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an Lian Zong Bao Jian 廬山蓮宗寶鑑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教卷第二 (一十九章)念佛正教說
[0309b09] 法界本無眾生。眾生緣乎妄見。如來本無言 教。言教為乎有情。妄見者眾生之病。言教 者眾生之藥。以藥治病則病無不治。以言覺
妄則妄無不覺。凡夫日用而不知如來之道 鮮矣。故我能仁大覺愍群機之未悟也。於是 仰推大慈俯垂妙範。華嚴頓示聲聞尚若盲
聾。阿含委說菩薩未蒙獲益。方等贊大般若 蕩空。涅槃殊途同歸法華普皆受記。於是群 經森列偏贊西方。蓋以阿彌陀佛。願廣緣強
法尊理備。而然爾其教也。指佛國為歸趣。華 池寶地勝妙莊嚴令忻彼。而厭此也其理也。 示彌陀即自性。念念圓明心心實相。如大海
之混百川也。其行也開示十六觀門。攝心妙 境了性相空。如明鏡之見面像也。其果也。九 品次第化生。普攝利鈍登不退階。至無上之
菩提道也。是故九界眾生以無所得心。而修 佛國妙行不亦宜乎。如來出世之懷於斯盡 矣。偏贊之辭有其旨焉。真百千三昧之要門。
乃一實境界之直道。論事儀則懺六根雪三 業。究宗旨則空萬法了一心。是謂超苦海之 健舟。救急病之良藥。信斯道者開本覺心。出
五濁苦達真淨土了性彌陀。若明月之當空。 似蓮花之出水。故蓮宗之教以是名焉。楊無 為云。蓮者出乎淤泥。不捨眾生界也。處空無
染顯露清淨體也。華而有實非魔境也。華實 同時因果一如也。華開蓮現示權顯實也。華 落蓮成廢權立實也。一蓮生無量華。建立一
切法也。十方同一華藏示佛境無異也。蓮教 之義得非是歟。所以興慈運悲者。遊戲於常 光之界。戒珠義海者涵泳於解脫之淵。是以
天龍護持。王臣致敬。古今不墜其化。士民 仰慕其風。非夫大悲願力撫哀未習。其孰能 臻此哉。是故龍樹論證之。晉賢社修之。天台
判釋之。慈恩通贊之。慈照集而懺之。宗坦疏 而解之。宿衲名儒奉之者寶珠有集。高賢達 士修之者簡編有題。於戲大法下衰去聖逾
遠。事佛者眾。謀道者稀。競聲利為己。能視流 通為兒戲。遂令法門凋瘵教網傾頹。實賴後 賢剋荷斯道。普冀亡軀為法。潔己依師欲達
真乘。須親教典稟教乃能明理。明理然後修 行。行願無虧。道果可證。故知耳聞目見當 依四法。以思修口誦心違。縱解千章而何益。
是乃心以教照。佛以念持。非以戒防。罪以懺 雪。道以實踐動以禮行。近則期於立身揚名。 遠則希於革凡成聖。發揮佛祖之道。捨我輩
而誰歟。堅秉慧刀裂開魔網。飲正法之甘露。 伐邪見之稠林。避惡友如避虎狼。事良朋如 事父母。謹守志節母退大心正覺可遵。非道
莫履有過務速改。有善勿矜誇。自然與禍斯 違與福斯會。現居塵世則人敬之天祐之。他 日淨方則聖可期道可至豈在乎相形。問命
諂求榮達之時。又何必望影瞻光卜度終歸 之日。此匪道人之見識。實乃凡庸之妄情莫 徇他求。但依本分在當仁而不讓。宜見賢以
思齊。名利不足動於懷。死生不足勞其慮。欲 功成而志遂。必自邇而涉遐。當驗果以推因。 信有作而有報。智足以照惑。明足以燭幽。言
斯可法行斯可樂。德義可尊。進退可度辯偽 識真。若試金之美石。除昏鑒物猶照世之真 燈。是大導師作不請友。擲出龍宮之寶均施
群生。撤開祖門之關普容來者。蠲滌邪病指 歸妙源。俾昏鏡以重磨。若垢衣而再淨。使真 風復振福及大千。覩慧日增明輝騰萬古。可
謂法主之真子。可謂大丈夫焉。以此而奉西 方大聖人之教者。復何愧歟。
佛為父王說念佛
[0310a17] 寶積經云。世尊父王。頂禮佛足一心合掌而 白佛言。云何修行當得諸佛之道。佛言。一切 眾生皆即是佛。汝今當念西方世界阿彌陀
佛。常勤精進當得佛道。王言。一切眾生云何 是佛。佛言。一切法無生無動搖。無取捨無相 貌無自性。可於此佛法中。安住其心勿信於
他。爾時父王。與七萬釋種聞說是法。信解歡 喜悟無生忍。佛現微笑。而說偈曰。釋種決定 智。是故於佛法決信心安住人中命終已。得
生安樂國。面奉阿彌陀無畏成菩提。
善財五十三參首見德雲比丘說念佛門
[0310a28] 華嚴經入法界品云。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 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 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具清淨行。往詣十方
供養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 佛正法。常見一切諸佛隨諸眾生種種心樂。 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而師子吼。善
男子。我惟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 明普見法門。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令一切 眾生念佛門。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安住法念
佛門。照曜諸方念佛門。入不可見處念佛門。 住於諸劫念佛門。住一切時念佛門。住一切 剎念佛門。住一切世念佛門。住一切境念佛
