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宋高僧傳
Scroll 2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正傳二十六人附見六人)
南宋錢塘靈隱寺智一傳
[0888c20] 釋智一者。不詳何許人也。居靈隱寺之半 峯。精守戒範而善長嘯。嘯終乃牽曳其聲。 杳入雲際。如吹笳葉若揭遊絲。徐舉徐揚
載哀載咽。颼飀淒切聽者悲涼。謂之哀松之 梵。頗生物善。或在像前讚詠流靡。於靈山 澗 邊養一白猿。有時驀山踰 澗 久而不還。
一乃吮吻張喉作梵呼之則猿至矣。時人 謂之白猿梵。召一公為猿父。猶狙公也。 其後 澗 邊群狙聚焉。每至眾僧齋訖。歛生
飯送猿臺所。後令山童呼三二聲。則群猿 競至。洎乎唐武宗廢教。伊寺毀除焉。鞠為 茂草之墟飯猿于臺。事皆堙滅一師不詳 所終。
元魏洛陽慧凝傳
[0889a05] 釋慧凝。未知何許人也。棲止洛邑而無異 藝。正修練心戒耳甞得疾暴終七日而蘇起 說冥間報應。及見區分更無毫髮之差。所
覩者五沙門。一是寶明寺智聖。以坐禪苦 行得升天堂。次一是般若寺道品。以誦涅 槃經四十卷同前智聖次是融覺寺曇謨最。 稱講涅槃華嚴經領徒千數。琰摩王曰。講
經者心懷彼我以驕 [夌*欠] 物。比丘中第一麁 行。今唯試坐禪誦經最曰。貧道立身已來唯 好講導不能禪誦。王曰。付司。即有青衣
數輩。擁送最向西北門。屋舍皆黑。似非好 處。次是禪林寺道恒。唱云。教導勸誘四輩 檀越造一切經人中像十軀。王曰。沙門之體 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不
務喧繁。雖造經像止欲得他財物。既得 財物貪心即起。既長貪行三毒熾然具足 煩惱。與最同入黑門。第五是靈覺寺寶明。 自稱未出家時。甞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
即棄官入道。雖不禪誦禮拜不闕。王曰。 卿作刺史之日。曲理枉法劫奪民財。假作 此寺非卿之力。何勞說此。亦付青衣送 入黑門矣。凝由此省悟。最先見王屬吏檢
尋名籍誤追攝耳。時胡太后聞之。遭黃門 侍郎徐紇依凝之說。散訪驗寺額并僧名。有 無奏報。云城東有寶明寺。城內有般若寺。
城西有融覺禪林靈覺三寺。并智聖道品曇 謨最道弘寶明等。皆實有之。太后稱歎久之。 詔請坐禪誦經者一百僧。常在內殿供養 焉。續有詔不聽比丘持經像左街路乞
索。如私有財物造經像者任意。凝入白鹿 山隱居修道。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禪 觀誦持大部經法焉。
[0889b08] 系曰。曇謨最坐講法而人我因入黑門中。 若禪誦者人我隨增。知亦不免。最與道士姜 斌爭論護法之功。可補前過。無謂傳法之
人皆墮負處。胡后偏見不亡。吁哉。
唐成都府法聚寺員相傳
[0889b13] 釋員相。蜀人也。七歲出家。博綜內外善屬 文。時號奇童。內修律範人無間然。龍朔元 年有疾而終于此寺。將啟手足。房內長虹
若練而飛上天。寺塔鈴索無風自鳴。其大 門屋壁畫剝落。每夜有鼓角聲。經百餘日 方息。從此鳥雀不棲其屋咸亨四年甘露 降于講堂前椶櫚樹焉。相終弟子收文集三
十餘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辭龔靈曠同撰是 歟。
唐越州妙喜寺僧達傳
[0889b23] 釋僧達。姓王氏。會稽人也。稚齒英奇不參 戲弄。於龜山妙喜道場出俗。其寺南梁初 建。後樂遊方見黃梅忍禪師。若枯苗得雨。
隨順修禪罔有休懈遇印宗禪師重磨心 鑑光州見道岸律師。更勵律儀。四眾依歸 如水宗海。開元七年示疾而終。春秋八十 二云。
唐京兆神鼎傳
[0889c02] 釋神鼎者。不詳何許人也。狂狷而純直髮 垂眉際。每持一斗巡長安市中。乞丐得食 就而食之。人或施麁帛幣布錦綺羅縠。並
綴聯衣上而著且無選擇。甞入寺中見利 貞法師講。於座前傾聽少時。而問貞曰。萬 物定已否。貞曰定。鼎曰。闍梨若言定何因高
岸為谷深谷為陵。有死即生有生即死。萬 物相糾六道輪迴何得定耶。貞曰萬物不 定。鼎曰。若不定何不指天為地呼地為 天。召星為月命月為星。何得不定耶。貞
