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Mi Yuantong Cheng Fo Xin Yao Ji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中知武定軍節度使事上護軍頴川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同修國史陳覺撰)
[0989b07] 昔如來居出世之尊。垂化人之道。闡揚大教。誘掖群迷。開種種之門。方便雖陳於萬法。入圓圓之海。旨趣皆歸於一乘。然而顯教密宗。該性含相。顯之義派分五教。總名素怛覽。密之部囊括三藏。獨號陀羅尼。習顯教者。且以空有禪律而自違。不盡究竟之圓理。學密部者。但以壇印字聲而為法。未知祕奧之神宗。遂使顯教密教。矛盾而相攻。性宗相宗。鑿枘而難入。互成非毀。謗議之心生焉。竟執邊隅。圓通之性懵矣。向匪至智。孰融異端。事必有成。人能弘道。今顯密圓通法師者。時推英悟。天假辯聰。髫齓禮於名師。十五歷於學肆。參禪訪道。博達多聞。內精五教之宗。外善百家之奧。利名不染。愛惡非交。既而厭處都城。肆志巖壑。積累載之勤悴。窮大藏之淵源。撮樞要而誠誦在心。剖義理而若指諸掌。以謂所閱大小之教。不出顯密之兩途。皆證聖之要津。入真之妙道。覽其文體。則異猶盤盂。自列於方圓。歸乎正理。則同若器室。咸資於無有。而學者妄生異議。昧此通方。因是錯綜靈編。纂集心要。文成一卷。理盡萬途。會四教總歸於圓宗。收五密咸入於獨部。和乳酪之味。都作醍醐。采雲霞之滋。並為甘露。誠諸佛之會要。為後人之指南。使披覽者似獲隨意之珠。所求皆遂。遵依者如食善見之果。無疾不瘳。覺學愧荒虛。辭非華麗。曾因暇日。得造吾師。每親揮麈之談。頗廣窺班之見。屬當傳世。爰託撰文。素慚舒理之能。聊著冠篇之引。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
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 [厄*殳] 集
[0989c12] 原夫如來一代教海。雖文言浩瀚。理趣淵沖。 而顯之與密統盡無遺。顯謂諸乘經律論是 也。密謂諸部陀羅尼是也。爰自摩騰入漢。三
藏漸布於支那。無畏來唐。五密盛興於華夏。 九流共仰七眾同遵。法無是非之言。人析修 證之路。暨經年遠誤見彌多。或習顯教。輕誣
密部之宗。或專密言。昧黷顯教之趣。或攻名 相。鮮知入道之門。或學字聲。罕識持明之軌。 遂使甚深觀行。變作名言。祕密神宗。翻成音
韻。今廼不揆瑣才。雙依顯密二宗。略宗成佛 心要。庶望將來悉得圓通。故依教理略啟四 門。一顯教心要。二密教心要。三顯密雙辯。四 慶遇述懷
(已下四段之中。為避文繁。或暗用聖教。或義引經文。覽者應知) 。且初顯 教心要者。謂賢首清涼。共判如來一代時教
而有五種。一小乘教。謂阿含等六百餘卷經。 婆沙等六百餘卷論。說一切法從因緣生。明 三界不安。了人空真理。修自利之行。忻小乘
之果。二大乘始教有二。一法相宗。謂深密 佛地等數十本經。瑜伽唯識等數百卷論。說 一切法皆是唯識。了二空真理。修六度萬行。
趣大乘佛果。於中多談法相之義。二無相宗。 謂諸部般若等千餘卷經。中百門等數本論 文。說一切法本來是空無始迷情妄認為有。
欲證菩提以為所得。修習萬行。於中多談無 相空義。斯之兩宗。皆是大乘初門。故名曰始。 始者初也。三一乘終教。謂法華涅槃等四十
餘部經。寶性佛性等十餘部論。說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從本已來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無 始迷倒不自覺悟。欲成佛果須先了悟自家
佛性。後方稱性修習本有無量妙行。多談法 性是大乘盡理之教。故名曰終。終者盡也。四 一乘頓教。謂楞伽思益經文。達磨所傳禪宗。
說一切妄相本空真心本淨。元無煩惱本是 菩提。唯談真性不依位次成佛。故名曰頓。五 不思議乘圓教。謂華嚴一經。十地一論。全說
毘盧法界普賢行海。於中所有若事若理若 因若果。一具一切重重無盡。總含諸教無法 不收。稱性自在無障無礙。逈殊偏說故名為
圓。此之五教。前前者是淺是權。後後者是深 是實。若以圓教望之前四。皆是應根權施設 也
(今且據對待而論。言前四是權圓教為實。若定執圓教為實缺前四教亦非圓暢。若五教俱傳偏圓共 讚。逗根方足已下為圓教。中具含前教行門。故不別說)
