩薩 根本 通明兩句九想已去
三定大經二十五 男子一切眾生具足三定 佛性一切眾生具足初禪
因緣修習大地中心 實屬善惡心數 通有定名用大心數大地
在於初禪二乘菩薩 陰入我見眾生見通論 知見陰入總攬 眾生
陰入煩惱五見九十八使 具足九十八通名煩惱故云煩惱 五見命者見者連續 一期尋常
作者戒取 見者有所修禪定名作 出道出道戒取 驅策使作者苦樂使
其後欲界使生死 邊見生死陰入 故云生計
我見二乘菩薩直道名為大經菩薩兜率生子
出家乃至入滅二乘 地前菩薩現身名為 受用真實 十六知見大品大論廣解
眾生父母生子養育 眾數我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人見行人五受後身 果報後世果報七知五根五塵見者
根塵邪見名次 經論法界次第不依 次第 攝入魔境不同梵王氣類
眾數攝入受者攝入 知者見者攝入煩惱陰入我慢 我我所名為我慢俱舍我所
煩惱慢慢俱舍 名為煩惱不如名為
不如憍慢 雖然等心高舉名為 無不自舉自矜
見大 如來增上慢 二乘菩薩位
正當增上邪慢 人中 通稱二乘 四諦四念處因緣四諦但是
四諦法名便四諦 因緣陰入四念處苦諦四念 陰入四念處病患
身受苦諦 集諦道諦煩惱 業相因之中心心念處集諦
心所中心法念處集諦 菩薩法念處滅諦 有為無為念處
無為法四諦之中 苦諦故云四念四諦 念處苦諦觀念道諦 念處陰入禪定二乘菩薩四境
開合念處方便 可見四弘四諦 四弘分別可解
四問 互通觀行人為 以此
乃至通名菩薩 通稱陰入乃至通稱菩薩 法名是故能行行人
何者 發心菩薩菩薩 是故文中通稱菩薩
知行發心菩薩 理性一切眾生當作豈非菩薩 法云
通稱二乘法華 應化退菩提增上慢佛道 即是應化增上慢二乘正當
菩薩 退菩提心在下退 二乘退菩薩 大小在下應分
無漏佛道 發心問答 別名無常 既得通稱二乘菩薩
三乘三乘無常無常 三乘三乘無常有無 三界外有無菩薩
二乘無常問答 中分解義有漏 無常無常何故
無漏界皆是 不同名為 有界二乘
有界內外不同故云 無漏得名界外名為 無常亦復如是 大法內外問答
二乘 非有得名有漏二乘
差別故云二乘菩薩 有界有界問答通義法名乃至無常有漏一向
有別不同何須故云 即是三句第二次復第三 便釋出故云
分別 第三不無同異陰入 二義何者
二義使義通得名 二義展轉相異名為
展轉互通一法二義 一法 二義一者二者
互通他者 無異 有別故云以此
對於互通故云不然是故 二義 何所 不以第二二義
不成若爾 煩惱病患陰入二義 陰入何者煩惱諸法
四大治病 煩惱無二用大 煩惱不得以為諸法 故經云煩惱先後煩惱
有身煩惱陰入 觀本煩惱有身 過去云何得以 豈可是故煩惱
二義過去是故 現在 不生無二可見
便釋出第四不思議次第無非法界一切不思議
不語 一切一切非一非一 菩薩一切一切非一非一
問答 有別 雖是 屬於煩惱煩惱
別稱如是 業受別名自由 是故不受別名故云
解發位次功能 五品之前 不得
不同 不等答問不同
互通文具 四念
四念乃至無我 得名淨名樂觀大經聚落遠望
如是凡夫智者 無我大經 分別十八界一一
心煩各各不同 煩惱九想 不同四大調
禪病十善業三業 各別十惡無漏 楞嚴不同陰魔
大經菩薩驅逐 天魔波旬來者繫縛 二種一者二者
五處不淨觀 如理首楞嚴舍利子 三昧不為佛言唯然眉間
一切舍利弗佛言首楞嚴三昧三昧 佛滅度後說
亦復如是六妙門門前 不同同心道品道品界內戒取不同十六
知見無常苦空大小 大乘得佛果究竟增上慢小乘四果四果
增上慢小乘無常四果不同 四諦因緣二乘三藏二乘
二乘以上佛道六度菩薩 三祇發心 二義一者
同分三科可知二者 不同五陰 不思議
色心以為 色心別有 不盡以為如何
不思議 思議不可思議 色心理性妙智不覺
不知聞名即是 小乘中有 善惡無記乃至法性等等初心
無記以為以為 不已無記向來 二而一
乃至等等亦復如是何者二而一
展轉善惡等位 在外方便在內無漏 羅漢法性方便得法
法性豈非小乘小乘一中不思議 智相不思議境智宛然
無記乃至 等等如是展轉所為 小乘 不思議
小乘大品法華 轉義何以父母所生 見聞三千大千大品
六根清淨得名 五分 五分以此
所得進退諸相不同 不同五分 五分 可知
(云云) 。 五分
四解隨一 退 三教
解發無生乃至六根 乃至十信作意矜持
退一品 所得
淺深可知 除名退 則是則是可知
不能是故 五分 五分 相會六即十地相會
五分法相義理 會通六即十地不可以五分 妙覺不可使退 五品
不可以六即 意中 不思議中一
十界法性名為 法性名為 能所數量一法 虛空云何性空十法界十法
即是有緣有緣得名 不思議初文不思議無相 無相十界無相
觀智宛然無能 觀智宛然十界 能所 不思議須彌相容
希奇世間罕有不思議須彌 須彌 須彌蓮華大經蓮華
可謂希有大經十六 有人思議佛言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修羅思議如此但是 不思議增一阿含 不思議世界眾生佛土
華嚴自在天王寶女 語音音樂一一復出 但是不測不思議
須彌神力神力乃是 非常有人大小無相自性大小
大小他性 大小所立相大 大相他性大小
共性大小 是非大小是非 大小無相 華嚴經一塵中有大千經卷一念
微塵諸法經卷芥子須彌理實即今 一念心性真如契此難思
理性無能能所宛然 名曰能行契此名為 故云理則今文
淨名疏解不思議品菩薩解脫 不可思議菩薩解脫須彌 芥子乃至一品如是說 解脫事用無窮故云乃至不能
經文。無不 佛菩薩解脫即真真性解脫菩薩解脫觀照名實
解脫須彌 方便解脫文具以前三教 心性三教明心 真性名為
起用故云理則真性 關外大小由於契理法界內外唯一
是故二智森然佛眼種智真空 無非 心性一一十界 一一十界
法爾一念道理一界 一界 中一
十因十因 通理文中中間童女
心論童女長者隨伴 從母唯有 便童女便
頂上便發誓法界 我身誓願火輪捨命
地獄弘誓願 佛界記者 佛心記者地獄界大品觀空
以是事故遠離菩提善知識 久久般若波羅蜜 重於四禁過於五逆菩薩
略明從事 十界故云凡聖 即是凡聖 不可不可
不同一佛 十界不可以佛果 十界不可以地獄界以為凡夫地 佛果滿從事十界初地
十界乃至凡夫但是理具 一界各各一往 而言一念
十界因果何者一界 十界十如十如因果因緣 屬於果報一念
正因佛藏佛見一切眾生心中 如來結跏趺坐佛果是故 下地因果但是理性所以有果
一念任運 待遇作意起名 一心十界 是故釋疑
法性自爾凡聖悉皆 異名第三 分別如法外道
不同二教 自然非自然 自然第一四弘法性
小乘一心 何須一家觀門該攝一切十方三世一切因果
即是空中理性 觀心小乘 觀心一心諸法
別教初心次第十界次第通教三藏寂滅真空
等人何須何者云心 不同是故不須 不識空中 發心畢竟成正覺十界
復學內心三千不知 三千三千 內外照理
差別識心 得名能所相對第一 陰入 初文附小略釋三科
五陰下列釋名今文 釋名因果婆沙 聚義
雜物以為乃至一處 乃至三世內外名為中間 可知五取蘊差別
無漏取蘊唯有 蘊積俱舍 五根心所
受想即是心王 婆沙道義 義倉
可見今文道義釋義根塵互相 所得便心心流入根境
名為論文 使心心所得流入俱舍中法 婆沙分別
山中種類不同俱舍 種族婆沙可以 三義根塵 可知法界同法乃至
十二分別出體 今文開合 婆沙開合俱舍
不須 法入法界今文故云法入色心
但是 法界十界 不須法入法界
法入中有無表色心所 相應無為法心所 相應非心無為法三聚
無為在下二乘非得在下 道觀無想在此 經部大乘法相同時意識五塵
法入分屬分屬 觀心五識五意 第六引起三心
三心同異 識陰心王如何心王 觀心數人
不同數人即是薩婆多論師 前後論師薩婆多 同心四心各別自有
相應並不用心 空門前後 不得使故云不得 在前中央名為是故
四念釋疑疑云何故念處 中央言說便次第 分別境相三科不同
中心 不同五陰 三科開合識界
不得 是故經論不同 見愛起名污穢
善惡果報 即是工巧善根念處 五方便善根
但是對治是故不論念處 無漏方便大小教證正法 華嚴種種五陰 十界世間下次境相難思
