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 Wei Lu 辯偽錄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辯偽錄卷第三元道者山雲峯禪寺沙門 祥邁奉 勅實錄撰
[0765c06] 夫三聖人教列於中國。猶鼎足而峙以扶皇 化。夫子之言仁義者。軌於不道之士也。老子 之守謙退者。息於躁競之徒也。釋氏之談性
命者。欲令返源也。而叔葉紛論獨師己見。自 矜自勝迷本迷宗。蓋不達道之通途。守於一 岐之說也。殊不知仁義行則人人蹈於君子
之徑矣。謙退行則人人杜於貪吝之求矣。性 命明則人人達於妙道之源矣。不如是者何 為達士君子乎。仲尼所謂齊一變至於魯。魯
一變至於道。幾於此矣。而晚世道士專尚誇 誕。以譎詭不經為奇異。以誑妄不真為妙門。 棄二篇之醇濃。雜三張之穢術。王害風以顛
狂為至德。不識道之淵源。丘處機以行鸞為 神奇。失全真之要妙。西行萬里。不明對主 之談。東迴三年。偶合標其殊異。欺人誷聖
矜衒自高。始為烏有之談。終成無是之說。古 來矯妄且略不言。今朝行事且陳數段。我太 祖成吉思皇帝。龍飛朔野虎步中原。膺寶曆
以匡圖。赴昌期而司牧順天革命戡亂定功。 軍國雖煩留心覺路。首頒恩詔護持佛門。大 聖神化不可測量。所在形儀無得損壞。隨處
寺宇所有田地。水澆上地水碾水磨寺用什 物凡是佛底並令歸還莫得侵占。大小科役 鋪馬祇應並休出者。出家僧人是佛弟子。與
俺皇家子子孫孫。念經告天助修福者。凡是 僧人去住自在休遮當者。有歹人每倚著氣 力搔擾佛寺。奏將名姓來者。後代明君咸遵
此式。而魔辯逼真妄生高下。咸言丘公開三 教之基為儒釋本地。試敘首末請詳臧否。初 全真之興事非振古。按元裕之重陽真人碑
云。金朝正隆中有王世雄者。三輔人也。少 以任俠見稱。中歲忽有所得。遂棄家事浮沈 酒間。謔浪無節猖狂妄行咄空獨笑。時人以
為病狂。遂目王害風焉。後遇氈裘二道士。汲 水飲酒。狂縱愈甚狡獪難測。於縣東撅墓止 之。以活死人目之。居之二年。移於劉獎菴。
大眾不聚於三人。菴不搆於二屋。自是棲遲 土窟託處窮巷。破裘敗絮以裏其身。執杖操 瓢乞食自濟。效癡禪之守默。坐環牆而自拘。
嘗謂禪僧達性而不明命。儒人談命而不言 性。余今兼而修之。故號全真。行丐而東至 寧海軍。得弟子馬丹陽丘處機劉譚郝凡七
人。全真之教乃大行焉。後其徒潘志源等致 范君幕府致之。王君書數命。元裕之述碑贊。 德裕之引。葛洪稚川之於晉。陶 (弘景) 貞白之於 梁。寇輔真
(謙之) 之於魏。司馬子微之於唐。陳 圖南 (摶) 之於宋。敘此數賢皆不及之。曲成其 美。而全真之輩謂不光。故好問之文立而復
毀其徒又發杜順寶塔聯環金骨。埋於世雄 壙中。為王害風之舍利焉 (金朝世宗章廟禁斷其風使楊尚書就海州竟 杖斷丘公八十而音不絕世之共聞非妄言也)
道士丘處機字通密。登州 棲霞人號長春子。師王害風繼唱全真。本無 道術。有劉溫字仲祿者。以作鳴鏑幸於太祖。 首信僻說阿意甘言。以醫藥進於上言。丘公
行年三百餘歲。有保養長生之術。乃奏舉之。 戊寅中應召北行。丘公倦於跋涉。聞上西征 表求待迴。使中書湛然溫詔召之。丘公遂行。
初上西征大石林牙。及可弗叉國。盡有其地 唯算端汗。奪破乃滿之地。軍馬強盛。據有 尋思干城 (或云邪木思干遼之河中府也) 聞上西討即南走入鐵
門。遁於大雪山南。潛趨印度。上率眾襲之。 駐蹕大雪山南。辛 巳 冬十一月十八日丘公 至。尋思干城以雪山大雪屯谷可有二丈深
