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i Jiao Yi (The Meaning of the Four Teachings) 四教義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教義卷第八
天台山修禪智顗禪師

[0747a25]第二通教無垢稱通教因緣三乘契理證道淺深通教入道四門
一實不實不實不實四門諸法實相智度論中論四句通行
略釋三乘第一義階級通教具有四門入道經論多用
空門逗機隨緣四門豈可經論便如此是故通教三乘空門就此即為五意
滿不同二明通教三乘通教三乘四料簡無垢稱第一略明滿
不同三藏半字教門大同小異毘曇成實三藏教賢聖大意不足摩訶衍滿字教門
通論只是摩訶衍義理三教高下不同大乘方便可疑大品經菩薩初發心
薩婆若相應通教法華經小樹增長大品經菩薩初發心遊戲神通佛國土成就眾生
別教即是法華經大樹增長大品經菩薩道場度眾生菩薩圓教法華經一地所生
大智度論有人乾慧地佛地有人歡喜地佛地有人初發心
佛地如此解釋不同大乘論滿字教門三教不同問曰三藏
多同摩訶衍三教不同答曰半字教門界內一世結使入涅槃小乘淺近不可
若是滿字教門廣大深遠界內外行法門權實諸菩薩相貌位次不同無罣礙涅槃經譬如不容
並行解脫容受即真解脫真解脫權實何所不容龍樹菩薩大智度論種種因緣迦旃延毘婆沙
三藏菩薩正是摩訶衍不可思議階級隨緣不同第二略明通教三乘通教因緣
通教第一義諦三界見思一切智有餘無餘二種涅槃通教分為
聲聞法入智慧力正使根性不同二種解脫三藏教中分緣覺福德利根分別
法入佛世聞法至道自然曉悟第一義三界習氣辟支佛乘根性不同二種一者
迦羅大辟迦羅菩薩智慧因緣大悲誓願第一義界內煩惱
三界道種智遊戲神通佛國土成就眾生三乘善根道場一念相應智慧煩惱習一切種智
轉生無生二種法輪三乘眾生無餘涅槃大乘大品經三乘用以第一義諦無言說道
但是煩惱習不盡中論諸佛甘露教化眾生諸法實相甘露佛說實相分為諸法實相
煩惱聲聞乘大悲無上名為大乘佛滅度時世遠離辟支佛乘問曰若爾三藏教三乘
答曰前已處處第一義教門觀門菩薩初發心乃至補處
結使菩薩初發心結使乃至補處正使微薄復次三藏教生滅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三法
通教不如三乘無生四諦第一義三乘三乘同體入空十二因緣第一義
三乘三乘六波羅蜜第一義分別三乘分別如此三藏教三乘問曰菩薩
二乘六度答曰涅槃經福德莊嚴有為有漏無漏聲聞何處慳貪聲聞破戒瞋恚放逸散亂愚癡
辟支佛二乘不能遍行其事成就眾生何曾不同六度第一義諦無言說道問曰中論
大乘聲聞緣覺答曰不然大乘二乘涅槃滅度中論諸法實相煩惱聲聞乘
大悲無上名為大乘不出辟支佛遠離大悲得名大乘聲聞緣覺法華經身子
我等法性云何如來小乘濟度世尊自述得法實相大乘聲聞迦葉領解聞法開權顯實我等今日真是
佛道一切不得諸法實相即是大乘聲聞辟支佛第三通教三乘即為一明三乘
二簡義通一明三乘十地即為標名解釋標名乾慧地性地八人地四見薄地
已辦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大品經菩薩乾慧地菩薩地學而取證佛地
三乘解釋乾慧地三乘初心通名乾慧地乾慧地即是三賢五停心想念想念
五停心就此一分不同五停心真偽一分不同三藏明初通教不同
信解生滅四諦五停心無生四諦信解五停心二種信解不同目足不同五停心
賢者即為信解外人邪僻不同
二邊所以然三乘無生四諦信解分明無生苦諦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不生
幻化如夢響水鏡像畢竟空無所有不知名曰愚夫真諦
無生集諦一切煩惱業行如夢鏡像畢竟空無所有無有和合不知無所有結業流轉故知
無所有是故真諦無生滅諦一切生滅不可得設使有法過於涅槃如夢
不生不知不生不滅生滅不生不滅生滅自然真諦無生道諦
一切涅槃如夢鏡像無有二相不見不通二相不通無明壅塞不二
不見不通任運第一義知道有道真諦三乘入佛信解分明正直心菩薩因此
無生四諦慈悲誓願摩訶薩問曰諸法無所有不見何須無生答曰思益經
涅槃經非凡自立得意無生即是五停心善法五法
功德叢林過於五法五法行人初心信解不善重者常心
暫停因緣即真必須一心澄清是故覺觀教令因數不動
