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Bang Wenlei 樂邦文類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樂邦文類卷第三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
記碑 (一十九首)
[0182b09] 龍興寺修淨土院記 禮部柳 子厚
[0182b10] 岳州無姓和尚碑 同前
[0182b11] 畫西方淨土 幀 記 翰林白 居易
[0182b12] 錢唐白蓮社主碑 孤山法師 智圓
[0182b13] 淨慈七寶彌陀像記 提刑楊 傑
[0182b14] 建彌陀寶閣記 同前
[0182b15] 延慶寺淨土院記 待制陳 瓘
[0182b16] 延慶重修淨土院記 朴菴首座 清哲
[0182b17] 開元寺三聖立像記 大智律師 元照
[0182b18] 無量院造彌陀像記 同前
[0182b19] 靈山安養菴記 給事程 俱
[0182b20] 高宗皇帝御書蓮社記 總管張 棆
[0182b21] 南嶽山彌陀塔記 牧菴禪師 法忠
[0182b22] 澄江淨土道場記 法真禪師 守一
[0182b23] 寶積院蓮社畫壁記 司封鍾離 松
[0182b24] 荊王越國夫人往生記 真閣黃 策
[0182b25] 馬侍郎往生記 同前
[0182b26] 廣平夫人往生記 待制王 以寧
[0182b27] 河東鸚鵡舍利塔記 成都尹韋 皐
傳 (一十四傳)
[0182b29] 天竺五通菩薩請佛傳
[0182c01] 東晉蓮社始祖遠法師傳
[0182c02] 歷代蓮社繼祖五法師傳
[0182c03] 梁京師法悅僧主傳
[0182c04] 後魏壁谷神鸞法師傳
[0182c05] 梁廬山道珍禪師傳
[0182c06] 隋天台法智法師傳
[0182c07] 大宋永明智覺禪師傳
[0182c08] 梁貞節處士庾詵傳
[0182c09] 大宋無為子楊提刑傳
[0182c10] 大宋光州王司士傳
[0182c11] 大宋錢唐胡宣義傳
[0182c12] 大宋龍舒居士王虛中傳
[0182c13] 大宋明州朱氏如一傳
龍興寺修淨土院記
禮部柳子厚
[0182c15] 中州之西數萬里。有國曰身毒。釋迦牟尼如 來示現之地。彼佛言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 世界曰極樂。佛號無量壽如來。其國無有三
毒八難。眾寶以為飾。其人無有十纏九惱。 群聖以為友。有能誠心大願。歸心是土者。苟 念力具足。則往生彼國。然後出三界之外。其
於佛道無退轉者。其言無所欺也。晉時廬山 遠法師。作念佛三昧詠。大勸于時。其後天 台顗大師。著釋淨土十疑論。宏宣其教。周密
微妙。迷者咸賴焉。蓋其留異跡。而去者甚 眾。永州龍興寺前刺史李承晊。及僧法林。置 淨土堂于寺之東偏。常奉斯事。逮今餘二十
年。廉隅毀頓。圖像崩墜。會巽上人。居其宇 下。始復理焉。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義。無 體空析色之跡。而造乎真源。通假有借無之
名。而入於實相。境與智合。事與理并。故雖往 生之因。亦相用不捨。誓葺茲宇。以開後學。有 信士圖為佛像。法相甚具焉。今刺史憑公。 作大門以表其位
(余) 遂周延四阿。環以廓廡。 繢二大士之像。繒蓋幢旛。以成就之。嗚呼 有能求無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 天台十疑論。書于牆宇。使觀者起信焉。
岳州無姓和尚碑
同前
[0183a09] 維某年月日。岳州大和尚。終于聖安寺。凡為 僧若干年。年若干有名無姓。世莫知其閭里 宗族所設施者。有問焉而以告曰。性吾姓也。
其原無初。其胄無終。承于釋師。以系道本。吾 無姓耶。法劍云者我名也。實且不有名。惡乎 存吾有名耶。性海吾鄉也。法界吾宇也。戒為