今依圓教修行略分 為二。初悟毘盧法界。後修普賢行海。且初悟 毘盧法界者。謂華嚴經所說。一真無障礙法 界或名一心。於中本具三世間
(一器世間。為一切國土。二眾生 世間。謂一切有情。三智正覺世間。謂一切聖人) 四法界 (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無礙法 界。四事事無礙法界)
一切染淨諸法。未有一法出此法 界。此是一切凡夫聖人根本之真心也 (亦是根本之真 身) 汎言真心而有二種。一同教真心。二別教
真心。於同教中復有二種。一終教真心。二頓 教真心。且初終教真心者。故首楞嚴經云。當 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 世界在虛空耶
(自家真心猶如太清之天。十方虛空喻似一片之雲。即知真心極大虛空 極小。虛空比於真心尚爾極小。況諸世界在虛空中耶) 又云。空生大覺中。如
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大覺即是真心 異名。真心廣大猶如大海。虛空微小似一浮漚。況諸國土皆依虛空生耶。若比真心即是小中之小) 又
云真心遍圓含裏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 如彼十方虛空之內。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又 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
真心中物。又云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 提妙明真心 (既言皆即菩提妙明真心。非是世間諸法在真心內別有其體。即知盡法界所
有。虛空大地情與非情。全是一味妙明真心。凝然清淨不增不減) 一切眾生從無始 來迷却此心。妄認四大為身緣慮為心。譬如 百千箇澄清大海不認。但認一小浮漚
(若了四大之身 緣慮之心。緣生無性全是真心。如了浮漚。緣生無體全是海水。近有儒生罕覽佛經。聞斯廣大真心懵然未
信。余尋喻云。此是如來親說。但是自心迷倒不見。安得不信。且如俗書莊子云。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
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將徙於南溟。水
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列子云。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
之。不可為自目不親覩。亦不信有此物耶。俗書所說有相物情尚爾。何況如來所說無相真心也。寶性論云。 聲居者不知宇宙之通泰是也) 後頓教一心者。謂絕待一心。彌
滿清淨中不容他。一切妄相本來是無。絕待 真心本來清淨。華嚴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 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起信論云。
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 一心故名真如。謂前終教隨眾生迷說有色
身山河虛空大地世間諸法。令諸眾生翻妄 歸真。了達色身山河虛空大地世間諸法。全 是一味妙明真心。今頓教中。本無色身山河
虛空大地世間諸法。本是一味絕待真心。故 清涼云。總不說法相唯辯真性。即知周遍法 界。本是一味絕待真心。寂然清淨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欲要易解周遍法界。喻似一顆瑩 淨圓珠。朗然清淨無影無像無內無外。清涼 云。照體獨立物我一如。達磨云。我法以心
傳心不立文字。即傳此心。曹溪云。明鏡本清 淨何假出塵埃。亦是此心也。一切眾生從無 始來。不了此心妄見諸相。猶如眼病橫見空
華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 (若了真心本無諸相。如虛空中本
