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Jing Tu Qun Yi Lun 釋淨土群疑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二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
[0037a05] 問曰。生彼西方。為過去心生現在心生未來 心生。若過去心生。過去心已滅。不可言生。若 未來心生。未來心未至。如何說生。若現在心
生。現在心不住。復如何生。以此三世求生不 得。以何今勸生西方耶。
[0037a10] 釋曰。以三世推。已滅未生及現不住。無有生 理真實可得。猶如燈炷。非過去焰燒炷。已滅 故。非未來焰燒炷。未生故。非現在焰燒炷。不
住故。非不燒炷。破闇發明。念念相續。新新謝 滅。相似相續。猶如水流。能一時中有於四用。 破闇發明。熱器燒炷。此亦如是。由淨土業感
生時熟。聖眾來迎。歸趣淨土。捨娑婆穢質。成 極樂淨身。三世緣生。不常不斷。雖復諸法寂 滅。業報宛然。諸法無生。生死相續。即不壞世
諦。建立第一義諦。即其義也。故維摩經。淨名 大士詰身子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舍利弗 言。無沒生也。維摩詰言。若諸法無沒生相。云
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此明第一義諦諸 法寂靜無去無來。故言無沒生也。下經言。有 世界。名曰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
沒。而來生此。維摩詰言。沒者為虛誑法壞敗 之相。生者相續之相。此明世諦假名非真生 滅相。今勸捨茲穢土生彼淨方。而於第一義
諦之中。三世推之。竟無往生之義。世諦因緣 假名生滅。非無捨此娑婆往生佛國也。子豈 得直論第一義諦之理。而壞世諦種種因果
作用等法耶。此亦於世諦因果門中說。勸往 生淨佛土也。
[0037b04] 問曰。金剛般若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云。離一切諸 相。即名諸佛。如何今日作有相。觀佛行於邪
道。而願求生。此實難矣。
[0037b08] 釋曰。般若觀經俱是聖教。相無相觀並非凡 言。互說是邪。深有旨趣。不可依其般若毀彼 觀經。何但信謗交懷自成重罪。亦乃於佛聖
教未解融通。何者此兩經就人就學。就解不 同作斯說也。由人者淺根之人。未能觀理。為 作色觀。觀報化身。深根之人能觀實相。為說
無相。觀於法身。淺人學深。深法非藥。甘露夭 命。經有誠文。深人學淺。不成進道。遂名退 業。何能進修。故佛對兩根說斯二教。由學者。
初學之人創初入道。觀行猶昧。未能學深。不 可教令作是實相觀。且教觀色。調練其心。後 學方成。修進無相。譬如入海從淺至深。久學
之人堪能進學彼無相觀。而乃滯彼初學色 相。為進彼行。毀前是邪。非謂此是邪見攝。如 慳人學布施。慳障除已滯修初度。佛欲勸彼
進學尸羅。若不毀前。無由習後。故毀其檀捨。 讚行持戒。此是大聖善逗物機。愚人莫知執 文迷義。今言邪道理亦如斯。由解者。若知色
即空。觀色非邪。若迷色不空。觀色是邪。若知 空即色。觀空非邪。若知空異色。觀空是邪。此 乃解誤異途。自分美醜。何關由色空二境。以
辨其邪正哉。子若曉此宗途。即常色觀。而恒 正。迷斯旨趣雖空觀以恒邪。善哉妙旨。願詳 其致矣。
[0037c03] 問曰。金剛般若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故名如來。維摩經言。我觀如來。前際不 來。後際不去。今即不住。文殊師利言。不住亦
不去。不取亦不捨。遠離六入。故敬禮無所觀。 准此大乘諸聖教說。佛本不來。亦無有去。何 因觀經說有化佛來迎隨化佛往。有來有去。 與前經相違。
[0037c10] 釋曰。甚深實相平等妙理。法身如來本無生 滅。以佛本願無限大悲。接引眾生。從真起化 十方世界。如來引接三輩九品。以化即真。不
