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八之一唐毘陵沙門湛然述
[0389a05] 釋煩惱境者。自此以下現文六境及略三 境。咸是發得。此九境外所起煩惱。乃至四弘 但屬陰境三陰所攝。是故尋常非無煩惱乃
至發心。亦並須觀非不名境。今文謂辯 觀陰發得。故須辯異。讀者行者無惛本宗。 如前七隻分別中。云此之十境是三障攝。
非即現在所起三障。現三障者。如大經第十 云。菩薩摩訶薩求種智者。為除眾生三種 障故。煩惱障者。所謂三毒纏蓋八慢四邪等。
業障者。謂五無間報障者。謂三惡道誹謗 正法及一闡提。故知舉惡能障。故名為障。 今以流類攝彼後兩。初總明來意中。先結
前生後。上陰下結前。而觀察下生後。次 前訶欲下正明來意。先且與上諸文辯異。 有法譬合。初明與上方便中訶欲棄蓋辯 異。次與上陰境辯異。上之欲蓋及陰入
中。雖有惑相未過增盛非煩惱境。故訶欲 中且知五塵是生行者貪欲之緣。生欲是 過。因過生罪是故須訶。蓋中但是緣落謝 塵妨於入觀。應須捨棄。又此二五若訶若
棄。但成方便未正用觀。前觀陰入觀於 報陰。報陰無記於彼陰上求於妙解。故彼 陰境未名煩惱。又前別歷一心文中。雖觀 貪瞋非今境意。但是現起善惡諸惑。皆陰入
攝。是以因陰所起煩惱。皆名陰境。今境必 須因觀陰發。發重貪等方名今境。從今 觀去。正舉今境異陰蓋等。故云起重貪瞋。
從如鐵下舉譬也。鐵如陰火如觀。陰未遇 觀宿惑冥伏。故云但黑。因觀陰境陰解 未生。習起異前故曰赫然。又報法下次辯 難易。更牒欲蓋及以陰入。與今煩惱總辯
難易。故欲蓋之體通屬陰入。故與陰入通 名尋常。何者下別釋也。與前三法對辯難 易。初正明相對中先法次譬。法中出前三 毒與今對辯。前是報法及現煩惱。是故易
息。今發既重是故難制。倒想是癡。貪者可 見。言死馬者。十誦初戒天魔欲壞難提。變 為女人誘至馬所。便隱形去。是人欲盛乃
至不簡。此惑下更辯助緣。所發煩惱已過 於常。復加外緣致令狂逸。譬如下舉譬 也。流水如陰法。用觀如概木動習如 [泳-永+豹]
起。漣漪等者。風行而流水成文。今以木概 彼風行急流蹙水 [泳-永+豹] 起。又漣漪者重波也。 波上又波故曰重波。 [泳-永+豹]
者本音豹字。即豹 變也。今是水起借從水作。健人譬意與水大 同。煩惱下合譬也。如觸臥師子下更重以譬 釋成前譬。若不下結勸令識。非唯下明因
境起過。如第五卷云隨之牽人向惡。即 此意也。次正釋中初釋相者。先釋名中有 二解。初合字釋者。三毒是能煩。心神是所
煩。次分字解。煩為能煩惱為所惱。當知通 名通於見思。此一往分下明鈍中有利。如 蟲獸凡夫亦能起我。我即是利雖利屬鈍。
故云實不推理乃至自大。蠕者小蟲有識能 動者也。舉螫等者蟹類也。埤蒼云。其一螫遍 大。名為擁劍。亦名執火以螯赤故。亦如
螳蜋拒轍等是。鬐者項毛也。說文云。馬鬐 鬣也。如狼等瞋必張鬐怒曰。此舉蟲等劣 類以況於人。此尚計我何況人耶。底下凡 劣下舉鈍使凡夫而亦有利。五利至何嘗
等者。次明利中有鈍。如諸外道依於諸 見而起瞋恚。若未發禪來等者。問。如佛弟 子次第修人亦未發禪。何故名為須陀洹 人所斷見惑。答。今判利鈍約現發見見所
起惑。如未得禪來縱起宿習所有煩惱。及 因現陰起於我見。仍屬鈍使。初果所斷 凡夫共有。冥伏在身障真無漏。若見諦理 此惑自除。故名此惑以之為見。故不同於
禪後所起。若諸外道由未見諦。得禪定已 雖斷鈍使。仍未曾斷一毫見惑。見惑現行。 故不同於未發禪來所有見惑及冥伏者。 是故不以八十八使中見惑為例。故八十
八使義屬陰境所攝。對簡利鈍方受見名。 復異禪後見惑之相。今但對禪後見簡。故 云若得禪起見。縱有貪瞋同屬於利。如兩 學人下舉例也。得語如鈍得意如利。二俱
得語得意諍強。二俱計我得禪見盛。若發 下簡示境體。身中雖具八十八使。然所起 者但屬鈍使而在今境。若利中下次判根 條。先且徵起也。若利中有鈍。斷見惑人但
