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lement to the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續高僧傳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續高僧傳卷第二十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習禪五 本傳十四 附見五
[0588a12] 唐相州寒陵山寺釋道昂傳一 (靈智)
[0588a13] 唐京師大莊嚴寺釋道哲傳二 (道成 靜安)
[0588a14] 唐潞州法住寺釋曇榮傳三
[0588a15] 唐京師弘法寺釋靜琳傳四
[0588a16] 唐京師弘福寺釋慧斌傳五
[0588a17] 唐汾州光嚴寺釋志超傳六
[0588a18] 唐蔚州五臺寺釋曇韻傳七
[0588a19] 唐箕州箕山沙門釋慧思傳八
[0588a20] 唐并州玄中寺釋道綽傳九 (道撫)
[0588a21] 唐密州茂勝寺釋明淨傳十 (慧融)
[0588a22] 唐益州空慧寺釋慧熙傳十一
[0588a23] 唐綿州大施寺釋世瑜傳十二
[0588a24] 唐 [門@壬] 州攝山栖霞寺釋智聰傳十三
[0588a25] 唐蒲州孤介山陷泉寺釋僧徹傳十四
[0588a26] 釋道昂。未詳其氏。魏郡人。履信標宗風神 清徹。獨懷異操高尚世表。慧解夙成殆非 開悟。初投于靈裕法師而出家焉。裕神識剛
簡氣岸雲霄。審量觀能授其明訓。昂飲沐 清化愛敬親承。歲積炎涼齋蹤上伍。常 於寒陵山寺。陶融初教綱領玄宗。日照高 山此焉收屬。講華嚴地論。稽洽博詣才辯
天垂。扣問連環思徹恒理。而混斯聲迹撝 謙藏用。幽贊之功諒擬前傑。化物餘景志結 西方。常願生安養。履接成務故道扇漳河。
咸蒙惠澤。後自知命極預告有緣。至八月 初當來取別。時未測其言也。期月既臨。一 無所患。問齋時至未。景次昆吾。即昇高座。
身含奇相爐發異香。援引四眾受菩薩戒。 詞理切要聽者寒心。于時七眾圍遶飡承遺 味。昂舉目高視。及見天眾繽紛絃管繁 會。中有清音遠亮。告於眾曰。兜率陀天樂
音下迎。昂曰。天道乃生死根本。由來非願。 常祈心淨土。如何此誠不從遂耶。言訖便 覩。天樂上騰須臾遠滅。便見西方香花伎
樂充塞如團雲飛涌而來。旋環頂上舉眾 皆見。昂曰。大眾好住。今西方靈相來迎。事須 願往。言訖但見香爐墜手。便於高座端
坐而終。卒于報應寺中。春秋六十有九。即 貞觀七年八月也。道俗崩慟觀者如山。接捧 將殯撿。足下有普光堂等文字生焉。自 非道會靈章行符隣聖者。何能現斯嘉
應哉。于斯時也遐邇嗟詠氣結成陰。坐既 加趺掌文仰現。預覩相迹悲慶相臨。還送 寒陵之山。鑿窟處之。經春不朽。儼然如初。
自昂道素之聲被于東夏。慈潤溫柔德光攸 屬。嘗養犬一頭兩耳患聾。每將自逐減食 而施。及昂終後便失所在。又登講之夜。時
屬陰暗素無燈燭。昂舉掌高示。便發異光 朗照堂宇。大眾覩瑞怪所從來。昂曰。此 光手中恒有耳。何可怪耶。其栖業隆深幽明
感應。誠不可度也。故是道勝高世之人矣。 時相州有靈智沙門。亦裕公弟子也機務亮 敏著名當世。常為裕之都講。辯唱明衷允
