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fang Yao Jue Shi Yi Tong Gui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0104a19] 仰惟釋迦啟運。弘益有緣。教闡隨方。並霑法 潤。親逢聖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疎。勸歸淨 土。作斯業者。專念彌陀。一切善根。迴生彼
國。彌陀本願。誓度娑婆。上盡現生一形。下至 臨終十念。俱能決定。皆得往生。當今學者。特 懷疑慮。為諸經論。文有相違。若不會通。疑端
莫絕。略陳十四種。釋湍流。博識通才。幸尋 取悟耳。
[0104a27] 第一金剛般若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疑曰。般若經 說。色聲求佛。判為邪道。彌陀觀經等。乃教
觀佛身相。又念佛名也。既求佛不離色聲。如 何不入邪道。若歸正路。淨土是可依憑。經判 為邪。縱作恐歸魔境。二途莫決。皂白請分。通
曰。大師說教。義有多門。各稱時機。等無差 異。般若經說。自是一門。彌陀等經。復為一 理。何者。一切諸佛。並有三身。法佛無形體。
非聲色。若以色聲相取。此即為邪。為良二 乘及小菩薩。聞說三身不異。即謂同有色聲。 但見化身色相。遂執法身亦爾。乃以化身之
相。求見法身。妙理精微。相聲永絕。既以色 聲求覩。故說為邪。彌陀經等。勸念佛名觀相。 求生淨土者。但以凡夫障重。法身幽微。法體
難緣。且教念佛。觀形禮讚。障斷福生。願行相 資。求生淨土。擬逢化佛。以作不退良緣。所以 上代通人。咸依此教。觀形念號。求見化身。冀
命終時。親來接引。遂感彌陀化主。降念相迎。 報盡乘華。即生彼國。初心後境。理契無違。念 號觀形。並非邪道。豈得獨懷一執。不悟聖心。
異說紛紜。令他致惑。尋斯要決。皂白足分。猶 預既無。歸心妙業。勿生亂想。反墮三途。眾苦 迫傷。悔之何及。
[0104b22] 第二。佛藏經云。若有比丘。見有佛法僧戒可 取者。是魔眷屬。非我弟子。我非彼師。非我攝 受。疑曰。佛藏經說。心外見佛。皆說是魔。佛
非彼師。說彼非佛弟子。如淨土教。專遣念佛 名。觀佛相好。求生佛國者。即非佛弟子。佛非 彼師。云何得佛護念。往生淨國。仰尋二教。無
不佛言。兩說既殊。若為取判。通曰。教跡萬 差。同歸一實。隨根差立。義別言詮。審察兩 經。文乖理一。何者。佛法僧戒。有三種不同。
一者真諦。二者別相。三者住持。真如體淨。二 障斯亡。本覺圓明。即為真佛。守性不改。勝 智軌成。大士同緣。萬行斯著。即為真法也。冥
符理會。乖諍絕言。此真僧也。性潔澄嚴。體淨 無垢。即為真戒也。據斯勝義。故說真諦。涅槃 經云。若能觀三寶。常住同真諦。此即是諸佛
最上之誓願。即其義也。言別相者。佛有三身。 即法報化也。法有四種。即理教行果也。僧有 二種。即有為無為也。戒者。即在家出家。修道
行者。止作二持。一切戒品也。但修別相。為證 真諦。起行之徒。只知別相。便為究竟。不悟真 原。學戒之流。並為助道。佛之名相。應現非
真。用接少凡。權為憩室。下愚不了。預執為 真。所以佛訶。稱魔眷屬。佛之真子。要達二 空。遠契如如。方期本願。端居名相。不悟真
空。却入魔鄉。遠佛違法。陰魔將越。必因常住 法身。煩惱障除。要賴虛空等定。出天魔界。還 由慈力等持。冀殄死魔。功據神足之定。仰瞻
四方。非大聖之莫能。伏察四魔。豈下流之有 効。若不栖神至道。絕愛網之無由。係想歸 真。隔生途之亂軌。所以佛教凡流。且學亂