寧可凡心世間人中一種 六道六道出世下文不思議
眼下肉眼世智猶如三惑 不見真諦 中道彌生界內名為
界外名為四角鹿 不知色聲 聞見縱令而言
引證佛世 一門不同毘曇七方便 常見異能成實觀空 滅後不易
去世佛滅不知龍樹 佛滅造論毘曇同時前後四句三假幻化 界內識心總攬
經論 阿含大論 一念識心
治病不過一種不過 若爾觀心何故第四 陰界諸法
是故下文觀心非但一切 一切攝心四念處非但唯識 香味當下
陰入 唯有有為之中存心
心所觀心置於心所 餘下五識五意及第六識三心何等識心所生三心
五識五意 煩惱無記第六 煩惱分別
五識五意在下 探取不思議 一念十界三科一界五陰 識心達心一切法
方能一切色心一一無非一一無非是故丈尺全體 心下觀法觀法但是不思議不思議
故此 二分遠近近期 觀法相從
可見下生次第 可見四念處初四 不思議煩惱
即是菩提煩惱菩提生死涅槃亦復如是應須發心弘誓應須安心
莊嚴以此定慧度眾生名為無上不成故知由於下去生起今文
以此四法前後 善用十如 指掌譬如
巧匠長阿含天帝修羅戰勝 名為最勝東西由旬南北六十由旬 間有七支露臺一一臺上
一一玉女使皆是天帝衣食 莊嚴世界無比最勝得勝得勝
下文周匝間隙十法 不密十法 十法上天
第一義天巍巍昂昂 別教所知 揆度
筆墨 觀法亦復如是圖寫 修習得佛大綱猶如 之外得佛法意猶如逼真
猶如實體名為骨法 解義精靈十法生氣 所知 以此
語文 釋文 不密巍巍
微妙圖寫生氣
十法通有 思議實相十法界發心下化眾生 發誓安心
十四相望 至寶著名道品 品相
法相至極 安忍違順相望無著 入住三法
不思議總論一一自相 一一至極漸深 七法名為
諸法故云收束十法 小名 發心安心
唯有第七正名第九安忍第十無著不息 一乘名為 名為
收入四教十六乃至五時八教一期 開顯一乘
當分教主所知世間 方法準則安心 次第
中有無著相似 至於名為 究竟分得可通如來 十法既是法華是故用法
大通智勝佛以為 寂滅道場以為本門 本行菩薩道以為成佛以為
二門十法身子方便四十餘年種種調法華開權
殷勤五千枝葉 四一五佛上根人名 未解譬喻根器因緣
聯綿十法十法大車 在於未見華嚴 華嚴圓頓
法華 五時何須 是故正在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毘陵沙門湛然

[0292b21] ◎觀心正解十法 廣明 不思議直指
一切法文本 不思議造物有所 能所是故今文
是故 思議 思議中文在於
思議不思議易解 易解思議十界 同在一心一心十界思議
地獄乃至佛界而已次第十界歷歷不違人見便思議不思議實施
開權顯實權實相待 悉皆如是思議 佛法佛界 不可思議思議如此
思議佛界究竟過於思議思議思議大小乘云心 教權云心
思議思議佛法 皆是實相無非法界 界內三惡
二乘 三教四弘能所諸法次第炳然 思議二法所以大意
略釋四科偏圓 如是方便十法
阿伽之下非一故云時長 法顯不思議
異義非一三諦不出 修性華嚴 境相云心即是
第十八如來菩薩 心如工畫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 無法眾生
眾生差別欲求 一切應當如是觀諸如來不解 今文如何一切差別
不出一者即是二者 不出三世三世一者 無始現在乃至 未來際一切不出十界百界千如三千
世間二者即是現在同業 一切 一切所見不同
聖人變化 眾生變心所見理具有事 理具法界任運
權實種種不出 三世間法界法界法界 名義異義法界
諸法界分不同一切 三諦界分三諦 三字離合不同
法性諸法三諦 不可三諦始終 法性即是實相實相三諦具足
文中三字真諦十數 十法是故 空法故云十法界下次
俗諦十法差別 十法有界故云十法界 中道作法十法無非真如法界十法界十法界三字
十字法界十法 十法界三字 三諦三諦無形
不可即此 空中無二心性不動 三千 十法界下次法相
世間一一世間十如 世間十界五陰實法假名眾生 五陰世間五陰釋論下次佛法五陰
大論涅槃無上五陰 無量義經大論云何得知涅槃 無上五陰不可
大經無量義云何得知 涅槃大經受想 涅槃無常俱舍 取蘊名為如是無常
五陰下次眾生世間五指 假名大論下次論證成佛 眾生大經差別世間三十四
浮陀初生嬰孩童子
老死枝葉世間所居下次國土世間四土
十界眾生所居仁王下次有所 名為有所 不疑不信 引證佛界三義三十總結
不思議 何必六道實施 不論 五意一者人天二者
輪迴菩薩境相 四者不可思議五者 法門今文正在第四 第五兼用第二第三教門三世
大論百八三昧 世間三昧三昧 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陰世間 一切住處三昧三昧住世
不樂世間世間有無世間 前列世間一切法 可畏有漏名為世間二乘
世間故云可畏大經十六梵行品 世間解世間 世間五陰 (五陰世間) 世間十方阿僧祇 (國土世間)
世間一切凡夫 (六界眾生) 世間 蓮花 (二乘) 世間諸菩薩 (二乘) 世間 五欲 (世間)
故知不出 十如十界 下次十如十如法華 權實正體
是故故經云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 相等諸法實相實相 實相使一念 十界三諦
不語十如因果不備三世間依正 不盡十如南嶽 天台大師三轉 空也
不同以是中道 一一三諦 若是性相
十界五陰十如使 可見相中有法中水 別異名為面色
爾雅 廣雅十界相望 可知
漢末相者相者社稷 即便曹公相者相者 相者大哭天下
鼎峙四海三分後漢 王莽十八劉玄四百
十六後漢董卓作亂太后 洛陽五星五嶽崩裂流行 振動穿五十
二十州縣群臣餓死 安元校尉曹參之後機警有權
飛鷹走狗遊蕩無度世人 南陽別有相者不知見天未見天下
非命不能校尉尚書袁紹天子冀州十三丞相十八
自稱十九劉備 涿郡州郡少孤 為生東南桑樹
罿罿小車往來 貴人小時兒戲 車蓋叔父 年長不樂讀書走狗
音樂衣服七尺 喜怒形於色 建安二十皇后皇太子
十一自稱劉備自稱漢中 不能曹公 得無生相即如彌勒
遠近記者鴿成佛法師品 一句一偈常不輕記者彌勒賢劫九百九十五法華
二門得無乃至一生 楞嚴授記堅意惡魔 漸漸首楞嚴三昧乃至成佛堅意
如來不淨如來 何故一切眾生堅意 一者發心流轉
人間好樂佛法千萬億 發心千萬億阿僧祇劫行菩薩道 供養佛化眾生若干 迦葉白佛一切眾生世尊
佛言仁者善哉妄稱眾生唯有 能量眾生發心 善根好樂大法慈悲心發心
退發心三密記者菩薩 六度功德滿足天龍八部 菩薩幾時菩提弟子眾數
如何授記皆知 不知無生忍記者大眾顯露 發心最遠
發心無生最近是故遠近 十界如是正解中有
既有本末 三諦燧人 燧人
正意鄭玄 論語四時不同
大經乾草四法和合 今文燧人止觀助道如草斷惑
猶如利他一切世間 共許涅槃常住法華經不明
非常 法華十如應分權實涅槃 淨名體力可見 煩惱病故用以
有心莫不十界 十界 涅槃無餘
解脫法樂 得無餘者二乘得法五分 餘者分為五法
名為法身五法 事理無漏二種解脫了解 廣解擇滅
界繫二乘田中 不生未來名為復生 無餘無生不生
中有無生 此間古者 四時不同
五穀 爾雅五穀即是 大經三十四
名為無漏迦葉世尊 云何佛言
二種一者二者 三業得名  因故無漏名為
因故即是習果報果故云方能無漏是故無漏不受不生菩薩
正因何故正因色心正因 全心修德性德並不色心因緣 逆順因緣逆順便
界內法如界內 二乘界外二乘無明 界外界內 無明界外法如菩薩
菩薩多種不同後說界外 中道無明 可知性體但是因緣
但是因緣功能作者因緣運用 因緣習果報果故知 因緣廣說始終是故界外 無明大乘三佛
身故名為文約現生 斷惑 (云云) 。瓔珞 慧眼菩薩文殊如來相好
文殊如來色身法身 慧眼貪欲內心 無相如何成法
如來法身慧眼色身 法身觀察如來身 據此四句分別色有
眾生世間假實 國土四土 淨名不同
各異當分所居各別 多少淨名四土 種差不同 當今世間一同同居
方便不同方便四方便 下品寂光不同中品寂光不同上品寂光不同寂光不同寂光
