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Gu Jin Fodao Lun Heng 集古今佛道論衡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丁唐西明寺釋氏
* 今上召佛道二宗入內詳述名理事一條
* 上以西明寺成召僧道士入內論義事一 條
* 上以冬雪未降內立齋祀召佛道二宗論 義事一條
* 上幸東都召西京僧道士等於彼論義一 條
* 上在東都令洛邑僧靜泰與道士李榮對 論一條
* 上在西京蓬萊宮令僧靈辯與道士對論 一條
* 又在司成宣 范義頵宅難莊易義一條
[0387c01] ◎永徽嗣曆屢發深衷。降意佛宗徵延論道。 覽前王之逸典。追賢達之行事。宋魏兩朝咸 興談述。周隋接運俱暢論衡。然則晉氏南遷
以釋宗為令族。魏朝北有齊緇黃而等駕。由 是江表談玄規猷。自隔關河語極淄澠一亂。 所以屢有揚激教義殊途。雖事拒輪終歸陷
網。雲泥路絕聲采罕追。人代致混論辯鞱 陷。顧斯陳迹不無懷悼。致有黃巾被責緘 默。當時後出論場昌言我勝。未登席者隨
言信之。輒以所聞敘斯實錄。事連宸極。故絕 浮詞。
◎
◎今上召佛道二宗入內詳述名理事第一
[0387c13] 顯慶三年四月下 勅。追僧道士各七人入 內論義。時會隱法師竪五蘊義。神泰法師立 九斷知義。道士黃 [追*頁]
李榮黃壽等次第論義。 並以莫識名體。茫如夢海。雖事往返牢落無 歸。次下勅。遣道士竪義。李榮立道生萬物義。 大慈恩寺僧慧立登論座。先敘云 皇帝皇
后神功聖德。遠夷順化宇內肅清。豈直掩映 軒羲。亦乃牢籠周漢云云。又嘆仰佛化戡濟 黎元。文多不載。便問榮云。先生云。道生萬
物。未知此道為是有知為是無知。答曰。道經 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既為天地之法。 豈曰無知。難曰。向敘道為萬物之母。今度萬
物不由道生。何者若使道是有知則惟生於 善。何故亦生於惡。據此善惡昇沈。叢雜總 生則無知矣。如不通悟。請廣其類。至如人 君之中開闢之時。何不早生今日
聖主子 育黔黎與之榮樂。乃先誕共工蚩尤桀紂幽 厲之徒而殘酷群生。授以塗炭。人臣之中 何不惟生稷偰夔龍之輩。而復生飛廉惡來
靳尚新王之侶。諛諂其君令邦國危亂哉。羽 族之中何不惟生鸞鳳善鳥。而復生梟鷲 惡鳥乎。毛群之中何不惟生騏驥騮馬。而 復生豺狼豪蝟乎。草木之中何不惟生松柏
梓桂蕙蓀蘭菊。而復生樠櫪樗棘葶艾蒺茨 乎。既而混生萬物不蠲善惡。則道是無知不 能生物。何得云天地取法而為萬物皆之宗
始乎。據我如來大聖窮理盡性之教也。天地 萬物是眾生業力所感。善業多者。則瑠璃 為地黃金界道。瓊枝蔭陌玉葉垂空。甘露充
糧綺衣為座。惡業多者。則沙壤為土瓦礫為 衢。稗飯充虛麻衣被體。泥行雨宿霜穫暑耘。 日夜驅馳以供公府。皆自業自作。無人使之。
吾子心愚不識。橫言道生。道實不生。一何可 愍。李榮得此一徵愕然不知何對立。時乘機 拂弄。榮亦杜口默然。於是 赧 然下座。次道士
黃壽登座。竪老子名義。會隱法師將事整容。 與其抗論。立唯論難之體褒貶為先。恐難 道名有所觸誤。即奏云。黃壽身預黃冠。不
知忌諱。城狐社鼠徒事依憑國家。遠承龍德 之後。陛下即李老君之孫。豈有對人之 孫。公談祖禰之名字。至如五千文。內大有好
義。不能標列而說聖人之名。計罪論刑黃壽 死有餘。及於是蒙 勅云。是更竪別義。壽 因此挫銳。流汗失圖。雖事言對次序乖越。