無諸華。圓覺經云。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流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今
頓教中空華之喻甚為切要。今時緇素宗禪者。極廣洎乎開示此心多不入神。如葉公好龍真龍現前愕然不顧。 若未悟此心非是真禪。是故欲修禪行。先須了悟此一心也)
二別教一心者。謂 一真無障礙大法界心。含三世間具四法界。 全此全彼而無障礙。即知包羅法界圓裹十 方。全是一真大法界心。於此一真大法界內。
所有若凡若聖若理若事。隨舉一法亦皆全 是大法界心。乃至唯舉一塵亦皆全是大法 界心。華嚴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
中見法界。又一塵既是大法界心。於此一塵 大法界內。復舉一塵亦皆全是大法界心。若 橫若竪重重舉之。重重皆是大法界心。故清
涼大師。於華嚴十地品疏。說帝網無盡一心 也。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妄。不知無盡法界 是自身心。於中本具帝網無盡色心功德。即
與毘盧遮那身心齊等。却將自家無障無礙 佛之身心。顛倒執為雜染眾生。譬如金輪聖 王統四天下。身智具足富樂無比。忽然昏睡
夢為蟻子。於夢位中但認已為蟻子。不覺本 是輪王 (無盡法界之佛世喻難況。今但喻迷真執妄之義。智者應知) 是故欲求
成就究竟佛果。切須悟此毘盧法界。若未悟 此法界。縱經多劫修習萬行。徒自勞苦不得 名為真實菩薩。亦不能生如來家。故華嚴經
云。不了於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 長一切惡。清涼云不依此悟所作非真。自為 修行元來結業
(此無盡法界一心人罕能知。知亦寡信信亦鮮解。解亦難臻此境。是以
多劫菩薩不信不解。上首聲聞如盲如聾。其有宿熏圓根宜此駐意。若能信悟在懷。當日生於佛家。恐人難
信今舉例況之。如法苑珠林說。有一術人路行見一人擔檐上有籠子可受升餘。告擔人云。我步行疲極。欲
寄君籠子內。願相許耳。擔人慮是狂人。便語云任君入耳。乃跳入籠子中。籠子非大術人非小。擔之而行
也。不覺重行數十里。擔人於一樹下住食。乃呼術人共食。術人云我自有飲食。擔人視之。見籠中有種種
器物飲食。告擔人云。我欲與婦共食。即口中吐出一女子。容貌甚美二人共食。食已其夫便睡。婦告擔人。
我有外夫欲來共食。夫若覺時君勿道之。婦便口中出一丈夫共食。三人籠中全不逼窄。良久其夫身動欲
覺。其外夫告擔人云且去。其婦即置外夫口中。器物飲食亦置口中。其夫覺已。復置婦在口中云云。此是 世間小術尚爾。重重相容而無障礙。豈況毘盧無障礙
法界耶。應須諦而信之思而解之。勿要高推聖境虛度一生者哉) 後修普賢行海 者。既得了悟無障礙法界。於自本心。於中本 具十華藏世界微塵數相好。帝網無盡神通
功德。與十方諸佛更無差別。奈無始局執妄 情。習以性成卒難頓盡。致令自家神通功德。 不能盡得自在受用。故須稱自家毘盧法界。
修本有普賢行海。令無盡功用疾得現前。華 嚴經云修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菩提。雖普 賢行海浩瀚無涯
(一藏教中所說行門。皆是華嚴普賢之行。但應權淺根宜之流出也) 今就觀行略示五門。一諸法如夢幻觀。二真 如絕相觀。三事理無礙觀四帝網無盡觀。五
無障礙法界觀。且初諸法如夢幻觀者 (即當事法界觀) 謂常觀一切染淨諸法。全體不實皆如夢幻。 此能觀智亦如夢幻。華嚴經云。譬如夢中見
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又云 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眾生不異幻了幻 無眾生。又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
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肇公云。虛兮 妄兮三界不實。夢兮幻兮六道無物。一切眾 生從無始來。執一切法而為實有。致使起惑
造業循環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親三界 六道。全體不實皆如夢幻。則愛惡自然淡薄。 悲智自然增明
