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 Seng Chuan 神僧傳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神僧傳卷第三曇無懺
[0961b05] 曇無懺。或云曇摩懺。中天竺國人也。六歲遭 父憂。獨與母居。見沙門達摩耶舍。以懺為其 弟子。習學小乘。後遇白頭禪師遂業大乘。至
年二十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懺從兄善能 調象。騎殺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誅之。令曰。 敢有視者夷三族。親屬莫敢往者。懺哭而葬
之。王怒欲誅懺。懺曰。王以法故殺之。我以親 而葬之。並莫違大義。何為見怒。傍人為之寒 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氣。遂留供養之。懺
明解呪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為大呪師。後隨 王入山。王渴須水不能得。懺乃密呪石出水。 因讚曰。大王惠澤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隣國
聞者皆歎王德。于時雨澤甚調百姓稱詠。王 悅其道術深加優寵。頃之王意稍歇待之漸 薄。懺以久處致厭。遂辭往罽賓。欲演大乘彼 國不合。乃東適龜茲
(音丘慈) 頃之復進到姑臧 止於傳舍慮失經本枕之而寢。有人牽之在 地。懺警覺。謂是盜者。如此三夕。聞空中語曰。
此如來解脫之藏。何以枕之。懺乃慚悟別置 高處。夜有盜之者。數過提舉竟不能動。明旦 懺持經去不以為重。盜者見之。謂是聖人。悉
來拜謝。時河西王沮渠蒙遜僣據涼土。懺嘗 告蒙遜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災疫。蒙遜不信。 欲躬見為驗。懺即以術加蒙遜蒙遜見而駭
怖。懺曰。宜潔誠齋戒神呪驅之乃讀呪三日。 謂蒙遜曰。鬼已去矣。時境首有見鬼者云。見 數百疫鬼奔驟而逝。境內獲安。時魏虜拓跋
燾聞懺有道術。遣使迎之。蒙遜既事懺日久 不忍舍去。後又慰辭以迎。蒙遜既吝懺不遣。 又迫魏之強。至蒙遜義和三年三月。懺因請
西行。更尋涅槃後分。蒙遜忿其欲去。乃密圖 害懺。偽以資糧發遣。厚贈寶貨。臨發之日懺 乃流涕。告眾曰。懺業對將至。眾聖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義不容停。比發蒙遜果遣刺客 於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歲宋元嘉十年也。 遠近咸共嗟焉。既而蒙遜左右常白日見鬼
神以劍擊蒙遜。至四月蒙遜寢疾而亡。
杯渡
[0961c14]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 初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 嘗於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竊而將
去。家主覺而追之。見渡徐行。走馬逐之不及。 至于孟津河浮木杯於水。憑之渡河。不假風 棹輕疾如飛。俄而及岸達于京師。見時可年
四十許。帶索襤縷殆不蔽身。言語出沒喜怒 不均。或嚴氷叩凍洗浴。或著履上山。或徒行 入市。唯荷一蘆圌 (音遄) 子更無餘物。嘗從延賢
寺法意道人處。意以別房待之。後欲往瓜步 江。於江側就航人。告渡不肯載之。復累足杯 中顧盻言詠。杯自然流直渡北岸。向廣陵遇
村舍李家八關齋。先不相識。乃直入齋堂而 坐。置蘆圌於中庭。眾以其形陋無恭敬之心。 李見蘆圌當道。欲移置牆邊。數人舉不能動。
渡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家。于時有 一豎子窺其圌中。有四小兒並長數寸。面目 端正衣裳鮮潔。於是追覓不知所在。後數日