遞相擊論遂至逼瞑。僧等見將燭來便起辭 退 勅曰。向來觀師等兩家論義。宗旨未甚 分明立。遂奏云。向來兩家議論。宗旨不明。誠
如聖旨。何者眾僧竪義。道士不識其源。既恥 無言遂鏜闒漫語。至如僧竪五蘊義。黃賾 以蔭名來難。且蔭以覆蓋為宗。蘊以積聚為
義。如色有十一聚。在色名之下。識有八種 聚。在一名之下。舉統以收稱為蘊義。若以蔭 名來難。義理全乖。又神泰竪九斷知義。道士
生來未聞此名。雖上論座不知發問之處。無 以遮羞遂浪作餘語。真可謂欲適南越而總 轡北冥。馬足雖行朔方終非趣越之步。李榮 浪語亦復如是。由是宗旨不明。塵黷
聖聽。 過在道士。然佛法大宗因緣為義。故論云。未 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且如眼見殿柱須具 五緣。一識心不亂。二眼根不壞。三藉以光明。
四有境現前。五中間無障。必具此緣方得見 柱。若使羲光已沒龍燭未明。縱有朱楹何 由可見。又如季穀子陽和之月。遇水土人
功則能生芽。夏盛甕裏冬委地中。緣不具故 畢竟不生。人亦如是。內則業惑為因。外則 父母為緣。身方得生。父母乖各終不得生。
如是禽魚鳥獸萬物皆爾。從因緣生。故經云。 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以 佛智慧窮法實相。是故號佛為無等覺。為天
人師。外道之輩則不如是。皆悉邪網覆心倒 針刺眼。或言。諸法自然而生。即是此方老 莊之義。或言。諸法從自在天生。韋紐天生。
冥性生。或言無因。或言宿作。此並西方異道 之計也。皆不知法本不識因緣。信意放言詿 誤蒙俗。致使天人惑其飾詐。又對聖上說三
性義。一遍計性。二依他起性。三圓成實性。外 道所立遍計性收。事等空花由來非有。廣解 三性言多不具。自上起來經過食頃僧及道
士陪侍臣僚佐兩行立聽時既夜久息言奉辭 勅云好去。各還宿所經停少時。勅使告云。 語師等因緣義大好。何不早論。于時三藏已
下莫不欣慶。斯則無勞廟略碎蕩高旗。不藉 軍威堅城屠陷。見之今日矣。于時以道士不 識蘊蔭斷知等義。莫允 帝情。散席之後承 內給事王君德云
勅語。道士等何不學。佛 經因斯以言釋李宗人學業優劣辯給通塞實 錄如前。貧富之懷亦具瞻矣。
上以西明寺成功德圓滿佛僧創入榮泰所 期又召僧道士入內殿躬御論場觀其義理事 第二
[0388c24] 顯慶二年六月十二日。西明寺成道俗雲 合幢蓋嚴華。明晨良日將欲入寺。簫鼓振地 香華亂空。自北城之達南寺。十餘里十街 衢闐
[門@壹] 。至十三日清旦 帝御安福門上。郡 公僚佐備列于下。內出繡像長旛高廣驚於 視聽。從於大街 沿 路南往。並皆 御覽事訖
方還。尋即下勅。追僧道士各七人入 上幸 百福殿。內官引僧在東道士在西。俱時上殿。
[0389a03] 帝曰。佛道二教同歸一善。然則梵境虛寂 為於無為。玄門深奧德於不德。師等栖誠碧 落學照古今。志契寶坊業光空有。可共談名
理以相啟沃。慧立奉對。
[0389a07] 陛下。叡性自天欽明纂曆。九功包於虞夏。七 德冠於嬴劉。遂使天平地成遐安邇肅。既而 宇 內無事垂慮玄門。爰詔緇黃考覈名理。但
僧道士等輕生多幸濫沐恩光。遂得屢入金 門頻昇玉砌。所恐聞見寡狹詞韻庸疎。虛煩 聽覽不足觀採。伏增悚汗。降 勅云好。師
等依位坐。又勅云。師可一人上座開題。時 清都觀道士張惠元奏云。周之宗盟異姓為 後 陛下宗承柱下。今日竪義。道士不得不