名斷利。利中之鈍此惑應在。若不爾者。利 中有鈍不名為鈍。故次引毘曇釋云。利 雖有鈍此鈍屬利。從於利使背上而起。底 下之人雖起於利。此利屬鈍。從於鈍使背
上而起。故云思惟亦如是。若開等者次明 開合。開為八萬合但三毒。八萬既不出於 三毒。今觀三毒即觀八萬。為是義故須 辯開合。三毒下明為障不同。初明四分
俱能障定。唯有無記不屬善惡。即不障 定。是即不障定者仍屬陰境。若為障者兩 屬不同。謂發不發。如前簡也。經云下引大 品證無記不障。即師子等定所入散心。此
並依毘曇意也。次依成論人意亦許毘曇 四分俱散。而不云四分俱障。但云散中無 不並有相應癡惑。故云散兼無知。能障定 者則在於癡。若爾下難成論人。四分俱散。
散兼無知。癡能障定。此相應癡。癡必瞋欲。 癡既障定。癡有瞋欲何不障定。而獨立云 癡能障定。今釋下今家正解。言別意者。如
上釋蓋隨人不同。若貪重者貪即為蓋。瞋 癡為障亦復如是。故今為障准彼應知。故 毘曇家所引大品以為證者。是義不然。彼 大品經明超越三昧。從滅定起入散心中。
故言此散而不障定。今所論散障與不障。 應辯凡夫所有三毒。如何引於羅漢勝定 出散等相。但煩惱下明今辯相為所觀境。 但云四分相實未周。若論自行足得為
境。故引法華明觀境意。意在除棄分別 非急。言二十年者。疏有多解。見思未除大 機未熟。故二十年且令除糞。又破見惑用 一無礙一解脫。破思惟惑用九無礙九解
脫。合為二十。又二道中斷結總名二十。又 上分下分總名二十。又依二使人共斷見 思。亦名二十。初解即以離繫得數而辯二
十。後解並以二義而為二十。若爾下釋疑。 疑云。若意在除棄。五百羅漢豈非除棄。而 婆沙中種種分別耶。為持下釋疑。五百本於
一門入道。亦未分別得羅漢已。為持佛 法使久住故。既為眾首須通外難。是故 五百廣演分別。若不為眾首縱成羅漢。非 入假位亦未必須種種分別。復次下。明此
惑相。正為十觀所觀之境。是故須辯是通 是別思議不思議等。既云各具四分。今境但 是鈍中四分。今文語略不暇簡之。但且簡
通別等耳。若委簡者。屬陰利鈍非今所觀。 所發利鈍是今所觀。所發復二。禪後之利屬 下見境。見慢業外是今所觀。初辯通別中。
云利鈍合各為四分者。為對前開為八萬 故。故今云合但有四分。界外既立四分之 名。開合之義義同界內。但是別惑異界內 耳。若作相關等者。次辯思議不思議等。
明向通別隨教不同。若作相關即是別義。 不明相即故曰相關。通惑如枝枝謂枝葉。 別惑為本本謂根本。枝本但得相關而已。
即別義也。若作不思議者。應云通惑如華法 性如空。以眼病故於空見華。若能體病 知華即空空華體同。即圓義也。已如第一卷 以三止觀結發心中說。故知思議不思議
二皆觀界內通惑為境。以所發者必非別 惑故也。下起觀中先明思議。故今預辯亦 雙明之。意在相即。於通惑上二義俱通。故
云若作。次釋因緣有三。如後說者。謂習等 三。起相下先以四句判其起相。於中先列 四句。次判境相。前文雖復辯其離合通別
等義。而未明內心起之相狀。故於此中重 辯起相。故知今起異於欲蓋及陰入等。因 緣下正明因緣。集因謂因熏習相續為緣。意
業為因身口惡行為緣。魔行為因十軍攝擒 為緣。有此三故今修道品。此三復發又名 為緣。初集有法譬合也。言道品者。秖是正 觀陰入境耳。順流曰沿。不修觀故順生
死流。若修道下即現在觀陰復發宿種。逆流 曰泝。有即二十五有。謂四域四惡趣。六欲 并梵王。四禪四無色。無想五那含。嵬謂崔嵬 高起貌也。嵬字
(五回五非五韋三切) 惑被觀制是故嵬 起。次明業中。那者何也。卓者高也。業相已 起名為成就。品位不成名為不立。譬中云
如河等者。湉水定也。無水者非也。波如連 山者。莊子云。白波如山。文選海賦云。波如 連山。陰境如河湉。修觀如風起。惑發如大
波。縱身口如擲帆。失一心如放柁。由此 放擲行船破壞。若心柁決斷正身口帆。則正 觀船必免業敗。過煩惱河至涅槃岸。次明
魔中言十軍者。大論釋四魔中問曰。何處 釋煩惱為魔。答。如雜寶藏經中佛說偈語 魔言。
欲是汝初軍 憂愁為第二