無以應之。時眾驚其辯發如流貞公奧學 被挫其鋒。頗形慚色。張文成見之歎嗟。謂 之曰。觀法師迅辯即是菩薩行位人也。鼎 曰。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撻之不怒辱
之不瞋。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撻之即 怒辱之即瞋。由此觀之去菩薩遠矣。時藥 錯愕合掌而散焉。
[0889c19] 系曰。答人之問遲巧不如拙速。今傳家隔 幾百年輒伸詶對。通曰。谷變陵遷生來死 往。萬類相糾五道輪迴。正是不遷之法可非
定耶經云。世間相常住是也。又言。天地星月 各據其倫終歸磨滅。可非不定耶。經云。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是也。今不壞世間相而
談實相。可非定不定耶。雖定不定俱解脫 相歟。又言有喜怒非菩薩者。菩薩雖喜 怒非喜怒。非菩薩而誰也。今聊雪利貞之 欝悒歟。
唐京兆泓師傳
[0890a01] 釋泓師者。齊安人也。神龍中來遊京輦。簡傲 自持而罕言語。語則瑰怪。頗善地理之學 占擇塋兆。郭景淳一行之亞焉。而出入於鄖
公韋安石之門。與韋既密。一日謂之曰。貧 道於鳳樓原見一段地。約二十畝。有龍起 伏之形勢。有藏此者。必累世居台鼎。韋曰。
老夫有別墅在城南。候閑隙陪國師訪 地。問其價幾何。同遊林泉。又資高興。異日 韋尋前約方命駕次。韋公夫人曰。令公為 天子大臣。國師通陰陽術數。奈何潛遊郭
外而營生藏。非所宜也。遂止。韋曰。舍弟滔 有中殤男未葬。便示此地。泓曰。如賢弟得 此地不得他將相。止列卿而已。滔買葬中
殤。後為太常卿禮儀使而卒。泓每行視山 原。即為圖狀。甞自洛東言於張說曰。缺門 道左有好山岡丞相可用之。說曰。已位極
人臣吉孰過此。泓曰。無人勝此。遂咨源監 察乾曜曰。先人有遺旨矣。後曜請假東洛。 遷奉而迴。已經年矣。泓再經缺門。其地已
成塋兆。問居人曰。源氏之松柏也。泓曰。冥 數合歸源氏。坐可待其變化。不數年曜果 登庸焉。泓曾誡燕公曰。宅勿於西北隅取
土。後成坑三二處為穴。泓驚謂燕公曰。禍 事令公富貴一身耳。更二十年禍及賢郎 耳。及均垍受祿山偽官。肅宗復京以減死 論。太上皇苦執令處斬。皆符泓言。然中
睿朝。皆崇重泓號國師。占相之言未甞差 謬。
唐洛陽罔極寺慧日傳 (真法師)
[0890b01] 釋慧日。俗姓辛氏。東萊人也。中宗朝得度。及 登具足後遇義淨三藏造一乘之極。躬詣 竺乾。心恒羨慕。日遂誓遊西域。始者泛舶
渡海自經三載。東南海中諸國崑崙佛誓師 子洲等。經過略遍乃達天竺。禮謁聖迹。尋 求梵本。訪善知識一十三年。咨稟法訓思
欲利人。振錫還鄉獨影孤征。雪嶺胡鄉又 涉四載。既經多苦深厭閻浮。何國何方有 樂無苦。何法何行能速見佛。遍問天竺三
藏。學者所說皆讚淨土。復合金口。其於速 疾是一生路。盡此報身必得往生極樂世 界。親得奉事阿彌陀佛。聞已頂受。漸至北
印度健馱羅國。王城東北有一大山。山有觀 音像。有志誠祈請多得現身。日遂七日叩 頭。又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夜且未央。觀
音空中現紫金色相。長一丈餘。坐寶蓮華。 垂右手摩日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西 方淨土極樂世界彌陀佛國。勸令念佛誦經 迴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
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說已忽滅。日 斷食既困。聞此強壯。及登嶺東歸。計行七 十餘國。總一十八年。開元七年方達長安。
進帝佛真容梵夾等開悟帝心。賜號曰慈 慜三藏。生常勤修淨土之業。著往生淨土 集行于世。其道與善導少康異時同化也。 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興渠。興渠人多說不