不可行。且止城中。壬午夏四月初五日。始 過雪山達於行宮。至上前數拜退身致敬。禮 畢然後入帳。上問。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躬。
丘公逡巡拱身答曰。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 之藥。上以言實賜以馬乳。時迴紇山賊亂於 密邇。且令丘公還尋思干城。期以十月再詔。
八月後旬丘公復至行宮。凡有所對皆平平 之語。無可採聽。問其年甲多少偽云不知。考 問神仙之要。唯論固精養氣。出神入夢。以
為道之極致。美林靈素之神遊。愛王害風之 入夢。又舉馬丹陽恒云。屢蒙聖賢提獎。真性 遨遊異域。又非禪家多惡夢境。蓋由福薄不
能致好夢也。又問湛然居士觀音贊意。中書 輕而不答。而有識聞之莫不絕倒。既而東迴 表求牌符。自出師號私給觀額。自填聖旨謾
昧主上。獨免丘公門人科役。不及僧人及餘 道眾。古無體例之事。恣欲施行。上之所說。 湛然居士編入西遊錄中。備明丘公十謬。回
至宣德等州。屈僧人迎拜。後至燕城左右鼓 獎特力侵占使道徒王伯平騶從數十縣牌出 入馳躍諸州便欲通管僧尼。丘公自往薊州
特開聖旨抑欲追攝甘泉本無玄和尚望其屈 節竟不能行。西京天城毀夫子廟為文成觀。 景州奪龍角山賈先生改為冲虛觀。後僧欲
爭。丘公移書從樂居士文過飾非。平谷縣水 谷寺正殿三身。皆劉鸞絕手悉打 澗 中改觀 居之。太原府丘公弟子宋德芳占淨居山。穿
石作洞改為道院立碑樹號。相州黃華山隋 唐古剎。碑刻存焉。道士占定。混源西道院 本崇福寺道士占訖。灤州下縣數座佛殿道
士拆訖并毀佛像。檀州黍谷山靈巖寺。昔是 鄒衍吹律之處。堂殿廊廡悉皆完足。全真賈 志卒。王志欽倚著丘公氣力。蕩除佛像塑起 三清石幢子。推入 澗
中。有底田園占佃為主。 改名大同觀。檀州木林寺正殿縣壁。壬子年 全真許知觀。拆毀塑像改立三清。號為天寶 萬壽宮。良鄉縣東南張謝村興禪寺地土。棗
樹林檎園并外白地。丘公弟子孔志童強占 種佃欺侮尼眾。如此等例略有數百。雖莊蹻 狼戾於南荊。盜跖跋扈於東魯。方今剽劫未
為過也。不以道德為心。專以攘奪為務。後 毒痢發作臥於廁中。經停七日。弟子移之而 不肯動。疲困羸極乃詐之曰。且偃之與寢何
異哉。又經二日。竟據廁而卒。而門弟子外 誑人云。師父求福。編丘公錄者 (李浩然集來) 即日 登葆光而化異香滿室。此皆人人具知尚變
其說。餘不公者例皆如此。故當時之人為之 語曰。一把形骸瘦骨頭。長春一旦變為秋。和 濉帶屎亡圊廁。一道流來兩道流。斯良證也 (大道四祖之語也)
即丁亥年七月初九日也。後道士志 常字浩然。號真常子。簪冠自整紹復前蹤。斂 道士之財。買王臣之意。媮薄巧飾趨媚時流。
虛冐全真之名。不行道德之實。梟鳴正道虎 視釋家。挾邪作威侵占佛寺。襲丘公之偽跡。 扇殘賊之餘風。縱群下之剽奪。任私情之毀
撤。打佛像而安老像。廢菩薩而作天尊。貪 得忘仁窺求無度。他處遼遠恐人未憑。且敘 京城及內屬州縣。占奪寺舍侵植田園。磨毀
碑幢損滅佛像。略舉一二驗知虛實。京通玄 關觀音院正殿三間塑畫完具。李志常遣本 觀道眾。打絕聖像塑著三清。雖屢陳訴抗詔
不與。今雖革正而街西院舍近三十楹尚未 分付。京淨恩禪寺正殿房寮方丈庫舍五十 餘楹。殿內無量壽佛。十六觀像。金碧炫目。
女冠改作修真觀。永占住持京憫忠寺東塔。 院大道信道姑占守住坐。京慈聖院長春宮 薛道錄改為玄都觀占住。京寶塔寺經藏院
天長觀下任道姑福童占定住坐。京資聖寺 唐遼舊剎。前後通街。地有三十餘畝。房有 百十餘間。全真鞏志。朗改作葆真觀占定住
