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 Tiantai Zhizhe Dashi Bie Chuan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門人灌頂撰
[0191a24] 大師諱智顗。字德安。俗姓陳氏。頴川人也。高 宗茂績盛傳於譜史矣。暨晉世遷都。家隨南 出寓居江漢。因止荊州之華容縣。父起祖學
通經傳談吐絕倫。而武策運籌偏多勇決。梁 湘東王蕭繹之荊州。列為賓客。奉教入朝領 軍。朱 异 見而歎曰。若非經國之才。孰為英
王之所重乎。孝元即位拜使持節散騎常侍 益陽縣開國侯。母徐氏溫良恭儉。偏勤齋戒 夢香煙五彩輕浮。若霧縈迴在懷欲拂去之。
聞人語曰。宿世因緣寄託王道。福德自至何 以去之。又夢吞白鼠因覺體重。至於載誕夜 現神光揀宇。煥然兼輝隣室。隣里憶先靈瑞
呼為王道。兼用後相復名光道。故小立二字。 眼有重瞳父母藏護不欲人知。而人自知之 矣。至年七歲喜往伽藍。諸僧口授普門品。
初啟一遍即得。而父母遏絕不聽數往。每存 理所誦而惆悵未聞奄忽自然通餘文句。後 以經驗無所遺失。鄉閭嗟異溫故知新其若
此乎。年十五值孝元之敗家國殄喪親屬。流 徙歎榮會之難久。痛凋離之易及。於長沙像 前發弘大願。誓作沙門荷負正法為己重任。
既精誠感通夢彼瑞像飛臨宅庭。授金色手 從窓隟入三遍摩頂。由是深厭家獄思滅苦 本。但二親恩愛不時聽許。雖惟將順而寢哺
不安。乃刻檀寫像披藏尋經。曉夜禮誦念念 相續。當拜佛時舉身投地。怳焉如夢見極高 山。臨於大海澄渟蓊欝更相顯映。山頂有僧
招手喚上。須臾申臂至于山麓。接引令登入 一伽藍。見所造像在彼殿內。夢裏悲泣而陳 所願。學得三世佛法對千部論師。說之無礙
不唐世間四事恩惠。申臂僧舉手指像。而復 語云。汝當居此。汝當終此。既從寤已方見己。 身對佛而伏夢中之淚委地成流。悲喜交懷
精勤逾至。後遭二親殄喪丁艱荼毒。逮于服 訖從兄求去。兄曰。天已喪我親汝重割我心。 既孤更離安可忍乎。跪而對曰。昔梁荊百萬
一朝僕妾。于時久役江。湖之心不能復處。碨 磊之內欲報恩酧德。當謀道為先唐聚何益。 銘肌刻骨意不可移。時王琳據湘。從琳求去。
琳以陳侯故舊。又嘉此志節資給法具。深助 隨喜年十有八。投湘州果願寺沙門法緒而 出家焉。緒授以十戒導以律儀。仍攝以北度
詣慧曠律師。兼通方等故北面事焉。後詣大 賢山。誦法華經無量義經普賢觀經。歷涉二 旬三部究竟。進修方等懺心淨行勤勝相現
前。見道場廣博妙飾莊嚴。而諸經像縱橫紛 雜。身在高座足躡繩床。口誦法華手正經像。 是後心神融淨爽利。常日逮受具足律藏。精
通先世萠動而常樂禪悅怏怏。江東無足可 問。時有慧思禪師。武津人也。名高嵩嶺行深 伊洛。十年常誦七載方等九旬常坐一時圓
證。希有能有事彰別傳。昔在周室預知佛法。 當禍故背北游南。意期衡嶽以希棲遁權止 光州大蘇山。先師遙飡風德如飢渴矣。其地
乃是陳齊邊境兵刃所衝。而能輕於生重於 法。忽夕死貴朝聞涉險而去。初獲頂拜。思 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
即示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於是昏曉苦到 如教研心。于時但勇於求法而貧於資供。切 栢為香栢盡則繼之以栗。卷簾進月月沒則
