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Lamp 景德傳燈錄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景德傳燈錄序翰林學士朝散大夫行左司諫知制誥同修國史判史館事柱國南陽郡開國侯食邑一千百戶賜紫金魚袋臣楊億 撰
[0196b15]昔釋迦文。以受然燈之夙記當賢劫之次補。降神演化四十九年。開權實頓漸之門。垂半滿偏圓之教。隨機悟理。爰有三乘之差。接物利生。乃度無邊之眾。其悲濟廣大矣。其軌式備具矣。而雙林入滅。獨顧於飲光。屈昫相傳。首從於達磨。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踐楷梯徑登佛地。逮五葉而始盛。分千燈而益繁。達寶所者蓋多。轉法輪者非一。蓋大雄付囑之旨。正眼流通之道。教外別行不可思議者也。
[0196b24]聖宋啟運人靈幽贊
[0196b25]太祖以神武戡亂。而崇淨剎。闢度門。
[0196b26]太宗以欽明御辯。而述祕詮。暢真諦。
[0196b27]皇上睿文繼志而序聖教繹宗風。煥雲章於義天。振金聲於覺苑。蓮藏之言密契。竺乾之緒克昌。殖眾善者滋多。傳了義者間出。圓頓之化流於區域。有東吳僧道原者。冥心禪悅。索隱空宗。披弈世之祖圖。采諸方之語錄。次序其源派。錯綜其辭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傳燈錄。詣闕奉進冀於流布。
[0196c06]皇上為佛法之外護。嘉釋子之勤業。載懷重慎。思致悠久。乃詔翰林學士左司諫知制誥臣楊億。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臣李維。太常丞臣王曙等。同加刊削。俾之裁定。臣等昧三學之旨迷五性之方。乏臨川翻譯之能。懵毘邪語默之要。恭承嚴命。不敢牢讓。竊用探索匪遑寧居。考其論譔之意。蓋以真空為本。將以述曩聖入道之因。標昔人契理之說。機緣交激。若拄於箭鋒。智藏發光。旁資於鞭影。誘道後學。敷暢玄猷。而捃摭之來。徵引所出。糟粕多在。油素可尋。其有大士。示徒。以一音而開演。含靈聳聽。乃千聖之證明。屬概舉之是資。取少分而斯可。若乃別加潤色失其指歸。既非華竺之殊言。頗近錯雕之傷寶。如此之類悉仍其舊。況又事資紀實。必由於善敘。言以行遠。非可以無文。其有標錄事緣。縷詳軌迹。或辭條之紛糾。或言筌之猥俗。並從刊削。俾之綸貫。至有儒臣居士之問答。爵位姓氏之著明。校歲歷以愆殊。約史籍而差謬。咸用刪去。以資傳信。自非啟投針之玄趣。馳激電之迅機。開示妙明之真心。祖述苦空之深理。即何以契傳燈之喻。施刮膜之功。若乃但述感應之徵符。專敘參遊之轍迹。此已標於僧史。亦奚取於禪詮。聊存世系之名。庶紀師承之自然而舊錄所載。或掇粗而遺精。別集具存。當尋文而補闕。率加采擷。爰從附益。逮於序論之作。或非古德之文。問廁編聯徒增楦釀(楦釀二字出唐張燕公文集。謂冗長也)亦用簡別多所屏去。汔茲周歲方遂終篇。臣等性識媿於冥煩。學問慚於涉獵。天機素淺。文力無餘。妙道在人。雖刳心而斯久。玄言絕俗。固牆面以居多。濫膺推擇之私。靡著發揮之効。已克終於紬繹。將仰奉於清間。莫副宸襟空塵睿覽。謹上。
重刊景德傳燈錄狀
[0197a11]湖州路。道場山。護聖萬歲禪寺。耆舊僧希渭。係慶元路昌國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禮本路在城觀音禪寺絕照和尚為師。[利-禾+言]到法名投禮慈溪縣開壽普光禪寺龍源和尚薙髮為僧。仍禮五臺律寺雪涯和尚受具戒。挾策西遊。放包靈隱。後值先師龍源和尚。遷住茲山。隨師參請。迨今有年。每念師恩未由報効。伏覩。從上佛祖景德傳燈錄三十卷。七佛至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景德至延祐丙辰。凡三百一十七年。舊板銷朽無存。後學慕之罔及。為此發心重刊。忽得本路天聖禪寺松廬和尚所藏廬山穩庵古冊。最為善本。良愜素志。遂於丙辰年正月初十日。將衣鉢估唱得統金一萬二千餘緡。是日命工刊行于世。流通祖道。此錄總計三十六萬七千九百一十七字。至當年臘月一日畢工。隨即印捨三百部於兩浙。安眾名山。方丈蒙堂眾寮各一部。以便湖海辦道禪衲參究。集茲善利。用報四恩。併資三有者。