門。住寂滅念佛門。住遠離念佛門。住廣大念 佛門。住微細念佛門。住莊嚴念佛門。住能事 念佛門。住自在心念佛門。住自業念佛門。住
神變念佛門。住虛空念佛門。
智首菩薩說念佛
[0310b16] 華嚴經云。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 暫斷。如是業應作。
龍樹大士勸念佛
[0310b19] 大智度論云。佛是無上法王。諸大菩薩為法 臣。諸臣所尊重者。惟佛法王。是故菩薩應當 念佛。又云。有諸菩薩。自念往昔謗般若。墮惡
道經無量劫。雖修餘行未能得出。後遇善知 識教行念佛三昧。即得併遣罪障方得解脫。 又偈云。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即時為現 身。故我歸命禮。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0310b27] 甘露疏云。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 彌陀佛一切人可念故。二念緣佛境勝。一心 緣念佛身相好。淨國為境故。三離難獲安勝。
諸佛菩薩加護念佛者。無諸患難安慶吉祥。 四稱名滅罪勝。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 重罪。五持念獲福勝。稱佛一聲勝四天下七
寶供佛及阿羅漢。六果感見佛勝。眾生念佛 必定見佛。七親迎往生勝。化佛菩薩放光迎 接行者。往生佛土。
修持法門
[0310c08] 夫無為境界逈絕名言。有漏色心要憑修證 真如具含眾德。方便而有多門。上自離相平 等下至十念稱名。總括不離三乘往生冥符
九品。有念終歸於無念。有生直至於無生。可 調一句彌陀群機普應矣。
離相念佛三昧無住法門
[0310c14] 慈照宗主云。離相念佛三昧者。上根智人悟 此深理。常運虛空平等。心無我人眾生壽者 相。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論曰。我以
計內人以計外眾生。以續前為能壽者。以續 後為義。既無內外前後執心。則一切諸相悉 皆空寂。故經云。知無我人誰受輪轉。亦無身
心受彼生死。是名離相念佛三昧。此則見一 切眾生本性皆同彌陀。既不執有相無相二 邊。亦無有斷見常見之說。由是念念彌陀出
世。處處極樂現前。如此念者。無念之念。念則 真如無生之生。生則實相故知無念即離念。 實相乃無相。無相則無住。無住則入佛境界。
此乃無上正真大菩提道。若到此地無修無 證。無生死可脫。無涅槃可求。性相俱空聖 凡齊等。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無己靈可
得。一念無為十方坐斷。無一法本有無一法 始成。自他互收事理無礙。塵塵具足剎剎全 彰。法本如然思議莫及。可謂十方薄伽梵一 路涅槃門。
天台念佛三昧三觀法門
[0311a05] 
揑不成團 撥不開看 來看去轉
成獃人人 若到獃田 地三觀元
來是禍胎
[0311a20] 智者大師云。諸佛教理既明。非觀行無以復 性。乃依一心三諦之理。示三止三觀。一一觀 心念念不可得。先空次假後中。離二邊而觀
一心。如雲外之月者。此乃別教之行相也。又 云。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 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中一切中。無假
無空無不中。空假亦爾。即圓教之行相也。如 西天伊字三點。首羅天之三目。非縱非橫並 列。故三觀圓成。法身不素。即免同窮子也。龍
樹菩薩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 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斯與楞嚴圓覺經說 奢摩陀三摩鉢提禪那三觀。名目雖殊。其致
一也。亦曰。三諦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 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 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
也。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無明翳乎法 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 乃體上之虛妄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
證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觀者破見思惑。證 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 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
