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sured Instructions of Chan Temples (Chanlin Baoxun) 禪林寶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禪林寶訓卷第四東吳沙門淨善重集
[1034c06] 佛智裕和尚曰。駿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 銜轡之禦也。小人之強橫不敢縱情者。刑法 之制也。意識之流浪不敢攀緣者。覺照之力
也。烏乎學者無覺照。猶駿馬無銜轡。小人無 刑法。將何以絕貪慾治妄想乎 (與鄭居士法語) 。
[1034c11] 佛智謂水菴曰。住持之體有四焉。一道德。二 言行。三仁義。四禮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 仁義禮法乃教之末也。無本不能立。無末不
能成。先聖見學者不能自治。故建叢林以安 之。立住持以統之。然則叢林之尊非為住持。 四事豐美非為學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
善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為學者 必先存仁義遵禮法。故住持非學者不立。學 者非住持不成。住持與學者。猶身之與臂。頭
之與足。大小適稱而不悖。乃相須而行也。故 曰。學者保於叢林。叢林保於道德。住持人無 道德。則叢林將見其廢矣 (實錄) 。
[1034c23] 水菴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是 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經大 傳遠。今之人謂求道迂闊不若求利之切當。
由是競習浮華計較毫末。希目前之事。懷苟 且之計。所至莫肯為周歲之規者。況生死之 慮乎。所以學者日鄙叢林日廢。綱紀日墜。以
至陵夷顛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鑑哉 (雙林實錄) 。
[1035a01] 水菴曰。昔遊雲居。見高菴夜參謂。至道逕挺 不近人情。要須誠心正意勿事矯飾偏邪。矯 飾則近詐佞。偏邪則不中正。與至道皆不合
矣。竊思其言近理。乃刻意踐之。逮見佛智先 師。始浩然大徹。方得不負平生行脚之志 (與月堂書) 。
[1035a06] 水菴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為己任。不發 化主不事登謁。每歲食指隨常住所得用之。 衲子有志充化。導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
持鉢以資身命。師何拒之弗容。月堂曰。我佛 在日則可。恐今日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於 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漸深切著明。稱實
之言。今猶在耳。以今日觀之。又豈止自鬻而 已矣 (法語) 。
[1035a14] 水菴謂侍郎尤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瑯 瑘。結伴參汾陽。河東苦寒眾人憚之。惟慈明 志在於道。曉夕不怠。夜坐欲睡引錐自刺。嘆
曰。古人為生死事大不食不寢。我何人哉。而 縱荒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一旦辭歸。汾陽嘆曰。楚圓今去。吾道東矣 (西湖 記聞) 。
[1035a21] 水菴曰。古德住持率己行道。未嘗苟簡自恣。 昔汾陽每嘆。像季澆漓學者難化。慈明曰。甚 易。所患主法者不能善導耳。汾陽曰。古人淳
誠尚且三二十年方得成辦。慈明曰。此非聖 哲之論。善造道者千日之功。或謂慈明妄誕 不聽。而汾地多冷因罷夜參。有異比丘謂汾
陽曰。會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說法。不三年 果有六人成道者。汾陽嘗有頌曰。胡僧金錫 光。請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 (西湖 記聞及僧傳) 。