不同第十 差別不異寂光寂光 今文不論世間 差別同居善惡今文
十界各各不同應須 六道以為善惡十如 人天無漏即是方便佛菩薩 義通上品寂光

[0295c20] ○ 心下結成一心圓融 三諦既已開釋人生 一念一念三千成道
一身一念法界無心而已 不無剎那無間相續 斷絕一剎那三千具足八相 可知三千三德金光明
法身初發心顯現不退 如來不退解脫金剛般若 如來法身故知具足
景福 無心三千具足大師覺意 三昧觀心食法誦經小止觀心觀
等觀三假一念 三千具足乃至觀心論三十六四心一念三千四念處 中略觀心十界而已止觀
三千指南乃是窮究 心中所行法門 讀者無異三千初心
後心不二凡夫心中 諸佛菩薩中心後心 漸減乃至成佛唯一佛界如何後心
一家法界十界 不二觀音 事理凡聖始終修性一切
可見料簡如來不斷 闡提不斷性善一意 性善 莊嚴資助福德莊嚴
二果因果 三千空性三千假性 三千中性正因是故
不斷正因不知不斷故知 不出三千既有 具有闡提何等
闡提修善有性如來 有性善惡何以不斷但是善惡法門不可一切世間
無能經卷豈能法門 不能法門闡提 不斷性善如來不斷 應當闡提
不了性善 修善是故修善 不得不斷
不為是故不得自在法門闡提 如來差別故知善於 修性
生死涅槃煩惱 十二因緣即是三德如是無量無不 闡提所持 種子內外
無記真如種子何處 故知為了 神通惡化作意通同外道 二乘不同明鏡任運大經
十二佛性闡提善根 境界佛性善根闡提 佛性
正因佛性 為了如此 不了義了義闡提善人
有性闡提修善善根闡提 善根無不退 舉例八相
俱舍生生等於 一有四相四相 以此一切法
有為生生所謂生生大生 等於三相 一有能者無窮 所謂一有相大大相
大相三大 俱起一本故云三大 如是故此八相 三千亦復如是三千八相一心
心下一念尚無 一念心中三千法實大經三十三佛性
一法十法百法 萬法菩提一切善惡無記 佛性。經文非一乃至善惡 即是佛性善惡無記三千故知三千
三千具足三佛下文結成三諦 無理 不思議次第十界思議其實思議不思議
一心何須

[0296c24] ○ 修德不思議即是自行行相問答行體理性
研覈其實生計 四句 歸本一念三千問答料簡
理性料簡 理具變為一一 非理所以料簡
理具理具初文 料簡法性自爾一塵 大千經卷故知玄旨
不同三教三教 俗諦因緣無生 凡情
成性 無明阿黎耶識無始 故云不同 俱生現行
自性他性法性 法性非心其所 法性非心 法性非心法性
不許攝論 道理其所法性 之外依持法性
依持義理是故 不成即是不許法性依持 下次經論經論
論師 一邊大品 初文四句結成
云心法性 一切法縱使
今文四句不可 不無四句不可 三千亦復如是二師 一邊
隨宜觀心論中觀一句 三十六由於 法性以為內外
心境生滅乃至 相望三千為生四句三千故此生滅
故知法性 是故四句
不生共生諸法 不生不生云何故云 性相猶如水火水火和合損壞
生法第四不滅雙非無能云何更生三千四句
四句一一 四者
第三第四可解 是以 總論諸法
便 離生三千不能三千 生法雙非心性相如
既是生滅雙非 雙非生滅心體其實雙非但是 是故不可以
無生言語結成不思議 結成理性 結成修德大經引證生生
四不可說引證四句 不生生生 不生不生
不生第三第四 雙非初二 料簡文中一心任運
一念 三千 不可得三千不可得不得 三諦宛然

[0297c19] ○前生 自行滿 前生二諦第一義諦
自行不生世諦 四句三千三千 大品世尊
自行佛言如是龍樹大經不可 因緣有利
緣故四句前生 自行慈悲憐愍 利他四句 四句慈悲
不同八相發起權實初心無性後心習果 無生忍自行
何故 自行何故自行不同聖人 受者
三句 世界四悉檀 十六
受者一句二三觀心論 三十六 世界四者
善知識即是水銀 即是異名 歡喜世界為人
即是發心發心 即是 慈善
先尼四句無著 無著有著先尼梵志 小乘大乘大論四十七 佛法中有先尼
不生云何般若波羅 不以有相不以無相 何故先尼 因緣說法乃至無有人心
不信是故須菩提小乘 有法大乘論文先尼有著小乘法空大乘法空小乘
阿含老死老死體性自行 不在因緣即是第一義
自行即世第一義諦四下 體性四一十六
悉檀故云即世 即是終日終日雙非終日照說
立即立即經論 天親重申本意 逗機一門論師
使後學不同 論主 今文悉檀據理不可說
不可說十六隨宜教門大體適時 出世教門大體皆是因緣和合諸法
自若屬於 大體故云無明法性無明 法性
因緣和合有成無明緣法 明暗和合諸法自行 緣生因緣生相對 染淨和合因緣自行
無明以內理具理具真如 不見內外 不了是故種子
真實 染淨因緣 故知四句 諸法和合性所以至理
緣起邊緣不能不生 無生和合尚無 宛然和合性不無
緣成一切無明 一法不少妙理 何者指法無明 無明法性名下
教體三科 世間三諦識心至此總結三諦 皆是初一心下諸法
五陰十二入一界 十八界三科即是五陰世間眾生 眾生世間國土國土世間
十如法性教體 三諦初文即是結成三諦如是若一一切法結成三觀一空 一切三觀非但空空
淨名 三觀 一者別教二者
今文但是方等部 如觀眾生品等三觀三觀佛道入不二門 一心三觀正當因緣結成三智
上下權實三觀 故云一切 結成成教 止觀故云無非故此
止觀即是 不定大意圓頓 止觀同一圓頓
以此三觀 趣入對於三教不可得 一切法不定
一一諸法 諸法不思議 何故三觀乃至
得名 同歸軌則使 名為
因果 成果未嘗 滿歸宗
如意珠 三千明理乃至十界權實八相心法前後四句正用
前來理性 結成第一義天天然理體 雜染無非佛法
名為一剎那故云大論古佛 舍利滿菩提妙果 功能欲生一切 名為不出
四弘七寶 瑠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不出 道品陀羅尼
二寶二門 不出自性他性
外入兩句 從不他用 前後多少任運化名 名為五味不同
祕密不定不同 適時增減並非 故云故云稱意
名為名為不窮 乃至依正 去聲上聲
去聲大經無上法雨 無故不盡自若 不出三諦可知
可見明體 色法如是心神不思議 大論十一隨念四事
三毒無等者無謂有如 並不
三千 一念如法法性 法性非有不覺 不一無明一念
無明一念不出法性 莊周亦復如是無明如夢 百年一念無實猶如三千
郭璞 翱翔無明無明 法性一心一切百年無明
法性一切一心 云云 心性不思議 百年
借喻可通 未可論衡靜泰無理安樂行 莊周可知
如意珠二三 非情 不思議不思議功能
九法滿足由於 時下收入一心事理 一念上行先後

[0299c26] ○ 發心大志不依三諦菩提 即是即是所行
有情無始隨逐不知 法界 名為 名為中文唯有
慈悲利他起誓何故後方發心發心中意 緣理
便先慈便 離苦先後 故云一切苦苦集
十界一念故云一切 不明一念三千如何 三千不出一念無明是故唯有苦因 無明法性是故
思惟起誓次第 初文即是三途 三途三惡而今今世三途 三界不出
驚歎設使 有人假設常在流轉假使 無漏名為 得人
天樂三途由此三途 天樂
有福 以為招罪 名為
虛構名為出世名為 結集名為 名為貪愛真理 修福五欲
增生有相 牛皮戒定慧有相 人天 三途大論利養
身入 得人三學 如是無明果報
有相猶如不固 生死猶如 旋流無道
善本菩提 生死苦 虎尾蛇頭驚懼
戰慄所以起誓文中凡夫生死六度二乘 三藏菩薩
二乘六道 名為即是假令 二乘因果更生
並不三藏 不能名為隘路大經第二聲聞緣覺猶如隘路不受並行
名為故云 空名隘路菩薩行背捨 煩惱生死損害涅槃是故
三界皆是生死住處名為周遍 名為三界名為辛苦菩提 名為 五塵求解
煩惱智慧名為生死 名為草菴發大心 不肯前進名為不信 二乘是故
方等未免名為不信方等 不解不行名為不識迦葉猶如 不知是故可悲不識別理是故 可悲思惟
思惟弘誓悲願 魚骨鯁喉如是傷痛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毘陵沙門湛然

[0300c21] ◎起誓眾生 煩惱 無始經歷悲心
發誓緣理三諦三諦 可知 生下次第初文
即是空觀假觀 中觀一一 苦集何者
三藏通教鈍根 偏見別教通教 菩薩見愛二觀無明