固。若想西方。且求不退。得生化土。見佛化 身。化主提携。得無生忍。平等法界。了達分 明。籍此神功。壞諸魔網。近超三界。遠證菩
提。若不如斯。還沈惡趣。長時受苦。解脫未 期。詳此二因。差無違諍。勿隨一見。浪執生 疑。順此要門。乃為想土。仍壞住此。窂絕輪
迴。驗此隨行。淺深觀因。自分殊益。詳因念 理。契本何差。
[0105a02] 第三無量壽經云。此界一日一夜修道。勝餘 佛土百年。維摩經云。娑婆國土。有十事善法。 諸餘佛土之所無有。謂以布施攝貧窮等。疑
曰。准此經說。娑婆修道。乃勝餘方。何勞專念 彌陀。願生極樂。捨勝求劣。業行難成。取捨 二途。幸詳曲委。通曰。善逝弘規靡。不存益。
各隨一趣。理不相違。何者。修行之機。凡有兩 位。未登不退。難居穢土。欲修自行。多有退 緣。違順觸情。便生憂喜。愛憎競發。惡業復
興。無法自安。還沈惡趣。若也修因萬劫。法忍 已成。穢土堪居。方能益物。既成自行。已免輪 迴。十事利他。諸方不及。為餘佛土。依報精
華。眾具莫虧。所須隨念。既無乏少。施欲何 人。自餘九事。准斯可委。所以自知不退。住此 無防。廣業益他。勝諸佛國。當今學者。去聖時
遙。三毒熾然。未能自在。若生淨土。託彼勝 緣。籍佛加威。方得不退。是故要生彼國。成 自利因。據此而言。差無違諍。
[0105a20] 第四彌勒問經云。念佛者非凡愚念。不雜結 使念。得生彌陀佛國。疑曰。准此經說。夫念佛 者。非是凡愚。不雜結使。方成淨業。今修行
者。聖位未登。結使不除。如何得往。汝今念佛。 功不枉施。疑網稍淹。請垂剖折。通曰。教闡隨 機。密旨難悟。色絲之妙。達者須臾。所以取捨
不明。浪生疑執。何者。佛教淨業。都是凡夫。 因果深信。豈得愚也。今解凡愚。應作四句。一 凡而不愚。謂從善趣。乃至十信終心。無得相
似唯識智。故謂之凡。但於諦道緣生。深懷仰 信。運心取捨。損益能知。此即不愚也。二者。 愚而不凡者。十解已上菩薩。於真如境。未
能證見。故說為愚。得相似無漏智。皆比知二 無我。不隨生死凡流。亦得義說非凡也。又解。 初地已上菩薩。於勝進分。無明障故。約此
稱愚。由得聖法。故非凡也。三者。亦凡亦愚。 即善趣以前。一切眾生未順聖理。曰之為凡。 不了因果。復說為愚也。四者。非凡非愚。所謂
如來聖智滿足。二障都盡。故非凡愚也。所言 凡者汎也。准治人德。損益莫分。汎爾受生。等 同凡類。去來善惡。輕重不知。此為愚也。今欲
往生淨土。作業之人。知此娑婆。苦切充滿。特 生厭背。不可久居。聞說西方。勝樂無極。專誠 注想。誓往無疑。既能永滅苦流。長辭染界。即
非薄淺。汎爾隨生。但能念佛求往彼方。道悟 無生。當來作佛。意專廣度法界眾生。能運此 心。定生妙剎。有斯勝解。故非愚也。言不雜結
使者。使謂十使。結謂九結。念佛之心。即第六 識。心王正起。欲作惡事。結使煩惱。容可得生。 正念佛時。與遍行五所。及善十一所。不動
諸結。無因起故。心緣異境。結使爰生。注想佛 時。結使眠伏。故言不雜結使念也。願求生淨 土者。即不應言雜。良由結使未斷。容可雜生。
若已滅除。不得雜起。則由未斷。時有現行。念 佛淨心。性乖結使。心正念佛。諸結不行。有間 斷時。無防即起。非說滅盡。言不雜也。聖人惑
盡。此界足安。不勞念佛。求生彼土。
[0105b28] 第五最勝妙定經云。有人造種種寺塔。其數 無邊。不如於暫時間。端心靜慮。又如諸部大 乘經中。說無生之理。遣人修道學慧。疑曰。准
依此教。佛讚無生。業行之中。特為尊勝。彌陀 經等。勸往西方。厭患娑婆。願生淨土。生為患 主。生盡患除。捨生求生。患因漸廣。何不作
無生行。以悟法身。念佛色形。生因不了。設生 彼國。與此何殊。但觀無生。去佛不遠。心即是 佛。何假別求。此業既專。幸示深趣。通曰。行
