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g Jing Lu 宗鏡錄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宗鏡錄卷第十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0468c10] 夫凡聖一心境界。如何是自在出生無礙之力。
[0468c11] 答。一是法爾。二由諸佛菩薩行願。三即眾 生信解。自業感現。又總具十力。一法如是力。 二空無性力。三諸佛神力。四菩薩善根力。五
普賢行願力。六眾生淨業力。七深信勝解力。 八如幻法生力。九如夢法生力。十無作真心 所現力。又華嚴疏釋云。一多相持。互為本末。
一心所現。總有十義。一孤標獨立。以是唯一。 故獨立為主。二雙現同時。各相資無礙故。三。 兩相俱亡。互奪齊泯故。四自在無礙。隱顯同
時。一際現故。五去來不動。各住本法。不壞自 位故。六無力相持。以有力。持無力故。七彼此 無知。以各無自性。法法不相知。不相到故。八。
力用交徹。以異體相入。有力相持故。九自性 非有。以無體性。方能即入無礙故。十究竟離 言。冥性德。沒果海故。釋云。孤標獨立者。即經
頌云。多中無一性。一亦無有多。二法互無故。 得獨立。亦一。即多而唯多。多即一而唯一。廢 己同他。故云獨立。二雙現同時者。即經頌云。
知以一故眾。知以眾故一。無一即無多。無多 即無一。故二雙現。更無前後。如牛二角。三兩 相俱亡者。即前二俱捨也。四自在無礙者。欲
一即一。不壞相故。欲多即多。一即多故。一既 如此。多亦准之。常一常多。常即不即故。故云 自在。五去來不動者。一入多而一在。多入一
而多存。若兩鏡相入。而不動本相。相即亦然。 六無力相持者。因一有多。多無力而持一。因 多有一。一無力而持多。七彼此無知者。二互
相依。皆無體用。故不相知。如經頌云。諸法無 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八力用交徹者。即經頌云。一中解無量。無量
中解一義。九自性非有者。互為因起。舉體性 空。十究竟離言者。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一。不 可言亦一亦非一。不可言非一非非一。不可
言相即。以相入故。不可言相入。以相即故。不 可言即入。不壞相故。不可言不即入。互交徹 故。口欲辯而詞喪。心將緣而慮息。唯證智知。
同果海故。一多既爾。染淨等法無不皆然。又 約一心圓別之理。無礙之力者。圓別遍理。微 細難分。別。則要有差別方能遍。若不差別不
能遍。圓。則不要差別而能遍。能遍之法。一一 圓雖。故無差別。而言圓融者。一會即是彼一 切會。亦非此會處處到也。即此即彼。即一即
多。故云圓融。又約所遍處。以論總別。東名非 西名。所遍別也。此會即彼會。所遍處總也。又 約能遍論圓別。要將差別之法。方能普遍。是
名別也。今是圓融無差之法。即能遍故。名為 圓也。前之別。如列宿遍九天。此之別。如一月 落百川。前之總。如一雲之滿宇宙。此之圓。如
和香之遍一室。故云總圓有異也。華嚴論云。 此華藏界。隱顯自在。為利眾生顯勝福德故。 即具相萬差。光明顯照。若令眾生情無取著。
如幻雲散。一物便無有所得。存其計故。以如 此大願智力。法性自體空無性力。隱顯自在。 若隨法性。萬相都無。隨智力。眾相隨現。隱顯
隨緣。都無作者。凡夫執著。用作無明。執障既 無。智用自在。不離一真之境。化儀百變。是以 箭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三軍。豈麴 糵
之所造。筍抽寒谷。非陽和之所生。魚躍氷 河。豈網羅之所致。悉為心感。顯此靈通。故知 萬法施為。皆自心之力耳。若或信受。具此力
能。則廣闢障門。盡枯業海。所以仁王經云。能 起一念清淨信者。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 無邊恒河沙劫一切苦難。不生惡趣。不久當
得無上菩提。是以了心無作。即悟業空。觀業 空時。名為得道。其道若現。何智不明。心智明 時。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法爾能現自利利
他之力。如華嚴經云。善見比丘。在林中經行。 告善財言。善男子。我經行時。一念中。一切十 方皆悉現前。智慧清淨故。一念中。一切世界