[0197c08]大元廷祐三年臘月一日
[0197c09]耆舊僧 希渭 謹狀
[0197c10]小比丘 文雅 董役
[0197c11]當山住持嗣祖比丘 士洵 主緣
西來年表
南齊太祖高皇帝姓蕭諱道成受宋禪即位都金陵後魏高祖孝文皇帝。諱宏。姓拓跋氏。第六帝。即位改元延興當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歲。至太和十八年。遷都洛陽。二十年改姓元氏
己未建元元年太和三年
庚申二年四年
辛酉三年五年
壬戌四年帝崩六年
世祖武帝諱賾即位
癸亥永明元年七年
甲子二年八
乙丑三九
丙寅四十
丁卯五十一
戊辰六十二
己巳七十三
庚午八十四
辛未九十五
壬申十 豫章王嶷薨十六
癸酉十一年 正月文惠太子薨 七月帝崩十七
欝林王諱昭業即位
甲戌隆昌元年 七月帝廢十八 遷都洛陽
海陵王諱昭文即位改元
延興元年 十一月帝廢
高宗明帝諱鸞 十一月即位
建武元年 改元
乙亥二年十九
丙子三二十 改姓元氏
丁丑四 傅大士生二十一
戊寅永泰元年 帝崩二十二
東昏侯諱寶卷即位
己卯永元元年二十三年 帝崩
世宗宣武皇帝諱恪即位改元
庚辰二年景明元年
辛巳三年 帝廢二年
和帝諱寶融即位改元
中興元年
壬午二年 禪位于梁 右南齊蕭氏七主合二十四年禪梁三年
梁都金陵
高祖武皇帝諱衍姓蕭受禪于齊 建元天監
天監元年
癸未二四年
甲申三正始元年
乙酉四二
丙戌五三
丁亥六四
戊子七永平元年
己丑八二
庚寅九三
辛卯十四
壬辰十一 傅大士納妻延昌元年
癸巳十二二
甲午十三 誌公示滅三
乙未十四四 帝崩
丙申十五肅宗孝明皇帝諱翊即位改元
熙平元年
丁酉十六年二年
戊戌十七神龜元年
己亥十八二年
庚子普通元年 達磨至傅大士逢嵩頭陀正光元年正宗記。依梁僧寶唱續法記云。此年達磨至梁。而入魏。於理可取
辛丑二 傅大士唱賣妻子二
壬寅三三
癸卯四四
甲辰五五
乙巳六 詔迎傅大士孝昌元年
丙午七二
丁未大通元年三月改元。舊本傳燈云。十月一日達磨至金陵。誤也三 傳燈舊云。十一月二十三日。達磨屆于洛陽誤也
戊申二武泰元年二月帝崩。立幼主釗四月崩立莊帝五宗記引寶唱續法記云。達磨此年示滅。於理可取
敬宗孝莊皇帝諱子攸。四月即位改元建義
建義元年九月又改元永安
永安元年
己酉中大通元年二
庚戌二三 十二月帝崩。若依寶唱續法傳即魏使歸洛。奏遇達磨西歸。當在此年蓋明帝已崩。而孝莊尚在位故也
辛亥三 太子統薨前廢帝諱恭。二月即位改元普泰
普泰元年
壬子四二 二月帝廢
後廢帝諱朗。普泰元年六月高懽立帝於信都改元中興元年至二年四月廢之
出帝諱脩廣。普泰二年四月即位改元太昌
太昌元年 十二月又改永熙
永熙元年
癸丑五二
甲寅六三年十月帝迫於其相高懽。出居關中。懽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主都鄴。是為東魏。於是魏分為東西。十二月帝遇鴆崩
右後魏十二主。合一百四十九年分為東西魏
西魏都長安東魏都鄴
文皇帝諱寶炬。京兆王愉之子宇文泰奉帝即位孝靜帝諱善見。高懽奉帝即位。改元永熙。三年為天平
天平元年
乙卯大同元年大統元年二年
丙辰二年二年三年舊本傳燈云。十月五日達磨卒。十二月葬洛陽熊耳山。時洛陽屬東魏。誤
丁巳三年三年四年
戊午四年四年元象元年
己未五年五年興和元年舊傳燈云。奉使自西域回。奏啟達磨壙。見空棺隻履。誤
庚申六年六年二年
辛酉七年七年三年
壬戌八年八年四年
癸亥九年九年武定元年
甲子十年十年二年
乙丑十一年十一年三年
丙寅中大同元年十二年四年
丁卬太清元年十三年五年
戊辰二年侯景反十四年六年
己巳三年五月帝崩十五年七年
簡文帝諱綱即位改元
庚午大寶元年十六年八年五月禪于北齊
右東魏一主十七年
北齊都鄴
文宣帝諱洋姓高。懽之第三子。五月受禪。建元天保
天保元年
辛未二年侯景廢帝。而立豫章王楝。尋弑帝。十一月景又廢楝。自立僭號。元帝討而斬之十七年二年三祖見二祖
廢帝諱欽。文帝長子。即位不改號
孝元帝諱繹十一月即位於江陵
壬申承聖元年元年三年
癸酉二年二年四年
甲戌三年十一月帝為魏軍所執尋弑之三年正月宇文泰廢帝而立齊王廓五年思大止大蘇山
敬帝諱方智。元帝既被執。蕭速自立為後梁。都江陵。王僧辯陳覇先。奉帝為梁主。承聖四年九月即位恭帝諱廓。文帝子。宇文泰立之。不改號。止稱元年
元年
乙亥紹泰元年二年六年
丙子大平元年三年 十二月帝遜位于周七年
右西魏三主合二十三年
