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護法篇第五 (正傳十八人附見一人)
唐京師大莊嚴寺威秀傳
[0812b11] 釋威秀。不知何許人也。博達多能講宣是 務。志存負荷勇而有儀。其於筆語掞張特 推明敏。無何天皇即位。龍朔二年四月十
五日。勅勒僧道咸施俗拜。時則僧徒惶惑 罔知所裁。秀嗟教道之中微。歎君玉之 慢法。乃上表稱沙門不合拜。徵引諸史爰 歷累朝抑挫。朝纔發令夕又改圖。皆非遠
略也。方引經律論以為量果。詞皆婉雅理 必淵明。如云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禮。出俗 無霑處俗之儀。其道顯然百代不易之令典 也。表上勅百官集中臺都議其事。時朝宰
五百三十九人請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請拜 時大帝至六月。勅不拜君而拜父母。尋亦 廢止。秀之為法實謂忘身乎。抗表之際當 年四月二十一日也。時京邑僧等二百餘人
往蓬萊宮申表上請。時相謂秀等曰。勅令。 詳議拜否未定。可待後集。秀等乃退。於是 大集西明寺。相與謀議。共投啟狀聞諸達
官貴戚。若救頭然。時宣律師上雍州牧沛 王。啟別上榮國太夫人啟等秀之批鱗。所謂 以身許法也。
唐京兆大興善寺復禮傳
[0812c04] 釋復禮。京兆人也。俗姓皇甫氏。少出家住興 善寺。性虛靜寡嗜欲。遊心內典兼博玄儒。 尤工賦詠善於著述。俗流名士皆仰慕
之。三藏地婆訶羅實叉難陀等譯大莊嚴華 嚴等經。皆勅召禮令同翻譯綴文裁義。實 屬斯人。天皇永隆二年辛 巳 因太子文學權
無二述釋典稽疑十條。用以問禮。請令釋 滯。遂為答之。撰成三卷。名曰十門辯惑論。 賓主酬答剖析稽疑。文出於智府。義在於
心外。如斯答對堅陣難摧。赤旛曳而魔黨 降。天鼓鳴而脩羅退。權文學所舉稽疑數義 也。於餘則難在禮殊易何邪。蓋不知教有
弛張文存權實。謂為矛盾。故行弔伐之師。 如小偏裨須請軍門之命。無二既披來 論全釋舊疑。乃復書云。續晨鳧之足鑿混 沌之竅。百年之疑一朝頓盡。永遵覺路長
悟迷源。爇煩惱之薪。餐涅槃之飯。請事斯 語以卒餘年云。此雖一時之解紛。實為萬 代之龜鑑也。禮之義學時少比儔。兼有文
集行於代。加復深綜玄機特明心契。作真 妄頌問天下學士。擊和者數人。當草堂宗 密師銓擇臻極。唯清涼澄觀得其旨趣。若 盧郎之米粒矣。餘未體禮師之見。故唐之
譯務禮為宗匠故惠立謂之譯主。譯主之名 起於禮矣。妙通五竺融貫三乘。古今所推 世罕倫匹。其論二軸編入藏。酬外難之攻。 但用此之戈盾也矣。
唐京兆魏國寺惠立傳
[0813a03] 釋惠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惠立。俗姓趙 氏。天水人也。遠祖因官徙寓新平。故為豳 人焉。爰祖及父俱馳高譽。立即隋起居舍人
司隷從事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棄 俗之志。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 寺。此寺即破薛舉之戰場也。立識敏才俊神
清道邁。習林遠之高風。有肇融之識量。聲 譽聞徹勅召充大慈恩寺翻經大德。次補西 明寺都維那。後授太原寺主。皆降綸旨令 維寺任。天皇之代以其博考儒釋雅著篇
章。妙辯雲飛益思泉湧。加以直詞正色不 憚威嚴。赴火蹈湯無所屈撓。頻召入內。 與黃冠對論。皆愜帝旨。事在別傳。立以玄
奘法師求經印度。若無紀述季代罕聞。遂 撰慈恩三藏行傳。未成而卒。後廣福寺沙門 彥悰續而成之。總十卷。故初題云。沙門惠立 本釋彥悰箋是也。立削