皆悉現前。經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故。一念 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皆悉嚴淨。成就大願 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眾差別行皆悉
現前。滿足十力智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 諸佛清淨身皆悉現前。成就普賢行願力故。 一念中。恭敬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
如來。成就柔軟心。供養如來願力故。一念中。 領受不可說不可說如來法。得證阿僧祇差 別法。住持法輪陀羅尼力故。一念中。不可說
不可說菩薩行海皆悉現前。得能淨一切行。如 因陀羅網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諸 三昧海皆悉現前。得於一三昧門。入一切三
昧門。皆令清淨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 說諸根海皆悉現前。得了知諸根際。於一根 中。見一切根願力故。一念中。不可說不可說
佛剎微塵數時皆悉現前。得於一切時轉法 輪。眾生界盡。法輪無盡願力故。一念中。不可 說不可說一切三世海皆悉現前。得了知一
切世界中。一切三世分位。智光明願力故。經 行既爾。坐立亦然。故法華經偈云。佛子住此 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0469c14] 問。此宗鏡錄中。德用所因。有何因緣。令此諸 法混融無礙。
[0469c15] 答。約華嚴宗有其十義。一唯 心現者。一切諸法。真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 成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隨心
迴轉。即入無礙。二無定性者。既唯心現。從緣 而生。無有定性。性相俱離。小非定小。故能容 太虛而有餘。以同大之無外故。大非定大。
故能入小塵而無間。以同小之無內故。是則 等太虛之微塵。含如塵之廣剎。有何難哉。 是以一非定一。故能是一切。多非定多。故
能是一。邊非定邊。故能即中。中非定中。故 能即邊。延促靜亂等。一一皆然。三緣起相由 者。謂大法界中緣起法海。義門無量。略有十
門。具在下帙法性因緣中說。四法性融通門 者。謂若唯約事。則互相礙。不可即入。若唯約 理。則唯一味。無可即入。今則理事融通。具斯
無礙。謂不異理之一事。具攝理性時。令彼不 異理之多事。隨所依理。皆於一中現。若一中 攝理不盡。則真理有分限失。若一中攝理盡。
多事不隨現。則事在理外失。今既一事之中。 全攝理盡。多事豈不依中現。華藏品頌云。華 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法界即事
法界矣。斯即總意。別亦具十玄門。一既真理 與一切法而共相應。攝理無遺。即是諸門諸 法。同時具足門。二事既如理能包。亦如理廣
遍。不壞狹相。故有廣狹純雜無礙門。又性常 平等故純。普攝諸法故雜。三理既遍在一切 多事。故令一事隨理遍一切中。遍理全在一
事。則一切隨理在一事中。故有一多相容門。 又如塵自相是一。由自一不動。方能遍應成 多。若動自一即失遍應。多。亦不成。一。二三皆
如是。又一多相由成立。如一全是多。方名為 一。又多全是一方名為多。多外無別一。明知 是多中一。一外無別多。明知是一中多。良以
非多。然能為一多。非一然能為多一。以不失 無性。方有一多之智。經頌云。譬如算數法。增 一至無量。皆悉是本數。智慧故差別。四真理
既不離諸法。則一事即是真理。真理即是一 切事故。是故此一即彼一切事。一切即一反 上可知。故有相即自在門。五由真理在事。各
全非分故。正在此時。彼即為隱。故有隱顯門。 六真理既普攝諸法。帶彼能依之事。頓在一 中。故有微細門。七此全攝理。故能現一切。彼
全攝理。同此頓現。此現彼時。彼能現所現俱 現此中。彼現此時。此能現所現亦現彼中。如 是重重無盡。故有帝網門。所以真如畢竟無
盡故。八即事同理故。隨舉一事。即真法門。故 有託事門。九以真如遍在。晝夜日月年劫皆 全在故。在日之時。不異在劫。故有十世異成