燎之以松。息不虛黈言不妄出。經二七日誦 至藥王品諸佛同讚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 養。到此一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靜發
照了法華。若高輝之臨幽谷。達諸法相似 長風之游太虛。將證白師。師更開演。大張教 網法目圓備。落景諮詳連環達旦。自心所悟
及從師受。四夜進功功逾百年。問一知十何 能為喻。觀慧無礙禪門不壅。宿習開發煥若 華敷矣。思師歎曰。非爾弗證非我莫識。所
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旋 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師千群萬眾。尋汝 之辯不可窮矣。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時有
慧邈禪師。行矯常倫辯迷時聽。自謂門人曰。 我所敷弘真師子吼。他之所說是野干鳴。 心眼未開誰不惑者。先師正引經文傍宗擊
節研覈考問。邈則失徵揚簸慧風則糠粃可 識。淘汰定水故砂礫易明。於是迷徒知反問 津識濟。仍於是夜夢見三層樓閣。邈立其下
己坐其上。又有一人攘臂怒目曰。何忽邈耶。 何疑法耶。宜當問我。先師設難數關賓主往 復。怒人辭窮理喪結舌亡言。因誡之曰。除
諸法實相餘皆魔事。誡已不復見邈及與怒 人。夕有聞者。謂為 [譋-月+曶] 寱。旦詣思所具陳是 相。師曰。汝觀般若不退品。凡幾種行類相貌
九十六道。經云人若說法神助怖之。汝既晝 折慢幢。夜驅惡黨邪不干正法應爾也。思師 造金字大品經竟。自開玄義命令代講。是
以智方日月。辯類懸河。卷舒稱會有理存焉。 唯有三三昧及三觀智。用以諮審餘悉自裁。 思師手持如意臨席。讚曰。可謂法付法臣。
法王無事者也。慧曠律師亦來會坐。思謂曰。 老僧嘗聽賢子法耳。答云。禪師所生非曠之 子。又曰。思亦無功法華力耳代講竟。思師
誡曰。吾久羨南衡。恨法無所委。汝粗得其門 甚適我願。吾解不謝汝緣當相揖。今以付屬 汝。汝可秉法逗緣傳燈化物。莫作最後斷種
人也。既奉嚴訓不得扈從衡嶽。素聞金陵仁 義淵藪試往觀之。若法弘其地則不孤付囑。 仍共法喜等二十七人同至陳都。然上德不
德又知音者。寡有一老僧。厥名法濟。即何 凱之從叔也。自矜禪學倚臥。問言。有人入定 聞攝山地動。知僧詮練無常此何禪也。答曰。
邊定不深邪乘闇入。若取若說定壞無疑。濟 驚起謝曰。老僧身嘗得此定。向靈耀則公說 之則所不解說已永失。今聞所未聞。非直善
知法相。亦乃懸見他心。濟以告凱。凱告朝野 由是聲馳道俗請益成蹊。大忍法師梁陳擅 德養道。開善不交當世。時有義集來會蔣山
雖有折角重席忍無所容。與先師觀慧縱橫 聽者傾耳。眾咸彈指合掌皆言聞所未聞。忍 歎曰。此非文疏所出。乃是觀機縱辯般若非
鈍非利。利鈍由緣豐富適時。是其利相。池 深華大鈍可意得慶餘暉之。有幸使老疾而 忘疲。先達稱詠故頌聲溢道。于時長干慧辯。
延入定熙天宮僧晃請居佛窟。皆欲捨講習 禪緣差永恨。面而誓曰。今身障隔不遂。稟 承後世弘通。必希汲引僕射徐陵德優名重。
夢其先門曰。禪師是吾宿世宗範。汝宜一心 事之。既奉冥訓資敬盡節參不失時序。拜不 避泥水。若蒙書疏則洗手燒香冠帶三禮。屏