來不去。隨機應物。有往有還。前經據化體即 真。說無來去。觀經據從真流化。現有往還。又 西方有釋言。實無有佛從彼西方而來至此
授手迎接。亦無有佛引彼眾生往生淨土。但 是如來慈悲。本願功德種子增上緣力。令諸 眾生與佛有緣念佛。修福作十六觀。諸功德
力以為因緣。自心變現阿彌陀佛來迎行者 隨佛往。言彼佛遣來。不是實遣。但是功德 種子。與所化生時機正合。令見化佛來迎。故
言彼遣。而實不遣。阿彌陀佛悲願功德。湛然 常寂無去無來。眾生識心。託佛本願功德勝 力。自心變化。有來有去。迎接行人。見有往
生。是自心相分。非關他也。故前經說不來 不去。約佛功德說也。觀經說有來有去。約眾 生心相說也。又有釋言。如來應機亦復變現。
現作諸化身十方。迎接往生眾生。彼諸化佛 從佛鏡智大悲流現。故言彼佛遣化來迎。然 遣化迎。如摩尼天鼓無思成此事。然所現化
有往來而言不往不來者。此或約真而作是 說。前已釋竟。或約生滅念念不住。生已即滅。 不可移動。當處生當處滅。異處生異處滅。相
似相續。假說往來。如火焰行非輪輪相。假說 來往。實無來往也。故肇法師物不遷論言。旋 嵐偃嶽而常靜。江海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
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此皆以生滅迅速。 不可移動也。
[0038a10] 問曰。涅槃經說。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 識亦復如是。又言。諸佛所師謂法也。以法 常故諸佛亦常。此即三身凝然不遷不變。今
乃言生滅不住。斯何義耶。
[0038a14] 釋曰。此之諍論非唯今日。一般大德涅槃學 者言。三身並常不生不滅。廣引涅槃經文及 菩薩本業瓔珞經等。證三身並常。此多依教
也。有一般大德依攝大乘論等。釋佛有三身 常有三種。一凝然常。謂法身佛。二不斷常。謂 受用身佛。三相續常。謂變化身佛。雖各名常
義有差別。以後二身從生因生。般若論說。報 化二身生因生故。諸所作者皆是無常。若是 凝然。應同法身了因所證。又應非陰亦無緣
慮言說動作。以此眾多義理推之。非凝然常 也。廣如唯識論等成立。又約遍計所執。眾生 橫計佛有去來。為破妄執心外有佛有往有
來。為破妄情故。言不來不去故。維摩經言。善 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如是 等。今此觀經說有往來。與諸大乘經不相違 也。各據一義。悉為妙說。
[0038b01] 問曰。法句經言。佛告寶明菩薩言。善男子汝 且觀此諸佛名字為是有耶。為是無耶。為有 實耶。為無實耶。善男子若名字有。說食與人
應得充飽。若得充飽。一切飲食即無所用。何 以故說食。尋飽不須食故。按此經義。欲明名 字性空不能詮說諸法。今既教人專稱佛名
號。能消重障之罪。往生西方。何異說食充飽 談漿除渴也。
[0038b09] 釋曰。依諸大乘微妙經典。咸言名字虛假無 有定實。故經言文字性離無有文字。又言。名 義互為客。菩薩應尋思。然即寂默無言。湛然
宴坐。即拘隣無得道之望。須跋靡證果之辰。 唯能所說殊。不可談食得飽。終名有詮表。 而因言會理。因言會理故。指月之譬興焉。名
字性空故。捨船之喻作矣。佛以愚夫執著。緣 名生惑。或愛或恚。具造愆非。罵我讚我。起生 起殺。具十惡業。顛墜三塗故。破彼惑情。言文
字虛假。縱令讚毀何榮辱汝身。若言因讚即 榮華汝身。毀謗即損汝形質。亦應說食得飽 言火焚軀。雖終日口談味珍。不免飢虛之困。
竟夕說於炬火。莫見焚身之殃。故知名字體 虛。本無真實。凡夫莫悟。浪起愛憎。諍名於 朝。沈淪惡道。若言名字無用不能詮諸法體。
亦應喚水火來命男女至。彼即一一呼召。無 有參差。故知筌蹄不空。魚兔斯得。故使梵王 啟請轉正法輪。大聖應機弘宣妙旨。三藏奧
旨煥爛於龍宮。十二部經照彰於鷲嶺。人天 凡聖咸稟至言。五道四生並遵遺訓。聽聞讀 誦利益弘深。稱念佛名往生淨土。亦不得唯 言名字虛假不有詮說者也。