成法身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 諸法故。然茲三諦性之自爾。窮理盡性。故與 禪宗異而非異也。行者念佛之時意根為因。
白毫圓光為緣。所起之念。即所生法。諦觀念 佛心起。即是假名。體之即空洞鑒。此心有如 來藏離邊顯中。若根若塵並是法界。諸佛眾
生一念普應。即邊而中。無佛無念。此乃大乘 圓修三觀念佛也。可謂無相無空無不空。即 是如來真實相。
空觀念佛三昧無念法門
[0311b22] 空觀念佛三昧者。即祖師序云。思專想寂志 一不撓。氣虛神朗無幽不徹。入斯定者昧然 忘知。塵累頓消滯情融朗。非天下至妙。孰
能與於此哉。智者大師以空觀而蕩一切法。 故云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入此觀 者是審實真諦也。今欲令行人反妄歸真故
謂之從假入空觀。蓋假者是入空之詮。先觀 一切法是假。乃至四大五蘊六根六塵六識。 盡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無一物。了知虛妄
而得會真。故名二諦觀。修此者先要攝心靜 坐。將世間一切虛妄不實境界。盡情掃蕩俱 不住著惟觀於空。故般若經云。內空外空內
外空空空空亦不可得。如是頓入如來寶明 空海。性覺真空。即如來藏空性圓明靈光遍 照法界性故。如摩尼珠隨意出生。如大溟海
深廣含攝。平等性智名佛知見。可謂諸行無 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日觀念佛三昧專想法門
[0311c11] 觀無量壽佛經云。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 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凡作想者。一切 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
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 日欲沒時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開目閉目皆 令明了。是為日想。名曰初觀。行人入此觀者
須於靜處屏絕外緣。正坐攝心諦觀日輪現 在目前。注心一境凝然寂靜。如對明鏡自覩 面像。心若馳散制之令還。心息住定。即得三
昧。可謂海底金烏天上日。眼中瞳子面前人。
參禪念佛三昧究竟法門
[0311c22] 遠祖師禪經序云。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 禪無以深其照。禪智者照寂之謂其相濟也。 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遊。應則同趣。慈
照云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 寂光念佛之人。欲參禪見性但依此法。要於 靜室正身端坐。掃除緣累截斷情塵。瞠開眼
睛外不著境。內不住定。回光一照。內外俱寂。 然後密密。舉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回光 自看云見性。則成佛畢竟那箇。是我本性阿
彌陀。却又照覻看只今舉底。這一念從何處 起覻破這一念。復又覻破這覻底是誰○參 良久又舉念南無阿彌陀佛。又如是覻如是
參急切做工夫。勿令間斷。惺惺不昧。如雞抱 卵不拘四威儀中亦如是。舉如是看如是參。 忽於行住坐臥處聞聲見色時。豁然明悟。親
見本性彌陀。內外身心一時透脫。盡乾坤大 地是箇西方。萬象森羅無非自己。靜無遺照 動不離寂。然後興慈運悲接引未悟。悲智圓
融入無功用行。得生上品名實報莊嚴土。得 一切種智。可謂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漉 始應知。
攝心念佛三昧調息法門
[0312a15] 大集經賢護品云。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 禪三昧。偈云。若人專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 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坐
禪三昧經云。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 即得三昧。初機修習未免昏散二病。須假對 治人天。寶鑑云。凡修禪定。即入靜室。正身端
坐數出入息。從一數至十。從十數至百。百數 至千萬。此身兀然此心寂然。與虛空等不煩 禁止。如是久之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時覺此
息。從毛孔中八萬四千雲蒸霧起。無始已來 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 然有眼。爾時見徹不用尋人指路也。今此攝