先。又夷夏不同客主位別。望請道士於先上 座 帝沈默久之。立遂奏曰。竊尋諸佛如來 德高眾聖道冠人天。為三千大千之獨尊。作
百億四洲之慈父。引迷拯溺惟佛一人。此地 未出娑婆即是釋迦之兆域。惠元何得濫言 客主妄定華夷。伏惟 陛下。屈初地之尊。光
臨贍部。受佛付囑。顯揚聖化。爇慈燈於暗室。 浮慧舸於苦流。書云。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蓋此之謂歟。惠元邪說未可為依。勅云好。
更遣上仍僧為先。爾時會隱法師昇座。竪四 無畏義。道士七人各陳論難。無足敘之事 在別傳 次道士李榮開六洞義。擬佛法六
通為言。立昇論席。問榮六洞名數。答訖。徵 云。夫言洞者。豈不於物通達無擬義耶。答 云是。難曰。若使於物通達無擁名洞未委。老
君於物得洞以不。答云是。老君上聖何得非 洞。徵曰。若使老君於物通洞者。何故道經 云。天下大患莫若有身。使我無身吾何患也。
據此則老君於身尚礙。何能洞於萬物。榮云。 師緩莫過相陵轢。榮在蜀日。已聞師名。不 謂今在天庭得親談論。共師俱是出家人。莫
苦相非駁。立報曰。觀先生此語似索孤息。 古人云。黃塵之下不許借矟。乍可出外別 敘暄涼。此席終須定其邪正。向云與立同是
出家。檢形討事焉可同耶。先生鬢髮不剪褌 袴未除。手把桃符腰懸赤袋。巡門厭鬼歷巷 摩兒。本不異淫祀邪巫。豈得同我情虛釋
子。李榮大怒云。汝若以翦髮為好。何不剔 眉。立曰何為剔眉。榮曰。一種毛故。立曰。一 種是毛剔髮亦剔眉。卿亦一種是毛。何為角
髮不角髭。榮遂杜默無對。立調曰。昔平津 困於十難。李榮死於一言論德立謝古人論 功無慚往哲。於即避席 主上解頤大笑。 次後諸僧與論。時熱坐久恐勞
主上且辭。 勅云好。遂散還寺。觀三藏玄奘在西明寺度 僧。不在論席。十四日平旦。
[0389b23] 勅使報奘。云七僧入內與道士論議。五人論 大勝。 豳 州最好。兩人雖未論議。亦應例是勝 也。立姓趙氏。其先伯益孫造。父有功於
周穆王。封於趙城。遂因氏焉。趙衰趙盾即 其遠祖。隨宦東西。故為北地之新平人也。祖 禮周太中大夫平東將軍上柱國龍門侯。父
毅隨祕書郎司隷刺史崇儒好道。撰文帝起 居注二十五卷。大業略記三卷。並藏祕閣。 董狐直筆公有之矣。立即司隷第三子也。幼
鍾荼毒。有叔照法師。擕接慈育。年十五。貞觀 三年出家。住 豳 州 昭 仁寺。擁以公貫無由 遠學。生知特達不染俗流。志仰前良謀猷慧
解。迺假借經史內外披尋。自強不息。通鏡今 古。一坐北荒二十餘載。聲榮藉甚曜逸京 皋 。 慈恩譯經通訪巖穴。以文辯騰譽致此徵延。
永徽元年舉以申省依追參譯。既染芝蘭芬 郁逾美。自到 帝京頻登閨輦。潔齊行道 率先總至。所以導達功業咸立之能。光暉論
道咸立之力。前後重錫備顯僧倫。既非教元 略而不述。然其聲辯包富寫送雲行。事逾 宿構蓋難與競。遂使挫拉強禦傾倒帝前顧
問此何人斯。答曰。其本幽州僧也。所以帝偏 眄睞允副遺塵頻。告奘云。幽州師大好。斯 言有旨。至七月內 勅鴻臚卿韋慶儉補充 西明寺都維那。性不習諠詣
闕辭退。所司 抑之不為通表。因理僧務不墜彝倫。
帝以冬旱內立齋祀召佛道二宗論議事第 三
[0389c22] 顯慶三年冬十一月。上以冬雪未零憂勞在 慮。思弘法雨雩祈雪降。爰構福場故能靜處 中禁廣嚴法座。下 勅召大慈恩寺沙門義
褒。東明觀道士張惠元等入內。於別中殿 講道論始于斯時也。內外宮禁咸集法筵。 釋李搜揚選窮翹楚。即斯榮觀終古無之。天
