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plement to Record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Lamp 續傳燈錄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續傳燈錄卷第六大鑑下第十一世
大陽玄禪師法嗣
[0499c23] 舒州投子山義青禪師青社。李氏子。七齡頴 異。往妙相寺出家。試經得度。習百法論。未幾 歎曰。三祇途遠自困何益。乃入洛聽華嚴義
若貫珠。嘗讀諸林菩薩偈。至即心自性。猛省 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即棄遊宗席。時圓 鑑禪師居會聖巖。一夕夢畜青色鷹為吉徵。
屆旦師來。鑑禮延之。令看外道問佛不問有 言不問無言因緣。經三載。一日問曰。汝記得 話頭麼試舉看。師擬對。鑑掩其口。師了然開
悟遂禮拜。鑑曰。汝妙悟玄機邪。師曰。設有也 須吐却。時資侍者在傍曰。青華嚴今日如病 得汗。師回顧曰。合取狗口。若更忉忉我即便
嘔。自此復經三年。鑑時出洞下宗旨示之。悉 皆妙契。付以大陽頂相皮履直裰囑曰。代我 續其宗風。無久滯此善宜護持。遂書偈送曰。
須彌立太虛。日月輔而轉。群峯漸倚他。白雲 方改變。少林風起叢。曹溪洞簾捲。金鳳宿龍 巢。宸苔豈車碾。令依圓通秀禪師。師至彼無
所參問唯嗜睡而已。執事白通曰。堂中有僧 日睡當行規法。通曰。是誰。曰青上座。通曰。 未可。待與按過。通即曳杖入堂。見師正睡。乃
擊床呵曰。我這裏無閑飯與上座喫了打眠。 師曰。和尚教某何為。通曰。何不參禪去。師 曰。美食不中飽人喫。通曰。爭奈大有人不肯
上座。師曰。待肯堪作甚麼。通曰。上座曾見甚 麼人來。師曰。浮山。通曰。怪得恁麼頑賴。遂 握手相笑歸方丈。由是道聲籍甚。初住白雲。
次遷投子。上堂召大眾曰。若論此事如鸞鳳 沖霄不留其迹。羚羊挂角那覓乎蹤。金龍不 守於寒潭。玉兔豈棲於蟾影。其或主賓若立。
須威音世外搖頭問答言陳仍玄路旁提為 唱。若能如是猶在半途。若更凝眸不勞相見。 上堂。宗乘若舉凡聖絕蹤。樓閣門開別戶相
見。設使卷簾悟去豈免旁觀。春遇桃花重增 眼病。所以古人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諸仁 者。既是不傳。為甚麼鐵牛走過新羅國裏。遂
喝曰。達者須知暗裏驚。僧問。師唱誰家曲宗 風嗣阿誰。師曰。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山。曰 如何是相傳底事。師曰。全因淮地月。得照郢
陽春。曰恁麼則入水見長人也。師曰。秖知荊 玉異。那辨楚王心。僧禮拜。師以拂子擊之。復 曰。更有問話者麼。如無彼此著便。問和尚
適來拈香祝延聖壽。且道當今年多少。師曰。 月籠丹桂遠。星拱北辰高。曰南山直聳齊天 壽。東海洪波比福源。師曰。雙鳳朝金闕。青松
古韻高。曰聖壽已蒙師指示。治化乾坤事若 何。師曰。不如緘口退。却是報皇恩。師示寂書 偈曰。兩處住持。無可助道。珍重諸人。不須尋
討。投筆奄息。闍維多靈異茲不盡具獲設利 五色。同靈骨塔于寺北三峯菴。
[0500b15] 郢州興陽清剖禪師。在大陽作園頭。種瓜次。 陽問。甜瓜何時得熟。師曰。即今熟爛了也。曰 揀甜底摘來。師曰。與甚麼人喫。曰不入園者。
師曰。未審不入園者還喫也無。曰汝還識伊 麼。師曰。雖然不識不得不與。陽笑而去。住後 上堂。西來大道理絕百非。句裏投機全乖妙
旨。不已而已有屈祖宗。豈況忉忉有何所益。 雖然如是事無一向。且於唱教門中。通一線 道大家商量。僧問。娑竭出海乾坤震。覿面相
呈事若何。師曰。金翅鳥王當宇宙。箇中誰 是出頭人。曰忽遇出頭時又作麼生。師曰。似 鶻提鳩君不信。髑髏前驗始知真。曰恁麼則
叉手當胸退身三步也。師曰。須彌座下烏龜 子。莫待重遭點額回。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 去。師曰。月照千江靜。孤燈海底明。鄭金部
問。和尚甚麼時開堂。師曰。不歷僧祇數。日月 未生前。師臥疾次。大陽問。是身如泡幻泡幻 中成辦。若無箇泡幻大事無由辦。若要大事
辦識取箇泡幻作麼生。師曰。猶是這邊事。陽 曰。那邊事作麼生。師曰。匝地紅輪透。海底不 栽花。陽笑曰。乃爾惺惺邪。師喝曰。將謂我忘 却竟爾趨寂。
