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an Lian Zong Bao Jian 廬山蓮宗寶鑑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論卷第十 (二十五章)念佛正論說
[0343a15] 夫奉教念佛之士。叨法正之遺廕。作如來之 所使必以摧邪顯正。激濁揚清為後學蓍龜。 作生靈耳目為己任也。苟弗能而默默自守。
則尸祿備員於佛門矣。雖講授亦奚以為。豈 不聞因筌然後得魚。體教然後修行。名教未 正行如之何哉。故不得不論也。是以仲尼為
政正其不正。涅槃遺誡急在糾過。余嘗觀吾 佛世尊之主西竺也。象無象之象言無言之 言。以復群生之性由是頓教。漸教大乘小乘
盈溢乎龍宮海藏。無非摧邪顯正。激濁揚清 之旨。而大地生民率其化。而復其性者可勝 計乎。其間偏讚西方。謂捷徑修行之道者。蓋
以阿彌陀佛有廣大願力。攝娑婆眾生而歸 淨邦。是令反妄而證真也。所以諸佛共讚。菩 薩同遵。晉社創修千古之高風不墜。慈照集
懺十方之正化流通。大矣哉。淨土之道。其為 體也。以彌陀即本性。其為宗也。以淨國即唯 心。其為用也。以仁恕即滅惡生善。此之三者
蓋顯三世報應制其事。一心空寂窮其理。俾 達乎理者反其妄。信其事者遷乎善。以斯而 利于上下。實助於周孔之教。贊翊皇化其亦
至矣。使一人能行是道。以訓于家。家以導 於鄉。鄉以達於邦。以至於無窮。則天下之民 涵道泳德。融神實相高步無何而極佛境界。
豈止以為善人君子而已哉。夫如是則何患 乎。忠孝不修禮讓不著歟。以此觀之。豈非能 仁之道。與仲尼之道共為表裏以訓于民耶。
洎乎歷朝敬之。廣其教像法事之。非其人廣 其教則弊倖生。非其人則淳朴泯。而乃以佛 堂高大為奢誇聲利。溫飽為能事。徒以多為
貴。則壞其道者眾矣。言以怪為美則惑其聽 者庶矣。遞相沿襲以成鄙吝。日復一日紅紫 亂朱。使夫清靜仁恕之風消蕩矣。於是蠶食
蠧耗之謗由茲而盛焉。斯乃敬之事之者之 失。非其教之咎也。今之人多不察其所由。 視其徒之不肖者。而遷怒於善人教法焉。亦
何異乎以丹朱而罪堯。因商均而過舜。服藥 失度歸咎於神農。縱火致焚反怨於燧人也 耶。愚乃不佞學佛之道有年矣。既粗領其旨
而頗有扶傾之心。非敢私於己而欲公於眾。 以救其弊也。嘗謂教門之利害有四。一曰。師 授不明。邪法增熾而喪其真。二曰。戒法不行。
綱常紊亂而犯其禁。三曰。教理未彰。謬談非 義而惑其眾。四曰。行願不修迷入邪岐而墮 於魔。由是亂名改作聾瞽。後學非止一端可
傷乎哉。自是叨濫之徒一以傳十。十以傳百。 百以千萬。流毒於海內速若置郵。何以知其 然。正說難行邪風易染。此必然之理也。噫祖
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者難矣。吾雖 不敏而實悲焉。思欲分條析理廣被前聞。截 偽續真開茲後學。恨無慧辯徒事管窺。由是
齋沐一心投誠三寶。詢求大教參考玄文。楷 定正宗破諸異說。總成念佛正論。剖證佛祖 格言。普告諸方咸躋覺路。庶使聖教隱而復
彰。眾生罪而還福。有客至而問之曰。修行了 自己生死。何須論他人長短。予應之曰。理不 然也。豈不聞如來出世。無一法不是利生。菩
薩修行肯纖毫而為自己。佛子示同外道。方 便轉彼邪心。楞嚴十種魔民皆因錯解。華嚴 十類魔業。示其正歸。嗟惡慧之邪修。自甘
心於險道遇斯境界。豈可緘言念彼愚癡寧 容坐視。況世尊悲心付囑。留大願而普濟迷 津。菩薩如教修行。示同事而化令成佛。是其
本行夫復何疑。如其見迷路而不指正途。慈 悲安在。覩沈溺而不思拯接。方便何存。隨順 正法而破魔。是無上大智之業。調伏眾生而
入道。是諸佛之所攝持。誓當捨命而立真宗。 終不為已而忘佛囑。眾生盡而悲心益固。空 界殞而我願無窮。倘逢有識之賢。必能助弘
斯道。可謂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 恩。
西方彌陀說
