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Shamen Bu Ying Bai Su Deng Shi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第四弘福寺沙門釋彥悰纂錄
聖朝議不拜篇第二 (下)
議
* 中御府少監護軍高藥尚等議狀一首
* 內侍監給事王泉博士胡玄亮等議狀 一首
* 奉常寺丞劉慶道主簿郝處傑等議狀一 首
* 詳刑寺承王千石張道遜等議狀一首
* 司稼寺卿梁孝仁太倉署令趙行本等 議狀一首
* 外府寺卿韋思齊主簿賈舉等議狀一首
* 繕工監大監劉審禮監作上官突厥等 議狀一首
* 司成館大司成令狐德棻等議狀一首
* 司成守宣業范義頵等議狀一首
* 左衛大將軍張延師等議狀一首
* 右衛長史崔修業等議狀一首
* 左驍衛長史王玄策騎曹蕭灌等議狀一 首
* 右武衛長史孝昌縣公徐慶等議狀一 首
* 右威衛將軍李晦等議狀一首
* 左戎衛大將軍懷寧縣公杜君綽等議狀 一首
* 左金吾衛將軍上柱國開國侯權善才等 議狀一首
* 右奉宸衛將軍辛弘亮等議狀一首
* 右春坊主事謝壽等議狀一首
* 馭僕寺大夫王思泰丞牛玄璋等議狀一 首
* 萬年縣令源誠心等議狀一首
* 長安縣承王方則崔道默等議狀一首
* 沛王府長史皇甫公義文學陳至德等議 狀一首
* 周王府長史源直心參軍元思敬等議狀 一首
中御府少監高藥尚等議狀一首
[0460a27] 法本沖寂非有名言。至道希夷故無聲教。三 千大千之境。小智未能揆其原。恍兮惚兮 之中。巨賢無以究其理。但釋老二氏。挺大
聖之姿。慧光塵外超然物表。短三衣之拂石。 促四海之傾毛。談寂滅之宗。說有無之教。門 開方便。演十二之因緣。導誘多途。述五千
之廣說。敬順則逍遙六度。忽怠則苦海長流。 故去髭髮而就桑門。釋素衣而紐緇服。冀登 彼岸出此愛津。父母貴其容。王侯重其戒。此
即君親道隔去俗絕塵。三百之禮不拘。五侯 之位無羨。未可敦茲俗訓勵以風儀。拜首私 庭稽顙公室。請循舊貫。於愚為允。謹議。
內侍監給事王泉博士胡玄亮等議狀一首
[0460b11] 竊以。耆山闡化。泛幽津而鼓檝。碧落垂訓。趣 真境而揚言。德總四天。挺教殊乎俗檢。義均 一指。資敬異乎常倫。故致禮堅林。至理與恒
情別統。屈身河上。玄功共即事已乖。是知緇 服黃冠。非闕庭之飾。禪林洞府。豈臣子之榮。 至於功深利益道備弘誘。列三乘之旨則理
極四生。示五千之文則言包萬象。執慧刀而 割煩惱。棄有欲而習無為。存歿仰其舟航。動 植資其含養。性相非研機所盡。希夷豈探賾
所窮。況乃轉法輪以翼帝功。則功濟塵劫。浮 真氣而基聖道。則道冠混元。蕩乎大乎。固無 得而稱矣。今欲將同名教令依俗禮。綸言
既降。誰不曰宜。竊恐高尚之風因斯遂往。玄 妙之理流宕忘歸。伏惟 陛下。愛敬隆於百 王。德教敷於四海。凝神體物弘道為心。何必
約此二門。混同真俗之路。限茲兩教。亂彼默 語之途。戒律既異於恒科。跪拜豈通於常禮。 因循之跡。請依恒軌。謹議。
奉常寺承劉慶道主簿郝處傑等議狀一首
[0460c01] 夫孝養所以事親。髮膚為立孝之始。敬忠所 以奉上。跪拜申資敬之容。此固仰究天經俯 窮人理。至夫真如寂滅言行俱盡。玄妙希夷 窅冥難測
