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六之一唐毘陵沙門湛然述
[0329a05] 次明破思假。初列思假名。云亦名正三毒 者。思惑有四慢入癡攝。故但云三。一非背 使二非習氣。故名為正。歷三下頭數也。三
界九地下品數也。欲四上二各三。上界無瞋 故三界但十。欲界六天地獄洲異。同是散地。 故但為一。四禪合處大意亦爾。無色無處
由生有四。言九品者。以智斷惑智分分明 惑漸漸盡。何啻有九。立教判果且略為九。 如判往生據行優劣。何啻九品。亦為接凡
大略而說。皆能等者明惑功能。於未斷位 一一皆能與力潤生。隨其何果斷盡不生。 初果七反者與見辨異。極至於七定不至 八。故名七反。不必一切盡至於七。故楞伽
第三云。下者至七中者三五上者即生入般 涅槃。成論云。於七世中無漏智熟。如服 酥法七日病銷。如迦羅邏等七日一變。如 親族法限至七代。如七步蛇四大力故行至
七步。蛇毒力故不至八步。惑力至七道力 非八。婆沙云。應云十四何故云七。答。中 有本有數不出七。故但云七。又七處生故 人及六天。又修七道故斷七使故。言七
使者。一欲愛二恚三有愛四慢五無明六見 七疑。又總論生。應云七人七天。十四中有。 合二十八生。且依前說不出七故。故但云
七。如燈滅方盛者。如前隨自意中引出曜 經。雖復有欲等者。道共戒力性離邪行。他境 自妻一切不犯。以於自妻亦離非時非處 等故。蟲常任運離刃四寸。已斷見惑得
人空智。雖有事中獨頭相應。了法從緣不 計性實。以於三毒無邪曰正。雖能潤生 不招四趣。不同下簡異見惑。見是著心隨 境生著。以能造四趣因故。故正三毒在於
具縛聖者身中。非但不為四趣作因。起亦 離合有取有捨。故不同見瀾漫生著。稱思 惟下釋名也。此惑因於重慮思惟。方能斷
故。故名思惟。數人下明二部同異。成論難 數人者。初以上貪下愛相對並難。次若言 下以名異義同為難。不應輕重而分貪愛。 言一並者。準彼論師復應更以瞋恚為
並。上界既以輕貪名愛。何不上界輕瞋名 恚。而言上界不行恚耶。故彼阿毘曇心使 品中。亦列七使如前所列。唯改第一名 貪。此之七使界行分別有九十八。貪恚二使
界種分別各有五使。謂欲界五部各有一故 (貪不通上) 愛以界種分別有十。謂上二界五部 各五 (愛不通下) 慢及無明界種分別各有十五。謂
三界五部各一故也。見使種有五。謂五利 也。四諦分別合有十二。謂苦下具五。集滅 各一。道下有三。合有十二。三界合三十六。
疑四諦各一三界有十二。都成九十八。以 明貪愛上下互不相通。故招論師二並難 也。但佛有時下和通。但令下明立名之意。 為令識境何勞苦諍。舉譬示本論結本
意並如文。
[0329b29] ○二明體觀者。空兼析體故 須標列。破見亦爾衍門初故。今復更明析 門用智者。明彼始終俱是析故。辯異故來
非正用也。正明觀法中初標。欲惑下且總 標一品各有三假。初釋因成。引女六欲以 為外緣。對心為因。所起欲想名所生法。六
欲境者。大論二十一。釋九想中云。此九種 者。能治行人七種染欲。一或有人染著於 色。謂青黃赤白。二或有人縱不著色。但染
形容細膚纖指修目高眉。三或有人不著形 容。著於威儀進止坐起行住。禮拜俯仰屈伸 揚眉。頓 睫 親近案摩。言 姿 態者。美容貌善
進止。四或有人不著威儀。但著言語軟美 辯捷隨時而說。應意承旨能動人心。五或 有人都不著此。但著細滑柔膚軟肌。熱時 體涼寒時體溫。六或有人皆不著如上。但
著人相若男若女。七若有人雖得上六無 所著人猶無所解。捨世所重五種欲樂而 隨其死。此中第七所著人欲。既總於六求 所著人。今置總存別故但云六。以九治七
具如禪門。此六下至貪相外現。即是向六 對內意根成所生法。舉初果況及無學況 如文。難陀欲習如前所引。法華欲想等者。 為欲深防欲過故也。尚不起想況復形交。
言欲相者。俱舍云。六受欲交抱。執手笑視 婬。地居形交。但忉利天。以風為事。夜摩抱 持。兜率執手。化樂視笑。他化但視。尚不生
想況復視笑。乃至婆沙又辨四洲人欲輕重。 此洲最多不復可數。東洲極至十二度中 下或十。西洲多至七八少者四五。北洲極多