後周都長安
閔帝諱覺姓宇文。文帝泰之子。受禪于西魏即位止稱元年
元年 南史以次年為元年
丁丑二年 十月進丞相陳覇先爵。為陳王。帝遜位于陳二年 九月宇文護貶帝為洛陽公。尋弑之八年
右梁四主合五十六年
明帝諱毓。文帝泰之長子。宇文護立之。即位改元武定
陳都金陵武定元年南史云亦稱元年不改號
高祖武帝諱覇先姓陳氏受禪于梁。即位建元永定
永定元年
戊寅二年 智者進具二年九年
己卯三年 六月帝崩武成元年陳紀云方建年號十年 十月帝崩
文帝諱舊始興王長子即位廢帝諱殷。文宣帝長子
庚辰天嘉元年二年乾明元年太后令廢帝
智者謁思大於大蘇山武帝諱邕。文帝第四子。以遺詔即位昭帝諱演。懽之第六子。八月即位。改元皇建
皇建元年
辛巳二年保定元年二年帝崩
後梁宣帝崩。子巋立。是為明帝。改元天保武成帝諱湛。懽之第九子。即位改元大寧
大寧元年
壬午三年二年清河元年
癸未四年三年二年
甲申五年四年三年
乙酉六年五年四年帝禪位于太子。自稱太上皇
後主諱緯。受禪即位。改元天統
天統元年
丙戌天康元年四月帝崩天和元年二年
廢帝諱伯宗。文帝長子
丁亥光大元年思大遷南嶽二年三年
戊子二年帝廢三年四年
宣帝諱頊。昭烈王之子。以大后命即位
己丑天建元年傅大士卒智者往金陵四年五年
庚寅二年五年武平元年
辛卯三年六年二年
壬辰四年建德元年三年
癸巳五年二年四年
甲午六年三年 廢釋道二教五年
乙未七年 智者隱天台四年六年
丙申八年五年七年十二月為周武所敗。改元隆化。隆化元年。德安王延宗。即位於晉陽。改元德昌。尋為周所虜
幼主名恒。後主以望氣者言有革易。故傳位幼主。自稱太上皇
丁酉九年 思大卒六年承光元年正月幼主即位。在位十八日。與後主並為周所虜國滅
右北齊六主。合二十八年。為周所滅
戊戌十年宣政元年帝總戎北伐。六月崩于乘興
宣帝諱斌。武帝長子。即位
己亥十一年大成元年正月立魯王衍。為皇太子二月傳位太子。自稱天元皇帝
靜帝諱衍。後改名闡。宣帝長子。宣帝於鄴宮傳位。改元大象
大象元年
庚子十二年二年宣帝崩。復釋道二教。以大丞相楊堅為相國。進爵為王。備九鍚
辛丑十三年大定元年正月改元。二月遜位于隋
右後周五主。合二十六年。禪于隋
隋都長安
高祖文皇帝諱堅。姓楊氏。大定元年二月。受禪于周。即位建元開皇
開皇元年
壬寅十四年正月帝崩二年
後主諱叔寶。宣帝長子。即位
癸卯至德元年三年
甲辰二年四年
乙巳三年五年 後梁蕭琮立
丙午四年六年 後梁改元廣運
丁未禎明元年七年 後梁三主。合三十三年。是歲隋廢之
戊申二年八年
己酉三年正月隋將韓擒。入建業虜後主國亡九年 平陳天下一統
右陳五主。合三十三年。隋滅之
庚戌十年
辛亥十一年
壬子十二年 四祖見三祖
癸丑十三年 二祖卒
甲寅十四年
乙卯十五年
丙辰十六年
丁巳十七年 智者卒
戊午十八年
己未十九年
庚申二十年
辛酉仁壽元年
壬戌二年
癸亥三年
甲子四年 七月帝崩
煬帝諱廣。高祖第二子。即位
乙丑大業元年
丙寅二年 三祖卒
丁卯三年
戊辰四年
己巳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甲戌乙亥 丙子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丁丑十三年 帝幸江都。遙尊為太上皇
恭帝諱侑。煬帝之孫。元德太子昭之子。十一月唐公入京立帝。改元義寧
義寧元年
戊寅二年二月煬帝崩。五月帝遜位于唐
右隋三主。合三十八年。禪于唐
達磨至中國。今取正宗記為定。蓋依梁僧寶唱續法記。昔那連耶舍。與萬天懿。譯七佛至二十八祖傳法事。梁簡文帝。因使臣劉懸運往北齊取其書詔寶唱編入續法記也
景德傳燈錄卷第一
七佛天竺祖師
七佛
*毘婆尸佛
*尸棄佛
*毘舍浮佛
*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葉佛
*釋迦牟尼佛
天竺一十五祖(內一祖旁出無錄)
*第一祖摩訶迦葉
*第二祖阿難(旁出末田底迦)
*第三祖商那和修
*第四祖優波毱多
*第五祖提多迦
*第六祖彌遮迦
*第七祖婆須蜜
*第八祖佛陀難提
*第九祖伏馱蜜多
*第十祖脇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
*第十二祖馬鳴大士
*第十三祖迦毘摩羅
*第十四祖龍樹大士
敘七佛
[0204c07]古佛應世。綿歷無窮。不可以周知而悉數也。故近譚賢劫有千如來。暨于釋迦。但紀七佛。案長阿含經云。七佛精進力。放光滅暗冥。各
