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cord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Luoyang 洛陽伽藍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洛陽城東伽藍記卷第二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1004c15] 明懸尼寺。彭城武宣王勰所立也。在建春 門外石樓南。穀水周圍遶。城至建春門外。東 入陽渠石橋。橋有四柱。在道南。銘云。漢陽
嘉四年將作大匠馬憲造。逮我孝昌三年。大 雨頹橋。柱始埋沒。道北二柱至今猶存。衒 之按。劉澄之山川。古今記戴延之。西征記
並云。晉太康元年造。此則失之遠矣。按澄之 等。並生在江表。未游中土。假因征役暫來 經過。至於舊事。多非親覽。聞諸道路便為穿
鑿。誤我後學日月已甚。有三層塔一所。未加 莊嚴。寺東有中朝時常滿倉。高祖令為租場。 天下貢賦所聚蓄也。
[1005a05] 龍華寺。宿衛羽林虎賁等所立也。在建春 門外陽渠南。寺南有租場。陽渠北有建陽里。 里有土臺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趙逸云。此臺
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層樓。懸鼓擊之。以罷 市。有鍾一口。撞之聞五十里。太后以鍾聲 遠聞。遂移在宮內。置凝閒堂前講內典沙
門。打為時節。初蕭衍子豫章王綜來降。聞 此鍾聲。以為奇異。遂造聽歌三首。行傳 於世。綜字世讚。偽齊昏主寶卷遺腹子也。寶
卷臨政婬亂。吳人苦之。雍州刺史蕭衍立南 康王寶融為主。舉兵向秣陵。事既克捷。遂殺 寶融。而自立寶卷。有美人吳景暉。時孕綜
經月。衍因幸景暉。及綜生認為己子。小名 緣覺。封豫章王。綜形貌舉止甚似昏主。其母 告之。令自方便。綜遂歸我聖闕。更改名曰讚。
字世務。始為寶卷。追服三年喪。明帝拜綜太 尉公封丹陽王。永安年中。尚莊帝姊。壽陽 公主字莒犁。公主容色美麗。綜甚敬之。與公
主語。常自稱下官授徐州刺史加開府。及 京師傾覆。綜弃州北走。時爾朱世隆專權。遣 取公主至洛陽。世隆逼之。公主罵曰。胡狗敢
辱天王女乎。世隆怒之。遂縊殺之。
[1005a27] 瓔珞寺。在建春門外御道北所謂建陽里也。 即中朝時。白社池董威輩所居處。里內有 瓔珞慈善暉和通覺暉玄宗聖魏昌熙平崇
真因果等十寺。里內士庶二千餘戶。信崇三 寶。眾僧剎養。百姓所供也。
[1005b03] 宗聖寺。有像一軀。舉高三丈八尺。端嚴殊 特。相好畢備。士庶瞻仰。目不暫瞬。此像一 出市井。皆空炎先。騰輝赫赫。獨絕世表。
妙伎雜樂。亞於劉騰。城東士女。多來此寺觀 看也。
[1005b08] 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還活。經閻羅王 檢閱。以錯名放免。惠凝具說過去之時。有五 比丘同閱。一比丘云。是寶明寺智聖。坐禪苦
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是般若寺道品。以 誦四涅槃亦升天堂。有一比丘云是融覺 寺曇謨最。講涅槃華嚴領眾千人。閻羅王云。
講經者心懷彼我以驕凌物。比丘中第一麁 行。今唯試坐禪誦經。不問講經。其曇謨最 曰。貧道立身以來唯好講經實不闇誦。閻
羅王勅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曇謨最向 西北門。屋舍皆黑。似非好處。有一比邱 云。是禪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輩檀越。造
一切經人中象十軀。閻羅王曰。沙門之體。 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不作 有為。雖造作經象正。欲得他人財物。既得
他物貪心即起。既懷貪心便是三毒。不除具 足煩惱。亦付司。仍與曇謨最同入黑門。有一 比邱云。是靈覺寺寶明。自云。出家之前嘗
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成即棄官入道。雖不 禪誦禮拜不缺。閻羅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 理枉法。劫奪民財。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