欲界未到地初禪乃至四禪四無色定明鏡不動淨水目足清涼池無漏
是以大品經即是菩薩摩訶衍不可得賢人乾慧地不淨觀貪欲
如是大品經不淨觀即是菩薩摩訶衍不可得慈心界方便因緣
如是真偽問曰三乘初心信解無生四諦真偽答曰迦羅末世三乘無生四諦
不識正因即是迦羅無道貪著名利即是迦羅不知善巧修習止觀即是迦羅破法即是迦羅
即是迦羅不知道調適修習即是迦羅不知對治三解脫門即是迦羅不知位次增上慢
迦羅不能安忍內外即是迦羅迦羅女人還家眷屬了知畢竟
所有得失順道法門愛著即是一分中論去世後人大乘中說畢竟
不知因緣即是見疑畢竟云何分別有罪福報如是世諦第一義諦貪著畢竟
種種龍樹菩薩造論在此智度論第三邪見因緣果報一切法真空龍樹論主復次真偽(云云)
問曰五停心善法真偽答曰一家次第禪門覺支不及二十即是迦羅
善覺即是問曰信解無生四諦智慧即是何須五停心觀答曰大智空無雖是
定心即是智慧智慧豈可顛狂乾慧地二明四念處乾慧地三乘定心
處事三藏教分別通教念處五陰法性智慧名為念處是以大品經
空即是色空無亦復如是身邊二見四見十四一切諸色不淨虛妄不實不生
(四邊四十八乃至九十六前體入空可知)不生即是法性法性不淨名身念處
一切虛妄不實不生(四邊四十八乃至九十六可知)不生法性法性苦樂
念處一切無常虛妄不實不生(四邊四十八乃至九十六可知)不生法性法性非常無常
無常無常心念處一切無我虛妄不實不生(四邊四十八乃至九十六可知)不生
法性法性非我無我無我無我法念處三乘五陰第一義諦四念處四念處
正勤禪定如意足善生善根增長煩惱分別名為七覺安穩道中八正道四念處
(破身二見四見結成四十八乃至九十六無生四念處難解不可)念處事相
壞相背捨勝處如夢畢竟不可得念處分別名義知名解脫句義
菩薩句義如是通達一切名義即是念處三乘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善巧調適五陰一切諸法
不捨一切八十八使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結集善滅諸戲論三乘通觀四念處乾慧地菩薩
五陰畢竟空寂大悲誓願不捨眾生無所得調伏修行六度即是摩訶衍大品經四念處菩薩摩訶衍不可得
問曰通教念處既是何須答曰三藏教四念處四倒乾慧地既是
四倒三明四念處乾慧地四念處三藏教分別
無生四念處想念處中修身念處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一切諸法名身念處
心法念處如是四念處修正如意足根力覺道法相無漏法五陰智慧四念
四念處乾慧地問曰三乘通觀第一義諦見佛何故通教涅槃答曰
別圓不定結成通教結成別教
榮枯即是圓教淨名迦旃延三藏摩訶衍結成二百比丘心得解脫通教
二明性地想念三十七品有漏五陰法義增進初中後頂法忍法乃至第一
法義名為性地性地乾慧地無生方便性地初中後善巧
界內見諦三明八人地即是三乘信行法行斷見無間三昧四見
即是三乘第一義無生四諦斷見八十八使盡問曰明體法入何故見惑
後方答曰見新入空譬如折斷藕斷絲連次第證果
見惑思惑猶在超越見思薄地即真無礙欲界第六解脫欲界煩惱
離欲地即是三乘即真欲界五下分結盡離欲煩惱已辦地即是三乘無色即真
無漏五下分結七十二三界究竟已辦地辟支佛地緣覺菩薩無漏功德
菩薩地假道雙流二諦習氣無明界外法眼道種智遊戲神通佛國土成就眾生
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習氣佛地大功德智慧一念相應慧觀真諦習氣究竟智度論
聲聞智慧力火燒緣覺智慧力大火諸佛智慧力劫燒
渡河問曰菩薩佛地二乘答曰異同無學應供涅槃
證果名義名義究竟二簡義通即為三乘十地菩薩二明別教
義通一明通教義通義通菩薩伏忍柔順無生忍所以者何
乾慧地三乘見惑菩薩更加伏忍菩薩因緣無生四諦降伏其心四弘誓願知眾虛空
一切眾生菩薩度眾生虛空金剛般若經菩薩如是降伏其心所謂滅度無量無邊眾生眾生滅度
誓願降伏其心如是乾慧地別名伏忍二乘想念伏忍如是復次三乘
有漏五陰生相見惑第一義諦菩薩柔順菩薩非但一切眾生
六度一切福德智慧究竟三藏教阿僧祇六度乃至不惜身命滿菩薩如是空無調
眾生滿足六度順忍復次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