解脫顯正中正中道雙非 不住
不住假而即是即是不二是故
不思議 名為四教一念故云 一切一念三千如何 一切三千不出一念法性是故唯有
知法無明是故眾生無道 求人二乘 菩提諸佛究竟
無道無道 瓦礫不識 螢光不識世間因果 發誓
滅諦 次第初文即是 空觀假觀
觀誓種樹思益中觀文中法門 佛果 中道 修證修證是故發誓
顯正圓教真正發心三教 所謂非空愛見三教 中道通名二乘
通名二乘入空菩薩名為三教通名愛見初發心 中道永不如此
誓願境智慈悲 智慧慈悲 能緣無緣 不思議無緣無念
慈悲法界任運拔苦自然不同次第慈悲 名下總結 不異
悲者便四弘互相 一念具足無後第一 (云云) 。觀心一念四諦
略明觀心可解

[0301b18] ○三明安心初文釋名法性 故云安心前生故云
弘誓故云 國語東西廣南諸法發心
事理釋名便 慈悲事事故云 有事但是即是 不安
安心中一具足四諦 弘誓安安 能所相稱名為妙行安心 利眾生斷惑
利眾生第三證實第四究竟 滿若爾從此安心乃至通名 無行枉死譬喻經
大哭名為
是故無行 安心安心 不同
應須隨事使行相 不見便於 大師止觀
明法以為法體法文無明即是法性 觀法無明大論六十九
無常法性無有九十一法性即是實相實相法性 無明法性 明法法性
不異 當下止觀安於法性 無明法性融水無明
不信不信法性 法性 法性下次
譬如劫火 三災中說虛空 大集經菩薩
十方諸佛大菩薩大空故云菩薩眾會 諸菩薩入眾現相 所以空海並不
大眾法外無法 二空說中一念成名微弱
隨念名為 性空空無不可得即是 法性觀行
能所可以 法界 不可得止觀
寂照故云 安可止觀故知 下文不動
即是不動 不動法性止觀 止觀得法故云觀智
不動法性 中止 無二金光明第一
大智法身法性止觀即是法界一念不安止觀不得
法性 云何心神 不定
不安不安應作 [-+] 。
即是屈原可作楚辭往來 不安
天文說文水鳥天雨 燕趙以為外來
今日明日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 不捨
漁父 大王春秋 不用得便
不可常 有人殉葬女子
不捨精進 使專修止觀誓死 故云乃至 安心乃是
不得以為次第下文 即是之一 法性四悉檀 中一對法
明教他者菩薩 利他中道 名為慧眼慧眼名為法眼任運
名為不可思議 一眼下次 弟子證聖羅漢
之類故知即是 第四 飲食由此嗜欲不得聖果
語言可食比丘尊者尊者 欲火
使比丘云何可食尊者語云一切飲食 無異觀察貪著
不淨即為說法阿羅漢 文選 女人弟子中有比丘信心
出家獲得四禪四果多方便 化作化作五百賈客 賈客殺害狼藉比丘即便 羅漢第三賈客長者
比丘大德比丘答言不許女人大德 其後比丘憐憫相望尊者次復變作
大河女人大德比丘在下 上流便白言大德爾時 想起愛欲即便
阿那含女人愛著 交通師生慚愧低頭 尊者語言阿羅漢云何 如此惡事將至懺悔
法要阿羅漢故知聖教開解有人成佛魔障不見梵王自知便阿羅漢他人
自知阿羅漢第三 聖人 教相不待不過未熟化名不待 化名不過金光明
化身自在眾生心 多種了別不待不過相應 相應行相說法相應現身
經意故知 法身應化 大海中有爾時
唯一三千 大經 第二為人猶如
針鋒閻浮提 芥子忉利天閻浮提 針鋒去世眾生
譬如無益 中醫 診脈猶如諸眾生三業 如觀身業如觀口業
如觀意業無機雖是不能 故云不能不解 有益不能意業 得益大師
眾生 得益故云大師自謙 不周後代病者 如下問言及其
即是身子小乘中善說法 轉法輪智慧第一大經三十 有身子目真知一闡提
因緣波羅奈舍利弗 弟子經歷 不得以是緣故邪見涅槃 無漏應得
受戒爾時人生邪見舍利弗云何為此弟子 顛倒說法弟子各異浣衣浣衣
教令邪見即為 說法聞已羅漢是故 眾生善知識莊嚴論浣衣 調凡夫具縛通論
六根五品無明 別論五品位六根清淨二縛 相似第一料簡文中
以為六根 稱為導師三藏菩薩一切 薩婆多 同異
毘曇十五 信行法行信行觀察法行 觀察薩婆多在於 見道觀察者正當曇無德
在世第一故云方便從容 數據見道論據根性 方便不同一向
德宗多少不同根性是故 阿毘曇使堅信 有如法人有如何故
堅信 毘曇 初文定慧 以內定慧
今文止觀二行 二行因為種子現有 德宗方便現在 是故宿
聞法二行 二十呪術二十 中毒乃至命終無有
大乘亦復如是眾生墮惡道思惟必得菩提 見佛即是信行思惟即是
法華思惟修習 聽聞正法思惟經論 久遠利鈍
得名不同一向 前生說法根性 根性
知根性病 止觀一一文中 法相二指三結悉檀初文
男子說法說法相隨 相應即便引用 圓教止觀
後來說法乃至 一一文中四教次第三觀語者
歡喜無不一切故知次第次第 三諦一心一一
次第三觀一心 三觀老子侯王以為天下
陰陽以為天地君臣 侯王 苦集滅諦因緣 無明滅則行滅彼岸
如此三乘故云 樂欲亢旱 小數隨便
不生降雨 華嚴 阿耨達龍王身心降雨滿閻浮提今文
四方 欲降一切眾生 微雨如是
不合四方通途 道品 隨時善根不生 善根三觀四教
禪定無量善法一切法 三藏見道法忍苦法智
比智順忍通教善根 寂滅無生別圓 善根
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因緣 今昔下去大論三十三第七
經論大同譬如 日月明淨塵霧阿修羅爾雅
通名雲霧
七曜七曜日月五星名為七曜 陰精五星熒惑西 北辰中央大戴
精氣精氣爾雅八方 翳翳八方是故 神靈變化精微道性不出陰陽 未知出世大經日月
塵霧修羅因緣諸眾生不能 煩惱對治 日光 赤色可見無實可見中論
大同小異大經二十六因緣不可 見者空中鳥迹不可見者 不可見者不可見者不專 不可見者微塵不可見者
不可見者相似不可 中論不可見者 今文煩惱不可 不可不見不可不見
散心不可見者 以為皆是密室 除外
第八如來迦葉云何佛性 佛言盲人造詣良醫良醫指示問言
答言不見二指指示問言 答言少見無量菩薩具足 六波羅蜜乃至十住未能如來
便少見別教十住故云未見 三乘三慧 三教小乘般若法華
涅槃無生三諦 空觀故云不見十住
少見十住下文如是菩薩位十地不了 故云對治世間
滅法出世不生不滅定能故云 世間生滅界內出世不生不滅 界外界內界外內外真俗
三諦三諦理即第一義如來 第一義入定第一義 凡夫凡夫第一義
文明入定禪定 電光第九見道即是第一義 通用
見諦電光見道無數一切種智第一義便 信行 法行三惡
舉世苦況出世燒然地獄 畜生如是苦苦期限無明 故云權實
四方四維如實爾雅西北東北未詳萬物
西南 可以生滅四諦無生 四諦界外多聞分別
據此四句多聞 樂欲信行世界 相從一偈四句
可見至道非道 道品分段變易名為非道界內 三途坑坎界外分段坑坎 ()
分別苦樂非道 間隔不同即世青蓮 赤蓮華有人白蓮華 為人大經第九
蓮華無不 第九譬如未成
一切種智種智即是 但是莊嚴即是
武將 吳起廉頗李牧 三惑
可以 七寶大經十九暗室 種種七寶不見 便大明
念言涅槃 眾生佛性眾生
佛性無明 文中智慧般若觀法第一義 等觀第一義名為
法實等觀般若 不移 周易以至於改用
真理名為煩惱 信行有為莊周 亡故無益
之外使 使天下 天下使天下使天下
自得安得以是而言 天下 天下 若是何曾展轉
故知 有言無行 須知 ()
不備 十度一度一切法無量不出 可見雙非方便故云
眾生是故一切 名為故云無二一切 當機故云 八風界內
違順八風四違八風爾雅凱風涼風西 上下頹風 ()
迴轉旋風 八風以為四方四維 八風朝露 大慈大明
大明般若 恚怒朝露即是念佛 如法妙道
阿伽良藥 釋名 次第不思議佛母
共生佛子父母可知 淨名經理體寂照佛身 法應二身三身具足
定慧名相一切 名為諸法住處 便宜對治乃是 善生正覺
借用 五分法身 五分大行 道者
貧苦開示悟入 皆是無生觀心釋故第 迴轉始終 須臾不同
自行止觀二行 說法自行 思惟十六
止觀自行止觀不合 (云云) 。 法行
樂欲世界 樂欲 心下為人 前生止觀初文世界
不生當下 停下校計念念 對治中一初文因為人中
當下 當下下次 第一義中一初文
開發初文即是 名為
信行信行 樂欲下次為人中一
下生 時下對治中一