乃見在西界蒙籠樹下坐。李禮拜請還家。日 日供養。渡不甚持齋。飲酒噉肉。至於辛鱠。與 俗無異。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國劉興伯為
兗州刺史。遣使要之。負圌而來。興伯使人舉 視。十餘人不勝。伯自看唯見一敗衲及一木 杯。後還李家。復得二十餘日。清旦忽云。欲得
一袈裟。中時令辦。李即經營。至中未成。渡云。 暫出。至瞑不返。合境聞有異香。疑之為怪。處 處覓渡。乃見在北巖下敷敗袈裟於地臥之
而死。頭前脚後皆生蓮華。極鮮香。一夕而萎。 邑共殯葬之。後數日有人從北來云。見渡負 蘆圌行向彭城。乃共開棺鞾履存焉。既至彭
城遇有白衣黃欣。深信佛法見渡禮拜。請還 家。家至貧但有麥飯而已。渡甘之怡然止得 半年。忽語欣云。可覓蘆圌三十六枚。吾須用
之。答云。此間止可有十枚。貧無以買。恐不盡 辦。渡曰。汝但檢覓宅中應有。欣即窮檢。果得 三十六枚。列之庭中。雖有其數亦多破敗。比
欣次第熟視皆已新完。渡密封之。因語欣令 開乃見錢帛皆滿。可堪百許萬。識者謂是杯 渡分身他土所得 嚫 施。迴以施欣。欣受之皆
為功德經一年許辭去。欣為辦糧食。明晨見 糧食具存。不知渡所在。後東遊入吳郡。路見 釣魚師。因就乞魚。魚師施一餧者。渡手弄反
覆還投水。游活而去。又見網師更從乞魚。網 師瞋罵不與。渡乃拾取兩石子擲水中。俄而 有兩水牛鬪其網中。網既碎敗不復見牛。渡
亦已隱。行至松江。乃仰蓋於水中乘而渡岸 經涉會稽剡縣登天台山。數月而返京師。少 時遊止無定。請召或往不往時南州有。陳家。
頗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見迎奉。聞都下復有 一杯渡。陳父子五人咸不信。往都下看之。果 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種。陳設一合蜜薑及刀
子薰陸香手巾等。渡即食蜜薑都盡。餘物宛 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 弟停都守視。餘三人還家。家中杯渡如舊膝
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噉蜜薑為異爾。乃語 陳云。刀子鈍可為磨之。二弟還都云。彼渡已 移靈鷲寺。其家忽求黃紙兩幅作書。書不成
字。合同其背。陳問上人作何券書。渡不答。竟 莫測其然。時吳部民朱靈期使高麗。還值風 舶飄經九日。至一洲邊。洲上有山。山甚高大。
入山採薪。見有人路。靈期乃將數人隨路告 乞。行十餘里聞磬聲香煙。於是共稱佛禮拜。 須臾見一寺甚光麗。多是七寶莊嚴。又見十
餘石人。乃共禮拜還反。行少許聞唱導聲。還 住更看。猶是石人。靈期等相謂此是聖僧。吾 等罪人不能得見。因共竭誠懺悔。更往乃見
真人。為靈期等設食。食味是菜。而香美不同 世食。竟共叩頭禮拜。乞速還至鄉。有一僧云。 此間去都乃二十餘萬里。但令至心不憂不
速也。因問靈期云。識杯渡道人不。答言。甚識。 因指北壁有一壺掛錫杖及鉢云。此是杯渡 住處。今因君以鉢與之。并作書著函中。別有
一青竹杖。語靈期云。但擲此杖置舫前水中。 閉船靜坐。不假勞力必令速至。於是辭別。令 一沙彌送至門上。語云。此道去行七里至船。
不須從先路去也。如言西轉行七里許至船 即具如所示。唯聞舫從山頂樹木上過。都不 見水。經三日至石頭淮而住。亦不復見竹杖
所在。舫入淮至朱雀。乃見杯渡騎大航蘭以 捶捶之曰。馬馬何不行。觀者甚多。靈期等在 舫遙禮之。渡乃自下舫取書并鉢。開書視之
字無人識者。渡大笑曰。使我還耶。及鉢擲雲 中還接之曰。我不見此鉢四千年矣。渡多在 延賢寺法意處。時世以此鉢異物競往觀之。
有庾常婢偷物而叛。四追不擒乃問杯渡。云 已死。在金城江邊空塚中。往看果如所言。孔 寧子時為黃門侍郎。在家患痢。遣信請渡。渡
呪竟云。難差。見有四鬼皆被傷截寧子泣曰。 昔孫恩作亂家為軍人所破。二親及叔皆被 痛酷。寧子果死。又有齊諧妻胡母氏病。眾治
不愈。後請僧設齋。齋座有僧勸迎杯渡。渡既 至一呪。病者即愈。齊諧伏事為師。因作傳記。 其從來神異不可備紀。元嘉三年九月辭諧