[葶-丁+呆] 云畢慮遺諸美。遂 藏諸地府。世莫得聞。爾後臨終令門侍掘 以啟之。將出乃即終焉。初立見尚醫奉御 呂才妄造釋因明圖注三卷非斥諸師正義。
立致書責之。其警句有云。奉御於俗事少 閑遂謂真宗可了。何異乎鼷鼠見釜竈之 堪陟乃言崑丘之非難。蛛蝥覩棘林之易 羅亦謂扶桑之可網。不量涯分何殊此
焉。才由茲而寢。太常博士柳宣聞其事息。 乃歸信以書檄翻經僧眾云。其外禦其侮 釋門之季路也。
唐洛京佛授記寺玄嶷傳
[0813b02] 釋玄嶷。俗姓杜氏。幼入玄門纔通經法。黃 冠之侶推其明哲。出類逸群號杜又鍊師。 方登極籙為洛都大恒觀主。遊心七略得
理三玄。道術之流推為綱領。天后心崇大 法揚闡釋宗。又悟其食蓼非甘却行遠舍 願。反初服嚮佛而歸。遂懇求剃落。詔許度 之。住佛授記寺。尋為寺都焉。則知在草
為英在禽為雄信。有之矣。續參翻譯。悉 彼宗之乖謬。知正教之可憑或問之曰。子 何信佛邪。嶷曰。生死飈疾宜早圖之。無令 臨衢整轡中流竚枻乎。有若環車望斗
劾鬼求仙。以此用心非究盡也。乃造甄 正論一部。指斥其失令歸正真。施設主客 問答。極為省要焉。嶷不知厥終。
[0813b16] 系曰。知彼敵情資乎鄉導。或入必爭之境。 免書弗地之譏。又猶秉爥霄征。便匪如人 入闇。歷聞玄嶷曾寄黃冠熟其本教。及
歸釋族斥彼妄源。不須四月而試之。已 納一城之欵矣。由是觀之。脫有逜逆之者。 則曰。吾當說汝真。斯是之謂歟。
唐江陵府法明傳
[0813b23] 釋法明。本荊楚人也。博通經論外善群書 辯給如流戒範堅正。中宗朝入長安遊訪 諸高達。適遇詔僧道定奪化胡成佛經真
偽。時盛集內殿百官侍聽。諸高位龍象抗。 禦黃冠。翻覆未安 臲 [危*瓦] 難定明。初不預其 選出場擅美。問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
老子為作漢語化。為作胡語化。若漢語化 胡。胡即不解。若胡語化此經到此土便須 翻譯未審此經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誦胡 語何人筆受。時道流絕救無對。明由此公
卿歎賞。則神龍元年也。其年九月十四日下 勅曰。仰所在官吏廢此偽經。刻石於洛京 白馬寺以示將來。勅曰。朕叨居寶位惟新
闡政。再安宗社展恭禋之大禮。降雷雨之 鴻恩。爰及緇黃兼申懲勸。如聞天下諸道 觀皆畫化胡成佛變相。僧寺亦畫玄元之形。
兩教尊容二俱不可。制到後。限十日內並須 除毀。若故留仰。當處官吏科違勅罪。其 化胡經累朝明勅禁斷。近知在外仍頗流行。
自今後其諸部化胡經及諸記錄。有化胡事 並宜除削。若有蓄者準勅科罪。其月洛京 大恒道觀主桓道彥等上表固執。勅批曰。朕
以匪躬忝承丕業。雖撫寧多失。而平恕實 專。矧夫三聖重光玄元統序。豈忘老教偏 意釋宗。朕志欵還淳情存去偽。理乖事舛 者雖在親而亦除。義符名當者雖有怨而
必錄。頃以萬機餘暇略尋三教之文。至於 道德二篇。妙絕希夷之境。天竺有空二諦理 祕真如之談。莫不敷暢玄門闡揚至賾何 假化胡之偽。方盛老君之宗。義有差違文
無典故。成佛則四人不同。論弟子則多聞 舛互。尹喜既稱成佛。已甚憑虛。復云。化作 阿難更成烏合。鬼谷北郭之輩。未踐中天。
舍利文殊之倫。妄彰東土。胡漢交雜年代亦 乖。履水而說涅槃。曾無典據。蹈火而談妙 法。有類俳優。誣詐自彰寧煩縷說。經非老
君所制。毀之則匪曰孝虧。文是鄙人所談。 除之則更彰先德。來言雖切理實未安。宜 悉朕懷即斷來表。明之口給當代無倫。援
護法門。由之禦侮。惡言不入耳。其是之謂 乎。