至五少者三四。亦有修梵行者。故多欲者 不及畜生。此洲亦有少欲之人乃至梵行。 如是多少麁細想相。若取下正明因成。取 前六相內動意根。即是所生。相續中云致
行事者。為防行事制內相續。非謂相續已 有行事。假虛下總知不實。言道理者。對境 生心尚知虛假。豈更計於以禮婚聘還精 益壽。一月二時通神養生。西方外道為求
非想無想等定。尚除下界一切貪欲。況計此 理以為正道。次正修觀推因成中亦先 例四句。若從下用觀推。四句下斷惑證真 結成二空。無欲性空無句相空。利根下結
利鈍根二行不同。利根二行如上破見中說。 上根之人破有見竟即得入真。若未相應 亦須用於六十四番。從設未下明六十四 番。若鈍下標相續示觀法。例因成說。次二
空中云四句無欲即性空。亦無於四即相 空。前破見中破三假後各結二空。此中一 一假後。亦皆結無生及以二空。文異意同。初
品下明餘品亦有三假。例初品說。破貪下 餘使亦例。九品下結成無生破遍也。問下料 簡。初問如文。答中明兩論判品。由用道
異故品不同。故阿毘曇造論緣起中云。問。 何故名阿毘曇。答。謂分別未分別者故也。 是方便道是勝進道。是無礙道是解脫道。下
諸楗度文中但云兩道伏兩道斷。若從下判 兩道不同。次破色界思中先明所用智不 同。言世智者。依於世禪六行欣厭。依無 漏理名無漏智。俱解脫人俱得二智。斷惑
之時隨用一智。若初習下判事性兩障。如 欲入初禪。若猶見有欲界定中床鋪等事。 名為事障。欲惑未除性障仍在。此惑若破即
發初禪。二禪亦爾。覺觀未除不發中間。初 禪惑破方發二禪。三四兩障準說可解。於 初禪中初文即是初禪發相。次其中下明初
禪惑相。次品品下明初禪中三假之相。若不 下明破意。今用下亦明六十四番。次二禪去 明因成者。並以下地定體為因。相續相待
比初禪說。第三禪中云此樂乃至為難者。 聖人及佛弟子修此禪時。於地地中有聖 種觀。故捨為易。凡夫以於諸地生愛故捨 為難。無想定至禪境中略釋。五那含者。若
以地為名但名第四禪。此禪九處。五是聖 居名正含天。無想唯凡。三通凡聖。生五含 者。然由修熏禪有五階差。大品九定通熏
九地。此中唯熏第四禪地。先修得已更以多 念無漏相續現起。從此引生多念有漏。從 此復生多念無漏。如是後後漸漸減少。乃
至最後二念無漏。次復引生二念有漏。無 間復生二念無漏。名熏加行成相。次唯一念 無漏。次復唯有一念有漏。無間復生一念無
漏。名根本成。故俱舍云。成由一念雜。言五 差者。謂下中上上勝上極。一品有三後品 兼前。故第五品合成十五。如是五品如其
次第。三六九等生五淨居。言夾熏者。謂前 後無漏中間有漏。使多念等漏俱成一念無 漏。故名夾熏。言五天者。謂無煩無熱善現
善見色究竟。從此已上皆無煩雜。無煩之始 得無煩名。伏煩惱故名為無熱。果易彰故 名為善現。見清徹故名為善見。色中無上
名色究竟。下之三禪復各三天。若依有宗 但十六處。於初禪中高勝之處名為梵王。 故不別立。次破無色中言有對等三種色 者。從第四禪欲入空處。必作方便滅三
種色。大論二十一四十一云。三種色者。一可 見有對。二不可見有對。三不可見無對。大品 云。為過一切色相滅有對色相。不念種種
相。入無邊空處。過一切色滅可見有對色。 滅有對色滅不可見有對色。不念種種色 相滅不可見無對色。一切色法唯十一種。
謂五根塵法入少分。少分者無表色也。阿毘 曇云。一可見。謂色是。二有對有十。謂五根 塵。若云不可見有對。應但云五根四塵。三
不可見無對。謂法入少分。大經二十一云。眼 見色壞名為過色。五根塵壞名過有對。於 二種餘及無教壞名過異相。此之三色並 在色界。欲入無色故滅此三。今此應云
及背捨勝處一切處中八色等也。若無表色 雖非今文空觀所過。得空觀時必定離於 表無表色。又於可見有對等中。復應明於 三有對義。非今正意是故不論。滅色方便
具如禪門。先想此身如甑。如籠如網乃至 漸空。大論十九云。如鳥在瓶瓶破得出。問。 無色界中為定有色為定無色。具如釋籤。
又曾聞有一比丘得無色定定起摸空。他 問。何求。答。覓我身。旁人語言。身在床上。於 此得定尚不見身。故生彼界於小乘定
判為無色。若大乘中如大經諍論中云。無色 界色非諸聲聞緣覺所知。今且依小。是時 下正修觀以入空處識處。次無所有處中先