同。或云蕓薹胡荽或云阿魏。唯淨土集中別 行書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韮三葱 四薤。闕於興渠。梵語稍訛。正云形具餘國
不見。迴至于闐方得見也。根麁如細蔓菁 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國人種取根食也于 時冬天到彼不見枝葉。薹荽非五辛。所食 無罪。日親見為驗歟。以天寶七年卒于
住寺。報齡六十九。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 餘姚休光寺釋真法師。金華人也。俗姓王氏。 真 [髟/公/心] 丱辭家童蒙悟道。發大精進堅持戒
地。一門之中數人緇服。真學習師古義成先 聖。八部經理宛在掌中。三乘法源盡於度 內。天寶六年太守秦公長史狄公知其行高。
遂以名薦主休光寺焉。二公常相謂曰。真 公通深妙法玄無上義問一得三言發響 應。昔利涉辯博僧會智周。與之齊驅。未可 同日。以其八年終于寺。本縣令王璲述
德刊銘。洪元眘書焉。
唐越州大禹寺神逈傳
[0890c17] 釋神逈。未詳何許人也。幼入法流齊莊自 任。節高行峭不惡而嚴。晚年慕稱心寺大義 律師。同習三觀於天台宗。得旨於左溪禪
師。即寶應年中也。加以辭筆宏贍華藻紛 紜。為朗師真影讚法華經文句序。冠絕于 時為世所貴。不詳厥終焉。
唐京兆鎮國寺純陀傳
[0890c24] 釋純陀者。本西域人也。梵名無由。翻就華 言也。從遊京邑人所欽重。上元中便云東 渡。人見之顏容若童穉之色。言已年六百歲
矣。或謂為八十歲人也。言談氣壯舉動不 衰。代宗皇帝聞之詔入。禮遇極 豐 俾求留 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靜。今為塵境 汩 之。何
從冥寂乎。若離簡靜外欲望留年如登木 采 芙蕖。其可得乎。陛下欲長年。由簡潔 安神。神安則壽永。寡慾則身安。術斯已往
貧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篤重之。以永泰三 年預知必逝。遣弟子齎衣鉢進上。帝賜弟 子紫衣。陀終于鎮國寺焉。
唐天台山國清寺道邃傳
[0891a08] 釋道邃。不知何許人也。幽識遠晤執志有 恒。懸解真宗不由邪術。末傳隋智者教 道素得玄微。荊溪之門沓難窺望。大曆中
湛然師委付止觀輔行記。得以敷揚。若神 驥之可以致遠也。于時同門元浩逈知畏服 不能爭長矣。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國沙門
最澄者。亦東夷卉服中剛決明敏僧也。泛溟 涬達江東。慕天台之法門。求顗師之禪決。 屬邃講訓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盡繕寫
一行教法東歸。慮其或問從何而聞得誰 所印俾防疑誤。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時 台州刺史陸淳判云。最澄闍梨形雖異域性 實同源。特稟生知觸類玄解。遠傳天台教
旨。又遇龍象邃公。總萬行於一心。了殊塗 於三觀。親承祕密理絕名言。猶慮他方學 徒未能信受所請印記。安可不任為憑 云澄泛海到國。齎教法指一山為天台。
號一寺為國清。風行電照斯教大行。倭僧 遙尊邃為祖師。後終于住寺焉。
唐懷安郡西隱山進平傳
[0891a28] 釋進平。姓吳氏京兆人也。早出家于永安山 明福院。風表端雅。諸經大論皆所研尋。銷文 鍊注令人樂聞。末思禪觀。於洛下遇荷澤
會師了悟。且曰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難 乎哉。後至唐州遂居西隱山。刺史鄭文簡 請入城闡揚宗旨。示滅年八十一。大曆十四 年三月入塔。
唐寧州南山二聖院道隱傳
[0891b07] 釋道隱。姓王氏。彭原人也。風宇高峙情性宏 淡。少脫塵勞誓從沖漠。既循師範因願遊 方。得荷澤師頓明心要。迨旋鄉土道聲洋
洋。慕其法者若登華陰之市也。匪召員 臻。檀施豐洽欝成精舍焉。以大曆十三年 三月晦。囑累四部。從於中夜趺坐而終。春
