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jia Pu 釋迦譜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迦譜卷第二梁沙門釋僧祐撰
* 釋迦從弟調達出家緣記第十 (本闕)
* 釋迦從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記第十一 (本闕)
* 釋迦從弟孫陀羅難陀出家緣第十二 (本闕)
* 釋迦子羅云出家緣記第十三 (本闕)
* 釋迦姨母大愛道出家記第十四
* 釋迦父淨飯王泥洹記第十五
* 釋迦母摩耶夫人記第十六
* 釋迦姨母大愛道泥洹緣第十七
* 釋迦滅宿業緣記第十八
◎
釋迦姨母大愛道出家記第十四
[0052b03] 佛還迦維羅衛國。大愛道瞿曇彌。稽首作禮 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 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欲出家為道。佛言
且止。無樂以女人入我法律。服法衣者。當不 盡壽清淨究暢梵行。瞿曇彌則復求哀。如是 至三。佛不聽作禮而退。佛於後時。更遊迦
維羅衛。瞿曇彌如前求出家。佛亦不許。佛又 與諸比丘留止是國。避雨三月竟出國而去。 大愛道與諸老母等。俱行追佛頓止河上。大
愛道便前作禮。復求出家。佛言止止。如前不 許。便前作禮繞佛而退。住於門外被弊敗衣。 徒跣而立。顏面垢穢衣服污塵。噓唏而
啼。阿難見之即問。何以如是。答言。今我用 女人故不得出家。自悲傷耳。阿難言。止止 且自寬意。待我白佛。阿難即入稽首白言。我
從佛聞女人精進可得四道。今大愛道以至 心欲受法律。願佛聽之。佛言止止。無樂使 女人入我法律為沙門也。所以者何。譬如人
家生子多女少男。當知是家以為衰弱。若 聽出家。令佛清淨梵行不得久住。譬如稻 田莠雜禾稼。則令善穀傷敗。若使女人入
我法律。必令清淨大道不久興盛。阿難復言。 大愛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時。乃自育養至于 長大。佛言。如是。大愛道信多善意。於我有
恩。今我成佛。於大愛道亦多有恩。大愛道但 由我故。得歸依三寶。不疑四諦立信五根。受 持五戒。如是阿難。正使有人。終身相給衣被
飲食臥具。病困醫藥。不及我此恩德也。佛告 阿難。假使女人欲作沙門者。八敬之法不得 踰越。當盡壽學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
令漏失。其能如是可入律法。阿難諦受作禮 而出。報大愛道言。瞿曇彌可勿復愁。即為 一一說佛之言。若能如是可得出家。大愛
道即歡喜而言唯諾。阿難聽我一言譬如四 姓家女。沐浴塗香好衣莊嚴。而人復以好花 香珍寶。為步瑤持與其女。豈不愛樂頭首
受之。今佛所教勅八敬法者。我亦歡心願以 首頂受之。爾時大愛道便出家。受大戒為 比丘尼。奉行法律遂得應真。後異時。大愛
道與諸長老尼。俱詣阿難白言。諸長老尼 皆久修梵行。且已見諦。云何當使禮幼少比 丘。阿難言且停。我今當問佛。阿難即往白