勞說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黑門。太后聞之。遣 黃門侍郎徐紇。依惠凝所說。即訪寶明寺。城 東有寶明寺。城內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覺
寺。禪林靈覺等三寺。問智聖。道品。曇謨最。道 弘。寶明等。皆實有之。議曰。人死有罪福。即 請坐禪僧一百人。常在殿內供養之。詔不聽。
持經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財物造經象者 任意。凝亦入白鹿山。居隱修道。自此以後。 京邑比丘。悉皆禪誦。不復以講經。為意出
建春南門外一里餘。至東石橋。南北而行。 晉太康元年。造橋南有魏朝時馬市刑嵆康 之所也。橋北大道西有建陽里。大道東有綏
民里。里內有河間劉宣明宅。神龜年中。以 直諫忤旨。斬於都市訖目不瞑。尸行百步。 時人談以枉死。宣明少有名譽。精通經史。危 行及於誅死。
[1005c16] 魏昌尼寺。閹官瀛州刺史李次壽所立也。在 里東南角即中朝牛馬市處也。刑嵆康之所。 東臨石橋。此橋南北行。晉太康元年中朝
時市南橋也。澄之等蓋見北橋銘。因而以 橋為太康初造也。
[1005c21] 石橋南道有景興尼寺。亦閹官等所共立也。 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四面垂金鈴七 寶珠。飛天伎樂。望之雲表。作工甚精。難可揚
推。像出之日。常詔羽林一百人舉此像。絲竹 雜伎皆由旨給。
[1006a02] 建陽里東有綏民里。里內有洛陽縣臨渠水 縣。門外有洛陽令楊機清德碑。綏民里東崇 義里。里內有京兆人杜子休宅。地形顯敞。門
臨御道。時有隱士。趙逸云。是晉武時人。晉 朝舊事。多所記錄。正光初來至京師。見子休 宅。歎息曰。此宅中朝時太康寺也。時人未信。
遂問寺之由緒。逸云。龍驤將軍王 濬 。平吳之 後始立此寺。本有三層浮圖。用塼為之。指 子休園中曰。此是故處。子休掘而驗之。果得
塼數十萬。兼有石銘云。晉太康六年歲次乙 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儀同三司襄陽侯 王 濬 敬造。時園中果菜豐蔚林木扶疎。乃服
逸言。號為聖人。子休遂捨宅為靈應寺。所 得之磚。還為三層浮圖。好事者尋逐之。 問。晉朝京師。何如今日。逸曰。晉時民少於
今日。王侯第宅與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 已來二百餘年。建國稱王者十有六君。皆遊 其都邑。目見其事。國滅之後。觀其史書。皆非
實錄。莫不推過。於人引善自向符生。雖好勇 嗜酒。亦仁而不殺。觀其治典未為凶暴。及詳 其史。天下之惡皆歸焉。符堅自是賢主。賊君
取位妄書生惡。凡諸史官皆是類也。人皆 貴遠賤近。以為信然。當今之人。亦生愚死智。 惑已甚矣。人問其故。逸曰。生時中庸之人
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窮天地之 大德盡生民之能事。為君共堯舜連衡。為臣 與伊皐等跡。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塵。執
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所謂生為盜跖死為 夷齊。妄言傷正華辭損實。當時構文之士。慚 逸此言。步兵校尉李澄問曰。太尉府前塼浮
圖。形製甚古。猶未崩毀。未知早晚造。逸云 晉義熙十二年劉裕伐姚泓軍人所作。汝南 王聞而異之。拜為義父。因而問。何所服餌。
以致長年。逸云。吾不閑養生。自然長壽。郭 璞常為吾筮云。壽年五百歲。今始餘半。 帝給步挽車一乘。遊於市里。所經之處。多
記舊跡。三年以後遁去。莫知所在。崇儀里東 有七里橋以石為之。中朝杜預之荊州出頓 之所也。七里橋東一里郭門開三道。時人號
為三門。離別者多云相送。三門外。京師士子 送去迎歸常在此處。
[1006b14] 莊嚴寺。在東陽門外一里御道北。所謂東安 里也。北為租場里。內有駙馬都尉司馬恍。 濟州刺史分宣。幽州刺史李真奴。豫州刺史
公孫驤等四宅。
[1006b18] 秦太上君寺。胡太后所立也。在東陽門二 里御道北。所謂暉文里。里內有太保崔光。太 傅李延實。冀州刺史李詔。祕書監鄭道昭
等四宅。並豐堂崛起。高門洞開。趙逸云。暉 文里是晉馬道里。延實宅是蜀主劉禪宅。延 實宅東有脩和宅。是吳王孫皓宅。李韶宅
是晉司空張華宅。當時太后正號崇訓。母天 下號父。為秦太上公母。為秦太上君。為母追 福。因以名焉。中有五層浮圖。一所修剎入
雲。高門向街。佛事莊飾等於永寧。誦室禪堂 周流重疊。花林芳草遍滿階墀。常有大德名 僧。講一切經。受業沙門亦有千數。太傅李
