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Lamp 景德傳燈錄
Scroll 1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五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法嗣
*第四世一十七人
*澧州龍潭崇信禪師法嗣二人
*朗州德山宣鑒禪師
*洪山泐潭寶峯和尚(已上二人見錄)
*吉州性空禪師法嗣二人
*歙州茂源和尚
*棗山光仁禪師(已上二人見錄)
*京兆翠微無學禪師法嗣五人
*鄂州清平山令遵禪師
*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
*湖州道場山如訥禪師
*建州白雲約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伏牛山元通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道吾山圓智禪師法嗣三人
*潭州石霜山慶諸禪師
*潭州漸源仲興禪師
*祿清和尚(已上三人見錄)
*潭州雲巖曇晟禪師法嗣四人
*筠州洞山良价禪師
*涿州杏山鑒洪禪師
*潭州神山僧密禪師
*幽谿和尚(已上四人見錄)
*華亭船子德誠禪師法嗣一人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一人見錄)
*第五世上一十四人
*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法嗣一十三人
*第二世投子溫禪師
*福州牛頭微禪師
*西川香山澄照大師
*陿府天福和尚
*濠州思明和尚
*鳳翔府招福和尚
*興元中梁山遵古禪師
*襄州谷隱和尚
*安州九嵕山和尚
*幽州盤山第二世和尚
*九嵕山敬慧禪師
*東京觀音院巖俊禪師(已上一十二人見錄)
*桂陽龍福真禪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鄂州清平山令遵禪師法嗣一人
*蘄州三角山令珪禪師(一人見錄)
行思禪師第四世
前澧州龍潭崇信禪師法嗣
[0317b13]朗州德山宣鑒禪師。劍南人也。姓周氏。丱歲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於性相諸經貫通旨趣。常講金剛般若。時謂之周金剛。厥後訪尋
禪宗。因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因造龍潭信禪師。問答皆一語而已(前章出之)師即時辭去。
龍潭留之。一夕於室外默坐。龍問。何不歸來。師對曰黑。龍乃點燭與師。師擬接。龍便吹滅。師乃禮拜。龍曰。見什麼。曰從今向去不疑天
下老和尚舌頭也。至明日便發。龍潭謂諸徒曰。可中有一箇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迴頭。他時向孤峯頂上立吾道在。師抵于
溈山。從法堂西過東迴視方丈。溈山無語。師曰。無也無也。便出至僧堂前乃曰。然雖如此不得草草。遂具威儀上再參。才跨門提起
坐具喚曰。和尚。溈山擬取拂子。師喝之揚袂而出。溈山晚間問大眾。今日新到僧何在。對曰。那僧見和尚了更不顧僧堂便去也。溈山
問眾。還識遮阿師也無。眾曰。不識溈曰。是伊將來有把茅蓋頭。罵佛罵祖去在。師住澧陽三十年。屬唐武宗廢教。避難於獨浮山
之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號古德禪院(相國裴休題額見存)將訪求哲匠住持。聆師道行屢請不下山。廷望乃設詭計。遣吏
以茶鹽誣之言犯禁法。取師入州瞻禮。堅請居之。大闡宗風(總印禪師開山創院鑒即第二世住也)師上堂謂眾曰。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
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毫氂繫念三塗業因。瞥爾生情萬劫羇鎖。聖名凡號盡
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終而無益。師上堂曰。今夜不得問話。問話者三十拄杖。時有
