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ongming Ji (Collection on the Propag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Buddhism) 弘明集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弘明集卷第十二
建初寺僧祐律師

* 習鑿齒釋道安
* 新安
* 禪師
* 司徒論據
* 法師 ()
* 二法
*
* 尚書沙門敬王 ()
* 桓玄道人敬王 ()
* 桓玄敬王 ()
* 廬山慧遠法師桓玄沙門敬王 (桓玄)
* 桓玄沙門不復天子 ()
* 廬山慧遠法師桓玄料簡沙門 (桓玄)
* 支道林法師桓玄沙門名籍
* 天保寺釋道盛齊武帝僧事

[0076b29] 護法 沙門辭世爵祿 以來歷經
異端 莫言法相僧事 安可不事王侯
不臣天子四民不屈 不在 至於
法要

釋道安

習鑿齒

[0076c12] 興寧四月稽首和南承應 明白道俗 無常存有清風
中夏弟子六合彌天 淵源四大無為
萬物無心高下 時而 輿
十方 閬風 且夫自大四百餘年
居士真丹宿先行 下士而已明皇帝
如來口味三昧戒行 無生大塊 不歸日月光景道業
所謂月光 三千得道南陽開士真言
深經 是以金色 無上道俗
非常慶雲摩尼 七寶甘露 栴檀如來
一代不勝 心意蘊積弟子襄陽 稽首和南 (明皇帝佛道) 。



[0077a14] 佛教罪福因果有若影響聖言令人 寒心上古文武 不周未有三世報應
盡性陷溺 一言 宿上帝以此
二三使

新安

[0077a23] 鞠躬 以為 啟發
妙覺光景 九有然而萬劫豈非 是以聖靈斯文
指斥微顯 好生三世 報應 [-+(-)] 宿
然後 永平 [*] 文宣
附會玄遠不韙輕率

禪師



[0077b09] 聖人 未有大化 至於
至道 禮拜有序先後 稽首不容斂衽
事理相違未見有為 至若般舟
有理 退不及道者 聖人章甫
不適其所出於 之中有所 長久教相
行禮法鼓以次安得其間相背然則 一日不可永年
仁者復禮 不變在理 頓首

司徒諸人道人



[0077c03] 公卿沙門二法 祇洹不然外國言語不同 聖人隨俗弘教不變
何必不宜寧可 不同而今偏見是非制作 雷同至於
有用 筌蹄取道以致正覺玄宗高座結加
坐禪定義 在乎食不求飽天下 日南
不可見大便章甫 折中君子區區 一食已往
齋堂聖像 八輩寧可 襄陽不變
是以乘車義存禪師道場天會豈非大略 時而有時為難
主人自來 公了不見是以同意以求怯弱

慧義

[0078a06] 祇洹寺慧義五十檀越 謹守經律 律師大法
如來制戒無疑沙門不得身手 持戒死亡
於是世人沙門 是以如來譏嫌難聽如來謹守
謹守 穿鑿杜絕新樂 三達制戒豈敢
不以則是求同求和 自有至於未嘗有方
經律改易佛法 受持僧祇已久明文偏食偏食
無二五十不得置於置於不得豈非偏食明證戒律沙門祕法
國主不得檀越疑惑 興廢貧道不得不輕重略舉 佛法
通則護法相與滅法 三思



[0078b04] 答曰上人 以防無非 華夏
無用 不得女人許親 凡夫足以聖人
二百五非自然如此固守 固守不為 所見
不得端坐不安 倨傲非禮 上人莫逆弟子了然
五十

二法

[0078b19] 外國風俗不同提婆 沐浴小乘便無生方等皆是提婆末後說經
登高法顯泥洹便常住 般若宗以此 便是 外國

[0078b26] 時而高座說法亦復 多用慧義 至於矛盾
弟子 推心以求奉法白衣 決不可作外國被服沙門何必

論據



[0078c04] 陛下 入微 積習髣髴玄宗
不能有所 無已慧義區區 不敢長於下風天聽
外國風俗 不同言語聖人不變
是以聖人制戒隨俗變法達道 有時 不以沙門
所見乃至 不和時雍 司徒有理不以
信道 慧嚴道生 慧觀聖心
明詔聖旨宰相 風方 大同不可青青
不服江左中興 高座愛樂華夏信道 羅什
不羈不正落髮禪師詣闕不可 不許東安偏食
舊事謹啟

[0079a03] 陛下祇洹 法駕皇帝 三字而已至於
未知神筆數字 不朽弘獎風尚有益 聖旨左史侍衛
冕旒區區 來世而已深重祿有餘 結草
陛下

[0079a14] 慧義論據 佛經無緣所見不知慧嚴 云何道生便是慧觀
道人其中祇洹 加以無暇 以為



[0079a21] 明詔悚懼屏營偏見不足 上達 其中猖狂所在
不以五帝三王沿 革命隨時莊周 孟軻不如是故
兩用大道天下為家區區 中庸聖旨
不敢自助長於慧觀 無理 未便
慧義 慧觀
不覺侍衛實時不能不能 而已

[0079b10] 陛下其一之至不以 冒昧古典不加

尚書沙門

[0079b13] 咸康沙門 敬王尚書 博士尚書
僕射 諸葛尚書 沙門

[0079b18] 尚書冠軍撫軍散騎常侍 僕射長平散騎常侍僕射建安 尚書關中尚書
世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