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Lu Yi Xiang 經律異相
Scroll 4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 (禽畜生部中蟲畜生部下)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 金翅一 (二事)
* 千秋二 (一事)
* 雁三 (三事)
* 鶴 四 (一事)
* 鴿五 (二事)
* 雉六 (一事)
* 烏七 (四事)
金翅第一
* 生住所資一
* 正音王死相二
生住所資一
[0253b25] 金翅鳥有四種。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 生。四者化生。皆先大布施心高凌虛。苦惱 眾生心多瞋慢。生此鳥中。有如意寶珠以為
瓔珞。變化萬端無事不辦。身高四十里。衣廣 八十里。長四十里。重二兩半。食黿鼉魚鼈 以為揣食 (涅槃經云能食能消。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耳)
洗浴衣服 為細滑食。亦有婚姻。兩身相觸以成陰陽。壽 一劫或有減者。大海北岸一樹名究羅瞋摩 高百由旬。蔭五十由旬 (樓炭經略同) 樹東有卵生
龍宮卵生金翅鳥宮。樹南有胎生龍宮胎生 金翅鳥宮。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宮。 樹北有化生龍宮化生金翅鳥宮。各各縱廣
六千由旬。莊飾如上。若卵生金翅鳥飛下海 中以翅搏水。水即兩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 龍隨意而食之 (華嚴經云。此鳥食龍。所扇之風若入眼人眼失明故不來人間)
胎 濕化亦復如是 (涅槃經云唯不能食受三歸者) 有化生龍子三齋 日受齋八禁。時金翅鳥欲取食之。銜上須彌 山北大鐵樹上。高十六萬里。求覓其尾了不
可得。鳥聞亦受五戒 (出長阿含經第十九卷。又出增一阿含第十五卷。大智論 華嚴經。亦見也) 。
正音王死相二
[0253c17] 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眾羽族快樂自在。於 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 更食。一日數亦如上。周而復始。經八千歲死
相既現。諸龍吐毒不能得食。飢逼慞惶永不 得安。至金剛山。從金剛山直下從大水際。 至風輪際為風所吹還金剛山。如是七反然
後命終。以其毒故令十寶山同時火起。難陀 龍王懼燒此山。即降大雨渧如車輪。鳥肉消 盡唯餘心存。心又直下七反如前住金剛山。
難陀龍王取為明珠。轉輪聖王得為如意珠。 若人念佛心亦如是 (出觀佛三昧經第一卷) 。
千秋第二
千秋生必害母
[0254a05] 千秋。人面鳥身。生子還害其母。復學得羅漢 果。畜生無有是智及有尊卑想。不受五逆罪 (出婆須蜜經第八卷) 。
雁第三
金羽雁猶愛前生妻子日與一毛一
[0254a10] 毘舍離獼猴江側有蒜園。偷羅難陀比丘尼。 去園不遠。園主問言。阿姨欲須蒜耶。比丘 尼即與沙彌尼式叉摩那尼。數數往索蒜。遂
都盡。其主委園而去。佛說本生。昔有一婆羅 門。年百二十形體羸瘦。其婦端正無比。多生 男女。此婆羅門繫心其婦及諸男女。初不捨
離。以此愛著情篤。遂至命終便生雁中。其 身毛羽盡為金色。以前福因緣故自識宿命。 我以何方便養活此男女使不貧苦。日日來
還日落一羽而去。兒見如是不知因緣。即共 議言。我等寧可伺其來時。方便捉之盡取金 羽。如其所計盡拔金羽。羽盡更生白羽。佛告
諸比丘。欲知爾時婆羅門死為雁者。豈異人 乎。即園主是。其端正婦者即比丘尼是。男女 者即式叉摩那沙彌尼等是 (出四分律二分第三卷) 。
五百雁為獵所殺以聞佛法生天得道二
[0254a26] 佛在波羅奈國。於林澤中。為諸天人四輩之 類顯說妙法。時虛空中有五百雁為群。聞佛 音聲深心愛樂迴翔欲下。獵師張羅雁墮其
中。為獵師所殺生忉利天。處父母膝上若八 歲兒。端嚴無比光若金山。便自念言。我何因 生此。即識宿命愛法果報。即共持華下閻浮
提。至世尊所禮足白言。我蒙法音生在妙天。 願重開示。佛說四諦。得須陀洹。即還天上 (出賢愚經第十三卷) 。
