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 Gu Jin Fodao Lun Heng 集古今佛道論衡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集古今佛道論衡
西明寺釋氏

* 大唐高祖利益
* 高祖國學三教問道
* 道士抗辯
* 大宗
* 子集三教學者論事
* 齊物論二師
* 大宗辯正論
* 大宗弘福寺手製佛道
* 大宗道士三皇不足開化
* 大宗道經梵文道士

大唐高祖利益

[0379c14] 啟運佛法 會昌慈悲證果 至於道觀無間
黃巾 國家廢佛 佛經
破家邪教退還天竺凡是 沙門桑梓昌大教行

[0380a06] 下詔 父母鬚髮君臣章服 之中之外損益
沙門襄陽法琳憤激 陳對至道九流法身十翼
茫茫欲海三界諸子 自焚凡夫不出大聖 所以開解安隱
於是天竺王種恩愛出家東夏 榮華入道二種生死 立德以資利益
鬚髮美容 故去君臣 事主怨親
佛語 下凡之類聖教懲惡 自新通人感化大略
施行公然 遠近流布閭里禿 昌言不明
無力于時道俗非一 邪正經教 眾人皆是
終歸玄機獨覺 作者 破邪論莊周
之內聖人六合之外聖人 不論老子中有四大其一 藝文志三千二百六十九
莫不敬事 遠途移風易俗使三世因果 五乘
六合三才浩瀚煩惱六趣塵勞 實相窈冥要道法身
所以生忍聖王金色 玉毫 天主梵王
菩薩八部森然 般若天雨 滿月臨滄光照
寶山師子外道法鼓 稽首是故法王 爭衡末代孔丘相聯
二十 本心成誦菁華史書於是乎沸騰開悟
所知 風靡親王公卿 文理庶績
因之使 庶子虞世南 由來之後遠祖
襄陽出家荊州 玉泉寺內外文學大業 入關視聽承繼不勝親事
西流沙 名實西李氏 耆舊
居處西長樂 之後不事唱言
結草觀望 東觀先君 自古至今子孫昭穆
以時不事黃巾 代代道德宏旨莫不生存
根源若非無由 探賾冠服道德曾經玄微
道學章句梗概 而已致使三元三洞 黃書天文服氣
莫不指掌無遺於是 把臂奇方 搜求老君
道士不虞 如常

[0381a04] 踳駁 見聞在於退抗拒 引道佛乘妄作

[0381a08] 太宗正理 上帝僧寺 六十
使 終始引用不假 護法開士當時
重沓

高祖國學三教僧道

[0381a18] 武德年歲駕幸國學 三座乘法 道俗以為導首
才學三教通人 下詔孔教釋教 末後當時
不安太宗 直視面目未曾使
上天下地 大致 禮儀合掌師資

[0381a30] 皇儲以下 [*]

[0381b02] 陛下巍巍堂堂眾聖 問道 先生高邁宇宙釋道
明德未知此道此道大於道者

[0381b07] 答曰天上天下至極大於  至極大於道者 至極無法道者答曰
至極無法道者  人法法天法道道法自然 無法道者
有法道者道法 大於道者 答曰只是自然自然 即是所以道者 
道法自然自然即是自然法道  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 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法自然
答曰道法自然自然即是所以 道法自然自然即是 即是 故知道法自然自然
自然即是即是

[0381b24] 於是在座 當時唱言道士遭難不通使 廣布可謂應機
天子解頤 左右重臣黃巾結舌 博士祭酒慧日
所以法雲下詔 道士悉達太子不能得佛 求道成佛生佛
師父弟子佛經 無上正真體解大道無上 外國語阿耨菩提無上
大道以此可知 震旦天竺 周末相去二十
三百昭王 退敬王實足可知 道者太上大道先天
之中之上 老聃五帝之前有道三王 以來道學古道
九流宗師周易 相生兩儀陰陽 陰陽不測天地
在生有道先天 生佛 及物王充
王充 立身成名道德
手把別號天尊之上 之中未詳
烏有 爾時詞鋒矚目致使 無何退可謂萬代
尚可立功庇護 彭城
大涅槃經聲論光華江表 朝廷煬帝淮海 道場有名乘以
言論酬對有風 眉目高朗時事不在思量俊逸推舉
越南吳楚翹楚 才學波瀾天下 聲價尤甚所以慧日道場
群英 灼灼高出煬帝京邑 英雄道俗同許
雒邑東都相接 西平遼海無不從戎 京師西南舍利
東都西威儀江都常事皇泰崇敬
道場開明建始鄭重相仍 法輪不絕武德東夏 洛陽舊都僧徒極盛取名
人天 乘以眾望寺主法師國師智者
禪師弟子行解慧日  文帝所以秦國並入
福智二嚴 嚴麗乃至 區域心計神功不可思
事先 使智人傾心不覺 輕快
為人濟度 不及辯士八十

道士造論佛法法師 第三

[0382b14] 武德清虛道士猜忌 佛法結構顯正
天聽孟春寺僧 桑梓處分  五眾哀號驚歎不久
廓清太宗 大赦一切休寧還本沙門 法琳破邪論道俗道士新論 辯正論
當今絕後 縱橫寰宇 注解由來

太宗第四

[0382b28] 貞觀十一黃巾先有 下詔老君清虛釋迦因果汲引
大道 無名有形之外兩儀運行萬物
佛教基於西域 後漢中土神變多方報應 近世崇信當年
來生由是玄宗大笑 真諦閭里風靡 朝庭使
一乘之後累代 天下 無為自今
至於稱謂道士道士僧尼 九有 京邑僧徒有司沙門
內外 關口太平聖明
竊聞諍臣出家 臣子 國家出自尊祖
告天無德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