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ourney of the Eminent Monk Faxian 高僧法顯傳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高僧法顯傳一卷東晉沙門釋法顯自記遊天竺事
[0857a06]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弘始 二年歲在己亥。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 契至天竺尋求戒律。初發跡長安。度隴至乾
歸國夏坐。夏坐訖前至褥檀國。度養樓山 至張掖鎮。張掖大亂道路不通。張掖王慇 勤遂留為作檀越。於是與智嚴慧簡僧紹寶
雲僧景等相遇。欣於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訖 復進到燉煌。有塞東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 里。共停一月餘日。法顯等五人隨使先發。復
與寶雲等別燉煌。太守李浩供給度沙河。沙 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 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
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幖幟耳。行十七 日計可千五百里。得至鄯鄯國。其地崎嶇 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氈褐為異。
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諸國 俗人及沙門盡行天竺法。但有精麁。從此西 行所經諸國類皆如是。唯國國胡語不同。然
出家人皆習天竺書天竺語。住此一月日。復 西北行十五日到烏夷國。僧亦有四千餘 人。皆小乘學。法則齊整。秦土沙門至彼都
不預其僧例也。法顯得符行當公孫經理。 住二月餘日。於是還與寶雲等共合烏夷國。 人不修禮儀遇客甚薄。智嚴慧簡慧嵬遂返
向高昌欲求行資。法顯等蒙符公孫供給。遂 得直進西南。行路中無居民。涉行艱難。所經 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闐。其
國豐樂人民殷盛。盡皆奉法。以法樂相娛。眾 僧乃數萬人。多大乘學。皆有眾食。彼國人 民星居。家家門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
丈許。作四方僧房供給客僧。及餘所須國主 安頓供給法顯等於僧伽藍。僧伽藍名瞿摩 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揵搥食。入食堂時威
儀齊肅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鉢無聲。淨人 益食不得相喚。但以手指麾。慧景道整慧達 先發向竭叉國。法顯等欲觀行像。停三月日。
其國中有四大僧伽藍不數小者。從四月一 日城裏便掃灑道路莊嚴巷陌。其城門上張 大幃幕。事事嚴飾。王及夫人婇女皆住其
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學。王所敬重。最先行 像。離城二四里作四輪像車。高三丈餘。狀 如行殿。七寶莊校。懸繒幡蓋。像立車中二菩
薩侍。作諸天侍從。皆以金銀彫瑩懸於虛空 像去門百步。王脫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花 香翼從出城。迎像頭面禮足散花燒香。像入
城時。門樓上夫人婇女遙散眾花紛紛而下。 如是莊嚴供具車車各異。一僧伽藍則一日 行像。自月一日。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訖。
行像訖王及夫人乃還宮耳。其城西七八里 有僧伽藍。名王新寺。作來八十年經三王方 成。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鏤金銀覆上眾寶
合成。塔後作佛堂莊嚴妙好。梁柱戶扇窓牖 皆以金薄。別作僧房亦嚴麗整飾。非言可盡。 嶺東六國諸王所有上價寶物多作供養。人
用者少。既過四月行像。僧韶一人隨胡道人 向罽賓。法顯等進向子合國。在道二十五日。 便到其國。國王精進有千餘僧。多大乘學。住