[1035b02] 投子清和尚畫水菴像求贊曰。嗣清禪人。孤 硬無敵。晨昏一齋。脇不至席。深入禪定。離出 入息。名達九重。談禪選德。龍顏大悅。賜以金
帛。力辭者三。上乃嘉歎真道人也。草木騰煥 傳予陋質。炷香請贊。是所謂青出於藍而青 於藍者也 (見畫像) 。
[1035b08] 水菴曰。佛智先師言。東山演祖嘗謂耿龍學 曰。山僧有圓悟。如魚之有水鳥之有翼。故丞 相紫巖居士贊曰。師資相可。希遇一時。始終
之分。誰能間之。紫巖居士。可謂知言矣。比見 諸方尊宿。懷心術以御衲子。衲子挾勢利以 事尊宿。主賓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門之興 叢林之盛乎
(與梅山潤書) 。
[1035b15] 水菴曰。動人以言惟要深切言不深切所感必 淺。人誰肯懷。昔白雲師祖送師翁住四面。叮 嚀曰。祖道凌遲危如累卵。毋恣荒逸。虛喪光
陰。復敗至德。當寬容量度。利物存眾。提持此 事報佛祖恩。當時聞者孰不感慟。爾昨來召 對宸庭。誠為法門之幸。切宜下身尊道以利
濟為心。不可矜己自伐。從上先哲謙柔敬畏 保身全德。不以勢位為榮。遂能清振一時美 流萬世。予慮光景不長。無復面會。故此切囑 (見投子書) 。
[1035b25] 水菴少倜儻有大志。尚氣節不事浮靡不循 細檢。胸次岸谷徇身以義。雖禍害交前。不見 有殞穫之色。住持八院經歷四郡。所至兢兢
業業以行道建立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淨 慈。有偈曰六年灑掃皇都寺。瓦礫翻成釋梵 宮。今日功成歸去也。杖頭八面起清風。士庶
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寧。未幾示疾。別眾 告終 (行實) 。
[1035c04]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禪師慮末世比丘驕 惰。特製規 矩 以防之。隨其器能各設攸司。主 居丈室眾居通堂。列十局頭首之嚴肅如官
府。居上者提其大綱。在下者理其眾目。使上 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從是 以前輩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聖之遺
風未泯故也。比見叢林衰替。學者貴通才賤 守節。尚浮華薄真素。日滋月浸漸入澆漓。始 則偷安一時。及玩習既久。謂其理之當然。不
謂之非義。不謂之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 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平居則甘言屈體 以相媚悅。得間則狠心詭計以相屠獪。成者
為賢。敗者為愚。不復問尊卑之序是非之理 彼既為之。此則傚之。下既言之。上則從之。前 既行之。後則襲之。烏乎非彥聖之師乘願力
積百年之功。其弊固則莫能革矣 (與舜和尚書) 。
[1035c20] 月堂住淨慈最久。或謂。和尚行道經年。門下 未聞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對。他日 再言之。月堂曰。子不聞。昔人種瓜而愛甚者。
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敗何 也。其愛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時。適所以敗 之也。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觀其道業內充
才器宏遠。止欲速其為人。逮審其道德則淫 污。察其言行則乖戾。謂其公正則邪佞。得非 愛之過其分乎。是正猶日中之灌瓜也。予深 恐識者笑。故不為也
(北山記聞) 。
[1036a01] 月堂曰。黃龍居積翠。困病三月不出。真淨宵 夜懇禱。以至然頂煉臂仰祈陰相。黃龍聞之 責曰。生死固吾分也。爾參禪不達理若是。真
淨從容對曰。叢林可無克文不可無和尚。識 者謂。真淨敬師重法。其誠至此。他日必成大 器 (北山記聞) 。