持。京顥花門外金橋寺正殿釋迦渾金成就。 全真張知觀拆毀大殿平治基址。安先生丘 塚改作墳地。京銅馬坊建福院全真鬅頭張
先生占改住坐。京春臺坊西萬盈坊弘教院。 正殿聖堂僧寮厨庫菜園石碑。盡被樊先生 拆打訖。却將木石於戴外郎宅東蓋訖天齊
仁聖廟。京西北隅吉祥院長春宮。占作窯場 煉丹經。今聖旨斷定由未分付。玉田縣北鄉 妙峯院。全真榮道士盡行拆訖。於田家莊蓋
女冠楊道姑路道姑住坐。通州在城觀音院 前後正殿厨庫僧房。全真陳和童打壞觀音 改塑老君易名通仙觀。宛平縣齋堂村靈樂
寺。全真劉知觀把釋迦太子賣與他人。火爆 石碑。藏了銅鐘。拆訖佛殿。壞了舍利寶塔。 平蕩墳林改作通仙觀塑起三清。 涿 州在城
設濟院。有舍利塔七層五十餘尺。全真賈先 生夜間折了塔尖。本官詰責逃了。甲寅年改 為齊仙觀。 涿 州行滿寺觀音殿。有白玉石觀
音菩薩。坐高三尺。有糠禪任志堅。夜中打 碎共十一塊。并占訖寺院改為永寧觀住坐。 廣因寺常住位舊堂咸備。全真梁先生改作
十方觀住坐。平谷縣曆西寺正殿聖容。全真 王知觀打壞塑像。占植栗園。磨了石碑。耕 了地土。文家莊水谷寺殿宇三門。雲堂庫房
水碾園土。全真王知觀打了塑像。却塑老君。 并獨波寺正殿拆訖。占植栗園改作道院。順 州年豐龍泉寺。麻地棗園并餘白地。盡被馬
法師占定改為大道觀。安次縣北臺寺。全真 羊皮李占佃。普慈寺楊道姑占訖。遵化縣臺 山寺下院。靈應山栗園劉先生占。淨因院羅
文谷栗園張先生占。植縣東北般若院大殿 中疃寺雲堂。淨家谷雲堂三門。盡被張先生 拆了。蓋作開陽觀。薊州天香寺栗園地土。盡
被王道政占佃。舍利寶塔高四十尺。王道政 拆訖。塔上鐵竿亦自使了。又拆了墳塔十三 座。甘泉山下院水碾一所。孫先生強行蓋了。
報國寺下院栗園。賈先生占了。崆峒山下院 田地栗園。吳先生蓋觀占守。如此等例寧可 具詞。其餘東平濟南益都真定河南關西平
陽太原武朔雲中白霫遼東肥水等路。打拆 奪占碎幢磨碑難可勝言略知名者五百餘 處。皆李志常之所主行。又自覽貢獻圓米果 木蜜煎茶薑馳驛馬疋每歲上下要君取榮。
不以謙退為心。專以衒名為務。壬辰中合罕 皇帝。弔民洛汭問罪汴梁。急於外征未遑內 整。而志常奸心狙妬欲欺佛家蔑視朝廷敢
為不軌。乘國軍擾攘之際。當羽檄交馳之辰。 縱庸鄙之徒。作無稽之典。今狐璋首集偽說 史志經。又廣邪文。菽麥不分古今匡辯。採
王浮之詭說。取西昇之鄙談。學佛家八十二 龕。糅老子八十一化。要合九九之數。簧鼓 二篇之風。乃舉李耳在虛無之前。屈迦文降
周莊之代。倚竊佛教增闡多端。欲高釋氏之 前。乃說李耳在陽甲之歲。欲登儒者之上。乃 立九歲在太易之先。欲同佛家五方如來。乃
說五方出法度人。擬偷佛經世界初成風輪 下布。乃說氣射往來變作彌羅之氣。如此之 事一一難陳。秖欲混自濁流濫彼清濟。金鍮
相雜涇渭難分。誷聖欺賢蔽蒙天下。瞎他正 眼昧自心靈。夭遏佛門溝壑正道。傲慢典憲 不懼朝章。使秦川道眾暗板流傳。遠地發揚
欲妨自害。不遇明聖真假孰分。佛法中興待 時而顯。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我蒙哥皇帝。克 岐克嶷曰聖曰明。布政簡嚴聰達神武。修祖
宗之令典。酌先代之洪規。率由舊章不忘外 護。初鑄國寶先贊佛門。凡是僧人並無徭賦。 聖旨特賜那摩國師白金二千定 (計鈔二十萬兩) 修福
佛門。又令勝菴主發黃金五百兩白金萬兩 於昊天寺大作佛事 (七日方滿飯僧萬餘也) 道門志常以八 十一化圖刻板既成廣張其本。若不遠近咸
布。寧知李老君之勝。宜先上播朝廷。則餘 者自然草靡。乃使金坡王先生道人溫的罕 廣齎其本遍散朝廷近臣。土魯及乞台普華