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 最要。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觀鼻 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一
聲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 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常自密密行 持。乃至深入禪定。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
空等。久久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前。即 是唯心淨土。
一想念佛三昧專念法門
[0312b07] 大般若經云。曼殊室利白佛言。菩薩修行何 法疾證無上菩提。佛言。菩薩能正修行一相 莊嚴三昧疾證菩提。修此行者。應離喧雜不
思眾相。專心繫念於一如來。審取名字善想 容儀。即為普觀三世一切諸佛。即得諸佛一 切智慧。天台十疑論云。一切諸佛悉皆平等。
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心繫念一佛。 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專令念阿彌陀佛。即 是一相三昧。寶王論云。修持一相念佛三昧
者。當於行住坐臥繫念不忘。縱令昏寐亦繫 念而寢。覺即續之。不以餘業間斷。不以貪嗔 等間隔。隨犯隨懺悔。不隔念不異念。不隔日
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念念清淨圓明。即是 得一相三昧也。可謂是若了一萬事畢。
六時念佛功德回向法門
[0312b22] 遠公祖師。東林結社僧俗同修。大智上賢深 入禪觀。得念佛三昧中流之士。六時修禮淨 土。回向西方。唐有詩云。遠公獨刻蓮花漏。猶
向山中禮六時。凡修此法先於淨室。安置佛 像香花燈燭隨分供養澡浴塵垢著清淨衣。 每日於日初時。日中時。日沒時。夜初時夜半
時。夜終時。自對三寶端身合掌。信禮西方每 一時。目覩慈容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一 千遍。禮佛四十八拜。念西方文發願回向。每
日晝三夜三六時行道。精專不倦志意修持。 堅固行願淨業圓成。他日必得中品中生矣。
懺罪念佛功德繫念法門
[0312c05] 大彌陀經云。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 天人民。聞我名號燒香散花。燃燈懸繒飯食 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繫
念於我。雖止於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不 得是願終不作佛。又云。我作佛時。十方無央 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前世
作惡。聞我名號即懺悔為善。奉持經戒願生 我剎。壽終皆不經三惡道。徑遂往生一切所 欲無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凡修持者
先當嚴淨壇場。燒香然燈廣設供養。請一比 丘及諸上善人。同壇尊證白佛陳意。絕慮去 憂。勿預家事。勿近內人。齋戒修持繫念。彼佛
名號。一晝一夜每佛一千聲。誦彌陀經一卷。 如是三次。志心懺悔回向云。我今自憶有生 以來造諸惡業。願此念佛功德。得入如來大
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冤尤釋除。三業 所生一切諸善。莊嚴淨願福智現前。願得臨 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顛倒。如入
禪定於一念頃。徑生西方極樂國土。見佛接 引於七寶池中蓮花臺上。蒙佛授記得聞經 法。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可謂水向 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
晨昏念佛功德信願法門
[0312c28] 在家菩薩奉佛持戒。逐日營辦家緣未能一 心修行者。須是早起焚香參承三寶隨意念 佛每日黃昏亦如是。禮念以為常課。如或有
幹失時次日當自對佛懺說此之法門要且 不妨本業。為士者不妨修讀。為農者不妨耕 種。為工者不妨作務。為商者不妨買賣。晨參
夕禮之外。更能二六時中。偷那工夫持念佛 號。百聲千聲志誠為功。期生淨土回向云。弟 子某禮念功德願。命終時。徑生淨土蓮花池
畔。親見彌陀寶樹行中相逢善友。普為父母 師長法界眾生同滿此願。可謂積塵成巨嶽。 滴水漸成河。
簡徑念佛功德十念法門
[0313a12] 慈雲式懺主云。在俗人塵務忙冗。每日清晨 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