之墉。慧為之戶。以守則固以居則安。吾閭里 不具乎。度門道品。其數無極。菩薩大士。其眾 無涯。吾與之戚。而不吾異也。吾宗族不大乎。
其道可聞者如此。而止讀法華經金剛般若 經。數逾千萬。或譏以有為曰。吾未甞作。嗚呼 佛道逾遠。異端競起。唯天台大師為得其說。
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 宗。生物流動趣向混亂。惟極樂正路為得其 歸。和尚勤求端慤以成至願。凡聽信者不惑
其道。或譏以有跡。曰吾未甞行。始居房州龍 興寺。中徙于是州。作道場。于楞伽北峯。不 越閫者五十祀。和尚所嚴事皆世高德。始出
家事。而依者曰卓然師。居南陽立山葬岳州。 就受戒者曰道頴師。居荊州。弟子之首曰懷 遠師。居長沙安國寺。為南岳戒法。歲來侍師
會其終。遂以某日。葬于卓然師塔東若干步。 其銘曰。
道本於一 離為異門 以性為姓
乃歸其根 無名而名 師教是尊
假以示物 非吾所存 大鄉不居
大族不親 淵意內朗 冲虛外仁
聖有遺言 是究是勤 惟勤惟默
逝如浮雲 教久益微 世罕究陳
爰有大智 出其真門 近以顯示
俾民惟新 情動生變 物由湮淪
爰授樂國 參乎化源 師以誘導
俾民不昏 道用不作 神行無迹
晦明俱如 生死偕寂 法付後學
施之無斁 葬從我師 無忘真宅
寫是昭銘 刻茲玄石
畫西方淨土 幀 記
翰林白居易
[0183b17] 我本師釋迦如來說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 佛土。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惡道故也。 其國號淨土。以無三毒五濁業故也。其佛號
阿彌陀。以壽無量願無量功德相好光明無 量故也。諦觀此娑婆世界微塵眾生。無賢愚 無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舉手合掌。必
先向西方。有怖厄苦惱者。開口發聲。必先念 阿彌陀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織紋。乃至印水 聚沙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
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 願於此眾生。此眾生有大因緣於彼國土明 矣。不然者東南北方過去現在未來佛多矣。
何獨如是哉。何獨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 傅上柱國憑翊縣開國侯賜紫金魚袋 (白居易) 。 當衰莫之歲。中風痺之疾。乃捨俸錢三萬。命
工人杜宗敬。按阿彌陀無量壽二經。畫西方 世界一部。高九尺廣丈有三尺。彌陀尊佛坐 中央。觀音勢至二大士侍左右。人天瞻仰。眷
屬圍遶。樓臺妓樂。水樹華鳥。七寶嚴飾。五彩 張施。爛爛煌煌。功德成就。弟子 (居易) 焚香稽 首跪於佛前。起慈悲心。發弘誓願。願此功
德。迴施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有如我老者如 我病者。願皆離苦得樂。斷惡修善。不越南 贍 部。便覩西方白毫大光。應念來感。青蓮上品
隨願往生。從現在身盡未來際。常得親近而 供養也。欲重宣此願。而偈讚曰。
極樂世界清淨土 無諸惡道及眾苦
願如老身病苦者 同生無量壽佛所
錢唐白蓮社主碑
孤山法師智圓
[0183c17] 聖宋天禧四年春正月十二日。白蓮社主圓 淨大師常公。歸寂于錢唐西湖昭慶本寺之 上方草堂。壽六十二。臘四十四。越二月三日。
弟子輩號咽奉全身。瘞于靈隱山鳥窠禪師 墳反右。建塔以識之禮也。其年冬門人之上 首曰虛白者。克荷師道。自狀其事。再款吾廬。
請吾之辭。傳師之美。以勒豐碑。且言。先人 之遺旨也。吾辭不得命。乃文而序之。粵西聖 之為教也。清靜而無為。仁慈而不殺。抗辭幽
