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 Ming Zhi Jue Chan Shi Weixin Jue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0993c14]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 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 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
歸一法而已。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 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
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 塵泯合,《涅槃》咸安祕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 包含,事無不盡;籠羅該括,理無不歸。是以一
法千名,應緣立號,不可滯方便之說、迷隨事 之名,謂眾生非真、諸佛是實。若悟一法,萬法 圓通,塵劫凝滯當下氷消、無邊妙義一時通
盡,深徹法源之底、洞探諸佛之機,不動微毫 之功、匪移絲髮之步,優游沙界、遍歷道場, 何佛剎而不登?何法會而不涉?無一相而非
實相,無一因而非圓因,恒沙如來煥若目 前、十方佛法皎然掌內,高低岳瀆共轉根本 法輪、大小鱗毛普現色身三昧,處一座而十
方俱現、演一音而沙界齊聞,談玄顯妙而不 壞凡倫、千變萬化而未離真際,與三世佛一 時成道、共十類生同日涅槃。擊法鼓於魔宮、
震法雷於邪域,履逆而自順、處剛而自柔, 臨高而不危、在滿而不溢,可謂端居絕學之 地、深履無為之源,入眾妙之玄門、遊一實之
境界。無一法本有、無一法始成,泯中邊、絕前 後,印同異、一去來,萬境齊觀,一際平等。明知 三寶常現,我土不燒;梵音恒聞,慧光常照。此
大寂三昧、金剛定門,今古咸然、聖凡齊等,如 一滴之水,與渤澥之潤性無差;若芥孔之空, 等太虛之容納非別。信之者功超遠劫、明之
者秖在剎那。此一際之法門,真無方之大道。 聚一塵而非合、散眾剎而非分,和光而不群、 同塵而不染,超出而不離、冥合而無歸,養育
凡聖而無質像可觀、興建法界而無名字可 立,依蔭草木、籠罩古今。遍界遍空,穹蒼不能 覆其體;常照常現,鐵圍不能匿其輝;無住無
依,塵勞不能易其性;非純非雜,萬法不能隱 其真。閴爾無聲而群音揭地、蕩然無相而眾 像參天,相入而物境千差、相即而森羅一味。
不從事而失體,非共非分;不守性而任緣,亦 同亦別。是以即性之相故,無妨建立;即理 之事故,不翳真常;以空之有故,豈礙繁興;以
靜之動故,何虧湛寂。言一則大小相入,言異 則高下俱平;言有則理體寂然,言無則事用 不廢。雖起而常滅,世相含虛;雖寂而恒生,法
界出現;任動而常住,萬化不移;任隱而恒興, 一體隨應。無假而幻相和合,無實而真性湛 然;無成而異質交輝,無壞而諸緣互絕。境雖
