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g Jing Lu 宗鏡錄
Scroll 6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宗鏡錄卷第六十六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0785c21] 夫既無我。亦無於人。乃至眾生壽者。十六知見 等。如大涅槃經云。佛言。如說名色繫縛眾生。 名色若滅。則無眾生。離名色已。無別眾生。離
眾生已。無別名色。亦名名色繫縛眾生。亦名 眾生繫縛名色。師子吼言。世尊。如眼不自見。 指不自觸。刀不自割。愛不自受。云何如來說
言。名色繫縛名色。何以故。言名色者。即是 眾生。言眾生者。即是名色。若言名色繫縛眾 生。即是名色繫縛名色。佛言。善男子。如二手
合時。更無異法而來合也。名之與色。亦復如 是。以是義故。我言名色繫縛眾生。若離名色。 則得解脫。釋曰。如二手合時更無異法者。二
手雖有相合。以但是一身之用。故無異法。雖 非異法。若以一手。合義不成。如名色眾生。雖 然不異。要因名色繫縛眾生。要離名色方得
解脫。一切諸法離合縛脫。亦復如是。維摩經 云。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肇法師曰。天生萬 物。以人為貴。始終不改謂之人。外道以人名
神。謂始終不變。若法前後際斷。則新新不同。 新新不同。則無不變之者。無不變之者。則無 人矣。既前際無人。後際無壽者。中際無我無
眾生。世。間凡所有法。皆是意言分別。立其名 相。都無實義。眾生不了。妄有所得。沒在其中。 不能出離。是以諸佛方便說人法二空。唯識
正義。於虛誑名相中而能拔出。如大智度論 云。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無根本。 如夢如幻等。眾生在何處住。而菩薩拔出。須
菩提意。謂如人沒深泥而得拔出。佛答。眾生 但住名相虛誑憶想分別中。佛意一切法中。 無決定實者。但凡夫虛誑故著。如人暗中見
似人物。謂是實人。而生畏怖。又如惡狗臨井。 自吠其影。水中無狗。但有其相。而生惡心。投 井而死。眾生亦如是。四大和合。故名為身。因
緣生識和合。故動作言語。凡夫人於中起人 相生愛生恚。起罪業。墮三惡道。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憐愍眾生。種種因緣教化。令知空
法。而拔出之。作是言。是法皆畢竟空無所有。 眾生顛倒虛妄。故見似有。如化。如幻。如乾闥 婆城。無有實事。但誑惑人眼。乃至佛告須菩
提。若諸法當實有如毫釐許。菩薩坐道場時。 不能覺一切法。空無相無所有。得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以此法利益眾生等。
又云。如人遠行。獨宿空亭。夜中有鬼。擔一死 屍來著其前。復有一鬼從後而來。瞋罵前鬼。 云。是我屍。何以擔來。前鬼復言。本是我物。
我自擔來。二鬼各以一手爭之。前鬼語曰。可 問此人。後鬼即問。是誰死人。誰擔將來。是人 思惟。此之二鬼。皆有大力。實語虛語。皆不免
死。我今不應妄語答鬼。便答後鬼。前鬼擔來。 後鬼大瞋。拔其手足。出著地上。前鬼愧之。取 屍補之。補之便著。臂手足等。舉身皆易。於是
二鬼。共食所易活人之身。各各拭口。分首而 去。其人思惟。父母生身。眼見食盡。我今此身。 盡是他肉。為有身耶。為無身耶。如是思惟。心
懷迷亂不知所措。猶如狂人。天既明矣。尋路 而去。至前國土。見有佛塔。凡見眾僧。不論餘 事。但問己身。為有為無。諸比丘問。汝何人耶。
答曰。我亦不知是人非人。即為眾僧廣說上 事。眾僧皆云。此人自知己身無我。易可化 度。即語之言。汝身本來恒自無我。但以四大
