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Jin Wenji 鐔津文集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鐔津文集卷第七藤州鐔津東山沙門契嵩撰
論原
中正
[0677c13] 物理得所謂之中。天下不欺謂之正。適中則 天下無過事也。履正則天下無亂人也。中正 也者王道之本也。仁義道德之紀也。人以強
弱愛惡亂其倫。而聖人作之教道以致人於 中正者也。教者效也。道者導也。示之以仁義。 使人所以效之也。示之以禮樂名器。導人所
以趨之也。洪範曰。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此君 子所以自行其道者也。時人斯其唯皇之極。 此君子所以進人趨其道者也。詩云。士也罔
極。二三其德。此君子所以惡人不由是而適 其道者也。是故治人者。非以中正存其誠。則 不足以與議仁義禮法也。教人者不以中正修
其誠。則亦不可以與議仁義禮法也。夫聖人 之法猶衡也斗也。而持之在人者也。持之不 得其人。器雖中正而人得以欺之也。金石之
音中正。則其所響也震。而其所應也和。人之 誠中正。則其所作也至。而其所感也詳。是故 古之君子也謹其所守行其所得。雖貧賤也。
處其窮閭幽室而不渝也。雖富貴也。乘崇高 之勢當天下之尊而不變也。及其感物也。不 威而人畏。不語而人信。不勞心不役力而其
教化行者。鬼神助之。天地祐之。曷其然也。蓋 天地之理與人同也。何以同乎其中正者也。
明分
[0678a08] 萬物有數大小有分。以數知變化之故。以分 見天地之理。是故君子於天道無所惑焉。於 人道無所疑焉。氣凝而生。生則有飲食。氣散
而死。死則與土靡。是人道之分也。穹隆無窮。 日月星辰而已。餘物不容。是天道之分也。載 山振水資生金石草木 (或無草木二字) 是地道之分也。
人數極。雖天地 (或無地字) 不能重之。天地變。雖人 不能與之。是又天地之定分也。今曰。天可昇 海可入。黃金可以巧成。噏雲氣與神遇而不
死。是焉知變化之故而見天地之理乎。雖庸 人亦謂其不然也。而齊威燕昭秦王漢武。紛 綸趨之。留連而忘返。亂巡狩之制。繆祭祀之
禮。孰謂是四人主者聰明聖智度越於庸人 乎。天道大公也。人道大同也。同者同其死生 也。公者公其與人相絕也。苟其公眾人而私
一人。孰謂天乎。苟其同形生而獨不死。豈謂 人乎。是故聖人皆罕語天道。蓋不以天而惑 人者也。嘗正祭祀。蓋不以人而瀆神道者也。
察勢
[0678a27] 兼金百鎰借盜而監守。雖未亡金其隣人固 以疑矣。臨赤子于不測之淵。雖未溺子其父 母固以憂矣。然其勢既當憂且疑也。而人不
得不憂疑也。夫威權者天下之利器也。其重 豈直乎百鎰之金乎。而委之于侫倖不肖之 人。侫倖豈直盜乎。而昔君子不疑。百萬師旅。
其性命之眾。豈直乎一赤子之生乎。而暴之 于戎狄之鄙。戎狄豈直乎不測之淵乎。而昔 君子不憂。然往古其國亂且亡者。曷嘗不因
乎可疑而不疑者邪。可憂而不憂者邪。往古 能存其國者。亦曷嘗不因乎疑可疑憂可憂 者邪。或曰。疑如之何。曰疑之不如 斂 其柄而
正之。曰憂如之何。曰憂之不如保民推恩而 布信。曰曩豈無恩信邪。而戎狄不懷。曰曩之 恩信者聲而未實也。必得仁人而後恩加。必
得義人而後信行。彼守鄙者。孰誠仁乎。孰誠 義乎。
刑勢
[0678b16] 勢以刑張。其亡也速。刑以勢行。其濫也甚。堯 舜非無刑於天下也。而天下不怨。蓋用其刑。 以德不以勢也。桀紂非無勢於天下也。而天
下忽亡。蓋張其勢。不以德而以刑也。夫物莫 不有勢也。而國家朝廷之勢。勢之大也。世莫 不有刑也。而堯舜之刑。刑之正也。駕大勢以
刑民。民雖苟而不服。秦氏以刑懼天下。而道 路無敢偶言。方二世而秦亡。武王奮其威以 誅紂。有天下不啻三十世。然其用刑一也。而
延促之數不鈞者。蓋其所以用之者異也。故 古之君子其在人之上者。崇德而不崇勢。其 在人之下者。不務其勢而務其德也。所以
為刑正而為政治也。後世則反于是矣。為人 上者以刑而鼓勢。為人下者乘勢而侮刑。欲 人無怨。其可得乎。
君子
[0678c03] 有客問曰。君子之學有所欲乎。曰有。而客笑 曰。君子亦有欲邪。曰然。君子學欲至而道欲 正。正則於事無繆。至則於心無惑。是故君子