僧出方禮拜。師乃打之。僧曰。某甲話也未問。和尚因什麼打某甲。師曰。汝是什麼處人。曰新羅人。師曰。汝未跨船舷時便好與三十拄杖
(法眼云。大小德山語作兩橛。玄覺云。叢林中喚作隔下語且從。只如德山道問話者三十拄杖意作麼生)有僧到參。師問維那。今日幾人新到。對曰。
八人。師曰。將來一時生案著。龍牙問。學人仗鏌鎁劍擬取師頭時如何。師引頸(法眼別云。汝向什麼處下手)龍牙曰。頭落也。師微笑。龍牙後到洞山舉前
語。洞山曰。德山道什麼。云德山無語。洞山曰。莫道無語。且將德山落底頭呈似老僧。龍牙省過懺謝。有人舉似師。師曰。洞山老人。不
識好惡。遮箇漢死來多少時。救得有什麼用處。僧問。如何是菩薩。師打曰。出去莫向遮裏屙。僧問。如何是佛。師曰。佛即是西天老比
丘。雪峯問。從上宗風以何法示人。師曰。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巖頭聞之曰。德山老人一條脊梁骨硬似鐵拗不折。然雖如此於唱教門中猶較些子
(保福拈問招慶。只如巖頭出世有何言教過。於德山便恁麼道。
慶云。汝不見巖頭道。如人學射久久方中。福云。中時如何。慶云。展闍黎莫不識痛痒。福云。和尚今日非唯舉話。慶云。展闍黎是什麼心行。明昭云。大小招慶錯下名言)
師尋常遇僧到參。多以拄杖打。臨濟聞之遣侍者來參。教令德山若打汝但接取拄杖當胸一拄。侍者到方禮拜。師乃打。侍者接得拄杖與一拄。師歸方丈。
侍者迴舉似臨濟。濟云。後來疑遮箇漢(巖頭云。德山老人尋常只據目前一箇杖子。佛來亦打祖來亦打。爭奈較些子。東禪齊云。只如臨濟道我從前疑遮漢。是
肯底語不肯語。為當別有道理。試斷看)師上堂曰。問即有過不問又乖。有僧出禮拜。師便打。僧曰。某甲始禮拜。為什麼便打。師曰。待汝開口堪作什麼。師令
侍者喚義存(即雪峯也)存上來。師曰。我自喚義存。汝又來作什麼。存無對。師見僧來乃閉門。其僧敲門。師曰。阿誰。曰師子兒。師乃開門。僧
禮拜。師便騎項曰。遮畜生什麼處去來。雪峯問。古人斬猫兒意如何。師乃打趁。却喚師。會麼。峯曰。不會。師曰。我恁麼老婆也不會。
僧問。凡聖相去多少。師便喝。師因疾有僧問。還有不病者無。師曰有。曰如何是不病者。師曰。阿邪阿邪。師復告諸徒曰。捫空追響。勞
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言訖安坐而化。即唐咸通六年乙酉十二月三日也。壽八十六。臘六十五。勅諡見性大師。
[0318a28]洪州泐潭寶峯和尚。有僧新到。師謂曰。其中事即易道。不落其中事始終難道。僧曰。某甲在途時便知有此一問。師曰。更與二十年行
脚也不較多。曰莫不契和尚意麼。師曰。苦瓜那堪待客。師問僧。古人有一路接後進初心。汝還知否。曰請師指出古人一路。師曰。恁麼
即闍梨知了也。曰頭上更安頭。師曰。寶峯不合問仁者。曰問又何妨。師曰。遮裏不曾有人亂說道理出去。
前吉州性空禪師法嗣
[0318b10]歙州茂源和尚。平田來參。師欲起身。平田乃把住曰。開口即失閉口即喪。去却恁麼時請師道。師以手掩耳而已。平田放手曰。一步易
兩步難。師曰。有什麼死急。平田曰。若非此箇師不免諸方點檢。
[0318b15]棗山光仁禪師上堂次大眾集。師從方丈出未至禪床。謂眾曰。不負平生行脚眼目。致箇問訊將來還有麼。方乃升堂坐時。有僧出禮
拜。師曰。不負我且從大眾何也。便歸方丈。翌日有別僧請辨前語意旨如何。師曰。齋時有飯與汝喫。夜後有床與汝眠。一向煎迫我作
什麼。僧禮拜。師曰。苦苦。僧曰。請師直指。師乃垂足曰。舒縮一任老僧。
前京兆翠微無學禪師法嗣
[0318b24]鄂州清平山令遵禪師東平人也。姓王氏。少依本州北菩提寺。唐咸通六年落髮。後詣滑州開元寺受具攻律學。一旦謂同流曰。夫沙
門應決徹死生玄通佛理。若乃孜孜卷軸役役拘文。悉數海沙徒勞片心。遂罷所業遠參禪會。至江陵白馬寺。堂中遇一老宿名曰慧
勤。師親近詢請勤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於提誘。汝可往謁翠微。彼即吾同參也。師禮辭而去。造于翠微之堂。問如何是西來的
的意。翠微曰。待無人即向汝說。師良久曰。無人也請師說。翠微下禪床引師入竹園。師又曰。無人也請和尚說。翠微指竹曰。遮竿得恁