愜望情。加以明解經論。每昇元席。文義弘 遠妙思霜霏難問銳指擅步漳鄴。故使四海 望塵俱敦聲教。後便忽覺智涯難極法行 須依徒設舟航終須艤棹。即屏絕章疏
更修定業。步晷守心懷虛成務。乞食頭 陀用清靈爽。垂行物範光德生焉。貞觀八 年終於鄴下。春秋七十有五。後諸學行儉 約。附其塵者眾焉。
[0588c15] 釋道哲。姓唐。齊郡臨邑人。初投潁川明及法 師。學十地地持。為同聽者所揖。具戒已後 正奉行門。又從魏郡希律師稟承四分。希
亦指南一時盱衡五眾。受教博曉將經六 載。經重筌宗究其文體。但為戒慧雖通未 懷定業。有河內詢禪師。眾推不測匠首當 今。嘉哲至誠傾襟為說。一悟真諦霍然大
通。禪侶相謝解齊登室。聞京邑道盛。乃步 從焉。初至住仁覺寺。沙門曇遷有知人之 譽。敬備師禮從受攝論。研味至理曉悟
其文。標擬有方豈惟聲教。遂厭辭人世。潛 于終南之駱谷也。山粒難接授受須淨。既 闕使人。遂虛腹累宵。欣茲味空有清信士
張暉。陪從多年請益供奉。因暫下山忽逢重 雪。懸路既擁七日方到。哲以雖對食具為 無人授。守死正念。暉披雪至菴。彈指覺
悟方從定起。斯寔謹慎資持為此例矣。京 師大莊嚴寺以哲素有道聲。延住華館。初 從眾意退居小室。一食分衛不受僧利。眾
益重之。盩厔縣民。昔以隱居駱谷。得信者 多。相率迎請。乃往赴焉。營構禪宇立徒策 業。山俗道侶相從屯赴。教以正法訓以律
儀。野逸是憑聞諸京輔。忽一旦謂門人曰。 無常及矣。大眾難見。冥目既至長恨何言。遂 東歸莊嚴。訊問名德。奄然卒於故房。春秋
七十二矣。即貞觀九年正月也。葬于京之西 郊。長城故人慕仰聲範。遂發塚迎柩還歸 盩厔。行道設齋以從火葬。收其餘燼為起 塔於城西二里端正樹側龍岸鄉中。列植
楊柏行往揖拜。然哲逈發天才學不師 古。撰百識觀門十卷智照自體論六卷大乘 聞思論等行世。弟子靜安道誠。並承習厥 宗。匡務有敘。安掩迹林泉念定存業。
誠行感玄解謙穆自修。包括律部講道時 接。初住大莊嚴寺。以傳業高今徵入瑤 臺匡化於彼。餘波潛被盛績京師。
[0589a22] 釋曇榮。俗姓張氏。定州九門人。源南鄧而 分派。因封而居高陽焉。年十九時為書生。 刻意玄理。寄心無地。因靈裕法師講華嚴
經。試往聽之。便悟宏範略其詮致。乃投 裕焉裕神厲氣清。觀榮勤攝遂即度之。 及受具後專業律宗經餘六載。崇履禁科 滌暢開結。乃更循講肆備聞異部。偏行
大業故以地持為學先。屬周廢二教。韜 形俗壤。雖外同其塵。而內服道味。及隋 再弘佛教。不務公名。隨緣通化曾無執 著。年登四十務道西遊。行至上黨潞城黎
城諸山。依巖結宇即永潛遁既懿德是充 緇素歸仰。便開拓柴障廣樹禪坊。四遠聞 風一期翕至。榮形解雄邃稱病設方。諸有 飡飲咸歆至澤。禮供日隆投告填委。以
隋末凌亂人百從軍。預踐兵饑希全戒 德。榮欲澄汰先染要假明猷。事在護持 躬當法主。每年春夏立方等般舟。秋冬各 興坐禪念誦。僧尼別院故處有四焉。致使
五眾煙隨百供鱗集。日增慶泰歡躍成諠。 自晉魏韓趙周鄭等邦。釋種更新其戒者。 榮寔其功矣。嘗往韓州鄉縣延聖寺。立 懺悔法。刺史風同仁。素奉釋門家傳供養。
送舍利三粒遺行道眾。榮年垂八十。親率 道俗三千人。步出野迎路。由二十餘里。 儐從之盛譽滿當時。既達寺中。乃告眾曰。 舍利之德挺變無方。若累業有銷請祈可
遂。乃人人前別置水鉢。加以香爐通夜苦 求。至明鉢內總獲舍利四百餘粒。聲名達 于鄉邑。縣令懼其聚眾有墜條章。怖停 其事。當夕怪獸鳴其廳宇。官民竟夜不安。