此十五日已。於是南行四日至葱嶺山。到 於麾國安居。安居已山行二十五日到竭叉 國。與慧景等合。值其國王作般遮越師。般遮
越師漢言五年大會也。會時請四方沙門。皆 來雲集。集已莊嚴眾僧坐處。懸繒幡蓋。作 金銀蓮華著僧座後。鋪淨坐具。王及群臣如
法供養。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時。王作 會已復勸諸群臣設供供養。或一日二日 三日五日乃至七日。供養都畢。王以所乘馬
鞍勒自副使國中貴重臣騎之。并諸白 [疊*毛] 種 種珍寶沙門所須之物。共諸群臣發願布施 眾僧。布施僧已還從僧贖其地。山寒不生
餘穀。唯熟麥耳。眾僧受歲已其晨輒霜。故其 王每請眾僧令麥熟。然後受歲。其國中有佛 唾壺。以石作之。色似佛鉢。又有佛一齒。
其國中人為佛齒起塔。有千餘僧徒。盡小 乘學。自山以東俗人被服類粗與秦土同。亦 以氈褐為異。沙門法用轉勝不可具記。其國
當葱嶺之中。自葱嶺已前草木果實皆異。唯 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與漢地同耳。從此西 行向北天竺國。在道一月得度葱嶺。葱嶺
山冬夏有雪。又有毒龍。若失其意則吐毒 風。雨雪飛沙礫石。遇此難者萬無一全。彼 土人即名為雪山也。度嶺已到北天竺。始
入其境。有一小國名陀歷。亦有眾僧皆小乘 學。其國昔有羅漢。以神足力將一巧匠。上兜 率天觀彌勒菩薩長短色貌。還下刻木作像。
前後三上觀。然後乃成像。長八丈足趺八尺。 齋日常有光明。諸國王競興供養。今故現在 於此。順嶺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艱岨崖岸嶮
絕。其山唯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欲進則 投。足無所下。有水名新頭河。昔人有鑿石通 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躡懸絙過河。
河兩岸相去減八十步。九譯所記。漢之張驀 甘英皆不至此。
[0858a11] 眾僧問法顯。佛法東過其始可知耶。顯云。訪 問彼土人。皆云。古老相傳。自立彌勒菩薩像。 後便有天竺沙門。齎經律過此河者。像立在
佛泥洹後三百許年。計於周氏平王時。由茲 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彌勒大士繼 軌釋迦。孰能令三寶宣通邊人識法。固知冥
運之開本非人事。則漢明帝之夢有由而然 矣。度河便到烏長國。其烏長國是正北天 竺也。盡作中天竺語。中天竺所謂中國。俗
人衣服飲食亦與中國同。佛法甚盛。名眾僧 止住處為僧伽藍。凡有五百僧伽藍。皆小 乘學。若有客比丘到悉供養三日。三日過已
乃令自求所安。常傳言。佛至北天竺。即到此 國也。佛遺足跡於此。或長或短在人心念。 至今猶爾。及曬衣石度惡龍處悉亦現在。石
高丈四尺。闊二丈許。一邊平。慧景慧達 道整三人先發向佛影那竭國。法顯等住此 國夏坐。坐訖南下到宿呵多國。其國佛法亦
盛。昔天帝釋試菩薩化作鷹鴿割肉貿鴿處。 佛既成道與諸弟子遊行。語云。此本是吾 割肉貿鴿處。國人由是得知。於此處起塔金
銀挍飾。從此東下五日行到揵陀衛國。是 阿育王子法益所治處。佛為菩薩時。亦於此 國以眼施人。其處亦起大塔金銀挍飾。此國
人多小乘學。自此東行七日。有國名竺剎尸 羅。竺剎尸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 處以頭施人。故因以為名。復東行二日至投
身餧餓虎處。此二處亦起大塔。皆眾寶挍飾。 諸國王臣民競興供養。散華然燈相繼不絕。 通上二塔彼方人亦名為四大塔也。從揵陀
衛國南行四日到弗樓沙國。佛昔將諸弟子 遊行此國。語阿難云。吾般泥洹後當有國王 名罽膩伽。於此處起塔。後罽膩伽王出世。
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牧牛 小兒。當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言。作 佛塔。王言大善。於是王即於小兒塔上起塔。
高四十餘丈眾寶挍飾。凡所經見塔廟壯麗 威嚴都無此比。傳云。閻浮提塔唯此塔為 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
尺許。佛鉢即在此國。昔月氏王大興兵眾。來 伐此國欲取佛鉢。既伏此國已。月氏王等篤 信佛法。欲持鉢去。故大興供養。供養三寶