和合聚集。計為本身。如汝本身。與今無異。時 諸比丘。度為沙門。斷煩惱盡。得阿羅漢。是故 有時。於他人身亦計為我。已無我故。有時於
我。謂為他人。故文殊問經云。有老人夜臥。手 捉兩膝。而便問云。那得有此兩小兒耶。身若 有我。云何不識。謂為小兒。故知橫計。皆無定
實。又云。菩薩作是念。諸法空。無我。無眾生。而 從因緣故。有四大六識。是十法。各各有力。能 生能起。能有所作。如地生持。水能爛。火能消。
風能迴轉。識能分別。是十法。各有所作。眾生 顛倒故。謂是人作我作。如皮骨和合。故有語 聲。惑者謂人語。如火燒乾竹林。出大音聲。此
中無有作者。又如木人。幻人。化人。雖能動作。 無有作者。此十法亦如是。廣百論云。若隨自 覺執有我者。豈不但緣無常身等。虛妄分別。
執為實我。所以者何。現見世間但緣身等。前 後隨緣。分位差別。虛妄計度。我肥我瘦。我勝 我劣。我明我暗。我苦我樂。身等無常。可有是
事。常住實我。無此差別。由此比知。一切我見。 皆無實我以為境界。唯緣虛妄身等為境。隨 自妄想覺慧生故。如緣暗繩。顛倒蛇執。寶行
王正論偈云。如人依淨鏡。得見自面影。此 影但可見。一向不真實。我見亦如是。依陰得 顯現。如實檢非有。猶如鏡面影。顯揚論問曰。
若唯有蘊無別我者。誰見誰聞。誰能了別。乃 至偈答云。如光能照用。離光無異體。是故於 內外。空無我義成。論曰。現見世間。即於光體
有能照用說為照者。離光體外。無別照者。如 是眼等有見等用。說為見者。乃至了別者。無 別見者等。是故內外諸法。等無有我。
[0786c23] 問。若實 無我。云何世間有染有淨。
[0786c24] 答。染淨諸法。從因 緣生。不由實我。何以故。頌曰。如世間外物。 離我有損益。內雖無實我。染淨義應成。論曰。
如世外物雖無有我。而有種種災橫順益事 業成就。如是內法雖無有我。而有種種染淨 義成。是故無過。
[0786c29] 問。既人法俱空。若實無我。 誰受生死依正果報。或復厭苦求趣涅槃。縛 解去來。昇沈等事。
[0787a02] 答。雖無作者。而有作業。 以眾緣力。至於後世。相續不斷。但以識為種。 能有厭求記憶等事。大涅槃經云。師子吼菩
薩言。世尊。眾生五陰。空無所有。誰有受教。修 集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皆有念心。慧 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念
念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名修道。乃至如 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闇冥。念等諸法。 亦復如是。如眾生食。雖念念滅。亦能令飢者
而得飽滿。譬如上藥。雖念念滅。亦能愈病。日 月光明。雖念念滅。亦能增長草木樹林。善男 子。汝言念念滅。云何增長者。心不斷故。名為
增長。如淨名經偈云。雖無我無造無受者。善 惡之業亦不亡。失善惡之業因。苦樂之果報。 非有人我。能作能受。但是識持。因果不亡。如
古師云。眾生為善惡而受其報者。皆由眾生 心識。三世相續。念念相傳。如今世現行五蘊。 猶前世識種為因。起今世果。今世有作業熏
種。而為來世現行因。展轉相續為因果故。又 善惡之業。皆由心識而起。謂前念造得善惡 業。然此一念識雖滅。而後念心識生。既心識
相傳不斷。即能任持善惡之業。而亦不亡。以 由識持故。識論云。然有情類。身心相續。煩惱 業力。轉迴諸趣。厭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
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愚者於中妄 執為我。故知厭苦求樂。捨此生彼。則驗知無
我。若定有我有體。則不能去來。隨緣起滅。以 定有故。不可移易。只為識心。如幻無定故。乃 有從凡入聖之理。厭妄求真之門。則不壞因 緣。能含正理。