子親問褒所來。邑於座具答。時道士李榮先 昇高座。立本際義 勅褒云。承師能論義。請 昇高座共談名理。便即登座。問云。既義標本
際。為道本於際名為本際。為際本道名為 本際。答云。互得進。難云。道本於際。際為道 本。亦可際本於道。道為際元。答云。何往不
通。並曰。若使道將本際互得相通。返亦可 自然與道互得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 不法道。又並曰。若使道法於自然。自然不法
道。亦可道本於本際。本際不本道。於是道士 著難恐墜厥宗。但存緘默不能加報。褒即覆 結難云。汝道本於本際。遂得道際互相本。
亦可道法於自然。何為道自不得互相法。榮 得重並既不領難。又不解結。便浪嘲云。法 師喚我為先生。汝則便成我弟子。褒應聲挫 云。今對聖言論。申明邪正用簡
帝心。芻蕘 之嘲塵黷 天聽。義須棄置誠不可也。雖然 無言不酬古有遺誥。聊以相答。我以事佛為 師。我為佛之弟子。汝既稱為先生。汝應先
道而生。我為弟子。佛是我師。汝若先道而生。 汝則應為道祖 道士當時忸怩無對。麈尾 垂頓聲氣俱下。褒因調曰。麈尾已萎鹿巾將 折。語聲既 [而/火]
義鋒亦摧。李榮無對逡巡下 席。尋即有 勅。令褒依法登座。便辭讓曰。義 褒江表庸僧山中朽蘀。天光遠被漏影林泉。 輕枉絲綸親臨御覽。然則佛法僧寶無上福
田。梯蹬樂山津梁苦海。法身常住迹示興 亡。像教住持取資帝力。伏惟 陛下道邁軒 羲德隆堯舜。遊刃萬機弘顯三寶 皇后懋 續宮闈 皇太子聲高啟頌。今為膏雨不
降瑞雪未零。憂勞黎庶設齊祈福。紫庭之內 建立勝幢。黃屋之中安施法座。欲使道風常 扇佛日連輝。爰 詔緇黃各陳名理。玉堦闡
玉京之教。金闕揚金口之言。以斯景福莊嚴 聖御。伏願皇帝。金輪永轉玉鏡恒明。等敬北 辰慶隆南嶽 皇后心明七耀體洞二儀。垂 訓六宮母儀萬國
皇太子凝神望苑作睿春 坊。布彩前星披圖下武。義褒海隅遺隱忽 廁嵩華。以有怯之心登無畏之座。用木訥之 口釋解頤之談云云。然則 聖旨斯臨課虛
立義。今示義目厥號摩訶般若波羅蜜義。此 乃大乘之象駕。方等之龍津。菩薩大師如來 智母。摩訶大也。般若慧也。波羅蜜者到彼岸
也。夫玄府不足盡其深華。故寄大以目之。水 鏡未可喻其澄朗。假慧以明之。造盡不可得 其崖極。借度以稱之云云。道士張惠元問
曰。音是胡音。字是唐字。翻胡為唐。此有何 益。答曰。字是唐字。音是梵音。譯梵為唐。彼 此俱益 又難曰。胡音何能益人 答曰。佛
出天竺。梵音為正教。流中夏利見甚多。云 何無益 彼進無難返唱不通。褒體之曰。道 士年耄今復發狂。答義若此。頓不思量 張
曰。我那忽狂。褒調曰。子心不狂那出狂語。退 亦佳矣。抒軸何為。張遂復座。姚道士次論 義曰。般若非愚智。何以翻為智。答曰。為欲 破愚癡。歎美稱為智
張責云。何者是愚 癡而將智來破 答曰。愚人是道士將智以 破之 張曰。我那忽是愚。答曰。般若非愚 智。破愚嘆為智。道士若亡愚。我智藥亦遣。
如是覆却數番。張遂飲氣吞聲周慞失守。無 難坐默。褒因總調云。張生則逃狂無所姚道。 又避愚無地。狂愚既退。李可進關 榮因問
曰。義標般若波羅蜜。斯乃非彼非此。何以言 到彼岸。答曰。般若非彼此。歎美為度彼 李 曰。非彼非此歎度彼岸。亦應非彼非此歎到
此岸。答曰。雖彼此兩亡歎彼令離此 李曰。 歎彼不歎此。亦應非此不非彼 答曰。歎彼 令離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