佛。佛言止止。當慎此言勿得說也。且汝所知 不如我知。若使女人不出家者。外道異學一 切賢者。當以四事種種供養。解髮布地請令
蹈之。如事日月如事天神。我之正法當千 歲興盛。以度女故。至五百歲而漸衰微。 所以者何。女有五處不能得作。何謂五。一
不得作如來。二不得作轉輪聖王。三不得作 第二忉利天王。四不得作第六天魔王。五不 得作第七梵天王。大愛道等。聞已歡喜奉 行。
[0052c26] (彌沙塞律出。大愛道出家受行八敬事事同大愛道因阿難問佛。愛道受八敬。即得具足戒。不知諸釋
女五百人云何。佛言。將往大僧中十乘。大愛道作和上羯磨。與受具足。三人一受。不得四人。大方便
經云。天魔波旬。及諸邪見長夜惡邪執著邪論毀佛法僧。是故如來。不聽女人樂入佛法。佛姨母憍曇彌三請
不聽。憂悲苦惱阿難為請。過去諸佛具四部眾。而如來獨不具耶。佛言。阿難。若憍曇彌。發大精進修八敬
法。聽入佛法。憍曇彌心大歡喜。佛言。未來世中。若有比丘尼及諸女人。常當至心念阿難恩。稱名供 養。阿難以大威神。應聲護助) 。
[0053a04] 祐仰惟。三世諸佛四部咸備。而憍曇彌祈 法。亟於拒塞者。豈非女人障厚。方為道蠧。 故切磋掊擊。以勵將來耶。
釋迦父淨飯王泥洹記第十五 (出淨飯王泥洹經)
[0053a08] 舍夷國王名曰淨飯。治以正法化德仁義。常 行慈心時被重病。身中四大同時俱作。殘害 其體肢節欲解。喘息不定如駛水流。輔相宣
令。國中明醫。皆悉來會。種種療治無能愈者。 時王煩惱轉側不停。如少水魚。夫人婇女見 王如是。益更愁惱。時白飯王。斛飯王。大稱王
等。及諸群臣。同發聲言。今王喪崩永失覆 護。國將虛弱王身戰動。脣口乾燥語聲斷絕。 眩冒淚下。時諸王等長跪叉手。同共白言。大
王素性不好作惡。經彈指頃種德無厭。護養 人民莫不得安。名聞十方。大王今日何故愁 惱。時淨飯王語聲輒出。告諸王曰。我命雖
斷不以為苦。但恨不見我子悉達。又恨不見 次子難陀。以除貪婬世間諸欲。復恨不見。斛 飯王子阿難陀者。持佛法藏一言不失。又恨
不見孫子羅云。年雖幼稚神足純備。戒行無 缺。吾設得見是諸子等。我病雖篤未離生死。 不以為苦。諸在王邊聞如是語。莫不啼泣
淚下如雨。時白飯王言。我聞世尊。在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去此懸遠五十由旬。王今轉羸 設遣使者。道路懸邈遲晚無益。唯願大王莫
大愁悒懸念諸子。時淨飯王聞是語已。垂淚 而言答白飯王。我子等輩雖復遼遠。意望不 斷。所以者何。我子成佛以大慈悲。恒以神通。
天眼徹視。天耳徹聽。救接眾生。應可度者。如 有百千萬億眾為水所溺。以慈愍心。為作 船栰而度脫之。終不勞疲。若我今日望見
世尊。亦復如是。所以然者。世尊晝夜常以三 昧。恒以天眼觀於眾生。應受化者以慈愍心。 如母念子。爾時世尊在靈鷲山。天耳遙聞迦
維羅衛大城之中。父王悒遲及諸王言。即以 天眼。遙見父王病臥著床。羸困憔悴命欲向 終。知父渴仰欲見諸子。爾時世尊告難陀曰。
父王淨飯勝世間王。是我曹父。今得重病。我 曹應往。及命存在得與相見。令王願滿。難陀 受教長跪作禮。唯然世尊。淨飯王者是我曹
父。能生聖子利益世間。今宜往詣報育養恩。 阿難合掌前白佛言。淨飯王者。是我伯父。聽 我出家為佛弟子。是故欲往。羅云復前而白
佛言。世尊雖是我父棄國求道。我蒙祖王育 養成就。而得出家。是故欲往奉覲祖王。佛 言善哉。宜知是時。令王願滿。於時世尊。即以