[0500c07] 南嶽福嚴審承禪師。侍立大陽 次。陽曰。有一人遍身紅爛。臥在荊棘林中周 匝火圍。若親近得此人大敞鄽開。若親近不
得時中以何為據。師曰。六根不具七識不全。 陽曰。爾教伊出來我要見伊。師曰。適來別無 左右秖對和尚。陽曰。官不容針。師便禮拜。師
後至華嚴隆和尚處舉前話。隆曰。冷如毛粟 細如氷雪。李相公特上山問。如何是祖師西 來意。師指庭前柏樹。公如是三問。師如是三
答。公欣然乃有頌曰。出沒雲間滿大虛。元來 真相一塵無。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柏 一株。
[0500c19] 惠州羅浮山顯如禪師益州人。初到大陽。陽 問。汝是甚處人。曰益州。陽曰。此去幾里。曰 五十里。陽曰。爾與麼來還曾踏著麼。曰不曾
踏著。陽曰。汝解騰空那。曰不解騰空。陽曰。 爭得到這裏。曰步步不迷方。通身無辨處。陽 曰。汝得超方三昧邪。曰聖心不可得。三昧豈
彰名。陽曰。如是如是。汝應信此。即本體全彰 理事不二善自護持。住後僧問。如何是羅浮 境。師曰。突兀侵天際。巍峨鎮海涯。曰如何是
境中人。師曰頂上白雲散。足下黑煙生。
[0500c29] 襄州白馬歸喜禪師。初問大陽。學人蒙昧乞 指箇入路。陽曰得。良久乃召師。師應諾。陽 曰。與爾箇入路。師於言下有省。住後僧問。如
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善犬帶牌。問如龜藏六 時如何。師曰。布袋裏弓箭。問不著佛求不著 法求當於何求。師曰。村人跪拜石師子。曰意
旨如何。師曰。社樹下設齋。上堂。急走即蹉 過。慢行趁不上。沒量大衲僧無計奈何。有多 口饒舌底出來。僧問。一句即不問如何是半
句。師曰。投身擲下。曰這箇是一句也。師曰。 半句也摸不著。問如何閴寂之門。師曰。莫鬧 莫鬧。
[0501a12] 郢州大陽慧禪師。僧問。漢君七十二陣大 覇 寰中。和尚臨筵不施寸刃承誰恩力。師曰。杲 日當軒際。森羅一樣觀。曰恁麼則金烏凝秀
色。玉兔瑞雲深。師曰。滴歷無私旨。通方一念 玄。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麁布直裰重重 補。日用鉏頭旋旋揩。曰。向上客來如何祇待。
師曰。要用便用。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日出 東方月落西戶。復示頌曰。朝朝日出東方。夜 夜月落西戶。如今大宋官家。盡是金枝玉樹。
[0501a21] 越州雲門山靈運寶印禪師。上堂。夜來雲雨 散長空。月在森羅萬象中。萬象靈光無內外。 當明一句若為通。不見。僧問大哥和尚云。月
生雲際時如何。大哥曰。三箇孩兒抱花鼓。莫 來攔我毬門路。月生雲際。是明甚麼邊事。三 箇孩兒抱花鼓。擬思即隔。莫來攔我毬門路。
須有出身處始得。若無出身處也似黑牛臥 死水。出身一句作麼生道。不勞久立。
[0501a29] 懷安軍雲頂海鵬禪師。僧問。如何是大疑底 人。師曰。畢鉢巖中面面相覷。曰如何是不疑 底人。師曰。如是我聞須彌粉碎。問祖意教意
是同是別。師曰。達磨逢梁武。摩騰遇漢明。
[0501b04] 復州乾明機聰禪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此問不虛。問如何是東禪境。師曰。定水 不曾離舊岸。紅塵爭敢入波來。
雪竇顯禪師法嗣
[0501b08] 越州天衣義懷禪師永嘉樂清陳氏子也。世 以漁為業。母夢星殞於屋乃孕。及產尤多吉 祥。兒時坐船尾。父得魚付師貫之。師不忍乃
私投江中。父怒笞之。師恬然如故。長遊京 師依景德寺為童行。天聖中試經得度。謁金 鑾善葉縣省。皆蒙印可。遂由洛抵龍門。復至
都下欲繼宗風。意有未決。忽遇言法華拊師 背曰。雲門臨濟。去及至姑蘇禮明覺於翠峯。 覺問。汝名甚麼。曰義懷。覺曰。何不名懷義。
曰當時致得。覺曰。誰為汝立名。曰受戒來十 年矣。覺曰。汝行脚費多少草鞋。曰和尚莫瞞 人好。覺曰。我也沒量罪過汝也沒量罪過爾
作麼生。師無語。覺打曰。脫空謾語漢出去。入 室次。覺曰。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 不恁麼總不得。師擬議。覺又打出。如是者數
