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明律篇第四之三 (正傳十九人附見二人)
唐朔方龍興寺辯才傳
[0806a08] 釋辯才。姓李氏。襄陽人也。母氏妊之倏惡 葷血。冥然一食虛淡終辰。及其誕彌異香 盈室。宗黨怪焉。七歲依峴山寂禪師出家。
厥長者明記每受經法必以等身為限。字 不重問義不再思。師甚器之。年十六遂削 髮隷本州大雲寺。次乃周遊列郡登陟名 山。就荊州玉泉寺納具戒。聞長安安國寺
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律師法門具瞻師資表 率。遂伏膺請業。有疑必決。無義不通。廁 于二宗推為上首。天寶十四載。玄宗以北
方人也。稟剛氣多訛風。列剎之中餘習騎 射有教無類。何可止息。詔以才為教誡。臨 壇度人。至德初肅宗即位。是邦也宰臣杜
鴻漸奏才住龍興寺。詔加朔方管內教授大 德俾其訓勵。革獫狁之風。循毘尼之道。復 命為國建法華道場。及駕迴既復兩京。累
降璽書。末塗尤於大乘頓教留心。永泰二 年賊臣僕固懷恩。外招誘蕃戎內贔金革 才勸勉毳裘不誅華族。大曆三載追入充 章信寺大德。時府帥虢國常公素仰才名。
與護戎任公時親道論。十三年冬現身有 疾。至暮冬八日。垂誡門徒已。安坐繩床 默然歸滅。春秋五十六。越已未歲二月遷神 於寺內西北隅。先是有邑子石顒從役于
城上。其夜未渠聞管絃之聲自西至。乃天 樂也。異香從空散下。則生淨方之兆也。才 自長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知遇。大 營福業成此精廬。皆才之敦勸矣勅 諡
大 師曰能覺。仍賜紫衣一副。追遠之榮聲聞 塞外。天復中廷尉評王儋為碑頌德云。
唐京師章信寺道澄傳
[0806b10] 釋道澄。姓梁氏。京兆人也。父涉中書舍人。生 而奇表輒惡葷肴。出家如歸無所顧戀。忽 遇禪僧摩頂。與立名曰道澄。缾錫常隨冥
合律範。號律沙彌也。受具之後習聽南山 律於諸學處。微其玷缺。然性都率略住寺不 恒。或奉恩莊嚴草堂等寺。所到便居護生為
切。建中二年坐夏於雲陽山。有虎哮吼入 其門。澄徐語之。其虎搖尾襵耳而退。徙居 章信寺。或問其故。澄曰。出家者可滯一方
乎西域三時分房俾無貪著。觀門易立矣。 不然者豈通方廣恕乎。貞元二年二月八日。 帝於寺受菩薩戒。京甸傾瞻賜齎隆洽。所 受而迴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問澄修
心法門。又勅為妃主嬪御受菩薩戒。十六 年四月。勅賜號曰大圓。十九年九月十八 日。終于此寺焉。
唐鐘陵龍興寺清徹傳
[0806b27] 釋清徹。未知何許人也。周遊律肆密護根 門。即無常師唯善是與。初於吳苑開元寺 北院道恒律師親乎閫奧深該理致。而鐘
華望無不推稱。憲宗元和八年癸巳中。約 志著記二十卷。亦鳩聚諸家要當之說。解 南山鈔號集義焉。或云後堂。至十年畢 簡。今豫章武昌晉陵講士多行此義。甞覽
此記。繁廣是宗。徹未知其終。
[0806c06] 系曰。徹公言行無乃太簡乎。通曰。繁略有據 名實錄也。昔太史公可弗欲廣三五之世 事耶。蓋唐虞之前史氏淳略。後世何述焉。今
不遂富贍職由此也。又與弗來赴告不書 同也。諸有繁略不均。必 祛 誚讓焉。
唐撫州景雲寺上恒傳
[0806c12] 釋上恒。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 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 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