說閎意眇指。大備諸夏。稟化之徒。得其小 者近者。則遷善而遠惡。得其大者遠者。則歸 元而復性。噫廬山遠公。其得乎大者遠者。與
考槃居貞。修辭立誠。識足以表微。行足以作 程。是故時賢仰其高企其明。自是有結社之 事焉。人到于今稱之。而莫能嗣之。惟公理行
謹嚴。修心貞素。聞廬山之風而悅之。且曰。睎 驥之馬。亦驥之乘。吾雖無似。敢忘思齊之誡 耶。於是乎乃飾其躬。乃刳其心。乃矢結社之
謀云。夫率其道必依乎地。尊其神必假乎像。 行其化必憑乎言。以為西湖者天下之勝游。 乃樂幽閑而示嘉遯焉。無量壽佛者群生之
仰止。乃刻栴檀而為之形容焉。華嚴淨行品 者。成聖之機要。乃刺身血而書其章句焉。其 地既得。其像既成。其言既行。朝賢高其誼。海
內藉其名。繇是宰衡名卿邦伯牧長。又聞公 之風而悅之。或尋幽而問道。或覩相而知真。 或考經而得意。三十餘年。為莫逆之交。預白
蓮之侶者。凡一百二十三人。其化成也如是。 有以見西湖之社嗣於廬山者。無慚德矣。甞 試論之。遠也上地之聖也。公也初心之賢也。
實階位不同。名聲異號。然而遠出衰晉。公生 聖朝。彼招者悉隱淪之賢。此來者皆顯達之 士。絕長益短。古今相埒。不曰盛與美與。公
每顧門人曰。國初以來。薦紳先生宗古為文。 大率效退之之為人。以擠排釋氏為意。故我 假遠公之跡。 [言*求] 以結社事。往往從我化。而叢
碑委頌。稱道佛法。以為歸嚮之盟辭。適足以 枳棘異涂牆塹吾教矣。世不我知。或以我為 設奇沽譽者。吾非斯人之徒也。君子曰。昔藥
山惟儼。能迴李翱之心。俾知佛。而僧傳善之。 今茲眾賢。庶幾實相。欽崇大覺。朝宗于性海。 共極于義天。非公之力。而誰與其護法之功。
代為不侔矣。公諱省常字造微姓顏氏。世為 錢唐人。七歲厭俗。十七具戒。若乃託胎之 祥瑞。受業之師保傳講習禪之美。砥名礪節
之事。則有社客群賢碑序。及門人所錄行狀 在焉。此不復云。直書其結社之道已。其文曰。
[0184b06] 西聖之大。維遠得之廬山之高。維公悅之西 湖之社。群賢慕之。有始有卒。不磷不緇。我 緣既終。我滅于茲。神游無何。名揚聖時。欲知
我道兮。視此豐碑。
淨慈七寶彌陀像記
提刑楊傑
[0184b11] 杭州南山淨慈道場比丘法真大師守一。結 同志洎檀越。用金銀真珠珊瑚琥珀硨磲碼 碯。造彌陀佛像。聖相殊妙。感應非一。無為子
瞻仰讚歎。碎七寶以為微塵。聚寶塵以為佛 身。見寶塵即見佛。佛無不是寶。見佛身即見 寶。寶無不是佛。七寶世間寶也。眾生貪取無
有厭足。不得即瞋癡不能悟。此惡道之因也。 七寶既已為尊像矣。則非世間所用。乃出世 之寶也。遇寶像者。應生恭敬。嚴奉禁戒。純固
定力。了達智慧。此淨土之因也。佛身等於 大虛故。不設五藏。以眾生心為心。故會中之 人。各書彌陀一願。每四十八人而彌陀之願
周矣。悉以藏于身中。示願願不忘眾生也。髻 螺千有二百。一一實以舍利。堅固願力也。像 成之日。以八種香湯。灌沐如來。表八功德水
也。人隨意以飲之。均甘露味也。一身清淨。則 一切身清淨。一念清淨。則一切念清淨。然則 不離娑婆。頓超極樂。一見寶像。成就大緣。豈
思議之可及哉乃作偈云。
和聚七寶 成如來身 寶即是佛
佛外無寶 佛即是寶 寶外無佛
於不二境 現諸淨土 讚歡巡遶
念念彌陀 當與有情 同超極樂
建彌陀寶閣記
同前
[0184c06] 不願生淨土則已。願生淨土則無不得生。不 生則已。一生則永不退轉。世尊所謂阿鞞跋 致阿惟越致者歟。夫具縛有漏凡夫。初憑信
念得生彼土。而三毒邪見未能頓忘。何以知 其不退轉耶。蓋以彌陀願力常所攝持。大光 常照。上善常聚。壽命永劫。水鳥樹林。風聲樂
響。演暢妙乘。聞其聲者。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未甞聞斷故也。眾生病之。佛為醫王。法為 良藥。僧為視病人。三者現前。病不得而萌矣。
以是而言。則一生淨土。何從而有退轉哉。錢 唐僧監法寶大師從雅。平生修舉彌陀教觀。 參究宗風。樂為偈頌。頗得其趣。又精於醫術。
多施藥以濟人。人或以貨資酬之。則曰非我 能也三寶之功。必轉施三寶。乃造寶閣。立彌 陀大像。環以九品菩薩。海藏經典在其後。清
