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 Hong Ming Ji 廣弘明集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廣弘明集卷第九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之五
笑道論 (其文廣抄取可笑者)
[0143c21] 臣鸞啟。奉勅令詳佛道二教。定其先後淺深 同異。臣不揆疎短。謹具錄以聞。臣竊以佛之 與道教跡不同。出沒隱顯變通亦異。幽微妙
密未易詳度。且一往相對。佛者以因緣為宗。 道以自然為義。自然者無為而成。因緣者積 行乃證。守本則事靜而理均。違宗則意悖而
教偽。理均則始終若一。教偽則無所不為。案 老子五千文辭義俱偉。諒可貴已。立身治國 君民之道富焉。所以道有符書厭詛之方。佛
禁怪力背哀之術。彼此相形。致使世人疑其 邪正。此豈大道自然虛寂無為之意哉。將以 後人背本妄生穿鑿故也。又道家方術以昇
仙為神。因而誑惑偷潤目下。昔徐福欺妄分 國於夷丹。文成五利妖偽於漢世。三張詭惑 於西梁。孫恩搔擾於東越。此之巨蠧自古稱
誣。以之匡政政多邪僻。以之導民民多詭惑。 驗其書典卷卷自違。論其理義首尾無取。昔 行父之為人也。見有禮於其君者。敬之如孝
子之養父母。見無禮於其君者。惡之如鷹鸇 之逐鳥雀。宣尼云。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 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
親也。春秋傳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 可以去其否。臣亦何人。奉勅降問敢不實答。 其道德二卷可為儒林之宗。所疑紕繆者去
其兩端請量刪定。案五千文曰。上士聞道勤 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 之。不笑不名為道。臣輒率下士之見為笑道
論三卷合三十六條。三卷者笑其三洞之名。 三十六條者笑其經有三十六部。戰汗上呈 心魂失守。謹啟。大周天和五年二月十五 日。前司隷母極縣開國伯臣甄鸞啟。
* 笑道論卷上
* 造立天地一
* 年號差舛二
* 元為天人 三
* 結士為人四
* 五佛並出五
* 五練 生尸六
* 觀音侍老七
* 佛西法陰八
* 笑道論卷中
* 日經不同九
* 崑崙飛浮十
* 法道立官 十一
* 稱南無佛十二
* 鳥跡前文十三
* 張騫取經十四
* 日月普集十五
* 大上 尊貴十六
* 五 穀 命鑿十七
* 老子所佛 十八
* 勅使瞿曇十九
* 事邪求道二十
* 邪氣亂政二十一
* 誡木枯死二十二
* 笑道論卷下
* 北方禮始二十三
* 害親求道二十四
* 延生年符二十五
* 樁與劫齊二十六
* 隨劫生死二十七
* 服丹金色二十八
* 改佛為道二十九
* 偷佛因果三十
* 道 經未出言出三十一
* 五億重天三十二
* 出入威儀三十三
* 道士奉佛三十四
* 道士合氣三十五
* 諸子道書三十六
造立天地一
[0144b14] 一太上道君造立天地。初記稱老子。以周 幽王德衰。欲西度關。與尹嘉期三年後於長 安市青羊肝中相見。老子乃生皇后腹中。至
期喜見有賣青羊肝者。因訪見老子從母懷 中起。頭鬢皓首身長丈六。戴天冠捉金杖。 將尹喜化胡。隱首陽山。紫雲覆之。胡王疑妖。
鑊煮而不熱。老君大瞋考殺胡王。七子及國 人一分並死。王方伏令國人受化。髠頭不 妻受二百五十戒。作吾形香火禮拜。老子
遂變形。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頭為崑山髮 為星宿。骨為龍肉為狩腸為蛇。腹為海。指 為五嶽。毛為草木。心為華蓋。乃至兩腎合為 真要父母。