畢。乃挍飾大象置鉢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 前。更作四輪車載鉢。八象共牽復不能進。王 知與鉢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及
僧伽藍。并留鎮守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 僧。日將欲中眾僧則出鉢與。白衣等種種供 養。然後中食。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斗
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甚光 澤。貧人以少華投中便滿。有大富者欲以多 華供養。正復百千萬斛終不能滿。寶雲僧景
止供養佛鉢便還。慧景慧達道整先向那竭 國。供養佛影佛齒及頂骨。慧景病道整住看。 慧達一人還於弗樓沙國相見。而慧達寶雲
僧景遂還秦土。慧景在佛鉢寺無常。由是 法顯獨進向佛頂骨所。西行十六由延至那 竭國界醯羅城。城中有佛頂骨精舍。盡以金
薄七寶挍飾。國王敬重頂骨。慮人抄奪。乃取 國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印封守護。清晨八 人俱到各視其印。然後開戶。開戶已以香汁
洗手。出佛頂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七寶圓 碪。碪下瑠璃鍾覆上皆珠璣挍飾。骨黃白 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後精舍人則 登高樓擊大鼓吹 蠡
敲銅鉢。王聞已則詣精 舍。以華香供養。供養已次第頂戴而去。從東 門入西門出。王朝朝如是供養禮拜。然後聽 國政。居士長者亦先供養乃修家事。日日如
是初無懈倦。供養都訖乃還頂骨於精舍中。 有七寶解脫塔。或開或閉。高五尺許。以盛 之。精舍門前朝朝恒有賣華香人。凡欲供養
者種種買焉。諸國王亦恒遣使供養。精舍 處方三十步雖復天震地裂此處不動。從此 北行一由延到那竭國城。是菩薩本以銀錢
貿五莖華供養定光佛處。城中亦有佛齒塔。 供養如頂骨法。城東北一由延。到一谷口有 佛錫杖。亦起精舍供養。杖以牛頭旃檀作。
長丈六七許。以木筒盛之。正復百千人舉不 能移。入谷口西行有佛僧伽梨。亦起精舍 供養。彼國土俗亢旱。時國人相率出衣禮
拜供養。天即大雨。那竭城南半由延有石室 博山。西南向佛留影。此中去十餘步觀之如 佛真形。金色相好光明炳著。轉近轉微髣髴
如有。諸方國王遣工畫師摹寫莫能及。彼 國人傳云。千佛盡當於此留影。影西四百 步許。佛在時剃髮剪爪。佛自與諸弟子共造
塔。高七八丈以為將來塔法。今猶在。邊有寺。 寺中有七百餘僧。此處有諸羅漢辟支佛塔 乃千數。住此冬三月。法顯等三人南度小雪
山。雪山冬夏積雪。山北陰中遇寒風暴起人 皆噤戰。慧景一人不堪復進。口出白沫語法 顯云。我亦不復活。便可時去勿得俱死。於是
遂終。法顯撫之悲號。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 自力前得過嶺南到羅夷國。近有三千僧兼 大小乘學。住此夏坐。坐訖南下。行十日到
跋那國。亦有三千許僧。皆小乘學。從此東行 三日復渡新頭河。兩岸皆平地。過河有國名 毘荼。佛法興盛兼大小乘學。見秦道人往乃
大憐愍。作是言。如何邊地人能知出家為道 遠求佛法。悉供給所須。待之如法。從此東南 行減八十由延。經歷諸寺甚多僧眾萬數。過
是諸處已到一國。國名摩頭羅。又經蒱那河。 河邊左右有二十僧伽藍。可有三千僧。佛法 轉盛。凡沙河已西天竺諸國。國王皆篤信佛
法供養眾僧。時則脫天冠。共諸宗親群臣手 自行食。行食已鋪氈於地。對上座前坐於眾 僧前。不敢坐床。佛在世時。諸王供養法式相
傳至今。從是以南名為中國。中國寒暑調和 無霜雪。人民殷樂無戶籍官法。唯耕王地者 乃輸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
斬。有罪者但罰其錢。隨事輕重。雖復謀為 惡逆。不過截右手而已。王之侍衛左右皆有 供祿。舉國人民悉不殺生。不飲酒不食葱蒜。
唯除旃荼羅。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 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 相搪揬。國中不養猪雞不賣生口。市無屠 店及沽酒者。貨易則用貝齒。唯旃荼羅
漁獵師賣肉耳。自佛般泥洹後。諸國王長者 居士為眾僧起精舍。供給田宅園圃民戶牛 犢鐵 券 書錄。後王王相傳無敢廢者。至今不
絕。眾僧住止房舍。床蓐飲食衣服都無闕 乏。處處皆爾。眾僧常以作功德為業。及誦經 坐禪。客僧往到舊僧迎逆。代擔衣鉢給洗足