[0343c29] 佛說西方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如 經所載有理有迹。論其理者西方即自性也。 此性無形無相不變不壞。歷劫堅剛。譬彼精
金。在易卦則曰兌。為寂靜故。謂之西方也。金 者其色明。金體白淨舉之喻法性。蓋世間之 人迷於塵境。妄念不息紛然動作。在易卦則
曰震。故謂之東方也。人能反妄歸真。復其本 靜。得見自性即名捨。東方執著之穢土。登 西域淨明之金地也。在方無方以法喻表其
理體。華嚴合論謂。文殊自東方來者。蓋文殊 是。根本不動智也。東是萬物發生。震動之者 初明之地。從此智則生信。故華嚴以信位為
初生佛家。丑寅之間為清朝。智日初明。像 文殊發起凡夫入信。見道智門漸增故。巽為 風。為教化風能去穢揀淨。辰巳之間上應角
宿。為僧道。為齋戒。為眾善之門。喻進修地 位。至午為中道易。卦曰離。為南方為正為日 為明。麗離中虛故明。像諸法空則智日當陽
遍照天下。法華龍女南方成佛。是其義也。西 南為坤。為地為安靜。為柔順為母為生養。正 西為兌。金旺之地日沒之所。火死在酉為肅
寂。為收藏。西北為乾。為天為父為金為剛健。 北方為坎。為水為君為師。利生濟物垂教正 治。以水制火。以君對臣臣明君正。又水多則
濫。故東北為艮。為山為止下方為禪定。為謙 下。上方為觀照。為智慧。為空界。如日月三光 處空。照臨萬物也。經中不舉餘方。而單指西
方者。蓋取淨對穢也。以悟攝迷也。以靜對 動也。以果對因也。過十萬億國土者。出四維 上下十方之限量也。超乎四惡道之十惡業
也。超乎人天十善之境界也。不為諸法之所 拘也。有世界者。真如實際理地。即自性西方 極樂者。即言此性無憂惱也。何以知其然。見
性之人不為塵境惑。了知諸法空。心常坦然 無念無為無思無慮。安住大寂滅之地。念念 常生智慧法法皆如。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故
名極樂也。論其迹則實有此箇世界也。佛叮 嚀詳復言之豈虛語哉。有者非方域處所之 有。乃不有之有。即是真空妙有也。真空者。即
是實相。妙有者。森羅眩目法界交參。豈有東 西之辨哉。圓覺經云。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 諸眾生清淨覺地。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
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阿彌陀是梵語。此 云無量壽也。佛者覺也。即當人分上廣大圓 覺之性。清淨法身之佛也。此性不生不滅亘
古亘今。上至諸佛菩薩。下至六道眾生。各 各具此覺性。所以稱同名同號也。噫世人昧 之久矣。妄取色相顛倒馳求。甘自沈淪我佛
應世開方便門。讚說淨邦令其信慕。苟能自 肯自信方悟堅明。為西方盡西矣。惑火滅盡 土皆淨焉。則知十方世界總是彌陀。觸目遇
緣無非極樂。百千三昧應念現前。無量法門 隨心顯發。高超徹見是樓閣。含育利生名宮 殿。防非護善名欄楯。清淨無染是蓮華。徹底
澄清謂之池。隨方逐圓謂之水。仁慈濟利謂 之寶。戒定慧薰謂之香。七菩提樹覆蔭重重。 八聖道路遊行坦坦。眾善莊嚴花簇秀。萬德
成就果周圓。化禽演於法音。風樹傳於道品。 到這般田地更要保持涵養。直至命終永無 退失。脫然而去方為了事。其或未然切不可
遺。山認培棄寶拾薪。妄認色身便為究竟。信 知生死事大莫作等閑。尋訪真知決擇心要。 確實念佛求悟大乘。了見本性彌陀。直達唯
心淨土。可謂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贏來方 始休。
真如本性說
[0344c08] 真如本性者。父母未生已前。一真無妄之體。 謂之本來面目。禪宗則曰正法眼藏。蓮宗 則曰本性彌陀。孔子則曰天理。大易則曰太
極。名雖有異其實同一真如本性也。此性虛 而靈寂。而妙與天地同根。萬物一本歷塵劫 而不朽。世界壞而不遷。人不能任其自如之