[0144b27] 臣鸞笑曰。漢書云。長安本名咸陽。漢祖定天 下將都雒邑。因婁敬之諫乃歎曰。朕當長安 於此。因爾名之。周幽未有何得老子。預知
長安與尹喜期乎。又案三天正法混沌經云。 混沌之始。清氣為天濁氣為地。便有七曜萬 像之形其來久矣。豈有化胡之後老子方變
為日月山川之類乎。若爾者是則幽王之前。 天地未生萬物。云何道經有三皇五帝三王 乎。然則天地起自幽王矣。又造天地記云。崑
崙山高四千八百里。上有玉京山大羅山。各 高四千八百里。三山合則高一萬四千四百 里。又廣說品云。天地相去萬萬五千里。計紫
微宮在五億重天之上。是則高於崑崙山數 百萬里。而老君以心為華蓋。肝為青帝宮。脾 為紫微宮。頭為崑崙山。不知老君何罪倒竪
於地。頭在下肝在上。以顛倒故見亦倒乎。以 長安為度關之年。幽王為開闢之歲。將以化 物。詎可承乎。
二年號差舛者
[0144c16] 道德經序云。老子以上皇 元年丁卯。下為周師。無極元年癸丑去周度 關。笑曰。古先帝王立年無號。至漢武帝創
起建元。後王因之遂至今日。上皇孟浪可笑 之深。
[0144c21] 又文始傳云。老子從三皇已來。代代為國師 化胡。又云湯時為錫壽子。周初郭叔子。既 為國師應傳典籍。何為不述。但列伊尹傅說
呂望康邵之人乎。而傅說者。惟注老子為柱 下史。道家注為周師。便是俗官。如何史傳 不說。又上皇元年歲在丁卯。計姬王一代七
百餘年。未聞上皇之號。檢諸史傳皆云。老子 以景王時度關。魯哀十六年孔丘卒。即周 敬王時。敬王即景王之子。景王即幽王之後
一十餘世。此則孔老同時。而化胡經乃云。幽 王之日度關。不聞更返。何得與孔子相見乎。 化胡又云。為周柱史七百年。計周初至幽王。
止有三百餘年。何得妄作。然上皇之年道門 詭號。故靈寶云。我於上皇元年半劫度人。其 時人壽萬八千歲。如何超取半劫前號將來
近世用乎。一何可笑。且上皇無極並是無識 穿鑿。作者欲神其術。仍以年號加日。冀有信 者從之。
[0145a10] 又云。代代為國師。葛洪神仙序中具說已怪 尋。聖人既出匡救為先。而夏桀陵虐塗炭生 民。成湯武丁思賢若渴。老子何以賢君不輔
虐政不師。修身養性自守而已。期頤將及。自 知死至潛行西度。獨為尹說直令讀誦。不勸 授人。身死關中墳隴見在。秦佚弔之三號而
出。究前傳經後人妄論。雖曰尊崇。翻成辱 道。
三元為天人者
[0145a18] 太上三元品云。上元一品 天宮元氣始凝。三光開明青黃之氣置上元 三宮。第一宮名玄都元陽七寶紫微宮。則
有青元始陽之氣。總主上真自然玉宮靈寶 上皇諸天帝王上聖大神。其宮皆五億五萬 五千五百五十五億萬重青陽之氣。其中神 仙官僚人眾各有五億五萬乃至如上萬重。
皆結自然青元之氣而為人也。其九宮重數 官僚人眾皆同紫微。
[0145a27] 臣笑曰。三天正法經云。天光未朗蔚積未澄。 七千餘劫玄景始分。九氣存焉。一氣相去九 萬九千九百九十里。青氣高澄濁混下降。而
九天真王元始天王生於九氣之中。氣結而 形焉。便有九真之帝。皆九天清氣凝成九宇 之位。三元夫人從氣而生在洞房宮玉童玉
女各三千而侍。以天為父以氣為母。生於三 元之君。
[0145b06] 又案靈寶罪根品云。太上道君禮元始天尊 問十善等法。於是天尊命召神仙各說因緣。 恒沙得道已成如來。其未成者亦如恒沙。又
元始傳云。天堂對地獄。善者昇天惡者入 地。若以此說理則不然。何者元始天王及太 上道君諸天神人。皆結自然清元之氣而化
為之本。非修戒而成者也。彼本不因持戒而 成者。何得令我獨行善法而望得之乎。
[0145b14] 又案度人本行經云。太上道君言。我無量劫 度人無數。元始天尊以我因緣之勳。賜我太 上之號。推此有疑。如有無生成品云。空為萬
物母。道為萬物父。此則先有於道乃有眾生。 然此為道之父。非眾生所作。道既如此。眾生 何用修善而作乎。又道生萬物。生物之初是