饑渴第三軍 渴愛為第四
第五睡眠軍 怖畏為第六
疑為第七軍 含毒為第八
第九利養軍 著虛誑名聞
第十軍自高 輕慢出家人
諸天世間人 無能破之者
我以智慧力 摧伏汝軍眾
汝雖不欲放 利汝不到處
[0391a06] 今煩惱起由魔為緣。以此十軍遮邏行人。 不令出界故即屬下魔境所攝。是故所起 雖是煩惱非煩惱攝。但名十軍。並由魔立
故曰魔軍。喻海等者。縱無前二魔能擊動。 流如習種風如業力吸如魔扇。吸者內息 也。水隨息入故曰吸水。大論第七云。五百
賈客入海采寶。值須摩竭魚王開口。船去 甚疾。船師問樓上人。何所見耶。答言。見三 日及大白山。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師云。
三日者。一是實日二是魚目。白山是魚齒。水 奔是入魚口。我曹了矣。時船中人各稱所 事都無所驗。中有優婆塞語眾人言。吾等
當共稱佛名字。佛為無上救苦厄者。眾人 一心共稱南無佛。是魚先世曾受五戒得 宿命智。聞佛名字即自悔責。魚便合口眾 人命存。魔扇如摩竭吸水。重惑如水流奔
趣。身口散善所不能制。如不可以力拒。 唯寂照止觀能達。如專稱佛名。次總以火 譬者如文。魔業下簡示境處。雖通列三今 唯觀集。次明治法。初明大小兩乘治法不
同。次約四悉以判大小。初文先小次大。初 明小中先略標列。次示闕文處所。將五門 禪對治四分。唯闕治障道一故指在下 文。即業境中六蔽及障不障等是也。對治等
五具如助道記中。此但更加不轉一種。彼 治六蔽此對四分。句數多少准說可知。今 對治中云十二者。此下文中十法成觀第七 對治文中具釋也。不淨實觀如上第七助治
攝法中說。亦如華首選擇長者。假想如下禪 境中說。但彼發今修以此為異。餘慈心等具 如禪境。初病不轉而治轉者。如不淨境轉
為親想。即指親想以之為淨。不應於親 起欲想。故。即此不淨而生親想。名為慈觀。 慈若轉為不淨觀者。即見父母胮脹爛壞親
不應瞋。況令爛壞。癡中修因緣為治。癡 若不破却用邪慧思邊無邊。此獨頭癡心 多沈沒。故用思惟以為對治。此邊無邊是 六十二中未來四句。本是邪慧今翻成治。若
用數息不能治散。應思出世無漏法相。 緣於雜境散亂便息。四藥互轉為十二句。 俱轉為轉亦名為對。准前可知。次明大乘 非對等者。唯第一義如阿伽陀藥。此且一
往奪小以明治相。未論具用諸教互治。及 以對治治攝法等。在下修觀第七門中。今此 且用第一義治。名為阿伽陀治。此大乘治
具如上文隨自意中觀貪欲等。故下誡言。善 取其意。若失意者。具如隨自意中師資之 失。次云小乘中多用下。以四悉判治。大論
云。餘經多用三悉檀。即指三藏經名之為 餘若通論者。大小俱四。今捨通從別故且 依論。前陰入中意亦如是。雖復通具但在 通圓。藏別必無用第一義而為治也。空無
生中等者。正宗無生第一義相。如夢中救 火能所俱無。次修止觀者。從此已下訖菩 薩境。觀法同前。但對境有殊隨病別說。今
先正明十觀。次會異名。先十法者。先思議 境中。畜以無慚為本。故使亡於禮度。禮度 在人。故失禮度名失人種。亦慳他家者。
非但己境不欲人侵。亦不欲人侵他欲境。 鬼以慳貪為本。復以諂故慳他。鴆陷者。陷 他如鴆故也。郭注山海經及廣雅云。其鳥
身有毒。大如鶚紫綠色。頸長嘴赤。長七八 寸而食蛇。雄名運日雌名陰諧。以其尾歷 食食則殺人。故以言之。婚者昏也。昏時行
禮故曰婚也。爾雅云。婿名為姻婦名為婚。 娉者娶也。周禮曰。眾來曰頫寡來曰娉。頫 字 (土調切) 娉者。謂執玉帛而趣問也。撙節
者。有禮儀也。禮云。君子恭敬撙節。鄙人 欲麁者。如難陀等。又觀欲心訶棄等者。棄 如棄蓋中。呵如呵欲中。以呵棄故發得 初禪。雖勝難陀尚未出色。又若觀欲是
蔽而行於捨。乃至癡者。略舉六中初後二 蔽。次不思議中。先正釋。次銷諸經意以釋 成妙境。初正釋中先引經立境。次釋。釋中
初略明進不。次引淨名不斷等釋不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