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 Hufa Shamen Fa Lin Bie Chuan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卷中京弘福道場釋彥琮撰
[0203c05] 貞觀十一年春正月。
[0203c06] 帝欲宣暢祖風遵嵩本系。爰發
[0203c07] 明詔頒告黎元云。老君垂範。義在於清虛。釋 迦貽訓。理存於因果。論其教也。汲引之迹殊 途。求其宗也。弘益之風齊致。然則大道之興。
肇於遂古。源出無名之始。事高有形之表。 邁兩儀而運行。包萬物而亭育。故能經邦致 治返朴還淳。至如佛教之興基於西域。爰自
東漢方被中華。神變之理多方。報應之緣匪 一。暨乎近世崇信滋深。人冀當年之福。家懼 來生之禍。由是滯俗者。聞玄宗而大笑。好異
者望真諦而爭歸。始波涌於閭里。終風靡於 朝庭。遂使殊俗之典。欝為眾妙之先。諸夏之 教。翻居一乘之後。流遯忘返于茲累代。朕夙
夜夤畏緬惟至道。思革前弊納諸軌物。況朕 之本系出自柱下。鼎祚克昌。既憑上德之慶。 天下大定。亦賴無為之功。宜有解張闡茲玄
化。自今已後齊供行立至於講論。道士女 官。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系之化。暢於九 有。尊祖宗之風。貽諸萬葉。時京邑僧眾。咸 詣
[0203c26] 闕庭上表。乃推法師為表曰。琳年迫桑榆。始 逢太平之世。貌侵蒲柳。方值聖明之君。竊聞。 子見一善必獻其父。臣見一善必獻其主。臣
子於君父。敢不盡心者焉。何者父有諍子。 身不陷於不義。士有諍友。身不離於令名。琳 等雖預出家。仍在臣子之列。有犯無隱敢不 陳之伏見
[0204a04] 詔書。國家本系出自柱下。尊祖之風形乎前 典。頒告天下無得而稱。令道士等處僧尼之 上。奉以周旋豈敢拒詔。尋老君垂範治國治
家。所佩服章亦無改易。清虛卓志與世不群。 不立觀宇不領門徒。處柱下以全真。隱龍德 而養性。智者見之謂之智。愚者見之謂之愚。
非魯司寇莫之能識。今之道士不遵其法。所 著冠服。並是黃巾之餘。本非老君之裔。行三 張之穢術。棄五千之妙門。反同張禹漫行章
句。從漢魏已來。常以鬼道化於浮俗。妄託 老君之後。實是左道之苗。若位在僧尼之上。 誠恐涇渭同流。有損國化。若不陳奏。何以
表臣子之情。謹錄道經及漢魏諸史。佛先道 後之事如左。伏願
[0204a18] 天慈曲垂聽覽。其時表奏。
[0204a19] 帝遣中書侍郎岑文本。宣口勅云。語諸僧等。 明詔既下。如也不伏。國有嚴科。法師飲氣 吞聲。顧謂諸僧曰。帝在九重聖顏難覩。縱
欲牽衣折檻。亦乃無由。未若踵武屈原栖遑 草野。結蘭為珮清白自居焉。後十三年秋九 月。有黃巾秦世英者。薄閑醮禁粗解醫方。
挾伎術以佞時。因得志於儲后。陰陳法師之 論言訕謗皇宗。毀黷先人。罪當誷上。帝乃赫 然斯怒。沙汰僧尼。勅遣緇徒並依遺教。其法
琳既訕謗朕之宗系。宜即推繩。必也無辭國 有刑憲。而法師鼓騰毛羽思奮雲霄。不待追 徵自之衙府。群寮承主上之意。勘刻法師。囚
禁州庭。縶之縲紲。司空毛明素。佇聆法師清 閑。每常想見其人。既屬幽居。致詩於法師曰。 冶長倦縲紲。韓安歎死灰。始驗山中木。方
知貴不材。法師辱素詩而謝曰。貧道識性擣 昧。輒不自涯。狂簡斐然。上忤