則始也。我既始生未有染習。何得有六道四 生苦樂之別乎。又不可也。又云。眾生神識本 來自有。非道生者。道既能生萬物。神識豈非 物乎。又不可也。
四結土為人者
[0145b24] 三天正法經云。九氣既分。 九真天王乃至三元夫人三元之君太上道君 於是而形。逮至皇帝始立生民結土為像於
曠野。三年能言。各在一方。故有傖秦夷羌。五 情合德五法自然。承上真之氣而得為人也。
[0145b29] 臣笑曰。三元品善惡業對皆由一身。又元始 傳云。若婬盜不孝。死入地獄受五苦八難。後 生六畜邊夷之中。推此而言。乖違太甚。且
皇帝土像之日。經于三年上真氣入乃能言 語。此上清之氣與太上同源。論先未有惡善。 何為入土像中。即墮八難為蠻夷乎。此土為
像。先亦無因。云何造作之後。乃有中邊之別 乎。又上真之氣為癡為黠。若其癡也。不應入 土能言。如其黠也。應識五苦八難。如何不樂
善樂而貪為苦難乎。推此諸條。可笑之深 也。
五明五佛並興者
[0145c11] 文始傳云。老子以上皇 元年下為周師。無極元年乘青牛薄板車度 關。為尹喜說五千文曰。吾遊天地之間。汝未
得道。不可相隨。當誦五千文萬遍。耳當洞 聽目當洞視。身能飛行六通四達。期於成都。 喜依言獲之。既訪相見。至罽賓檀特山中。乃
至王以水火燒沈。老子乃坐蓮華中誦經如 故。王求哀悔過。老子推尹喜為師。語王曰。吾 師號佛。佛事無上。道王從受化。男女髠髮不
娶於妻。是無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為罽賓 國佛。號明光儒童。
[0145c22] 臣笑曰。廣說品云。始老國王聞天尊說法。 與妻子俱得須陀洹果。清和國王聞之與群 臣造天尊所。皆白日昇天。王為梵天之首。號
玄中法師。其妻聞法同飛為妙梵天王。後生 罽賓號憤陀力王。殺害無道。玄中法師須化 度之。化生李氏之胎。八十二年剖左腋。生
而白首。經三月乘白鹿與尹喜西遊隱檀特。 三年憤陀力王獵見便燒沈。老子不死。王伏 便剃髮改衣。姓釋名法號沙門。成果為釋迦
牟尼佛。至漢世法流東秦。又文始傳。老子化 胡推尹喜為師而化胡。消氷經云。尹喜推老 子為師也。文始傳云。吾師號佛。佛事無上
道。又云。無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為佛。推 此眾途師弟亂矣。何名教之存乎。又化胡消 氷經皆言。老子化罽賓身自為佛。廣說品。憤
陀力王老之妻也。得道號釋迦牟尼佛。即秦 漢所流者。玄妙篇云。老子入關至天竺維衛 國。入於夫人清妙口中。至後年四月八日剖
左腋而生。舉手曰。天上天下惟我為尊。三界 皆苦何可樂者。尋罽賓一國乃有五佛俱出。 一是尹喜號儒童者。二是老子化罽賓者。三
老子之妻憤陀王號釋迦者。四老子在維衛 作佛。亦號釋迦。五白淨王子悉達作佛。復號 釋迦。案文始傳云。五百年一賢千年一聖。
今五佛並出。不覺煩乎。若言聖人能分身化 物。說經亦必多方。何為老化則多。經惟二卷 不變。至於儒童尹喜憤陀佛經。無聞於今。但
是白淨王子所說。以此推之。老喜為佛。虛妄 可曝。且老經祕說不許人聞。前後相番誠有 遠意。然老能作佛。止是一人道士。不知奉
佛惑之甚矣。如父為道士。豈以道人子為道 士。豈以道人故。而不認其父乎。
六五練生尸者
[0146a25] 五練經云。滅度者用色繒。 天子一匹。公王一丈。庶民五尺。上金五兩而 作一龍。庶民用鐵五色石五枚。以書玉文。通
夜露埋。深三尺。女青文曰。九祖幽魂即出長 夜入光明天。供其厨飯三十二年。還其故形 而更生矣。
[0146b02] 臣笑曰。三元品中天地大水三宮九府九宮 一百二十曹。罪福功行。考官書之無有差錯。 善者益壽惡者奪算。豈有不因業行直用五