神足猶如雁王。踴身虛空忽然而現。在維羅 衛放大光明。國中人民遙見佛來。皆共舉聲 涕淚而言。設大王崩。舍夷國名必斷滅矣。城
中人民向佛啼哭。白世尊言。大王如是命斷 不久。唯願如來宜可時往。及共相見國中人 民。宛轉自撲哽咽啼哭。中有自絕纓絡者。
中有取塵土而自坌者。佛見是已諫國中人。 無常離別古今有是。汝等諸人當思念之。生 死為苦唯道是真。於是世尊。即以十力四無
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放大光明。更復重 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以從無量 阿僧祇劫所作功德。放大光明。其光照耀
內外通達。周遍國界光照王身。患得安息。王 遂怪言。是何光耶。為日月之光明耶。諸天 光乎。光觸我身如天栴檀。令我身中患苦得
息。脫是我子悉達來也。先見光明是其常 瑞。時大稱王從外入宮。白大王言。世尊已 來。將諸弟子阿難羅云等。乘空來至。王宜
歡喜。捨愁毒心。王聞佛來敬意踊躍。不覺 起坐。須臾之頃。佛便入宮王見佛到。遙舉兩 手接足而言。唯願如來手觸我身。令我得安
為病所困。如押麻油痛不可忍。我命將斷 寧可還返。我今最後得見世尊。痛恨即除。佛 知父王病重羸瘦。色變難識告難陀言。觀王
本時形體巍巍。顏色端正名聲遠聞。今得重 病乃不可識。端正形容勇健之名。今何所在。 時淨飯王一心合掌。讚嘆世尊。佛言。唯願
父王莫復愁悒。所以然者。道德純備無有 缺減。佛出金色臂。掌如蓮花以手著父王額 上。王是清淨戒行之人。心垢已離今應歡喜。
不宜憂惱。當諦思念諸經法義。於不牢固。 得堅固志以種善根。是故大王宜當歡喜。命 雖欲終自可寬意。時大稱王以恭敬心白淨
飯王言。佛是王子。神力具足無與等者。次 子難陀亦是王子。已度生死諸欲之海。四道 無礙。斛飯王子阿難陀者已服法味。佛所
說法猶若淵海。一句不忘悉總持之。王孫羅 云道德純備。逮諸禪定成四道果。是四子 等已壞魔網。時淨飯王聞是語已。歡喜踊躍
不能自勝。即以自手捉於佛手。著其心上。王 於臥處。合掌心禮世尊足下。時佛手掌故在 王心上。無常對至命盡氣絕。忽就後世。於是
諸釋號叫啼哭。舉身自撲兩手拍地。解髻 亂髮同發聲言。永失覆蓋王中尊王。今已崩 背國失威神。時諸釋子。以眾香汁洗浴王身。 纏以劫貝帛 [疊*毛]
。及諸繒綿。而以棺斂於師 子座。七寶莊校。真珠羅網垂繞其傍。舉棺置 於師子座上。散花燒香。佛共難陀在喪頭前。 肅恭而立。阿難羅云。住在喪足。難陀長跪
白佛。父王養我。願聽難陀擔父王棺。阿 難合掌前白佛言。唯願聽我擔伯父棺。羅 云復白佛言。唯願聽我擔祖王棺。爾時世 尊念當來世人凶暴不報父母育養之恩。為
是當來不孝眾生。設化法故如來躬欲擔於 父王之棺。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一切眾生 [山/頗] 峨踊沒。如水上船。爾時欲界
一切諸天。與無數百千眷屬俱來赴喪。北方 天王毘沙門王。將諸夜叉鬼神之等。億百千 眾俱來赴喪。東方天王惟提賴咤。將諸妓
樂鬼神之等。億百千眾俱來赴喪。南方天王 毘樓勒叉。將鳩槃荼鬼神之等。億百千眾 俱來赴喪。西方天王毘留婆叉。將諸龍神