[0204b07] 天聽。未能自殞。苟存餘息。而公賜垂清翫。琳 寧緘默者哉。力拙課虛詶之云爾。叔夜嗟幽 憤。陳思苦責躬。在余今失候。枉與古人同。草
深難見日。松逈易來風。因言得意者。誰復免 窮通。毛明素矚法師詩。而驚異焉請結三益 篤意二難。素曰。嗟乎相知之晚也。冬十月癸
亥。因興善寺大乘饋珍饌於法師。法師致書 謝曰。辱齎朝飱虔誠跪受。非直光鮮玉液。仰 亦香奪蘭芬。戢荷仰仁恕之流。滋味輟虛羸
之弊。幸甚幸甚。伏惟大眾動止。與時休泰也。 琳實不才叨簉緇侶。方圓倚伏無所自容。不 能拔萃出群。卒致危身之敗。不能和光同滓。
終罹無狀之辜。徒復擁膝長吟慚魂弔影耳。 是知哺糟歠醨者。則松柏之操彌貞。淈泥揚 波者。則蓮桂之芳逾潔。至於琳也復何人哉。
素乏逢迎未閑造謁。既延中士之謗。遂蹈下 愚之迹。與夫衛足曳尾。何期爽歟。且達人無 健羨之名。大道拘守雌之節。泉清井洩能不
惻然。方將晦影窮巖銷聲幽谷。散誕白雲之 際。優遊青松之下。朝窺慧苑暮宿禪林。送此 殘年放情物外。茲願未允耿介如何。但縲人
思撓辭殫理寡。粗因翰墨申述鄙懷。而尺素 易煩。寸心難盡也。冬十月丙申。勅遣刑部尚 書劉德威。禮部侍郎令狐德芬。侍御史韋悰。
司空毛明素等。在州勘當。因問法師曰。落髮 灰心事宜恬靜。出家捨俗須契無為理。應屏 跡四禪栖神六度。總儒墨之糟粕。遵半滿之
菁花。何乃放志九流嬰心五典。廣引三教。敘 治道之昇沈。備舉十王。標崇敬之優劣。或述 佛道先後。時談釋李師資。廣顯十喻九箴。盛
辯氣為道本。語信毀則皦然交報。論品藻則 歷爾眾書。道家之謬僧何以知。奉佛歸心全 擬自取仰具顯。作論根起習外逗遛。儻也無
辭。則罪人斯得。法師對曰。琳聞。一切種智 號悉達多。歷塵劫而應生。覲眾賢而遍學。 或復示居外道。或復現作儒林。應同類而誘
凡。隨異形而化物。然後稱無上士。號天中天。 俯跡娑婆教流沙界。或假安禪悟道慧解開 襟。致有說法度人神通化物。但以眾生緣悟
種種不同。所以半教滿教敷心。一乘三乘闡 道。隨宜各解意在茲乎。故佛令十二時中。一 時學外。欲使摧伏異黨接引俗流。緣淺暨深。
愛語同事。故內典通學論云。夫在天成象為 日月。而精異剛。柔在地成形作山川。而氣殊 動靜。物既如此人亦如斯。所以首足之儀。方
履圓戴。性情之用。陰慘陽舒。貴我有知在靈 為長。心行匪一嗜欲不同。故以稟薄稟厚愚 賢自隔。罔念克念狂聖是分。歧路交遷。泣
拔毛之未肯。絲色代變。悲摩頂之不悋。信乃 利物多途潤身異術。九流既 派 百家競起。儒 道禮樂。以九仙為亂神。道事沖玄。以六經
為失德。刑名貴酷縱橫尚辯。孔辭軍旅劉 溺儒冠。專門則鈍由章句。綴文則過在輕薄。 俗以內典類之虛無。僧以外書譬之糠粃。存
小節則棄方廣。習大道則捨毘尼。慧士傲為 導福之尊。禪人許為守智之藏。紛然異學難 可勝言。各適所宜寧容不習。好同惡異守迷
莫返。其為太息良在於茲。罕語通方一何寡 識。豈若半文半質兼俗兼真。歷覽群書牢籠 眾藝。唯有能仁種智冠絕古今。遂有王舍野
人。試以牧牛之祕。祇園梵志。驗以數葉之 奇。盛披貝多。固難詳也。所以童子善財。求知 識而匪懈。長者耆域。志好學而斯通。諒亦無
棄一塵。為積德山之廣。不遺片水。聚成智海 之大。迺有龍樹偉器馬鳴碩德。弘道一時傳 芳千祀。若夫道安識藍田之鼎。法蘭辯昆明
之灰。僧會辭氣清高。惠遠神彩灑落。斯並 先風之領袖。後進之景行者也。豈唯方朔以 多能擅響。張華以博物著名而已哉。蓋聞。