破古謬。如禪門中。問。彼無所有處取少許 識緣之入定。此事云何。答。不然。應云一 切時中但緣無所有處。說有少識者。但以
意根對無所有法塵。生少識想。非取少識 緣之入定。今文因此便破所有及有用等。 先識處下次明非想非非想處。依八聖種此 中文略。應云空處如病識處無所有處如
文。非想非非想處如刺。今不云者且寄有 漏。謂此為極故云勝定。若其通途依聖種 觀。用病等四及無常等四。前四對治後四緣
諦。故以此八緣於無色有總有別。總者。 總以八觀觀彼四陰和合不實。別者。前之 四種治四陰事。受如病想如癰。行如瘡識 如刺。以無常等治四陰理。無常觀識苦觀
於受。空觀於想無我觀行。以有此八心易 生厭。疾能捨離修習無漏。問。四禪但以苦 麁障三而為方便。空等四處何須用八。答。
空處定細不說八過。過患難識。凡夫亦有 依六行者。不及聖種離之速疾。阿毘曇下 釋非想名。引文存略。立世云。非如四色及
以三空故名非想。非無想天及無心定。名 非非想。文引婆沙仍不盡語四禪。人師尚 不許引色無想天。況總引四禪。既是論文
取亦無失。人師釋義亦未全非。今家俱存故 無破斥。望前三空展轉離患。以為釋名。故 知非想。依同界釋不無其義。不破人師
意在於此。大論云一常有漏者。小乘經論非 想一地並唯有漏。故婆沙云。漏是何義。答。住 是漏義。凡夫至此被留住故。浸漬是漏義。
至三有頂常浸漬故。流出是漏義。垂盡三 有還出下故。持義醉義在內義放逸義並是 漏義。準初意釋。是故有頂專受漏名。論云。
何故非想及以欲界無無漏耶。答。非由 器故。無漏之法住中道故。又欲地不定非 想愚騃。聖法反此故二處無。若準大論成 論。非想同無欲界則有。此定下明非想具
惑。言細法者。彼地猶有四陰二入三界故 也。所言十種者受乃至慧。受謂識之所受。 想謂識之所想。行謂法行。觸謂意觸。思謂
法思。欲謂欲入定。解謂法勝解。念謂念 三昧。定謂心如法住。慧根慧力。此之十法 及無色愛無明掉慢。心不相應諸行。苦集因
緣和合得生於彼。欲入滅定先滅此等。應 知下明用觀意。既知彼地具細煩惱即有 三假。用觀破之使入無生。煩惱盡故名事 無生。真諦理窮名理無生。故不由地而住
有漏。若用下次判二智得名不同。是名下 結遍也。此即破思假遍也。
[0331b22] ○三明破假 位中初明三藏位。先出異部者。成論之外 並屬異部。諸阿毘曇並明見道在十五心。 次正釋中先釋聲聞。且依修道至盡等者。若
釋家家應須先辨欲惑九品能潤七生。斷 品多少對果高下。謂上上能潤二生。上中 上下中上各潤一生。中中中下共潤一生。下
之三品共潤一生。斷多少者。俱舍云。斷欲 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斷至五二向。斷六一 來果。釋曰。斷上三品則損四生。餘三生在
為六品潤名三生家家。進斷中上又損一 生并前損五。餘二生在名二生家家。更斷 中中未損一生但名二向。更斷中下兼 前中中成損六生。餘下三品但潤一生名
為一來。問。何緣無斷一品二品及斷五品 名家家耶。答。必無斷二不至第三而命 終者。亦無斷五不至斷六而命終者。謂由 聖者起大加行。必無不斷大品惑盡。而命
終者。言大品者謂三品也。離三成九故三 名大。若斷至二必至於三。是斷初大品也。 若斷至五必至六者。是第二大品。又無一
品能障於果。是故斷五必至於六。此次斷 義與今文同。問。若無不斷大品而命終 者。何故斷八不至於九而有命終。答。斷 九二義故異三品。一者得果。二者越界。第
九一品以有障果及能越界。故斷至八有 命終者。六唯得果無越界義。是故斷五必 至於六。二三品中全無二義。斷二必三於 理不疑。今文中言超斷者。即是下文小超
之人。本在凡地未得色定。或修欲定欲惑 未斷。此人至十六心超斷五品。名為家家。 此之五品同四品故。隨其本斷品之多少。
而得名為家家種子及以無學向果等名。然 大師所用並準舊婆沙。若欲知者更檢彼 文。又家家者。有二不同謂人及天。天謂欲 天二三家生而證圓寂。人謂人處或三二
家或三二洲而證圓寂。若天三生天三人二。 若天二生天二人一。人生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