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六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義解篇第二之三 (正傳十四人附見六人)
唐京師崇福寺惟慤傳一 (慧震弘沇)
[0738b15] 釋惟慤。俗姓連氏。齊大夫稱之後。本憑翊人。 官居上黨為潞人也。九歲割愛冠年納戒。 母氏昆弟歸于法門。故慤從其受教。瀾漪 內湛葳
� 外發。嗜學服勤必無倦色。乃辭 渭陽尋師隷業。或經筵首席。或論集前驅。 或參問禪宗。或附麗律匠。其志淵曠欲皆 吞納之。年臨不惑尚住神都。因受舊相房
公融宅請。未飯之前宅中出經函云。相公 在南海知南銓。預其翻經。躬親筆受首楞 嚴經一部。留家供養。今筵中正有十僧。每
人可開題一卷。慤坐居第四。舒經見富樓 那問生起義。覺其文婉其理玄。發願撰疏。 疏通經義。及歸院矢誓寫文殊菩薩像。別
誦名號計一十年。厥志堅強遂有冥感。忽 夢妙吉祥乘狻猊自慤之口入。由茲下筆 若大覺之被善現談般若焉。起大曆元年 丙午也。及將徹簡。於臥寐中見由口而
出。在乎華嚴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 謂從淺智中衍出矣。于今盛行。一說楞嚴 經。初是荊州度門寺神秀禪師在內時得本。
後因館陶沙門慧震於度門寺傳出。慤遇之 著疏解之。後有弘沇法師者。蜀人也。作 義章開釋此經。號資中疏。其中亦引震法
師義例。似有今古之說。此岷蜀行之。近亦 流江表焉。
唐京師千福寺懷感傳
[0738c12] 釋懷感。不知何許人也。秉持強悍精苦從 師。義不入神未以為得。四方同好就霧市 焉。唯不信念佛少時逕生安養。疑氷未冸
遂謁善導用決猶豫。導曰。子傳教度人。為 信後講為渺茫無詣。感曰。諸佛誠言不信 不講。導曰。若如所見令念佛往生。豈是魔
說耶。子若信之至心念佛當有證驗。乃入 道場三七日不覩靈瑞。感自恨罪障深。欲 絕食畢命。導不許。遂令精虔三年念佛。後
忽感靈瑞。見金色玉毫便證念佛三昧。悲 恨宿垢業重妄搆眾愆懺悔發露。乃述決疑 論七卷 (即群疑論是也) 。臨終果有化佛來迎。合掌面 西而往矣。
唐吳興法海傳
[0738c26] 釋法海字文允。姓張氏。丹陽人。少出家于鶴 林寺。白駒匪食其場苗。金翅俄翔其海面。 曲從師教周覽群經。大壑納川鄧林聚羽。
是以圓入一性學階空王。擅當代獨悟之 名。剖先賢不決之義。一時外學六籍該通。甞 謂人曰。佛法一門極唯心地。餘皆椎輪也。天
寶中預揚州法慎律師講肆。同曇一靈一等 推為顏冉焉。復與杼山晝公為忘形之交 林下之遊。黑白二徒多從求益焉。
唐洛京佛授記寺慧苑傳
[0739a07] 釋慧苑。京兆人也。少而秀異蔚有茂才。厭 彼塵寰投于淨域。禮華嚴法藏為師。陶神 練性。未幾深達法義。號上首門人也。有
勤無惰內外該通。華嚴一宗尤成精博。苑 依寶性論立四種教。為有四類不識如來 藏。如生盲人。則凡夫聲聞辟支初心菩薩也。
一迷真異執教當凡夫。二真一分半教當二 乘。三真一分滿教當初心菩薩。四真具滿教 當識如來藏者也。諸師處判或依或違。然
其綱領教乘一家之說。次以新譯之經未有 音釋披讀之者取決無從。遂博覽經書恢 張詁訓。撰成二卷。俾初學之流不遠求師 覽無滯句旋曉字源。然稟從賢首之門。不
負庭訓之美也。
唐處州法華寺智威傳 (慧威)
[0739a22] 釋智威。姓蔣氏縉雲人也。頴脫塵蒙心遊 物表。少事師于軒轅氏鍊丹山。聞天台宗教 盛。遂負笈往沃洲石城寺。親灌頂禪師求
請心要。既而得一融道體二居宗。定慧方 均寂照相半。雖云自了急在利他。天與多 能富有辭藻。著桃巖寺碑與頭陀寺碑。氣 度相表。後以法眼付授慧威焉。時傳威是
徐陵後身。其利智雄才斷可知矣。又釋慧威。 姓留氏。東陽人也。總角之年露其舊習。抉 開愛網。徑入空門。不滯一方仍參三益。
聞縉雲大威禪師盛行禪法。裹足造焉。刻 志忘勞覩威牆奧。一日千里罔不推稱。至 有成業時謂小威。然其樂靜居山罕交 人事。指教門人不少。傑出者左溪玄朗矣威
常修止觀匪棄光陰。說與行而並馳。語將 默而齊貫。落落然汪汪然。人無得名焉。
唐台州國清寺湛然傳