四。尋為水頭。因汲水折擔忽悟。作投機偈曰。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仞峯頭獨足立。驪龍頷 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覺聞拊几稱善。
後七坐道場。化行海內嗣法者甚眾。住後僧 問。如何是佛。師曰。布髮掩泥橫身臥地。曰意 旨如何。師曰。任是波旬也皺眉。曰恁麼則謝
師指示。師曰。西天此土。問學人上來請師說 法。師曰。林間鳥噪水底魚行。上堂。須彌頂上 不扣金鐘。畢鉢巖中無人聚會。山僧倒騎佛
殿。諸人反著草鞋。朝遊檀特暮到羅浮。拄杖 針筒自家收取。上堂。衲僧橫說竪說。未知有 頂門上眼。時有僧問。如何是頂門上眼。師曰。
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上堂。夫為宗師 須是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遇賤即貴遇 貴即賤。驅耕夫之牛令他苗稼豐登。奪飢人
之食令他永絕飢渴。遇賤即貴握土成金。遇 貴即賤變金成土。老僧亦不驅耕夫之牛亦 不奪飢人之食。何謂耕夫之牛。我復何用。飢
人之食。我復何餮。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變 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 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
河古今人倫。雖然如是。打破大散關幾箇迷 逢達磨。上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無遺蹤 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異類
中行。不用續鳧截鶴夷嶽盈壑。放行也百醜 千拙。收來也攣攣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 王鬪富。不用都來不直半分錢。參。僧問。天不
能蓋地不能載。未審是甚麼人。師曰。掘地深 埋。曰此人還受安排也無。師曰。土上更加泥。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長江無六月。
曰見後如何。師曰。一年一度春。室中問僧。無 手人能行拳。無舌人解言語。忽然無手人打 無舌人。無舌人道箇甚麼又曰。蜀魄連宵叫。
鵽鳩終夜啼。圓通門大啟。何事隔雲泥。晚年 以疾居池陽杉山菴。門弟子智才住臨平之 佛日。迎歸侍奉。才如蘇城未還。師速其歸。及
踵門師告之曰。時至吾行矣。才曰。師有何語 示徒。乃說偈曰。紅日照扶桑。寒雲封華嶽。三 更過鐵圍。拶折驪龍角。才問。卵塔已成如何
是畢竟事。師舉拳示之。遂就寢推枕而寂。塔 全身寺東之原。崇寧中諡振宗禪師。
[0502a06] 越州稱心省倧禪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 意。師曰。行人念路。僧曰。不會。師曰。緊峭草 鞋。上堂。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拈拄杖
曰。拄杖是緣。那箇是佛種。拄杖是一乘法。那 箇是緣。這裏參見釋迦老子。了却買草鞋行 脚。不得向衲僧門下過。打折汝腰。且道衲僧
據箇甚麼。良久曰。三十年後莫孤負人。卓拄 杖下座。
[0502a14] 泉州承天傳宗禪師。僧問。大用現前不存軌 則時如何。師曰。承天今日高竪降旗。僧便喝。 師曰。臨濟兒孫。僧又喝。師便打。問如何是般
若體。師曰。雲籠碧嶠。曰如何是般若用。師 曰。月在清池。
[0502a19] 處州南明日慎禪師。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 別。師曰。水天影交碧。曰畢竟是同是別。師 曰。松竹聲相寒。
[0502a22] 舒州投子法宗禪師。時稱道者。僧問。如何是 道者家風。師曰。袈裟裏草鞋。曰意旨如何。師 曰。赤脚下桐城。
[0502a25] 天台寶相蘊觀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堂 堂八尺餘。
