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ue Cliff Record (Biyanlu)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碧巖錄序[0139a05]至聖命脈。列祖大機。換骨靈方。頤神妙術。其惟雪竇禪師。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風規。秉烹佛煅祖鉗鎚。頌出衲僧向上巴鼻。銀山鐵壁。孰敢鑽研。蚊咬鐵牛。難為下口。不逢大匠。焉悉玄微。粵有佛果老人。住碧巖日。學者迷而請益。老人愍以垂慈。剔抉淵源。剖析底理。當陽直指。豈立見知。百則公案。從頭一串穿來。一隊老漢。次第總將按過。須知趙璧本無瑕纇。相如謾誑秦王。至道實乎無言。宗師垂慈救弊。儻如是見。方知徹底老婆。其或泥句沈言。未免滅佛種族。(普照)幸親師席。得聞未聞。道友集成簡編。鄙拙敘其本末。時建炎戊申。暮春晦日。參學嗣祖比丘(普照)謹序。
[0139a19]自四十二章經入中國。始知有佛。自達磨至六祖傳衣。始有言句。曰本來無一物為南宗。曰時時勤拂拭為北宗。於是有禪宗頌古行世。其徒有翻案法。呵佛罵祖。無所不為。間有深得吾詩家活法者。然所謂第一義。焉用言句。雪竇圜悟。老婆心切。大慧已一炬丙之矣。嵎中張煒明遠。燃死灰復板行。亦所謂老婆心切者歟。大德四年庚子。四月初八日癸丑。紫陽山方回萬里序。
[0139a28]碧巖集者。圜悟大師之所述也。其大弟子大慧禪師。乃焚棄其書。世間種種法皆忌執著。釋子所歸敬莫如佛。猶有時而罵之。蓋有我而無彼。由我而不由彼也。舍己徇物。必至於失己。夫心與道一。道與萬物一。充滿太虛。何適而非道。第常人觀之。能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求之於人。而人語之。如東坡日喻之說。往復推測。愈遠愈失。自吾夫子體道。猶欲無言。而況佛氏為出世間法。而可文字言語而求之哉。雖然亦有不可廢者。智者少而愚者多。已學者少未學者多。大藏經五千餘卷。盡為未來世設。苟可以忘言。釋迦老子便當閉口。何至如是叨叨。天下之理。固有不離尋常之中。而超出於尋常之表。雖若易知。而實未易知者。不求之於人。則終身不可得。古者名世之人。非千人之英。則萬人之傑也。太阿之劍。天下之利劍也。登山則戮虎豹。入水則剸蛟龍。人之知之。盡於是已。然古人有善用之者。乘城而戰。順風而揮之。三軍為之大敗。流血赭乎千里。是豈可以一己之所能。而盡疑之哉。自吾聞有是書。求之甚至。嵎中張氏。始更刻木。來謀於予。遂贊而成之。且為題其首。大德九年歲乙巳。三月吉日。玉岑休休居士。聊城周馳。書於錢唐觀橋寓舍。
[0139b23]或問。碧巖集之成毀孰是乎。曰皆是也。齴齲來東單傳心印。不立文字固也。而血脈歸空諸論。果誰為之哉。古謂不在文字不離文字者。真知言。已使人人於卷簾聞板竪指觸脚之際。了却大事。文字何有哉。拈花微笑以來。門竿倒却之後。才涉言句。非文字無以傳。是又不可廢者也。甞謂祖教之書。謂之公案者。倡於唐而盛於宋。其來尚矣。二字乃世間法中吏牘語。其用有三。面壁功成。行脚事了。定槃之星難明。野狐之趣易墮。具眼為之勘辨。一呵一喝。要見實詣。如老吏據獄讞罪。底裏悉見。情欵不遺一也。其次則嶺南初來。西江未吸。亡羊之岐易泣。指海之針必南。悲心為之接引。一棒一痕要令證悟。如廷尉執法平反。出人於死二也。又其次則犯稼憂深。繫驢事重。學弈之志須專。染絲之色易悲。大善知識為之付囑。俾之心死蒲團。一動一參。如官府頒示條令。令人讀律知法。惡念才生。旋即寢滅三也。具方冊。作案底。陳機境。為格令。與世間所謂金科玉條清明對越諸書。初何以異。祖師所以立為公案。留示叢林者。意或取此。柰何末法以來。求妙心於瘡紙。付正法於口談。點盡鬼神。猶不離簿。傍人門戶。任喚作郎。劍去矣而舟猶刻。兔逸矣而株不移。滿肚葛藤。能問千轉。其於生死大事。初無干涉。鐘鳴漏盡。將焉用之。烏乎。羚羊掛角。未可以形迹求。而善學下慧者。豈步亦步。趨亦趨哉。知此則二老之心皆是矣。圜悟顧子念孫之心多。故重拈雪竇頌。大慧救焚拯溺之心多。故立毀碧巖集。釋氏說一大藏經。末後乃謂。不曾說一字。豈欺我哉圜悟之心。釋氏說經之心也。大慧之心。釋氏諱說之心也。禹稷顏子易地皆然。推之輓之。主於車行而已。爾來二百餘年。嵎中張明遠。復鏤梓。以壽其傳。豈祖教回春乎。抑世故有數乎。然是書之行。所關甚重。若見水即海。認指作月。不特大慧憂之。而圜悟又將為之去粘解縛矣。昔人寫照之詩曰。分明紙上張公子。盡力高聲喚不譍。欲觀此書。先參此語。大德甲辰四月望。三教老人書。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第一
[0140a10]師住澧州夾山靈泉禪院評唱雪竇顯和尚頌古語要