真。而梏於地水火風。和合之質方其受形也。 已為陰血濁氣。昏其本然清淨之體。及其生 也六塵五欲之迷倒。昧於本有之天真。是故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導人反妄而歸真 也。其捷徑易行者惟念佛一門。修之者心不 散亂三昧現前。是復其本性也。今有一等不
究佛理之人。却將道門修養法冐濫蓮宗。妄 說氣是主人教人般精運氣。勞其筋骨枉用 身心。甘受苦辛終無所濟。嘗觀道門張紫陽
說。精氣神者先天地之元精元氣元神也。元 精非淫泆之精。元氣非呼吸之氣。元神非念 慮之神。癡人不曉此意。喚甕作鍾眼。既不明
理亦不達矯。誘他清信之士。一向在臭皮袋 上。造作昧却一真佛性。妄言此是修行可悲 也哉。普告同修切宜仔細。究心念佛啟悟真
源。若也了了自見。法法現前。是名見性成 佛。一念差錯天地懸殊。
辨真妄身心
[0345a03] 夫身者。有法身有色身。傳曰。智明真境盡法 為身。故曰法身。父母緣生虛幻不實。故曰色 身。心者。有真心有妄心。真淨明妙虛徹靈通。
故曰真心。隨境生滅忽有忽無。故曰妄心。祖 師勸修念佛三昧者。於自己真心中。流出一 句阿彌陀佛。念念觀照法法圓通。是謂都攝
六根淨念相繼。於一念中普現色身三昧。今 時有一等人。不知真妄錯認色身為我身。以 妄念為究竟。多是吐納按摩做模打樣。希望
成道不亦謬乎。可謂棄却真金而拾瓦礫也。 大凡學道要辨真偽。故宗鏡云。修道以心為 宗。理須仔細究竟。約有情界真妄似分不可
雷同。有濫圓覺金鑛共爇。真偽纔分。沙米同 炊生熟有異。三乘慕道見有差殊。錯指妄心 以為真實。認妄賊為真子。劫盡家珍。收魚目
作驪珠空迷智眼。遂使愚癡之子陷有銕之 重關。邪險之人溺見河之識浪。戲熾焰於朽 宅。忘苦忘疲臥大夢於長宵。迷心迷性。皆由
執斯緣慮作自己身。遺此真心住他聲色。斯 則凡夫外道之失也。或有法學禪宗執佛方 便。致使撒開八網乘。對四機越一念。而遠
驟三祇功虛大劫。離寶所而久淹化。壘跡困 長衢。斯則迷循妄心。不得真心之失也。心賦 云。性非造作理實鎔融。明之者即動而靜。昧
之者迷西作東。任竭海移山未是無為之力。 縱躡虛履水。皆為有漏之通。辨玉須真探珠 宜靜。若向境外以求心焉。知圓光而在眚。順
法界性合真如心。此則頓入如來大慈悲海。 比之著相修皮袋者。豈可同日而語矣。
辯明三寶
[0345b04] 教云。十方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 僧功德難思議。三寶者有三種。一曰。同體三 寶謂真如之理。自性開覺名為佛寶。德用軌
則。自性正真名為法寶。動無違諍自性清淨 名為僧寶。二曰。出世三寶。謂法報化身隨類 應現是為佛寶。六度詮旨四諦緣生名為法
寶。十地菩薩四向五果名為僧寶。三曰。世間 住持三寶。謂泥龕塑像名為佛寶。黃卷赤軸 名為法寶。剃髮染衣名為僧寶。歸依者。感諸
天護持。供養者。獲福田無量。今有邪愚。不解 偽撰真宗妙義經。妄言。精是佛寶。氣是法寶。 神是僧寶。遞相傳習。致使入善門者信其邪
說。不敬三寶。實可憐憫。若夫不敬世間三寶。 則自昧其心。自昧其心則迷失本性。同體出 世三寶何所得哉。自賺猶可。又賺他人。可謂
岐人天之正路。瞎人天之正眼。昧因果之真 教。澆定慧之淳風。無甚於此也。佛言。一切眾 生若不歸依三寶。永劫墮三惡道。況我慈照
集經成懺。使學者依大乘經甚深妙義。從今 身至佛身。為法界眾生歸依常住佛。歸依常 住法。歸依常住僧。正信善人既已得聞。聞已
誦禮。固當自敬自信。即此敬信之心。端可近 於佛道矣。凡見一切佛像起如來想。見一切 聖教生難遭想。見一切比丘僧起祖師想。禮
拜供養無得輕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如此 則一體三寶唯心備具矣。若也執於鄙見昧 其根本。妄信邪教疑誤後人。自取沈淪永溺 惡趣。是誰之咎歟。
辨見聞覺知