[0502a27] 嶽州君山顯昇禪師。上堂。大方無外含裹十 虛至理不形圓融三際。高超名相妙體全彰。 逈出古今真機獨露。握驪珠而鑑物。物物流
輝。擲寶劍以揮空。空空絕迹。把定則摩竭掩 室淨名杜詞。放行則拾得搖頭寒山拊掌。且 道是何人境界。拈拄杖卓一下曰。瞬目揚眉 處。憑君子細看。
[0502b05] 平江府水月寺惠金典座。依明覺於雪竇。聞 舉須彌山話默有契。一日欲往訊遇之殿軒。 覺問。汝名甚麼。曰惠金。覺曰。阿誰惠汝金。
曰容少間去方丈致謝。覺曰。即今聻。曰這裏 容和尚不得。
[0502b10] 修撰曾會居士。幼與明覺同舍。及冠異途。天 禧間公守池州。一日會于景德寺。公遂引中 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門語句質明覺。覺曰。
這箇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邪。學士要 徑捷理會此事。乃彈指一下曰。但恁麼薦取。 公於言下領旨。天聖初公守四明。以書幣迎
師補雪竇。既至。公曰。某近與清長老商量趙 州勘破婆子話。未審端的有勘破處也無。覺 曰。清長老道箇甚麼。公曰。又與麼去也。覺
曰。清長老且放過一著。學士還知天下衲僧 出這婆子圈 [袖-由+貴] 不得麼。公曰。這裏別有箇道 處。趙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覺曰。勘破
了也。公大笑。
[0502b23] 湖州報本有蘭禪師。僧問。道無橫徑立者皆 危。如何是道。師曰。日耀祥光澹。僧云。意旨 如何。師曰。風搖瑞色濃。僧禮拜。師曰。猶欠
一著。問撥塵見佛即不問。寶劍揮空事若何。 師曰。脚下看。僧云。脚下且置。向上事又且如 何。師曰。天晴日出雨下雲興。問法本無說當
說何明。師曰。水中鹽味色裏膠青。僧云。便恁 麼時如何。師曰。三十年後。師乃曰。衣中至寶 何假披沙。各自持來復將何用。交光牙入不
隱不彰。達磨九年不敢動著。恐屈兒孫。報 本不惜眉毛普示大眾拈起拄杖。大眾擬議 一時打散。又上堂曰。大無方小無所。半合半
開未可相許。嶺梅初折眾花榮。微雨微晴春 力普。春力普到頭。莫問曹溪祖。又曰。法無有 爾理見非常。至道無方剎塵應物。直得風行
草偃響順聲和。無纖芥可齊。見卓牌鬧市。要 得不傷和氣。閑與露柱商量。苟能自契點頭。 莫謂山僧多口。
[0502c12] 真州長蘆祖印智福禪師江州人。夏文莊之 系族也。出家圓具。遂參雪竇頓明祖意。道行 才智灑然超邁。出世長蘆。僧問。如何是教
外別傳一句。師曰。問不著。僧云。為什麼問 不著。師曰。白雲千萬里。僧云。學人退身三 步。師曰。更待何時。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
師曰澁。僧云。出後如何。師曰利。問如何是第 一機。師曰。不為鼷兒而發。僧云。豈無方便。 師曰。靜處薩婆訶。師乃曰。問在答處。答在問
宗。一任諸人點頭。忽若問不在答處。答不在 問宗。又且作麼生摸索乃展手曰。無遺絲髮 一時分付。請諸人各各子細觀瞻。儻一念回
光千聖共轍。不歷僧祇豈勞修證。截生死海 踞祖佛位。便乃高超三界永出四流。萬德圓 明十方獨步。可不同酬佛恩共顯王化。
[0502c27] 筠州洞山慧圓禪師。參雪竇得旨。年甚少聲 名籍甚。後依開先暹禪師法席。會洞山闕人。 暹舉之以應筠人之請。遂出世說法。僧問。遠
離廬阜將屆新豐。不涉程途請師便道。師曰。 山僧今日倦。僧云。善知識方便在什麼處。師 曰瞎。僧便喝。師曰。猶未省在。乃曰。學非稽
古道愧當時。俛仰無門乃隨眾意。古人道。無 事上山行一轉。借問時人會也無。秖如老僧 與諸人從廬阜來。遇夜便宿逢曉便行。直至
此間。一脚在前一脚在後。如今箇箇高挂鉢 囊閣却拄杖。更有什麼事可會。然雖如是。若 不登樓望。焉知滄海深。時黃龍南禪師住黃
檗。因出邑相見於淨戒寺。南默無所言。但焚 香相對危坐而已。自申時至三鼓。師起曰。夜 深恐妨和尚偃息。即趨出。明日各還山。南偶
問永首座。在廬山識今洞山老否。永云。不識 止聞其名。久之問云。和尚此回見之如何。南 云。奇人。永退問侍者。汝隨和尚見洞山。夜語
及何事。侍者以實告。永笑云。疑殺天下人。
[0503a17] 真州六合香積孜禪師。僧問。四山相逼則不 問。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