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大曆中不去父 母之邦。請隷于景雲寺修習無虧亟淹年 序。南山事鈔講貫尤專。貞元初徙居豫章龍 興寺。與廬阜法真天台靈祐荊門法裔興果
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水乳相資。法 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 韋丹四君友善。提振禁防。故講四分律。而
遷善滅罪者無央數眾。坐甘露壇二十許 年。十有八會。救拔群生。剡浮東震男女得度 者一萬五千餘人。元和十年微云乖悆。十月
己亥化于廬山東林寺歸全身于南岡石墳。 住世七十七年。安居五十五夏。門人等樹松 柏。太原白居易為石塔銘云。
唐錢塘永福寺慧琳傳
[0806c29] 釋慧琳。字抱玉。俗姓柯。新安人也。丱齡受 業于靈隱西峯為金和尚弟子。所傳法要斷 無重問。大曆初受具足戒於靈山會。習學
三教一領無遺。不樂聲華止好泉石。一 入天眼二十餘年。天眼即天目也。其山高三 千丈周圍三百里。與天柱廬阜等相儔匹。上
有二湖。謂為左右目。登涉艱阻數日乃到 巔。頂多蛟龍。池潭三所。最上池人不可近。 氣臭逆人不可久視。或說山神作白鹿形。
每五月與震澤龍會必暴風雨焉。琳居此 率多妖異。而心不撓。元和丁亥。太守禮部 員外城南杜。陟請出永福寺登壇。至己 丑歲春刺史兵部郎中裴常棣。召臨天竺
寺壇。度人畢歸寺。講訓生徒向二十載。郡 守左司郎中陸則。刑部侍郎楊憑。給事中盧 元輔。中書舍人白居易。太府卿李幼公。刑部
郎中崔鄯。刑部郎中路異。相繼九邦伯皆以 公退至院致禮。稽問佛法宗意染指性相。 此諸名公。簪組上流辭學高度。或號毘曇孔
子。或名勝力菩薩。非琳何以感動哉。太和 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滅享壽八十有三。法 臘六十四。以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永安
寺西山之陽碼碯坡之左。石塔巋然存矣。
唐江州興果寺神湊傳
[0807a24] 釋神湊。姓成氏。京兆藍田人也。生而奇秀。丱 角出塵遠慕戒律。祈南嶽希操師受具。復 參鐘陵大寂禪師。然則志在楞嚴經。行在
四分律。其他諸教餘力則通。大曆八年制懸 經論律三科。策試天下出家者。中等第方 度。湊應是選。詔配九江興果精舍。後從僧
望移居東林寺。即雁門賈遠之舊道場也。 有甘露戒壇白蓮池在焉。既居是嗣興佛 事。雖經論資神。終研律成務。湊羸瘠視之 頹然。州將門人醫療而不願進藥。元和十
二年九月遘疾。二十六日儼然坐終于寺。十 月十九日門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 雁門墳左。若僧詮葬近郭文之墓也。春秋 七十四。夏臘五十一。湊以精進心脂不退
輪。以勇健力撾無畏鼓。故登壇秉法垂三 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衣縫枲麻坐薦 [葶-丁+呆] 秸。由茲檀施臻集于躬即迴入常住無
盡財中與眾共之。每夜捧鑪秉燭行道禮 佛。徇十二時少有廢闕。如是經四十五 載。生常遇白樂天為典午于郡相善。及終 悲悼作塔銘云。本結菩提香火社。共嫌煩
惱電泡身。不須惆悵隨師去。先請西方作 主人。
唐京兆聖壽寺慧靈傳
[0807b19] 釋慧靈。未詳何許人也。幼脫塵機勤從誦 習。及當應法戒品方圓。銳意毘尼探頤持 犯。以行副解心口相符。由是講訓名望翕
如也。人皆奉畏神明如也。大中七年宣宗幸 莊嚴寺禮佛牙。登大塔宣問耆年。乃賜紫 衣。其年六月勅補靈為新寺上座矣。帝望
寺西北廢總持寺。乃下勅曰。朕以政閑賞 景幸于莊嚴。其寺複殿重廊連甍比棟幽房 祕宇窈窕疏通。密竹翠松垂陰擢秀。行而迷