緣教起。並為利生。教說不同。良由器別。何 者。汎論根器。略有二意。一者業深。二者行 淺。業深之侶。可學無生。行淺之流。要生淨
土。夫論作業。凡有二條。一者倒還。二者出 離。言倒還者。雖學佛法。但為名聞。不懼當 來生死懸險。貪求勝解。轉執人我。自是非他。
不受三業。語宣無相。著想熾然。設學無生。 將為伎藝。見他念佛。即橫瞋嫌。致使行人。心 懷退沒。口宣妙藥。畏不能服。反喫諸餘動病
毒藥。是心為業。心乃浪遊。心既不諦。未能看 守。自云我解。勘撿全無。不覺命絕。却沈生 死。逡巡受苦。解脫未期。此為倒還也。言出離
者。復有二門。一者無生。二者有相。言無生 者。謂將恬靜。了別外緣。有無二相。善知取 捨。制心任運。不住二邊。口說心行。隨事勘
撿。若違若順。心得均平。且如炭火吞食口 飡吞食。暢悅無歎。喫火食炭。不殊吞食。諸 違順境。並得如斯。堪任娑婆。久居不退。迴茲
穢國。翻作淨方。功力既然。即成出離也。言有 相者。垢緣障重。無相難成。若在此方。諸苦彌 積。將心內靜。散境外牽。心逐境移。無生叵
悟。心緣一佛。想念彌陀。惡業不為。求生淨 土。見他別業。讚善顯揚。聞說他非。不生輕 毀。繫心一處。遠想西方。三業相扶。定生彼
國。亦成出離也。幸各以根驗教。契者當行。 自委業深。位居不退。未勞取相。願生西方。行 淺之徒。未免流浪。無生要證。始得出纏。口誦
無生。作者非一。據其證者。百無一人。欲得無 生。要由勝境。所以求無生見佛。用作證緣。久 住閻浮。常逢善友。雖聞正法。說者是凡。日夜
恒聞。未證理故。維摩經云。終日說法。不能令 人證滅修道。即是戲論。非求法也。設使來生。 遇善友。起今因。還為戲論。不如求生淨土。且
絕輪迴。登入寶林。一聞正語。塵沙法忍。應 念圓明。詳此兩緣。勿煩猶預也。
[0106a14] 第六涅槃經云。阿難厄魔。文殊往救。大品經 云。魔王變作佛等。人不能知。優婆麴多經 云。魔變作佛。尊者頂禮。疑曰。阿難果證預
流。尚被魔嬈。佛令文殊往救。然得本心。又 魔能化佛身。為人說法。淺行菩薩。皆不覺知。 尊者麴多。道窮無學。見魔變作佛。不免歸依。
今欲想彌陀。臨終見佛。此皆魔境。豈可依憑。 所見若真。特為要藥。如逢魔像。虛入邪決。疑 積未除。定希會說。通曰。大覺權形。神像挺
拔。魔雖矯亂。其像懸殊。累劫勤修。勝因圓 著。果成萬德。相好超奇。豈有弊魔。輒能倫 擬。何者。如來體嚴紫磨。相具炳然。皎若明
珠光踰萬日。魔王設變。眾相不成。事等劣夫。 方乎貴宰。阿難權居小聖。迹示預流。據其實 行。久登初地。慮佛滅後。修行之徒。魔壞淨
心。無方制伏。所以示拘魔網。請佛加威。神呪 既宣則為起教廣流遐代。學者摧魔。非謂聖 人。凡厄魔網也。大品經云。魔變作佛。迷惑下
凡。淺行菩薩。不能了者。當說大品。未辨權 起。涅槃會中。因請為說。迦葉請言。佛說波 旬說。云何分別知。佛告迦葉。譬如偷狗。夜入
人室。其家婢使。若覺知已。尋即退去。行者亦 爾。已入佛家。護甘膳。不念魔雜。佛之靈 狀。殊異端嚴。魔來濫正。應善分別。眉間毫
相。右繞槃旋。外實裏虛。白光流散。其光映 潔。淨如瑠璃。面貌圓明。猶如聚日。頂髻高 顯。其髮紺青。一髮一 蠡 。右旋婉轉。覩茲勝
相。並佛真形。若異此門。並為魔也。言優婆 麴多。不識魔者。尊者麴多。生居佛後。以次傳 法。為第五師。說法度人。其數極 眾 。魔王姤
弊。法會雨華。嬈動眾心。不能領悟。又當更 惑。施以寶冠。聖者垂哀。愍而見受。因語魔 曰。我承佛教。識義知恩。聖者云。汝既施寶
冠。我有寶瓔相謝。乃取人蛇狗三種死屍。變 作寶瓔。繫魔頸下。波旬慶曰。麴多聖者。神 力難名。化導群機。果集聖侶。我之魔眾。展轉
希諫。今既受我寶冠。又以寶瓔酬我。麴多既 落魔網。惡趣轉增。我之軍眾。不復損減。身心 踊躍。輒即還宮。至四天王天。麴多遂攝神力。