赤鹽招不識之譏。白鴿起不知之誚。至有通 人遍學庶無斯恥。竊以德該內外。群邪憚風 而偃蹤。解窮大小。殊機承景而傾向。必若小
教未通。則慧品不足。外學有闕。則戒篇猶 犯。是以巧飾文辭。本成四辯之德。妙閑聲 韻。寔預五明之方。然則花嚴責於多聞。法花
誡於親近。自省無執頗異彼乎。不以媒衒爭 名矜伐當世。欲為真道之助正覺之資耳。至 如田君下坐之伎。尚可濟時。齊人小算之術。
猶堪自致。而況琢磨文彩祖述道德者也。既 等金石絲竹。俱為悅耳之音。橘柚樝梨。皆是 適口之味。高山之喻初地。難勝之順世間。固
亦風流不墜。文在茲乎。庶令僧兼俗典。無頓 廢於丘墳。儒知佛宗。不慢輕於戒定。故曰大 士遍學通人博聞。豈同孤陋之徒守局促之
懷者也。但琳所著辯正根起有由。往以武德 四年仲冬之月。得清虛觀道士李仲卿。所製 十異九迷。及劉進喜顯正等論。輕侮大聖昏
冒生靈。妄引典謨飾非為是。琳既慨其無識 念彼何辜。因乃廣拾九流論成八軸。敘述三 教志明益國。標十代者意顯遵崇。據史籍而
辯後先。約訓誥以明師敬。十喻斥其十異。九 箴挫彼九迷。氣為道本並有典謨。信毀曒然 非無實錄。但琳往作道士偽謬子細。委知釋
教孔老所崇歸心。何容自取。既而理符事順。 則清白顯然。根起是彰。則逗留斯得。威等又 問法師曰。仲卿優努之論。十有九條。進喜顯
正之文。纔唯一軸。亦不妄陳美惡廣引帝王。 何乃辯正之詞紛紜若是。假引上庠右學。但 搆虛辭妄陳。開士儒生全無實錄。祇欲以今
類古。意有所非。仰具礭陳無容隱默。法師對 曰。琳聞。烏有亡是。顯司馬之詞。子墨翰林。 屬揚雄之賦。次有玄微鏡機之輩。傳盛藻於
當時。殉華沖漠之流。顯詞宗於曩日。典謨既 爾琳何異哉。若不假彼開宗。何以曲終其致。 所以創陳三教。敘立論之由。次顯九箴。答
仲卿之說。其中亦有古來共惑。因論釋通。後 以武德八年仲春之月。
[0205b27] 高祖親臨國學。將行奠禮。備陳三教商礭微 言。于時二眾通人雲羅御席。五都才子星布 義筵。時有潘誕黃巾妄陳先後。奏
[0205c01] 高祖言。悉達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 成佛。此則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 師。佛乃道之子弟。遂引佛經云。求於無上正
真之道。又云。體解大道發無上意等。當爾之 時。有勝光寺釋慧乘者。學業鉤深才鋒映俗。 裹糧坐鉀固敵是求。待問開宗鳴山鼓石。既
瀉懸河之辯。兼吐飛龍之詞。義網高張玄梯 廣布。莫不應機泉涌躡響風馳。遂使主上迴 光群公拜首。于時九仙外道束體轅門。三
洞黃巾望風結舌。法琳既緣此議。又撰佛道 先後釋李師資等篇。又以博弈所上事云。後 漢中原未全有信。晉魏夷虜信者一分。仲卿
論云。石勒之日念其胡風與僧澄道人矯足 毛羽。因此胡法始興於世。劉進喜云。胡來 此土未全有信。姚石已後胡風乃盛。但琳緣
此三人不能默已。遂廣陳君王宰輔敬佛度 僧。用對彼辭顯其虛妄。後陳信毀交報。以示 仲卿。彰善惡之有徵。使其悛改。但仲卿等。
文雖二軸事有多條。縱琳八卷之書。猶為略 報。方今主上欽明託想玄猷。興顯沙門遵崇 釋教。豈敢以今況古。意有所非。理數曒然。誠
為確論。威等又問法師曰。論第一云。大唐馭 極聖皇垂拱。尚賢齒而返正。貴仁德以還淳。 道佛二流在政非急。久欲陳其未喻不揆所 疑。獻替可否幸詳其要。當今