當下第一義 不語得益 醫治第一義如如
不生迴轉可見復次 來意如法
乃是 二行有益法行 正從法行故云
法行以為 廣說一一一句乃至 初一坐下法行
法行為人 初二 可知對治
第一義何不第一義何必第一義 理氣第一義
信行法行可以 心地安心故云
加以飲食陰陽一一 合成其所 飲食對治陰陽
第一義一種故知 非但止觀中一 二師未見隨一 自行通途便
學者若爾 人天尚無至真大經 一向第三迦葉譬如長者 () ()
種種 (隨機) 一群 () 。 放牧 (弘教) 逐水 () 。醍醐 (常住) 乳酪
(人天二乘) 。放牧 [-+] () 。長者命終 (佛滅) 所有抄掠 (佛教) 。
無有婦女 () 。 [-+] (利養) 醍醐乳酪 ()
我等 () 安置 (持戒非常) 共相唯有皮囊可以。 (人天) 不知漿難得
(定慧方便不知尚無真常) 爾時醍醐 加之 (起見) 一切 (起見 )
二師偏執大理寂照定慧 不知何故種種 止觀
次第三觀一一各有二十八 次第一心 故云人見之後一心便 止觀一心一心
安心 願行相稱安心 圓頓圓頓對於次第
三觀一一前來一百二十八對本 一心一百二十八五百十二不見妄生穿鑿不異
不定不思議異名 三觀成為三智 即是一部 一意之中
一心即令妙行上下 便及第第三 說文不見自失安心
何在應從相承 成行 中一一句一一塵沙無明
法相迴轉即是無知無明 六十四不二即是一心相對 一百二十八五百十二
以次次第前後 次第一百 十八不可思議一中以為
之一一心一共五百 十二三觀別論 第六入空
中等無生 為首無生空門隨宜 不同一百二十八何啻
故知次第 五百十二止觀無不 大論中文
屬世世界 不生 故云更生第一 無生故云不復
出世法互相一一 必須 為期第一義故云
開權顯實次第次第不思議不思議 第一義
止觀但是方法心安 釋疑疑云一一行者必須 心安一句
法性不安唯一世界第一義 乃至乃至六十四 乃至六十四故云方便
心得安目下多人 不須 之一最後 一生唯一是故
多人始末非一 眾多爾雅
生下破法 來意設問不思議 設問故云法性清淨不合
一念三千是故不合 一念三千眾生 不思議不當一異 迷妄故事眾生無始全體
顛倒多少發心安心 故云 定慧處於法性名為四句 不安名為不安
得名隨事心境唯一善巧 安於諦定 何須至今
故云 相應安心 定慧初心 隨事調不同
安心如今 不虛法性 是故云安教門 是故兼具法體
莫非法性止觀無生 同體止觀破法無生 不同 無生經論教行
文字即是大品四十二大論 南嶽大師分為通約三乘 圓頓大品菩薩摩訶
所謂阿字門阿字門 一切法乃至諸法究竟 不生不可說不可
一切法虛空觀行行為三昧 大論菩薩三三昧三昧門實相是故實相十六
行為三三昧真諦今文智慧智慧 (云云) 。 (云云) 。生起四門
至於觀智是故 三門去取三藏
三藏破見佛弟子破見 善來羅漢 三十四通教大同
不在次第故云 故云十二 尚未如初 觀見一切智
皆然故云別教 不思議一境一切 一心一切發心安心
正用 去取 初心隨便多用無生 無生無生
功能初中 何者 淨名引證淨名大品
教門通行無生為首 淨名三十二菩薩自在生滅 不生不滅不二不生不滅無生
四十二無生居首 有門居首無生止觀 止觀必須前生 通行
智門至於 自在無生重光故云縱橫無礙 觸處生起
譬如行人入住 空有何所空有何所教行至於故云有人
涅槃不生定慧滿不生 滿不生定慧二法滿大品
無生滿故云不來方名 法華涅槃可知止觀 滿依正一切滿
巍巍高出堂堂爾雅堂堂 白虎通堂堂高明即是 灌頂經巍巍
銷除生死滿 寶山華嚴二十一 菩薩十地佛智差別
寶山乾陀斫迦羅宿須彌山一一 一切一切
五通乾陀藥叉 斫迦羅自在宿修羅須彌諸天自在大力
功能對於十地初地上心 不同此地故云 佛智十地今文
十地 十地月喻佛智 佛果十地
四海汲引 四教四門 金光明經新譯第十
時世大眾天子本緣 結跏趺坐諸比丘汝等菩薩 本身諸比丘我等爾時世尊 莊嚴即便開裂七寶
制多忽然莊嚴爾時世尊 作禮右繞阿難 阿難七寶舍利
諸比丘汝等禮拜菩薩本身 白佛如來世尊一切有情 所恭敬因緣身骨阿難
證得菩提敬禮 大眾薩埵本緣薩埵我身故知佛地因果止觀得佛果 是故身骨無生下次
前生大品無生四十二何故而今 字門無生一門
因果相望淺深所以二十四 各各相望各各四十二 一一故知
釋義功能提起因果 無生是故佛藏
文中佛藏 外用無生外用 無名相中假名皆是如來不思議
譬如有人須彌山飛行虛空 四天下須彌山 劫火世界
須彌山四天下如來 一切諸法無相無為無生無滅令人信解 甚為甚為希有少有所得佛法 邪道出家受戒
無生外用妙理因果 不了一體三寶常住出家 聽者不解具足
勝鬘無生 不二同時 自言得無外用下次
佛藏觀心即是是故 觀心釋一剎那起名眾生 名為一期念念之中三毒
三災三毒為首三災 不思議止觀三毒 (云云) 。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毘陵沙門湛然

[0309b15] ◎大經涅槃釋義無生 名相不過大經四句 無生不出能所事理思議
無生即是因果 第十九四句一句 種種四句
生生四句 不生故云有種處中無生不生
古人不生四句在前一一但是而已
即真 還本 聞法凝然不已不生
雪山不生 無常不生生滅生生生滅 不生不生寂滅
四處古人名為涅槃 九十五二十五二十六不生 不生生生三世有法不生
不生無有如來涅槃四句 下文 一句見佛涅槃 見佛
正因境界 不生可見 並不如此
因果無生放光十方 世界東方瑠璃菩薩一切
大眾乃至諸菩薩 光明問言 文殊文殊答言光明即是智慧
智慧即是常住乃至即是如來即是大慈佛言甚深第一義世俗 解釋文殊東方二十恒沙 世界滿月菩薩瑠璃
答言西方二十 恒沙世界娑婆釋迦諸菩薩 菩薩
各自何以何以 足以 故知不可 大師經文
生生 四教便 是故經文次第四句
略舉不生自行 不生不生自行妙覺不生 生生
名為同一一部 因果能所不生下次四句 大經
即是大師 結義應有不生 安住經解大師
世諦 安住不二 無明所生亦復 止觀故世不思議
成名觀行 世諦託胎聖胎 聖胎聖胎 出胎聖胎聖胎
不見不見不生智德 不生知見下次生字 論證諸法即是無明世諦般若
知見不生不生 第二不生不生經解大涅槃 生相不生生相
滿修道大師 生相妙覺寂滅 因果佛藏下列
第三世諦經解大師 無明法性出生諸法無明 根本根本諸法不生不生
異名以此 智德斷德不成是故 斷德釋智智德
下生中斷即此 生字不生同等兩句不生不生不生不生
同事理則智德緣理名為 破事不生事事 故云理則 兩句生字
下生生字生字 生字即是生字 即是故云
不生是故同義 前後第三第一第一 第三同時不二 是故
第三假使第三在於 第一第三 便是佛藏是故前後
同時故云一時不可前後 第三 大師釋經釋義。經文一生 前後大師
不同斷德自行 四住菩薩即是 四住自在四住即如 菩薩自在利益眾生
因分通教四住 佛藏 第四一切經解
菩薩以為能化 相續不斷生生生生即是 是故能化
結成無生功能三句 因果即是四住大師四住
四住菩薩 是故 十住
有種十信菩薩故云善道 不在人數住所以此不退名為究竟
乃是菩薩地究竟種性成就 滿斷見故云無退 乃至斷見
方能進行故云數數增進第二 初地方便種性入空 地方便迴向
中觀故云方便淨心初地同體 故云地前凡夫即是別教 行道修道同體決定
究竟行道 見思次第 圓教一體
下次所以 四句因果能所無生無生即是無生是故 不可說四句無生未知
何等無生思議不思議無生 一切是故不可說今文 正意不可說自行
略明 大師經本一一句不可說 即是初文思議不思議
思議不思議解惑文中 次第解惑即是思議次第解惑 不思議能破解惑相從
思議不思議 不可不思議思議一一句 不可說思議不可思議
故云聖人心中 所得涅槃戲論是故何者四句思議解惑
破解兩句思議 不可說界外理體不生 故云不生界內枝末
界外復生 故云生生界外即是無明惑界內即是 見思惑內外是故
思議相待生生 凡是生生 相待不可得不可
能化不可說猶如幻人 說法能化既是何故云自在通惑通惑名為自在
繫縛法性觀法 不可說思議 兩句思議