[0787b03] 大莊嚴論問。有縛則有解。無我 則無有縛。若無有縛。誰得解脫。
[0787b04] 答。雖無有我。 猶有縛解。何以故。煩惱覆故。則為所縛。若 斷煩惱。則得解脫。是故雖復無我。猶有縛解。
[0787b07] 問。若無我者。誰至後世。
[0787b07] 答。從於過去煩惱諸 業。得現在身。及以諸根。從今現世復造諸業。 以是因緣。得未來身。及以諸根。譬如穀子。眾
緣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種子。實不至芽。種子 滅故。芽便增長。子滅故不常。芽生故不斷。佛 說受身。亦復如是。雖復無我。業報不失。
[0787b12] 問。若 無我者。先所作事。云何故。憶而不忘失。
[0787b13] 答。以 有念覺。與心相應。便能憶念三世之事。而不 忘失。
[0787b15] 又復問。若無我者。過去已滅。現在心 生。生滅既異。云何而得憶念不忘。
[0787b16] 答。一切受 生。識為種子。入母胎。由。愛水潤漬。身樹得生。 如胡桃子。隨類而生。此陰造業。能感後陰。然
此前陰。不生後陰。以業緣故。便受後陰。至滅 雖異。相續不斷。如嬰兒病。與乳母藥。兒患得 愈。母雖非兒。藥之力勢能及於兒。陰亦如是。
以有業力。便受後陰。憶念不忘。
[0787b22] 又大智度論 云。問曰。心所趣向。心為去。為不去。若去。此 則無心。猶如死人。若不去。云何能緣。如佛言。
依意緣法。意識生。意若不去。則無和合。
[0787b25] 答。心 不去不住而能知。如般若中說。一切法無來 無去相。云何言心有來去。若有來去。即墮常
見。諸法無有定相。知心不住。為無常相。結使 未斷。或生吾我。如是思惟。若心無常。誰知是 心。心為屬誰。誰為心主。而受苦樂。一切諸物。
誰之所有。即分別知。無有別主。但於五陰計 有人相。而生我心。以我心故。生我所。我所心 生故。有利益我者生貪欲。違逆我者而生瞋
恚。愛等諸煩惱。假名為縛。若修道解是縛而 得解脫。即名涅槃。更無有法。名為涅槃。如人 被械得脫。而作戲論。是械是脚。何者是解脫。
是人可怪。於脚械外。更求解脫。眾生亦如是。 離五陰滅。更求解脫。故知有識則繫縛。無識 則解脫。若離五陰空別求解脫者。如離此方
空。別求他方空。故思益經云。愚於陰界入。而 欲求菩提。蔭界入即是。離是無菩提。
[0787c12] 華嚴 會意問云。若準六根無我。誰造誰受耶。
[0787c13] 答。佛 說作善生天。為惡受苦者。此但因緣法爾。非 是我能為受也。若言是我非因緣者。作惡何
不生天。乃墮地獄耶。我豈愛彼地獄。故受苦 耶。我既作惡而不受樂者。故知善惡感報。唯 因緣非是我也。如論云。因緣故生天。因緣故 墮地獄。是此意也。
[0787c19] 問。既言無我。誰感因緣。若 言無我。但是因緣自為者。草木亦稟因緣。何 不生天與受苦耶。
[0787c21] 答。內外雖但稟因緣。因緣 有二。一善惡增上業因緣。但感生天。及地獄 異熟等。二善惡等流業因緣。生天者。感寶地
金華。墮地獄者。感刀林銅柱等。此是因緣業 作。非我能為。豈謂受報不同。而計有我也。故 經云。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0787c26] 問。 若言造業受報。但是因緣非由我者。何故有 證無我者。雖有已造惡業因緣。而不感受報 耶。既得無我即不受報者。故知我造惡業受
報。非是業因緣也。
[0788a01] 答。由得無我已。即斷惡業 因緣。無彼因緣。故不受報。非謂有我無我。受 不受也。故經云。因緣故法滅等。此之謂也。即
以如實推究。我不可得。是故無我。唯六根也。 外我所執外分有六塵也。非實我所有。
[0788a05] 問。若 言唯是色聚等。無實財寶非我所者。即我等 遍有。何得世人。有富饒財寶。有貧無一錢等。