億百千眾。俱來赴喪。皆共發哀舉聲啼哭。時 四天王竊共思議。瞻望佛為當來世諸不孝 父母者故。以大慈悲。親自身擔父王棺。時
四天王俱共長跪。同時發聲俱白佛言。我等 是佛弟子。從佛聞法成須陀洹。以是之故。我 曹宜擔父王之棺。佛聽四天王擔父王棺。四
天王各自變身如人形像。以手擎棺擔著肩 上。舉國人民一切大小莫不啼泣。爾時佛威 光益顯。猶萬日並現。如來躬自手執香爐。在
前行出詣墓所。靈鷲山上有千阿羅漢。以神 足力乘虛來至。稽首佛足復白佛言。唯願佛 勅使作何事。時佛便告諸羅漢。汝等疾往大
海渚上。取牛頭栴檀種種香木。即受教勅如 彈指頃。各到大海共取香薪。屈伸臂頃便已 來到。佛與大眾共積香薪。舉棺置上以火焚
之。一切大眾見火盛然。皆向佛前。宛轉自 撲益更悲哭。有得道者皆自慶幸。未獲道者 心戰惶怖。毛衣為竪。佛告四眾曰。世間無常
苦空非身。無有堅固如幻如化。如熱時炎如 水中月。命不久居。汝等諸人。但見此火便以 為熱。諸欲之火極復過此。是故汝等當自勸
勉。求離生死乃得大安。時火焚燒大王身 已。爾時諸王。各各皆持五百瓶乳。以用滅火。 火滅之後競共收骨盛置金函。即於其上便
共起塔。懸繒幡蓋供養塔廟。時諸大眾。同時 發聲俱白佛言。大淨飯王今已命終。神生何 所。唯願世尊。分別解說。於時佛告眾會曰。父
王淨飯。是清淨人生淨居天。
[0054b24] 祐觀無常之變甚矣。固有形而莫免也。夫 以天尊衛疾而不能延齡。合掌在心而無 救理。報盡數終無常對至。是以聖人修長壽
之果。而不養蕉沫之身也。
釋迦母摩訶摩耶夫人記第十六 (出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0054b29] 佛在忉利天歡喜園中。波利質多羅樹下。三 月安居。爾時如來四眾圍繞。身毛孔中放千 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光中有千葉
蓮花花中皆有化佛。威光照耀不可譬類。 諸天子等。不知何緣而有此事。佛告文殊。 汝詣母所道我在此。願母暫屈禮敬三寶。文
殊即往宣白摩耶。聞已乳自流出。而作此 言。若審我所生悉達多者。當令乳汁置至 其口。作此語已。兩乳湩出猶白蓮花。而便
入於如來口中。時摩耶見已踊躍怡悅。如花 開榮。大千世界普皆震動。諸妙花果非時 敷熟。即語文殊。我從與佛為母子來。歡喜
安樂未曾如今日也。即與文殊俱趣佛所。世 尊遙見母來。如須彌山鼓動之相。便以梵音 而白母言。身所經處與苦樂俱。當修涅槃永
離苦樂。摩耶一心五體投地。專精正念結使 消伏。佛為說法。摩耶聞已即識宿命。善根 純熟。破八十億熾然之結。得須陀洹果。即白
佛言。生死牢獄已證解脫。時會大眾聞此語 已。異口同音而作是言。願一切眾生皆得解 脫。爾時世尊於忉利天。為眾廣說大有利益。
至三月盡將欲還下。命鳩摩羅。汝今可下至 閻浮提語言。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于時眾生 聞是語已。極大愁惱作如是言。我等頃來
不知大師所在。今者乃在忉利天上。又復 欲入涅槃。何其苦哉。世眼將滅。我等罪身 天人殊絕。無由昇天恭敬勸請。唯願仁者為
宣啟請。唯願愍念閻浮提人。時速還下。時 鳩摩羅還至佛所。具以白佛。爾時世尊聞 此語已。放五色光明照耀顯赫。時天帝釋知