安安終其身而無競。小人則不爾。小人學欲 利而道欲售。售則不能無繆於事。利則不能 無惑於心。是故小人忽忽終其身而自役。此
堯舜與人同。而聖賢所以與人異者也。客拜 而去。
知人
[0678c12] 知其人而不能育之。非智也。愛其人而不能 教之。非義也。善其人而不能試之。非信也。任 其人而不能全之。非仁也。育賢者智之實也。
教賢者愛之正也。用賢者善之效也。全賢者 任之功也。任而無功。孰為仁乎。善而無效。孰 為信乎。愛而不正。孰為義乎。育而無實。孰為
智乎。君子之與人也。不失智。不虧義。不愆 信。不歉仁。所以道修而德備身。名尊而天下 稱之。故曰知賢不如養賢。養賢不如教賢。教
賢不如用賢。用賢不如成賢。成賢者終也。知 賢者始也。終始者天地四時存而不忒也。人 其不慎乎。與其失始寧與其得終。又不若終
始之為休也。齊桓公初以讐視管仲。逮取以 為相。遂同 覇 天下。桓公所謂不能始而能終 也。漢文帝喜得賈生。慨得之之晚也。及其以
絳灌之惡出而踈之。卒無大用文帝可謂能 始而不能終乎。殷之高宗起傅說於刑人。資 以治天下。天下至今以聖相稽之。高宗可謂 能始而能終也。
品論
[0679a03] 唐史以房杜方蕭曹。然房杜文雅有餘。蕭曹 王佐不足。德則房杜至之矣。觀房則半才。視 杜則純道。君子曰。杜益賢也。姚崇宋璟其不
逮丙魏乎。姚宋道不勝才而魏則厭兵。丙則 知相。燕公文過始興。而公正不及大將軍光 不若狄梁公之終無私也。袁安之寬厚則婁
相近之正與仁則異施房琯顏真卿方之李固 陳蕃。其世道雖異。而守忠持正一也。汾陽王 省武而尚信。仁人也。叚大尉忠勇相顧。義人
也。晉公終始不伐仁人也。荀子之言近辨也。 盡善而未盡美。當性惡禪讓。過其言也。楊子 之言能言也。自謂窮理而盡性。洎其遇亂而
投閣。則與乎子路曾子之所處死異矣哉。太 史公言雖博。而道有歸。班氏則未至也。宜乎 世所謂固不如遷之良史也。賈傅抗王制而
正漢法。美夫。宜無有加者焉。三表五餌之術。 班固論其疎矣誠疎也。董膠西之對策。美哉 得正而合極。所謂王者之佐。非為過也。繁露
之言。則有可取也。有可舍也。相如之文麗。義 寡而詞繁。詞人之文也。王充之言。立異也。桓 寬之言。趨公也。韓吏部之文。文之傑也。其為
原鬼讀墨何為也。柳子厚之文。文之豪也。剔 其繁則至矣。正符詩尤至也。李習之之文平 考。其復命之說。宜有所疑也 (疑有作發) 。陳子昂之
文。不若李華。華之文。不若梁肅。肅之文。君 子或有所取也。李元賓之文。詞人之文也。皇 甫湜之文。文詞之間者也 (或無詞上文字) 。郭泰黃憲
之為人也。賢人也。訥言而敏行。顏子之徒 歟。徐穉之為人。哲人也。識時變而慎動靜焉。 袁奉高之遁世也。不忘孝。不傷和。中庸之士
也。論曰。引其器所以稽其範之工拙。辨其 人所以示其道之至否。然範工資世之所用。 道至正世之所師。所師得則聖賢之事隆。而
異端之說息也。是故君子區之別之是之非 之。俟有所補也。豈徒爾哉。記曰。文理密察。 (或作察察) 足以有別也。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斯亦辨道之謂也。
解譏
[0679b12] 為人雖同而同趨於亂。可以拒也。而不拒傷 容也。為道雖異。而同趨於治。可以與也。而不 與傷拘也。君子以義則無所傷也。適吾郝子
本至心天下。正情性者也。推至仁天下。全性 命者也。資之治抑亦極矣。世儒援其末而固 排之。豈不傷歟。謂君子可乎哉。仲尼曰。吾道
一以貫之。聖人之微言也。吾嘗盡之矣。安得 中庸之士與之語。
風俗
[0679b21] 秦人用進取之法。而其俗人人欲自富。至有 婦不假姑以箕 箒 而詬病。漢人用鹽鐵代農。 而其俗趨利。至有民與利肆之吏
(利有作市) 以直相 給。仁義詘而貨利興。禮讓廉節之風亡矣。故 秦俗日以亂。漢俗日以敝。夫秦漢其基勢。豈 不大且固也。而卒亡亂。蓋傷其風壞其俗而
致然也。風俗者膚腠也。國家者人體也。膚腠 既敝而其體能不亡乎。是故先王不舉不法 之物。慎習俗也。詩曰。無以大康職思其居。好
樂無荒。良士瞿瞿。蓋言動以禮義以正其風 俗也。今流俗之人苟效自託之功。以利而削 民。使閭里翕然肖之。以利而相高。不亦傷風
乎。不亦敗俗乎。君子不亦憂乎。
仁孝