入東。留一萬錢物寄諧倩為營齋。於是別去。 行至赤山湖患病而死。諧即為營齋。并接屍 還葬建康覆舟山。至四年有吳興邵信者。甚
奉法。遇傷寒病無人敢看。乃悲泣念觀音。忽 見一僧來云。是杯渡弟子。語云。莫憂家師尋 來相看。答云。渡死已久。何容得來。道人云。
來復何難。便衣帶頭出一合許散。與服之病 即差。又有杜僧哀者。住在南崗下。昔經伏事 杯渡。兒病甚篤。乃思念恨不得渡與念神呪。
明日忽見渡來。言語如常。即為呪病者便愈。 至五年三月渡復來齊諧家。呂道惠聞而怛 之杜天期水丘熙等。並見皆大驚。即起禮拜。
渡語眾人言。年當大凶可勤修福業。法意道 人甚有德。可往就之。修立故寺以禳災禍也。 須臾門上有一僧喚渡。便辭去云。貧道當向
交廣之間不復來也。齊諧等拜送慇懃於是 絕迹。頃世亦言時有見者。
曇諦
[0963a09] 釋曇諦。姓康氏。其先康居國人。漢靈帝時移 附中國。獻帝末亂移止吳興。諦父肜嘗為冀 州別駕。母黃氏晝寢夢見一僧。呼黃為母。寄
一麈尾并鐵鏤書鎮二枚。眠覺見兩物具存。 因而懷孕生諦。諦年五歲母以麈尾等示之。 諦曰。秦王所餉。母曰。汝置何處。答云不憶。至
年十歲出家。學不從師悟自天發。後隨父之 樊鄧。遇見關中僧 [契-大+石] (音略) 道人。忽喚 [契-大+石] 名。 [契-大+石] 曰。
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諦曰。向者忽言。阿上是 諦沙彌。為眾僧採菜被野猪所傷。不覺失聲 耳。 [契-大+石] 經為弘覺法師弟子。為僧採菜被野猪 所傷。
[契-大+石] 初不憶。此迺詣諦父。諦父具說本末 并示書鎮麈尾等。 [契-大+石] 迺悟而泣曰。即先師弘 覺法師也。師經為姚萇講法華。貧道為都講。
姚萇餉師二物。今遂在此。追計弘覺捨命正 是寄物之日。復憶採菜之事。彌深悲仰。性愛 林泉。後還吳興。入故章崑山。閑居 澗 飲二十
餘載。以宋元嘉末卒於山。壽六十餘。
求那跋摩
[0963a28] 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鎧。本剎利種。累世為王 治在罽賓國。年十四便機見俊達深度。仁愛 汎博崇德務善。其母嘗須野肉令跋摩辦之。
跋摩曰。有命之類莫不貪生。夭彼之命非仁 人矣。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曉四舍。 誦經百餘萬言。深達律品妙入禪要。時人號
曰三藏法師。至年三十罽賓國王薨。絕無紹 嗣。眾咸議曰。跋摩帝室之胤。又才明德重。可 請令還俗以紹國位。群臣數百再三固請。跋
摩不納。乃辭師違眾林栖谷飲。孤行山野遁 迹人世。後至闍婆國。初未至一日闍婆王母 夜夢見一道士飛舶入國。明旦果是跋摩來
至。王母敬以聖禮從受五戒。母因勸王曰。宿 世因緣得為母子。我已受戒而汝不信。恐後 生之因永絕今果。王迫以母勅。即奉命受戒。
漸染既久專精稍篤。頃之隣兵犯境。王謂跋 摩曰。外賊恃力欲見侵侮。若與鬪戰傷殺必 多。如其不拒危亡將至。今唯歸命師尊不知
何計。跋摩曰。暴寇相攻宜須禦捍。但當起慈 悲心勿興害念耳。王自領兵擬之。旗鼓始交 賊便退散。王遇流矢傷脚。跋摩為呪水洗之。
信宿平復。後為跋摩立精舍。躬自琢材傷王 脚指。跋摩又為呪治之。有頃平復。時京師名 德沙門慧觀慧聰等遠挹風猷思欲參稟。以
元嘉元年九月。啟文帝求迎請跋摩。帝即勅 交州刺史令泛舶延致。觀等又遣沙門法長 道冲道雋等往彼祈請。文帝知跋摩已至南
海。於是復勅州郡令資發下京。路由始興經 停歲許。始興有虎市山。儀形聳峙峯嶺高絕。 跋摩謂其髣髴耆闍。乃改名靈鷲。於山寺之
外別立禪室。去寺數里磬音不聞。每至鳴椎。 跋摩已至。或冐雨不沾。或履泥不污。時眾道 俗莫不肅然增敬。寺有寶月殿。跋摩於殿北
壁手自畫作羅云像。及定光儒童布髮之形。 像成之後每夕放光。久之乃歇。始興太守蔡 茂之深加敬仰。後茂之將死。跋摩躬自往視
說法安慰。後家人夢見茂之在寺中與眾僧 講法。此山本多虎災。自跋摩居之。晝行夜往。 或時值虎以杖按頭抒之而去。跋摩嘗於別
室坐禪。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彌往候之。見一 白師子緣柱而立。亘室彌漫生青蓮花。沙彌 驚恐大呼。往視師子豁無所見。未終之前預