氣開封對文伏讀句句稱諾。若非微妙至德。 豈使當世文雄屈意如此耶。儀同沈君理。 請住瓦官開法華經題。勅一日停朝。事群公畢
集金紫光祿王固侍中孔煥尚書毛喜僕射周 弘正等朱輪動於路。玉珮喧於席俱服戒香。 同飡法味。小莊嚴寺慧榮負水輕誕。其日揚
眉舞扇。扇便墮地。雙構巨難難不稱捷。合 掌歎曰。非禪不智今之法座乎。法歲法師爾 日並坐撫榮背而嘲曰。從來義龍今成伏鹿。
扇既墮地以何遮羞。榮答云。輕敵失勢。猶 未可欺也。興皇法朗盛弘龍樹。更遣高足構 難累旬。磨鏡轉明揩金足色。虛往既實而忘
反也。好勝者懷愧不議而革新斯之謂歟。建 初寶瓊相逢讓路曰。少欲學禪不值名匠。 長雖有信阻以講說方秋遇賢年又老矣。庶
因渴仰累世提携白馬驚韶定林法歲禪眾智 令奉誠法安等。皆金陵上匠德居僧首。捨指 南之位遵北面之禮。其四方衿袖萬里來者。
不惜無貲之軀。以希一句之益。伏膺至教飡 和妙道。唯禪唯慧忘寢忘飡。先師善於將眾 調御得所。停瓦官八載講大智度論。說次第
禪門。蒙語默之益者略難稱紀。雖動靜合道 而能露疵藏寶恩被一切。草知我誰昔浮頭 玄高雙弘定慧。厥後沈喪單輪隻翼而已。
逮南嶽挺振至斯為盛者也。陳始興王出鎮 洞庭。公卿餞送皆迴車瓦官。傾捨山積虔 拜殷重因而歎曰。吾昨夜夢逢強盜。今乃表
諸軟賊。毛繩截骨則憶曳尾泥間。仍謝遣門 人曰。吾聞闇射則應於絃。無明是闇也。脣 舌是弓也。心慮於弦音聲如箭。長夜虛發無
所覺知。若益一人心弦則應。又法門如鏡 方圓如像。若緣牽心轆轤無盡。若緣杜心自 然蹇澁。昔南嶽輪下及始濟江東法鏡屢明
心絃。數應初瓦官。四十人共坐。二十人得 法。次年百餘人共坐。二十人得法。次年二百 人共坐。減十人得法。其後徒眾轉多得法轉
少。妨我自行化道可知群賢各隨所安。吾欲 從吾志。蔣山過近非避喧之處。聞天台地記 稱有仙宮。白道猷所見者信矣。山賦用比蓬
萊。孫興公之言得矣。若息緣茲嶺啄峯飲澗 展平生之願也。陳宣帝有勅留連徐僕射濟 涕請住匪從物議直指東川。即陳太建七年
秋九月初入天台。歷游山水弔道林之栱木。 慶曇光之石龕。訪高察之山路。漱僧順之 雲潭數度石梁。屢降南門荏苒淹流未議卜
居。常宿於石橋見有三人皁幘絳衣。有一老 僧引之而進曰。禪師若欲造寺山下有皇太 子寺基。捨以仰給。因而問曰。止如今日草
舍尚難。當於何時能辦此寺。老僧答云。今 非其時三國成一有大勢力人能起此寺。寺 若成國則清。當呼為國清寺。于時三方鼎峙
車書未同。雖獲冥期悠悠。何曰且旋塗出谷 見佛隴南峯左右。映帶最為兼美。即徘徊留 意。有定光禪師。居山三十載迹晦。道明易
狎難識。有所懸記多皆顯驗其夕。乃宿定光 之草庵。咸聞鐘磬寥亮山谷從微至著起盡 成韻。問光此聲疎數。光舞手長吟曰。但聞
鳴槌集僧。是得住之相臆覩招手相引時不。 餘人莫解其言。仍於光所住之北峯創立伽 藍。樹植松巢引流遶砌。瞻望寺所全如昔夢
無毫差也。寺北別峯呼為華頂。登眺不見群 山。暄涼永異餘處。先師捨眾獨往頭陀。忽於 後夜大風拔木。雷震動山魑魅千群一形百
狀。或頭戴龍虺。或口出星。火形如黑雲聲如 霹靂。倏忽轉變不可稱計。圖畫所寫降魔變 等。蓋少小耳可畏之相復過於是。而能安心
湛然空寂。逼迫之境自然散失。又作父母師 僧之形。乍枕乍抱悲咽流涕。但深念實相體 達本無。憂苦之相尋復消滅強軟二緣所不能
動。明星出時神僧現曰。制敵勝怨乃可為勇。 能過斯難無如汝者。既安慰已復為說法。說 法之辭可以意得。不可以文載。當於語下隨