[0205c26] 聖上欽明文思。有何未喻可否須陳。刺上之 情礭言其旨。法師對曰。琳聞。儒教濟時人知 希仰。釋老利物愚者致疑。所以託彼上庠
陳其未諭。寄之碩學暢此玄功。故云殉主事 親。則忠孝為首。全身遠害。則道德居尊。救苦 利生。則慈悲作本。懷忠奉孝。可以全家國。行
道立德。可以播身名。興慈運悲。可以濟群品。 濟群品則恩均六趣。播身名即榮被一門。全 家國乃功包六合。故忠孝為訓俗之教。道德
為持身之術。慈悲蓋育物之行。亦猶天有三 光各稱其德。鼎有三足並著其功。三教同遵 嘉祥可致也。當今
[0206a09] 主上。高居負扆端拱無為。文思聰明寧云未 喻。但以仲卿之輩邪見根深。縱沐皇猷未能 遷善。所以寄之賓主暢彼典謨。伸告善言用
提其耳。實不言
[0206a13] 皇上未喻可否須陳。乞撿論文自分涇渭。威 等又問法師曰。論第二云。撿諸古史逖聽先 儒。不聞靈寶之名。未記天尊之說。又稱妄加
穿鑿廣製齋儀。靡覿出要之方。但肆貪求之 術。道士之號無由而來。河上之言逈無蹤跡 者。但道言靈寶之妙祕在玄臺。老辯天尊之
神大羅端拱。三元十真之製。斯即出要之方。 六齋七品之儀。豈是貪求之術。道士之名尚 矣。河上之說久焉。胡乃斥朝庭之宗崇。非
家國之虔敬。徒悕五聽未越三章。天網縱寬 疎而詎漏。法師對曰。琳聞。九首雙瞳之典。金 天火帝之文。白秦赤漢之謨。三國二京之誌。
是稱左史右史記事記辭。直筆直言無矯無 妄。故吳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仙有靈寶 之法。其教如何。闞澤對曰。夫靈寶者。一無氏
族可依。二無成道處所。教出幽谷非人所知。 真是幽居濫說。非聖人製也。吳主善其對焉。 所言天尊之號出自佛經。竊我聖蹤施乎己
典。何者案五經正史三皇已來。並不云別有 天尊住於天上。但敘周公孔子制禮刪詩。所 以五典三墳。靡覩大羅之稱。前王往帝。不聞
郊祀天尊。安有執玉簡披黃褐垂素髮戴金 冠。別號天尊。端拱九華之殿。獨稱大道統御 七映之宮。縱有道教辯天尊。諸子談靈寶。此
乃道聽途說。詎可依憑。委巷之書非關國典。 又齋儀矯製事跡可尋。莫不廣列金銀頒班繒 綵。並是三張詭述修靜妄言。斥破逗遛備如
琳論。又道士之號老教先。無河上之名。儒宗 未辯。何者。姚書云。始乎漢魏終暨苻姚。皆號 眾僧以為道士。至魏太武世。有寇謙之流。始
竊道士之名。私易祭酒之稱。此豈琳之臆斷。 乃是史籍盛明。又班固漢書文帝傳。及潘岳 關中記。嵆康皇甫謐高士傳。及訪父老等書。
皆無河上公結草為菴現神變處。事並虛謬 不涉典謨。妄搆斐然動成卷軸。當今主上垂 拱問道坐朝。九族既親平章百姓。寔可黜三
張之穢術。闡五千之妙門。琳今愕愕而犯顏。 望顯主上為明后。若唯唯而從旨。慮陷聖帝 於昏君。伏惟萬乘。幸納於蒭蕘敢陳一中斯
言。若允埃露冀益高深。威等又問法師曰。 論第三云。梁高祖留心釋典祈祐捨身。隋 文帝荷負四生棟梁三寶。拓拔淪於正法。宇
文毀於尊容者。即應蘊福延慶積惡招殃。何 乃魏則數葉臨軒。周乃累君傳嗣。梁嬰侯景 之難。隋纔二世而亡。是知天道無親頓成虛
闡。禍淫福善胡其爽歟。因何損替者翻享遐 齡。崇敬者無終厥壽。進退鉾楯情狀皎然。 去取自乖足知虛謬。法師對曰。琳聞。道教浮
疎詎明三報。儒宗偓促但敘一生。故仲尼答 季路曰。生與事人汝尚未知。死與鬼神爾焉 能事。袁宏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