門。況時因法有。法融時不融耶。十此事即理 時。不礙。與餘一切恒相應。故有主伴門。又謂 塵是法界。體無分劑。普通一切。是為主也。即
彼一切各各別。故是伴也。伴不異主。必全主 而成伴。主不異伴。亦全伴以成主。主之與伴。 互相資攝。若相攝。彼此互無。不可別說一切。
若相資。則彼此互有。不可同說一切。皆由即 主即伴。是故亦同亦異。當知主中亦主亦伴。 伴中亦伴亦主也。故一理融通。十門具矣。故
知此理。塵塵具足。念念圓融。無有一法而非 所被。如華嚴經云。時彼普救眾生妙德夜神 為善財童子。示現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
以諸相好莊嚴其身。於兩眉間放大光明。名 智燈普照清淨幢。無量光明以為眷屬。其光 普照一切世間。照世間已。入善財頂。充滿其
身。善財爾時。即得究竟清淨輪三昧。得此三 昧已。悉見二神兩處中間所有一切地塵水塵。 及以火塵。金剛摩尼眾寶微塵。華香纓絡諸
莊嚴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各見 佛剎微塵數世界成壞。及見一切地水火風。 諸大積聚。亦見一切世界接連。皆以地輪。任
持而住。種種山海。種種河池。種種樹林。種種 宮殿。所謂天宮殿.龍宮殿.夜叉宮殿。乃至摩 睺羅伽.人.非人等。宮殿屋宅。地獄.畜生.閻
羅王界。一切住處。諸趣輪轉。生死往來。隨業 受報。各各差別。靡不悉見。又見一切世界差 別。所謂或有世界雜穢。或有世界清淨。或有
世界趣雜穢。或有世界趣清淨。或有世界雜 穢清淨。或有世界清淨雜穢。或有世界一向 清淨。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側
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見此普救 眾生夜神。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諸眾生形貌 言詞。行解差別。以方便力。普現其前。隨宜化
度。五如幻夢者。猶如幻師。能幻一物以為種 種。幻。種種物以為一物等。經云。或現須臾作 百年等。一切諸法。業幻所作。故一異無礙。言
如夢者。如夢中所見廣大。未移枕上。歷時久遠。 未經斯須。六如影像者。經云。遠物近物。雖皆 影現。影不隨物而有遠近等。七因無限者。謂
諸佛菩薩。昔在因中。常修緣起無性等觀。大 願迴向等。稱法界。修及餘無量殊勝因。故今 如所起果。具斯無礙。八佛證窮故者。由冥真
性。得如性用。故經云。無比功德故能爾。九深 定用故者。謂海印定等。諸三昧力。故賢首品 頌云。入微塵數諸三昧。一一出生塵等定。而
彼微塵亦不增等。十神通解脫故者。謂由十 通。及不思議等解脫故。不思議法品。十種解 脫中云。於一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
[0470c24] 問。目心為鏡。有何證文。
[0470c24] 答。大乘起信論云。 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 一如實空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
非覺照義故。二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切 世間境界。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 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又一切染法
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眾生故。三。 法出離鏡。謂不空。出煩惱礙。離和合相淳淨 明故。四緣熏習鏡。謂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
之心。令修善根。隨念示現。故釋摩訶衍論云。 性淨本覺。中論云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 虛空等。猶如淨鏡者。此四種大義中。各有二
義。與彼大義不相捨離。一者等空義。二者同 鏡義。如論云。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 虛空等。猶如淨鏡。故云何名為如實空鏡。及