麼長。那竿得恁麼短。師雖領其微言猶未徹其玄旨。文德元年抵上蔡。會州將重法創大通禪苑。請闡宗要。師自舉初見翠微語句。謂
眾曰。先師入泥入水為我。自是我不識好惡。師自此化導將十稔。至光化中領徒百餘遊鄂州。從節度使杜洪請居清平山安樂院。上
堂曰。諸上坐。夫出家人須會佛意始得。若會佛意不在僧俗男女貴賤。但隨家豐儉安樂便得。諸上坐。盡是久處叢林遍參尊宿。且作
麼生會佛意。試出來大家商量。莫空氣高。至後一事無成一生空度。若未會佛意。直饒頭上出水足下出火燒身鍊臂。聰慧多辯聚徒
一千二千。說法如雲如雨。講得天華亂墜。只成箇邪說爭競是非。去佛法大遠在。諸人幸值色身安健不值諸難。何妨近前。著些工夫
體取佛意好。時有僧問。如何是大乘。師曰。麻索曰如何是小乘。師曰。錢貫。問如何是清平家風。師曰。一斗麫作三箇蒸餅。問如何是
禪。師曰。胡孫上樹尾連顛。問如何是有漏。師曰。笊籬。曰如何是無漏。師曰。木杓。問覿面相呈時如何。師曰。分付與典坐。自餘逗機方
便靡徇時情。逆順卷舒語超格量。天祐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午時歸寂。壽七十有五。周顯德六年勅諡法喜禪師。塔曰善應。
[0319a02]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本州懷寧人也。姓劉氏。幼歲依洛下保唐滿禪師出家。初習安般觀。次閱華嚴教發明性海。復謁翠微山法席頓悟宗旨
(語見翠微章)由是放任周遊歸旋故土。隱投子山結茆而居。一日趙州諗和尚至桐城縣。師亦出山途中相遇未相識。趙州潛問俗
士知是投子。乃逆而問曰。莫是投子山主麼。師曰。茶鹽錢乞一箇。趙州即先到庵中坐。師後携一缾油歸庵。趙州曰。久嚮投子。到來只
見箇賣油翁。師曰。汝只見賣油翁且不識投子。曰如何是投子。師曰。油油。趙州問。死中得活時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趙州曰。我早侯白伊更侯黑
(同諗二師互相問醻廣如本集。其辭句簡健意趣玄險。諸方謂趙州投子得逸群之用)自爾師道聞天下。雲水之侶競奔湊焉。師謂眾曰。汝諸人來遮裏。擬覓新
鮮語句。攢華四六。口裏貴有可道。我老人氣力稍劣脣舌遲鈍。汝若問我。我便隨汝答。對也無玄妙可及於汝。亦不教汝垛根。終不說
向上向下。有佛有法有凡有聖亦不存。坐繫縛汝諸人。變現千般。總是汝生解自擔帶將來自作自受。遮裏無可與汝。不敢誑嚇汝。無
表無裏可得說似。汝諸人還知麼。時有僧問。表裏不收時如何。師曰。汝擬向遮裏垛根。僧問。大藏教中還有奇特事也無。師曰。演出大
藏教。問如何是眼未開時事。師曰目淨脩廣如青蓮。問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問枯
木中還有龍吟也無。師曰。我道髑髏裏有師子吼。問一法普潤一切群生。如何是一法。師曰。雨下也。問一塵含法界時如何。師曰。早是
數塵也。問金鎖未開時如何。師曰。開也。問學人欲修行時如何。師曰。虛空不曾爛壞。雪峯侍立。師指庵前一塊石曰。三世諸佛總在裏
許。雪峯曰。須知有不在裏許者。師乃歸庵中坐。一日雪峯隨師訪龍眠庵主。雪峯問。龍眠路向什麼處去。師以拄杖指前面。雪峯曰。東
邊去西邊去。師曰。漆桶。雪峯異日又問。一槌便成時如何。師曰。不是性[保/心](蘇到切)漢。雪峯曰。不假一槌時如何。師曰。漆桶。師一日庵中
坐。雪峯問。和尚此間還有人參否。師於床下拈钁頭拋向面前。雪峯曰。恁麼即當處掘去也。師曰。漆桶不快。雪峯辭去。師出門送驀召
曰。道者。雪峯迴首應諾。師曰。途中善為僧。問故歲已去新歲到來。還有不涉此二途者無。師曰有。僧曰。如何是不涉者。師曰。元
正啟祚萬物惟新。問依俙似半月仿象。若三星乾坤收不得。師向何處明。師曰。道什麼。僧曰。想師。只有湛水之波。且無滔天之浪。師
曰。閑言語。問類中來時如何。師曰。人類中來馬類中來。問佛佛授手祖祖相傳。傳箇什麼法。師曰。老僧不解謾語。問如何是出門不見
佛。師曰。無所覩。曰如何是入室別爺孃。師曰無所生。問如何是火焰裏藏身。師曰。有什麼掩處。曰如何是炭堆裏藏身。師曰。我道汝黑
似漆問的的不明時如何。師曰。明也。問如何是末後一句。師曰。最初明不得。問從苗辨地因語識人。未審將何辨識。師曰。引不著。