秋七十二。法臘三十五。弟子辯真建塔緘藏 焉今師資二座全身不朽矣。議者以為得道 真正。其器亦然。譬猶鍊丹之鼎藥成鼎亦化 金矣。在華嚴有諸菩薩成就如虛空忍
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不生身。以不滅 故。得不聚身。以無散壞故。其隱師之謂 歟。
唐溫州陶山道晤傳
[0891b21] 釋道晤者。不知何許人也。高趣放蕩識量 難貲。末住永嘉陶山側精舍。則隱居修真 誥之所也。大曆中代宗為陶真君樹此精
舍。晤於此進修靡怠。人亦傾仰一夕跏趺 而卒。身肉無沮如入三昧。議不焚葬後五 年忽舉右手。狀若傳香。州官民庶異之。以 事奏。勅賜紫袈裟。 諡
曰實相大師。至今塔 中州民祈禱旛華填委焉。
[0891b29] 系曰。凡諸入滅舉其指者。蓋示其得四沙 門果之數也。昔求那跋摩舉二指而滅。言 已證二果歟。其次法京垂滅屈三指慧景
反握二指。捋之還屈。今晤之伸指豈不同 諸。
唐京兆歡喜傳 (無側)
[0891c06] 釋歡喜。不知何許人也。性無羈束慈忍寬 和。人未甞見其慍色。故號之焉。觀國之光 至于京輦。貴達下民延之少見違拒。言語
不常事迹難測。德宗皇帝聞而重之。興元 十二年勅永泰寺置戒壇度僧。時喜與保 唐禪宗。別勅令受戒。緇伍榮之。至其年六 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會稽雲門寺釋
無側者。外國人。未知葱嶺南北生也。若胡 若梵烏可分諸。建中中越磧東遊。得意則 止度其冬夏。後棲越溪雲門寺修道然善
體人意。號利智梵僧焉。相傳則是康寶月道 人後身也。必甞以事徵驗而知。與名德相 遇談話終夕吳興皎然題側房壁云。越山千
萬雲門絕。西僧貌古還名月。清朝掃石行道 歸。林下眠禪看松雪。其高邈之狀在晝辭 焉。
唐湖州杼山皎然傳 (福琳)
[0891c23] 釋皎然。名晝。姓謝氏。長城人。康樂侯十世 孫也。幼負異才性與道合。初脫羈絆漸加 削染。登戒于靈隱戒壇守直律師邊聽毘尼
道。特所留心於篇什中。吟詠情性。所謂造 其微矣。文章俊麗。當時號為釋門偉器哉。 後博訪名山。法席罕不登聽者。然其兼攻
並進。子史經書各臻其極。凡所遊歷京師 則公相敦重。諸郡則邦伯所欽。莫非始以 詩句牽勸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茲。 及中年謁諸禪祖了心地法門。與武丘山
元浩會稽靈澈為道交。故時諺曰。之晝能 清秀。貞元初居于東溪草堂。欲屏息詩道 非禪者之意。而自誨之曰。借使有宣尼之 博識胥臣之多聞。終朝目前矜道侈義。適
足以擾我真性。豈若孤松片雲禪座相對 無言而道合至靜而性同哉。吾將入杼峯 與松雲為偶所著詩式及諸文筆併寢而不 紀。因顧筆硯曰。我疲爾役爾困我愚。數
十年間。了無所得。況汝是外物何累於人 哉。住既無心去亦無我。將放汝各歸本性。 使物自物不關於予。豈不樂乎。遂命弟子 黜焉。至五年五月會前御史中丞李洪自
河北負譴再移為湖守。初相見未交一言。 怳若神合。素知公精於佛理。因請益焉。先 問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後答。他日言及
詩式。具陳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門 人檢出草本。一覽而歎曰。早年曾見沈約 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詩箴。三子所論殊不及 此。奈何學小乘褊見以宿志為辭邪遂舉
邑中辭人吳季德。梁常侍均之後。其文有家 風。予器而重之。晝以陸鴻漸為莫逆之交。 相國于公頔顏魯公真卿。命裨贊韻海二十
餘卷。好為五雜徂篇。用意奇險實不忝江 南謝之遠裔矣。晝清淨其志高邁其心。浮 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巒與道者遊。 故終身無惰色。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