[0814a06] 系曰。化胡經也二教不平其爭多矣。無若 法明一言蔽之。設或凝神抒思。久不可酬。 況復萬乘之前孰能卒對。昔楊素見嵩陽觀
畫化胡。素曰。何不化胡成道而成佛乎。道 士無言。觀夫明之垂問義含兩意。正為化 胡成佛。旁釁諸天仙言語與人不同。天言
傳授諸經是誰辯譯。其猶一箭射雙鳧。又 若一發兩豵之謂歟。
唐潤州石 圯 山神悟傳
[0814a15] 釋神悟。字通性。隴西李氏之子。其先屬西晉 版蕩。遷家于吳之長水也。世襲儒素幼為 諸生。及冠忽嬰惡疾有不可救之狀。咎
心補行力將何施。開元中詣溪光律師。請 耆域之方。執門人之禮。師示以遣業之教。 一曰理懺。二曰事懺。此二者聖之所授。行必
有徵。遂於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難捐 之指。于時有異光如月朣朧紺宮。極苦 可以感神明。至精可以動天地。蓋人之難
事歟。天寶四年受具足戒。身始披緇。八年 舉尤異行名隷于寺。逮其晚節益見苦心。 每置法華道場。九旬入長行禮念。觀佛三昧
於斯現前。因語門人曰。夫陰薄日以何傷。 風運空而不動。苟達於妄誰非性也。方結 宇於勞勞山東。中據石 圯 達分仙徑。諸猛
獸馴於禪榻。祥雲低於法堂。中夜有山神 現形謂悟曰。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生 為列侯死典南嶺。今師至止。願以此地永
奉經行。言訖隱而不見。故吏部員外李華殿 中侍御史崔益。同謁悟。嘗問孔老聖教優 劣。請陳題品。對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
味之者勞而無證。其猶澤朽思華乾池映 月。比其釋教夫何遠乎。如是往復應答如 流華益拱手無以抗敵。其扦護釋門疆場 疇敢侵軼乎。華乃一代之文宗。與蕭頴士齊
名。筆語過之。若此之儒孰能觝角也。凡諸 不逞之徒疑經難法者。悟必近取諸身遠喻 於物。如理答酬無不垂頭搭翼者。十年辛
卯春寢疾加趺坐而逝。享齡六十三。法臘二 十六。闍維之日獲舍利五百餘粒。珠顆纍纍 粲然在矚門人湛一圓一等主之遷塔焉。
唐金陵鐘山元崇傳 ( 璿 禪師)
[0814b18] 釋元崇。俗姓王氏。瑯瑘臨沂人也。晉丕相始 興文獻公子薈之後。自南朝淪廢世居句 容。祖禰已來非賢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斷
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潔。風塵不雜立志夷 簡。時年十五奉道辭家。負笈洞天餐霞臥 雲。師範陶許精研妙句獨證微隱。乃恐至 理未融解脫方阻。因歸心釋典大暢佛乘。
三教齊驅遘心世表。於是聲振吳越緇素 異焉。採訪使潤州刺史齊平陽公。聞其行 業虛佇久之。適會恩制度人。裒充舉首。以 開元末年因從瓦官寺 璿
禪師。諮受心要。 日夜匪懈無忘請益。 璿 公乃揣骨千里駿 足可知。因授深法。崇靈臺虛徹可舍百神。 心鑒高懸塵無私隱。既而聲價光遠物望所
知。金陵諸德請移所配棲霞寺。春秋逾紀 服勤道務。彝倫有敘時眾是瞻。至德初並 謝絕人事。杖錫去郡歷于上京。遍奉明師 棲心閑境。罕交俗流。遂入終南經衛藏
至白鹿上藍田。於輞川得右丞王公維之 別業。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靜室 與崇相遇神交中斷。于時天地未泰豺狼構 患。朝賢國寶或在薖軸起居。蕭舍人昕與
右丞諸公。並碩學雄才尊儒重道。偶茲一會 抗論彌日。鉤深索隱襟期許與。王蕭歎曰。 佛法有人不宜輕議也矣。及言旋河洛。