佛當下。即使鬼神作三道寶階。中央閻浮檀 金。左用瑠璃右用馬瑙。欄楯彫鏤極為嚴 麗。佛語摩耶。生死之法會必有離。我今應下
還閻浮提。不久亦當入於涅槃。摩耶垂淚說 偈。爾時世尊。與母辭別。下躡寶階梵天執蓋。 及四天王侍立左右。四部大眾歌唄讚嘆。天
作妓樂充塞虛空。散花燒香導從來下。閻 浮提王波斯匿等。一切大眾集在寶階。稽首 奉迎。佛還祇洹處師子座。四眾圍繞歡喜踊 躍。
[0055a11] 祐敬惟。佛生七日母昇忉利。三世如來莫不 同然。摩耶積因託化誕聖。是以。既為天師而 方味其乳。已入泥洹而還起致敬。欲報之德。
於斯至矣。
釋迦姨母大愛道泥洹記第十七 (出佛母泥洹經)
[0055a16] 王園精舍。大愛道比丘尼。即佛姨母也。將欲 滅度曰。吾不忍見世無如來無所著正真道 最正覺。及諸應真滅度。吾當先息靈還于
本無矣。佛一切智具照其心。即告阿難。大愛 道念曰。吾不忍見世尊。并諸應真泥洹。欲 先滅度。阿難聞教即稽首言。今聞尊命四體
萎墮。心塞智索。不識四方之名。佛告阿難。汝 謂大愛道滅度。將戒定慧解脫度知見種。四 意止。乃至八品道行去耶。對曰不也。但惟佛
生七日太后薨慈母至有弘恩在佛所耳。 世尊嘆曰。如汝所言。慈母於吾實有乳哺重 恩。此惠難報吾已報之。我亦有難算之恩在
母所也。由我開示歸命三寶。苦習盡道眼明。 朗盡諸有結獲無所著。若人能悟愚者之惑。 令入真正苦習盡道者恩過須彌。是故阿難。
吾有重恩於大愛道為無量也。於時大愛道 與除饉女五百人 (除饉女。即比丘尼也。康會注法鏡經云。凡夫貪染六塵。猶餓夫
飯不知厭足。聖人斷貪。除六情饉飢。故號出家為除饉) 俱到佛所。皆頭面 著佛足禮退。叉手立白佛言。不忍覩佛及諸 應真滅度。欲先泥洹佛默可之。大愛道以手
摩佛足曰。此晚覩如來最正覺。自今不復 覩矣。五百除饉陳辭如上。佛可之。為說身 患滅度之安。諸除饉女莫不歡喜。繞佛三匝
稽首而去。還于精舍布五百座皆各就座。大 愛道現神足德。於自座沒從東方來。在虛空 中作十八變。八方上下亦復如是。放大光明
以照諸冥。上耀諸天。五百除饉變化俱然。同 時泥洹。
[0055b15] 佛告阿難。汝明旦入城到耶游理家所 (理家。即優婆塞。優婆塞受戒在家。故曰理家) 告之曰。佛母及五百
耆年除饉。皆已滅度。佛勸理家。作五百輿床。 麻油香花樟柟梓材。事各五百。真妓正音 當以供養。所以者何。斯諸除饉皆六通四達。
獲空不願無想淨定。今得泥洹為佛所歎。一 時供養其福無量。阿難稽首敬諾。平旦入城 至理家門。聞阿難來心怖毛竪。今來甚早斯
事非恒。將以何故。阿難如教具為宣說。理 家聞之即躄身于地。抗哀而云。自今惟耶梨 精舍都為空寂。王道四街不復覩神通除饉。
國道為空。其痛何甚乎。阿難答曰。佛說。乾 坤雖久始必有終。三界無常如幻如夢。生求 不死。會冀不離者。終不可得也。理家 解歡
喜。阿難復至諸梵志理家。值集在講堂有異 論議。即告之曰。佛勸諸賢者。昨五百除饉。 皆以滅度。梵志理家聞阿難言。靡不躄地宛
轉哀號。阿難又說。三界如幻都為非常。身 為苦器惱痛所聚。唯泥洹安故聖歸之也。 理家心解稽首奉辦。阿難還至佛所。如事以
聞。梵志理家。即備葬具馳詣精舍。時王園 門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