雁遇王羅不食得出三
[0254b07] 國王夫人昇在樓上。見雁飛空中欲得其肉。 便以白王。王遣獵工。持網行羅分布求索。即 得數十以籠養之。中有不食者。諸雁謂言。
今已得活不食何益。不食者日。憂不能食。 七日瘠瘦於籠孔中得出飛去。遙語肥者曰。 卿等貪食害痛在後 (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
鶴第四
常吐根力八道之音一
[0254b15] 彌陀佛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鵠孔 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 出和雅音。其音所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聲。 皆悉念三寶 (出彌陀經) 。
鴿第五
* 鴿捨命施飢窮人一
* 鴿被鷹逐遇佛影則 安弟子影猶戰二
鴿鳥捨命施飢窮人一
[0254b24] 昔雪山上有一鴿鳥。時大雨雪。有人失道 窮厄辛苦。飢寒兼至命在須臾。鴿飛求火。為 其聚薪然之。既然身投火中。施此飢人
(出大智論第十 一卷) 。
鴿被鷹逐遇佛影則安弟子影猶戰二
[0254b29] 佛在祇洹林晡時經行。舍利弗從。時有鷹逐 鴿。鴿飛來佛邊。佛行影覆之。鴿身安隱怖畏 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
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 佛影覆鴿鴿不恐怖。我影覆鴿戰慓如初。 佛言。汝有三毒習故。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
世作鴿。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 鴿。已八萬大劫常作鴿身。過是已往我不能 見。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試觀此鴿何時
當脫。舍利弗即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八萬 大劫未脫鴿身。過是不知。於恒河沙等大劫 中常作鴿身 (出大智論第十一卷) 。
雉第六
雉救林火一
[0254c14] 昔野火燒林。林有一雉。勤身自力飛來入 林。以水灑林往反疲乏不以為苦。時天帝 釋來問之言。汝作何等。答曰。我救此林愍眾
生故。此林蔭育處廣清涼快樂。我諸種類及 諸宗親皆悉依仰。我有身力云何懈怠而不 救之。天帝問言。汝乃精勤當至幾時。雉言。以
死為期。天帝言。誰為汝證。即自立誓。我心至 誠信不虛者火即自滅。是時淨居天知雉弘 誓。即為滅火。始終常茂不為火燒 (出大智論第十六卷) 。
烏第七
* 烏王甘蔗所領四烏使至沙竭國一
* 赤 [口*(隹/乃)] 烏與獼猴為親友二
* 烏與鷄合共生一子三
* 烏與蟲狐迭相讚嘆四
烏王甘蔗所領四烏使至沙竭國一
[0255a03] 波斯匿王有四大臣。拜為將。合四部兵欲伐 小國。四臣見佛稽首足下。世尊問之。仁等何 去。具以事答。我等之身為此國王多所興立
常畏危命今當攻伐。世尊讚曰。善哉諸賢。是 為報恩而有反復。不但今世為此國王。過去 世時沙竭之國。有諸烏眾而來集會止頓其
國。烏王名曰甘蔗。主八萬烏。烏王有婦名 舊黎尼。懷軀惡食至誠白王。我身小發欲 得善柔。鹿王肉食乃活不爾者死。於是烏王
聞其音聲合會烏眾。汝等當往沙竭國。沙竭 國王有大鹿王。名曰須具。欲得其肉。四烏應 募。吾等堪任。不惜身命當辦此事。於時四烏
數至會所。時國王子見烏恐懼。馳還白王。我 見四烏色像若斯。數來鹿苑。王即勅人令捕。 烏師造立方便張羅捕烏。輒以獲之生上國
王。王問四烏而呵罵之。汝等何故數來至此。 犯吾境界。烏言曰。唯然天王非我所樂。有王 名曰安住。其婦受胎。欲得須具善柔鹿肉。彼
王遣來。受其君教。時國王愕然怪之。自受 王教作此方計。投棄軀命誠非所及。欲求俗 人有此反復。受君父教尚不可得。況鳥獸乎。 王告諸烏。今赦汝罪
(出蜜具經又名俱薩國烏王經) 。
赤 [口*(隹/乃)] 烏與獼猴為親友二