有二義。其相云何。頌曰。性淨本覺中。遠離慮 知知。如遠離妄境。實示遠離義。鏡摩奢趺娑。 舉一示一。故論曰。性淨本覺之體性中。遠離
一切攀緣慮知。諸戲論識。成就一味平等之 義。故名為如。遠離一切。虛妄境界。種種相分。 成就決定真實之相。故名為實。為欲現示遠
離之義。故名為空。鏡謂喻。明然此中鏡。則喻 摩奢趺娑珠鏡。非餘種種油摩等鏡。以為譬 喻。何以故。取此摩奢趺娑珠鏡。安置一處。珠
鏡前中。或蘊種種石。或蘊種種飲食。或蘊 種種莊嚴具。或蘊同類珠鏡。彼珠鏡中。餘像 不現。唯同類珠。分明顯了故。如實空鏡。亦復
如是。於此鏡中。唯同類清淨功德。安立集成。 種種異類諸過患法。皆遠離故。如論云。一者 如實空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故。
各有二種義。而唯示同鏡義。等空之義。不現 示耶。以舉一義。兼示一義故。若如是者。云何 名為等空義耶。謂如虛空清淨無染。四障所
不能覆。廣大無邊。三世所不能攝。如實空鏡。 亦復如是。故非覺照義故者。即是現示遠離 因緣。為如彼摩奢趺娑珠鏡中石等諸像不
現前者。石等諸法。皆鄙穢故。此本覺珠鏡中。 種種妄法不現前者。一切染法。皆悉是無明 不覺之相。無照達義故。云何名為因熏習鏡。
及有二義。其相云何。頌曰。性淨本覺智。三種 世間法。皆悉不捨離。為一覺熏習。莊嚴法身 果。故名因熏習。鏡輪多梨華。空容受遍一。論
曰。性淨本覺。三世間皆悉不離。熏習。彼三而 為一覺熏習。莊嚴一大法身之果。是故名為 因熏習鏡。云何名為三種世間。一者眾生世
間。二者器世間。三者智正覺世間。眾生世間 者。謂異生性界。器世間者。謂所依止土。智正 覺世間者。謂佛菩薩。是名為三。此中鏡者。謂
輪多梨華鏡。如取輪多梨華。安置一處。周集 諸物。由此華熏。一切諸物皆悉明淨。又明淨 物。華中現前。皆悉無餘。一切諸物中。彼華現
前。亦復無餘。因熏習鏡。亦復如是。熏一切法。 為清淨覺。熏令平等。復次虛空義。則有二種。 一者容受義。二者遍一義。容受義者。容受諸
色無障礙故。遍一義者。種種諸色。唯同一種 大虛空故。如論云。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 空。一切世間境界。悉於中現故。如是本覺。從
無始來。遠離四種過。自性清淨。常住一心。一 者。遠離不遍之過。三種世間不出本覺清淨鏡 故。如論云。不出故。二者。遠離雜亂之過。一切
諸法。不入本覺清淨鏡故。如論云。不入故。三 者。遠離過患之過。本覺鏡中。現前諸法。無不 本覺淨功德故。如論云。不失故。四者。遠離無
常之過。本覺鏡中。現前諸法。無不常住無為 智故。如論云。不壞故。遠離邊過。圓滿中實。 是故說言。常住一心。自此已下。顯示因緣。何
因緣故。本覺智中種種諸法。如彼本覺離諸過 耶。種種諸法。皆悉無不真實體故。如論云。以 一切法則真實性故。故自此已下。作緣決疑。
謂有眾生。作如是疑。三世間中。眾生世間無 明染法。具足圓滿。流轉遷動。無休息時。如是 世間現本覺者。不可得言。本覺清淨。遠離諸
過。以此義故。今通而言。又一切染法所不能 染。般若實智。其體不動。自性清淨。具足無漏。 常恒熏習眾生世間令清淨故。如論云。又一
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眾 生故。云何名為法出離鏡。及有二義。其相云 何。頌曰。如實不空法。出離三過失。圓滿三種
德。故名法出離。鏡銷鍊玻瓈。空出離色義。論 曰。無漏性德。出離三過。圓滿三德。名法出離。 云何名為三種過失。一者。無明染品。名煩惱
礙。二者。根本無明。名為智礙。三者。俱合轉相。 名戲論識。是名為三。如是三過。究竟離故。名 為出離。如論云。三者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
煩惱礙。智礙。離和合相故。云何名為三種功 德。一者淳成就功德。二者。淨成就功德。三者。 明成就功德。是名為三。如論云。淳淨明故。故
出離何過。圓滿何德。謂出離煩惱礙。圓滿淨 成就功德。出離智礙。圓滿明成就功德。出離 和合轉相。圓滿淳成就功德。何以故。相對法
爾故。此中鏡者。謂玻瓈珠。譬如玻瓈珠淪深 泥中。則便涌出。離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