[0038c02] 問曰。瑜伽師地論云。三地菩薩方生淨土。今 勸地前凡夫聲聞等生。有何意也。
[0038c04] 釋曰。諸經論文說生淨土。各據一義。取捨不 同。或上人下人義論。淨土既有麁妙勝劣 種種殊異不同。得生亦有種種上下階降。亦
如仁王經說。唯佛一人居淨土。三賢十聖住 果報土。此即十地已還並不得生於淨土。以 佛大圓鏡智所現淨土是無漏故。名之為淨。
十地已還本識所變諸淨妙土。是有漏。故不 名為淨。以第八識是果報識故。所變之土名 果報土也。若約行施戒修離無漏定障。能以
定力處處淨土受生自在。即三地菩薩得定 自在。故瑜伽論言。三地菩薩方生淨土。若以 得無分別智。斷人法二執見道煩惱。證得遍
滿法界。悟百法明門。得生諸佛淨土。則初地 已上得生淨土。若以本願大悲引一切凡愚 眾生乃至下品下生五逆十惡。但發菩提心
悉得往生。具如經說。不可直依瑜伽論言三 地得生。即謂初二地菩薩亦不得生淨土。龍 樹菩薩佛記位登初地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豈為未至三地。言不得生淨土。便與此經相 違也。又初地菩薩依仁王經。說得百法明門 見百佛淨土。如何言不得生淨土也。又華嚴
經說。初發心凡夫菩薩願生淨土。即得往生。 故知瑜伽論文。別據一相得定自在。離障而 說也。
[0038c28] 問曰。攝大乘論對法論等。無著天親諸大論 師。釋諸經論種種文義。有四意趣四祕密言。 唯由發願而得往生西方者。此是別時意。今
日勸人修西方業。即得往生。豈成道理。自攝 論至此百有餘年。諸德咸見此論文。不修西 方淨業。今即言得生。豈不與論相違也。
[0039a05] 釋曰。攝論言。唯由發願而得往生者。此別時 意也。然古來諸德。咸以此文證。是別時之意。 言未即得生。今詳此文。證是即得往生。顯其
論主之意。何者。論言唯由發願者。是簡持義。 簡去念佛之行。持取唯空發願。更無有行。孤 有此願。故曰唯由發願。若唯發願而得生者。
此即是別時意也。非即發願之時。終後即生 淨土。故曰別時。今時念佛至心。即意業善行 也。稱佛名號。即語業善行也。合掌禮拜。即身
業善行也。由此三業善行。能滅八十億劫生 死重罪。行願相扶。即得往生。此豈唯是其願 哉。論主說此唯由發願之言。意顯兼行非別
時之意。惑者不細尋文義。朦朧總謂別時。 若以念佛行亦是別時。論文何因不言如念 阿彌陀佛得生西方者此是別時也。既不言 以念佛修十六觀行三福善之文是別時之
教。故知念佛等生西方。非別時之意也。有釋 者言。念佛修十六觀等。即是發願。又有釋言。 論師雖舉願言。意亦取其念佛。亦是別時之
意。今此二釋。為顯利益。為顯解義。若顯利 益。作此解文。更令無量眾生流轉穢土。巡歷 三途。不得往生淨土出離生死。若為解義者。
細依文句取義。猶恐不合宗途。朦朧以釋論 文。翻將得其旨趣。何斯謬也。如俱舍論等。諸 部諍義。引其聖教。楷定旨歸。拾取一字兩字。
以成諸部得失。況乃觀經等教。備陳種種行 門。或述三種散善。為淨土正因。或說十六 妙觀。為西方正業。如何總將為發願文也。又
所以得知論師不以念佛是別時意者。此有 八意。一論師釋經。本以經意難知。為甚深之 教。凡夫披讀。莫能曉悟。造論解釋佛教。欲令
愚智咸知。只如觀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所 說。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文義顯然。愚智皆 解。何用所不了須論釋耶。二法藏比丘發四
十八弘誓願。接引眾生。欲令生佛淨土。豈將 別時之意。而發弘誓。引接眾生耶。彼願之中。 即言。念佛不得往生不取正覺。不言唯發願
人不得生者不取正覺。故知。念佛等行定得 往生。入在四十八願中。非別時也。唯由發願 不即往生。不在四十八願中。故是別時意也。
三稱讚淨土經。十方恒沙諸佛出廣長舌相。 證得往生。豈證別時之意。諸佛舒舌。本為難 信眾生。將為念佛功德不多。盡此一形即生
淨土。咸生疑謗。不信是經。故現不虛誑之舌 相。發誠諦之真言。令眾生覩相聽言除疑生 信。乃謂別時之教未即得生西方。後至初地