[0140a12]垂示云。隔山見煙。早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舉一明三。目機銖兩。是衲僧家尋常茶飯。至於截斷眾流。東湧西沒。逆順縱橫。與奪
自在。正當恁麼時。且道。是什麼人行履處。看取雪竇葛藤。
[0140a17]【一】舉梁武帝問達磨大師(說這不唧𠺕漢)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是甚繫驢橛)磨云。廓然無聖
(將謂多少奇特。箭過新羅。可殺明白)帝曰。對朕者誰(滿面慚惶。強惺惺果然。摸索不着)磨云。不識(咄。再來不直半文錢)帝不契
(可惜許。却較些子)達磨遂渡江至魏(這野狐精。不免一場懡㦬。從西過東。從東過西)帝後舉問志公(貧兒
思舊債。傍人有眼)志公云。陛下還識此人否(和志公趕出國始得。好與三十棒。達磨來也)帝云。不識(却是武帝承當得達磨公案)志公云。
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胡亂指注。臂膊不向外曲)帝悔。遂遣使去請(果然把不住。向道不唧𠺕)志公云。莫道陛下發使去取
(東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也好一時趕出國)闔國人去。他亦不回(志公也好與三十棒。不知脚跟下放大光明)。
[0140a28]達磨遙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若恁麼見得。便有自由分。不隨
一切語言轉。脫體現成。便能於後頭。與武帝對譚。并二祖安心處。自然見得。無計較情塵。一刀截斷。洒洒落落。何必更分是分非。辨得
辨失。雖然恁麼。能有幾人。武帝甞披袈裟。自講放光般若經。感得天花亂墜地變黃金。辨道奉佛。誥詔天下。起寺度僧。依教修行。人謂
之佛心天子。達磨初見武帝。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磨云。無功德。早是惡水驀頭澆。若透得這箇無功德話。許爾親見達磨。且
道。起寺度僧。為什麼都無功德。此意在什麼處。帝與婁約法師傅大士昭明太子。持論真俗二諦。據教中說。真諦以明非有。俗諦以明
非無。真俗不二。即是聖諦第一義。此是教家極妙窮玄處。帝便拈此極則處。問達磨。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云。廓然無聖。天下衲僧
跳不出。達磨與他一刀截斷。如今人多少錯會。却去弄精魂。瞠眼睛云。廓然無聖。且喜沒交涉。五祖先師甞說。只這廓然無聖。若人透
得。歸家穩坐。一等是打葛藤。不妨與他打破漆桶。達磨就中奇特。所以道。參得一句透。千句萬句一時透。自然坐得斷把得定。古人道。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達磨劈頭與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帝不省。却以人我見故。再問對朕者誰。達磨慈悲忒殺。又
向道不識。直得武帝眼目定動不知落處。是何言說。到這裏有事無事。拈來即不堪。端和尚有頌云。一箭尋常落一鵰。更加一箭已相
饒。直歸少室峯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復云。誰欲招。帝不契。遂潛出國。這老漢只得懡㦬。渡江至魏。時魏孝明帝當位。乃此北人種
族姓拓跋氏。後來方名中國。達磨至彼。亦不出見。直過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彼方號為壁觀婆羅門。梁武帝後問志公。公云。陛下
還識此人否。帝曰。不識。且道與達磨道底。是同是別。似則也似。是則不是。人多錯會道。前來達磨是答他禪。後來武帝是對他志公。乃
相識之識。且得沒交涉。當時志公恁麼問。且道作麼生祇對。何不一棒打殺。免見搽胡。武帝却供他欵道不識。志公見機而作。便云。
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取。好不唧𠺕。當時等他道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亦好擯他出國。猶較些子。人傳。志公天
鑒十三年化去。達磨普通元年方來。自隔七年。何故却道同時相見。此必是謬傳。據傳中所載。如今不論這事。只要知他大綱。且
道達磨是觀音。志公是觀音。阿那箇是端的底觀音。既是觀音。為什麼却有兩箇。何止兩箇。成群作隊。時後魏光統律師。菩提流支三
藏。與師論議。師斥相指心。而褊局之量。自不堪任。競起害心。數加毒藥。至第六度。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不復救。端居而逝。葬於熊