等並授其本。時少林長老裕公建寺鶻林。皇 上欽仰。因見其本謗訕佛門。使學士安藏獻 呈阿里不哥大王訴其偽妄。大王披圖驗理
閱實甚虛。乃奏天子備陳詐冐。破滅佛法敗 傷風化。天子未詳真偽。俾召少林長老及道 士李志常於大內萬安閣下。共丞相鉢刺海
親王貴戚等譯語合剌合孫并學士安藏。帝 御正座對面窮考。按圖徵詰。志常一詞罔措。 拱身叉手唯稱乞兒不會而已。推以不知。少
林讓曰。汝既不知。何以掌教。志常又默無 言。少林因曰。道士欺負國家敢為不軌。今此 圖中說李老君生於五運之前。如此妄言從
何而得。且史記老子與孔子同時出衰周之 際。故唐初秀才胡曾詠史詩云。七雄戈戟亂 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老氏却思天竺住。便
將徐甲去流沙。此則周末時人明矣。何乃妄 搆此說謾昧主上乎。志常曰。此是下面歹人 做來。弟子實不知也。少林又曰。老子既是
大賢。宜當佐國安民匡君不逮。何乃坐視亂 亡西去流沙忍而不救乎。自己家鄉而不能 整。且欲遠化羌胡。不亦謬哉。此同頭上火
燒而不能却。且欲遠救他山之火。縱是愚人 亦知迂誕。志常拱默無言面 赧 汗出。少林重 奏曰。道士欺謾朝廷。遼遠倚著錢財壯盛。廣
買臣下取媚人情。恃方凶愎占奪佛寺。損毀 佛像打碎石塔。玉泉山白玉石觀音像先生 打了。隨處石幢先生推倒。占植寺家園果梨
栗水土田地。大略言之。知其名者可有五百 餘處。今對天子悉要歸還。而志常情願吐退 別無詶答。少林又曰。此化胡圖本是偽造。若
不燒板難塞邪源。志常唯言情願燒却。更無 伸說。上曰。我為皇帝。未登位時舊來有底。 依古行之。我登位後先來無底。不宜添出。既
是說謊道人新集。不可行之。時勝講主瞋目 詈之。指為畜類。塊然無對。帝謂群臣曰。道 士理短不敢詶答也。少林翌日。復上表云。和
林上都北少林寺嗣祖雪庭野人誠惶誠恐頓 首頓首謹言。聞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舉 枉錯諸直能使直者枉。此二者賞罰之源。治
亂之機。莫不發乎其中矣。自生民以來淳朴 未散。故三皇五帝垂拱南面。其政教不肅而 成。不嚴而治。是以聖人觀天文以察時變。觀
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及三代以降姦宄日萠。 故聖賢間生應時設教。或洗之以道德。或封 之以仁義。以防微後世之弊也。於是我釋迦
大覺以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 日生於天竺。父曰淨飯皇帝。母曰大術聖后。 夢感白象駕日輪忽墜於懷。覺時乃娠誕彌
厥月。聖母攀枝右脇神化而生。列宿襯於紅 蓮。九龍沐以香水。三十二相以嚴體。八十 種好以隨形。指天地以稱尊。現吉祥而應世。
四門觀苦午夜逾城。六年苦行。以圓曠劫之 因。萬德周身。以克多生之果。教談三百餘 會。化揚八萬之門。受波旬請而入涅槃。順眾
生機而示圓寂。由是道超凡聖化被人天。凡 聲教所及。莫不波蕩風靡而從之。冠其位於 列聖之首也。學其道者持五戒則備於五常。
修十善則杜其十惡。存者安於王道。亡者託 於人天。其大則頓息生死之源。獨出聖凡之 表也。繼有東夏賢者。是曰老君。以周第二
十二帝定王二年丙辰九月十四日生於楚國 苦縣厲鄉曲仁里。父曰韓乾。母曰精敷。孕八 十一年而生於李樹下。因以姓李名耳字伯
陽。身長四尺六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