[0739b10] 釋湛然。俗姓戚氏。世居晉陵之荊溪。則常州 人也。昔佛滅度後。十有三世至龍樹。始用文 字廣第一義諦。嗣其學者號法性宗。元魏
高齊間有釋慧文。默而識之。授南嶽思大 師。由是有三觀之學。洎智者大師蔚然興 於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則然乃龍
樹之裔孫也。智者之五世孫也。左溪朗公之 法子也。家本儒墨。我獨有邁俗之志。童丱 邈焉異於常倫。年二十餘受經於左溪。與
之言大駭。異日謂然曰。汝何夢乎。然曰。疇 昔夜夢披僧服掖二輪遊大河之中。左溪 曰。嘻汝當以止觀二法度群生於生死淵
乎。乃授以本師所傳止觀。然德宇凝精神鋒 爽拔。其密識深行冲氣慧用。方寸之間合於 天倪。至是始以處士傳道。學者悅隨。如群
流之趣於大川也。天寶初年解逢掖而登 僧籍。遂往越州曇一律師法集。廣尋持犯開 制之律範焉。復於吳郡開元寺敷行止觀。 無何朗師捐代。挈密藏獨運於東南。謂門
人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靜 以觀其本。動以應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 大方。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
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捨予誰歸。於是大 啟上法旁羅萬行。盡攝諸相入於無間。 即文字以達觀。導語默以還源。乃祖述 所傳章句凡十數萬言。心度諸禪身不踰
矩。三學俱熾群疑日潰。求珠問影之類。稍 見罔象之功行。止觀之盛始然之力也。天 寶末。大曆初。詔書連徵。辭疾不就。當大兵
大饑之際。揭厲法流學徒愈繁。瞻望堂室 以為依怙。然慈以接之謹以守之。大布而 衣一床而居。以身誨人耆艾不息。建中三年
二月五日示疾佛隴道場。顧語學徒曰。道 無方性無體。生歟死歟其旨一貫。吾歸骨此 山報盡今夕。要與汝輩談道而訣。夫一念
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 謂之中。在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爇炷 則初後同相。涉海則淺深異流。自利利人
在此而已。爾其志之。言訖隱几泊然而化。 春秋七十二。法臘三十四。門人號咽。奉全身 起塔。袝于智者大師塋兆西南隅焉。入室
弟子吳門元浩。可謂邇其人近其室矣。然 平日輯纂教法。明決前疑開發後滯。則有 法華釋籤法華疏記各十卷。止觀輔行傳弘
訣十卷。法華三昧補助儀一卷。方等懺補闕 儀二卷。略維摩疏十卷。維摩疏記三卷。重治 定涅槃疏十五卷。金 [鏍-糸+廾] 論一卷。及止觀義例
止觀大意止觀文句十妙不二門等。盛行于 世。詳其然師始天寶終建中。以自證之心 說未聞之法。經不云乎。云何於少時大作
佛事。然師有焉。其朝達得其道者。唯梁肅 學士。故摛鴻筆成絕妙之辭。彼題目云。甞 試論之。聖人不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出焉。
自智者以法傳灌頂。頂再世至于左溪。明 道若昧。待公而發乘此寶。乘煥然中興。蓋 受業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紳先生高位崇
名。屈體承教者又數十人。師嚴道尊遐邇歸 仁。向非命世而生則何以臻此。觀夫梁學 士之論儗議偕齊。非此人何以動鴻儒。非 此筆何以銘哲匠。蓋洞入門室見宗廟之
富。故以是研論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 然之道。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梁公深 入佛之理窟之謂歟。有會稽法華山神邕 作真讚。至大宋開寶中。吳越國王錢氏。追
重而誄之。號圓通尊者焉。可不是歟。
唐蘇州開元寺元浩傳
[0740a18] 釋元浩。姓秦氏。字廣成。吳門人也。綺歲依 晉陵靈山寺慧日禪師出家。具滿律戒。配 本州龍興寺。尋為荊溪湛然禪師囑累弟子。