耳山定林寺。後魏宋雲奉使。於葱嶺遇師手携隻履而往。武帝追憶。自撰碑文云。嗟夫。見之不見。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
之恨之。復讚云。心有也。曠劫而滯凡夫。心無也。剎那而登妙覺。且道。達磨即今在什麼處。蹉過也不知。
[0141a02]聖諦廓然(箭過新羅。咦)何當辨的(過也。有什麼難辨)對朕者誰(再來不直半文錢。又恁麼去也)還云不識
(三个四个中也。咄)因茲暗渡江(穿人鼻孔不得。却被別人穿。蒼天蒼天。好不大丈夫)豈免生荊棘(脚跟下已深數丈)闔國人追不再來
(兩重公案。用追作麼。在什麼處。大丈夫志氣何在)千古萬古空相憶(換手槌胸。望空啟告)休相憶(道什麼。向鬼窟裏作活計)清風匝地有何極
(果然。大小雪竇向草裏輥)師顧視左右云。這裏還有祖師麼(爾待番欵那。猶作這去就)。自云有(塌薩阿勞)喚來與老僧洗脚
(更與三十棒趕出。也未為分外。作這去就。猶較些子)。
[0141a11]且據雪竇頌此公案。一似善舞太阿劍相似。向虛空中盤礴。自然不犯鋒鋩。若是無這般手段。纔拈著便見傷鋒犯手。若是具眼者。看
他一拈一掇。一褒一貶。只用四句。揩定一則公案。大凡頌古只是繞路說禪。拈古大綱據欵結案而已。雪竇與他一拶。劈頭便道。聖
諦廓然。何當辨的。雪竇於他初句下。著這一句。不妨奇特。且道。畢竟作麼生辨的。直饒鐵眼銅睛。也摸索不著。到這裏。以情識卜度得
麼。所以雲門道。如擊石火。似閃電光。這箇些子。不落心機意識情想。等爾開口。堪作什麼。計較生時。鷂子過新羅。雪竇道。爾天下衲僧。
何當辨的。對朕者誰。著箇還云不識。此是雪竇忒殺老婆。重重為人處。且道。廓然與不識。是一般兩般。若是了底人分上。不言而諭。若
是未了底人。決定打作兩橛。諸方尋常皆道。雪竇重拈一遍。殊不知。四句頌盡公案了。後為慈悲之故。頌出事跡。因茲暗渡江。豈免生
荊棘。達磨本來茲土。與人解粘去縛。抽釘拔楔。剗除荊棘。因何却道生荊棘。非止當時。諸人即今脚跟下。已深數丈。闔國人追不再來。
千古萬古空相憶。可殺不丈夫。且道。達磨在什麼處。若見達磨。便見雪竇末後為人處。雪竇恐怕人逐情見。所以撥轉關捩子。出自己
見解云。休相憶。清風匝地有何極。既休相憶。爾脚跟下事。又作麼生。雪竇道。即今箇裏匝地清風。天上天下有何所極。雪竇拈千古萬
古之事。拋向面前。非止雪竇當時有何極。爾諸人分上亦有何極。他又怕人執在這裏。再著方便高聲云。這裏還有祖師麼。自云有。雪
竇到這裏。不妨為人。赤心片片。又自云。喚來與老僧洗脚。太殺減人威光。當時也好。與本分手脚。且道。雪竇意在什麼處。到這裏。喚
作驢則是。喚作馬則是。喚作祖師則是。如何名邈。往往喚作雪竇使祖師去也。且喜沒交涉。且道。畢竟作麼生。只許老胡知。不許老胡會。
[0141b20]垂示云。乾坤窄。日月星辰一時黑。直饒棒如雨點。喝似雷奔。也未當得向上宗乘中事。設使三世諸佛。只可自知。歷代祖師全提不起。
一大藏教詮注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到這裏。作麼生請益。道箇佛字。拖泥帶水。道箇禪字。滿面慚惶。久參上士不待言之。後學初機直須究取。
[0141b27]【二】舉趙州示眾云(這老漢作什麼。莫打這葛藤)至道無難(非難非易)唯嫌揀擇(眼前是什麼。三祖猶在)
纔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兩頭三面。少賣弄。魚行水濁。鳥飛落毛)老僧不在明白裏(賊身已露。這老漢向什麼處去)是汝還護惜也無
(敗也。也有一箇半箇)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裏。護惜箇什麼(也好與一拶。舌拄上齶)州云。我亦不知(拶殺這老漢。倒退三千)僧云。和尚
既不知。為什麼却道不在明白裏(看走向什麼處去。逐教上樹去)州云。問事即得。禮拜了退(賴有這一着。這老賊)。
[0141c06]趙州和尚。尋常舉此話頭。只是唯嫌揀擇。此是三祖信心銘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纔有是非。是揀擇。是明白。
纔恁麼會。蹉過了也。鉸釘膠粘。堪作何用。州云。是揀擇。是明白。如今參禪問道。不在揀擇中。便坐在明白裏。老僧不在明白裏。汝等還
護惜也無。汝諸人既不在明白裏。且道。趙州在什麼處。為什麼却教人護惜。五祖先師當說道。垂手來似過爾。爾作麼生會。且道。作
麼生是垂手處。識取鉤頭意。莫認定盤星。這僧出來。也不妨奇特。捉趙州空處。便去拶他。既不在明白裏。護惜箇什麼。趙州更不行棒
行喝。只道。我亦不知。若不是這老漢。被他拶著。往往忘前失後。賴是這老漢。有轉身自在處。所以如此答他。如今禪和子。問著也道。我
亦不知不會。爭奈同途不同轍。這僧有奇特處。方始會問。和尚既不知。為什麼却道不在明白裏。更好一拶。若是別人。往往分疏不下。
趙州是作家。只向他道。問事即得。禮拜了退。這僧依舊無奈這老漢何。只得飲氣吞聲。此是大手宗師。不與爾論玄論妙。論機論境。一