明旦陳悔方從榮法。斯德被聖凡。皆此之 例。武德九年夏。於潞城交漳村立法行 道。所住堂舍忽自崩壞。龕像舍利宛然挺出。
布在庭中一無所損。又貞觀七年。清信士 常凝保等。請榮於州治法住寺。行方等悔 法。至七月十四日。有本寺沙門僧定者。戒
行精固。於道場內見大光明。五色間起從 上而下。中有七佛相好非常。語僧定云。 我是毘婆尸如來無所著至真等正覺。以汝 罪銷故來為證。然非本師不與授記。如
是六佛皆同此詞。最後一佛云。我是汝本師 釋迦牟尼也。為汝罪銷故來授記。曇榮是汝 滅罪良緣。於賢劫中名普寧佛。汝身器清
淨。後當作佛。名為普明。若斯之應現感靈 祥。信難圖矣。後臥疾於床。眼中流淚。弟子 圓宗。曰和上生來念慧必無。不意何事悲
泣。答曰。吾死將逼。恨更不得為諸七眾 洗濯罪累耳。宗曰。何必至此。答曰。吾縱 不死。亦是無用。自佛法再興已來。未省
一度。不聽說戒。今既病困說欲斯必死矣。 以貞觀十三年十二月終於法住寺。春秋八 十有五。旋殯于野外。後門徒出其遺骨葬
于寺南。建塔表之。自榮履歷重難而崇尚 釋風。形器瓌偉過於八尺。詞吐溫贍風格遒 遠。年登不惑斷粒練形。常餌守中用省煩 累。而奉教結淨希見斯人。日到僧厨問
其監膳。必有事染親看翻穢。並使食具清 淨方始還房。自覿名德罕聞斯類。又於 寺內諸房多結淨地。用擬四藥溫煮之所 故預沾門序散在諸方。咸承風素免諸宿
觸。又每歲懺法必具兩儀。二篇已下依律清 之。先使持衣說淨終形立誓然後羯磨隨 治成人。初聚正罪雅依大乘。仍令心用理 事無著有空身口威儀歸承律撿。故自從
訓勗奉法無虧。皆終諸命報。余因訪道藝 行達潞城。奉謁清儀具知明略。故不敢墜 其芳緒云。
[0590a03] 釋靜琳。俗姓張氏。本族南陽。後居京兆之華 原焉。幼齡背世清附緇門。初誕之日有外 國道人曰。此兒當貴。若出家者大弘佛法。
七歲投僧出家。役以田疇無乖道訓。不 果本望。深惟非法也。自顧而言曰。此而未 捨。與俗何殊。更從一師服膺正化。遭周 滅法且附俗緣。年在弱冠希期無怠。會隋
氏啟運。即投曇猛法師。乃以二事相攝經 于五年。猶事沙彌未敢受具。慶蒙開法欲 廣見聞。辭其本師南遊樊鄧。便於彼部 奉進大戒。既爰初受法未曉清規。遠赴青
齊聽於律禁。後發前至為諸聽先。又於覺 法師所聽受十地。迴趾鄴都。炬法師所採 聽華嚴楞伽思益。皆通貫精理妙思英拔。舊
傳新解往往程器。時即推令敷化。講散幽 旨並驚所未聞。而胸臆所憶猶謂不足。 展轉周聽博遍東川。蓄解尋師又至蒲晉。 有沙門道遜道順者。聲名大德也。留講十
地經于涼燠。雖復聽徒欣泰。而志逾煩梗。 下坐處房撫膺審曰。法本治病。而今慢法 更增。且道貴虛通。而今耽著彌固。此不可
也。即捨講業專習禪門。初學不淨念處等 法。又嫌其瑣小煩稽人慮。乃學大乘諸無 得觀。離念唯識彌所開宗。每習一解陶練
十年。精其昔知更新後習。而弊食麁衣。情 欲斯絕。後入白鹿山。山糧罕繼。便試以却 粒之法。孤放窮巖又經累載。山中業定昏
睡惑心。乃臨峭絕懸崖下望千仞。旁生一 樹纔得勝人。以草藉之加坐其上。於中 繫念動逾宵日。怖死既重專深弘觀。後聞 泰岳特多靈異。便往尋之。既達彼山。夜見
火炬周環高曜峯巖。即事追求累日方至。乃 見五六尼眾匡坐論道。琳初通訊問。共議 唯識等理。未盡言間忽然不見。惆悵久悟 法誠爾也。後入關中遇曇遷禪師講開攝