現而無現性、智雖照而無照功,寂用非差,能 所一際。狀同淨鏡,萬像而不能趒形;性若 澄空,眾相而不能離體。為常住藏,作變通門;
湛爾堅凝,恒隨物化;紛然起作,不動真如。男 身沒、女身彰,東方入、西方起。當存而正泯,在 卷而恒舒,普注而不迂,俱遍而無在。舉一
塵,列無邊剎土;指一念,樹無盡古今。居一相 而非升,即淨隨染;驟五趣而不墜,處濁恒 清。外望無盈餘,內窺無積聚;觸目而不見,滿
耳而不聞;盈懷而無知,遍量而非覺;本成而 非故,今現而非新;不磨而自明,弗瑩而自淨。 可謂妙體常住,靈光靡沈,至德遐周,神性獨
立。眾妙群靈而普會,為萬法之王;三乘五性 而冥歸,作千聖之母。獨尊獨貴、無比無儔,實 大道源,是真法要。玄蹤不定,任物性以方圓;
妙應無從,逐機情而隱顯。是以本生末而末 表本,體用互興;真成俗而俗立真,凡聖交映; 此顯彼而彼分此,主伴齊參;生成佛而佛度
生,因果相徹。境無自性而他成自,心無自性 而自成他;理不成就而一即多,事不成就而 多即一。相雖虛而恒冥一體,性雖實而常在
萬緣;雖顯露而難以情求,任超絕而無妨大 用。縱橫幻境,在一性而融真;寂滅靈空,寄森 羅而顯相。諦智相發、染淨更熏,隨有力無力
而出沒無恒、逐緣成緣散而卷舒不定,相攝 則纖塵不現、相資則萬境俱生。來如水月之 頓呈、去若幻雲之忽散,動寂無礙,涉入虛融;
互奪互存,靈通莫測;不出不在,妙性無方。智 海滔滔,包納而無遺纖芥;靈珠璨璨,照臨而 不顯微毫。若真金隨異器以分形,千差不
礙;如湛水騰群波而顯相,一體無虧。俱是俱 非,亦邪亦正。不有而示有,杳若夢存;無成而 似成,倏如幻住。依空源而起盡,法法無知;隨
化海以興亡,緣緣絕待。是以五岳穹崇而不 峻,四溟浩渺而不深,三毒四倒而非凡,八解 六通而非聖;悉住真如寂滅之地,盡入無生
不二之門。施為大解脫中,重重無盡;顯現不 思議內,浩浩難窮。豈可立其始終、定其方域, 何必崇真斥妄、厭異欣同,欲壞幻化之身、擬
斷陽焰之識。不知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 下生,分別現文殊之心、動止運普賢之行,門 門而皆開甘露、味味而純是醍醐,不出菩提
之林、長處蓮華之藏,晃晃而無塵不透、昭昭 而溢目騰光,豈勞妙辯之敷揚,誰待神通之 顯示。動止常遇、明暗不離,非古盛而今衰、豈
愚亡而智現?語默常合,終始冥通,初祖豈用 西來,七佛何嘗出世?是以心空則天地虛寂, 心有則國土崢嶸;念起則山岳動搖,念默則
江河寧謐;機峻而言言了義,志徹而念念虛 玄;器廣而法法周圓,量大而塵塵無際。意地 清而世界淨、心水濁而境像昏,舉一全該,
坦然平等,宛爾具足,唯在正觀。萬法本只由 人,真如自含眾德;無念而殊功悉備,無作而 妙行皆圓。不運而成,靈智法爾;無求自得,
妙性天真。方知理智圓融,大道無外,絕一塵 而獨立,何眾相以摐然。是則聲處全聞,見外 無法,豈玄黃之所惑,匪音響之能淪。如滄
海之味混百川,猶須彌之色吞群鳥,無一名 不播如來之號,無一物不闡遮那之形。巖樹 庭莎,各梃無邊之妙相;猿吟鳥噪,皆談不二
之圓音。癡愛成解脫真源,貪瞋運菩提大用; 妄想興而涅槃現,塵勞起而佛道成。從體施 為,報化而未嘗不寂;隨緣顯現,法身而無處
不周。實教法之所歸,聖賢之稟受,群生之實 際,萬物之根由,正化之大綱,出世之本意,三 乘之正轍,入道之要津,般若之靈源,涅槃之 窟宅。