界外從前得名 異時相望分段 變易中說生死
界內惑不生故云不生界外 既是能化界內差別界內 界內惑界外
具縛界外當分能化 得名 十六故云種種
自行前後次第四教 多種因果不同第一四弘中說 不可說道諦理法
理體尚無種種 不可說不思議 無明對於不分內外
是故名為不思議 不可思議故云無明無明不可得 不可說不可得不可說
思議不思議故云 偏圓 不可說不可 自下
大師 大師 一一句大師 重述己見
倒下不可說第二 大師生生八相 有漏八相
相中生生何以大生大生引起生生不生不可說有漏即是
空中空中不可所得不可說 空中法性空中假說其實 即是不思議何者以此 即是空中任運不思議
第一四弘文中第三 大師 不生名為生字
般若諸法不生自生不生 四句諸法諸法尚無 四句是故般若四句名為 般若時下不生
不生無生般若時世 自在即是不生般若生下不可說般若
第二般若自在上第 不可
次第第四 大師不生不生 據此界外
第五大師界內無明 兩句思議一念緣生
無明緣生不可說 內外生生一念緣生 何者一念畢竟法性
對生思議思議一念三惑不思議道理 大意第六
大師不生思議即是不思議故云界內皆是
心口不可說不可 不可說以下 解惑悉皆不生不可說名為
佛藏前來四句 初四初四 次第三句次第
成就第四三句 之中第四 屬於不獨
功用兩句兩句以此兩句句末同名
不可說不可說 四句既是不思議解惑解惑不二
四句不生不論 不可說生字 生字不可說 前者不可
楞伽楞伽楞伽大經楞伽楞伽 第四無常大慧白佛
最正覺入般涅槃中間一字不已不當佛說世尊密語如是說佛言
二密自證一代 無權未曾有故云自證 二法
如來過去諸佛 現在十方諸佛一體 不少增減言說自證
釋經言說 第七言說不可議妄想不可思文字假名文字
無非假名自證文字 前言假名 所思
何者自證 能所下次 自行所行實相 並非作法遍一切處不可
改易名為至道所行 並非行者有道為人 所行行者有理 行人至理並不
古城大慧
城中答曰 士夫行人常住實相 祕藏如意涅槃
本期涅槃故云如意總結 不可議非分不可思 不可變異會同 生生生生有漏
有漏何故何故一切無非 法師水源
緣生不可說前生不可說 空中不可說如是隨順 不可說空中第二三句可知
不生不生究竟究竟大經十因緣下次文中不可 自證
因緣生死未來 大經 不可說十因緣為生十因為生宿種子無明
至今 現在聞法因緣眾生十因 感應因緣 因緣種性中聲
入滅瑜伽論 方等部發令淨名迦葉大乘 敗種更生法華中根
是故今文方等對於 教義料簡初文第四 四句中有 即是大經
五行十功德事功 不可思議非難十德 中道五行十德自古五行
十德對於一行宗師 初六三相 相應光宅功德一體異名
以至五行十德五行 初心地前十德初地金剛 作別光宅
文明五行不是 經文十地證道 地前未曾故云不可思議聞者
驚怪河西梵本希有奇特 驚怪譯者不可思議 無底無邊
分別智非難泥洹非心去來今世法 無有相貌故世
方圓 非空非有
四門無生
無生無生 一一各便 無生乃至三十二 三十二
別異一門三十一增減 不異增減 增減 差別不同理體未嘗生滅
須彌山俱舍近日 小乘經多云白銀瑠璃漸漸增減增減便
無生無生無生 無生一切無生 何故無生無生初四
第一句生生第四自在第三三生無生三句 無生功能破法
一一 灼然有始有終一一一一 無非法界一一
不二門不無如是 不二三惑 名為實相名為一一 中一亦復如是
名為一一至極名為不二門 名為無不故云 二義 次第二義一心
具足不二故云 乃至法華大車 如是廣大故知 不得不未免縱橫
不二 奈何一家釋義 歸於若是不二
解釋一中淺深 無生 分明如何 大論論證
一意是故中文三義 不二一心故知下文之中 一意故且六處華嚴
華嚴今文二根 次後 圓頓
今文但是別教 異法唯一無不 無二正當 讀者
六處破見 四門料簡利益五結破法 中觀
顯露讀者隱映如何 提綱不論 直指 入空得名
初文見惑明見從而 功能見惑 覺者
得名見惑下列四見 四見一下利鈍十使外人麻豆
遍身四句一異 名為我見斷常名為邊見 斷常不信因果以為自然 即是二十五諦
父母微塵梵天邪見 戒取見因此 名為見取 見惑使如是三界
八十八使可見三界五十 三十六利鈍五十二欲界二十 上界無瞋十六上二界合成
十二二十五十二三十六 十二欲界 身邊身邊戒取合十
上二界三十六五十二八十 四諦不同 阿毘曇上界不行何故身邊
身故名身身見 邊見非身 戒取何故
戒取苦諦何故苦行出道 出道是故
無身無身無邊非道 不生戒取戒取在於二諦外道見道
八十八見惑何故中有五十二
五見為己 何故無疑見道 無疑可解
根本乃至 歷下六十二八十 () 漫游散漫
五十校計 百八後漢安世高所立法相 王舍十方菩薩
因緣不同佛言校計五根 一切法十方佛云何具足 行道校計菩薩
校計菩薩云何 校計五十 一法校計故云五十校計一一 百八百八百八乃至
百八百八盡力諸菩薩云何 佛言有所自知心滅 不知轉入意地如是
如是見好 自知乃至 六根三世
百八故知剎那三世 心意識意地三世云集 起名籌量別知
使五根三世三十六 百八百八 佛言諸菩薩何故佛言
百八乃至百八盡力念念 六根剎那三世一一一百八 五十百八煩惱心動
無盡大論六根三受三受 三世百八果報三世 八十八九十八
思惟合一百八 慚愧掉舉忿 故知念念百八含義大論
十四六十二見三世四句根本 不見不覺即是
無明智慧不見不覺真諦 不知去取謬見
負心世人初三 六十二故云是故負心
負心中論 即是既成 第四無非故知
外道所得初文 外道長阿含十三善念梵志本末
六十二十八 四十四六十二十八四句 根本初四一見二十成敗二見 四十八十
(一一句 世間) 第二四句世間無常失意 (如初)
第三四句世間無邊上下四方無邊 (如初四句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定意觀見二十)
第四四句不知不見善惡二我 不見不知 何者何者愚癡暗問答 (四句)
根本一定知眾未來 因緣二者 十四初四四句第一有想四句 後生有色有想無色有想三生
有色無色有想非有無色有想 (如初) 四句無邊有想四句 四句有想四句
四句一有若干四無量 第二四句初四有色無色 無想四句如初四句無想
有想四句無邊無想 如初文中四句無想 第三四句初四有色無色 非有想非無想四句無邊
非有想非無想四句 三十二斷見 婆羅門我身從父母乳衣食 長養終歸磨滅二者欲界諸天
斷滅色界諸天具足斷滅四者 五者識處不用非非想 (欲界) 常見一切眾生現在
現在五欲自恣涅槃初禪 二禪三禪五四 (涅槃) 合十 三十二四十四六十
不出四句六十 二見中有互相是非大經十八 外道小兒
小兒斷常 互相是非不善 無邊生死浩然
不出四句大論第一外道梵志 先尼婆蹉 大論一切一切
一切無實可信可敬舍利弗本末中說舍利弗即是夢見如法舍利弗緣中 (云云) 。
不見世尊一切 一句思惟 不得一法入心云沙瞿曇
眾人 云何自言不忍而今現見妄語 答言我見不忍無人知者即便
答言不忍佛言不忍 眾人無異自高 不能自知世尊
是非調柔軟法眼淨 非有下文中意 四見無言
一切不受外道上輩 尚未暗鈍隨時問答 本末並不
名為一一緣法 (云云) 。一一具足 具足句法一中具足
不同句法四句 十六中一
四句有無有無 無上第三 第四兩句句法無有
非有無有非有今文 雙非有無開合別有第二中都
而已修補 之上 以為複句具足四句一往
四句有無 之上 之上雙非雙非
加一十二更加 十六四句之上 二十八十六
六十二一句所生 一一四句 若干不已故云一一下次
佛法所生 復次 不實得名所以 假名一一三假
是故三假得名云何 三假是故四句
所生 三假四句 性相故此在後法塵三假相中
和合所生法名不實復生相續名相續假
相待不實名相 如是無為虛空擇滅非擇滅舊名俱舍
中空無礙太虛空無所見 顯色擇滅 各別三界名為
不同名為隨事擇滅所得名為擇滅推度 擇滅非擇滅畢竟
非擇滅非擇滅不同根塵 無知不得 一色諸色四塵 非擇滅不生
無心 色身不實三假
名為具有 名為非我名為 相待二義
依報正報依報 如影隨形論師論師 三假今文釋義色心 三假破見
三假大乘三教無明幻化 四大四微和合四大復現四微