論。一聞如舊慧不新聞。仁壽四年。下勅送 舍利於華原石門山之神德寺。琳即於此住。 居靜課業。行解之盛名布京師。大業三年。
有沙門還原等。延請帝城。在明輪妙象諸 寺。講揚攝論識者歸焉。尋即降勅召入道 場。既達東都禪門更擁。齊王 [日*東] 情深理定。
每就諮欵請至本第從奉歸戒。鴻臚蘇 [蒠-心+(冗-几+(止*(ㄇ/又)))] 。學高前古。舉朝冠蓋。稟宗師訓為舟
為梁。高陽道雄道體。趙郡道獻明則等。並釋 門威鳳。智海明珠。咸承理味酌以華實。襄 陽洪哲。德高楚望風力俊駭。聞琳聲穆時
彥。故來相架。乃致問云。懷道者多。專意何 業。琳見其詞骨難競。聊以事徵告云。山谷 高深意定何在。哲云。山高谷深由來自爾。琳
曰。若如來言。餘處取土填谷齊山為定高 不。哲悟此一言致詞歎伏。由是秀頴附 津。稽疑重沓。故令譽風宣彌繁賞。會琳以 象教東漸法網雖嚴至於僧儀正度猶未
光闡。欲遍遊閻浮備殫靈迹。以十三年內 具表聞帝。當蒙恩詔令使巡方。并給使 人傳國書信。行達襄土方趣海南。屬寇賊 交侵中國背叛。途路梗澁還返南陽。義寧二
年。被召入京。住大總持如常弘演。光陰既 積學者成林。武德三年。正平公李安遠。奏 造弘法。素奉崇信。別令召之。琳立意離緣
攝慮資道。會隋末壅閉唐運開弘。皂白歸依 光隆是慶。乃削繁就簡。惟敷中論為宗。餘 則維摩起信。權機屢展。夜則勗以念慧每事
徵研。並使解出自心不從他授。玄琬律師 道王關河躬承令則。自餘法侶歲獻奇倫。 任城王及太妃楚國太妃安平公主等。皇家
帝葉請戒第宅。隆禮頻繁。國子祭酒蕭璟。 工部尚書張亮。詹事杜正倫。司農李道裕 等。並誓為弟子。備諸法物恒令服御。久 以徒侶義學爰缺律宗。乃躬請智首律師
敷弘四分。一舉十遍身令眾先。故使教法 住持京輦稱最。乃至沙彌淨人咸明律相 誠其功矣。忽以貞觀十四年秋初染疾。至 十月二十六日平旦疾甚。有沙門法常者。
盛名帝宇。素與周旋。故來執別。琳曰。不戀 此生未貪來報。緣集則有。緣散則無。而神 氣澄湛由來不亂。曾病。有問疾者。答云。
以己之疾愍於彼疾。因而流淚。想諸苦趣 故也。便總集僧眾并諸門人告曰。生死道長 有心日促。各宜自敬無累爾神。即右脇而
臥。尋卒於本寺。春秋七十有六。餘處通冷 惟頂極熱。迄於焚日方始神散。而形色鮮 軟特異常比。送於終南至相寺燒。惟舌獨
存。再取燒之逾更明淨。斯即正言法之力 矣。弟子等四十餘人。奉跪慈顏無由欽仰。 百日之內通告有緣共轉大乘。總四萬餘 卷。并造千粒舍利木塔舉高五丈彫飾之美
晃發中天。廣布檀那用酬靈澤。初琳居世。 化以實錄著名。每述至理玄凝。無不垂 泣歎奉。言無非涉事不徒行。有通事舍人 李好德者。曾於雒邑受業於琳。後歷官天
門。弊於俗務逃流山藪。使弟子度之。若 准正勅罪當大辟。後有嫉於德者。罔以 極刑。及下獄徵琳。初無拒諱。監獄者深 知情量。取拔無由。事從慮過釋然放免。識
者以實語天梯至死知量是莫加焉。自爰 初問法。無憚夷險。衣服壞則以紙補之。床 席暖則坐於簣上節之。又節量力強羸。名
利不緣。語默沈靜。修攝威儀。有異名稱。涕 涶莫顯於口鼻。飲食未言於美惡。敬慎之 極夫又何加。兼以行位難測。蚤虱不歷於
身縱輒投者尋便走散。斯負既抵。故所報 類希焉。嘗居山谷須粒有待患繁。乃合守 中丸一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