[0995a11] 蓋以妙理玄邈,大旨希夷,狂慧而徒自 勞神,癡禪而但能守縛。實謂言思路絕,分別 意窮,識智翛然,神清可鑑,空有雙豁,根塵洞
開。如窺淨天、似臨皎日,無一法門而不現,無 一至理而不明。豈動神情,春池而穩探真寶; 匪勞心力,赤水而自獲玄珠。觀沙界於目前,
指大千於身際,收群生於掌握,納萬彙於胸 襟。不施一功,成就楞嚴之大定;不披一字,遍 覽普眼之真經。四句之義頓融,百非之路杳
絕;竪徹三際,橫亘十方,為一總持,號大自在。 神光赫赫,威德巍巍;尼乾魄消、波旬膽碎,煩 惱賊颯然墮壞、生死軍豁爾飄颺,愛河廓清、
慢山崩倒,逍遙物外、無得無求,憺怕虛懷、曠 然絕累,虛空讓其高廣、日月慚其光明。然後 則權實雙游、悲智齊運,拯世若幻、度生同空,
涉有而不乖無、履真而不礙俗,若乾坤之覆 載、猶日月之相須。示聖現凡,出生入死,持實 相印,建大法幢。作一種之光明、為萬途之津
濟,能令寒灰再焰、焦種重榮,永為苦海之迅 航、常作迷途之明導。任運遮照、隨智卷舒,雖 無知而萬法圓通、雖無見而一切明現,但契
斯旨,體本自然。如群萌值春、萬物得地,十身 頓現、四智欝興。猶如意幢,若大寶聚,法財豐 溢,利物何窮;故號功德之林,乃稱無盡之藏。
豈有朝曦而不照,夜炬而不明者哉?何得以 限量心、起分齊見,局太虛之闊狹、定法界之 邊疆,遂令分別之情,不越眾塵之境,向真如
境上鼓動心機、於寂滅海中奔騰識浪,於管 中存見、向壁罅偷光,立能所之知、起勝劣之 解,齊文定旨、逐語分宗。蟭螟豈繼於鵬程,螢
照那齊於日曜。豈能一毛孔內,納十方之虛 空;一剎那中,現億佛之世界。一一身而遍一 切剎,一一剎而含無邊身。乘高廣之大車,展
大千之經卷,陞燈王之法座,飡香積之嘉羞, 披迦葉之上衣,入釋迦之正室。促多生於頃 刻,擲世界於他方;腹吸風輪,口吹劫火;變丘
陵為寶剎,移淨土於穢邦;一毫中放無盡之 光明,一言內演難思之教海。此乃群生之常 分,與眾聖而同儔,無一法而不然,但有心而
皆爾;非假變通之力,不從修證之因。德量如 然,塵毛悉具。一香一味,同棲滅盡定門;蠢動 蜎飛,不昧靈知寂照。何得遺山認培、棄海存
漚,劣志卑心而自鄙屈;翻乃持神珠而乞丐, 守金藏以貧窮,辜負己靈,埋沒家寶。或捨離 而保持偏正,或絕分而甘處塵勞,或認妄而
謬附邪宗,或執權而勞修漸行,或認位高推 於極聖,或積德望滿於三祇。不知全體現前, 猶希妙悟;豈覺從來具足,仍待功成;不入圓 常,終成輪轉。
[0995c01] 只為昧於性德、罔辯真宗,捨覺 循塵、棄本就末,掛有無之魔羂、投一異之邪 林,宰割真空、分羅法性,依塵生滅、隨境有無,
執斷迷常、驟緣遺性,謬興知解、錯倒修行。或 和神養氣而保自然,或苦質摧形而為至道, 或執無著而樁立前境,或求靜慮而伏 捺 妄
心,或刳情滅法以凝空,或附影緣塵而抱相, 或喪靈源之真照,或殞佛法之正因。或絕識 凝神,受報於無情之地;或澄心泯色,住果於
八難之天。或著有而守乾城,或撥無而同兔 角。或絕見而居暗室,或立照而存所知。或認 有覺是真佛之形,或効無知同木石之類。或
執妄同究竟之果,如即泥是瓶;或妄緣趣解 脫之門,似撥波求水。或外騁而妄興夢事,或 內守而端居抱愚。或宗一而物象同如,或見
異而各立法界。或守愚癡無分別而為大道, 或尚空見排善惡而作真修。或解不思議性 作頑空,或體真善妙色為實有。或沈機絕