[1036a07] 月堂曰。黃太史魯直嘗言。黃龍南禪師器量 深厚。不為事物所遷。平生無矯飾。門弟子有 終身不見其喜怒者。雖走使致力之輩。一以
誠待之。故能不動聲氣而起慈明之道。非苟 然也 (一本見黃龍石刻) 。
[1036a12] 月堂曰。建炎己酉上巳日。鍾相叛於澧陽。文 殊導禪師厄於難。賊勢既盛。其徒逸去。師曰。 禍可避乎。即毅然處于丈室。竟為賊所害。無
垢居士跋其法語曰。夫愛生畏死人之常情。 惟至人悟其本不生。雖生而無所愛。達其未 嘗滅。雖死而無所畏。故能臨死生禍患之際。
而不移其所守。師其人乎。以師道德節義。足 以教化叢林垂範後世。師名正導。眉州丹稜 人。佛鑒之嗣也 (一本見廬山岳府惠太師記聞) 。
[1036a21] 心聞賁和尚曰。衲子因禪致病者多。有病在 耳目者。以瞠眉努目側耳點頭為禪。有病在 口舌者。以顛言倒語胡喝亂喝為禪。有病在
手足者。以進前退後指東劃西為禪。有病在 心腹者。以窮玄究妙超情離見為禪。據實而 論無非是病。惟本色宗師明察幾微。目擊而
知其會不會。入門而辨其到不到。然後用一 錐一劄。脫其廉纖攻其搭滯。驗其真假定其 虛實。而不守一方便昧乎變通。俾終蹈於安 樂無事之境。而後已矣
(語錄) 。
[1036b02] 心聞曰。古云。千人之秀曰英。萬人之英曰傑。 衲子有智行聞于叢林者。豈非近英傑之士 耶。但能勤而參究去虛取實。各得其用。則院
無大小眾無多寡。皆從其化矣。昔風穴之白 丁。藥山之牛欄。常公之大梅。慈明之荊楚當 此之時。悠悠之徒。若以位貌相求。必見而詒
之。一旦據師席登華座。萬指圍繞發輝佛祖 叔世之光明。叢林孰不望風而靡。矧前輩皆 負 瑰 偉之材英傑之氣。尚能區區於未遇之
際。含恥忍垢。混世同波而若是。況降茲者歟。 烏乎古猶今也。此猶彼也。若必待藥山風穴 而師之。千載一遇也。若必待大梅慈明而友
之。百世一出也。蓋事有從微而至著。功有積 小而成大。未見不學而有成。不修而先達者。 若悟此理師可求友可擇。道可學德可修。則
天下之事何施而不可。古云。知人誠難聖人 所病。況其他乎 (與竹菴書) 。
[1036b19] 心聞曰。教外別傳之道。至簡至要。初無他說。 前輩行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間雪竇以辯 博之才。美意變弄求新琢巧。繼汾陽為頌古。
籠絡當世學者。宗風由此一變矣。逮宣政間。 圓悟又出 己 意離之為碧巖集。彼時邁古淳 全之士。如寧道者死心靈源佛鑒諸老。皆莫
能迴其說。於是新進後生珍重其語。朝誦暮 習謂之至學。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學者之心 術壞矣。紹興初。佛日入閩見學者牽之不返。
日馳月騖浸漬成弊。即碎其板闢其說。以至 祛 迷援溺剔繁撥劇摧邪顯正。特然而振之。 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復慕。然非佛日高明遠
見乘悲願力救末法之弊。則叢林大有可畏 者矣 (與張子韶書) 。
[1036c04] 拙菴佛照光和尚。初參雪堂於薦福。有相者 一見而器之。謂雪堂曰。眾中光上座。頭顱方 正。廣顙豐頤。七處平滿。他日必為帝王師。孝
宗皇帝淳熙初。召對稱旨。留內觀堂七宿。待 遇優異。度越前來。賜佛照之名聞于天下 (記聞) 。
[1036c09] 拙菴謂虞尹文丞相曰。大道洞然本無愚智。 譬如伊呂起於耕漁為帝王師。詎可以智愚 階級而能擬哉。雖然非大丈夫。其孰能與焉 (廣錄)
。
[1036c13] 拙菴曰。璇野菴常言。黃龍南禪師寬厚忠信 恭而慈愛。量度凝遠博學洽聞。常同雲峯悅 遊湖湘避雨樹下。悅箕踞相對。南獨危坐。悅
瞋目視之曰。佛祖妙道不是三家村古廟裏 土地作死模樣。南稽首謝之。危坐愈甚。故黃 太史魯直稱之曰。南公動靜不忘恭敬真叢 林 主 也 (幻菴集)
。
[1036c20] 拙菴曰率。身臨眾要以智遣妄。除情須先覺。 背覺合塵則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則事紊亂 矣 (晝監寺書) 。
[1036c23] 拙菴曰。佛鑑住太平。高菴充維那。高菴齒少 氣豪。下視諸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齋時鳴 楗。見行者別器置食于佛鑑前。高菴出堂厲