[0255a26] 昔有烏名曰拘耆 (梁言赤嘴烏也) 遊在叢樹產乳諸 子在於樹上。時拘耆與一獼猴共為親厚。時
叢樹間有一毒蛇。伺行不在。噉拘耆子無復 遺餘。拘耆失子悲鳴啼呼不知所在。熟自思 惟。知蛇所噉。獼猴歸見問之何為。答曰。蛇噉
我子了盡無餘。獼猴曰。我當報之。時毒蛇 行。獼猴前遶之。蛇怒纏獼猴。獼猴捉得頭 曳。至石上磨破而死。棄擲而還。拘耆踊躍 (出赤嘴烏喻經) 。
烏與鷄合共生一子三
[0255b07] 過去世時。有一群鷄依榛林住。有狸侵食唯 餘一 [此*鳥] 。烏來覆之共生一子。子作聲時烏說 偈言。
此兒非我有 野父聚落母
共合生兒子 非烏復非鷄
若欲學公聲 復是鷄所生
若欲學母鳴 其父復是烏
學烏似鷄鳴 學鷄作烏聲
烏鷄若兼學 是二俱不成
[0255b16] (出僧祇律第二十四卷) 。
[0255b17] 久遠世時。有黃門命過。棄樗樹間。蠱狐及 烏。共來食肉。更相讚歎。烏曰。
君體如師子 其頭如仙人
胎由鹿中王 美哉如好華
[0255b21] 狐曰。
誰尊在樹上 其慧最第一
其明照十方 如積紫磨金
[0255b24] 時大仙人處於閑居。淨修為道。聞之說偈問 曰。
所作吾久見 其事為兩舌
自藏於樹間 食死黃門肉
汝輩下賤物 自稱如上人
[0255b29] 烏曰。
師子及孔雀 其食於禽肉
何謝髠減頭 次第而求乞 (出蟲狐烏經)
蟲畜生部下
* 龍一 (五事)
* 蛇二 (三事)
* 龜三 (一事)
* 魚四 (二事)
* 蛤五 (一事)
* 穀賊六 (一事)
* [泳-永+狂] 中虫七 (一事)
* 虱 八 (一事)
龍第一
* 生住資待一
* 娑竭龍王為五百鬼神所 護二
* 眷屬先少後多三
* 龍持一日戒為人 所剝生忉利天四
* 四大龍王患金翅請佛 五
生住資待一
[0255c13] 龍有四種。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 者化生。皆先多瞋恚心曲不端。大行布施今 受此形。以七寶為宮 (宮之所在乃現金翅鳥部)
身高四十里。 衣長四十里。廣八十里。重二兩半。神力自 在百味飲食。最後一口變為蝦蟇。若自化眷 屬發於道心。施乞皂衣能使諸龍各興供養
者。沙不雨身及離眾患 (又云。變身為蛇虺等不遭蝦蟇及金翅鳥) 食黿 鼉魚鼈。以為揣食 (樓炭經云龍食魚鼈及提違提歷大魚也) 洗浴衣
服為細滑食。亦有婚姻。身相觸以成陰陽。壽 命一劫。或有減者。免金翅鳥食。唯有十六王。 一娑竭。二難陀。三跋難陀。四伊那婆羅。五提
頭賴吒。六善見。七阿虛。八伽句羅。九伽毘 羅。十阿波羅。十一伽 㝹 。十二瞿伽 㝹 。十三
阿耨達。十四善住。十五優睒伽波頭。十六得 叉迦 (樓炭經六十三出長阿含樓炭大智論) 。
娑竭龍王為五百鬼神所護二
[0255c29] 娑竭龍王。住須彌山北大海底。宮宅縱廣八 萬由旬。七寶所成牆壁七重。欄楯羅網嚴飾 其上。園林浴池眾鳥和鳴。金壁銀門。門高
二千四百里。廣二千二百里。綵畫姝好。常 有五百鬼神之所守護。能隨心降雨。群龍所 不能及。所住之淵涌流入海。青琉璃色 (出樓炭華嚴經) 。
眷屬先少後多三
[0256a07] 龍王白佛言。我從劫初止住大海。從拘樓秦 佛時。大海之中妻子甚少。今者海龍眷屬繁 多。佛告龍王。其於佛法出家。違戒犯行不捨
破戒者多生龍中。
[0256a11] 直見不墮地獄。如斯之類壽終已後皆生龍 中。佛告龍王。拘樓秦佛時。九十八億居家出 家。違其禁戒皆生龍中。拘那含牟尼佛時。八
十億居家出家。毀戒恣心。壽終之後皆生龍 中。迦葉佛時。六十四億居家出家。犯戒皆生 龍中。於我世中。九百九十億居家。鬪諍誹謗
經戒死生龍中。今已有生者。以是之故。在大 海中諸龍妻子眷屬不可稱計。我泥洹後多 有惡優婆塞。違失禁戒當生龍中。或墮地獄 (出海龍王經第二卷) 。
龍持戒至死不破四
[0256a22] 大力毒龍。以眼視人弱者即死。以氣噓人強 者亦死。時龍受一日戒。出家入林樹間思惟。 坐久疲懈而睡。龍法眠時形如蛇狀。七寶雜
色。獵者見之驚喜言曰。以希有難得之皮。 獻上國王。以為船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案其 頭刀剝其皮。龍自念言。我力能傾國。此一小
物豈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計此身。當從 佛語自忍。閉目不視閉氣不息。憐愍此人。為 持戒故一心受剝不生悔意。既以失皮赤肉
