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Treatise on Contemplating Thoughts 觀心論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心論疏卷第三
天台沙門灌頂

[0600b14] 云何涅槃 無生忍第四一偈一念 應須四種三昧
故經云見佛種種以求 種種即是四種三昧修行不同故云 四者常坐三昧常行
半坐非行非坐三昧調直定釋論 善心一處不動三昧大經 一境名為三昧第一常坐三昧文殊
一行三昧事相二觀 勸修事相行人一念 何者獨行
繩床結跏趺坐不動 著床小劫身體手足寂然 不動一切不得負心
眾生何者學道初心諸佛知眾行道不行 不但所以專一
一佛當令十方佛功德 身心二業三業設使疲勞
一切苦眾生 疲勞三途 不久小小
疲勞不能安忍三途何者非空無有地方不受竹筍
虔心三寶 二明觀法即是一念法界 法界法界一色皆是中道無非
佛法皆是法界心緣一切法皆是 佛法即是實相法界故云緣法 念法故經云法界一切法皆是
佛法無後無有際畔一佛 佛法無知非有無非 不知二邊諸佛安處
滅法如是說驚怖 不思議般若住處 不滅如是觀法界樂觀如來
如來不謂如來如來觀眾生相如 諸佛眾生界諸佛諸佛 思議眾生界不可思議眾生界無住
虛空住不住法住般若無相般若不見云何不見聖法云何 聖法生死涅槃如是不捨
如此觀眾生真法貪瞋癡煩惱寂滅不動生死涅槃 諸見佛道修道修道
煩惱法界重者五逆五逆 菩提菩提五逆無二覺者無知 無分別實相不可思議
不可本性一切業緣實際 即是法界法界 四魔不能得便何以法界法界
云何毀法以此一切法 三昧觀法應須 圓教觀法四種三昧
觀法勸修一一法界 真法菩薩不畏 千佛善根千萬億
德本譬如長者摩尼寶憂愁苦惱 歡喜四眾信樂法則 生苦信解歡喜即是
見佛親近供養穿摩尼 歡喜修學 生歡喜文殊
所聞身子決定菩薩摩訶薩彌勒如是具足 即是何以如來法相
文殊深法即是佛言 不退轉 具足佛法一切佛法相好
威儀無量法式一切法遍知一切 眾生心地速三菩提 一行三昧精進不懈
光明不可 思議功德諸法光明遍滿無有缺少菩薩如是三菩提比丘比丘尼
驚怖即是出家信士信女驚怖即真歸依功德第二 三昧事相二觀勸修
事相行者一念常行 三昧般舟三昧經名為 三事一佛威力二三
十方現在在前而立 明眼人仰觀十方佛如是 避惡知識親屬鄉里
獨處不得希望他方有所求索乞食 不受治道 香華清淨出入左右改換衣服如常
威儀善能開導 內外所聞三昧 求是三昧不可得肌肉
供養何況外護晝夜調養精勤 忍辱同行 誓願精進使
枯朽三昧不懈退大正無能 精進無能智慧無能師從四事三昧
三月不得思念世間彈指 三月不得彈指 經行不得不得左右
為人說經不得衣食四法 二明三昧 獨一西方阿彌陀佛
萬億佛剎菩薩中央說經三月 一一足下輪相 無見頂相心得
得佛不用心得不用得佛不用 心得不用得佛何以 無色不用色心三菩提
乃至 不知智者不用得佛不用智慧 得佛何以智慧不可得
所見一切法無有譬如夢見七寶親識歡喜追念不知 何處念佛舍衛
歡喜從事 樂事宛然如是念佛 飢渴美食一切所有
如夢如是數數休息 阿彌陀佛名相七寶 其中比丘起種
來者如鏡中像 不外行人 清淨所有者清淨見佛
歡喜念佛從何 心作 見佛自知
無想泥洹無可 所為設有無所有不知 有心不見無想泥洹
堅固常住一切 想念諸法不可如實觀察佛道 黠慧菩薩五道不受
大道勸修行人智慧 大海無能運神諸佛聞悉受持如是