[0345c04] 古德云。在胎為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 曰聞。在鼻嗅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 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
佛性。不識喚作精魂。比來有等愚人不知佛 理。潛吾教中。專以傳受為宗。妄說六門見性。 指四大色身以為佛體。自立三十六關七十
二信。揑合怪事誑惑善人。妄謂這邊肉動。某 人來那裏疼痛。某事至吉凶禍福。言是先知。 愚者得聞將謂佛法靈感。傾心諦信布施供
養。傳此邪言切切記心。未嘗暫捨。殊不知 一真佛性清淨湛然。為有妄身乃有妄識。蓋 覆本性不見光明。一念心空名為悟道。故楞
嚴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則涅 槃。是故祖師立教。但以念佛三昧為正宗。未 嘗有毫髮許實法繫綴於人。何期蚩蚩薄俗
迷宗昧旨。棄忠孝而不履。背仁義而不修。假 蓮宗之名行差別之法。貪求冥感以奇怪惑 人。則有邪魔魍魎附人身體。撓亂正信盡遭
魔攝。可不悲哉。大凡修淨業人。善察邪正本 分。究心確辦信誠憶佛念佛。願生淨土慎勿 他求。智覺壽禪師云。莫摘枝苗須搜祖禰。豁
爾而無明頓開。湛然而情塵自洗。可謂直截 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破妄說災福
[0345c28]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彌陀為體。念佛信願為 宗。自行化他為用。乃佛祖之格言。後人之龜 鑑。凡曰音聲佛事。點燭道場。蓋是方便法門。
以之引權歸實耳。比來學者迷失宗旨。貪著 事相不遵教典。向外妄為心眼不明競稱師 長。實法門中一弊事也。或搜鬼竅有若師巫。
或稱彌勒下生。或言諸天附體。或向燭光上 見神見鬼。或在香煙上斷吉斷凶。瞞昧三光 欺賢罔聖。誑謼閻閭邀求利養。及乎問他平
實行願。杜口無言。本性彌陀罔知下落。熱 亂一生盡是虛誑。誤人自誤。實可悲哉。故楞 嚴經云。善男子心愛懸應。爾時天魔候得其
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口中好說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是 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供養。破佛律儀潛行
貪欲。此名歷劫精魅。大力鬼神年老成魔。惱 亂是人不覺魔著。謂言證聖。壓足心生去彼 人體。師及弟子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
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嗟乎初心善人不知 真偽。信彼邪說不務存心。積德妄想求福。見 之謬焉。吾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
家必有餘殃。故知吉凶禍福繫乎人心。烏可 諂求富貴。而苟免禍害哉。永明壽禪師云。惡 從心起。如銕孕垢。而自毀銕形善逐情生。如
珠現光而還照珠體。故吾勸諸善人。舉心用 事必擇道而行之。擇禮而從之。擇友而交之。 擇里而處之。擇師而事之。兢兢焉而存心。
戰戰焉而守節。念念不昧無失於順天之道。 以奉西方之教。而其觀燭談禍福不與焉。
辯明空見
[0346a29] 空者破諸有也。大覺世尊開示正法。欲令一 切人識知世間萬法皆空。自悟本性之真空 也。真空者。是如來之法界。眾生之本心。空而
不空。有而非有。悟之者於不有中。運出自家 寶藏。探之無窮。用之無盡。謂之一乘妙道。 非頑空之空也。今有一等愚人。一向說空撥
無因果。步步行有。口口言無。便道飲酒食 肉不礙菩提。行盜行婬無妨般若。縱橫放曠 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