尺繒。而令九祖幽魂入光明天。三十二年還 故形耶。不然之談。於斯可見。計五練之文。出 天地未分之前。至今亦應用者。則三十二年
後穿塚而出也。耳目所知。何為羲皇已來。 不聞道士死屍九祖從地出者耶。不然之 狀。又可笑也。今郊野古塚。亦有穴開焉。非道 士祖父更生之處乎。亦可啟齒。
七觀音侍道者
[0146b12] 有道士造老像。二菩薩侍 之。一曰金剛藏。二曰觀世音。又道士服黃 布帔。或似服帊通身被之。偷佛僧袈裟法
服之相。其服黃帔。乃是古賢之衣。橫被加 前兩帶者。今悉削除。學僧服像。
[0146b17] 臣笑曰。案諸天內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 重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 於龍漢之世號也。至赤明年。號觀音矣。又案
蜀記云。張陵避瘧丘社中。得呪鬼之術。自造 符書以誑百姓。為大蛇所吞。弟子恥之。云白 日昇天。陵子衡為係師。衡子魯為嗣師。以祖
妖法惑亂天下。漢書云。劉焉以魯為督義司 馬。遂殺漢中太守蘇固。便得漢中。鬼道化人。 時傳黃衣當王。魯遂令其部眾改著黃衣巾
帔。代漢之徵。自爾至今黃服不絕。像服沙門。 良可悲也。且立身之本。忠孝為先。子像父侍 天地不立。觀音極位大士。老子不及大賢。而
令祖父立侍子孫是不孝也。又襲張魯逆人之 服。是不忠也。既挾不忠不孝。何足踵焉。
八佛生西陰者
[0146c02] 老子序云。陰陽之道化成 萬物。道生於東。為木陽也。佛生於西。為金陰 也。道父佛母。道天佛地。道生佛死道因佛緣。
並一陰一陽不相離也。佛者道之所生。大乘 守善道者。自然無所從生。佛會大坐。法地方 也。道會小坐。法天圓也。道人不兵者。乃是陰
氣女人像也。故不加兵役。道作兵者。可知道 人見天子王侯不拜。像女人深宮不干政也。 道士見天子守令拜者。以干政為臣僚也。道
會飲酒者無過也。佛會不飲。以女人飲酒犯 七出也。道會不齋。以主生生須食也。佛會持 齋。以主死死不食也。又以女人節食也。道
人獨坐。以女人守一也。道士聚宿故無所 制也。
[0146c16] 臣笑曰。文始傳云。道生東木男也。佛生西金 女也。今以五行推之。則金能刻木。木以金為 官鬼。金以木為妻財。推此則佛是道之官鬼。
道是佛之妻財也。又云。道生佛者理則不然。 陰陽五行豈有生金之木。故知道不生佛。道 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於
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王種故免也。道士 庶賤兵租是常。道經若此。若免兵租便違道 教。又靈寶大誡云。道士不飲酒不干貴。如何
故違犯大誡乎。後之紜紜。全無指的。又云。道 士以齋為死法。故不齋者。何不飽食終日養 此形骸。而興絕粒服氣以求長生之術乎。卒
不見之終。為捕影之論矣。又云。道人獨臥道 士聚宿。據此合氣。黃書不可妄乎。
九日月周徑者
[0147a01] 文始傳云。天去地四十萬九 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周迴六千里。天地 午子相去九千萬萬里。卯酉四隅亦爾轉
形。濟苦經云。崑崙山高一萬五千里。
[0147a05] 臣笑曰。依濟苦經云。天地相去萬萬五千里。 與前文始。全所不同。文始傳云。日月周圍六 千里。徑三千里。據法則圍九千里。如何但止
六千耶。又天圓地方道家恒述。今四隅與方 等量。則天地俱圓矣。化胡云。佛法上限止極 三十三天。不及道之八十一天上也。又云。
崑山九重重相去九千里。山有四面。面有一 天。故四九三十六天。第一重帝釋居之。今計 崑山高一萬五千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