聲曰。五百僧善知識作遮般去就。何以範模 後學。佛鑑如不聞見。逮下堂詢之。乃水齏菜。 蓋佛鑑素有脾疾不食油。故高菴有愧。詣方
丈告退。佛鑑曰。維那所言甚當。緣惠懃病乃 爾甞聞聖人言。以理通諸礙。所食既不優於 眾。遂不疑也。維那志氣明遠。他日當柱石宗
門。幸勿以此芥蔕。逮佛鑑遷智海。高菴過龍 門。後為佛眼之嗣。
[1037a05] 拙菴曰。大凡與官員論道酬酢。須是剗去知 解勿令他坐在窠窟裏。直要單明向上一著 子。妙喜先師嘗言。士大夫相見有問即對。無
問即不可。又須是箇中人。始得此語有補於 時。不傷住持之體。切宜思之 (與興化普菴書) 。
[1037a10] 拙菴曰。地之美者善養物。主之仁者善養士。 今稱住持者。多不以眾人為心。急己所欲惡 聞善言。好蔽過惡恣行邪行。徒快一時之意。
返被小人就其好惡取之。則住持之道。安得 不危乎 (與洪老書) 。
[1037a15] 拙菴謂野菴曰。丞相紫巖居士言。妙喜先師。 平生以道德節義勇敢為先。可親不可疎。可 近不可迫。可殺不可辱。居處不淫。飲食不溽。
臨生死禍患視之如無。正所謂干將鏌鎁難 與爭鋒。但虞傷闕耳。後如紫巖之言 (幻菴記聞) 。
[1037a20] 拙菴曰。野菴住持。通人情之始終。明叢林之 大體。嘗謂予言。為一方主者。須擇有志行衲 子相與毘贊。猶 髮 之有梳面之有鑑。則利病
好醜不可得而隱矣。如慈明得楊岐。馬祖得 百丈。以水投水莫之逆也 (幻菴集) 。
[1037a25] 拙菴曰。末學膚受徒貴耳賤目。終莫能究其 奧妙。故曰。山不厭高。中有重巖積翠。海不厭 深。內有四溟九淵。欲究大道要在窮其高深。
然後可以照燭幽微應變不窮矣 (與覲老書) 。
[1037a29] 拙菴謂尤侍郎曰。聖賢之意。含緩而理明。優 游而事顯。所用之事不期以速成。而許以持 久。不許以必進。而許以庶幾。用是推聖賢之
意。故能亘萬世而持之無過失者乃爾 (幻菴集) 。
[1037b04] 侍郎尤公曰。祖師以前無住持事。其後應世 行道迫不得已。然居則蓬蓽取蔽風雨。食則 麁糲取充饑餒。辛苦憔悴有不堪其憂。而王
公大人至有願見而不可得者。故其所建立。 皆磊磊落落驚天動地。後世不然。高堂廣廈。 美衣豐食。頤指如意於是波旬之徒。始洋洋
然動其心。趑趄權門搖尾乞憐。甚者巧取豪 奪。如正晝攫金。不復知世間有因果事。妙喜 此書。豈特為博山設。其拈盡諸方自來習氣 不遺毫 髮
。如飲滄公上池之水洞見肝腑。若 能信受奉行。安用別求佛法 (見靈隱石刻) 。
[1037b15] 侍郎尤公謂拙菴曰。昔妙喜中興臨濟之道 於凋零之秋。而性尚謙虛未甞馳騁見理。平 生不趨權勢不苟利養。嘗曰。萬事不可佚豫
為。不可奢態持。蓋有利於時而便於物者。有 其過而無其功者。若縱之奢佚則不濟矣。不 肖佩服斯言。遂為終身之戒。老師昨者遭遇
主上留宿觀堂。實為佛法之幸。切冀不倦悲 願。使進善之途開明。任眾之道益大。庶幾後 生晚輩。不謀近習。各懷遠圖。豈不為叢林之 利濟乎 (然侍者記聞)
。
[1037b25] 密菴傑和尚曰。叢林興衰在於禮法。學者美 惡在乎俗習。使古之人巢居穴處 澗 飲木食 行之於今時。則不可也。使今之人豐衣文 采
飯粱囓肥行之於古時。亦不可也。安有他哉。 習不習故。夫人朝夕見者為常。必謂天下事 正宜如此。一旦驅之就彼去此。非獨生疑而
不信。將恐亦不從矣。用是觀之。人情安於所 習駭其未見。是其常情。又何足怪 (與施司諫書) 。
[1037c04] 密菴謂悟首座曰。叢林中。惟浙人輕懦少立。 子之才器宏大量度淵容。志尚端確加以見 地穩密。他日未易言。但自韜晦無露圭角。毀
方瓦合持以中道。勿為勢利少枉。即是不出 塵勞而作佛事也 (與笑菴書) 。
[1037c09] 密菴曰。應菴先師嘗言。賢不肖相返不得不 擇。賢者持道德仁義以立身。不肖者專勢利 詐佞以用事。賢者得志必行其所學。不肖者
處位多擅私心。妬賢嫉能嗜慾苟財。靡所不 至。是故得賢則叢林興。用不肖則廢。有一于 斯必不能安靜 (見岳和尚書) 。
[1037c15] 密菴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 非莫辨。住持人達此三事。則不被外物所惑 矣 (慧侍者記聞) 。
[1037c18] 密菴曰。衲子履行。傾邪素有不善之迹者。叢 林互知。此不足疾。惟眾人謂之賢。而內實不 肖者。誡可疾也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