登陟嵩少懷達磨之旨要。得華嚴之會歸。 聲價漸高衣冠羨仰。京師名德咸請住持。志 在無為翛然不顧。乃放浪人世追蹤道流。
考盤靈蹤。遂東適吳越。天台四明清心養 素。數年之後遐想鐘山。飛錫舊居考以雲 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輝。大曆五年刺史南陽
樊公。雅好禪寂。及屬縣行春。順風稽首諮 請道要。益加師禮矣。時道俗以為。此寺靈 勝遊憩者多。監主護持須選名德。僉議無以
易禪師者。崇頻告辭懇苦。眾咸再三。事不 獲已順受彌縫其間。總二十年。藉四方之 財。因道化之力。欒櫨雲構丹雘日新。蓋存乎
無為無所不為者也。功成身退安禪高頂。 前後學徒詎可勝計。至大曆十二年。示疾言 歸。不加藥餌。八月二日卒於山院。春秋六
十有五。臨終命門人無令封樹。弟子如泉 澄添等奉全師教。以其月八日瘞于攝山 之陽。依巖為窟累石不磨不礱。遵遺誥 也。崇身長六尺。儀表端肅望之儼然。即之
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龍象生此岐 嶷。享齡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豐碑以紀 化跡。樹于寺之門首焉。
唐京兆大安國寺利涉傳
[0815a08] 釋利涉者。本西域人也。即大梵婆羅門之種 姓。夙齡疆志機警溢倫。宗黨之中推其達 法。欲遊震旦結侶東征。至金梭嶺遇玄
奘三藏。行次相逢禮求奘度。既而群經眾論 鑿竅通幽。特爾遠塵歸乎正道。非奘難其 移轉矣奘門賢哲輻湊。涉季孟於光寶之間。
其為人也猶帛高座之放曠。中宗最加欽重。 朝廷卿相感義與遊。開元中於安國寺講 華嚴經。四眾赴堂。遲則無容膝之位矣。檀
施繁熾利動人心。有頴陽人韋玎。垂拱中中 第。調選河中府文學。遷大理評事祕校。見 涉講筵幣帛堆積。就乞選糧所獲未厭。表
請釋道二教定其勝負。言釋道蠧政可除 玄宗詔三教各選一百人。都集內殿。韋玎 先陟高座。挫葉靜能及空門思明。例皆辭 屈。涉次登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與韋
往返百數千言。條緒交亂相次抗之。棼絲自 理正直有歸。涉重問韋曰。子先登席可非 主耶。未審主人何姓。玎曰。姓韋。涉將韋字
為韻揭調長吟。偈詞曰。我之佛法是無為。 何故今朝得有為。無韋始得三數載。不知此 復是何韋。涉之吟作百官悚然。帝果憶何
韋之事。凜然變色曰。玎是庶人宗族敢爾輕 懱朕玄元祖教。及凌 [車*閵] 釋門。玎下殿俯伏待 罪。叩頭言。臣非庶人之屬。涉貴其鉗利
口以解疎狂。奏曰。玎是關外之人。非玄貞 之族類。勅貶象州百姓。賜涉錢絹助造明 教寺。加號明教焉。二教重熙涉之力也。因
著立法幢論一卷。公卿間有言曰。涉公是韋 掾之膏盲也。涉曰。此舉也矢在弦上不得 不發。自此京城無不改觀。言談講者以 涉為最焉。晚節遭其譴謫漢東。尋屬寬宥
移徙南陽龍興寺。時惠忠國師知重涉名。聊 欵關相謁曰。納衣小僧向前某被門徒朝要 連坐于此。適觀師當有貴氣。可作高道國 德。勿同吾也。乃開篋提衣物令忠師曳
婁。由此襄鄧之人皆驚涉如此懸記。忠師 道聲又光闡焉。蓋涉望重之故也。上元二年 詔忠師入供養。肅宗時入宮起居。太上皇
乃引忠見上皇曰。此人何如利涉。則知涉 才業優長帝王器重。復多著述。大曆中西明 寺翻經沙門圓照撰涉傳成一十卷。足知 言行之多也矣。
唐越州焦山大曆寺神邕傳
[0815b23] 釋神邕。字道恭。姓蔡氏。東晉太尉謨即度江 祖十五代孫也。因官居于暨陽。邕生于是 邑。母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