淨蓮池在其前。定觀奧室分列左右。誓延行 人。資給長懺。以結淨土之緣。豈獨以比丘身。 慕佛大醫。用法良藥而已者哉。實能運慈施
療。利與眾同也。其於念三寶之心。可謂不敢 間斷矣。入是道場者。觀一切相為非相。則能 見彌陀之全體。觀一切法如幻法。則能入淨
土之真境。觀我身之無我。則能具比丘之正 見。故從一如來而見無量如來。入一淨土而周 無量淨土。悟一法身而融無量法身矣。無念
而念。無證而證。無修而修。淨土果海。豈易量 哉。法寶僧監。建立寶閣淨土道場。誘集淨業 之侶。以期安養。則報緣之至。必果遂其所
願也。元祐元年上元日。左朝散郎尚書主客 員外郎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無為楊傑述。
延慶寺淨土院記
待制陳瓘
[0185a07] 明州延慶寺住持比丘世有講席。以天台觀 行為宗。自法智大師知禮。行學俱高。聽徒心 嚮。繼其後者。又皆得人。今百有餘年矣。間有
苦行精修之士。來依道場。元豐中比丘介然。 修西方淨土之法。坐而不臥。以三年為期。期 滿謂其同行比丘惠觀仲章宗悅曰。我等各
據一室成此勝緣。後之來者。加眾而室不增 多。今延慶西隅尚有隙地。若得錢二千餘 萬。構屋六十餘間中建寶閣。立丈六彌陀之
身。夾以觀音勢至。環為十有六室。室各兩間。 外列三聖之像。內為禪觀之所。殿臨池水。水 生蓮華。不離塵染之中。豁開世外之境。念處
俱寂。了無異緣。以堅決定之心。以顯安樂之 土。所以順佛慈而報國恩者。豈獨我四人而 已哉。所欲如是。其可成乎。惠觀等答曰。以無
作任運之心。作有為利益之事。四明多檀信。 何患乎不成。自是日營月積。更七寒暑。凡介 然之所欲為。無一不如其志者。初介然然手二
指。誓必成此。元符二年三月落成之日。設千 佛之供。復然三指以增淨誓。既成所難成。又 捨所難捨。而原其用心無私己之意。於是見
者聞者。莫不隨喜。淨習之士踊躍欣慶。而十 有六室。常無虛位。期滿者去。發心者來。依勝 境而獲善利者。不知其幾何人也。夫淨土之
教古佛所說。誠心之士諦受不疑。如來之敘 九品。以至誠為上上。智者之造十論。破疑心 之具縛。縛解情忘識散智現。則彌陀淨境。何
假他求。若臨明鏡自見面像。得者不由於識 受。昧者安可以情曉。超識習而不惑。度情塵 而獨造者。其唯誠乎。故曰誠者成也。成自
成他。唯此而已。譬猶清淨滿月普現諸水。影 像非一。月體無二。攝流散而等所歸。會十方 而總于一。亦如十鏡環繞中然一燈。光體交
參。東西莫辨。然而方有定位。非無西鏡。名隨 相立。西不自西。智與理融。境將誰執。安可以 在纏執方之見。而測度如來無礙之境乎。慈
恩有言。曰凡夫業重。處處生貪。若不定指一 方。何以繫心專注。此善智識隨方扶教。專 護相宗。然論安養知足之勝劣。則以偏勸往
生為最勝。乃知通人無吝。吝則多私。境強習 重。蓋由觀淺心浮。易往無人。良以疑深障重。 若欲盡除障垢。當以決定為心。濕薪如山。豆
火能爇。千年闇室。日照頓明。釋迦文方便至 深。無量壽說法無間。觀世音如母念子。大勢 至如子憶母。古聖樣轍安可不遵。幻境虛無
有何可捨。解脫長者不往安樂土。普賢大士 親覩無量光。親覩者初無動移。不往者如是 而往。普融無礙。然後空假俱中分別未忘。寧
免權實互諍。若此則心安無日得忍何期。乃 知念念現前。然後決不退轉。故曰。若不決定 成等正覺者。我誓不取菩提。於菩提心有退
轉者。我誓不取正覺。此乃法藏比丘之本願。 而諸上善人之所隨學也。發如是心。行如是 行。起如是願。趣如是果。而不違法藏之大誓。
則寓跡于茲剎。棲心于此室者。皆阿鞞跋致 之士也。其為勝利。豈有窮哉。比丘介然唱一 善念。四明信士應答如響。而所以利益一方
者。其廣若是。可以不記其事乎。今住持延慶 明智大師 (中立) 法智之曾孫也。行業完實。人所 信服。能以誠心。修淨土觀。於介然之事有助
為多。故併書之。大觀元年八月初一日。延平 陳瓘記。
[0185c11] 草菴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