(此夢幻觀圓覺疏中名起幻消塵觀。天台名假觀。亦名方便隨緣止。謂
分明鑒照曰觀。寂然不亂曰止即觀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觀。乃止觀雙運也。餘諸止觀准此解之。若人雖信
解圓教。而煩惱厚重不能習得此夢幻觀者。應作不淨觀。謂觀身五種不淨。一種子不淨。謂父精母血赤白
二色和合成故。智度論云。是身種不淨非餘妙寶物。不由白淨生但從穢道出。二住處不淨。謂在母腹中生
臟之下熟臟之上。不淨流溢污穢充滿。彼中住故。又海山云。不淨乃作衣裝。污穢便為飲食。三自體不淨。
謂三十六物皆是不淨共和合故。言三十六者。外有十二。髮毛爪齒垢污大小二遺眵淚涕唾。次有十二。皮 膚血肉肪 [月*高]
腦膜骨髓筋脈。中有十二。心肝膽腑脾腎腸胃生臟熟臟赤痰白痰。即知從頂至足皆是不淨。永
嘉師云。革囊盛糞膿血之聚。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四自相不淨。謂九竅常流諸穢惡故。
言九竅者。兩耳出垢兩眼出眵淚。兩鼻出濃涕。口出涎唾。大便道出屎。小便道出尿。智度論云。種種不
淨物充滿於身中。常流出不淨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淨。謂命終身壞胮脹臭穢。膿血蛆分不堪近故。天台
云。從足至頭從頭至足。循身觀察唯見胮脹壞爛。大小便道蟲膿流出。臭極死狗。心地觀經云。應觀自身
臭穢不淨。猶如死狗。金光明經云。我從久來恃此身。臭穢膿流不可愛。雖常供養懷怨害。終歸棄我不知恩。
觀自身竟復觀他人。若男若女所有之身。皆具五種不淨。乃至觀一切世間有情之身。皆是不淨。故起信論
云。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污。無一可樂。既觀皆是不淨。貪愛之心自然不起。阿含經說。
昔有國王嗜欲無厭。有一比丘以偈諫曰。目為眵淚窟。鼻是穢涕囊。口為涎唾器。腹是屎尿倉。但王無慧目。
為色所耽荒。貧道見之惡。出家修道場。天台云。雖觀不淨能成大事。如海中屍依之得度。或作骨鎖觀。
應先觀想自身額上。皮肉爛墜唯見白骨。漸漸從狹至寬。想於一頭皮肉爛墜見於白骨。乃至全身皆見白骨。
既見自身一具骨鎖。分明現已。復觀餘人爛墜亦爾。觀第二具已。漸次觀於一房一寺一城一國乃至遍地。以
海為邊骨鎖充滿。為令觀心增長。復却從寬至狹漸略而觀。唯見一國皆是骨鎖。漸見一城一寺一房一具。
又於一具中。乃至漸漸唯見眉間少許白骨。見眉間已專注一緣湛然而住。如是修習乃至得定。此觀成就一
切貪愛自然消亡。或作數息觀。應從淺至深次第進修。先須調和自家氣息。不澁不滑專注一心數出入息。先
數入息後數出息。從一至十終而復始。想心在數不令散亂。若寬自心不假功力。運任徙一至十住數息中。 然更一心隨息出入。若息入時心乃隨之。從鼻至喉從
喉至心。臍臗脾脛乃至脚指。若息出時心亦隨之。息出離身為至一搩一尋等。一心恒隨息之出入。若覺心
息任運相依。然更繫念唯在眉間。或在鼻端安止其心。觀息住身如珠中縷。為冷為暖為損為益。若覺身湛湛
然悅樂。然更諦觀微細之息。及觀全身三十六物內外不淨。又觀心識剎那不住。如是修習覺息出入遍諸毛
孔。心眼開明徹見身內。三十六物及諸蟲戶。方更轉修。其餘行門更有別說。恐繁且止。如經中說。觀出入
息三世諸佛入道之初門也。或作我空觀。應須作意推尋。今此之身本來無我。但是色心二法和合為相。色有
地水火風之四類。所謂毛髮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是其地。涕唾膿血津液涎 沫 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是其
水。暖是其火。動轉是風。心有受想行識之四類。所謂領納是受。取像是想。造作是行。了別是識。於此八類
何者是我。若皆是我即有八我。又況色中復有三百六十段骨。段段各別。皮毛筋肉肝心脾腎各不同。是諸心
數等亦各不同。見不是聞喜不是怒。既有此眾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為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千。一身之中多生
紛亂。離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