延實者。莊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 臨去奉辭。帝謂實曰。懷甎 (音專下同) 之俗世號 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實答曰。臣年
迫桑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邱。臣 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 行罪人裁錦萬里。謹奉明勅不敢失墜。時黃
門侍郎楊寬在帝側。不曉懷甎之義。私問舍 人溫子昇。曰。聞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 刺史。問其賓客。從至青州。云齊土之民風俗
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 懷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甎擊 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謠語曰。獄
中無繫囚。舍內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腹中不 懷愁。懷甎之義。起在於此也。潁川荀濟風流 名士。高鑒妙識。獨出當世。清河崔叔仁稱齊
士大夫。曰齊人。外矯仁義。內懷鄙吝。輕同羽 毛。利等錐刀。好馳虛譽。阿附成名。威勢所 在。側肩競入。求其榮利。甜然濃於四方。慕
勢最甚。號齊士。子為慕勢。諸郎臨淄官徒有 在京邑。聞懷塼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 人不以為意。問其故。孝忠曰。營丘風俗。太
公餘化。稷下儒林。禮義所出。今雖凌遲。足 為天下模楷。荀濟人非許郭不識東家。雖復 莠言。自口未宜榮辱也。
[1007a03] 正始寺。百官等所立也。正始中立。因以為 名。在東陽門外御道西。所謂敬義里也。里 內有典虞曹。簷宇精淨美於叢林。眾僧房
前。高林對牖。青松綠檉連枝交映。多有枳 樹。而不中食。有石碑一枚。背上有侍中崔 光施錢四十萬。陳留侯李崇施錢二十萬。自
餘百官各有差少者。不減五千已下。後人刊 之。敬義里南有昭德里。里內有尚書僕射游 肇。御史尉李彪。兵部尚書崔林。幽州刺史常
景。司農張倫等五宅。彪景出自儒生。居室儉 素。惟倫最為豪侈。齋宇光麗服翫精奇。車 馬出入。逾於邦君。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
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巖複嶺。嶔崟 相屬。深蹊洞壑。邐遞連接。高林巨樹。足使 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崎嶇石
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是以山情 野興之士游以忘歸。天水人姜質。志性疎誕。 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見偏愛之。如不能已遂
造亭山賦。行傳於世。其辭曰。今偏重者。愛 昔先民之重。由樸由純。然則純樸之體。與 造化而津勉。濠上之客柱下之吏。臥無為以
明心。託自然以圖志。輒以山水為富。不以 章甫為貴。任性浮沈。若淡兮無味。今司農張 氏實鍾其人。巨量接於物表。夭矯洞達其
真。青松未勝其潔。白玉不比其珍。心托空而 拪有情。入古以如新。既不專流蕩。又不偏 華上。卜居動靜之間。不以山水為忘。庭起半
丘半壑。聽以目達心想。進不入聲榮。退不 為隱放。爾乃決石通泉拔嶺。巖前斜與危 雲等曲。危與曲棟相連。下天津之高霧。納滄
海之遠煙。纖列之狀一如古。崩剝之勢似千 年。若乃絕嶺懸坡蹭蹬蹉跎。水紓徐如浪。 峭山石高下。復危多五尋百拔十步千
過。則知巫山弗及。未審蓬萊如何。其中煙 花露草。或傾或倒。霜幹風枝。半聳半垂。玉 葉金莖。散滿階墀。燃目之綺。裂鼻之馨。既
共陽春等茂。復與白雪齊清。或言神明之 骨。陰陽之精。天地未覺。生此異人。焉識其 中羽徒紛泊。色雜蒼黃。綠頭紫頰。好翠連 芳。白 鴒
生於異縣。丹足出自他鄉。皆遠來 以臻此。藉水木以翱翔。不憶春於沙漠。遂 忘秋於高陽。非斯人之感至。伺候鳥之迷方。 豈下俗之所務。入神怪之異趣。能造者其
必詩。敢往者無不賦。或就饒風之地。或入 多雲之處。氣嶺與梅岑。隨春之所悟。遠 為神仙所賞。近為朝士所知。求解脫於服佩。