寶瓔珠王。還作死屍。臭爛青膖。膿血交落。波 旬憂惱。控去無所。遍及諸天。欲請除棄。諸天 各報言。非我力能。此是釋迦如來弟子。優婆
麴多。為汝無知。橫加嬈亂。暫以此事。挫汝 身心。可速歸依。得免斯厄。波旬來下。至聖者 前。五體虔誠。悲哀懺謝。麴多尊者。愍而為
除。謂彼魔言。我生居佛後。不見如來。汝可為 我變作佛形瞻相。魔入村林。變身似佛。麴多 見已。敷座頂禮。魔乃驚懼。向麴多言。弟子
凡愚。不違尊教。雖變作佛。仍處庸流。聖者和 南。滅無量福。尊者答。我近禮佛像。遠敬大 師。汝弊魔。非我所敬。汝今莫懼。妄畏福消。
於是魔王。深生慶悅。捨諸雜行。歸佛法僧。頂 禮優婆麴多足。還宮不現。豈得疑言不識魔 也。又如眾多貴宰。力助一夫。兇惡之人。莫能
侵嬈修業者亦復如斯。修念至誠。決定生 彼。十方諸佛。咸助威靈。報盡之期。魔不能 亂。彌陀化眾。皆闡慈光。接引魂情。令昇妙 樂。勿懼魔嬈。不習良因。
[0106c14] 第七西方淨土。彌勒天宮。共相比校。以彰優 劣。疑曰。彌陀淨土。去此懸遙。彌勒天宮。現 居欲界。何不願生兜率。乃趣西方。捨易求難。
豈非迂滯。通曰。比校兩緣。凡有多種。略陳十 異。同釋眾疑。一命有長短。二處居內外。三境 分穢淨。四身報兩殊。五種現差分六進退修
異。七界非界別。八好醜形乖。九捨生不同。十 經勸多少。一命有長短者。兜率壽命。只四千 年。西方壽命。一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二處居內外者。兜率天宮。慧業若多。即生內 處。親侍彌勒。慧少福多。即生外處。不見慈 尊。淨土之中。一無內外。報雖優劣。俱是聖
賢。三境分穢淨者。若生兜率內院。見彌勒尊 聖會之境。能發淨緣。外院香華樓臺音樂。皆 生染想。西方樹鳥水網樂音。觸對六根。無
非長道。四身報兩殊者。天中正報。男女兩殊。 更相染著。障諸道業。西方生者。皆是丈夫。於 自他身。清潔無染。五種現差分者。若生天上。
種現之惑俱行。但生西方。唯種永無現惑。六 進退修異者。若生天上。多有男女。慧力輕 微。多不免退。往生極樂。慧力增強。既絕欲
行。唯轉進修。七界非界別者。上生兜率。未離 欲界。火災若起。不免焚燒。如生西方。永辭三 界。水火風等。並不能害。由彼國中有形質故。
非無色界。依地居故。不染色境。故非色界。無 婬及段食。故非欲界。八好醜形乖者。生在天 中。男女不同。好醜殊異。若生淨剎。紫磨金
身。一類瑩嚴。具丈夫相。九捨生不同者。捨命 生天。無人接引。若生淨國。聖眾來迎。十經勸 多少者。勸生兜率。唯有上生經文。不至慇懃。
粗令作業。勸生淨土。經論極多。大聖慇懃。專 誠使往。又問。西方淨土。處勝時安。一切下 流。如何並往。答曰。彼方精微。欲往實難。佛 力加持。去之甚易。
[0107a19] 第八大無量壽經云。生彼國者。住正定聚。彌 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疑曰。汎論不退之位。要說萬劫修功。如何念
佛一生。下至臨終十念。並蒙彌陀接引。生彼 得不退。論功行有差別。若為符契。通曰。不退 正定。名異義同。修行之人。凡有兩種。一者
居穢土。二處淨方。穢土修因。要資萬劫。淨方 起行。自有多途。今明不退。有其四種。十住毘 婆娑論云。一位不退。即修因萬劫。意言。唯識
觀成。不復退墮惡律儀行。流轉生死。二者行 不退。已得初地。真唯識觀。捨二乘心。於利他 行得不退也。三者。念不退。入八地已去。真
得任運無功用智於定散中。得自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