句明了。披雲飲泉水日非喻。即便問曰。大 聖是何。法門當云何學云何弘宣。答此名一 實諦。學之以般若。宣之以大悲。從今已後若
自兼人。吾皆影響頭陀既竟。旋歸佛隴風煙 山水外足忘憂。妙慧深禪內充愉樂。然佛隴 艱阻舟車不至。年既失稔僧眾隨緣。師共慧
綽種苣拾橡安貧無慼。俄而陳宣帝詔云。禪 師佛法雄傑時匠所宗訓兼道俗國之望也。 宜割始豐縣調以充眾費蠲兩戶民用給薪
水。眾因更聚亦不為欣。有陳郡袁子雄奔林 百里。又新野庾崇斂民三課。兩人登山值講 淨名遂齋戒連辰。專心聽法雄見堂前有山
瑠璃映徹。山陰曲澗琳瑯布底。跨以虹橋填 以寶飾。梵僧數十皆手擎香爐從山而出。登 橋入堂威儀溢目。香煙徹鼻雄以告崇。崇
稱不見並席天乖其在此矣。雄因發心改造 講堂。此事非遠堂今尚在。但天台基壓巨海。 黎民漁捕為業。為梁者斷谿為 [竺-二+(一/(尸@邑))]
者。瀋海秋 水一漲巨細填梁。晝夜二潮嗷 [口*岌] 滿 [竺-二+(一/(尸@邑))] 髗骨 成岳蠅蛆若雷。非但水陸可悲。亦痛舟人濫
殞。先師為此而運普悲乘捨身衣。並諸勸助 贖 [竺-二+(一/(尸@邑))] 一所永為放生之池。子時計詡臨郡請 講金光明經。濟物無偏寶冥出窟。以慈修身
見者歡喜。以慈修口聞聲發心。善誘殷勤導 達因果。合境漁人改惡從善好生去殺。湍潮 綿亘三百餘里。江谿 [竺-二+(一/(尸@邑))]
梁合六十三所。同時 永捨俱成法池。一日所濟巨億萬數。何止十 千而已哉。方舟江上講流水品。又散粳糧為 財法二施。船出海口望芙蓉山。聳峭叢起若
紅蓮之始開。橫石孤垂似萎華之將落。師云 昔夢游海畔正似於此。沙門慧承。群守錢玄 智皆著。書嗟詠文繁不載詡後還都。別坐餘
事因繁廷尉。臨當伏法遙想先師。願申一救。 其夜夢群魚巨億不可稱計。皆吐沫濡詡。明 旦降勅特原詡罪。當於午時忽起瑞雲。黃紫
赤白狀如月暈。凝於虛空遙蓋寺頂。又黃雀 群飛翾動嘈噆。棲集簷宇半日方去。師云。江 魚化為黃雀來此謝恩耳。師遣門人慧拔金 陵表聞。降陳宣帝勅云。嚴禁
采 捕永為放生 之池。陳東宮問徐陵曰。天台功德誰為製碑。 答云願神筆玉著。會宣帝崩不復得就勅國 子祭酒徐孝克以樹高碑。碑今在山。覽者墮
淚。陳文皇太子永陽王出撫甌越。累信殷勤。 仍赴禹穴躬行方等。眷屬同稟淨戒。晝飡講 說夜習坐禪。先師謂門人智越云。吾欲勸
王修福禳禍可乎。越對云。府僚無舊必稱寒 熱。師云。息世譏嫌亦復為善。王後出游墜馬 將絕。越乃感悔憂愧。若傷先師躬自帥眾作
觀音懺法。整心專志王覺小醒凭機而坐。王 見一梵僧擎香爐直進。問王曰。疾勢何如。 王汗流無答。僧乃遶王一匝香氣徘徊右旋。
即覺搭然痛惱都釋。戒慧先染其心靈驗次 悅其目。不欲生信詎可得乎。其願文云。仰 惟天台闍黎德侔安遠。道邁光猷遐邇傾心。
振錫雲聚紹像法之將墜以救昏蒙。顯慧日 之重光用拯澆俗。加以游浪法門貫通禪苑。 有為之結已離。無生之忍現前。弟子飄颺業 風沈淪愛水。雖飡法喜弗 祛
蒙蔽之心。徒仰 禪悅終懷散動之慮。日輪馳騖羲和之轡不 停。月鏡迴軒。嫦娥之影難駐。有離有會歎 息奚言愛法敬法潺湲無已。願生生世世值
天台闍黎恒修供養。如智積奉智勝如來。 若藥王覲雷音正覺。安養兜率俱蕩一乘。先 師雖復懷寶窮岫。聲振都邑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