向以本分事接人。所以道。相罵饒爾接嘴。相唾饒爾潑水。殊不知。這老漢。平生不以棒喝接人。只以平常言語。只是天下人不奈何。蓋
為他平生無許多計較。所以橫拈倒用。逆行順行。得大自在。如今人不理會得。只管道。趙州不答話。不為人說。殊不知。當面蹉過。
[0142a05]至道無難(三重公案。滿口含霜。道什麼)言端語端(魚行水濁。七花八裂。搽胡也)一有多種
(分開好。只一般。有什麼了期)二無兩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麼)天際日上月下(覿面相呈。頭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頭低頭)
檻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還覺寒毛卓竪麼)髑髏識盡喜何立(棺木裏瞠眼。盧行者是它同參)枯木龍吟銷未乾(咄。枯木再生花。達磨遊東土)
難難(邪法難扶。倒一說。這裏是什麼所在。說難說易)揀擇明白君自看(瞎。將謂由別人。賴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0142a12]雪竇知他落處。所以如此頌。至道無難。便隨後道。言端語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竇道。一有多種。二無兩般。似三隅反一。爾且道。什
麼處是言端語端處。為什麼一却有多種。二却無兩般。若不具眼。向什麼處摸索。若透得這兩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舊見。山
是山。水是水。長是長。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時喚天作地。有時喚地作天。有時喚山不是山。喚水不是水。畢竟怎生得平穩去。風
來樹動。浪起船高。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則此四句頌頓絕了也。雪竇有餘才。所以分開結裹算來也。只是頭上
安頭道。至道無難。言端語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雖無許多事。天際日上時月便下。檻前山深時水便寒。到這裏。言也端。語也端。頭頭
是道。物物全真。豈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處。雪竇頭上太孤峻生。末後也漏逗不少。若參得透見得徹。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
情解未忘。便見七花八裂。決定不能會如此說話。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未乾。只這便是交加處。這僧恁麼問。趙州恁麼答。州
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纔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便問。既不在明白裏。又護惜箇什麼。州
云。我亦不知。僧云。和尚既不知。為什麼却道不在明白裏。州云。問事即得。禮拜了退。此是古人問道底公案。雪竇拽來一串穿却。用頌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如今人不會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這般說話。不見僧問香嚴。如何是道。嚴
云。枯木裏龍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嚴云。髑髏裏眼睛。僧後問石霜。如何是枯木裏龍吟。霜云。猶帶喜在。如何是髑髏裏眼睛。霜
云。猶帶識在。僧又問曹山。如何是枯木裏龍吟。山云。血脈不斷。如何是髑髏裏眼睛。山云乾不盡。什麼人得聞。山云。盡大地未有一箇
不聞。僧云未審龍吟是何章句。山云。不知是何章句。聞者皆喪。復有頌云。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
那辨濁中清。雪竇可謂大有手脚。一時與爾交加頌出。然雖如是。都無兩般。雪竇末後有為人處。更道難難。只這難難。也須透過始得。
何故。百丈道一切語言。山河大地。一一轉歸自己。雪竇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後須歸自己。且道。什麼處是雪竇為人處。揀擇明白君自
看。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