在地。時日大熱宛轉土中。欲趣大水見諸小 蟲來食其身。為持戒故不復敢動。自思惟言。 今我此身以施諸蟲。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
充其身。後以法施以益其心。身乾命絕即生 忉利天上 (出大智論第十四卷) 。
四大龍王患金翅請佛五
[0256b08] 有龍王。一名噏氣。二名大噏氣。三名能羅。 四名無量色。白世尊曰。於此海中無數種龍。 有四種金翅鳥常食海中諸龍。願佛擁護令
得安隱不懷愁恐。世尊脫身皂衣告海龍王 曰。汝當取是如來皂衣。分與諸龍皆令周遍。 在大海中有值一縷者。金翅鳥王不能觸犯。
佛所建立不可思議巍巍之德其如斯矣。時 海龍王即取佛衣而分與諸龍王。隨其所乏 廣狹大小自然給與。其衣如故終不可盡。於
時海龍王告諸龍王。當敬此衣如敬世尊。泥 洹後供養舍利。一切眾具而以奉事世尊。四 金翅鳥王聞佛所建惶懅。速疾往詣佛所前
稽首足。何故世尊奪吾等食。佛言。都有四食。 坐趣三處。何等四。一曰網獵禽獸殘害群畜 殺生枉命以為飲食。二曰執帶兵仗刀矛斫
刺逼迫格射劫奪他財以用飲食。三曰慳貪 諛諂亂犯禁邪見欺巧而以得食。四曰非師 稱師。非世尊稱世尊。隨邪稱正。非寂志稱寂
志。非清淨稱清淨。非梵行稱梵行。自稱詐求 而以得食。是為四食。坐趣地獄餓鬼畜生三 惡之處。吾所說法除此四食。不當以養身害
於眾生。欲自護身當護他人。所不當作慎勿 為也。爾時四金翅鳥王。各與千眷屬俱而白 佛言。今日吾等自歸命佛及法眾僧。自首悔
過前所犯殃。奉持禁戒從今日始。以無畏施 一切龍王。擁護正法至佛法住將。從道法至 于滅盡不違佛教 (出海龍王經第四卷) 。
蛇第二
* 毒蛇捨金設會生忉利天一
* 一蛇首尾兩諍 從尾則亡二
* 蛇龜蝦蟇遭飢相語三
毒蛇捨金設會生忉利天一
[0256c10] 昔閻浮提有國名波羅奈。中有一人。特愛黃 金。苦身營覓得七瓶金。埋內土中終不衣食。 遇疾而亡。貪愛既重。轉身作一毒蛇。纏遶
金瓶死已更生經數萬歲。後自思惟忽能醒 悟。正當為金受此惡報。當捨施福田求覓善 處。時出路邊見婆羅門。便言。我有一瓶金託
君飯諸眾僧。若不為我我當殺君。婆羅門言。 我能相為。蛇出金與之。即持詣於伽藍。具以 白僧。稱蛇欲設供意。僧許。持金付維那。維
那經營設食日近。婆羅門以小阿翰提往至 蛇所。蛇見歡喜。即盤阿翰提上。婆羅門以 [疊*毛] 覆之擔向寺所。路人見之多與財物送其
家中。別剋一日。請諸賢聖僧設飯食。會竟。 前至僧伽藍著眾僧前住街而立。令婆羅門 次第行看。自以信心觀受食者。熟視不移。
事訖蛇益懷敬心無厭足。僧食畢重為說法。 蛇并捨七瓶金將維那取以為供養。即離惡形 生忉利天 (出賢愚經第四卷) 。
一蛇首尾兩諍從尾則亡二
[0256c29] 昔有一蛇頭尾自諍。頭語尾曰。我應為大。尾 語頭曰。我應為大。頭曰。我有耳能聽。有目能 視。有口能食。行時在前。故可為大。汝無此
術。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以身遶 木三匝。三日不已不得求食。飢餓垂死。頭語 尾曰。汝可放之聽汝為大。尾聞其言即時放
之。復語尾曰。汝既為大聽汝前行。尾在前行。 未經數步墜火坑而死。
蛇龜蝦蟇遭飢相語三
[0257a09] 昔有一蛇。與一蝦蟇一龜在一池中共作親 友。其後池水竭盡。飢窮困乏無所控告。時蛇 遣龜以呼蝦蟇言。
若遭貧窮失本心 不惟本義食為先
[0257a13] 蝦蟇曰。
汝持我聲以語蛇
蝦蟇終不到汝邊 (出大智論第十二卷)
龜第三
盲龜值浮木孔一
[0257a17] 告諸比丘。如大海中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 年一遇出頭。復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 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得遇此孔至海東。
浮木或至海西違繞亦爾。雖復差違或復相 得。凡夫漂流五趣之海。還復人身甚難於此 (出雜阿含經第十六卷) 。
魚第四
* 百頭魚為捕者所得聞其往緣漁人悟道 一
* 三魚隨濤流入小涇二強得反一羸 被縶二
百頭魚為捕者所得聞其往緣漁人悟道