道。天下梵宮。高明寡匹。當建之時。以京城 西昆明池勢微下。乃建木浮圖高三百尺。藩 邸之時遊此伽藍覩斯勝事。其總持寺大業
中立規制。與莊嚴寺正同。今容像則毀忍 草隨荒。香徑蕪侵尚存基址。其寺宜許重 建以副予心。三月十一日。令三教首座辯章
勾當修寺。及畢工推靈為綱任。崇聖寺賜 紫叡川充寺主。福壽寺臨壇大德賜紫玄暢 充都維那。靈居寺職。清眾咸序帝所欽重 寺中常貢梨華蜜。其色白其味愈常蠟房所
取者。靈居新寺終矣。究其靈公如曾預代 宗永泰中參譯證義。則可年百奇歲矣。如不 見不空良賁。乃春秋夏臘無理知焉。
唐吳郡破山寺常達傳
[0807c13] 釋常達。字文舉。俗姓顧。海隅人也。發跡何 陽大福山。遊學江淮諸勝寺。達允迪中和 克完戒法。專講南山律鈔。後求涅槃圓音
法華止觀。復通陰符老莊百家之書。其餘分 時之學盡二王之筆迹。後隨方參禪詣于 宗極。俄屬武宗滅法。歎曰。我生不辰不自
我後。由是寢默山棲。委裘遁世而無悶焉。 宣宗重建法幢荐興精舍。合境民人皆達之 化導。故太守韋曙特加崇重。身不衣繒纊。
室唯蒙薜蘿。四眾知歸諸方慕化。其潔白 鶴鷺如也。咸通十二年合郭。僧民請紹四眾 教誨。或遊遨坰牧。或嘯傲海壖。不出林麓
動經數載。雖貴士單車詣門。莫得而見於 七五言詩追用元和之體。著青山履道歌。 播人脣吻。忽於自恣明辰鳩眾於長廊。合
掌遂申長別。辭甚剛正。因臥疾不起。絕食 七日而逝。實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六日也。春 秋七十四。僧臘五十一門人會清傳郎奉靈
柩殯于寺之東南三百步。後年即墳起塔。 頴川陳言撰塔銘。邑大夫汝南周思輯為檀 信。乾符四年立碑焉。
唐越州開元寺丹甫傳
[0808a06] 釋丹甫者。不知何許人也。性多警達。言必 剛直。講授唯勤執持雅正。會稽風土律範淵 府也。甫之唱導從之者。若玄金之就 礠 石
焉。本習業於亘文律師法集。文即省躬之游 夏也。甫即躬之嗣孫。順正命章斡通祕賾。 越自曇一玄儼之後。罕能追躡。甫之聲塵
邁于前烈。然爾時允文匠手相部風行。甫介 于大律之間行事之時。草從風偃焉。咸通末 出門生智章等傳講。今亦法嗣存焉。或聞 著手記。尋且未獲。吁惜哉。
唐吳郡嘉禾靈光寺法相傳
[0808a17] 釋法相。姓俞氏。吳長水人也。天寶中誕育為 孾兒。卓異。七歲投師受經法。三浹旬誦通 法華全部。弱冠往長安安國寺得滿足戒。
即人曆中也。便於上京習毘尼道。諸部同 異無不該綜。涉十一載蔚成其業。傳法東 歸。請學者如林。吳郡太守奏。於開元寺置
戒壇。相預臨壇之選。尋充依止。兼眾推為 寺綱管。恒施二眾歸戒。行佩漉囊器不畜 長每有鳥棲于座側。馳斥不去。會昌元年
二月十日午時三刻。告弟子清濬清高。吾當 滅矣。儼然累足右脇而逝。時眾晝聞管絃 清亮。乃天樂也夕覩異光。春秋八十九。僧臘
六十九。四月遷塔于來蘇鄉之原。白塔是也。 後弟子率義州刺史曹信大理司直吳方重 修塔。發之見相遺骨若銅色。舌相不壞若
芙蓉焉。齒全四十二。香湯沐之重葬蓋。景 福二年癸丑歲五月二十二日也。高弟子公 靜。靜弟子行蘊。蘊弟子仁表。表弟子玄杲。杲
本清白之僧也。同鴻啟重修靈光一寺。為 兵革殘毀之後也。杲公啟公後偕隱天台 習禪觀。相次終于山。焚之皆獲舍利焉。
唐天台山國清寺文舉傳
[0808b10] 釋文舉。姓張氏。婺州東陽人也。年甫至學 遂投師請法。十九落 [髟/采] 始墮息慈。貞元三 年勅度得戒。後十五年間以四分律為學。
時術之晝夜翹勤遂登講訓。次通法華經疏 義。得智者之膏腴焉。舉身量六尺餘。其形 如山其貌如玉。靜若止水動如浮雲。目不
迴視口無戲言。四威儀中無非律範。丹丘 二眾仰為繩準。其奔走他方聽受者。與佛窟 則公禪道並驅而相高也。尋勅為國清寺大 德。先是智者大師答隋煬帝問立七日金
光明道場。每年九月遐邇征鎮侯伯差人送 供。事既無礙。黑白二眾無遠不屆。人纔填 委飲食闕焉。典座僧患之。大和中主事僧清