問院裏三百人。還有不在數者無。師曰。一百年前五十年後看取。師問僧。久嚮疎山薑頭莫便是否。無對(法眼代云。嚮重和尚日久)僧問。抱璞投師請
師雕琢。師曰。不為棟梁材。曰恁麼即卞和無出身處也。師曰。擔帶即伶俜辛苦。曰。不擔帶時如何。師曰。不教汝抱璞投師更請雕琢。問
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師放下手中杖子。問佛法二字如何辨得清濁。師曰。佛法清濁。曰學人不會。師
曰。汝適來問什麼。問一等是水為什海鹹河淡。師曰。天上星地下木(法眼別云。大似相違)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彌勒覓箇受記處不得。問和尚
住此來有何境界。師曰。丱角女子白頭絲。問如何是無情說法。師曰惡。問如何是毘盧。師曰。已有名字。曰如何是毘盧師。師曰。未有
毘盧時會取。問歷落一句請師道。師曰好。問四山相逼時如何。師曰。五蘊皆空。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師曰。真箇謾語。問凡聖相去幾何。
師下禪床立。問學人一問即和尚答。忽若千問萬問時如何。師曰。如雞抱卵。問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如何是我。師曰推倒遮老胡有什
麼過。問如何是和尚師。師曰。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形。問塑像未成未審身在什麼處。師曰。莫亂造作。僧曰。爭奈現不現何。師
曰。隱在什麼處。問無目底人如何進步。師曰。遍十方。僧曰。無目為什麼遍十方。師曰。著得目也無。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諱。問月未
圓時如何。師曰。吞却兩三箇。僧曰。圓後如何。師曰。吐却七八箇。問日月未明。佛與眾生在什麼處。師曰。見老僧瞋便道瞋。見老僧喜
便道喜。師問僧。什麼處來。曰東西山禮祖師來。師曰。祖師不在東西山。僧無語(法眼代云。和尚識祖師)問如何是玄中的。師曰。不到汝口裏道。問牛
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與人為師。又問。見後如何。師曰。不與人為師。問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緣。如何是一大事因緣。師曰。尹
司空為老僧開堂。問如何是佛。師曰。幻不可求問千里尋師乞師一接。師曰。今日老僧腰痛。菜頭入方丈請益。師曰。且去待無人時
來為闍梨說。菜頭明日伺得無人又來請和尚說。師曰。近前來。菜頭近前。師曰。輒不得舉似於人。問併却咽喉脣吻請師道。師曰。汝
只要我道不得。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遍天遍地。曰來後如何。師曰。蓋覆不得。問和尚未見先師時如何。師曰。通身不奈何。曰見先
師後如何。師曰。通身撲不碎。曰還從師得也無。師曰。終不相孤負。曰恁麼即從師得也。師曰。自著眼趁取。曰恁麼即孤負先師也。師曰。
非但孤負先師。亦乃孤負老僧。問七佛是文殊弟子。文殊還有師也無。師曰。適來恁麼道也。大似屈己推人。問金雞未鳴時如何。師曰。
無遮箇音響。曰鳴後如何。師曰。各自知時。問師子是獸中之王。為什麼被六塵吞。師曰。不作大無人我。師居投子山三十餘載。往來激
發請益者。常盈于室師縱之。以無畏辯隨問遽答。啐啄同時微言頗多。今略錄少分而已。唐中和年巢寇暴起天下喪亂。有狂徒持刃
上山。問師曰此何為。師乃隨宜說法。魁渠聞而拜伏。脫身服施之而去。師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示有微疾。大眾請醫。師謂眾曰。
四大動作聚散常程。汝等勿慮。吾自保矣。言訖跏趺坐亡。壽九十有六。詔諡慈濟大師。塔曰真寂。
[0320b06]湖州道場山如訥禪師。僧問。如何是教意。師曰。汝自看。僧禮拜。師曰。明月鋪霄漢山川勢自分。問如何得聞性不隨緣去。師曰。汝聽
看。僧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