水。塗足油與非時漿。須臾息已復問其臘數。 次第得房舍臥具。種種如法。眾僧住處作舍 利弗塔目連阿難塔并阿毘曇律經塔。安居
後一月諸希福之家勸化供養。僧行非時 漿。眾僧大會說法。說法已供養舍利弗塔。種 種華香通夜然燈。使伎樂人作舍利弗大 婆羅門時詣佛求出家。大目連大迦葉亦如
是。諸比丘尼多供養阿難塔。以阿難請世尊 聽女人出家故。諸沙彌多供養羅云。阿毘曇 師者供養阿毘曇。律師者供養律。年年一供
養。各自有日。摩訶衍人則供養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觀世音等。眾僧受歲竟。長者居士 婆羅門等。各將種種衣物沙門所須以用
布施眾僧。僧受亦自各各布施。佛泥洹已來。 聖眾所行。威儀法則。相承不紀。自度新頭 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萬里。海平坦無
大山川。正有河水耳。從此東南行十八由 延。有國名僧迦施。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 說法來下處。佛上忉利天。以神通力都不使
諸弟子知來。滿七日乃放神足。阿那律以 天眼遙見世尊。即語尊者大目連。汝可往問 訊世尊。目連即往頭面禮足共相問訊。問訊
已佛語目連。吾却後七日當下閻浮提。目連 既還。于時八國大王及諸臣民不見佛久。咸 皆渴仰。雲集此國以待世尊。時優鉢羅比丘
尼。即自心念。今日國王臣民皆當迎佛。我 是女人。何由得先見佛。即以神足化作轉輪 聖王。最前禮佛。佛從忉利天上來向下。下時
化作三道寶階。佛在中道七寶階上行。梵天 王亦化作白銀階。在右邊執白拂而侍。天帝 釋化作紫金階。在左邊執七寶蓋而侍。諸天
無數從佛來下。佛既下三階俱沒于地。餘 有七級而現。後阿育王欲知其根際。遣人 掘看。下至黃泉根猶不盡。王益敬信。即於
階上起精舍。當中階作丈六立像。精舍後 立石柱。高二十肘。上作師子。柱內四邊有 佛像。內外映徹淨若琉璃。有外道論師與沙
門諍此住處。時沙門理屈。於是共立誓言。此 處若是沙門住處者。今當有靈驗。作是言已。 柱頭師子乃大鳴吼見驗。於是外道慴怖
心伏而退。佛以受天食三月故。身作天香 不同世人。即便浴身後人於此處起浴室。浴 室猶在優鉢羅比丘尼初禮佛處今亦起塔。
佛在世時有剪髮爪作塔。及過去三佛并釋 迦文佛坐處經行處。及作諸佛形像處。盡 有塔。今悉在。天帝釋梵天王從佛下處亦起
塔。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食。雜大小 乘學。住處有一白耳龍。與此眾僧作檀越。 令國內豐熟雨澤以時無諸災害。使眾僧得
安。眾僧感其惠。故為作龍舍敷置坐處。又為 龍設福食供養。眾僧日日眾中別差三人到 龍舍中食。每至夏坐訖龍輒化形作一小蛇。
兩耳邊白。眾僧識之。銅盂盛酪以龍置中。 從上座至下座行之。伏若問訊。遍便化去。 每年一出。其國豐饒人民熾盛。最樂無比。
諸國人來無不經理供給所須。寺西北五十 由延有一寺。名大墳。大墳者惡鬼名也。佛 本化是惡鬼。後人於此處起精舍。布施阿
羅漢以水灌手。水瀝滴地。其處故在。正復掃 除常現不滅。此處別有佛塔。善鬼神常掃灑。 初不須人功。有邪見國王言。汝能如是者。
我當多將兵眾住此益積糞穢。汝復能除不。 鬼神即起大風吹之令淨此處。有百枚小塔。 人終日數之不能得知。若至意欲知者。便一
塔邊置一人已復計數。人人或多或少其不 可得知。有一僧伽藍可六七百僧。此中有辟 支佛食處泥地。大如車輪。餘處生草此處獨
不生。及曬衣地處亦不生草。衣條著地跡今 故現在。法顯在龍精舍夏坐。坐訖東南行七 由延到罽饒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藍。盡
小乘學。去城西六七里。恒水北岸佛為諸弟 子說法處。傳云。說無常苦空說身如泡沫 等。此處起塔猶在。度恒水南行三由延到一
村。名呵梨。佛於此中說法經行坐處盡起 塔。從此東南行十由延。到沙祇大國出沙祇 城。南門道東佛本在此嚼楊枝已刺土中。
即生長七尺。不增不減。諸外道婆羅門嫉妬 或斫或拔遠棄之。其處續生如故。此中亦有 四佛經行坐處。起塔故在。從此南行八由延。
到拘薩羅國舍衛城。城內人民希曠都有二 百餘家。即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大愛道故精 舍處。須達長者井壁及鴦掘魔得道般泥洹
燒身處。後人起塔皆在此城中。諸外道婆羅 門生嫉妬心欲毀壞之。天即雷電霹靂終不 能得壞。出城南門千二百步道西。長者須達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