陛下恢弘正道闡闢妙門。興彼 法徒膺茲冥祐。然而教非域中之政。形乃方 外之儀。衣異國容。身無首飾。何以參搢紳 於下拜。廁笄總而長跪。愚謂紹法象賢。可以
朝不屈節。毀形自絕。可以家無降禮。且同巢 許之流。有益勳華之盛。付囑之託。因循為善。 既奉明勅。敢陳正議。謹議。
詳刑寺丞王千石司直張道遜等議狀一首
[0460c12] 竊惟。君臣契重。忠孝之義本隆。父子恩深。愛 敬之情攸切。存日用之理。荷生成之大。受其 蔭者。豈有忘其德。餐其惠者。寧有闕其禮。斯
固在三隆訓畫一垂範。乃理叶 神衷義符 聖詔。然而域內之法與老釋殊制。方外之 軌共堯孔異轍。筌蹄不能喻。性相兩亡。小大
所不拘。天地齊一。不以色養為孝。不以棄親 為疑。神道經久。此而莫止。尋其要旨。亦有助 化。故詭服無點彝章。毀形不傷教義。超爾
出塵之表。分然不羈之賓。沖而無替。嶷爾 圓湛。雖因果難了。至理窅冥。若存若亡。因循 自昔。往者釋遠著論晉庾息談。興其慢也。
寧崇其敬。今若尊其道而毀其法。要其福而 屈其身。是使鳴錫趨劍珮之容。捧鑪端簪笏 之禮。緇素竝列。敬施雙。行斯則袈裟忸金
翅之威。鉢盂慚呪龍之術。其為教也。安所施 乎。遜等預忝芻蕘。言非可擇。輒申愚管。伏深 戰懼。謹議。
司稼寺卿梁孝仁等議狀一首
[0461a02] 佛道之興其來尚矣。自白光東照紫氣西浮。 莫不遵彼五千崇茲二教。無為寂滅同樹勝 因。而僧尼道士女官趍承訓典。其為教也。
裨濟實多。歷覽前修非無去取。所以同遵不 拜良或可觀。至如道之為宗皇基由漸。尊嚴 之切有異恒倫。豈可改作別儀俯隨常俗。因 循不拜理謂為允。謹議。
外府寺卿韋思齊主簿賈舉等議狀一首
[0461a10] 竊以。臣子跪拜固是常規。爰在禮經兼有權 制。母拜其子。以禮成人。不臣其君。以尊道 德。況方外之教。為善不同。道有凌虛。佛無生
滅。修心練行。因果是憑。名曰出家。明超俗表 咸言勝業。歷代俱尊盛立道場。皆求常樂。獻 君親以廣福。濟含識於冥塗。久大而論高於
俗教。若同儒例還入俗流。不尚學徒無由顯 道。賴有崇護道獲常存。不拜之儀以彰深護。 尊道之本取益為宗。今據經文云。拜非利人
益國。實所宜言。非益之文何容敢進。循法仍 舊無闕彝章。體妙窮深非下能及。幸霑芻議。 敢竭愚誠。懼不合宜。追深戰灼。謹議。
繕工監大監劉審禮監作上官突厥等議狀 一首
僧尼
[0461a25] 一竊見王者尊敬神祇。神祇之類尊佛弟子。是 以明其遠敬。尊其所尊抑從拜禮。愚謂未可。
[0461a27] 一比見官人承 詔不拜王師非是師賤下人 乃以敬其王教出家僧眾染衣除髮異俗標形 承佛綸言為國崇福君父致敬不禮其身僧 為法衣不拜君父。
[0461b02] 一竊見神象所立。因人作形。形已作成人還 返敬。豈以因人所立則不致尊。若不致尊立 之何用。佛以遺教付囑國王。王之所立王還
尊敬。如王不敬立之何益。
道士 女道士
[0461b07] 竊見承先代之後者。立居百王之上。道士等 身披老君之法服。口傳老君之法言。同俗致 拜。恐乖其禮。謹議。
司成館大司成令狐德棻等議狀一首
[0461b11] 竊以釋老二教慈敬弘深。有國因循遂開崇 尚。既久其法須從其道。竊謂拜伏理恐未通。 何者削髮異冠帶之儀。持鉢豈爼豆之禮。申
恩方祈定慧無勞。拜跪嚴親報德有冀。真如 何必屈腰慈后。山林既往。非復廊廟之賓。 朝野裁殊。理宜高尚其事。今使責以名教有