各坐諸樹。於中成正覺。又曼殊室利為七佛祖師。金華善慧大士。登松山頂行道。感七佛引前維摩接後。今之撰述。斷自七佛而下。
[0204d01]毘婆尸佛(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
[0204d04]長阿含經云。人壽八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槃頭。母槃頭婆提。居槃頭婆提城。坐波波羅樹下。說法三會。度人
三十四萬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騫茶。二名提舍。侍者無憂。子方膺。
[0204d09]尸棄佛(莊嚴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 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 幻出無根無實性
[0204d12]長阿含經云。人壽七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樹下。說法三會。度人二十五萬。神
足二。一名阿毘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無量。
[0205a05]毘舍浮佛(莊嚴劫第一千尊)偈曰。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0205a08]長阿含經云。人壽六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善燈。母稱戒。居無喻城。坐婆羅樹下。說法二會。度人一十三萬。神足二。
一扶遊。二欝多摩。侍者寂滅。子妙覺。
[0205a12]拘留孫佛(見在賢劫第一尊)偈曰。
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別
[0205a15]長阿含經云。人壽四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禮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神足二。一
薩尼。二毘樓。侍者善覺。子上勝。
[0205a19]拘那含牟尼佛(賢劫第二尊)偈曰。
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於生死
[0205a22]長阿含經云。人壽三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大德。母善勝。居清淨城。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神足二。
一舒槃那。二欝多樓。侍者安和。子道師。
[0205a26]迦葉佛(賢劫第三尊)偈曰。
一切眾生性清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0205a29]長阿含經云。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梵德。母財主。居波羅柰城。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神足二。
一提舍。二婆羅婆。侍者善友。子集軍。
[0205b04]釋迦牟尼佛(賢劫第四尊)姓剎利。父淨飯天。母大清淨妙。位登補處生兜率天上。名曰勝善天人。
亦名護明大士。度諸天眾說補處行。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普耀經云。佛初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蓮華自
然捧雙足。東西及南北各行於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師子吼聲。上下及四維無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也。至