尚無有所故云 其中 若爾柱體四大
工匠立柱 亦復如是 (云云) 。四微香味 大和即是
即是四微 不可得安有 歷時相續
長短相待總結 大論四十六 三假有權 別圓三假無明
故知無明深淺破見 通教三假別圓三假第六 中觀次第三不次第三等 (云云)
通論別論聲聞 緣覺相續菩薩相待
不實諸法 緣故念念不住假設 無非三假不實 易解難解大乘經
大論第七譬如 種種無有色法可見 諸法無明幻化可見
日光曠野猶如野馬 諸法結使 曠野中轉三水
實相實際 凡夫人心之中我所四虛 有名真實不可遠視
諸法無漏智諸相 深山 一切語言亦復如是但是
和合 城樓行人去來 諸法如夢夢中
已知 得道無實 不可諸法不可
九如鏡像四句 名字諸法有名十如 諸天聖人有所無實諸法
無生猶如化人無生 老死釋論 三假大論四十六
三假會同 三假名義相待 異名中法假名 假而不同相續文中
不見今文會同 假名相續何者 諸法相續今文 相待
彼此在此 以此為 以此西故云以此 西西西以此
未嘗在於東西 東西假名東西 假名不同因緣和合
假名假名能詮不實是故不同因緣實有兔角 四微四微故知
不同兔角名下 名下無實兔角龜毛不同 實法實名是故假有
不同實有四事因緣和合 和合因緣因人方名 因緣四事四事 合法和合如下
[*] 重重實法重重假名假名 廣破 [*] 無常無我坐禪 [*] 。
地水火風青黃是故 [*] 有名今文論文極微 香味以為實法假名
名為極微名為細毛尚書 細毛故知 之類乃至成衣假名
[*] 實法如是展轉假實假名有無例如下次西施設釋義
五眾和合 領納根莖枝葉領納領納始終名相是故 假名名字相待
枝葉名下二種之下 枝葉枝葉名下四大二法 一切諸法乃至心所亦復
如是行者 諸法實相次第 破相以至相續三假
次第乃至相待展轉生計 破相以至實相 稍異各別瓔珞引證
瓔珞具有 卷云諸法緣成法無我有法相待 相續一空不可得
破相一切破相不可 次第大論深遠 有意大品三經
三假大品外緣內思即是所生大經第十二 讀誦阿含
四阿含一部 一部相續阿含無比法 食法相續相續
相續淨名 相待四句不可 得無一念
所謂三假三假四門三假 所生如來 佛教本意無諍
三藏 大論文本三藏以為 無諍佛法一者
無諍無諍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乃至有相無相 無依有對無上二門
如是佛法大小 故云十六 甘露長生不消
佛教常住涅槃 三途言語見者謂言 一見不能名為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毘陵沙門湛然

[0318a13] ◎假觀中文合為四者一者
四句一見二者不明三假虛妄無實所生 八十八浩浩四者
不出後說二者止觀性相二空不二二者無生
入空四見 名為前者 五十校計後者如此
中說次第可以 當下止觀初文止觀乃至
下文六十四故知 三假止觀初文風飄
無故無明 空無無明無明依法法性
法性無體無明故云空無 何者如法無明 諸見無明諸見無明無依
諸見無住故云無明 即是法性不二不異不二 法性本來不二不異無明
即是法性法性為無明所染 無明法性不滅無明法性 無明法性無明法性 不滅無明法性無明
不生故云無明亦復如是故知無明無始 法性亦復無人 無明同法法性
法性無明 無明法性即是非但無明法性體性不二觀智
無明無明觀智如此無明法性依次破見無明真諦法性故云
見者四見 迴轉名為 利根 未解者須後鈍根
不用 中論中論末代 觀心何為龍樹故此下文龍樹中論
故云如是若一 重述前來三假 初文四句
四句心下 無間 意識俱舍六識
無間無間意根 爾時五識無間以為親緣 五色根以為五識五識無間 分別意識不是五識
第六緣於以為法塵名為以此故云 無識大論問曰
二義一念 斷見 是故是故生滅 自心
自性中根不可得 對於是故文中 不得法相分別心意識 故此
故此 生生生下 破滅 是故不滅復生
是故文中
能所生生無窮無能 不成云何無間方名生滅相無識
無識
無情下作一異若一 一句後方 能所外境
外境如何下次 他性知心不從自生 自生自生 發心根塵名為
大品他性外緣即是所生他性不了若爾他生
兩句若是一塵非心 意外自生若非若是成心
能所 生子能所若非心下 非心無識
故云可知 兩句各各
各各兩句中有故云 共生各各和合 譬如兩句
下次兩句如法合一 不能和合 處方不合 方名合一像法不遠
若爾不遠 不可故知根塵離合 下文上文
一一根塵合為上文 根塵一異自生 根塵離生不得
不生兩句 即是他生何謂 無心
無心中論 中論四句何故結成性相二空二空
無性名為性空不住有色內外不住四句得名不在內外
中間自有 二空 前後不異四句二諦
二空有性 世諦故云世諦有名 即是
真諦破相前後 同時性相前後 大品一一
不在內外中間三乘通觀二空勸學菩薩摩訶薩修學 三假即是集散一一句
有名不住不住 名性二空諸菩薩 二空二空十八空性相 總結
二空以此二空一切名為初文四句 若一二空四句
方名二空文言四者故云名性 十四名為中論
即是性空無自性乃至亦復 無名名為二空故云中論 二空十八內外
十八事十八一一 能所可見法界次第分明以此大同
有法無法有法三句何故 不空非有畢竟不生 不滅即是第四下文
二空空空 向性諸法畢竟 諸法何須後五大論十三
後五十八空大論三十四 九十二十八空即是 亦復大經十一二十空
十八空楞伽一者 不生二者自性空諸法 不生無行涅槃四者
陰入和合我我所五者不可得諸法無可第一義空自證 聖智離過空中
彼此合十經意 大論不無故知楞伽 自證離過從容 大品十八三教明相
成說可見 斷常相待 相待不得
有心無心 相續有情心所 虛空在生擇滅有為
生滅生滅滅後 名為相續相待 無為法無生無生名義
我有無為 生滅無生 無生生滅無生
無為無生無生虛空等 兼之相待
法師所立故云 二重第三 相續 無生以此無生意根
相待相待 相續相至此名為 名為大意 起名
是故 名為名義 舊名相待
如是四下結成二空 上文慧眼 一切智非但諸見
見惑 一切名下 教門
塵沙無明一心 破見得意 如初
對於六十四名為 前來止觀二行下去 文安心中一一
故知離開三諦一心名為 別有四善根 故且有漏
便猶在 成見破見 二行三根
利鈍二行不同下去三根 無謂無為是故應須
三假 四句故此初文 四見今文重述 別名不同文總
六十四 大品了別
有無互相不可得即是楞伽第四空見名為
前後文破見非一 無生有著無何 三假
止觀 三假性相故云入定不見 內外似因前後相續無相 相待寂然
起見見過諸佛 空法諸見諸佛 釋論大論十八外道
不捨一切法外道觀空 一切云何不捨外道觀空 諸法不知我空愛著觀空
智慧愛著便我見我見 十八使外道既有無想 心所法取著觀空智慧無想定
智慧力如是見過結成空見 弟子顯正明知
無生云何三假具足 無生法塵三假 下次正用
二空十八空非但諸見 六十四勤修
為此見相 一切能破 若非見者云何
云何是苦集不受第三行相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不受不行不受
不行不受不行不受 不受舍利弗須菩提何故不受般若波羅蜜自性不受不受不受
第三云何 心中污穢五陰 心中三假
如是結成二空即是 結成六十四初文應有 所以者何
略釋不定 何以見者正人同義見成 見相四德證法
世人所得六師 高深 所生苦集楞伽第四
無常我見須彌山 增上慢而言乃至 我見法界微塵 不識毒草藥王毒草苦集
草木治病 稱為藥王耆婆耆婆童子 光明 藥王病人照見中一
眾生煩惱略過十使不可十使 一切一一一切
復次不出四諦一切明示四諦所以如來引證 轉法輪正在破見未盡四含
四含生滅四諦故云阿含 舍利子拘絺羅 有事因此見諦拘絺羅
滅道 生滅四諦何所 若非結成
正智結成空觀不下 十四所以之中三假不同
一一四句各別四句之後 二空空義六十四 一往章節
觀行 一句如何真諦不二 一心無言明見 四句明見
眾多 不出四句何謂 第二
無不不出具足 四句第四非有及第四句 非有無有故知見惑
法華引證 見惑玉篇 魑魅水神魍魎西京山神