初受法華止觀已得醍醐。唯以裂大網感 大果成大行歸大處以為大願。宴居三 昧常隨佛後。希夷自得人莫能知。其祕密 深遠如海印三昧。不言出處常行佛事。與
夫難行苦行更相祖述。默傳心要為論為 記。靈芝瑞草以為功德。傳於後世者不同 日而語矣。浩注解大涅槃經。為文首序。德 美圓實志願顯現。蓋錄其所證之意而見于
文。曰余聞先覺之大寶曰常。在宥布和之盛 典曰教。率土知化之歸宗曰行。交感人心 之至極曰證。然則以道御時。以法性合其
運。當應物之際。與顯晦同其光。恢張至 化。而自他昭著者。實播於鴻名。欽恭聞思協 和至極。四德克彰者實存乎妙體。格變群
家歷觀諸行。至典克修庶績有成者。實賴 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極敷暢厥旨。庶 幾有補於將來者實存乎妙用。博綜群言 以立誠訓。風行十方率用歸順者實存乎
妙教矣。此浩之法要。如王輔嗣之法繫辭 司馬遷之自敘管仲能言輕重孟子之傳春 秋。雖儒釋不同其義一也。以元和十二年 十一月十一日示疾。右脇累足入于涅槃。
非二乘境界。真如來定也。明年十一月十三 日闍維。起塔於蘇州西北虎丘東山南原也。 浩耽學味道不涉餘事。常隨然師聽其言 說。曾無倦色分析義理。 派
流川注必默記 而暗誦。一言不失。數年之後人始知之。然 師曰。回也如愚。罕為人說。多辭以不能。及 被梁田二君苦勸請之。始著涅槃經解述。
浩與上都雲華寺華嚴澄觀法師。若孔門之 游夏焉。其儒流受業翰林學士梁公肅蘇州 刺史田公敦。緇流受業者智恒子瑜道儒仲
儀仲良五人。持經講論傳之無窮。大比丘尼 識微道巽志真悟極。此四人者高潔之倫深 練禪觀。初浩為二官所請注經。預夢甚為
奇特。又庭階生花非人間恒所見者。祥鳥 飛馴五彩絕異。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 山羅漢石壇之左。後有行滿道暹明曠。皆著 述廣天台之道歟。
唐越州暨陽杭烏山智藏傳
[0740c03] 釋智藏。姓皮氏。西印度種族。祖父從華世 居官宦。後僑寓廬陵。藏少入精舍覩像設 之繁。乃陋俗求真。而於三學各所留心。
唯律藏也。最為精敏。大曆三年遊豫章。因 隸名天宮寺。眾懇命臨壇秉度。時仰炮烋 號為律虎。每登法座提唱毘尼。堂盈席滿
聽受無厭。辯名理析微言。連環可解也。 貞元中遇大寂禪師。篤明心要。及遊會稽 於杭烏山頂築小室安禪。乃著華嚴經妙 義。宣吐。亹亹學者歸焉。至元和十四年二
月無疾而終。報齡七十九。焚收舍利圓淨 者。建塔於院北峯焉。杭烏山者越俗言訛。 合言杭嵨。謂浙江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 杭。故云嵨也。
唐梓州慧義寺神清傳 (義將)
[0740c18] 釋神清。字靈庾。俗姓章氏。綿州昌明人也。 生于大安山下。昆季相次三人出俗。皆有 名望。清居乎仲。處胎之際母頓惡葷羶。及
為兒雖隨戲弄遇像禮足逢僧稽顙。年十 三受學於綿州開元寺辯智法師。于時勅條 嚴峻。出家者限念經千紙方許落髮。清即 誦法華維摩楞伽佛頂等經有同再理。時
故相喬琳為綿郡太守。驚其幼俊躬而降 禮請削染焉。則大曆中也。至年十七聽習 粗通。即講法華一經。歲滿慧義寺依如律 師受具戒。夏習尸羅依學新疏。尋達大
宗乃詣上都。後以優文贍學入內應奉。暮 年鍾其荼蓼歸慧義寺。講導著述略無閑 日。以元和年中終于本寺峯頂。遷神于白 門蘭若。即郪城北郭外也。清平昔好為著述
喜作編聯。蓋巨富其才亦鑿深于學。三教 俱曉該玄鑒極。彝倫咸敘萬人之敵也。受業 弟子黑白四方計一千餘人。前後撰成法華 玄箋十卷釋氏年誌三十卷新律疏要訣十
卷。亦謂清鈔。二眾初學儀一卷有宗七十五 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記。此蓋解小乘所計 五位色心心所不相應無為等法。體性業用
一皆詳括。故云法源也。識心論澄觀論俱舍 義鈔數卷北山參玄語錄十卷。都計百餘軸。 並行於代。就中語錄博該三教。最為南北
鴻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翫焉。寺居郪城之 北長平山陰。故云北山統三教玄旨。實而為 錄。故云參玄也。觀清之述作。少分明二權