想,同有漏之天;或覺觀思惟,墮情量之域。 或不窮妄性,作冥初之解;或昧於幻體,立空 無之宗。或認影而為真,或執妄而求實。或
認見聞性為活物,或指幻化境作無情。或起 意而乖寂知,或斷念而虧佛用。或迷性功德, 而起色心之見;或據畢竟空,而生斷滅之心。
或執大理而頓棄莊嚴,或迷漸說而一向造 作。或據體離緣而堅我執,或亡泯一切而 守己愚。或定人法自爾而墮無因,或執境智
和合而生共見。或執心境混雜,亂能所之法; 或著分別真俗,縛智障之愚。或守一如不變 而墮常,或定四相所遷而沈斷。或執無修而
祛聖位,或言有證而背天真。或耽依正而隨 世輪迴,或厭生死而喪真解脫。或迷真空而 崇因著果,或昧實際而欣佛厭魔。或著隨宜
所說而守語為真,或失音聲實相而離言求 默。或宗教乘而毀自性之定,或弘禪觀而 斥了義之銓。或鬪奇特而但顧出身,俄沈識
海;或作淨潔而推求玄密,返墮陰城。或起 殊勝知解而剜肉為瘡,或住本性清淨而 執藥成病。或尋文探義而飲客水,或守靜
居閑而坐法塵。或起有得心,談無相大乘;或 運圖度想,探物外玄旨。或廢說起絕言之見, 或存詮招執指之譏。或認動用而處生滅根
源,或專記憶而住識想邊際。或安排,失圓覺 之性;或縱任,虧入道之門。或起身心精進而 滯有為,或守任真無事而沈慧縛。或專繫念
勤思而失於正受,或效無礙自在而放捨修 行。或隨結使而恃本性空,或執纏蓋而妄加 除斷。或保重而生法愛,或輕慢而毀佛因。或
進求而乖本心,或退墮而成放逸。或語證相 違而虧實地,或體用各據而乖佛乘。或守寂 而住空,失大悲之性;或泯緣而厭假,違法爾
之門。或著我見而昧人空,或迷現量而堅 法執。或解不兼信而滋邪見,或信不兼解而 長無明。或云人是而法非,或稱境深而智淺。
或取而迷法性,或捨而乖即真;或離而違因, 或即而忘果;或非而謗實,或是而毀權。或 惡無明而背不動智門,或憎異境而壞法性
三昧。或據同理而起增上慢,或貶別相而破 方便門。或是菩提而謗正法輪,或非眾生而 毀真佛體。或著本智而非權慧,或迷正宗而
執化門。或滯理溺無為之坑,或執事投虛幻 之網。或絕邊泯跡,違雙照之門;或保正存中, 失方便之意。或定慧偏習焦爛道芽,或行願
孤興沈埋佛種。或作無作行,修有為菩提;或 著無著心,學相似般若。或趣淨相而迷垢實 性,或住正位而失自本空。或立無相觀而障
翳真如,或起了知心而違背法性。或守真詮 而生語見,服甘露而早終;或敦圓理而起著 心,飲醍醐而成毒。
[0996b11] 已上略標一百二十種邪 宗見解,並是迷宗背旨、失湛乖真,揑目生花、 迷頭認影,若敲氷而索火、類緣木以求魚,畏
影逃空、捫風捉電。苦非甘種,砂豈飯因;皆不 能以法性融通、一旨和會,盡迷方便、悉溺見 河,障於本心、不入中道。匍匐昇沈之路、纏綿
取捨之懷,於無心中強欲斷除、向無事內剛 求捨離。將法空為恚愛之境、返真智作想礙 之情,長隨八倒之風、難出四邊之網。竟不知
理即生死,恒與道冥;妄本菩提,從來合覺;明 常住暗,水不離氷;靈智常存,妙用無盡。何乃 遏想念而求湛寂,斷煩惱而證真如。妄作妄
修,自難自易。且靈覺之性本非祕密、如來之 藏實不覆藏,故知圓常之理不虧、信解之機 難具。如針鋒上無邊身菩薩,似藕絲懸須彌
盧之山;唯歎希奇,罔知所措。如水母土蜂之 類、猶 [虫*太] [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