造遺文偈頌三十六行。自說因緣云。已證二 果。手自封緘付弟子阿沙羅云。我終後可以 此文還示天竺僧。亦可示此境僧也。既終之
後即趺坐繩床。顏貌不異似若入定。道俗赴 者千有餘人。並聞香氣芬烈。咸見一物狀若 龍蛇。可長一匹許。起於屍側直上衝天。莫能
詔者。即於南林戒壇前。依外國法闍毘之。春 秋六十有五。
僧亮
[0963c21] 釋僧亮。未詳何許人。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 金像。聞湘州伍子胥廟多有銅器。亮告刺史 張劭借健人一百大船十隻。劭曰。廟既靈驗
犯者必死。且有蠻人守護。詎可得耶。亮曰。若 果福德則與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當之。劭 即給人船。三日至廟。廟前有兩鑊容百餘斛。
中有巨蛇。長十餘丈。出遮行路。亮乃執錫呪 之。蛇即隱去。俄見一人秉笏出云。聞師道業 非凡營福事重。今特相隨喜。於是令人輦取
廟銅。既多十取一。而舫已滿。及歸遇風水甚 利。群蠻相報追不及矣。還都鑄像既成。唯焰 光未備。文帝為造金薄圓光。安置彭城寺。至 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宮寺焉。
道生
[0964a06] 竺道生。本姓魏氏。鉅鹿人。生而頴悟聰哲若 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後值沙門竺法 汰。遂改俗歸依。及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
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時名士。皆慮 挫詞窮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初入 廬山幽栖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
鑽研群經。萬里從師不憚疲苦。後遊長安從 什公受業。關中僧眾咸謂神悟。還止青園寺。 宋太祖文皇深加歎重。後太祖設會。帝親同
眾御于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 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 中。遂取鉢便食。於是一眾從之。莫不歎其樞
機得衷。時涅槃後品未至。生曰。闡提皆當成 佛。此經來未盡耳。於是文字之師。誣生為邪 擯而遣之。生白眾誓曰。若我所說不合經義。
請於見身即見惡報。若實契佛心願捨壽時 據師子座。竟拂衣入吳之虎丘山。竪石為徒 講涅槃經。至闡提有佛性處曰。如我所說契
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園佛 殿。龍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龍光。時 人歎曰。龍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廬山肖
影巖岫。山中僧眾咸共敬服。後涅槃大本至 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生所說若合 符契。生既獲斯經。尋即講說。以宋元嘉十一
年。於廬山升于法座講說涅槃。將畢忽見麈 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几而卒。
曇摩密多
[0964b04] 曇摩密多。此云法秀。罽賓人也。年至七歲神 明澄正。每見法事輒自然欣躍。其親愛而異 之。遂令出家。罽賓多出聖達。屢值明師。博貫
群經特深禪法。所得之要皆極其微奧。為人 沈邃有慧解。儀軌詳正。生而連眉。故世號眉 禪師。少好遊方誓志宣化。周歷諸國遂適龜
茲。未至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