蘊。咨謀於舉置寺莊田十二頃。自此光明 會不聞告乏。舉之功歟。以會昌二年五月 化去。門人幼清立塔于寺之西峯。春秋八十 三。僧夏五十五。韓又為碑頌德也。
唐會稽開元寺允文傳
[0808b28] 釋允文。字執經。姓朱氏。今秀州嘉禾人也。權 輿九歲厥父云亡。然理命捨文奉佛。師授 維摩法華二經。敏速之性再稔皆通。高達之
士謂之重理耳。或戲問文曰。爾出家之後 擬營何事業乎。率然對曰。當陟蓮華臺而 作師子吼。或訶誚之曰。耆宿前敢爾。或曰。
志欲得大此子將來未易測也。至十六歲 削頂周羅披安陀會相。次裹足西上投嵩 山臨壇大德遠和尚邊獲無作法。時年二十 三矣。是夏即就中京攻相部律宗并中觀
論。補衣分衛寒燠四周。既扣義門必入師 室。玄樞律範尤見精微。大和五年為思定 省忽歎歸歟。既返故鄉淹時寢疾。未遑講 唱。後聞錢塘天竺寺講大涅槃經蔚為勝
集。文往學焉。星歲未周鋒芒且露。開成元年 因遊台嶠。止息越之嘉祥寺。眾藉清芬甄。 命敷其經律。文戢約聽徒頗為嚴毅。常訓
之曰。夫苾芻行非家法具足別解脫律儀眾 同分是其自性。於其形色精進故。怖畏故。 防守故。如是方疾得道果矣。不然則弟子 既墮師道徒施。聞其警策有涕泗交橫悛
心革行思過半矣。會昌三年移居靜林寺。 專以涅槃宣導。屬乎武宗澄汰。例被搜揚。 晝披縫掖之衣。夜著縵條之服。罔虧僧行。
唯逭俗譏。大中伊始。復振空門。重整法儀。 乃隷名開元寺三十人數。七年寺之耆舊命 講律乘。乾符三年丙申秋。罷講覽藏經。以
中和二年壬寅六月二十九日微疾作而長逝。 享齡七十有八。法臘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 日葬于石奇山之陽。遺言不許封樹也。初
文講演升座學徒畏憚。暗嗚之際人皆披靡。 乃戒威德之若是。於嘉祥靜林今大善三寺。 講相疏二十七座。大經二十五座。其為人 也貌古而脩長。銳頂而
[黑*干] 黑。執持密緻振鷺 在庭。未足方其潔也。然亦獵涉儒墨慕 白傅自作誌。預著方墳銘藏于篋笥。門人 懷益因尋閱文籍。見而悲咽。遂從先師之
志建小塔焉。後門人懷肅思寂。命名德虛 受增加後序。贊寧登會稽曾禮文真相。見 法孫可翔苦節進修叶杜多之行。故熟其事 迹也。
梁京兆西明寺慧則傳 (元表)
[0809a12] 釋慧則。姓糜氏。吳郡崑山人也。九歲博遊才 義總翫儒經。善種發萌條然厭俗。以大中 七年就京西明寺出家。勤知諷誦皆如曾
習。九年於本寺承恩得度。十四年棲法寶大 師法席覆講。當年勅補備員大德。咸通三年 就崇聖寺講俱舍論并喪服儀出三界圖一
卷。七年於祖院代暢師講。十五年勅署臨 壇正員。廣明元年巢寇犯闕。關中俶擾。出 華州下邽避亂。中和二年至淮南。高公駢
召於法雲寺。講罷還吳。刺史楊公苦留。却 遊天台山國清寺挂錫。乾寧元年至明州 育王寺。撰塔記一卷出集要記十二卷。武肅 王錢氏命於越州臨壇。以開平二年八月
八日示疾坐亡。受生七十四。法臘五十四。 窆于鄮山之岡。八戒弟子刺史黃晟營塔。 則生常不好許直。以撝謙推人為上。除 講貫外輪誦經呪。自法華已降可三四十
本。以資口業。覽大藏教兩遍。講鈔七十遍。 俱舍喪儀論語各數遍。清苦執持近苦罕有。 入室弟子希覺最露鋒頴焉。又元表者。貞諒
之士也。言多峭直好品藻人事。而高義解 從習毘尼。兼勤外學。書史方術無不該覽。 早預京師西明寺法寶大師講肆。迨廣明中
神都版蕩。遂出江表。居越州大善寺。講南 山律鈔。諸郡學人無不趨集。表義理縱橫 善其談說。每揮 麈 柄聽者忘疲。號鑑水
闍黎。著義記五卷。亦號鑑水。出門人清福 冠其首焉。
梁蘇州破山興福寺彥偁傳 (壽闍黎)
[0809b12] 釋彥偁。姓龔氏。吳郡常熟人也。揭厲戒津 錙銖塵務。勤求師範唯善是從。末扣擊繼 宗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