得生。眾生有何疑惑。須佛舒舌相證往生西 方耶。四阿彌陀經。先勸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後教稱念佛名一日至七日。即言聖眾臨命
終來迎行者得生。若言念佛即是願。言前已 勸。言令其發願。後更何須教令念佛。故知前 文是願。後文是行。行願相扶。得生淨土。豈容
念佛而是願耶。五淨土論與攝論。同是世親 菩薩所造。寧容世親製淨土論即言念佛得 生西方非別時之意。釋攝論乃曰念佛等是
別時之意非即得生耶。造論如是兩人。容許 二師意別。何必攝論得經旨趣。淨土論迷其 聖言。況兩論同世親所造。文義故非鉾楯。以
論求於人意。故知願是別時也。六淨土論說 有五門。一身業禮拜門。二口業念佛門。三意 業觀察門。四發願門。五迴向門。若修行即是
發願。前三業行與第四發願門。有何差別也。 若是其一。即應無有五門。若是其異。故知前 是行門也。七起信論馬鳴所造。言其念佛得
生西方。正是行門。非別時意。故知天親所造 論意亦同然。不以念佛等門而為別時意也。 如馬鳴菩薩所造起信論教初學菩薩言。有
八因緣。而造此論。至第七緣。為示專念方便。 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復次眾生初學 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劣。以住於此娑婆
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謂信 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 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
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 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 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
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 得生。住正定故。八若以念佛非是行者。三福 十六觀等是行。非行耶。若是行者。如地觀中
說。作是觀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 世必生淨佛國。心得無疑。念阿彌陀佛。亦於 念念之中。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得生西方。
何故滅罪是同。而彼是行。此非行。彼得生。此 不得生耶。若俱非行者。韋提希夫人及五百 侍女。佛記得生為由作此觀等得生。為由餘
行得生。若由此觀等得生者。此既非行。如何 得生。若作觀不得生者。何須夫人請說不生 之法。如來為說不生法耶。又若總是願門。即
應唯是其一。何須分別為十六觀耶。又為此 解。非但不曉經文。亦乃毀其正見。自損損他。 於人於法。總無益也。
[0040a09] 問曰。若唯發願是別時意者。如何別時意耶。
[0040a10] 答。佛以眾生煩惱熾盛。流轉生死沈淪苦海。 無有出期。是以稱讚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兩 報四種莊嚴。勸諸眾生令生淨土。諸眾生類。
雖聞佛法。障有輕重。悟有淺深。遂令依教勝 劣差別。有一類眾生。雖聞淨教。誹謗毀呰。非 但不生西方。亦自沈淪惡道。此全與西方遠
也。有一類眾生。雖聞淨教深信不謗。五欲纏 心。樂居穢土。亦不發願。亦不修行。此人修 善。或生人天。或復造惡。沈淪惡趣。此人望生
西方。亦為遠矣。以並無心趣求。又誹謗毀 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