[0788a08] 答。財寶是色。從業因生。以業增勝故。即財寶 豐盈。由業不清淨故。貧無一物也。此則有無 因業。非是我所能為也。若言財寶實有。非由
業因緣有者。即一切眾生執有我所。何故有 貧富不同。故知由業因緣。非我實有也。說長 者多盈財寶。餓鬼無一毛覆身。業是也。破中
間見聞等病故。於中間分為六識也。見聞等 病。空無所有也。若言見聞等是我非是識者。 如聾盲人。有我。何不得見聞等耶。既聾盲等
人。雖有於我。而不得見聞者。故知見是識。非 是我也。是知於此根塵識三處推擇。唯有法 而無我人。
[0788a19] 問。或言有我。由迷似生。非實有者。 何不迷他為自。今既以自為自。不得為他。以 他為他。不得為自者。故知自他實有。非由計
生也。又但是迷心。非實有者。何不於水迷見 為火。於火迷見於水。故知水火實有。不是迷 生也。
[0788a24] 答曰。有二初者。然此分別計我。藉三 緣生。謂邪師。邪教。邪思惟等。由此三緣久久 熏力慣習。遂計彼為他。執自為我。此但由計
有實有故。若言實有。非熏習而計有者。初出 胎時。何不執自及以他身。既初出胎時。未熏 習故。不計自他。故知計有自他。由妄熏故也。
如說分別我執。藉三緣生故。又云。惡見熏習 等。二者。凡所見執實。必迷似生。離似則無所 執性。故知如計水火。由執似生也。何者。以水
火似有。但是虛相。誑心。以不了相。虛執為實 有。何以故。所得冷熱。但是觸塵。所見青黃赤 白。是色法故。流相騰焰是法塵故。執實水火。
但唯法塵妄見有也。如說從自心生。與心作 相等是也。
[0788b08] 問。既親驗水火。但唯塵等。云何有 水火相別。
[0788b09] 答。六塵不別。但是虛似有殊。即 此似相。由迷執所起故。是故似之與執。但有 迷生。如說餓鬼恒河見水為火喻等。此但從
自心生。外非實有也。又云。凡有見自見他。皆 是迷心自現。如迷東為西。然迷人西。不離悟 人東。但為迷人迷故。不見悟人東也。非謂迷
見西處。無彼東也。若言迷見西處。無實東者。 即見西是悟。不是迷也。以無悟人東。無所迷 故。既知實東謂為西者。何以人不離東也。信
知眾生不離佛界。佛界不離眾生界。但為迷 故。癡盲。對目不知見。深自悲哉。如大涅槃經 云。外道先尼言。瞿曇。若無我者。誰見誰聞。
佛言。善男子。內有六入。外有六塵。內外和 合。生六種識。是六種識。因緣得名。善男子。譬 如一火。因木得故。名為木火。因草得故。名為
草火。乃至眾生意識。亦復如是。因眼因色。因 明因欲。名為眼識。善男子。如是眼識。不在眼 中。乃至欲中。四事和合。故生是識。乃至意識。
亦復如是。若是因緣和合故生。智者不應說 見即是我。乃至觸即是我。善男子。是故我說 眼識乃至意識。一切諸法。即是幻也。云何如
幻。本無今有。已有還無。乃至內外六入。是名 眾生我人士夫。離內外入。無別眾生我人士 夫。又言。瞿曇。如汝所言。內外和合。誰出聲言。
我作我受。佛言。先尼。從愛無明。因緣生業。從 業生有。從有出生無量心數。心生覺觀。覺觀 動風。風隨心觸喉舌齒脣。眾生倒想。聲出言
說。我作我受。我見我聞。善男子。如幢頭鈴。風 因緣故。便出音聲。風大聲大。風小聲小。無 有作者。又百論云。我若是有。應如色等。從
緣而生。生定歸滅。則非常住。若非緣生。應如 兔角。無勝體用。何名為我。又念念滅。所以非 常。相似相續。所以非斷。如是佛子。遠離二邊。
悟入緣生。處中妙理。
[0788c13] 問。既無我人。云何有 生有死。
[0788c14] 答。但生是空生。死是空死。畢竟無 有我人可得。如經云。一切世間法。唯因果無 人。但是依空法。還生於空法。是知眾生果中。
但有名數。名數本空。萬法何有。如法性論云。 數盡則群有皆虛。名廢則萬像自畢。因茲以 觀。斯乃會通之津徑。反神之玄路。是以境因
名立。名虛則境空。有從數生。數虛則有寂。名 數起處。皆是自心。心若不生。萬法何有。所以 華嚴經頌云。世間一切法。但以心為主。隨
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