預參次於山垂。子英游魚於玉質。王喬繫鵠 於松枝。方丈不足。以妙詠歌。此處態多奇。 嗣宗聞之動魄。叔夜聽此驚魂。恨不能鑽。地
一出醉。此山門別有王孫公子遜遁容儀。思 山念水。命駕相隨。逢岑愛曲。值石陵欹。庭 為仁智之田。故能種此石山。森羅兮草木。
長育兮風煙。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 年。若不坐臥兮於其側。春夏兮其遊陟。白骨 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憶。
[1007b29] 平等寺。廣平武穆王懷捨宅所立也。在青 陽門外二里御道北。所謂孝敬里也。堂宇宏 美。林木蕭森。平臺複道。獨顯當世。寺門外
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有神驗。 國之吉凶。先炳祥異。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 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淚。遍體皆濕。時人號曰
佛汗。京師士女空市里往而觀之。有比丘。以 淨綿拭其淚。須臾之間。綿濕都盡。更換以 他綿。俄然復濕。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
爾朱榮入洛陽。誅戮百官。死亡塗地。永安二 年三月。此像復汗。士庶復往觀之。五月北海 王入洛。莊帝北巡。七月北海大敗。所將江
淮子弟五千盡被俘虜。無一得還。永安三年 七月。此像悲泣如初。每經神驗朝夕惶懼。禁 人不聽觀之。至十二月。爾朱兆入洛陽擒莊
帝。崩於晉陽。在京宮殿空虛。百日無主。唯 尚書令司州牧樂平王爾朱世隆鎮京師。商 旅四通。盜賊不作。建明二年長廣王從晉陽
赴京師。至郭外。世隆以長廣本枝疎遠。政 行無聞。逼禪與廣陵王恭。是莊帝從父 兄也。正光中為黃門侍郎。見元義秉權政
歸近習。遂佯啞不語不預世事。永安中遁於 上洛山。中州刺史泉企執而送之。莊帝疑 恭。姦詐夜遣人盜掠衣物。復拔刀劍欲殺
之。恭張口以手指舌竟乃不言。莊帝信其真 患。放令歸第。恭常住龍華寺。至時世隆等 廢長廣而立焉。禪文曰。皇帝咨廣陵王恭。自
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聖開輔。重基衍業奄 有萬邦。光宅四海故道溢百王。德漸無外。 而孝明晏駕人神乏王故。柱國大將軍大丞 相太原王榮地實封 陝
。任惟外相乃心王室。 大懼崩淪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絕業。庶 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唯永。然群飛未寧。 橫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岳立基趾。丞相一麾
大定海內。而子攸不顧宗社。讎忌勳德。招聚 輕俠。左右壬人。遂虐甚剖心。痛齊鉗齒。 豈直金板。告怨大鳥感德而已。於是天下之
望。俄然已移。竊以宸極不可以曠神器。豈 容無主故。權從眾議。暫馭兆民。今六軍南邁 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興愧。自惟薄寡。
本枝疎遠。豈宜仰異。天情俯乖。民望惟王。 德表生民。聲高萬古。往以運屬殷憂。時多 遭難。卷懷積載。括囊有年。今天眷明德。民懷
奧主。曆數允集。歌訟同臻。乃徐發樞機。 副茲竚屬。便敬奉璽綬。歸於別邸。王其寅 踐。成業允執其中。雖休勿休。日慎一日敬
之哉。恭讓曰。天命至重。曆數匪輕。自非德 協三才功濟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師 錫。臣既寡昧識無光遠。景命雖降不敢仰
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又曰。王既德應圖 籙。僉屬攸歸。便可允執其中。入光大麓。不 勞揮遜。致爽人神。凡恭讓者三。於是即皇
帝位。改號曰普泰。黃門侍郎邢子才為赦文。 敘述莊帝枉殺太原王之狀。廣陵王曰。永 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逢
成濟之禍。謂左右將詔來。朕自作之直言門 下。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 肆眚之科。一依恒式。廣陵杜口八載。至是
始言海內庶士咸稱聖君。於是封長廣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