常行三昧功德最為第一如是 三昧諸佛諸佛十住毘婆沙般舟 三昧無生大悲一切諸如來從此二法
三昧果報無上道不退轉 大千草木微塵一塵一佛 滿世界布施甚多不如
三昧福德無量何況信心受持 為人解說不畏何況 修習 [(-)/] 牛乳信解
三昧無量無量三昧 功德不可稱現世安樂菩薩位婆沙劫火怨毒
無有天龍八部諸佛 稱讚其所三昧 隨喜三世諸佛菩薩行三昧
隨喜迴向菩提聞經 隨喜譬喻如是真法 無量人天憂悲栴檀
田家子摩尼珠 行者三昧努力 第三半行半坐三昧事相
二觀三觀事相行者一念 半行半坐三昧 二十思惟法華
讀誦思惟牙白 故知半行半坐方法 方等至尊不可修習神明
懺悔閑靜 道場泥塗室內圓壇 五色海岸高座二十四
無妨盡心淨衣 出入參雜長齋 三時洗浴供養隨意多少
明了內外律者二十四陀羅尼 師說十五 一期決不
不得俗人 佛法陀羅尼使 異口同音召請三寶方等
十法王子召請燒香三業供養 三寶志誠悲泣 悔罪二十
不下方等十法 王子如是思惟思惟 思惟周而復始
第二召請一法如常 觀法經合思惟摩訶陀羅尼 祕要祕要只是實相中道
真實真實寂滅寂滅相者 無有乃至涅槃亦復 虛空界亦復
如是空空真實波羅 大品十八空無有以此 一切無不方等廣平
般若方法四門 清涼池平等大慧二觀前方便道場清淨
實相定慧莊嚴 法身無上尸羅五色 五陰子縛大慈悲法界圓壇
實相不動地法界生動 相離不動相離 香燈高座諸法空也一切
二十四即是逆順十二因緣 即是無常助道淨衣寂滅忍稱為
名為七覺分一日 一實諦一實三觀三障 三智一實諦二十四
逆順十二因緣瓔珞十二因緣一百二十而言只是三道苦業
因緣即是三道懺悔道業煩惱 乃至大比丘不還無有
業道清淨第七十方佛聞法不退轉煩惱 三障十二因緣五陰
思惟實相諸佛實法 勸修諸佛由此 世間無上大寶修行
讀誦得中華香供養 文殊不能 梵天供佛不如一食 廣說 (云云)
約法事相 觀法勸修事相行者法華經 三昧方法嚴淨道場 供養五禮六根懺悔
誦經坐禪別有 三昧天台大師流傳行者 二觀普賢大乘三昧
日夜六時六根安樂行品諸法 所行不行不分經本相成豈可 前後
樂行護持讀誦深心禮拜豈非觀經 無相懺悔罪福慧日 豈非南嶽相安樂行無相安樂
豈非事理如是行人 六根悟入直觀一切 法空方便無相悉皆
無疑修理 六牙白象菩薩無漏六神通有利大力表法
無漏無染稱之為白頭持金剛 持金剛一時如意珠三智 行表輪轉
意表體用相離中有華表 神通力佛國土利益眾生即是
華中 無緣豈能神通力娑婆 樂器四攝
修身種種同事利行 五百樂器音聲無量 普現色身三昧未必
白玉語言陀羅尼即是 種種法華三昧異名身上自在作法勸修普賢
七眾犯戒一彈指頃除滅千萬億 阿僧祇劫生死發菩提心不斷 入涅槃五欲外事
見分多寶釋迦佛法華三昧 陀羅尼入如來室如來衣坐如來座天龍八部中說文殊藥王
大菩薩華香空中侍奉應當修習 法華經讀誦大乘大乘 相應諸菩薩無上方便實相
霜露慧日銷除如此諸事無不具足 供養多寶分身諸佛歡喜
如是發菩提心不肖 智者第四非行非坐三昧一向 四句非行非坐
通行一切南嶽 三昧大品覺意三昧 明了名實一法
覺者心數三昧行者一念心數反照觀察 根源去處覺意三昧 非行非坐可解
(云云) 。

[0603c02] 云何成就二十五方便調心正道第五一偈妙理不可 進趣正道善方便方便
便善巧行者一念修行 少善根無量解發菩薩位方便和合和合成因
和合取果如來身不從 無量功德如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