一實之經旨。大分明小乘律論之深奧焉。清 貌古且奇皙白而光瑩。相國崔龜從時從事 東川。序真讚云。與奘三藏道顏同攝物。異
時一體耳。門人數多。其出倫者義將也。獨 明俱舍兼善起信。海內學人望風而至。開 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清之餘素乎。東川
涌潭僧正顏公。著碑本寺。講律臨壇。光肇 別附語錄。略記清言行矣。
唐京師大安國寺端甫傳
[0741a26] 釋端甫。俗姓趙氏。天水人也。世為秦著姓 焉。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即 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入
其室摩其頂曰。必當大興法教。言訖而滅。 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 音如鐘。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
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 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丘。隷 安國寺。受具於西明寺照律師。學毘尼於崇
福寺昇律師。傳唯識於安國寺素法師。通涅 槃經於福林寺崟法師。甫又夢。梵僧以舍利 滿瑠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
腹矣。自是經律論無敵於當時。囊括川注 逢源會委。滔滔然莫能濟其畔岸矣。夫將 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種者。固必 有勇智宏辯歟。無何謁文殊於清涼。眾聖
皆現。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 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 議論。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於他等。復詔
侍皇太子於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 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幸 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而
甫符彩超邁辭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 乘。雖造次應對。未甞不以闡揚為務。繇 是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大不思 議事。當是時朝廷方削平區夏。縛吳斡蜀
瀦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甫率緇屬 迎真骨於靈山。開法場於祕殿。為人請福 親奉香燈。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 聲蒼海無驚波。蓋參用真宗以毘大政
之明効也。夫將欲顯大不思議之道輔大 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歟。掌內殿法 儀錄左街僧事。以標表淨眾者凡一十年。 講涅槃唯識經論。處當仁傳授宗主。以開
誘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運三密於瑜伽。 契無生於悉地。日持諸部十餘萬遍。指淨 土為息肩之地。嚴金經為報法之恩。前 後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