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當復何遇。即於四門遊觀見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終可厭離。於是
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於窓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已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於檀特山中修道。始於阿
藍迦藍處。三年學不用處定。知非便捨。復至欝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于六年。故
經云。以無心意無授行而悉摧伏諸外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故普集經云。菩薩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佛
號天人師。時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歲也。既而於鹿野苑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而論道果。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後告
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并勅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而說偈言。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0205c03]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足曰。善哉善哉。
我當依勅。恭順佛故。爾時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諸大眾。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脇累足泊然宴寂。復從棺
起為母說法。特示雙足化婆耆。并說無常偈曰。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0205c13]時諸弟子即以香薪競茶毘之。燼後金棺如故。爾時大眾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凡俗諸猛熾 何能致火爇
請尊三昧火 闍維金色身
[0205c17]爾時金棺從坐而舉高七多羅樹。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
滅後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後漢永平十年戊辰歲也。
[0205c22]第一祖摩訶迦葉。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父飲澤。母香志。昔為鍛金師。善明金性使其柔伏。付法傳云。嘗於久遠劫中毘婆尸佛
入涅槃後。四眾起塔。塔中像面上金色有少缺壞。時有貧女將金珠往金師所請飾佛面。既而因共發願。願我二人為無姻夫妻。由是
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後生梵天。天壽盡生中天摩竭陀國婆羅門家。名曰迦葉波。此云飲光勝尊。蓋以金色為號也。繇是志求出
家冀度諸有。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除袈裟著體。常於眾中稱歎第一。復言。吾以清淨法眼將付於汝。汝可流布無令斷絕。涅槃經云。
爾時世尊欲涅槃時。迦葉不在眾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