人形通俗 魍魎鬼神 一切各各
四句一一 二空四句一一 二空十八空可知
乃至見相今文 中略 見相結成
如此 何以何故 對生不絕四句何須
可知 相望不絕 不絕名為因果
前後相望名為不絕不絕上來重判前來 一有三假四句相望展轉
一見內外相望 念念相望相待 無為一一
大概而言何者諸見三假四句是故能所
當下故云 淺深三藏 妙覺等位為生
何等不同次第三諦次第 三諦前後不同名為 成見
佛法四教佛法四教 全無何謂 停下三藏
無漏十六乃至 十六通教三賢 別教圓教別無 五品言重
思慮見道無漏復重 故云神通菩薩道 遊戲神通佛國土大論九十三 神通遊戲猶如幻師種種
變現菩薩名為復次三三昧中空 名為行法名為兒戲 名為第七菩薩出生
何須遊戲菩薩心出生三昧 出入遊戲不同結使遊樂 出入即是大品
誓願扶餘三界 有情無生初文無生 有人中論初文三障
不生見思煩惱障 事理三障是故 滿名為不生世人三佛 世人不生即是法佛
會理法佛不生 不得應須不生 句末不生
四解事理隱顯法身 有名報應二身 二身無明究竟滿
塵沙法門見思 二惑不生名為應身二者對治 三身三惑無明
法身見思空理報身塵沙 業行 以為真如實相以為
煩惱煩惱報應成就報應有理法身報應 四者修性
四解義通初三 解義 諸法不生
第四諸法三佛三佛 總論諸法不生三佛 總結無生無生不生
法佛不見法佛不生 三佛無生今文無生 三佛解故故知三佛 俱生無生悉皆無生是故
阿字引證不生 不生三佛無生 四解三佛無生云何作法 如今三佛不生
執心並不不生有人中論 他人中論論師不生不滅 不明深淺分齊他人
入空 中論論師便 使若爾煩惱
中道 與其不生故云不周故云何者
兼含如何 中道正當論文 即此初文論文
生滅論文本意 二十身見破見經論 多少不同毘曇須陀洹
須陀洹何故大經三結 病故鈍根八十八 三結即是大論 中說二十
一時佛法出家 二百五十戒作樂 聞已憂慮守護如是便 頭面禮佛白佛不堪
爾時世尊親善 美語善哉善哉 戒心聞已歡喜
如是三戒斷惑世尊 八十八使無量須陀洹 憂慮拔除八十八八十八
大河八十八大海八十八大山 十八對治三結 歡喜二十五陰大我
小我 色有故此二十名為 八十八使案文
龍樹論主解釋自我 如何 不利 論語第九輿孔子
爾雅孔子 不遇周道行禮
非時以此為 艾艾艾艾答曰
以此論師 不下 不如縱欲 其所
著述傷者 加點著述 開拓不下加點兼含雙非
中一 橫生加點贅生 補助
本不生多種不生不生 何等不生不生
中分第一 二明非但不生不生更加 不生第三第九
故云不生即是 生字對上而言 不生不見不生 結句一一不生
以下不下故云 可知故云乃至別圓 妙覺滿不生
同在妙覺在於 第三第九一一文中皆釋 次生不生三藏 二乘不見不生習氣
何所初文 四句一切能破雙非 轉義前後
非有 不生不生邪見是故不生無生無生
不生犢子第五不可說 第一佛法犢子道人四大 五眾和合有人犢子
中說五眾人人五眾五眾 人人不是五眾第五不可說 一切有道一切一切一切法不可得龜毛兔角
陰界無有自性不生犢子 故此不生故云 不生不生意中三藏菩薩不生
不論緣覺習習不生 不論不見故云 通教菩薩二乘別教今文 別人不通
大論第九小小因緣 般若波羅蜜實相不生不滅不生
小小因緣 不生第三 第三第四菩提
心中第一發大心非有非一若爾第三云何雙非 第四第三推理乃至
五十六雙非更加 六即六十六雙非通教 別圓無不
雙非第三四句 執心何等第三第四釋名 第三第四
雙非 一一 不生通用一一得無
俗諦三昧利物自在通用內外業報 界論內外斷常二乘 雙非雙非第三
三乘斷常三藏通教菩薩 空觀 雙流入空非有非空雙非別圓
雙非初地文中 第四不異 婆羅門 外道中有不共言說
以為至道三藏佛法 四教四門通理 不可說眾多為此
四句 下列一往直立四句 故云一往無窮四見
一一三假四句十二 四十八起見乃至無言 四句三假無窮
四句 修習 法攝屬於 法入
權實權實何等四句 開顯一切四句無法云何一期佛教
法華故云依法滅後是故失意通經故云得意不下
佛法乃至佛法一往佛滅名為今世釋疑邪教邪正
惡魔比丘出家還家破戒道士破滅佛法 比丘名為惡魔大品
天魔波旬亦作比丘菩薩相似所謂乃至阿羅漢菩薩此道生死種種
四大當來大經第九 一闡提羅漢空間誹謗 凡夫羅漢即是比丘 破滅佛法退還家
在家破壞佛法報恩 善根五逆等人受戒 內外名為
外道 中途重來 今文不論重來彼此
名為偷竊正教 天下 () 不可平等高等
道士二教使邪正 入佛 高就五千之下 法師二教
班固九流道教則是之一道流使道流法爾 九流合為
不合教主混和自古 先賢真偽近代是非不如 分清牟子
事務老聃 白鹿麒麟鸞鳳 ()
問曰 九十六澹泊無為神仙 以為佛法不如牟子指南 不惑西
鴟梟鳳凰 世人日月燈燭 江河豈不佛法
可真非常 真常 可知智行
因果無可別圓四德常樂故云 不可佛法不可說何者 諸法廣解道士 法師
加威合為一者指向 真如常住
有無 常道 妙理眾多非一
何等不可以常道 實相教相二明教相今文略舉 五千
是故虛無 憺怕萬法十二分教五乘接物
順化優劣安可 以下苦集 不窮苦集增長 三界六趣
三惑四智五眼安知 苦集 三十七品無名四德 釋教無不
道品安在生滅道品毫釐 本應三十一世
以前一世天中故云 天竺身毒印度梵音輕重三世 是故金輪四天
俱舍金銀一二四洲 次第相承四千二百五 輪王天竺
淨飯王昭王甲寅 不出家當輪王王位夜半 大道既成權實乃至入滅利益無疆桓王
野合鄉曲 老聃小臣 邊地
即如觀法何承天以下相好如來 希有卍字
聖人分身光照十方 泥黎李氏凡庸手把 同年不可得佛說
老子字音 是故公道列傳
大夫星象 老子著書五千有言 著書化胡經過關西
志心 父母人頭 變為
如來教門大慈 莊子 梁惠王同學著書萬言
寓言宋州蒙城現有 著述 結集軋軋圓音 無緣大悲無得塵界
軋軋復次第八威儀九族爾雅昂昂 萬人盲人復次
同異既已多種 之前應有多種四句中論不生 乃是別圓第四即真中道
無法如何以外 三藏 。◎問答料簡 以外中論不生不滅中論
不生不滅起見如何分別 中意中論不生不滅 中論中論兼含
不生不滅外人 不生四教 有相破相且如三藏對外
三藏不生不滅三藏 不滅三藏不生不滅不生 不滅三藏三藏三藏
不滅以外除外不生不滅
別圓兩個如是十四 答問一個楞伽文中 破見以此起見是故
楞伽第四大慧白佛外道 不生不滅佛法佛言不同 不生大乘
不滅不生不滅 破相 起見
大修一切凡夫無非 二行時眾隨從爾雅 () ()
大經十一轉輪王大臣常在 隨後蟻王牛王在前諸眾隨逐滋長
滋長見過 勤修故云佛法乃至 具足十四
乃至金剛破見 故云破見
一心名為下去 三結見惑既有八十八使如何 三結即令
三三昧對治身見對治戒取對治無相對治復次三結增上身見六十二戒取
一切苦過未一切處猶豫 三結大經三十三須陀洹 煩惱猶如四十里水三結
三重譬如大王出遊四兵 世人釋疑能破 能破止觀既有空觀
無量二觀何所無量 見者乃至
無量尚未通途二觀 雙非有所釋論 中道雙非二見故知諸見
界內諸見 縱橫故云不為 二觀云何而言第三 諸見諸見
第二第三云何真道 大論若有若無皆是尚未 大論歸敬 諸見二乘
無量 豈不大論一往 縱橫第二得失
非得能破止觀 乃至隨逐不捨 有失分為四句四句
所以 兩句外道得失止觀 起見
名為惡名 以外道中斷常二見常見 使者斷見因果 得失
兩句得失觀見 方便方名 外道失却何者外道起見 是故外道以此
假觀得失即如一一 不同上根佛弟子中根 佛弟子得失 得失佛法得失
(云云) 。三明列位可見 破見今文三假四句不生 次第遍知
同異料簡 次第 以次論文何不破見何須
三教次第 止觀正文讀者 次第圓融 文義第一發心
料簡三教菩薩發心 宿 斷見行者 滿不識權實三從
三教圓頓助道 傾覆侍者承事 法界不實
菩薩無生忍大品 得意下次止觀 入空二空 前來一切諸見悉達第一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2 止觀輔行傳弘決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