[0679c06] 父子不以道。雖禽獸亦能親。則君子何以別 乎。是故聖人愛子以義謂之仁。事父以禮謂 之孝。舜之為子。文王之為父。可謂仁孝者也。
天下宜法。
問經
[0679c11] 問曰。史謂易與春秋天道也。然則春秋易尤 至於詩書禮經乎。予欲尊而專之。子謂之何 如。曰豈然乎。五經皆至也。奚止乎易春秋邪。
夫五經之治。猶五行之成陰陽也。苟一失 則乾坤之道繆矣。乃今尊二經而舍乎詩書 禮。則治道不亦缺如。禮者皇極之形容也。
詩者教化之效也。書者事業之存也。易者天 人之極也。春秋者賞罰之衡也。故善言春秋 者必根乎賞罰。善言易者必本乎天人。善言
書者必稽乎事業。善言詩者必推於教化。善 言禮者必宗其皇極。夫知皇極可與舉帝王 之制度也。知教化可與語移風易俗。知事業
可與議聖賢之所為。知天人可與畢萬物之 始終。知賞罰可與辨善惡之故也。是故君子 舍禮則偏。舍詩則淫。舍書則妄。舍易則惑。舍
春秋則亂。五者之於君子之如此也。詩書禮 其可遺乎。孟子言。春秋之所以作。見作之之 權也。文中子言。春秋之所以起。見作之之心
也。范寧折中於聖人。睹春秋之理也。文中子 見易之所存。故振之也。楊子雲見易之所設。 故廣之也。王輔嗣言天而不淫於神。言人而
必正於事。其見作易者之心乎。子夏序關睢 之詩。知詩之政 (或無政字) 為教也。孟子之言詩。見 詩之所為意也。毛萇之言詩。詩之深也鄭玄
之言詩。詩之淺也。說詩不若從毛公之為簡 也。五行傳作。書道之始亂也。皇極義行。書 道之將正也。孔安國釋訓而已矣。聖賢之事
業則無所發焉。戴氏於禮未得禮之實者也 (實或作真) 鄭氏釋禮。又不若子大叔之知禮也。問者 再拜曰。若發朦爾。忻然而退。
問交
[0680a13] 客問曰。予欲擇交恐傷乎介。予欲汎交恐傷 乎雜。中庸曰。天下國家有九經。而朋友之交 在其一。詩曰。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
兮。不求友生。然則予欲無交其可得乎。將交 則猶豫於二者不決。吾子為我必。何以處之。 曰以人從道則君子擇交。以道從人則君子
汎交。以道汎交廣其道也。以人擇交審其道 也。傳曰。汎愛眾而親仁。言汎交而推其道也。 繫辭曰。定其交而後求。言詳道而從其交也。
必有道而後汎交。道不充己而為汎交交必 混也。故君子不為混交。必正道而後擇交。道 不正己而為擇交。交必徒也。君子不為徒交。
郭泰古之賢人也。與屠酤農傭而交之。而泰 也不厭其交。蓋有道而推其道者也。伯夷又 古之賢人也。與鄉人處如以朝之衣冠坐諸
塗炭。望望遠之而不與接。蓋無所質道而自 篤其道者也。曰世之以其宜相交者豈一端 也。茲曷以正而求其所交之道者也。曰然交
之道亂久也。吾嘗懷而未暇辨之。因子今所 以盡之也。夫古今人有以勢交者。有以利交 者。有以氣交者。有以名交者。以名交則無誠。
以氣交則或同惡。以利交利散則絕。以勢交 勢去則解。列國之時。王公將相求交於布衣 馳騁車馬。趨乎抱關屠肆而不暇。匹夫上交。
至有朝雜鬻販之人而暮極富貴。懷金佩玉 聲振敵國。終不免家破國亡而所交者反為 仇讐。此以名利氣勢相交之敝。而不稽其交
道之故也。後世猶以是而相尚。故閭里之人。 平時遇於酌酒慷慨皆欲死生以之也。一朝 利散勢去。則故牴忤仇讐之隙而生於朋友
之好。張耳陳餘蕭育朱博此其效也。是故君 子慎交乎此也。孟子曰。友者友其德也。君子 之交。相與以義。相正以德。故君子之交久而
益善。小人之交久而益欺。君子寧語市道而 不言小人之交者也。客忻然而去。
師道
[0680b20] 君子不以非師而師人。不以非師而師於人。 故君子教尊而道正也。師者標道也。標者表 方也。標不正則使人失其嚮。師不正則使人
失其志。堯師於君疇舜師於務成昭。禹師於 西王國。湯師於成子伯。文王師於時子思。武 王師於郭叔。而孔子師七十二子。子夏師諸
侯。子思師孟軻。孟子荀卿皆師其徒。堯舜禹 湯文武善師於人。而後世嗣帝王者稽之也。 孔子子夏子思諸子善師人。而後世踐聖賢
者稽之也。天下者教為其本也。教者道為其 主也。道者師為其端也。正其端所以為道也。 正其主所以為教也。正其本所以為天下也。
故古之君子不苟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