虧其旨。臣等愚暗。請從不拜為宜。謹議。
司成館守宣業范義頵等議狀一首
[0461b19] 臣聞。至道沖虛。般若玄寂。在人則人尊。在處 則處貴。故河上仙老降劉后之高。雞岫名僧 屈輪王之重。是知斯風久扇千載同遵。謹案
梵網等經。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父母禮拜。至 如傳儒業者。尚與君王分庭抗禮。孫為祖尸 嫡胤冠祚父母猶拜其子。為傳重也。當今聖
主法唐虞之揖讓。任巢許之不臣。超漢帝之 寬仁。縱四皓於方外。豈況受付弘宣闡揚玄 教。既許出家理宜隔俗。忽遣朝拜誠所驚疑。
用人廢法。愚為未可。且禮云。介者不拜。為 其失容節也。去俗之人身被忍鎧。今同俗跪 翻貶朝儀。忝職上庠謬參賢館。沐 恩既重。 敢罄諛聞。謹議。
左衛大將軍張延師等議狀一首
[0461c04] 竊以。老氏玄奧。發揮眾妙之門。釋教凝寂。瀟 灑出塵之境。自夫金容東度真氣西遊。挹道 希風綿區浹域 聖朝撫運茲道彌隆。仁祠
法宇麗充都邑。寶幢金剎彩絢路衢。凡此憑 奉庶為資益兼存其教。竊謂可通。謹議。
右衛長史崔修業等議狀一首
[0461c10] 李釋二教旨趣幽深。理絕名言功超意表。道 以清淨為主。佛以拯物為宗。然含生者以為 津梁。有形者將為彼岸。故河上屈文帝之貴。
鷲嶺感明皇之尊。自茲以降其道彌廣。止如 柱下妙理迦衛神蹤。仰其道者。莫識於指歸。 挹其波者。無詳於終始。方審駕鶴遊五嶺。分
形遍三千。直是託迹應身方便誘接。但憑其 化者。俱希輕舉之功。資其業者。亦救濟於塵 劫。是故黃冠既變緇服纔霑。人主不屈而臣。
父母不子而畜。此乃尊於佛道。非是虧於禮 儀。拜揖者何損於身。但恐虧於聖教。必也形 神雙遣拜揖兩忘。均然同彼天。真無煩貌屈。
既未窮於性相。便是若存若亡。理須成此勝 因遂其高尚。況今 聖上欽明孝臨天下。尤 遵二教資助福田。所以道士道人許其不拜。
且遣拜甚易不拜甚難。足使襄野幼童。不獨 善於軒帝。河上老叟。無專美於漢皇。千慮一 得不拜為允。謹議。
右驍衛長史王玄策騎曹蕭灌等議狀一首
[0461c29] 自佛教之興始於天竺。臣經三使頗有見聞。 臣聞輸頭檀王是佛之父。摩訶摩耶是佛之 母。僧優波離者本王家僕隷。王親遍禮敬同
於佛。臣又見彼國僧尼法。不拜諸天神祠。亦 不拜君王父母。君王父母皆禮僧尼及諸道 眾。臣經難彼僧曰。此之僕隷始落髮披緇。殊
無所識。即令君父致敬。大不近人情。僧對曰。 雖初剃髮形已同佛。復能震動魔宮。雖曰無 知豈不如埿木。埿木一立為主像。縱博通貴
勝得不致敬。僧不拜俗亦已明矣。
[0462a10] 一臣又親難彼僧曰。維摩經。比丘亦禮維摩 詰足。法華經。僧行普敬。此二經文。拜俗明 矣。何因比丘得不拜尊者。僧曰。佛制律經乃
是僧尼常軌。其維摩經比丘荷法。暫行曲禮。 法花經大士一時別行。何得以權時別行亂茲 恒典。臣深然之。臣聞妻死鼓盆環屍而歌。此
亦一時別行。豈得預於喪服之制。
[0462a17] 一臣於天竺。經禮天像。彼王乃笑而問曰。使 等並是優婆塞。何因禮天。臣問所由。答曰。此 優婆塞法不禮天。昔迦膩色迦王受佛五戒。
亦禮天像。像皆倒地。後至日天。祠事天者恐 王至禮天像倒。遂將佛像密置天頂。王三禮 不倒。王怪令檢。於天冠內得一佛像。王甚大
喜歎佛神德。嘉其智慧大賞封邑。至今見在。 又云。有外道受佛五戒。但供養天祠而不頂 禮。王責不禮之罪。白王曰。小子豈敢辭禮。禮
恐損天。王曰。天損不關爾事。彼即禮拜天像 遂碎。五戒優婆塞尚不得禮天。況具戒僧尼 而令拜俗。
[0462a29] 臣玄策言。臣聞。百王布軌。但禮制於寰中。 大覺垂教。乃津梁於域外。莫不資真人以易 俗。賴高僧而移風。遂得謐四海之波濤。脫三
界之塵累。故漢帝不屈於河上。輪王遍禮於 沙彌。此則道俗殊塗。豈得內外同貫。教許黃 冠之輩。遊一道於寰中。緇衣之徒。駕五乘於
方外。因循既久助化益深。草偃風行其來尚 矣。臣聞。聖人無常師。以主善者為師。聖人無 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兆庶曩昔敬信歸依。今
議令拜君父。寔乖主善百姓之心。況袈裟異 華俗之服。髠削非章甫之儀。崇之則福生。卑 之則罪積。共知拜君無益於國。拜父不利於
親。臣如寢默不言。豈得為忠為孝。臣望隨舊 軌請不改張同 太宗文皇帝故事。依前不 拜。謹議。
右武衛長史孝昌縣公徐慶等議狀一首
[0462b16] 竊以。三綱之重義極君親。百行之先寔資敬 愛。而黃冠緇服。咸均亭育之恩。謁 帝奉親。 頓虧臣子之敬。本乎教義頗紊彝倫。解而更
張抑為通允。然則道樞邃賾。出乎名言之外。 慧輪廣運。超乎心行之表。經行之侶。庇白馬 而栖禪。繕性之流。佇青牛而警契。雖迹羈
有待而利涉無涯。誠宜重其道而崇其教。尊 其人而異其禮。是以河上真人。親紆漢后之 蹕。廬山慧遠。竟絕晉臣之議。況復出處殊
致顯昧異塗。羽帶田衣。既匪朝宗之服。乘杯 負局。寧同就養之方。致敬之儀未為盡善。若 以道雖可尚而處非其人。則宜峻彼堤防甄
其律行。不可以人屈道。誠可以道勵人。伏以 皇家發慶。肇自猶龍之德 宸居體寂。每崇 靈鷲之風。不革前規。彌光尊祖之義。儻違
舊制。便曠師臣之禮。天渙下覃俯令群議。 竊懷管見輒肆芻詞。用捨之宜非敢取衷。謹 議。
右威衛將軍李晦等議狀一首
[0462c06] 原夫指樹摛祥。警龍德於皇胄。蹈花標瑞。 抗輪寶於 宸儀。創跡毘城。包紫宙而開宇。 疏基勵壤。貫青曦而闡耀。故能抑揚庶類控
引群靈。十地閑安。趨紺殿而希果。九天凝敻。 佩玄珠而問津。由是著美 皇猷馳芬帝載。 緇服齊裾於上輦。黃冠接武於中州。宴坐經
行。道不參於廊廟。登壇執簡。迹未齒於朝宗。 今欲約以儒門牽於王制。儀背纓冠法符 簪笏。便是貴其道而賤其人。申其教而屈其
禮。禮隨教顯人由道尊。固可以道廢人。不應 以禮虧教。誠宜疇咨故實軌範舊章。俾夫高 尚之風昭明易象。隨時之義允洽甿心。但燭
燎螢翻。豈增華於日月。塵霏露委。希締美於 山河。冐進芻言輕陳輿頌。詞疎理懵汗驚神 悚。謹議。
左戎衛大將軍懷寧縣公杜君綽等議狀一首
[0462c22] 竊以。至道沖虛釋教凝寂。津梁庶品道引 群生。銷鄙行於未萌。發慈心於已悟。然而後 身濟物雖假於名言。勸善懲非無資於賞罰。
信乃善開方便冥助政道 伏惟 皇帝陛下。 德合乾坤 恩霑動植。含靈稟氣俱荷曲成。 僧尼之屬誠宜拜跪。但不拜君父著在經文。
臣以為道或可存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